1、冬天如何養生?
<
2、今天冬至一陽生,要注意什麼?
修到的最佳時機是今天,陽氣開始升起,八卦中一掛有六爻,冬至一陽生,從卦象的內爻像來看,即是容第一爻變為陽爻,象徵身體機能開始生發,需要注意身體保暖,能量不要外散,尤其是保護好腎,房事活動盡量避免,最好沒有。進補可適量,多吃暖胃的食物,少吃生冷海鮮~~
3、什麼叫做養生啊~~
4、什麼是真正的養生
養生其實並不復雜,能做到下面這簡單的4條就是養生:
1、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和人生價值觀,
2、勤鍛煉,
3、飲食(多吃健康的、綠色的食品),
4、多參加社交活動。
5、什麼是真正的養生?
6、春夏秋冬共計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該怎樣合理養生保健?
其實,二十四節氣不僅關系著人們的衣食住行,還指導著我們養生!來看看中醫葯專家們總結的二十四節氣養生表吧!
節氣:小雪、大雪
平時大家都習慣熟吃蘿卜生吃梨,小雪之後不妨反過來。因為梨能潤肺清熱、養陰生津,對於剛入冬的燥咳效果很好;可用梨和蜂蜜隔水蒸熟吃。
中醫認為生吃白蘿卜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而煮熟偏於益脾和胃,消食下氣。所以,從清熱生津的角度來說,生吃效果更好。但脾胃虛寒者不要生吃蘿卜。
節氣:冬至、小寒
冬至是養生的重要時間點,中醫認為「冬至一陽生」「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陽氣開始逐漸萌發生長,如果注意養生有利於健康過冬,甚至能為來年春天的健康貯備能量。
俗話說「冬至餃子帶喝湯,不怕身上起凍瘡」。餃子最初是張仲景為治療百姓耳朵凍傷發明的,把驅寒活血的葯攪拌在肉餡里,給凍傷的百姓。
節氣:大寒、立春
大寒前後,年底應酬多、工作忙,缺乏運動,加上暖氣和室外寒冷的輪流考驗,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預防感冒除了加強鍛煉,還可以通過食療增加抵抗力。
節氣:雨水、驚蟄
正月是新年,為趕回家過春節,火車汽車上人多溫度高,易出現上火、口渴、便秘、乾咳等症狀,建議在車上少吃辛辣及鹵製品,不妨吃些柚子、黃瓜等降火。
節氣:春分、清明
春分這個時候的香椿,香味濃郁,鮮嫩清脆,口感和營養都是很好。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涼,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
傳統中醫養生認為,人類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與四季相應的二十四節氣與人體的養生保健有著密切的關系,順應四時以養五臟,能使人陰陽平衡,重獲健康。
7、宮寒怎麼調理比較快?
8、冬季養生小知識
9、如何養生
10、年老體弱者冬季人體機能容易發生紊亂,誘發疾病,體弱的人怎麼冬季養生?
身體虛弱的人冬季更加要注意進補,但每個人的進補方式都是不一樣的,體質虛弱也要分開進補。那麼,體質虛弱冬季如何進補呢?
體質虛弱的人,一般分為四類。不同類型的體質虛弱的人需要進行不同的進補,尤其是冬季,大家不要盲目的進補,以免進步不當,反而讓體質變得更虛弱,這就得不償失了。我們分別對四類「虛人」進行詳細的介紹。
1、陰虛者冬季進補可選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中成葯;也可服用哈士蟆油以補腎精、潤肺養陰;或食用海參,對虛弱勞損、精血虧耗等症有效。
2、陽虛冬天怕冷者,進補宜選擇具有補腎陽作用且溫而不燥的助陽之品。可選用鹿茸片、參茸片、參茸補膏等;也可選用鹿茸血片或粉片,每次0.5克,隔水燉服。除服滋補葯外,還可吃些狗肉、羊肉、牛骨髓等具有補氣助陽,增加防寒作用的食物,這些都是補陽上品,在冬季里可經常食用。
3、血虛不足常有頭昏眼花者,可選服有補益氣血作用的阿膠漿、四物飲、參杞補膏、補氣養血膏等中成葯。同時可常食動物血、禽蛋、禽肉等進行食補。
4、氣虛不足常體倦無力、動則氣喘者,可選用有健脾益肺,靜心安神作用的人參、紅參、生曬參等。方法:將參切碎,紅參在火上烘軟後切片,每日3-4克,放入小瓷碗內,加入半碗水,少量糖,隔水蒸燉,每天服1-2次。也可適量飲些豆漿、牛奶;還可燉紅棗、桂圓、蹄膀、精肉等服食。
冬季除了食補,艾灸、八段錦健身操等也是不錯的選擇。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熏烤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可溫陽補氣、祛寒止痛、補虛固脫、溫經通絡、補中益氣。冬季主要灸腎俞穴、關元穴、足三里等穴位。而八段錦健身操能改善神經體液調節功能和加強血液循環,對腹腔臟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及運動器官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冬季運動不可太劇烈,太劇烈容易損傷陽氣。不宜起得太早,應順應天氣特點,早睡晚起,太陽出來後再出門鍛煉。此外,大風天或霧霾天不宜出門鍛煉。中醫認為,鍛煉時毛孔大開,刮風天容易進風受涼而感冒或關節疼痛;霧霾天空氣穢濁,人在鍛煉時納氣較深,吸入濁氣容易傷肺傷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