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慶北碚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北碚區位於重慶市區西北郊的縉雲山下,嘉陵江畔,幅員面積753平方公里,人口63萬,是重慶的風景旅遊區和智力型清潔工業基地。本世紀20年代末,由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開拓,抗戰時期為陪都重慶遷建區,被譽為「陪都的陪都」。是重慶的歷史文化名城,重慶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被命名為國家級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和重慶市第一個山水園林城區。
旅遊資源北碚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縉雲山、北溫泉、嘉陵江小三峽、金刀峽、勝天湖等著名景點60多處; 有文物景點104處;其中列入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有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抗日名將張自忠墓;還有晏陽初、梁實秋、老舍等文化名人故居;北碚還是恐龍之鄉,已發掘恐龍化石遺址13處。 還有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金果園,四季如春,每個季節都可以吃到新鮮的水果,自己摘,自己種,很有意義!還有十里溫泉城,溫泉酒店群。以北溫泉為依託,向澄江方向發展! 北碚是著名的花園城市。榮獲"國家級可持續發展綜合實驗區"、"全國首批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山水園林城區"、"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2003年獲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區有公園8座,小游園和綠化廣場 20多處。綠化面積5.52平方公里,綠化覆蓋面積5.7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30%以上,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公共綠地1.15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綠地8.7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積達 14.3平方米。北溫泉公園集山、水、林、泉、洞、寺廟為一體,堪稱重慶市公園的典範。 北碚生態環境優美,青山常翠、碧水長流。縉雲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上游亞熱帶闊葉林植物寶庫,這道綠色生態屏障,減少了主城區的"熱島效應"。北碚氣候宜人、生態良好、環境優美。是最適宜居家、求學、創業的"花園城"。 北碚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縉雲山、北溫泉、嘉陵江小三峽、金刀峽、勝天湖等著名景點60多處,有文物景點104處,其中列入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有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抗日名將張自忠墓,還有晏陽初、梁實秋、老舍等文化名人故居,北碚還是恐龍之鄉,已發掘恐龍化石遺址13處。 縉雲山風景區:縉雲山總佔地面積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間早霞晚雲,奼紫嫣紅,五彩繽紛。古人觀雲霧之奇稱「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雲山。
北溫泉風景區:北溫泉是中國開發最早的溫泉之一,其古剎溫泉寺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距今約1600年。景區集山嶽江河,溫泉峽谷、溪流瀑布、叢林古剎、奇葩異卉於一體。
金刀峽風景區:主要景點有驚魂台藏刀洞、懸天飛瀑、天犬洞、神鷹峽、獅頭峽、一線天、沙溪湖、中峽天然浴場千幻古岩、彌樂佛、心形潭等四十多個景點。
金果園風景區:景區集生態農業觀光科普休閑、健身娛樂、購物為一體。園區種有各類水果40多種,形成春夏有桃、李、枇杷、葡萄、瓜果,秋冬有各類柑桔的的生態景觀。
雅舍:梁實秋在雅舍寓居七年,創作雅舍小品20篇,反響很大,風動一時。世界上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雅舍小品》流傳。
老舍故居:老舍紀念館,陳列有老舍的各類照片160餘幅,文獻160多冊,是了解老舍人格魅力、感悟老舍文學精神的重要地方。
張自忠陵園:位於北碚梅花山,系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上將墓。1940年5月16日,張將軍殉國後,忠骸運抵北碚,蔣介石和馮玉祥親自扶靈下葬。
紹龍觀:位於縉雲幽谷,是蜚聲海內外的養生勝地,其「紹龍四絕」和道家養生理念充分體現了道教文化在東方傳統生活中的濃厚積淀。
還有很多很多,北碚真的是個好地方。我在一個叫《重慶周邊旅遊》的公眾號上,看到過幾篇介紹北碚得系列文章,文章題目叫「城事」。把北碚介紹得很透徹,推薦去看看。
2、道教的信仰?
以下數據僅供參考:
北京市名山2座
妙峰山 京西門頭溝區澗溝村北,距北京城百區45公里。
丫髻山 北京市平谷區。
宮觀15座
白雲觀 北京市西便門外,創建於唐,現為清代建築。
北京都城隍廟 北京市西城度區成方街33號,現僅存後殿(寢祠)5間。
朝天宮 北京西城區阜城門內,早已廢棄。
崇真萬壽宮 現已廢棄。
大慈延福宮 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 203號,現大部分荒廢。
大高玄殿 北京西城區景山前街,故宮神武門西問北。
東岳廟 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外大街。
北京火神廟 即「敕建火德真君答廟」,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什剎海旁,歷來由正一派道士住持。北京市道教協會所在地。
呂祖宮
呂祖閣 北京西城區和平門內北新華街 41號和光明胡同6號。
凝和宮 北京市東城區北池子大街市內 46 號。舊稱「雲神廟」。
蟠桃宮 北京市原東便門內,護城河橋南。現已損毀。
神樂署 北京市崇文區天壇外壇西牆內。
玉皇容閣 北京市西城區育強胡同 22號,又稱「玉皇廟」。現大部分已損毀。
玉虛觀 北京昌平縣十三陵德勝口西的溝崖中峰,海拔1,500米。
3、什麼是養生地產?
4、四川成都有什麼特產?
1.溫鴨子,溫鴨子就是成都可以帶走的特產美食,建議選擇去昭覺寺那邊的店鋪購買,這家店是屬於總店,有著悠久的歷史時間。鴨子的味道非常不錯,酥脆感合適,還有著濃郁的香味,非常適合帶上點回去給家人品嘗。
2.王媽手撕烤兔,王媽手撕烤兔也是成都之行,非常適合帶走的特產美食,味道很好,還吸引了很多遊客排隊去購買。雖然這種美食有很多的口味,不過最適合的應該是五香味,著實讓人流連忘返。
3.燈影牛肉
燈影牛肉是成都的特色美食之一,其口味鮮香、富有嚼勁,如今在很多超市裡也能購買的到。但最正宗的燈影牛肉卻是成都的老字型大小張飛牌燈影牛肉,其不管是牛肉質量和口味都很有保障。
4.唐場豆腐乳
唐場豆腐乳是成都當地有名的土特產,吃過的人都覺得它可口清香,當地人十分的喜歡吃,平常走親訪友也喜歡將它作為禮品贈送,過來成都旅遊的朋友也可以帶上一點回去給家人好好享用一番。
5.竹葉青茶
竹葉青茶是成都的特產,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有很多茶館,茶館里最常泡的茶就是竹葉青茶。竹葉青茶清新淡雅,口感馥郁,曾經被作為國禮贈送給了果摩納哥的親王,因此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
6.蒲江米花糖
浦江米花糖是成都的風味小吃,民間俗稱「谷花」。相傳在清代咸豐年間出現,因色澤潔白、香甜酥脆的特性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不管是留在家中待客還是饋贈親友都很不錯。
7.閬中醋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老闆姓生活不可缺少的東西,成都的閬中保寧醋就是中國的四大名醋之一,它歷史悠久、味美鮮香,而且營養豐富,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因此很受消費者們的喜歡。
8.洞天乳酒
洞天乳酒是成都青城的特色美酒,被人們稱作是青城四絕之一,據傳這種就是按照道家的養生秘方釀造而成,純天然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它的主要原料是果王獼猴桃結合青城獨有的泉水釀造而成。
9.郫縣豆瓣
郫縣豆瓣是成都的名醬,也是全中國頂級的調味品之一,其實不僅僅在成都有,在全國的很多大小超市都有售,炒菜放上一勺絕對讓人回味無窮。
10.青城山老臘肉
青城山老臘肉是成都最具代表性的特產之一,它所採用的均是綠色健康的五花肉,結合歷史悠久的工藝製作而成,其口感醇香,肉質鮮美,而且儲存時間長,因此有很多外地的游來成都遊玩時都喜歡帶一些回去。
5、靜坐養生如何訓練?
靜坐是古代養生家們修養身心的一種基本方法。在諸多的靜坐姿勢中,以盤腿靜坐的保健作用效果最好。盤腿靜坐的形式分為自然盤坐、單盤坐和雙盤坐。盤腿靜坐的益壽、祛病、健腦作用已被現代醫學所認識。
1.盤腿靜坐的保健作用盤腿靜坐有多種保健作用,分析如下:
1.健腦益智作用盤腿靜坐過程中,人體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系統會發生一系列效應性改變。下丘腦是植物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下丘腦的活動直接影響植物神經系統所屬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系統。在盤腿靜坐過程中,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常常趨於生理性增強,對健腦益智有增進作用。
2.內源性阿片肽的獲得在靜坐過程中,大腦高級神經中樞會分泌出「快樂物質」——腦啡呔,腦啡呔也稱作內源性阿片肽。現已測出在靜坐中5-羥色胺的分泌是增多的。而葯理學研究認為,多種毒品的結構都有一部分與5-羥色胺的結構相近,但服用毒品所發生的5-羥色胺效應是虛假的,會導致大腦高級神經所分泌的5-羥色胺的實際減少,而引發萎靡不振、全身無力等毒副作用。而在靜坐過程中,5-羥色胺的增多是生理性的,此內源性阿片肽的保健作用十分廣泛,可營造人的好心情,可使人增強記憶,可活化腦細胞,可調整內臟功能,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在祛病、抗衰老、延年益壽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3.消除精神壓力在靜坐時要排除雜念,減少慾望,保持松靜愉悅的心態,這對消除精神上的壓力和煩惱有一定的作用,給中樞神經一個體息調整的機會。
4.增強免疫系統的活力在靜坐時,內分泌系統功能得到了生理性增強,從而增強了免疫系統的活力。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健康學家對50名志願者做試驗,其中25名參與者每周5次做靜坐練習,每次靜坐約一小時;其餘25人做跳舞等其他健身運動。8周後,對參加受試人員進行大腦前緣活動狀況的電子掃描檢查,檢查發現,靜坐者的大腦左側細胞顯得特別活躍,體內抗體水平較高,而對比組人員則不如靜坐組明顯。
5.調動自身的潛能生命有一定自行康復的功能,在通常情況下,人的康復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並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講,盤腿靜坐能夠使生命的潛能發揮出來,起到保健祛病的作用。
6.整體調節作用盤腿靜坐不是針對局部的病患,而是對整個機體的身心狀態起到全面的、雙向的調整作用,如高血壓者可降低血壓、低血壓者可升高血壓。
7.開啟會陰穴的作用道家與密宗養生理論認為會陰穴是人體不容易開啟的「鐵門」。在雙盤腿靜坐的姿勢下,會陰穴便處於鬆弛狀態,容易開啟。會陰穴的開啟對於打通人體中脈、沖開頭頂進會穴有獨到的作用。中脈一通,百脈俱通,百穴皆開,百病不生。故稱會陰穴為「生死竅」。中醫理論認為,會陰空與性腺、腎功能關系密切,又是任督二脈的樞紐之地,會陰穴的開啟,對於自身能量的轉換有促進的作用,對保健祛病有很大的影響。
2.盤腿靜坐的姿勢盤腿靜坐的姿勢分為以下幾種:
1.自然盤坐放鬆褲腰帶,頭頂端正,下頜稍內收,兩眼微閉,口輕合,舌舔上齶,面帶微笑,含胸擾背,腰站自然伸直。兩腿交叉盤起,左壓右或右壓左均可。兩足均按放於坐具上,能夠分別壓在對側膝下。兩臂自然下垂。雙手能夠分別自然的放在大腿上,能夠手心向下,也能夠手心向上,還能夠互相輕握或結手印,置放於丹田處。
2.單盤坐單盤坐對頭部、上半身以及手臂的安放要求均同自然盤坐,只是在盤坐時將一條腿盤在另一條腿上,把盤起之腿的足搬上來,放置於被壓之腿的大腿上,左壓右或右壓左均可,但應輪換盤。此坐法只有一足與坐具相接觸。
3.雙盤坐頭、身、手臂姿勢均同自然盤,雙腿的盤法是先將左足或右足放在對側的大腿上,然後再將對側的足搬上來放在另一側的大腿上,兩足心均應朝天。這樣,雙盤坐的兩足均不接觸坐具而是置放於對側起來的大腿上。
還應說明,盤腿靜坐應准備坐墊,坐墊的後面應高出前面一二寸為好。
3.盤腿靜坐前的肢體訓練為了靜坐的穩當舒適,靜坐前需要先做如下訓練。
1.打腿端坐床上,兩腿前伸,足跟著床,然後雙手握空拳或張開,用空拳或手掌稍用力盤打大腿到小腿的上下、左右各個部位至舒適微熱。
2.俯拍湧泉端坐床上,兩腿前伸,足跟著床,上體彎腰前俯,同時兩臂前伸以兩手掌拍打著兩足心湧泉穴,然後直腰坐正為一次,反復做36次。夠不著湧泉穴者,不可勉強,盡量使腰前俯即可。
3.活腰自然盤坐在床上,兩手放在兩膝上,然後晃動上身,先順時針旋腰36次,再逆時針旋腰36次,旋腰時上體一定要放鬆做繞環運動。
4.壓腿端坐在床上,伸直左腿,然後將右腿屈膝,右腳放在左大腿上,用右手扶住右膝,左手握住右腳,然後用右手下按左膝,使之盡量接觸到床面,再上提恢復至原狀,一下一上為一次,反復做至右大腿根靈活。如法再換左腿按壓,至右腿根靈活。
5.旋腳端坐在床上,一腿伸直一腿屈,把屈腿的腳放在伸腿的膝蓋上,一手握住屈腿的腳腕,一手握住屈腿的腳尖,輕輕轉動所握之腳的踝關節,內旋外轉各36次。如法,再換另一腳做踝關節運轉。
6.上坐上述預備動作熟練後,下肢各關節都靈活了,便可試著雙盤坐。如不適應,千萬不可勉強,還需接著訓練。就健身而言學練前幾項動作對預防腿腳衰老有獨到之處。
7.下坐下坐後,不要急於下地走動,可先伸直雙腿,做大腿、小腿、膝蓋的拍打按摩活動,再做雙腳的踝關節的旋轉活動,再做腰部的隨意運動後,再下地慢慢走動。
4.靜坐的意念意念屬心理學的范疇,是人們常說的「想」。靜坐時調整意念的目的是為了人靜、為了使紊亂的大腦神經有序化。因為靜坐就是要調整、強化生命的信息,靜坐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生能量、挖掘潛在能量的過程。特定的良性意念,是自身的高層次、潛在性的生命的能量,時間一長,此能量便會明顯地顯現出來。但不良的、惡性的意念,不僅達不到祛病強身的目的,還會出現靜坐偏差。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好的意念能增強免疫系統的作用,使兩種重要的免疫細胞增加,一種是唾液免疫球蛋白A細胞增加,另一種是T淋巴細胞增加。國外有學者說:「疾病之所以能寄生於我們的身體,危害我們的健康,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意識發生了偏差。」
5.靜坐時的意守意守也屬心理學的范疇,即人們常說的「留心力」。靜坐時的意守就是將留心力集中於身體某一特定的部位或身外的美好景物,也就是大腦意識思維的高度集中,以收到抑制雜亂無紊的思維。意守要講究穩定性,也就是時間上的持續,能持之以恆,不是今天意守這里,明天又意守那裡。意守還要講究適度性,要防止假意過濃,對意守的對象要似守非守,若即若離。在意守的過程中也可配合良性的意念,讓意守與意念在靜坐過程中相輔相成,起到良好的保健身心的作用。
靜坐中意守的部位很多,各人可依據自身的體質病情選用,下舉幾例:
1.意守印堂印堂在兩眉之間,有升陽益智的作用,低血壓及欲開發智力者宜用,高血壓者禁用。
2.意守下丹田下丹田天位於臍下三橫指處。意守下丹田保健作用最強,又最穩妥,古今養生靜坐者都提倡意守下丹田。中醫理論認為:下丹田是任脈、督脈、沖脈的經氣運行的起點,是體內元氣升降開闔的樞紐,是男子藏精、女子細胞之處所。道家養生理論認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元氣聚集之所。現代醫學認為:下丹田位於腹腔、盆腔交界處,是腹腔植物神經的主要神經叢、神經節所在地,它支配該區域內所有臟器、血管和內分泌系統,對全身影響極大。這都說明了意守下丹田在靜坐中的重要性。
3.意守湧泉湧泉位於腳前掌的中心處,中醫認為是腎氣之根,降氣之處,具有育陰潛陽的作用。陰虛火旺者、上實下虛者、及高血壓病患者易守此穴。但中氣下陷、低血壓病人不要意守此穴。
4.體外意守可選擇你最喜歡的、熟悉的、簡單的外界環境作意守,如:日月星辰、山河湖泊、花園草地等;其特點是容易放鬆,最適合神經衰弱,初學靜坐者選用。
6.靜坐的原則靜坐雖有益健康,但必須遵從以下幾條原則,才會起到保健祛病效應。
1.靜坐的嚴肅性坐是為了靜,只有心靜下來,才是坐的目的,倘若心靜不下來,坐也是通常的休息而已。由此說,入靜是靜坐的真諦與必需。
2.靜坐的持久性靜坐必須持之以恆,養成規律化、生活化,以形成條件反射,能更好地發揮靜坐的保健效應。
3.靜坐的特殊性靜坐起源於宗教,但宗教靜坐與養生保健靜坐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宗教靜坐有著特定的宗教思維方式,在靜坐中不僅要求深層次的人靜,還要求在入靜的基礎上人定,追求出神入化的境界,由此宗教靜坐要求坐的時間比較長。養生保健靜坐要求排除雜念以求入靜,但人靜的目的是使體內的一切物質都能發揮好的生理效應,起到養生祛病的作用,所以養生保健靜坐要因人而異坐到恰到好處便可。
7.靜坐的留心事項①必須做到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的原則。最好在有靜坐經驗的老師指導下進行,千萬不可盲目亂來。
②靜坐的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新鮮,溫度要適宜。靜坐時不要受驚嚇,並留心防感冒。
③在心煩意亂時,心意過重時,勞累疲乏時,均不宜練靜坐。要待到心情相對平靜、身體歇過來之後再練靜坐。
④在靜坐中,有些人會出現幻聽、幻覺,要採取不理睬的心態,千萬不可當真,古人說:一心不動,幻象自退。
⑤靜坐必須與平時的心性修養、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起居的調理相互有機的結合,才會更好地發揮出養生保健的效應。
⑥有精神障礙的人、有精神疾病的人均不宜學練靜坐,以免發生靜坐偏差,造成不必要的心身損傷。
⑦對於入靜困難的人,在靜坐中也可默念字句或聽美妙的音樂,以排除雜念幫助入靜。
6、重慶市北碚區哪些地方好玩?
北碚區位於重慶市區西北郊的縉雲山下,嘉陵江畔,幅員面積753平方公里,人口63萬,是重慶的風景旅遊區和智力型清潔工業基地。本世紀20年代末,由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開拓,抗戰時期為陪都重慶遷建區,被譽為「陪都的陪都」。是重慶的歷史文化名城,重慶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被命名為國家級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和重慶市第一個山水園林城區。旅遊資源北碚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縉雲山、北溫泉、嘉陵江小三峽、金刀峽、勝天湖等著名景點60多處; 有文物景點104處;其中列入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有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抗日名將張自忠墓;還有晏陽初、梁實秋、老舍等文化名人故居;北碚還是恐龍之鄉,已發掘恐龍化石遺址13處。 還有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金果園,四季如春,每個季節都可以吃到新鮮的水果,自己摘,自己種,很有意義!正在開發的十里溫泉村又是一個新的旅遊勝地。以北溫泉為依託,向澄江方向發展!
北碚是著名的花園城市。榮獲"國家級可持續發展綜合實驗區"、"全國首批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山水園林城區"、"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2003年獲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區有公園8座,小游園和綠化廣場 20多處。綠化面積5.52平方公里,綠化覆蓋面積5.7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30%以上,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公共綠地1.15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綠地8.7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積達 14.3平方米。北溫泉公園集山、水、林、泉、洞、寺廟為一體,堪稱重慶市公園的典範。
北碚生態環境優美,青山常翠、碧水長流。縉雲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上游亞熱帶闊葉林植物寶庫,這道綠色生態屏障,減少了主城區的"熱島效應"。北碚氣候宜人、生態良好、環境優美。是最適宜居家、求學、創業的"花園城"。
北碚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縉雲山、北溫泉、嘉陵江小三峽、金刀峽、勝天湖等著名景點60多處,有文物景點104處,其中列入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有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抗日名將張自忠墓,還有晏陽初、梁實秋、老舍等文化名人故居,北碚還是恐龍之鄉,已發掘恐龍化石遺址13處。 縉雲山風景區:縉雲山總佔地面積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間早霞晚雲,奼紫嫣紅,五彩繽紛。古人觀雲霧之奇稱「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雲山。
北溫泉風景區:北溫泉是中國開發最早的溫泉之一,其古剎溫泉寺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距今約1600年。景區集山嶽江河,溫泉峽谷、溪流瀑布、叢林古剎、奇葩異卉於一體。
金刀峽風景區:主要景點有驚魂台藏刀洞、懸天飛瀑、天犬洞、神鷹峽、獅頭峽、一線天、沙溪湖、中峽天然浴場千幻古岩、彌樂佛、心形潭等四十多個景點。
金果園風景區:景區集生態農業觀光科普休閑、健身娛樂、購物為一體。園區種有各類水果40多種,形成春夏有桃、李、枇杷、葡萄、瓜果,秋冬有各類柑桔的的生態景觀。 雅舍:梁實秋在雅舍寓居七年,創作雅舍小品20篇,反響很大,風動一時。世界上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雅舍小品》流傳。
老舍故居:老舍紀念館,陳列有老舍的各類照片160餘幅,文獻160多冊,是了解老舍人格魅力、感悟老舍文學精神的重要地方。
張自忠陵園:位於北碚梅花山,系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上將墓。1940年5月16日,張將軍殉國後,忠骸運抵北碚,蔣介石和馮玉祥親自扶靈下葬。
紹龍觀:位於縉雲幽谷,是蜚聲海內外的養生勝地,其「紹龍四絕」和道家養生理念充分體現了道教文化在東方傳統生活中的濃厚積淀。
7、養生主要是養什麼?
養生,動詞也,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復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制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使之綿長的意思。
首先,一定要有好的心態,凡事想開點,少計較。
其次,要注意營養用餐,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百膩及垃圾食品。
再次,要注意體育鍛煉。每天運動一小時,對身體機能各方面都有好處,還能起到放鬆心情、保持身材、提高身體免度疫力的作用。
8、把對方成為學長的人對是什麼人
《說夢》全文注釋:
1. 殆所謂時乎做夢則做夢者歟?
意思:大概是說做夢的年代(時間不同)而影響到做夢的人嗎?
理解:前文中莊子說古時候的至人都是不做夢的,孔子說自己沒有夢到周公為遺憾。因此作者推測做夢觀點的變化和時間不同有關。
殆,大概。所謂,所說,是說。歟,嗎,啊。至人,(道德或修為到了)極致境界的人。
2. 古之真人,其覺自忘,其寢不夢。
這是《列子.說夢》中的一段話。
意思是古時候的真人,睡覺醒來的時候自己不知道,睡覺不做夢。
真人,修真養性,養生有道,與天地同壽的人。忘,不識,不記事。覺,睡覺醒來。
原文:
子列子曰:「神遇為夢,形接為事。故晝想夜夢,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夢自消。信覺不語,信夢不達;物化之往來者也。古之真人,其覺自忘,其寢不夢;幾虛語哉?」
翻譯:
列子說:「精神與事物相遇便成為夢,形體與事物接觸便成為事。所以白天思慮與夜間做夢,都是精神與形體遇到某些事物的緣故。因此精神凝聚在一點上的人,白天不會思慮,夜間也不會做夢。真正睡覺醒來沒有語言,真實的夢不會來到。(這些)是事物變化往來的過程。古代的真人,醒著的時候自己不記得,睡眠的時候不會做夢,難道是虛假的話嗎?」
3. 文章開頭也是《列子.說夢》中的一段話:
周之尹氏大治產,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息。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彌勤,晝則呻呼而即事,夜則昏憊而熟寐。精神荒散,昔昔夢為國君,居人民之上,總一國之事,游燕宮觀,恣意所欲,其樂無比。覺則復役。人有慰喻其勤者,役夫曰:「人生百年,晝夜各分。吾晝為仆虜,苦則苦矣,夜為人君,其樂無比。何所怨哉?」尹氏心營世事,慮鍾家業,心形俱疲,夜亦昏憊而寐,昔昔夢為人仆,趨走作役,無不為也,數罵杖撻,無不至也。眠中啽囈呻呼,徹旦息焉。……
翻譯為:周朝有個姓尹的人大力添置家產,在他手下服役的人從清晨到黃昏都不得休息。有個老役夫的筋力已經消耗干凈了,仍然不停地被使喚,白天呻吟呼喊著幹活,黑夜昏沉疲憊地熟睡。由於精神恍惚散漫,每天夜裡都夢見自己當了國君,地位在百姓之上,總攬一國大事,在宮殿花園中遊玩飲宴,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快樂無比。醒來後繼續服役。有人安慰他過於勤苦,老役夫說:「人一生活一百年,白天與黑夜各有一半。我白天做奴僕,苦是苦了,但黑夜做國君,則快樂無比。有什麼可怨恨的呢?」姓尹的一心經營世間俗事,思慮集中在家業上,心靈與形體都很疲勞,黑夜也昏沉疲憊而睡,每天夜裡夢見自己當了奴僕,奔走服役,什麼活都干,挨罵挨打,什麼罪都受。睡眠中呻吟呼喊,一直到天亮才停止。
4. 張湛注曰,「真人無往不忘,乃當不眠,何夢之有?」
張湛注釋說:「真人所有過去的都不記得,就當是沒有睡覺一樣,哪有什麼夢呢?」
往,過去。
真人,至人都是道家養生的術語。在《莊子》、《內經》中多次出現,如上古天真論篇。用詞都很玄。不要去糾結。文中意思就是說不做夢。虛靜合道。
5. 夢的典故比較多,如庄生夢蝶、黃粱一夢、夢筆生花、白日做夢、南柯一夢等。
6. 標點符號始於1920年2月2日。本文是作者於1925年寫的。標點是作者親自加的。
7. 子列子,即列子。列子一書是否真偽,在學術之列。這里不做論述。
8. 列子介紹,說夢原文等,至人,真人等詞彙,可以自己查一下百度。這里不做引用。
9、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在北京的哪裡?
鳳凰嶺自然風景區[1]野趣天成:青山綠水,藍天白雲,層巒疊翠,密林曲徑,奇花異草遍及山野,具鳳凰嶺自然風景區良好鳳凰嶺自然風景區生態環境;其上風上水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地理優勢,使之享鳳凰嶺自然風景區京城「綠肺」之稱。區內水質優良,空氣清新,凈化空氣純度為市區鳳凰嶺自然風景區5倍,含負氧離子為市區鳳凰嶺自然風景區150倍以上,四至十月相對濕度為58%,春秋平均氣溫為23℃。
鳳凰嶺自然風景區人文景觀豐富多彩。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文化以及古老鳳凰嶺自然風景區東方養生文化鳳凰嶺自然風景區遺址、遺物、遺跡眾多,文化積淀豐厚,他們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共同構成區內南、中、北三線四十餘處可觀景點。中線以古剎龍泉寺為中心,沿山而行可觀古東方養生文化修煉場和鳳凰嶺自然風景區著動人傳說鳳凰嶺自然風景區蔭晾亭及北京最大鳳凰嶺自然風景區摩崖刻字「鳳凰嶺」;南線以金章宗時期鳳凰嶺自然風景區京西「八大水院之一鳳凰嶺自然風景區黃普院(聖水院)為中心,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北京最大鳳凰嶺自然風景區石上塔」金剛石塔和最古老鳳凰嶺自然風景區佛教造像「北魏石佛」、風景秀麗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呂祖洞和盛極一時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古香道(妙峰山進香「老北道」)遺址;北線則以峰奇、石怪、水美、洞幽取勝;鳳凰嶺自然風景區譽為華山之險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天梯」,神秘幽深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古猿洞,聞名遐邇鳳凰嶺自然風景區「神泉」和「垂簾飛瀑」等妙景。
鳳凰嶺自然風景區享鳳凰嶺自然風景區「京西小黃山」之美譽,「奇峰」、「怪石」、「林海」、「神泉」為其天然景觀。「奇峰」:千姿百態,爭奇斗異,神女峰盪氣回腸,雄獅峰龍蟠虎踞;「怪石」:怪石林立,形神兼備,如玉兔凌空,如石猴戲天,如情人竊語,姿態萬千;「林海」:古松古柏古銀杏,古木參天;桃林、杏林、蘋果林,林園世界,既可觀光游覽,又可自助採摘;「神泉」:元素豐富、綿甜爽口,泉中極品,聞名遠近。鳳凰嶺自然風景區三季鳳凰嶺自然風景區花,四季鳳凰嶺自然風景區景:春鳳凰嶺自然風景區「桃源杏海」、「怡橋春照」;夏鳳凰嶺自然風景區「銀練碎玉」、「白瀑垂簾」;秋鳳凰嶺自然風景區「深秋紅葉」、「金果飄香」;冬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層巒睛雪」、「白玉倒懸」。是春遊踏青、夏令避暑、秋賞果熟、冬觀雪景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勝地。
觀賞紅葉
秋天鳳凰嶺自然風景區鳳凰嶺景色迷人,秋高氣爽,銀杏漸黃,火炬、黃櫨、楓葉慢慢變紅,五彩繽紛,層林盡染,是您觀賞紅葉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好地方。
道家養生
金秋十月,公園將邀請道家名士舉辦養生文化系列講座及道家音樂會,進行太極拳表演,屆時您可以了解道家鳳凰嶺自然風景區養生之道,探索古人鳳凰嶺自然風景區養生方法。
水果採摘
鳳凰嶺鳳凰嶺自然風景區秋天,瓜果飄香,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富士、國光、王林等蘋果,酥梨、雪花梨,冬棗、梨棗等多種水果。在游覽之餘,您可到果園里親手採摘豐收鳳凰嶺自然風景區果實,體會收獲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喜悅
10、有誰知道神農養生功?真的管用嗎?到底是怎麼練有知道的嗎?
神農養生功
「神農養生功」相傳起源於我們的華夏祖先、中醫葯與農業的發明鼻祖——神農。它經歷代道家、醫家口耳相傳,延續至今。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中醫葯學的性味歸經、經絡學說,以及道家修煉內丹、丹葯理論奠定了寶貴的基礎。可稱之為華夏文化的瑰寶、民族財富。「神農養生功」的鍛煉方法是遵循自然而然、返璞歸真、天人合一的法則,與當時人們的生性純朴和生活的自然環境相契合,所以鍛煉方法極其簡單,只要用心去練,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練成。老子的《道德經》「道法自然」[1] 這句話就「一語道破玄機」。經常鍛煉「神農養生功」,可以令病弱的身體變得健康強壯,令亞健康的人群恢復健康,對健康人群可預防疾病。所以神農養生功既能使人轉弱為強,且能返老為少;不但可驅除疾病,恢復健康,而且能補腦養神,增長智慧,祛除百病、延年益壽。
神農養生功的起源
「神農養生功」相傳起源於我們的華夏祖先、中醫葯與農業的發明鼻祖——神農。它經歷代道家、醫家口耳相傳,延續至今。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中醫葯學的性味歸經、經絡學說,以及道家修煉內丹、丹葯理論奠定了寶貴的基礎。可稱之為華夏文化的瑰寶和民族財富。
神農,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他的出現以後,結束了一個時代。據《拾遺記》記載,一天,一隻周身通紅的鳥兒,銜著一棵五彩九穗谷,飛在天空,掠過神農的頭頂時,九穗谷掉在地上,神農見了,拾起來埋在了土壤里,後來竟長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裡揉搓後放在嘴裡,感到很好吃。於是他教人五穀農業,大家稱他為神農,其部族因以農業為主,稱神農部落。中華大地經過三皇的辛勤努力,又經過漫長的若干年代,偉大的各種神祇人物,應運而生。
神農,民間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他嘗遍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也因為此兩項重要貢獻,被世人尊稱為「葯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為掌管醫葯及農業的神祇,不但能保佑農業收成、人民健康,更被醫館、葯行視為守護神。
神農嘗百草練神農養生功著神農本草經
上古時候,中華大地經過三皇的辛勤努力,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人們的生活依然非常艱難。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葯物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糧食可以吃,哪些草葯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獵過日子,天上的飛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獸越打越稀,人們就只好餓肚子。誰要生瘡害病,無醫無葯。當神農看到人們有時因誤食而中毒,甚至喪生。百姓為疾病所苦,神農瞧在眼裡,疼在心頭。於是有了「神農嘗百草」,定葯性,為大家消災祛病的念頭。
西漢時期的《史記》實錄:「神農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草。」神農為「宣葯療疾」,救夭傷人命,使百姓益壽延年,他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嘗遍百草,了解百草之平毒寒溫之葯性。為民找尋治病解毒良葯,他幾乎嚼嘗過所有植物,「一日遇七十毒」。神農在嘗百草的過程中,識別了百草,發現了具有攻毒祛病、養生保健作用的中葯。由此令民有所「就」,不復為「疾病」,故先民封他為「葯神」。
據傳神農在尋葯治病之時得遇一位仙人指點練就了神功。練就此功者可調和身體陰陽、強壯五臟六腑、且可感受體內真氣的流動方向、行走經絡和穴位;還可自視體內所吃食物消化後所進入的經絡和臟腑,感知該食物所起到的作用、葯理。最終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用神功護體嘗遍百草感受葯性,並記錄下每一味葯物的性味歸經與功效,有無毒性。神農在嘗遍百草的過程中多次中毒,最多「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農選定葯味365種錄入《神農本草經》,流傳於世,可以治療百病。當中植物葯252種,動物葯67種,礦物葯46種。根據葯物的性能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分為上、中、下三品。稱為「三品分類法」,以應「天地人」三才。上品一百二十種,無毒。大多屬於滋補強壯之品,如人參、甘草、地黃、大棗等,可以久服。中品一百二十種,無毒或有毒,其中有的能補虛扶弱,如百合、當歸、龍眼、鹿茸等;有的能祛邪抗病,如黃連、麻黃、白芷、黃芩等。下品一百二十五種,有毒者多,能祛邪破積,如大黃、烏頭、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這是我國葯物學最早分類法,為歷代沿用。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奉他為葯王神,並建葯王廟四時祭祀。在我國的川、鄂、陝交界傳說是神農嘗百草的地方,稱為神農架山區。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延續了「神農嘗百草」做法,在《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利用畢生精力著作出了中葯學巨著《本草綱目》,為後代醫學界乃至世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由此可見在《神農本草經》的誕生中,「神功」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後世為了紀念「神功」,又因其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養生功效,所以取名為「神農養生功」,經歷代道家、醫家口耳相傳,延續至今。
神農養生功的流傳及功能
「神農養生功」的傳承一般都是中醫葯世家或者道家代代口耳相傳,從不外授,所以世人知者甚少,給外界平添了不少神秘感。「神農養生功」一直以華夏民族文化為底蘊,承載著醫家的懸壺濟世和道家的養生思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但經數千年之久流傳至今,也多有遺失,甚為可惜。據傳最初的珍本《神農本草經》所記載「養生功篇」已被遺失,只留下現今我們所看到的葯物篇。不過幸好它恰如我們的華夏民族文化一樣不曾磨滅,經代代口耳相傳而造福後代。傳承之人也在最初的基礎上將其發揚光大,目前很多功夫都正是在其基礎上演變而來,時至今日發展成為了不少流派和練法。當然不同人群的練習達到的效果和目的也不同。就練武術的人而言,可以開磚劈石、強筋健骨、外達皮毛、勇猛無比。而養生的人練習,可以調和身體陰陽、強壯五臟,最終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效果。而對於行醫者而言,可以真正的自身感受從而明曉中葯的性味歸經、經絡的走向、穴位的具體位置、臟腑與經絡之間的聯系等等,避免了醫者的人雲亦雲、拿來主義,不再生搬硬套書本上的知識,達到正真對症下葯。
「神農養生功」是與中醫同出一脈的華夏文化,是中醫吐納導引養生術,與中醫的經絡、穴位、針灸、推拿、葯學等醫學知識相輔相成,可以說是母子關系。如果沒有了神農養生功的存在,那麼經絡、穴位、針灸、推拿、葯學等中醫醫學學說也就不復存在,因為沒有神農養生功真氣的大小周天、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的運轉,就不能感受到經絡與穴位的存在和位置,中葯的性味與歸經也就更無從可知,沒有了這些的基礎就更談不上其他中醫學的延伸理論知識了,沒有了這些遠古中醫葯療法,那麼我們的華夏祖先就不能與當時的疾病相抗衡,也就沒有了我們現在的華夏子孫的繁榮昌盛。所以「神農養生功」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神農養生功」注重「真氣」的鍛煉,經常鍛煉「神農養生功」,可以令病弱的身體變得健康強壯,令亞健康的人群恢復健康,對健康人群可預防疾病。所以神農養生功既能使人轉弱為強,且能返老為少;不但可驅除疾病,恢復健康,而且能補腦養神,增長智慧,祛除百病、延年益壽。
神農養生功的解讀
老子的《道德經》里曾這樣形容「養生功」:「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里非常詳盡的描述了養生功靜功的修煉方法,如:「致虛極,守靜篤」;「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大意是:平心靜氣致虛無狀態,無欲無念,堅定守「靜」。在守「靜」的過程當中會出現一些美妙的感覺,如果沒有雜念,你就安心的感受那種虛無美妙的感覺;如果有雜念,慾望叢生,就去感受身體某個具體位置——意指丹田處的美妙感受。只要勤加練習,若有若無的「真氣」會周而復始連綿不斷的在全身遊走,來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老子曰:「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如此清凈,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得悟道者,常清靜矣」。——此即為「道」,此即為「神農養生功」也。
《黃帝內經》與《黃庭經》描述「養生功」的修煉更加系統詳盡和明了。尤其是《黃庭經》把修煉「養生功」時的意守,即「存思」,也就是老子所講「守靜」部位、意守時出現的景象、「玉液」即唾液的吞咽方式。如《黃庭經》所述「口為玉池太和官。漱咽靈液災不幹。閉口屈舌食胎津」、三「丹田」與三「黃庭」的具體位置,如《黃庭經》所述:「橫津三寸靈所居」、經絡穴位部位、修煉後的功效等等講的更加淋漓盡致,相比《道德經》更加易懂。「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為真」。《黃庭經》里的這一句話就道出了修煉「養生功」和養生之道的核心精髓:所有的得道之人,並非神仙或上天所助,也不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而是需要通過後天的不懈努力,日積月累的鍛煉,把真氣聚集起來,積累精氣才能夠健康長壽,長命百歲,也就是所謂的「得道」!
神醫華佗在「養生功」的基礎上根據模仿猿、鹿、熊、虎、鶴五種禽獸姿態發展創建了健身氣功:「五禽戲」。「五禽戲」可以用來防治疾病,同時可使腿腳輕便利索。華佗認為「人體欲得勞動,……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五禽戲」流傳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套使全身肌肉和關節都能得到舒展的醫療體操。
神農養生功的原理
《黃帝內經》提出「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無血不生,血無氣不行」,氣能行血,血能載氣,氣存在於血液之中,而血液的流動又要依賴於氣的動力。所以「氣」「血」相互依附,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神農養生功」就是通過有效的方法鍛煉這種「氣」,而使「氣血足,百病不生」,達到「健康長壽,延年益壽」的目的。
既然「氣」在人的生命里那麼重要,那麼這個「氣」又是什麼呢?「氣」就是古人所指的「真氣」、「壽元真氣」、「先天或後天元氣」,經過現代醫學驗證「真氣」就是我們人體的「生理電」。「神農養生功」其實就是一個很快就能把人體的「生理電」聚集在一起的簡單有效的方法,依法而行速度很快,對於養生效果也非常的突出。因為「生理電」在每個人的身體里都有,所以練「神農養生功」並不是只有少數人才可以練,而是所有人都適合練。「神農養生功」的鍛煉方法是遵循自然而然、返璞歸真、天人合一的法則,與當時人們的生性純朴和生活的自然環境相契合,所以鍛煉方法極其簡單,只要用心去練,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練成。老子的《道德經》「道法自然」這句話就「一語道破玄機」。
我們都知道人類本身就是生活在一個大磁場里,整個宇宙、太陽系、乃至地球分分寸寸無不充斥著磁場,利用磁場維系整個環境的平衡。人體其實就是一個小磁場,人體所有的生理功能都是要靠生理電的參與來完成:心臟的搏動、思維的轉動、每一個微小動作的產生,無不是「生理電」來完成的。電能與磁能在人類社會里一直以來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生理電的強弱決定了人體的健康狀態,「生理電」越強,人體就越健康。人體的「生理電」減弱或消失,那麼人的身體健康程度就會下降,或者生命將會結束。神農養生功就是把散落在人體組織內的各部位生理電有效的聚集起來,通過人體先天就已經鋪設好的特定網路,既經絡與穴位,匯聚到一個固有的場所,這個場所就是我們常說的上丹田、中丹田與下丹田,這三個丹田起著收集、收納、孕育生理電與釋放生理電的功能,周而復始,連綿不斷,收集的生理電越多,釋放時的能量就越大,我們的身體就越健康、潛能就越最大化的激發出來,很多疾病就會不治而愈。
現代醫學就有很多利用電療和磁療進行治病的方法,效果也不錯。現代醫生沒有讓人體自身產生強於平時的電能或者磁能的辦法,所以只能藉助外力進行治病,比如:利用兩個電極激活心臟驟停的病人。經絡與穴位可以治療百病的病例在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令我們不得不去信服,對於古人乃至今人利用經絡與穴位可以治病的研究到現在國家也沒有放棄,可至今也沒有具體的定論,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經絡與各穴位在現代解剖學里根本就找不到具體是什麼,也看不到是什麼,但它卻又偏偏真實的存在,這不能不說明我們的祖先是多麼的偉大和睿智,同時也證明了人體是多麼的奧妙與神奇。但現在的醫學與科技證明不了他的存在,卻並不代表它就真的不存在。也許,神農氏是洪荒時代的特殊智者,有現代人無法理解的辨別能力,但是現代基因研究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神農嘗百草的真實性。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實驗室負責人李輝等人發現,中國人體內有一種苦味基因,稱為TAS2R16,它能辨識出哪些苦味的植物是有毒的。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奧妙與神奇用現代醫學與科技會得到更加精準的解答。而華夏祖先的經典也將代代相傳,煥發異彩。
以上回答不知道能不能幫得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