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道家養生鳴天鼓

道家養生鳴天鼓

發布時間:2020-07-21 18:57:03

1、誰能教我下怎麼學習道家氣功

道家的養生修練方法 據元代李道純的統計,當時流傳的養生修煉方法有三千餘種,而道書上記載的大約只有二百種,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十大類。
1、導引按摩類
這一類功法是以健身強體為目的的動功,包括導引術、按摩術、點穴術、叩齒法、鼓漱咽津法、鳴天鼓、干梳頭、乾洗臉、揉耳運目、仙鶴點水、擦腳心、兜外腎、自發動、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動搖肢體為門徑,與服氣、存思配合,組成系列功法。
2、吐納行氣類
這類功法是以調煉呼吸為門徑,達到精滿、氣足、神旺的延年益壽效果,並能發放內氣利他濟人。這類方法包括采氣、食氣、閉氣、煉氣、布氣(發氣)、胎息、調息、六字訣等。大體可歸為服食外氣、吞咽元氣、存思服氣、調動內氣等四種。
3、意念修煉類
我國道教氣功,除「內丹」堪為不二法門,「行氣」久稱一樹奇葩,其他如守一術、虛靜術、存神、內觀、定觀、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竅、存思術等等,方法尚多;而這些方法歸結到一點,不外以意念修煉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為「意念修煉」,並從而與「內丹周天」、「吐納行氣」鼎足而三。
道教三大類功法足以概括我國氣功中的一切靜功,其中「行氣」以呼吸修煉為主,「意念修煉法」以意念修煉為主;然而兩者卻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涇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行氣」功法常須藉助意念活動進行配合,而「意念修煉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參與,只不過是各有專攻,側重不同罷了。而「內丹」之術則綜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從而成為我國氣功中的千古絕招。
4、內丹周天類
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氣神為「葯物」,而在體內煉「丹」的系統修煉方法。在道教修煉諸法中,內丹的理論最稱精湛,方法最為周密成熟,堪稱道教氣功的代表、精髓。
內丹的流派分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東派、三豐派、青城派;修煉的方法有十多種,但皆以性命二字為綱宗。就修煉的順序來說,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有先修性後修命及先修命後修性的漸法。
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稱「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煉神之道與禪宗之禪的融合,入手即逕直煉神還虛,絕情忘念,明心見性。
先修性後修命,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從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見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徹命功。這種丹法的修習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百日築基,煉精化氣,亦稱為小周天;第二階段為十月養胎,煉氣化神,亦稱為大周天;第三階段為三年哺乳,練神還虛;第四階段為九年面壁,練虛合道。
先修命後修性,為南宗所倡。其法從鍾呂派內丹的傳統方法入手,守竅調息,循序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煉神還虛,至煉神階段,參究禪宗性理,以「打破虛空為了當」。
從修煉方式講,內丹又分為清修、雙修二派。清修派主張陰陽具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這是內丹的主流。雙修派認為陰陽分具於異性之身,主張男女合修,取葯於「同類彼法」。這類方法實屬秦漢以來房中術的進一步發展。
道教還認為,男女生理不同,故煉丹的方法應有所區別。宋元以來,出現了不少「女丹」的修煉方法,一般都從意守膻中「煉體」入手。
5、辟穀斷食類
辟穀亦稱「卻谷」、「休糧」、「絕粒」、「斷谷」等,即在一段時間內,乃至長期不食蔬谷和煙火食。我國辟穀起源很早,並不是有了道教以後才有辟穀的。道教興起後,接過辟穀之法,不僅把辟穀實踐推向縱深,而且還予理論上賦予一種神秘色彩。
辟穀大略可分為辟穀後服氣、辟穀後飲水、辟穀後服食葯物三種,其中辟穀服葯法有百種之多。這三種辟穀法,一般都與服氣等類靜功配合。
6、滋補服食類
這類養生修煉方法又稱為「服餌」、「服食」。所服之物大體可分為草本金石類葯物。道教宣揚服食用金石等煉成的丹葯可長生成仙,已被實踐證明屬謬誤之談。但所服草木之類葯物,多有滋補作用,服食得當,當非無益。比如適量的服食大棗、靈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參、乾地黃等對人均有滋補作用。
7、房中養生類
中國醫學把男女的性生活稱為房室生活,也叫房事、行房或入房。凡有關醫學性保健的方法,中國古代稱之為「房中術」。古人認為「房中之事能生人,也能殺人」,所以道家比較注意房中養生的研究。房中養生類的修煉方法就是性生活方面的衛生知識及鍛煉方法。圍繞著「養精、固精、保精」的過程,摸索、總結出了交而不泄,並能使精氣上行補腦。具體方法有「獨卧法」、「御女術」、「采戰術」、「采補術」、「四季節欲法」、「求子術」、「房中禁忌」等。房中之法有十餘家之多,不管是補救傷損,攻治諸病,還是采陰補陽,增益年壽,關鍵都是落在「還精補腦」上。
8、起居攝生類
道家養生修煉之術,除內丹、行氣、存思、服餌、房中、導引等法之外,還包括心身兩方面的養生之道,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飲食、語言、情緒等方面的雜修之法,這就是起居攝生類修煉法,可謂博大精深,網羅無遺。它包括四時調養法、情緒調攝法、飲食調養法、起居調養法等。
9、香湯沐浴類
在多種多樣、異彩紛呈的道教修煉方法中,還有一類不被外界注意,但在養生修煉中確有一定特殊作用的養生修煉法,這就是香湯沐浴。
所謂「香湯」,就是調進各種芬芳葯料的溫熱洗澡水。香湯沐浴的作用不僅在於洗凈身體,滌盡垢膩,並且還在於藉助洗滌身垢的啟發影響,反過來對潔凈內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氣自然清朗,有利於養生修煉。道教作道法之前,皆當香湯沐浴,自有一定的道理。
沐浴的香湯常用五種香湯。所謂「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葉、零陵、青木香五種香葯或香料的總稱。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揮發油,味芳香,據道教密傳,有避邪和去三屍的作用。桃皮是桃樹去掉栓皮後的樹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氣味芳香,具有較強的健腦醒腦作用,且可以殺諸瘡蟲,止息痧氣。柏葉,則具有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痹、止飢的作用。零陵香,對心腹惡氣、齒痛、鼻塞皆有較好的療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還能清醒毛孔,促進皮下毛細管的血液循環,使沐浴者遍體舒適。
香湯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湯等加制而成。調湯之人,功德無量。
10、指印符咒類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樣,也有手印、咒語。道教的手印稱「訣」、「手訣」,手指做成訣的姿勢叫「掐訣」。訣的種類有數十種,其作用與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則相異。道教的咒語,稱為「祝」或「咒」。大約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韻文,第二種是無韻的短語,第三種取自佛教咒語。
道教在修煉時,多用咒語,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氣一類,在開始做功及做功結束時,都要掐訣念咒。內丹修煉中亦往往用咒語。念咒時不但要掐訣,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訣同時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應。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煉時,還常書符。符的種類很多,各有其用場,雖召神制鬼自屬無稽,但符篆的實際運用,都與氣功修煉密切相關。
前些年,一提掐訣、念咒、畫符,人們自然就和封建迷信聯在一起。隨著氣功科學的深入發展,隨著練功實踐的普及和增加,人們開始注意到訣、咒、符這些神神怪怪的現象裡面,居然還大有文章。尤其是密宗三密的發揚光大以及被人體科學界的認可,更使人們重新審視道教中的訣、咒、符。當然要擦去污圬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有一些已被解放出來,如「吹」、「呵」、「噓」、「呞」、「呼」、「嘻」這六字訣的治病、養生顯著效果已被公認,並普遍使用;「握固」這種手印能促使心氣歸一、辟邪毒之氣的作用,也被公認:「劍指」這種手訣在發氣和治病上的顯著作用亦被公認並廣泛使用。
如何品鑒道教的十大類修煉方法?其層次高低如何判斷?李道純在《中和集·試金石》這篇文章中提出了劃分的方法和標准,即把修煉方法分為傍門九品、漸法三乘以及最上一乘這樣三個等級。
以直接修性還虛的頓法(意念修煉法中的煉神)為最上一乘。
內丹周天為漸法三乘,三乘中又分為初乘、中乘、上乘。百日築基階段的煉精化氣修煉為人仙小成,得的是金丹為初乘層次;十月養胎階段的煉氣化神修煉為地仙中成,得的是神丹,為中乘層次;三年哺乳階段的練神虛還修煉為天仙大成,得的是大丹,為上乘層次。
11、其它各類修煉方法均屬不入乘的旁門。用現代語言來講,也就是這類方法均屬普及健身型的氣功或養生方法,還夠不上談修煉的資格,不夠檔次。
李道純的品評鑒定方法在道教中是具有代表性,也是被各家基本認可的。

2、耳朵忽然耳鳴,養生到底怎麼樣啊哪個知道呢?

腎氣不足,保養腎耳朵才好

3、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搖天柱。赤龍攪水津,鼓

1、閉目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解說:眼睛半閉,盤跌而坐,而手指交叉握著,放在頸後,作九次呼吸,不要令耳聽到,再用兩手掩住兩耳,以第二指壓中指,以中指彈擊後腦左右各二十四次,這時的呼吸聲也不可讓耳朵聽到。

2、微擺憾天柱 
解說:向左向右擺頭,眼睛顧盼,肩膊隨動,各二十四次,手要握固。

3、赤龍攪水混,津液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解說:赤龍者,舌也,以舌頭攪口齒和左右頰內壁,待津液生,分三口作汩汩聲廁因下,則猶如虎奔。

4、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
解說:用熏吸清氣,停一會兒,把手搓得極熱,鼻子徐徐放氣,用手心摩精門,即腰後外腎,摩完了後收回來握固。

5、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輔。
解說:閉住口鼻不使出氣,想著用心火下燒丹田,感到熱極時,接著做後面左右轉的動作。

6、左右轉 
解說:勾著頭,左右單關、雙關各三十次,想火自丹田透雙關八脈,鼻戶吸清氣閉一會兒。

7、兩腳放舒伸,儀手雙虛托。
解說:兩腳放直,儀手相交,向上托三次或九次。

8、低頭攀足頻。
解說:身體端坐,彎下頭去,兩手伸向前去攀腳,作十三次。

9、以候逆水上,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沮沮響,百脈自調勻,河車般動訖,發為遍燒身,邪魔不敢近,夢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災病不能逆,子後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環第次轉,八卦是良因。
解說:要喉中口內生津液而未生,再用舌頭急舐口腔內部牙齒,取口水吞36如前法,百脈調勻後擺肩膀和身體24,再轉24次,愈著丹田的火自下而上遍燒全身體,想的時候口和鼻子都閉氣一會兒。
訣曰:其法於甲子日的半夜子時起來,開始做的時候口中不要出氣,只有鼻孔微微呼出清氣,每日子午前各做一次,或晝夜共做三次,久而自知疾病盡除,斷覺身輕,若能助練有恆,則離側道不遠了。

4、鳴天鼓的詞語解釋

鳴天鼓
自我推拿方法名。
①即擊探天鼓。《河間六書》:「雙手閉耳如鼓音,是謂鳴天鼓也。由脈氣流行而閉之於耳,氣不得泄,沖鼓耳中。故聞之也。」
②即叩齒。《雜病源流犀燭·口齒唇舌病源流》:「《養性書》曰:……叩中央齒,名鳴天鼓。」
「鳴天鼓」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一種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擊探天鼓。該法最早見於邱處機的《頤身集》,原書這樣描述「兩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壓中指上,用第二指彈腦後兩骨做響聲,謂之鳴天鼓(可去風池邪氣)」。在後世的《河間六書》、《聖濟總錄》、《修齡要旨》和《養生十六宜》中都有「鳴天鼓」練習的記載;被稱為我國傳統健身術的「八段錦」和「易筋經」也都採用了這個方法;現代也有採用此法治療耳部疾患的報道。由此,其重要性和實用性可見一斑。

5、《道家十二段錦》和《引體術》的修煉口訣

歌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搖天柱。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足頓。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金塊十二段,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塵。修煉方法 第一段錦: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方法:盤腿坐在蒲團 ( 或大方凳或床上 ) 上,輕閉兩眼,舌舔上齶,摒除心中雜念,調息 ( 輕細無聲 )10 分鍾。坐姿要求身體正直 ( 脊樑挺直,腰不可軟 ) ,身不可向後倚靠。 註:握固,氣功修煉中,手的一種姿態。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於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節,四指齊收於手心。 靜思:是靜思息慮,神不外馳。 第二段錦: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方法:上下牙齒相叩作響三十六次,有固齒的功能。"昆侖"即指頭部,以兩手十指相叉,抱住後腦 ( 此時兩手掌心緊掩耳門 ) 。呼吸 9 次,氣息微微不使有聲 ( 與叩齒同時做 ) 。 第三段錦: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方法:上式畢,呼吸 9 次。放下所叉之手,兩手掌掩在兩耳處,食指疊於中指之上隨即用力滑下,彈在後腦上,狀如擊鼓 ( 此即氣功術語之"鳴天鼓" ) ,左右指同時彈擊 24 次。 第四段錦:微擺搖天柱。 方法:低頭扭頸向左右側視,肩也隨之左右搖擺,各 24 次。 註:天柱就是後頸,頸椎統稱"天柱骨"。 第五段錦: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攪動,使生津液,然後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聲。 註:神水--津液; 赤龍--舌。 第六段錦: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 方法:吸氣一口,停閉不呼出,兩手互搓至發熱,急分開摩擦背後"精門",一面摩擦一面呼氣,反復練 26 次,做完後收手握固。 註:精門即後腰兩邊軟處--腎腧。 第七段錦: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方法:吸氣後閉氣,用意念引此氣向下行至神闕,覺神闕穴發熱後,則將氣由鼻徐徐放出,如此做21次。 註:神闕穴即肚臍,也有泛指下丹田之意。丹田並不是一個點。而是一片,一個區域。 以意引導,即心中暗想之意。初學者若是氣不會行,可用手指點在臍下,以加強條件反射,練習既久,氣自會下行。 第八段錦:左右轆轤轉。 方法:彎曲兩臂,先以左手連肩圓轉 ( 用搖轆轤狀 ) 三十六次,然後再以右手也依法行之。 第九段錦: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 方法:兩腳自然前伸,兩手指交叉反掌向上托。托時要用力,好似向上托舉重物一般,托後緩緩放下,收於額前,連續上托 9 次。 第十段錦:低頭攀足頓。 方法:兩手向前伸,握住雙足,用力扳,扳時身體向前傾,頭向下低,12 次,做完後仍收腿盤膝而坐,收手握固。此式抻筋拔骨,壯腰健腎。 第十一段錦: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 方法:舌抵上齶,閉目靜坐,待津液滿口時,再鼓漱三十六次,作六次咽下。前次一度 ( 即第五段錦 ) ,此次兩度,所以說:"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第十二段錦: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金塊十二段。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尖第。 方法:意念臍下丹田似有一團熱氣 ( 初練此功時,臍下熱感不明顯,一般練功百日後,就會有明顯的感覺,這時真的產生了熱氣團,並非只是意念 ) ,將此熱氣引導下行,沖過會陰穴,過尾閭,沿後背上升腰間命門穴,再升至脊背、後腦 ( 玉枕穴 ) 、頭頂心 ( 百會穴 ) ,然後順著兩太陽穴、經耳根前、面頰、降至喉頭、心窩 ( 膻中 ) ,再下行至神闕,歸於下丹田。存想此一團熱氣如發火燒身,行至何處,熱至何處,一吸一呼,可存想熱氣從身前到身後,上升頭頂,再沿任脈降下,完成一個循環。這最後一式初練時,每次 5 ― 10 分鍾,隨著功夫的逐步加深,時間自然會延長,能坐多久就坐多長,實在坐不住了,就收功,緩緩睜開雙眼,下坐,再散步幾分鍾就全部練完了。注意事項 最後提醒學練此功者,每月陰歷三十日晚上不要練功,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夜晚練功後如感到腹飢,應吃點東西。 只有這個了!

6、道家內功心法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搖天柱。

這是坐12段錦,,

7、道家養生功法裡面的干撫面、鳴天鼓、運神目、叩羅千、扶中嶽、濟天一、揉丹田、搓湧泉分別是怎麼做的?

久坐傷腎,建議每天能夠運動一個小時,讓身體動起來。也可嘗試意守丹田氣沉丹田的調息辦法。先平靜下來,將意念放於丹田,即腎氣所在臍下部位。

8、道教養生修煉的方法是什麼?

據元代李道純的統計,當時流傳的養生修煉方法有三千餘種,而道書上記載的大約只有二百種,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十大類。

1、導引按摩類

這一類功法是以健身強體為目的的動功,包括導引術、按摩術、點穴術、叩齒法、鼓漱咽津法、鳴天鼓、干梳頭、乾洗臉、揉耳運目、仙鶴點水、擦腳心、兜外腎、自發動、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動搖肢體為門徑,與服氣、存思配合,組成系列功法。

馬王堆導引術(資料圖圖源網路)

2、吐納行氣類

這類功法是以調煉呼吸為門徑,達到精滿、氣足、神旺的延年益壽效果,並能發放內氣利他濟人。這類方法包括采氣、食氣、閉氣、煉氣、布氣(發氣)、胎息、調息、六字訣等。大體可歸為服食外氣、吞咽元氣、存思服氣、調動內氣等四種。

3、意念修煉類

我國道教氣功,除「內丹」堪為不二法門,「行氣」久稱一樹奇葩,其他如守一術、虛靜術、存神、內觀、定觀、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竅、存思術等等,方法尚多;而這些方法歸結到一點,不外以意念修煉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為「意念修煉」,並從而與「內丹周天」、「吐納行氣」鼎足而三。

教氣功:十二段錦(資料圖圖源網路)

道教三大類功法足以概括我國氣功中的一切靜功,其中「行氣」以呼吸修煉為主,「意念修煉法」以意念修煉為主;然而兩者卻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涇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行氣」功法常須藉助意念活動進行配合,而「意念修煉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參與,只不過是各有專攻,側重不同罷了。而「內丹」之術則綜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從而成為我國氣功中的千古絕招。

4、內丹周天類

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氣神為「葯物」,而在體內煉「丹」的系統修煉方法。在道教修煉諸法中,內丹的理論最稱精湛,方法最為周密成熟,堪稱道教氣功的代表、精髓。內丹的流派分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東派、三豐派、青城派;修煉的方法有十多種,但皆以性命二字為綱宗。就修煉的順序來說,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有先修性後修命及先修命後修性的漸法。

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稱「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煉神之道與禪宗之禪的融合,入手即逕直煉神還虛,絕情忘念,明心見性。

內經圖(資料圖圖源網路)

先修性後修命,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從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見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徹命功。這種丹法的修習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百日築基,煉精化氣,亦稱為小周天;第二階段為十月養胎,煉氣化神,亦稱為大周天;第三階段為三年哺乳,練神還虛;第四階段為九年面壁,練虛合道。

先修命後修性,為南宗所倡。其法從鍾呂派內丹的傳統方法入手,守竅調息,循序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煉神還虛,至煉神階段,參究禪宗性理,以「打破虛空為了當」。

從修煉方式講,內丹又分為清修、雙修二派。清修派主張陰陽具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這是內丹的主流。雙修派認為陰陽分具於異性之身,主張男女合修,取葯於「同類彼法」。這類方法實屬秦漢以來房中術的進一步發展。道教還認為,男女生理不同,故煉丹的方法應有所區別。宋元以來,出現了不少「女丹」的修煉方法,一般都從意守膻中「煉體」入手。

5、辟穀斷食類

辟穀亦稱「卻谷」、「休糧」、「絕粒」、「斷谷」等,即在一段時間內,乃至長期不食蔬谷和煙火食。我國辟穀起源很早,並不是有了道教以後才有辟穀的。道教興起後,接過辟穀之法,不僅把辟穀實踐推向縱深,而且還予理論上賦予一種神秘色彩。辟穀大略可分為辟穀後服氣、辟穀後飲水、辟穀後服食葯物三種,其中辟穀服葯法有百種之多。這三種辟穀法,一般都與服氣等類靜功配合。

6、滋補服食類

這類養生修煉方法又稱為「服餌」、「服食」。所服之物大體可分為草本金石類葯物。道教宣揚服食用金石等煉成的丹葯可長生成仙,已被實踐證明屬謬誤之談。但所服草木之類葯物,多有滋補作用,服食得當,當非無益。比如適量的服食大棗、靈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參、乾地黃等對人均有滋補作用。

道士煉丹(資料圖圖源網路)

7、房中養生類

此法因議論不一,在此不再論述,望見諒。

8、起居攝生類

道家養生修煉之術,除內丹、行氣、存思、服餌、房中、導引等法之外,還包括心身兩方面的養生之道,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飲食、語言、情緒等方面的雜修之法,這就是起居攝生類修煉法,可謂博大精深,網羅無遺。它包括四時調養法、情緒調攝法、飲食調養法、起居調養法等。

9、香湯沐浴類

在多種多樣、異彩紛呈的道教修煉方法中,還有一類不被外界注意,但在養生修煉中確有一定特殊作用的養生修煉法,這就是香湯沐浴。所謂「香湯」,就是調進各種芬芳葯料的溫熱洗澡水。香湯沐浴的作用不僅在於洗凈身體,滌盡垢膩,並且還在於藉助洗滌身垢的啟發影響,反過來對潔凈內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氣自然清朗,有利於養生修煉。道教作道法之前,皆當香湯沐浴,自有一定的道理。

香湯沐浴(資料圖圖源網路)

沐浴的香湯常用五種香湯。所謂「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葉、零陵、青木香五種香葯或香料的總稱。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揮發油,味芳香,據道教密傳,有避邪和去三屍的作用。桃皮是桃樹去掉栓皮後的樹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氣味芳香,具有較強的健腦醒腦作用,且可以殺諸瘡蟲,止息痧氣。柏葉,則具有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痹、止飢的作用。零陵香,對心腹惡氣、齒痛、鼻塞皆有較好的療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還能清醒毛孔,促進皮下毛細管的血液循環,使沐浴者遍體舒適。香湯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湯等加制而成。調湯之人,功德無量。

10、指印符咒類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樣,也有手印、咒語。道教的手印「訣」、「手訣」,手指做成訣的姿勢叫「掐訣」。訣的種類有數十種,其作用與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則相異。道教的咒語,稱為「祝」或「咒」。

道家手訣(資料圖圖源網路)

大約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韻文,第二種是無韻的短語,第三種取自佛教咒語。道教在修煉時,多用咒語,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氣一類,在開始做功及做功結束時,都要掐訣念咒。內丹修煉中亦往往用咒語。念咒時不但要掐訣,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訣同時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應。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煉時,還常書符。符的種類很多,各有其用場,雖召神制鬼自屬無稽,但符?的實際運用,都與氣功修煉密切相關。

9、道或佛家簡單的養生小習慣

這個有很多,道家的更多;簡單舉幾例:

1子午覺
2玉液還田
3鳴天鼓
4叩齒
5摩腎堂
6搖天柱
7打坐
8摩面堂
等等

與道家養生鳴天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