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小滿飲食養生

小滿飲食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21 18:49:24

1、小滿吃什麼才更好的養生

小滿後天氣逐漸炎熱,出汗較多,飲食調養應以清淡的素食為主,如常吃清利濕熱、養陰作用的食物,如,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胡蘿卜等,忌吃百葉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小滿過後,雨水多起來,天氣悶熱潮濕,中醫稱之為「濕邪」。因此,小滿養生還應注意健脾化濕。小編特別介紹幾款適合小滿節氣的食譜。

2、小滿時節吃什麼最養生

小滿節氣的到來預示著南方雨季的開始。天氣悶熱潮濕,故在小滿節氣前後我們要做好「防熱防濕」的准備,同時也要調整我們的日常飲食習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後期,所以叫小滿。南方地區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思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 小滿節氣的飲食習俗 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詩經》:采苦采苦,首陽之下。據說當年王寶釧為了活命曾在寒窯吃了18年苦菜。舊社會農民每年春天青黃不接之時,要靠苦苦菜充飢。苦苦菜,帶苦嘗,雖逆口,勝空腸。當年紅軍長征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飢,渡過了一個個難關,江西蘇區有歌謠唱:苦苦菜,花兒黃,又當野菜又當糧,紅軍吃了上戰場,英勇殺敵打勝仗。苦苦菜被譽為「紅軍菜」、「長征菜」。 苦苦菜遍布全國,醫學上叫它敗醬草,寧夏人叫它「苦苦菜」,陝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時珍稱它為「天香草」。中國著名美食家聶鳳喬先生1958年在寧夏發現了開黃花的苦苦菜,名曰「甜苦菜」,其葉片大,莖稈脆,苦中帶甜。與常見的開藍色花朵的苦苦菜相比,有很多優點。 苦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鹼、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綱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症,古人還用它醒酒。寧夏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吃饅頭、米飯,使人食慾大增。也有用黃米湯將苦苦菜腌成黃色,吃起來酸中帶甜,脆嫩爽口。有的人還將苦苦菜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用以做湯、做餡、熱炒、煮麵,各具風味。 小滿節氣台灣彰化附近的海域可捕獲黑鯧,東北部的蘇澳及南部海域則可捕獲到飛魚。高雄縣的旗山、美濃等地的香蕉已經進入盛產期。台灣是有名的香蕉出產地,每年都有很多香蕉外銷到世界各地。 小滿養生吃什麼 進入小滿後,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症。此時進食生冷飲食易引起胃腸不適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由於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老人臟腑機能逐漸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現此種情況。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另外,小滿後不但天氣炎熱,汗出較多,雨水也較多,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養陰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葯、鯽魚、草魚、鴨肉等,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當然也可配合葯膳進行調理,還可以常飲些生脈飲以益氣生津。 小滿養生食物 1、苦瓜:消暑解乏 我國古代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周書》中即有「小滿之日苦菜秀」之說,也就是小滿時節,苦菜正當時,可適當食用。 天氣逐漸炎熱,很多人也會出現上火、身體睏倦等問題。《本草綱目》稱,苦瓜能「除煩熱,解勞乏,消心明目」,苦瓜能消暑解乏,刺激人的食慾,開胃健胃助消化,有利於提高免疫力,可以多食用。值得提醒的是,苦瓜性寒,大便溏瀉、脾胃虛寒者應少食。 2、生薑:逼走寒氣病菌 中醫認為,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等功效。小滿前後濕氣重,吃過生薑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從西醫來講,生薑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同時還能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逼出。而中醫也認為,生薑能把體內寒毒排出體外。所以,民間也有「冬吃蘿卜夏吃薑」的說法,平時煮菜可以適當放些生薑,也可以食用薑糖水。 此外,夏天人體唾液、胃液分泌會減少,影響食慾,很多人胃口不好。民間有「飯不香、吃生薑」的說法,如果飯前吃幾片生薑,可以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慾。 3、薏仁:健脾祛濕 小滿後,天氣悶熱潮濕,人有時會感覺透不過氣來,這是因夏季的暑氣、濕氣所致。薏仁性涼,味甘淡,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平時可常食用薏仁粥,或熬湯時放入一些薏仁。 此外,紅豆、綠豆、冬瓜、絲瓜、西瓜、山葯等都是健脾祛濕的食材,市民也可多食用。

3、小滿養生要注意什麼

1、少熬夜
由於小滿節氣後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勞。如果長期熬夜,造成人的生理機體和新陳代謝系統的紊亂,導致內熱上火,很容易引起便秘、口腔潰瘍、咽痛等上火症狀。所以,在炎炎夏日預防內熱的有效方式,就是規律作息,避免熬夜。
2、穿衣講究
小滿過後,氣溫逐漸升高,此時的著裝宜寬松舒適,不僅活動方便,而且通風透涼,有利於散熱。一般來說,服裝覆蓋身體面積越小,體溫散失越快,但在炎熱的夏季,不要誤以為穿的越露就會越涼快,因為只有當外界氣溫低於皮膚溫度時,暴露才會有涼快感。當外界氣溫高於皮膚溫度時,暴露面積不宜超過人體總表面積的25%,否則熱輻射就會侵入皮膚,反而更熱。
3、避免受寒
小滿後氣溫明顯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會較涼,氣溫日差仍較大,尤其是降雨後氣溫下降更明顯,所以要避免貪圖涼快而著涼受風,尤其是晚上睡覺時。否則寒濕邪氣停留肌膚,郁而化熱,易引起風疹、濕疹等皮膚疾病;駐留關節,容易引發各類風濕性疾病等。雖然現在一般不會在石頭或冷地上睡覺了,但空調、涼席、冷水澡、短裙等所帶來的寒濕未必就小。若不慎受濕寒,可通過運動或熱水澡將濕邪祛除。
4、慎洗冷水澡
小滿之後,也是因為天氣漸熱的原因,許多人喜歡用洗冷水澡。對此,專家特別提醒說,冷水澡雖好,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如體質弱者或患有高血壓、關節炎者就不宜洗冷水澡,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5、少吃冷食
進入小滿後,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症。此時進食生冷飲食易引起胃腸不適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由於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老人臟腑機能逐漸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現此種情況。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6、不要亂發脾氣
天熱人易出汗,而中醫向來視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自然易消耗心臟陰液,導致心陽更加虛亢,人也會覺得疲累,這叫「壯火食氣」,也就是火太壯會消耗掉我們身體里的氣。因此,在夏季這種暑氣當道的氣候條件下,需要時時關注心火對人體的傷害。首先,就是不要亂發脾氣,火上澆油。《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也提到「使志無怒」,就是要人注意不要因為心情煩躁而濫發脾氣。「使氣得泄,若所受在外」,要氣之宣洩平和、暢達,如其所受在外―樣舒暢。

4、小滿是什麼意思 小滿養生吃什麼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徑60°時為小滿。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後期,所以叫小滿。
小滿節氣起居飲食等養生要點
起居養生
小滿後氣溫明顯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會較涼,氣溫日差仍較大,尤其是降雨後氣溫下降更明顯,因此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覺時,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受風而患感冒。同時也應當順應夏季陽消陰長的則律,早起晚睡,但要保證睡眠時間,以保持精力充沛。
情志養生
小滿時風火相煸,人們也易感到煩躁不安,此時要調適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暢,胸懷寬廣,以防情緒劇烈波動後引發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等心腦血管病。此時可多參與一些戶外活動如下棋、書法、釣魚等怡養性情,同時也可在清晨參加體育鍛煉,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為宜,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避免大汗淋漓,傷陰也傷陽。
飲食養生
飲食方面,進入小滿後,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症。此時進食生冷飲食易引起胃腸不適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由於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老人臟腑機能逐漸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現此種情況。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5、小滿節氣如何飲食養生?

6、小滿吃什麼養生 小滿飲食禁忌

(一)小滿吃以下食物可以養生百

1、薏米:薏米具有健脾益胃、清熱利濕的功效。從小滿開始,天氣開始悶熱潮濕,這樣的天氣容易傷害脾胃功能而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適量食用薏米能防濕熱、健脾胃。

2、豆腐:薏米具有健脾益胃、清度熱利濕的功效。從小滿開始,天氣開始悶熱潮濕,這樣的天氣容易傷害脾胃功能而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適量食用知薏米能防濕熱、健脾胃。

3、苦菜:苦菜是一種野菜,味感甘中略帶苦,因此而得名。苦菜具有清熱解毒、殺菌消炎、道利水除濕等功效。《周書》中記載」小滿之日苦菜秀」,小滿前後是吃苦菜的時節,適量食用對身體有益。

(二)小滿飲食禁忌

1、從小滿開始,要注意預防濕熱邪回氣,適量食用能清熱利濕的食物,如絲瓜、冬瓜、蘿卜、西瓜等新鮮的蔬菜、水果。

2、天氣開始炎熱,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以保持小便通利、大便通暢。 

3、夏季要少吃辛辣之品,如辣椒、酒、羊肉、魚、蝦等,以免熱氣郁結答而導致皮膚濕疹、口活生瘡等不適。

7、小滿吃什麼 小滿節氣十種養生食物

1、玉米: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慾不振等症。

2、高梁:有健脾益腎、滲濕止痢的功效,適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濕熱吐瀉、下痢等症。

3、苡仁: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適用於小便短赤、水腫腳氣、風濕痹痛、脾虛泄瀉、扁平疣等病症。

4、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於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5、水芹: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5、冬瓜: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症。

7、洋蔥: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8.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9.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10、鮑魚:具有養血柔肝、滋陰清熱、益精明目、利濕行痹的功效,適用於陰虛內熱、血枯經閉、乳汁不足、陰虛陽亢、夜盲內障,以及濕熱內蘊所致的五淋、黃疸等病症。

8、小滿如何養生

小滿養生方法如下:
1、切記夏不坐木
小滿之後,盡量少坐戶外木椅。由於氣溫升高,雨水增多,久置露天的木質椅凳會因露打雨淋含較多水分,雖然表面乾燥,但經太陽一曬,便會散發潮氣。長久坐在上面,容易誘發皮膚病、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如果想曬曬太陽或稍作休息,坐時別忘加層墊子。
2、不要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進入小滿後,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症。此時進食生冷飲食易引起胃腸不適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由於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老人臟腑機能逐漸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現此種情況。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3、慎洗冷水澡
小滿之後,也是因為天氣漸熱的原因,許多人喜歡用洗冷水澡。對此,專家特別提醒說,冷水澡雖好,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如體質弱者或患有高血壓、關節炎者就不宜洗冷水澡,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4、穿衣有講究
小滿過後,氣溫逐漸升高,此時的著裝宜寬松舒適,不僅活動方便,而且通風透涼,有利於散熱。一般來說,服裝覆蓋身體面積越小,體溫散失越快,但在炎熱的夏季,不要誤以為穿的越露就會越涼快,因為只有當外界氣溫低於皮膚溫度時,暴露才會有涼快感。當外界氣溫高於皮膚溫度時,暴露面積不宜超過人體總表面積的25%,否則熱輻射就會侵入皮膚,反而更熱。
5、不宜赤膊貪涼
悶熱的夏天,有些人總喜歡光著脊樑,以為這樣涼快,其實未必如此。從生理角度分析,人的體溫調節不僅靠皮膚蒸發,而且還靠皮膚輻射等。據測定,在氣溫18-28攝氏度的環境里,人體體溫的70%靠皮膚輻射、對流和傳導散熱;氣溫達到35攝氏度時,體溫主要靠皮膚蒸發散熱;當氣溫繼續升高時,皮膚不但不能通過輻射方式散熱,還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所以,如果這時赤膊,就容易吸收熱量,非但不涼快,反而會感到更加悶熱。
6、多吃素食
進入「小滿」後,氣溫不斷升高,飲食調養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可常吃具有清利濕熱、養陰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葯、鯽魚、草魚、鴨肉等,忌吃肥膩油煎等容易生濕助濕的食物。
7、多吃點「苦」
天熱吃「苦」,勝似進補。一到夏天,因為炎熱,很多人會食慾不振。而苦味菜勝在「入心經而降心火,去心火而神自安」,人的味蕾對苦味比較敏感,而且吃了苦食可以瀉火解暑,健脾開胃,增加食慾,促進消化,正是一舉多得。
8、陰雨天切忌光腳穿鞋
陰雨天的溫度和濕度都適合真菌的繁殖,如果不注意的話,人就容易患上皮膚病或使原有的皮膚病發作。盡管陰雨天是容易患上皮膚病的天氣,但如果做好准備工作,還是可以將患病幾率降低的。
例如,在陰雨天時如果皮膚沾到了雨水,不論雨水是否干凈,都要及時將雨水擦拭掉,有條件時要盡快用干凈的清水沖洗皮膚。陰雨天最好不要光腳穿鞋子,也最好不要穿露腳趾的鞋子,盡量穿著透氣性好的鞋子和襪子。尤其是腳部有皮膚病的人,要遠離雨水的侵襲,晚上回家要用溫熱的水洗腳。
9、少吃辛辣肥膩、生濕助濕的食物
小滿過後,雨水漸多,空氣滋潮濕熱,皮膚蘊濕生熱,容易引起風疹、風濕疹、汗斑、濕疹、濕性皮膚病、足癬等,《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篇》說:「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所以在飲食方面要少吃辛辣肥膩、生濕助濕的食物。
因此,諸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薑、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各種海鮮發物、牛、羊、狗、鵝肉此類的美味,要在小滿節後適當節制攝取,避免誘發各種皮膚病,從源頭做到「防熱防濕」,「未病先防」。
10、多吃利尿的食物
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有保健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起到美容的效用。
11、多做運動要早起
此節氣積極進行體育運動,提高身體素質也是很有心要的。我們應當順應陽消陰長的則律,鍛煉者應當早起晚睡,早晨鍛煉最好在清晨。鍛煉項目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為宜。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應當以剛出汗為度。鍛煉時間不宜過長,在間歇時,可飲淡鹽水或清涼退暑飲料(綠豆湯、果汁、金銀花水等)。鍛煉後,應用溫水洗澡。浴後,進行5~6分鍾自我按摩,並躺下歇息片刻,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12、多進稀食有利補養
專家指出,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13、給自己製造一個出汗的機會
我們白天幾乎都在有空調的環境中待著,身體出的汗肯定不會太多,而出汗又是最好的排毒方式,而且還能加強新陳代謝。因此,現代人,尤其是辦公室白領最需要的就是給自己創造一個出汗的機會。夏天睡覺時,能不開空調就盡量不開空調,甚至連電風扇都不開。

9、小滿飲食禁忌 小滿吃什麼養生

小滿飲食禁忌

1、少吃辛辣肥膩、生濕助濕的食物

2、不要過量進百食生冷食物

3、少吃羊肉串、火鍋、燒烤類食物

養生食物:

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葯、蛇肉、鯽魚、草魚、鴨肉等,是不錯的清利濕度熱的食物。

冬瓜草魚煲、綠豆芽蛤蜊湯、苦瓜木棉花牛肉湯、淮山赤小豆節瓜豬月展湯、薺菜生薑魚頭湯、胡椒粒老雞豬肚湯、西洋參紅棗生魚知湯等,這些湯品具清熱、養陰、祛濕道、暖胃、溫補等功效。

小滿,是指萬物將滿未滿之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

古代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內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這是說小滿節氣,苦菜已枝葉繁茂,而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自小滿始,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正是「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容正肥蠶食飽」的時節。

與小滿飲食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