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首詩里有一句「高堂明鏡悲白發」,詩里都講有養生,還有蘇軾的詩詞中的養生之道誰懂、誰有深刻的體會...
「高堂明鏡悲白發」是李白《將進酒》裡面的。
蘇軾對養生學很有研究,著《養生論》、《問養生》、《續養生論》和《東坡至林》、《仇池筆記》等。他認養生有三戒:戒急躁;二戒陰險;三戒貪欲。蘇軾有用粗茶漱口的習慣,據說雖然沒有現在刷牙的習慣,但到老牙口都很好。此外蘇軾還是個佛教徒,心境平和,也應該是他養生一道。
2、蘇軾的書法作品現存多少?
樓主,蘇軾的書法作品如下
寒食帖[全本]
赤壁賦
李白仙詩卷
洞庭中山二賦
歸去來兮辭知
祭黃幾道文
羅池廟碑
醉翁亭記
豐樂亭記
天際烏雲帖道
榿木卷帖
答謝民師論文帖卷
治平帖
王晉卿帖
跋挑耳圖帖
渡海帖
跋吏部陳公詩帖
東武帖
書林逋詩後
春中帖
尊丈帖
歸安丘園帖
覆盆帖
令子帖
邂逅回帖
次辯才韻詩帖
次韻三舍人省上詩帖
次韻秦太虛
寶月帖
獲見帖
啜茶帖
致季常尺牘
新歲展慶帖
人來得書帖
北游帖
致運句太博帖
廷平郭君帖
定惠院詩稿
京酒帖
滿庭芳詞
職事帖
陽羨帖
久留帖
屏事帖
致南圭使君帖
近人帖
歸園帖
宸奎閣碑
司馬溫公神道碑
附蘇軾詩詞選
蘇軾書論精粹
蘇過手札
蘇東坡答傳
3、贊美蘇軾的句子~!!急
lz沒要求必須是詩句吧
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為了他的出現,中國,也許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的出現,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華,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於瞬間而又影響深遠;他的性格,既灑脫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蘇軾——中國文化史上的曠世奇才,罕見的多面手,多層次、全方位的文化——不僅僅是文學——巨子。神奇的文筆、淵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豐富的人生經歷、多方面的巨大成就,還有,它永遠不滅的那一份詼諧,真可謂: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豐碑!
他長於散文創作,《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名篇佳作膾炙人口,體現了中國文人的憂患意識和人文精神。他的詩,把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風格巧妙結合起來,多姿多彩,美輪美奐,代表了宋詩最高水平。他的詞,清新豪健,題材廣闊,揮灑自如,氣勢磅礴,開創了豪放詞風。他的書法、繪畫,也都達到了很高水平。除此之外,在哲學、茶道、烹飪、養生、園林藝術方面,他都有獨到的造詣。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推崇蘇軾:「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將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列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並且將他們的思想、人品、學問、才華、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渾然一個整體,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稱道者,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文人,蘇軾身上,既無頭巾氣,無山林隱逸氣,亦無以富貴驕人氣,無忠臣孝子氣,無大作家架子氣;既無大臣杜門思過之態,亦無謫宦戰戰兢兢之態。他與你我同在,同悲同喜,絲毫也不刻板,渾是率然純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蘇軾的一生,可以用「四個三」來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題名、烏台詩案、太後恩寵;不忘三人——敬如父師的歐陽修、素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馬光;不忘三地——黃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與蘇轍的手足情、與王弗的生死情、與朝雲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斷,幾乎都與傳奇相聯系。例如,金榜題名時,他由第一變成了第二,卻反而更為出名;烏台詩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貶黃州,卻反而出現了創作的黃金時期;他贈弟轍、悼亡妻的詞篇,被人們萬口流傳,歷久而不衰……
在為人上,蘇軾在幾乎喪命的逆境中保持堅貞氣節和獨立人格,決不隨波逐流;在為官上,蘇軾堅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築堤,儋州授館,興修水利,架橋鑿井,賑災施葯,都於史有徵;在人生態度上,蘇軾即使在身處絕境時,也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追求……
由於蘇軾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於他更多的人民性,由於他時時閃現著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於他超凡脫俗的曠代才華,千年以來,他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而有口皆碑;更由於生活經歷的豐富性,他常常成為人們談話的話題及內容。自然而然,學生們在作文時,也往往喜歡用東坡事跡作話題或材料,毫不誇張地說,有作文處盡可以有東坡。這正是因為,蘇軾的精神與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國的文化與歷史,還在影響著我們生生不息的文化創造和傳承。
王國憲在《重修儋縣志敘》中評價蘇軾,「以詩書禮樂之教轉化其風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鍾』,辟南荒之詩境也。」
董其昌作過一段著名的跋語:「東坡先生此賦,楚騷之一變也;此書,『蘭亭』之一變也。宋人文字俱以此為極則。」這是對蘇軾的《赤壁賦》及其書法最為深切而崇高的評價。
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
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4、蘇軾的養生頌
確信文章名字是叫這個?我倒是聽說過蘇軾其他的養生文章~
5、蘇軾墓誌銘寫作背景
讀蘇軾傳記,使人感到,在蘇軾的稟性中,有一種天然的道家素質。《宋史,蘇軾傳》說蘇10歲時,父親蘇洵游學四方,蘇軾就由老師張易簡與其母程氏教讀。到了蘇20歲左右時,他對莊子思想就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嘆曰:「吾昔有見, 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這就是說,在蘇軾未讀(莊子》之前,就已形成了與莊子相似的人生觀,只是還未能用文字把它們表達出來而已,待到見了《莊子》,才知道莊子已經講了他心中要講的話。兩個文化巨人,相距千年而心心相契,可謂是「忘年交」了。 蘇軾不僅很早就建立了道家的人生觀,而且從小就與道士有交往。據蘇軾自述,他8歲開始讀書,即拜家鄉眉山道士張易簡為師: 吾八歲入小學, 以道士張易簡為師。童子幾百人, 師獨稱吾與陳太初者。……其後, 余謫居黃州, 有眉山道士陸惟忠自蜀來, 雲太初已屍解矣。(《東坡志林》) 予幼時嘗學於道士張易簡觀中。(《東坡詩話》) 蘇軾成人後,也經常與道士交往,他除了自號「東坡居士」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熟知的號——「鐵冠道人」,又叫「鐵冠道士」: 鄭介夫……元佑初, 東坡公薦之復官。紹聖初,再謫 英。時坡公眨惠州,始與相遇,一見如故交。政和戊戌,介夫在福清, 夢客至, 自通「鐵冠道士」,遺詩一章,視之,乃坡公也。坡在海上嘗自稱「鐵冠道人」,時下世十七年矣。(《夷堅志》丙志卷十三)[1]詩人從小就跟著道士學習,成年又自號玉堂仙,晚年又自稱道士,從中不難看出詩人對道教情感的深厚。 蘇軾本人非常崇信道教服食法。茯苓是道士經常服用的一種葯物,東坡對此葯有很深的研究: 「東坡作茯苓妙法:取好茯苓,去皮滓,水澄過,曝干,凈蜜和勻捏團,裝瓦壇中,隔湯煮三炷香,即成團矣。」(《六硯齋二筆》)松樹耐寒長青,道士便有不少人去吃松針松根,蘇軾對松樹的葯性也有深刻的認識,他認為食松不僅可以使人長生,而且用不同的調制方法,可以醫治不同的疾病(見《曲洧舊聞》)。蘇軾還煉過丹,《席上腐談》說:「東坡詩雲: 『暮年眼力嗟猶在,多病顛毛竊未華。故作明窗書小宇,更開幽室養丹砂。』黃魯直注雲: 『按先生與王定國書雲: 「近有惠丹砂少許,光彩甚奇,固不敢服,然其教以養火,觀其變化,聊以悅神度日。」又詩雲:『曹南劉夫子,名與子政齊。家有鴻寶書,不鑄金安蹄。促席問道要,遂蒙分刀圭。不忍獨不死,尺書肯見梯。」』關於這個劉夫子,《席上腐談)說:「《毗陵後集》趙堯卿注雲:劉安世帶制,字器之,曹南人,得養生煉丹術,公嘗師之。」』甚至詩詞文集中寫過大量隱語丹詩。 但在學習這些養生術積累精煉時,總不能持久。《豫章集》說:「東坡平生好道術,聞輒行之,但不能久,又棄去。談道之篇傳世,欲數百千字。」《避暑錄活》還記載了他與眾多道士密切交往的情況,有時受了道士的欺騙仍相信不已。 蘇軾與道士的交往,有些頗具神秘色彩,他本人就講過這樣一件事:予在白鶴新居, 鄧道士忽叩門,時已三更, 月色如霜。有衣桄榔葉, 手攜斗酒, 豐神英發喳。呂洞賓者, 曰: 「子嘗真一酒乎?」就坐各飲數杯,擊節高歌。合江樓下,風振水涌, 大魚皆出。袖出一書授予, 乃真一法及修養九事。末雲:「九霞仙人李靖書。」既別恍然。(《嘗真一酒》)除了這件奇事外,詩人在《記退之詩》中還講了這樣幾件事:貶居黃州時,時人盛傳蘇東坡已升仙為上帝作文去了,連宋神宗也信以為真,為此唏噓不已。後貶往海南,京師又盛傳他得道後乘小舟入海不還了。此後他的兒子又來信,講廣州太守說東坡已升仙(古代升仙、仙去、圓寂、涅槃等為死的代稱),只留下平時穿的道服。這些故事出自蘇軾之口,說明他與道教有密切的關系,也說明他平時閑居喜穿道服。 蘇軾對當時的道家道教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他在《上清儲祥宮碑》中把它們的內容分為以清凈無為為主的黃老學說和以丹葯奇技、符篆小數為主的方士之言,認為前者為本,後者為末,黃老學說高於方士之言。但他緊接著又說:「修其本而末自應。」對方士之言並未偏廢。同當時大多數文人一樣,蘇東坡很想修道成仙,因此學習道教方術就成了蘇軾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他寫過不少這方面的詩文。曾儲《道樞》錄有蘇軾胎息、內丹養生說, 《韻語陽秋》講蘇軾寫有《天慶觀乳泉賦》、 《養生論》、 《龍虎鉛汞論》等。《蘇軾文集》卷七十三、七十四以及各卷等收有不少有關養生修煉的文字。蘇本人還講: 樂天作廬山草堂,蓋亦燒丹也。欲成而爐鼎敗。來日忠州刺史除書到。乃知世間、 出世間, 事不兩立也。仆有此志久矣, 而終無成者,亦以世間事未敗故也。(《東坡志林》卷 一)正是由於蘇軾與道家道教有如此密切的關系,所以當蘇軾死時及死後,都與道家道教糾纏在一起,蘇東坡臨死時的情況同《莊子》中聖人死時的情況相同: (蘇東坡臨死前)獨以諸子侍側, 曰:「吾生無惡, 死必不墜。慎無哭泣以怛化。」(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 子來有病,喘喘然將死。其妻子環而泣之。子犁往問之, 曰:「叱!避!無怛化。」(《莊子·大宗師》) 由於莊子的影響,蘇軾死得想和莊子心目中的聖人一樣瀟灑。在蘇死後,道士還曾巧妙地幫助過他: 「崇寧大觀間,蔡京當國,設元佑正入黨籍之禁,蘇文忠公文辭字畫存者,悉毀之。王銘以重刻《醉翁亭記》,至於削籍,由是人莫敢讀其文。政和中,令稍弛其禁,且陰訪求墨跡,皆以為大擋梁師成自言為公出妾之子,故主張是,而實不然也。時方建上清寶篆宮,齋醮之儀備極誠敬,徽廟每躬造焉。一夕,命道士拜章伏地,逾數刻乃起,扣其故,對曰: 『適至帝所,值奎宿奏事, 良久方畢, 臣始能達章。』上頗嘆異,問奎宿何如人,其所奏何事,曰:『所奏不可得聞,然此星宿者,故端明殿學士蘇軾也。』上為之改容,遂一變前事。」((夷堅志補)卷二十三) 至於蘇軾詩文中的道家道教內容,多得不可勝舉,有些作品甚至是用老莊的語言寫成的。http://ke.baidu.com/link?url=-GNw__
6、很多人都推崇蘇東坡的養生之道,那麼蘇東坡是如何養生的?
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人都推崇養生,並且養生的人群越來越趨向於年輕化。那麼你們知道嗎?古代的大文學家以及美食愛好者蘇東坡也熱衷於養生,而且他把認為有助於養生的經驗都記錄在了《東坡志林》中,這些養生經驗非常貼近生活。
蘇東坡曾經給朋友寫了一個從戰國流傳下來的養生方子,在蘇東坡看來這非常的有效,因此在養生方子裡面提到了四種方法。第一就是無事以當貴。意思就是說在沒有什麼事情會讓你覺得比養生更重要了。第二就是早寢以當富。在蘇東坡看來早睡是一種財富,所以提倡早睡。第三個就是安步以當車。也就是說少坐車,要多步行。最後就是曉食以當肉。意思就是說晚一點吃飯,餓了就把吃的食物都想成肉,這樣就能夠非常有食慾。要知道蘇東坡有一段時間是非常窮的,非常缺乏食物,所以其中的第三條、四條對他非常的重要。
其次蘇東坡對喝水也有一定的研究。在蘇東坡看來,雨水是可以泡茶,長期服用這樣的水是能夠有長生之效。所以在蘇東坡的院中有很多盆盆罐罐,這些都是用來接雨的。
最後就是喝茶,蘇東坡對喝茶也有新的認識。在蘇東坡看來,喝茶雖然可以解膩消煩,但是不能泡濃茶,要不然會損傷脾胃。所以說他覺得飯後喝濃茶只是用來漱口,而且漱口茶沒有必要用那些高檔茶。
7、贊美蘇軾的文章
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里見。但蘇東坡的儒學境界並不高,但在他處艱難的環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像他在黃州和後來在惠州、瓊州的一段。那個時候詩都好,可是一安逸下來,就有些不行,詩境未免有時落俗套。
東坡詩之長處,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靜不如王摩詰,其忠懇不如杜工部。他們(蘇氏兄弟)的學術因罩上一層極厚的釋老的色彩,所以他們對於世務,認為並沒有一種正面的、超出一切的理想標准。他們一面對世務卻相當練達,憑他們活的聰明來隨機應付。
他們亦並不信有某一種制度,定比別一種制度好些。但他們的另一面,又愛好文章辭藻,所以他們持論,往往渲染過分,一說便說到盡量處。近於古代縱橫的策士。
出自錢穆《國史大綱》。
(7)蘇軾養生論貼擴展資料:
歷史對蘇軾的評價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葯、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范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
當然,這種範式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範式,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範式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
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
由於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范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各具面目。黃庭堅、陳師道長於詩,秦觀長於詞,李廌以古文名世,張、晁則詩文並擅。同時,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詩,後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
蘇軾的作品在當時就馳名遐邇,在遼國、高麗等地都廣受歡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蘇軾作品的流傳,但是禁愈嚴而傳愈廣。到了南宋黨禁解弛,蘇軾的集子又以多種版本廣為流傳,以後歷代翻刻不絕。
8、有哪些著名書法家?
被歷代稱為天下三大行書的是
王羲之 《蘭亭序》
顏真卿《祭侄文稿》
蘇軾 《黃州寒食帖》
以上是無人能超越的
王獻之《東山貼》
黃庭堅《松風閣詩貼》
米芾《蜀素貼》
懷素〈自敘貼〉
陸機〈平復貼〉
趙構〈養生論卷〉
董其昌《雜書卷》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
每一個時代,都有一些璀璨之星 還有好多,我都記不得做品名字了,汗
9、《養生》蘇軾 譯文?
《養生》蘇軾 譯文 :
無事以當貴 人不要把功名利祿、榮辱得失考慮得太多,如能在情志上任性逍遙,隨遇而安,無事以求,比大貴能使人終其天年。
早寢以當富 對於老年人來說,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尤其是早睡早起,比獲得任何財富都版更加富有。
安步以當車 人不要過於講求安逸,而應多以步行來替代騎權馬乘車,多運動才可以強健肢體,通暢氣血。
晚食以當肉 人應該用已飢方食,未飽先止來代替對美味佳餚的貪吃無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