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冬季養生小常識ppt

冬季養生小常識ppt

發布時間:2020-07-21 12:38:14

1、冬季養生知識大全

冬季養生知識有:早上晚點起,晚上早點睡;早飯晚點吃,晚飯早點吃等等。

1、早上晚點起,晚上早點睡

中醫理論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人應該順應自然的四時變化,合理安排起居休息。著名健康教育專家、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洪昭光教授也指出,當太陽升起時,人體生物鍾就會發出指令,交感神經開始興奮,這就意味著你該起床了。

2、早飯晚點吃,晚飯早點吃

冬天晚起床,早飯也應順延。因為人在睡眠時,消化系統仍在努力工作,消化一天中吃下的食物。如果早飯吃得過早,會使消化系統疲勞應戰。起床後,可以先喝一點水,再不慌不忙准備早飯,給消化系統留下足夠的休息時間。

3、早上吃「硬」,晚上喝稀

這里說的早吃「硬」,其實並不是指口感硬的東西,而是營養豐富、能量較高的食物。劉德泉說,早飯吃得好,才能更好地保證一天活動所需的能量。如瘦肉、穀物食品等。但消化功能較弱的老年人也得同時考慮食物是否易消化。

4、早上喝水,晚上喝蜜

中醫有句話叫:「早喝鹽水晚喝蜜」。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楊力教授解釋說,鹽有清熱、涼血、解毒、養腎的作用。晨起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助於降火益腎,緩解便秘、改善腸胃的消化功能,且對上火、咽喉腫痛者也有好處。

5、晨練晚一點,晚練早一點

不論是早起鍛煉,還是傍晚鍛煉,也都需要適應冬天的時令特點。劉德泉認為,選擇鍛煉時間的一大原則是:見不到太陽不要鍛煉。所以,晨練要等到太陽出來後,晚練要趕在太陽下山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體內的陽氣不受損。

2、冬季養生禁忌ppt

一忌無病亂補
二忌虛實不分
三忌多多益善
四忌凡補必肉
五忌以葯代食
六忌重「進」輕「出」
七忌常補不變
八忌越貴越好
九忌過度貼秋膘

3、冬季養生小常識大全

冬天是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是一年的結束,亦是下一年的開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養生對來年的健康至關重要。冬季養生應該從「不」開始。具體如下:

1、不妄補

很多人認為冬季是一個進補的黃金季節,在冬季到來時各種補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種「套餐」「搭檔」。其實冬季適當進補就行,冬季主要在於閉藏,不是外泄。

過量進補反而會導致身體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態,尤其是過量使用補陽、補氣之品反而導致體內精氣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應該適當進補,不可妄補,尤其是人參、鹿茸等這樣的補氣、補陽「利器」更應慎重。

2、不妄吃

冬季天寒地凍,吃上一頓麻辣火鍋,出上一身汗,好多人會感到很舒服,殊不知這是在耗散人體的陽氣。在冬季應該以補養陰精為主,切不可妄用大熱之品。當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涼之品,以免損傷脾陽,影響脾胃運化,破壞消化系統。

總之,在冬季應以平和而滋潤的飲食為主,如多喝一些粥類,適當放一些大棗、枸杞子、桂圓、銀耳、百合,酌加少量生薑,可以補而不膩,潤而不燥,為冬季進補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熱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3)冬季養生小常識ppt擴展資料:

3、不妄喝

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歡喝點白酒暖暖身,其實適量飲酒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溫通血脈、祛風散寒,產後常用方生化湯就是以白酒煎服。但是白酒畢竟屬於溫熱之品,過度飲用會耗散人體陽氣,另外過量飲酒還會生濕生痰,令人痰多、眩暈以及精神不振。

4、 不妄作勞

冬季不應該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冬氣之應,養藏之道,在冬季鍛煉身體應當適當,不能像其他季節一樣揮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應該適當減少洗澡的次數,更不能長時間泡熱水澡,經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體陽氣;

同時在冬季應該注意節制房事,調養生息,使精氣藏。

4、冬季健康小知識

現在以進入冬季,溫度也隨之降下了.由於沒有注意保溫,現在的我正處於感冒當中,感冒了真的難受所以我一直很小心,但是這次卻難以逃脫.

天冷了要添加衣物並且要多運動,也需要了解一些健康小知識,來更好的保護自己.

我國許多地方都流傳著這樣的民間諺語:「冷水洗臉,美容保健」;「溫水刷牙,牙齒喜歡」;「熱水洗腳,如吃補葯」。這些諺語都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尤其在冬季,更不要忽視像洗臉、刷牙這樣的日常小事。
冷水洗臉可預防感冒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早晨起床或午休之後,用冷水浸過的毛巾濕潤臉部,頓時就有一種頭清眼明的感覺,精神也為之振奮。在洗冷水臉的過程中,冷水的刺激既可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環,又可改善皮膚組織的營養結構,增強皮膚的彈性,消除或減輕面部皺紋。可見,冷水洗臉不僅利於衛生,也利於美容。冷水洗臉的保健作用還在於:鍛煉人的耐寒能力,預防感冒、鼻炎,對神經衰弱的神經性頭痛患者也有益處。當然,洗臉用的冷水溫度也不能太低,以高於10℃為宜,這樣的溫度在寒冷的冬季會有一種溫熱感。

溫水是口腔保護劑

資料表明,人的牙齒能在35-36.5℃的口腔溫度下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如果經常給牙齒以驟冷驟熱的刺激,則可能導致牙髓出血、牙髓痙攣或其它牙病的發生。科學家通過研究認為,用溫水刷牙有利於牙齒的健康。反之,長期用涼水刷牙,就會出現「人未老,牙已老」的結局。日本厚生省的一項調查表明,牙齒的壽命平均比人的壽命短10年以上,根源便出在「涼水刷牙」這一群體習慣上。實踐也證明,35℃左右的溫水是一種良性的口腔保護劑,用這樣的水漱口,既利牙齒,也利咽喉和舌頭,還利於清除口腔里的細菌和食物殘渣,會使人產生一種清爽、舒服的口感。

5、冬季健康小常識

冬季注意養生
重要原則是「養腎防寒」。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腎氣旺,生命力強,機體才能適應嚴冬的變化。而保證腎氣旺的關鍵就是防止嚴寒氣候的侵襲。
寒氣內應腎。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准備
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卜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溫食忌硬]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後,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循環,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松軟。
[增苦少咸]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裡,要少食用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冬季作息時間應「早睡晚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

[冬保三暖]
◆頭暖
頭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會收縮,頭部肌肉會緊張,易引起頭痛、感冒,甚至會造成胃腸不適等。
◆背暖
寒冷的刺激可通過背部的穴位影響局部肌肉或傳入內臟,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涼還可通過頸椎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內臟,促發各種不適。
◆腳暖
一旦腳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減慢,抵抗力下降。後果是病毒、細菌乘虛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6、冬季養生飲食小常識

1、冬季用大棗、紅糖、桂圓、生薑熬湯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流通、益氣補血、安神驅寒的功效。
2、冬季常吃羊肉、狗肉這些性溫的食物,可以起到驅寒解表、促進血管擴張、改善體表血液循環,使大家全身暖和。
3、冬季可以用西洋參泡茶,能夠起到益氣潤肺、滋陰補陽的功效,對於體質較弱的中老年人有益冬季養生保健。
4、冬季常吃一些芝麻和花生,可以對身體起到增強禦寒能力、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5、冬季可適當吃點生薑,人們常說「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常食生薑能促進血液的循環,可發汗,並有促進胃液分泌以及腸管蠕動,幫助消化,增進食慾的作用。生薑還有抗氧化作用,臨床上常將生薑用於外感風寒、頭痛、咳嗽、胃寒、嘔吐等症的輔助治療。
6、 冬季不能忽視飲水,有不少人認為冬季寒冷,人體出汗少,可以少飲水或不飲水,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冬天雖然人體出汗少,但組織液通過皮膚蒸發也可失去不少水分,一個成年人一天要失去約600毫升水,這種水蒸發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故也稱「無感蒸發」。人在呼吸時,也會失水,呼吸道在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時,必須保持表面的濕潤,每天僅此就要消耗掉500毫升水,加上排便失水,人體一天排出的水分約在 2500毫升左右。冬季人體只要損耗5%的水分而未及時補充的話,皮膚就會皺縮,肌肉也會變得軟弱無力,體內代謝產物滯留,人便會感到疲勞、煩躁、頭痛、頭暈和無力,甚至還會誘發更為嚴重的疾病。

7、冬季養生小知識

與冬季養生小常識ppt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