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介饒宗頤故事
香港特首曾蔭權說:國學大師饒宗頤以曠世之才,文通六國,學富五車,堪為一代鴻儒。
文化部前副部長鄭欣淼說:饒公繼承了我們傳統文化最精緻典雅的一部分。他研究之廣、學問之深,古今一人而已。
北京大學季羨林教授說:近年來,國內出現各式各樣的大師,而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
著名語言學家許嘉璐說:中華文化什麼樣子?就饒公這樣!饒公是中華傳統文化呈現於20世紀的最好典型。我可以說:50年之內,不會再出第二個饒宗頤!
清華大學李學勤教授說:饒宗頤先生治學,與世俗迥然不同。數十年間,著述逾千萬字,於學術文化,中西古今,無不會融通貫,得其竅要,及前沿之地位,開風氣之先聲,為海內外同知共仰。2003年輯成出版的《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論文集》,煌煌二十巨冊,洵非一般學人所能臆想。
作為一個學者能得到如此的評價,已經獨步當代了。即便用再多的語言已屬多餘,我不想多費口舌再討論饒宗頤的學術成就,在這里,我只想談一談饒宗頤的書寫與筆墨情懷,讓我們從日常書寫走進饒宗頤的世界。
淵源有自、師古有道
饒氏家族是近代潮州首富,書香門第,少年饒宗頤就是在自家的藏書樓「天嘯樓」中打下了學問的根基,同時也打下了書畫的堅實基礎。他幼年即從唐人歐陽詢及顏真卿之楷書及宋人行草人手。現在其潮洲故居壁上,仍存有他13歲時以歐體楷書所寫對聯,筆力剛健,不似幼年人之作。他的梨俱室還藏有他20多歲所書的扇面,也是典型歐體行書,他的早年學書經歷似乎跟常人無異,但表現出的天賦則大異常人。
大概10歲左右,饒宗頤跟他的伯父習畫,後又經楊艷啟蒙,楊艷的父親楊國崧是任伯年好友,家中有很多任氏作品。饒宗頤跟隨楊艷勾勒任伯年的人物,奠下了他在人物畫上基礎,楊艷先生本人的花卉亦近海上任伯年、吳昌碩。山水則帶一點閩派作風,這是當時一般在潮州地區畫家的常見風格。
毫無疑問,饒宗頤的學書之路跟別人沒有什麼區別,都是發端於童子功且淵源有自。從資料來看,饒宗頤在繪畫上似有名師指點,於書法一途,則沒有大師指導,但常規的系統書寫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尤其是在結體上,這對他以後的書寫之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當然,饒宗頤的童子功不只是書畫,兼有大量的閱讀,「天嘯樓」的富有,滋養了這位後來的國學大師,也孕育了這位書畫家的藝術情懷。
饒宗頤對前人書畫藝術有極高觀察力及轉化能力。他的書法能夠神追古人又極具個性。他曾對張猛龍碑、龍門二十品等北碑,及唐歐陽詢化度寺碑,深入研習其筆法,之後他廣閱眾碑之餘,偶然涉筆寫其他北碑與唐碑,皆能寫得形神俱似而又匠心獨運。他寫金冬心漆書,參入了爨寶子,漢簡隸體寫得比金冬心還要靈動,他的隸書,紮根漢碑而廣參漢鏡銘、磚文、木簡,同時吸收了清代隸書的意趣,既沉雄剛健,又生動有趣。行草方面,師法古人,自上而下,博精約取。篆書則廣泛吸收古文字修養,獨具特色。在工具的選擇上,饒宗頤善用茅龍筆,且擴展其功能。亦書亦畫,各體皆能,其成就遠遠超越茅龍筆書法的創始人理學大家陳白沙先生。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一級作家雷鐸在《曠世奇才大宗師》一文中說:「以我之見,先生之游藝,比諸治學,近其趣而異果,殊其途而同歸。其游於藝也,發軔乎未冠之歲,而成就於知命之年。其沉潛久兮,其成就高兮,其題材廣兮,其風格豐兮,其韻味雋永兮。先前,畫論家把中國畫分為『畫入畫』和『文入畫』,我以為,饒先生的獨創,使中國畫的風格又多了一種,姑命之為『學者畫』,即詩人的才情更加上學者的。」這一段揭示出饒宗頤的讀書和書畫途徑,並對其成就給予極高的評價,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饒宗頤的書法繪畫是屬於無意於佳、水到渠成的至高境界,非今天我輩的功利心態可比。這對當代書畫的發展有一定的啟發。 博採眾長、大成煥彩
無論是在學術史上還是藝術史上,大學問家或者大藝術家常常是博學的通才,饒宗頤也不例外。
饒宗頤的書法得益於他在書畫上的博、厚、通。
在學習古人上,饒宗頤博學諸家,轉益多師,楷書除上述諸家外,更取法瘞鶴銘、張猛龍碑、爨寶子碑及龍門造像。章草取法簡而參以急就章。行草好唐懷素與宋黃山谷、米南宮。隸書取徑張遷碑、石門頌及開通褒斜石刻,而參入清人意趣,篆書於天發神讖碑,浸淫至深。正是在廣博的學習和積累過程中,其書寫技巧得到錘煉和升華,其書法視野得到開拓,其書法學養得以豐厚。其學書過程不僅遍臨經典,而且結合自己的學術實踐和思考對傳統書法及其理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並且留下了精闢的理論,為後人提供了更多的營養。饒宗頤的「學書十要」對書法技法、學書的路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發人深省。饒宗頤的厚還得益於他的學術研究。他對甲骨學、敦煌學、簡帛學這三個近世顯學,鑽研極深,故於甲骨、楚帛書、侯馬盟書、流沙墜簡等出土古物上文字、涵詠體會,能以其堅勁線條及濃厚個人氣質之結體,寫出這些古文字。所謂通,就是打通書法技巧、貫通書學之理,借鑒學術之理。饒宗頤把書寫的經驗、學術的積累,人生的涵詠匯聚成對自然、社會和生命的思考,幻化成筆下的文字,泄性情於毫端、凝睿智於筆墨,表現出卓然超人的書法境界。
饒宗頤在通達方面,匯集大成,獨樹一幟,表現出極強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在學術方面,饒宗頤總是獨辟蹊徑、知難而進,不畏險途,勇於探索,正是這樣一種探索、創新精神,才成就了饒宗頤在眾多學術領域所取得的巨大貢獻,也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才使得饒宗頤的書畫不染時風,獨樹一幟。也正是這樣一種堅韌精神,才造就了一位長壽國學大師。
黃苗子曾贊饒公「『落筆便高』,筆筆有書卷氣。又因其才學過人,胸納浩然氣,筆起快哉風,山水花卉各有特創,尤以佛教人物白畫與張大千氏同譽,公以正養氣,以奇治學,奇正相生,研究學術而登象牙之塔,作書畫則成一家面目,尺幅而藏大千,書畫相成,合璧生輝,故有『曠世奇才』之譽,堪稱當代學苑宗師、藝林大匠焉。」
陳傳席贊曰:「思翁有雲:『一一毫端百卷書。』今之書人,唯饒公宗頤有之,餘之自稱書家者,實書界之皂隸也。
饒公者,吾國當代碩學之儒也,文學、史學、哲學、宗教、詩詞,無一不通,書法乃餘事耳。然余每見其大字,如驃擁千騎,憑陵大漠,似鵬陟南溟,水擊三千;而小字,則渾厚中饒其逋峭,蒼莽中見其娟妍。清人金冬心之後,鮮有能之者也。」
所謂名至實歸,用在饒宗頤身上最為允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代學術以及書畫翹楚,乃饒宗頤也。
學富五車、書寫性情
饒宗頤是一座偉岸的山,是一片深邃的海,他的才情和他的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使得他變得越老越豐厚。從他弱冠之年續編其父饒鍔《潮州藝文志》開始,在他人生的每一階段都開出繁盛的學術之花,澤惠後人。這不僅是歷史的奇跡,也是生命的奇跡。學術的營養使其生命之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並經年常青,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吾輩怎能不感嘆於其間的奧妙,又怎能不高山仰之,鞭策自礪。
饒宗頤之所以能夠在學術和書畫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我認為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他有一顆童心——一顆探索世界的不知疲倦的童心,他自己曾經表述過,他孜孜以求的學術之路其實都是在玩,看似輕松幽默的話語包含了他的達觀和童真,沒有這份童真,就沒有他對這個世界的探索精神,沒有這份童真就沒有他的獨特的書畫藝術。另外一點是他的書寫情懷,所謂書寫情懷,就是生活之閑暇可以以書畫以寄情,生活之滄桑可以以書畫以移情,生活之勞碌可以以書畫以悅情。
饒宗頤的書法沒有時代的躁,也沒有書生的弱。能達到力能扛鼎,也能做到舉重若輕。這是一種極高的境界,非凡人所能體察。通過其書法作品,我們可以想見,一個精神矍鑠的老者,溫文爾雅而不失博大氣魄,氣度不凡而又持之有度。其用筆碑帖兼融,方圓並舉,其寫意快慢自如,書寫性靈,表現出極強的自信和童真的天趣,不為時風、不為名利,只是純粹的書寫。這才是書寫的最高境界。
饒宗頤是「當今集學術和藝術於一身的一代英才」,他的書畫藝術秉承了中國明清以來文人書畫的優秀傳統,充滿「士夫氣」,是當今社會難得的「學者型」書畫藝術家,他的山水畫寫生和人物白描,獨具一格。他的國畫題材廣涉山水、人物、花鳥,有傳統流派的摹仿,有世界各國的風光寫生,更有自成風格的創作。書法方面,植根於古文字,而行草書則融入明末各家豪縱韻趣,隸書兼采眾家,自成一格,真草隸篆皆得心應手,從大幅中堂、屏條、對聯到方寸空間小品,風格多樣,而沁人心扉的書卷氣息洋溢於每件作品之中,是名副其實的文人書畫。
饒宗頤是一個書畫大家,但是他並沒有像今天的許多人去孜孜以求於技法,他是用心靈和性情去寫、去畫,他曾戲謔說:我是一個做學問的人,後來(混充)變成一個藝術家……我說的學問是藝術的基礎,學問是藝術的資料。就這一點來說,書畫家沒有學養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書畫家,而歷史上的傑出書畫家無不是如此。
饒宗頤的學術滋養了他的書畫成就,他的書寫也成就了他的長壽生涯,他對書畫延年既是一個實踐者,也是一個倡導者。1994年中央電視台第四頻道在香港大學製作「天涯共此時——神州掠影:中國書法藝術與養生之道」時,饒宗頤為高尚仁教授即席揮毫:「春暖觀龍變,秋高聽鹿鳴」,對高尚仁以現代科學方法和觀點來探討書法治療給與了極高的評價。
2003年8月底,饒公患上了輕度中風,他的右手偏癱,不能提筆。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主任鄭煒民博士去看望他,饒宗頤跟鄭煒民說:「煒民,我將用左手寫字畫畫,學高鳳翰一樣。」當時饒公已經用左手執筆,練習寫字。到2003年12月24日,饒公來學術館,走進他的畫室內,開始畫畫;他已經用右手執筆繪畫的,很快就畫成一幅《靈鬻山圖》,這幅畫的題字則是大約半年後才加寫上去的。饒公先左手,後右手,憑著頑強的毅力和執著恢復了左手的功能,重新利用他的智慧的手書寫性情,揮灑人生,他的書畫情懷和書寫實踐驗證了書畫延年益壽的功能。
當代著名的評論家陳傳席曾經這樣評價:「清季以降,吾國善書者,吳昌碩、徐悲鴻、於右任、謝無量之後,吾獨知有饒公,餘子不足道也。然吳書雄健渾厚,徐書沉雄寬博,於書醇樸圓融,謝書雅宜清新,而饒公之書,勁瘦清絕,筆沉墨實,獨絕於今。其工處在拙,其妙處在生,其奇處在澀,其勝人處在精氣內斂,下筆有斬釘之力,落墨有澆鐵之慨,骨勁力沉,翰飛戾天,至於神明煥發,意態隨出,顧非書入三味者,不能造此也。」
這個評論會讓很多人不舒服,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書法家如果沒有學養和人格作為支撐,註定不會受到世人的崇敬和瞻仰。
饒宗頤就是一位讓人崇敬和瞻仰的書法大師。
2、五斗米道發展過程有哪些?
張陵祖孫三人為五斗米道前三代宗師,張陵為第一代天師,其子張衡為嗣師,其孫張魯為系師,世稱「三張」。五斗米道奉行經典為老於《道德經》和《正一經》。《正一經》最主要的內容為《正一盟威篆》,此篆出於張陵,依託為太上老君所授,現存《道藏》中為《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篆》六卷和《太上正一盟威篆》一卷。道教認為策具有神力,持篆者會受到鬼神的保佑。五斗米道通過授篆的方式來鞏固道徒們的信仰,開展宗教活動,維持教團的秩序和團結。張陵等人還向教徒講授老子《道德經》,張魯將《道德經》定為五千字,稱《老子五千文》,令教徒誦習。為了闡述教義,張魯還為老子《道德經》作注,稱《老子想爾注》。《想爾注》的主要內容論證道為天地萬物之本,道即一,即神,即老子。它宣傳天人感應,符瑞災異,注重修煉養生,行善積德,嚮往太平安樂社會。《想爾注》是第一部站在宗教立場上用神學註解《老子》的著作,它開創了道教系統改造利用道家著述的傳統,因而在道教發展史上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該書不存於《道藏》,今人饒宗頤的《老子想爾注校箋》保存了該書的敦煌殘卷。張魯以五斗米道教義施政理民,在漢中建立了30年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後被曹操收降,五斗米道也隨著傳入北方和江南。
3、中國近代公認的國學大師都有哪幾位
梁啟超、章太炎、馬一浮)、陳寅恪、錢穆、王國維、季羨林、梅貽琦、辜鴻銘、梁漱溟等等。
1、辜鴻銘
辜鴻銘(1857-1928),名湯生,字鴻銘,號立誠,自稱慵人、東西南北人,又別署為漢濱讀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縣,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
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
2、梅貽琦
梅貽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祖籍江蘇武進,祖先於明成祖時由江南遷居北京,後於天津落籍,為梅曾臣長子。
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1914年,由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學成歸國。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1955年,在台灣新竹創建清華大學並任校長。
3、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謚忠愨。漢族,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
4、季羨林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5、陳寅恪
陳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陳寅恪之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篔,是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3)饒宗頤 養生擴展資料:
界定「國學大師」:
1、凡稱得上「國學大師」者,其學問自然理應在「國學」研究之范圍內,屬於出類拔萃者。而我們的「國學」,則是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等等在內的,蘊含極為豐富的稱謂。
2、凡稱得上「國學大師」者的著作,也理應體現豐富的內容,即使按照西方學科的劃分而言,也應是多面手,百科全書型的學者,既有卓有建樹的學術著作,也有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等等。
3、「國學」即便作為中國學術文化的簡稱,其蘊含極其豐富,單是在先秦,就有「百家」之說。在對於先秦「百家」的理解上,雖然歷來眾說紛紜,但至少包括陰陽、道、儒、法、墨、名、雜、小說,詩賦、縱橫、兵、農、醫、算、天文、地理、水利、堪輿、數術等等諸家學說。
4、張岱年他對「國學大師」的見解:即至少要涉及哲學、文學、史學和古代科學等幾個領域,並有突出的建樹。中國古代的科學成就是舉世公認的,張岱年先生雖然在這里沒有具體談及其具體內涵,但像天文、歷算、農學、醫學和養生學等等,至少包括在其中。
4、任犀然的相關資料,我這邊有系列圖書都是他的署名。
任犀然,筆名思履、任思源,致力於中西方優秀文化與人文常識普及的青年學者。長期從事中西方優秀文化的整理、詮釋和普及工作。著有《漢字博物館》(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國雕塑》(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國學基礎讀物》(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漢字中華》(黃苗子先生題詞,許嘉璐先生賜序);《詩詞中華》《中華經典》(袁行霈先生題詞賜序);《養生中華》(賀普仁先生賜序);《藝術中華》(饒宗頤先生題詞,韓美林先生賜序);《佛學寶典》(星雲大師題寫書名,王志遠先生賜序)。主持編寫中國歷代經典、文化、藝術精品書系和健康養生書系60餘種,成為人文與科學之普及讀本。微博思履1987。
5、蔣維喬怎麼死的
蔣維喬是自殺死的。
蔣維喬1873年在江蘇省的武進出生,是中國近代時期著名的育家、哲學家、佛學家和養生家,他七歲的時候。
便開始進到私塾裡面學習《鑒略》、《左傳》、《古文觀止》等書籍,在二十歲的時候,通過參加科舉考試進入了常州府學。
1895年,蔣維喬先後進入了江陰南菁書院和常州致用精舍學習深造,他放棄了八股文,開始專心的研究西方文學。
1902年的時候,因為南菁書院改名為江南高等學堂,並且學校裡面的理化老師鍾觀光經常在學生當中宣傳資產階級思想,使得蔣維喬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並開始學信致力於教育的改革。
在解放初期,蔣維喬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出席了蘇南的人民代表大會,在會議上被選為主席團的常務副主席。
蔣維喬曾先後擔任過進文獻社副社長、江蘇省人民政府委員,又任上海市政協常務委員等職位,在1959年的6月,蔣維喬因為被迫害,而選擇了自殺。
(5)饒宗頤 養生擴展資料:
蔣維喬在北大提倡養生,宣傳氣功,當然會引起新文化運動諸君的不滿。在他們看來,蔣維喬講靜坐法,只是附會細胞、血輪、等科學術語。
本質上仍是傳統中醫的經脈說,並帶有道家養生的神秘色彩,實為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逆時代潮流而動。五四時期提倡體育、尚武,批判傳統中國靜的文明。
在哲學研究方面,他通過對中國哲學的考察與思考,先後撰寫了《中國哲學史綱要》、《楊墨哲學》、《宋明理學綱要》等數部著作,提出了以哲學思想為經。
以哲學家為緯的新的中國哲學史編撰體例和將中國哲學分為自然主義、人為主義、享樂主義、神秘主義。
苦行主義、理性主義的新的哲學分派思想,對墨子、楊朱哲學進行了深深的剖析和辨證,對宋明理學進行了全面的梳理。
6、當代有哪些國學大師?
9位當代國學大師:
1、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謚忠愨。漢族,浙江省海寧人。 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學無專師,自辟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2、南懷瑾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南懷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全身心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其出版代表作諸多,比如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等共計三十多冊,且被人們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3、季羨林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4、章太炎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後自認「民國遺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范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5、陳寅恪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陳寅恪之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篔,是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6、錢穆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享年95歲),男,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 。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7、錢鍾書
錢鍾書(1910年-1998年),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錢」。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出版。 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開始寫作《管錐篇》。1976年,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8、饒宗頤
饒宗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男,漢族,生於廣東潮安縣城(今潮州市湘橋區) ,祖籍梅縣銅琶村,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他在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 。
9、李敖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男,字敖之 ,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國學大師,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台灣作家,歷史學家,詩人;台灣省無黨派人士,曾任台灣「立法委員」,2008年任滿,宣布退出台灣省政壇。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所以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
(6)饒宗頤 養生擴展資料:
南懷瑾大師,幼承庭訓,天資聰穎,精研國學,一生從軍、執教、經商、游歷、考察、講學,對儒、道、佛均有造詣,十九歲以前廣泛涉獵並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武術等諸門學問,許多擁躉家裡甚至都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南懷瑾的一大套書籍,足以說明「一代宗師」的頭銜當之無愧。
7、上海尤心企業控股有限公司
趙德:唐朝人,潮州府,助韓愈在潮辦教育。
王大寶:潮州府潮安縣人,榜眼,宋禮部尚書。支持抗金名將張浚北伐,彈劾抗金敗將汪澈,致力穩住抗金局勢。
許申:潮州府潮陽人,宋人,曾任韶州、吉州、柳州、建州等地知府
張夔:潮州府澄海人
劉允:潮州府歷任循州(今龍川)戶曹、程鄉(今梅縣)知縣、化州知州。體恤民苦,減免賦稅,革除弊政。
林巽:潮州府潮安人
盧侗:潮州府人,歷任宋朝善縣主簿、國子監直講、柳州知州、循州知州、太子中舍人。
吳復古:潮州府揭陽人,字子野,布衣怪才。
明戊辰八賢
指的是明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同榜登第的8位潮州府進士(時程鄉縣屬潮州府)。八進士在潮州太平路廣源街口獻建盛世元凱坊。
辜朝薦:潮州人,明亡後投靠鄭成功,積極反清。
郭之奇:潮州府揭陽人,南明為君國而犧牲的最後一個重臣。
黃奇遇:潮州府揭陽人,官翰林編修,累官禮、兵二部尚書。
宋兆禴:揭陽人,揭陽人,官仁和縣令
李士淳:潮州府程鄉人(今梅州),官曲沃翼城縣令,考選翰林院編修,累官吏部侍郎。
梁應龍:潮州府饒平人,官福建參議。
楊任斯:潮州府饒平人,官沁水縣令。
陳所獻:潮州府普寧人,官保定府推官。
其他
陳賢齋:潮州府普寧洪陽人,宋朝吏部尚書
姚宏中:潮州人,宋探花,建炎二年,姚參加戊申科舉殿試,讀卷官認為其文章切中時弊,直言不諱,觸犯忌諱,高宗故意將之壓為第三名,姚後不得志,29歲憾離人世。
翁萬達:潮州府人,明兵部尚書,著名軍事家。明史有其傳
唐伯元:潮州府澄海人,《明史·儒林傳》稱贊其為「嶺海士大夫儀表」
林大春:潮州府潮陽人,浙江提學僉事,後晉升提學副使,又奉詔預修世廟實錄,著浙江人物列傳,為吳越人士所景仰。
薛侃:潮州府潮安人,世稱「中離先生」,明大儒。明史有其傳。
蕭端蒙:潮州府潮陽人,明江西巡撫。
周光鎬:潮州府潮南峽山人,明陝西按察使,平寧夏之亂平定,次年晉都蔡院右僉都御史,任寧夏巡撫。後晉大理寺卿。
林大欽:潮州府潮安人,明狀元。
黃錦:潮州府饒平人,明崇禎禮部尚書。
鄭大進:潮州府揭陽人,清直隸總督
吳六奇:潮州府豐順豐良人,康熙年總兵官左都督、少師兼太子太師。御賜一品典式營造。
林德鏞:潮州府揭陽榕城人,康熙六十年武狀元
黃仁勇:潮州府潮安古巷人,嘉慶元年武狀元
鄭之僑:潮州府潮陽金浦人
曾華蓋:潮州府清詩人
丁日昌:潮州府豐順人,清末洋務運動的愛國革新家、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
方耀:潮州府普寧人,清廣東水師提督
朱樹豪:潮州府饒平人,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主席、駿豪地產主席、全國政協常委。
黃光裕:潮州府潮陽銅盂人,國美創始人,三登內地首富
黃秀紅:潮州府潮陽銅盂人,鵬潤總裁
朱孟依:潮州府豐順人,合生創展總裁
黃茂如:潮州府惠來人,茂業總裁
黃世再:潮州府惠來周田人,大中華國際總裁
楊榮明:潮州府普寧人,鷹金錢集團、珠江啤酒集團、廣葯集團董事長
張仲凖:潮州府普寧燎原人,多保利、立達總裁
黃澤標:潮州府潮陽人,中大方略總裁,潮聲衛視董事
黃丕通:潮州府潮陽人,香港T.T集團創辦人、董事長。
周澤榮:潮州府潮南峽山人,僑鑫總裁
黃俊欽:潮州府潮南人,新恆基總裁
施少斌:潮州府饒平人,佳多寶(王老吉)總裁
李松堅,潮州府澄海人,上海電器、名園總裁
陳鴻城,潮州府普寧人,金友誼總裁
陳建城,潮州府普寧人,中大環保投資總裁
何榮堅:潮州府普寧軍埠人,中宇控股、群豪男裝、英丹服飾總裁。
梁國湛:潮州府潮安人,華豐總裁
姚文琛:潮州府潮陽人,姚記總裁,上海潮汕商會會長
廖創賓:潮州府汕頭人,潮宏基總裁
陳鴻成:潮州府普寧軍埠人,雷伊總裁
賴海民:潮州府普寧麒麟人,鴻榮源總裁
楊啟昭:潮州府揭陽人,榕泰總裁
鄭松明:潮州府潮陽人,德明投資集團董事長
陳昇平:潮州府潮陽人,晨光筆業總裁
馬興田:潮州府普寧下架山人,康美總裁
楊鎮欣:潮州府普寧占隴人,高樂玩具總裁
劉武:潮州府澄海人,寶供物流總裁
張章筍:潮州府潮安人,北京國瑞興業總裁,地產改革家
蔡東青:潮州府澄海人,玩具之王,奧飛動漫總裁
周衛群:潮州府普寧人,邁四通建材總裁
黃偉鵬:潮州府汕頭人,西隴化工總裁
盧禮杭:潮州府普寧流沙人,雅諾信珠寶總裁
林連登:潮州府惠來人,老一輩橡膠大王
高繩之:潮州府澄海人,老一輩商業家
林小拙:潮州府揭陽人,吉榮總裁
張永標:潮州府普寧人,立達總裁
吳開松:潮州府人,東方明珠總裁,深圳市潮商會會長。
陳凱旋:潮州府普寧流沙人,立白總裁
劉紹喜:潮州府澄海人,宜美木業總裁
楊義發:潮州府普寧石橋頭人,武漢鋼發總裁
鄭鍾南:潮州府潮陽人,南洋電纜總裁
黃建平:潮州府普寧人,中國陶瓷大王、廣東唯美陶瓷總裁
林樂文:潮州府普寧洪陽人,金泓投資總裁
吳桂謙:潮州府潮南人,拉芳董事長
庄文強:潮州府普寧燎原人,南庄總裁
鄭平定:潮州府潮南人,大印象總裁
方毓棠:潮州府普寧洪陽人,湖南省工商聯(總商會)會長
陳樂伍:潮州府澄海人,獅猛總裁
庄育民:潮州府普寧燎原人,裕益總裁
張利鈿:潮安人,雅士利總裁
楊漢榮:普寧麒麟人,榮泰總裁
庄振鴻:潮州府普寧燎原人,衍宏總裁
港澳
李嘉誠:潮州人,著名慈善家,亞洲首富,世界華人首富,授香港最高榮譽大紫荊勛章,長江實業總裁。
庄世平:潮州府普寧果隴人,著名慈善家,山高水長的愛國僑領,南洋商業銀行、澳門南通銀行創始人,香港第一屆最高榮譽勛章大紫荊勛章獲得者(12人)
陳偉南:潮州府潮安沙溪人,著名慈善家,飼料大王。
林百欣:潮州府潮陽棉城人,著名慈善家,麗新創始人,亞視永遠榮譽主席。
林世鏗:潮州府惠來人,著名慈善家,益豐創始人。
倪少傑:潮州府普寧下架山人,日豐、歐亞機器、高中地產、北京金業總裁,太平紳士、英女皇頒發O.B.E英帝國勛銜、香港立法局議員,工業及貿易事務委員會主席、中華廠商聯合會名譽會長、香港事務顧問、特區籌委會第一任行政長宮小組港方召集人。
翁錦通:潮州府汕頭人,錦興總裁
羅康瑞:潮州府普寧人,外號「上海姑爺」,瑞安總裁。
葉樹林:潮州府普寧池尾人。榮興集團總裁
羅鷹石:潮州府普寧馬柵人,鷹君集團總裁。
楊受成:潮州人,英皇集團總裁。
庄學山:潮州府潮州人,「鍾表大王」庄靜庵長子,國際潮青聯合會會長。
陳統金:潮州府普寧人,著名慈善家,春林集團總裁
羅傑倫 潮州府普寧南徑人,世界最大胸罩生產商「黛麗斯」創始人、總裁。
戴德豐:潮州府普寧占隴人,四洲集團總裁。
陳偉:潮州府普寧軍埠人,著名慈善家,香港新界工商業總會永遠名譽會長。
陳大河:潮州府普寧占隴人,星集團主席。
林寶喜:潮州府惠來靖海人,寶景實業、寶光電器總裁。
潘迪生:潮州府香港商人,旗下業務包括鍾表、百貨公司與著名品牌時裝零售。
蔡志明:潮州府揭東人,香港玩具大王。
張慶民:潮州府普寧燎原人,獲利集團總裁。
羅志清:潮州府普寧人,好世界飲食集團總裁。
陳幼男:潮州府潮安人,屏山企業總裁,國際潮青聯誼年會的創會主席。
楊奮彬:潮州府普寧南徑人,香港康密勞遠東發展、香港錦華礦產貿易總裁。
陳錫謙:潮州府普寧軍埠人,著名慈善家,寶龍制衣、錦龍總裁
孫振文:潮州府普寧人,香港振興、金藝工藝創始人
陳經緯:潮州府汕頭人,經緯總裁、全國政協
蔡陳葆心:潮州府人,香港證券商協會副主席及永遠名譽會長,前香港聯合交易所副主席,聯交所理事會成員,中潤證券主席。
呂高文:潮州府普寧麒麟人。香港潮商銀業界先輩呂明才老先生次子,著名慈善家,香港著名商人。
馬介璋:潮州府潮南成田人,佳寧娜、達成總裁,全國政協委員,潮州菜推廣第一人。
廖寶珊:潮州府潮陽人,創興銀行創始人。
鄭和明:潮州府普寧高埔人,凱撒總裁。
張中畊:潮州府普寧下架山人,華一總裁,中華總商會常董。
林建名:潮州府人,東方足球隊主席,林百欣長子。
林建岳:潮州府人,香港商人。林百欣次子,主力投資娛樂事業。
陳厚練:潮州府揭陽人,日源實業總裁
羅少榮:潮州府普寧大南山人,國昌。金華集團董事長,政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委員、澳門基本法協進會委員。
劉藝良 潮州府普寧南溪人,創世董事長、全國人大代表、潮州同鄉會會長。
柯為湘:潮州府潮安人,保利達總裁,澳門金融、工商業代表
許世元:潮州府揭東人,星華貿易,永泰置業總裁,澳門中華總商會副會長、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
邱成章:潮州府饒平人,澳門金華石油總裁,暨大、廣東信託投資董事
泰國
Low Khiok Chiang
陳弼臣:潮州府潮南峽山人,前世界華商代表,盤古銀行創始人
陳有慶:潮州府潮南峽山人,亞洲金融集團、亞洲保險總裁。
陳有漢:潮州府潮南峽山人,盤古銀行董事長
張仲彩:潮州府普寧燎原人,泰國巨富,曾獲泰皇御賜紀念章,八世皇慈善基金會主席訕蘭上將為其頒發鑽石獎章。
辜炳標:潮州府普寧大壩人,泰國「影業大王」、中華總商會會董、泰國教育公會永遠名譽主席、。
謝慧如:潮州人
謝易初:潮州府澄海人:正大集團創始人
謝國民:潮州府澄海人
李景河:潮州府普寧流沙人,香港工商銀行、泰華國際銀行創始人,泰中促進投資貿易商會主席。
蟻光炎:潮州府澄海人,捨身救國的泰國華僑領袖
吳宏豐:潮州府潮南臚崗人,工商業巨子,中華總商會會長,獲泰皇御賜一等皇冠大綬。
李錦清 潮州府普寧流沙人,泰托因樂蒂、曼隆兩合、昌隆建築集團總裁。
李文祥:潮州府普寧流沙人,協成昌集團總裁。
張錦程:潮州府普寧燎原人,世界糧食大王,曾任泰國上議院議員、泰國國務院長經濟顧問,順和成、順成發有限公司、順昌、歐亞企業等集團總裁,居泰國商人創匯首位。
吳玉音:潮州府饒平人,泰最大鋼鐵集團偉成發總裁
陳漢士:潮州府潮陽谷饒人,泰國萬盛董事長、泰國潮州會館主席、泰中友好協會副會長、泰華進出口工會理事長。
詹美珠:潮州府普寧人,泰國最大服務企業——湄南大酒店集團總裁。
廖漢渲:潮州府潮安人,泰國石化工業公司創始人
陳有漢:潮州府潮南峽山人
李智正:潮州府澄海人,大成銀行主席
鄭午樓:潮州府潮南隴田人,京華銀行創始人
林德年:潮州府普寧里湖人,日亞、眾億總裁,開華裔進軍礦產開采實業之先河。
黃子明:潮州府普寧人,鍾表大王,泰國首富,通城總裁
秦榮 潮州府普寧流沙人,泰塑料化工及曼谷塑料人造花廠創始人。
胡玉麟:潮州府潮安人,匯川米行總裁
陳克修:潮州府普寧流沙人,合發房產創始人。
蘇旭明:潮州府汕頭人,泰國釀酒業巨子,福布斯首例泰國首富,TCC集團總裁
楊海泉:潮州府潮陽人,世界鱷魚大王
劉錦庭:潮州府揭陽人,泰大實業總裁
李石成:潮州府潮南兩英人,泰興集團總裁
陳龍堅:潮州府揭陽人,暹羅集團總裁
李桂雄:潮州人,金泰集團總裁
黃漢良:潮州府揭西人,利華董事長
新加坡
佘有進:潮州府汕頭人,老一輩僑領
林義順:潮州府澄海人,傑出的民主革命活動家和愛國僑領,資助孫中山革命。
連瀛洲:潮州府潮南司馬浦人,大華銀行創始人
董俊競:潮州府饒平人,新加坡百貨業先驅。
黃海慶:潮州府普寧大壩人,麗都、聯峰控股總裁。
庄坤平:潮州府普寧燎原人,金味集團總裁
馬來西亞
鍾廷森:潮州府潮南兩英人,馬來西亞金獅主席,馬來西亞中華工商聯合會總會長、馬來西亞國家經濟發展委員會主席。
張泗清:潮州府潮南臚崗人
翁烈強:潮州府潮安人,新加坡潮安會館名譽主席、潮州市僑聯名譽主席。
庄元盛:潮州府普寧燎原人,泰華進出口商會副理事長,叻甲挽工業區公會主席,亞洲日報副董事長。
林森桂:潮州府潮安人,新龍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劉玉波:潮州府潮安人
印尼
楊扣:潮州府普寧人,老一輩著名慈善家
陳福林:又名陳欣深,潮州府普寧占隴人,雅加達美林木材總裁
越南
郭琰(or郭潭):潮州府潮安人,越南著名僑領。
寮國
張貴龍 潮州府普寧燎原人,十七家公司企業老總,曾創辦寮國第一家民營商業銀行、第一座五星級酒店,萬象市潮州鄉親會會長、寮國國家教育基金會顧問。
法國
陳克威:潮州府普寧大長隴人,陳氏兄弟創始人
陳克光:潮州府普寧大長隴人,陳氏兄弟創始人
黃擎天:潮州府普寧流沙人,歐洲零售業巨頭。
陳順源:潮州府普寧麒麒人,巴黎嘉華集團總裁,為潮州菜的歐洲傳播做出不朽貢獻。
丁林輝:潮州府潮南兩英人,蓬賽斯總裁。
美國
李大西:潮州府普寧人,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主席,美國凱思比海外創業投資公司董事長兼CEO。
羅文正:潮州府普寧南徑人,美國中華團體工商聯合會會長、洛杉磯煙草大亨。世界各國人民「民間友好使者」,愛國僑領、著名慈善家。
劉仁堂:潮州府人,美中經貿科技促進總會常務副主席,美國華夏機械總裁
劉建吉:潮州府饒平新豐人,國際華人華僑同鄉總會名譽主席、美中經貿科技促進會駐華代表、國際養生保健學術大會副主席、中國工業國際合作論壇執行副主席,「共和國經濟建設功勛人士」 榮譽勛章。
張作波:潮州府普寧燎原人,美國金塔燒臘飯店連鎖董事長。
南非
蘇華傑:潮州府普寧占隴人,「中南經貿合作第一人」、中南(非)兩國「民間大使」、「兼職的文化參贊」。南中貿易促進會會長,華傑、祥發集團總裁。
加拿大
林雲鵬:潮州府潮南人,世界潮商傑出代表,香港盈信集團總裁、溫哥華潮州商會榮譽會長
澳洲
周光明:潮州府普寧人,「亞洲食品大王」,澳州政府授「太平紳士」, 榮獲英國女皇頒授的OAM勛銜,「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委員會」榮譽會長,「大洋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名譽會長。
林晉文:潮州府潮陽棉城人,澳大利亞華人團體協會名譽主席、澳中文化交流中心主席,原廣東興業總裁。
魏基成:潮州府揭陽人,紙業大王,ABC紙業總裁。
邱 恂:潮州府人,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
溫廷敬:潮州府大埔人,著名學者文獻學家。
翁輝東:潮州府潮安人,編寫潮州鄉土歷史、地理、文化教科書第一人。
吳貫因:潮州府澄海人,著名史學家、語言學家、民主主義者。
許心影:潮州府澄海人,著名女詩人
陳小奇:潮州府普寧赤崗人,嶺南文化名人50人之一,潮汕三大才子之首,國家一級作家,中國內地通俗音樂(即流行音樂)開拓者、領軍人物,現任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副主席,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中國輕音樂學會副主席,廣東省流行音樂學會會長。
許地山:潮州府揭陽人,著名學者型作家
碧野:潮州府大埔人,著名作家,有濃郁的潮州情節。 2008年2月,碧野被湖北省政府授予「終身成就藝術家」榮譽稱號。
楊邨人:潮州府潮安人,被歷史遺忘的第三種人
黃天鵬:潮州府普寧流沙人,中國新聞學先驅,創辦中國第一份新聞學刊,曾任上海《申報》主筆,繼任《時事新報》主編、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教授。著述有《天廬論叢》等近30種。
薛汕:潮州人,著名作家 ,原北京圖書館館長,中國通俗小說研究會會長,北京東方文化館館長,新詩歌雜志社社長。
馮鏗:潮州人,左聯五烈士之一。
方瑞麟:潮州府普寧洪陽人,中國同盟會會員、一生兩袖清風,曾主筆同盟會進步報紙《中興日報》。
張競生:潮州府饒平人,哲學博士,性學博士,著名文妖。
蔡楚生:潮州府潮陽銅盂人,中國現實電影奠基人,影響中國電影十人之一
鄭正秋:潮州府潮南成田人,中國電影事業奠基人,影響中國電影十人之一
孔邁: 潮州府普寧下架山人,原名孔東平,原廣電部前秘書長兼外事局長,新華社外事部主任,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宣傳司司長,廣播電視部秘書長兼外事局局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理事。
秦牧:潮州府澄海人,散文大家
詹安泰:潮州府饒平人,嶺南詞宗
杜國庠:潮州府澄海人,著名哲學家,主要代表作《中國思想通史》。
許滌新:潮州府揭西人,著名政治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經濟研究所所長,汕頭大學首任校長。
陳平原:潮州府潮安人,著名學者,北大中文系主任
洪子誠:潮州府揭陽人,著名學者,北大教授
梅益:潮州府潮安人,著名翻譯家,主要翻譯代表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曾時新:潮州府普寧梅塘人,又名曾心,中葯名家、作家。出版著作有:《大自然的兒子》、《曾心短詩選》(中英對照)、《涼亭》(中英對照)、《藍眼睛》、《給泰華文學把脈》、《曾心文集》等11部。現為廈門大學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泰華作家協會理事、泰國留學中國大學校友總會辦公室主任。
柯柏年:潮州府潮安人,中共早期黨員,馬克思主義著名著作翻譯家。
趙汀陽:潮州府汕頭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哲學家
蔡起賢:潮州府潮安人,著名學者,「潮汕文化網路全書活字典」。
方漢奇:潮州府普寧人,著名新聞史學家,人大教授,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被譽為「中國新聞史研究的一座豐碑」。
郭任遠:潮州府潮陽銅盂人,原復旦大學代理校長、浙江大學校長,中國心理學奠基人。
黃際遇:潮州府澄海人,學貫中西,兼長文理卻,書法楹聯棋弈無不精通的博學之才。
鄭麐:潮州府潮陽人,中國政治學開創者之一,精研古代歷史哲學、英譯先秦古籍。
鄭壽麟:潮州府潮陽人,著名學者,中國最早的德國研究專家。
蕭灼基:潮州府潮陽棉城人,著名經濟學家,北大教授
饒芃子:潮州人,著名文藝理論家。2006年被《人民畫報》選為「中國20世紀125個有影響的女性」之一。
陳利華:潮州府普寧人,筆名華軍,當代作家,著有散文詩集《軍旅情愫》,散文集《不了情》,詩集《情感切片》等。
廖琪:潮州府普寧人,筆名:文兄,池尾街道合浦村人。《作品》編輯、副主編、副社長,廣東省作家協會理事,著有長篇小說《小鎮紀事》,中短篇小說集《等待判決的愛》,報告文學集《南粵之春》(合作)、大型傳記文學《庄世平傳》等
郭啟宏:潮州府潮安人,著名劇作家
李新魁:潮州府澄海人,著名語言學家
庄明英:潮州府普寧燎原人,傑出教育家,原廣州外國語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黨委書記、「亞洲大學校長論壇」發起人、潮汕學院創辦者。
港澳
饒宗頤:潮州府人,漢學家,大紫荊勛賢。
劉遵義:潮州府人,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黃麗松:潮州府人,原新加坡南洋大學、香港大學校長。
蔡瀾:潮州府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電影製片人、作家、食家。
林行止:潮州府人,香港作家、報人。
哈公:潮州府人, 香港作家、報人。
黃麗松:潮州府人,華人化學家,專長為自由基化學。1972年至1986年間任香港大學校長。
泰國
司馬攻:潮州府潮南成田人,原名馬君楚,泰國華文作家協會會長
8、五斗米道奉行的是什麼道經?
張陵祖孫三人為五斗米道前三代宗師,張陵為第一代天師,其子張衡為嗣師,其孫張魯為系師,世稱「三張」。五斗米道奉行經典為老於《道德經》和《正一經》。《正一經》最主要的內容為《正一盟威篆》,此篆出於張陵,依託為太上老君所授,現存《道藏》中為《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篆》六卷和《太上正一盟威篆》一卷。道教認為策具有神力,持篆者會受到鬼神的保佑。五斗米道通過授篆的方式來鞏固道徒們的信仰,開展宗教活動,維持教團的秩序和團結。張陵等人還向教徒講授老子《道德經》,張魯將《道德經》定為五千字,稱《老子五千文》,令教徒誦習。為了闡述教義,張魯還為老子《道德經》作注,稱《老子想爾注》。《想爾注》的主要內容論證道為天地萬物之本,道即一,即神,即老子。它宣傳天人感應,符瑞災異,注重修煉養生,行善積德,嚮往太平安樂社會。《想爾注》是第一部站在宗教立場上用神學註解《老子》的著作,它開創了道教系統改造利用道家著述的傳統,因而在道教發展史上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該書不存於《道藏》,今人饒宗頤的《老子想爾注校箋》保存了該書的敦煌殘卷。張魯以五斗米道教義施政理民,在漢中建立了30年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後被曹操收降,五斗米道也隨著傳入北方和江南。
9、想問一下有沒有作者「思履」的資料。
任犀然,筆名思履、任思源,致力於中西方百優秀文化與人文常識普及的青年學者。長期從事中西方優秀文化的整理、詮釋和普及工作。著有《漢字博物館》(商務印書館出版度),《中國雕塑》(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國學基礎讀物》(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漢字中華》(黃苗子先生題詞,許嘉璐先生賜序);《詩詞中華》《中華經典》(袁行霈專先生題詞賜序);《養生中華》(賀普仁先生賜序);《藝術中華》(饒宗頤先生題詞,韓美林先生賜序);《佛學寶典》(星雲大師題寫書名屬,王志遠先生賜序)。主持編寫中國歷代經典、文化、藝術精品書系和健康養生書系60餘種,成為人文與科學之普及讀本。微博思履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