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糖尿病按摩與養生

糖尿病按摩與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21 06:30:19

1、關於糖尿病

糖尿病名字由來

糖尿病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素問》及《靈樞》中就記載過「消渴證」「消渴症」這一病名。漢代名醫張仲景《金匱》的消渴篇對「三多」症狀已有記載。唐朝初年,我國著名醫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證患者的小便是甜的,在夏秋兩季,糖尿病患者的小便有時招蒼蠅。
世界上最早確認和治療糖尿病的醫生是中國唐代名醫王燾。王燾根據其父患口渴難忍,飲量大增,身上多癤瘡,小便水果味,並根據甄立言《古今條驗》一書中指出的:消渴病者小便似麩片甜。於是他親口嘗其父小便,果然是甜的。故針對消渴病制定了治療方案,輔以調整飲食,使其父病情得到控制。他把這些經驗寫進了《外台秘要》一書。
《外台秘要》比10世紀阿拉伯醫生阿維森納的《醫典》中關於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早200多年。公元600年以後英國醫生托馬斯·威廉才提到病人的小便「其味如糖似蜜」。據考證,糖尿病在古代為帝王貴族之病,多發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於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其中一高血糖為主要標志。臨床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症狀。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以及肥胖發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在中國的發病率達到 2% ,據統計,中國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達 4000 萬,並以每年 100 萬的速度遞增。
其中, 1 型糖尿病患者占 10% , 2 型糖尿病患者占 90% 。
1 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後的 5 年內很少有慢性並發症的出現,相反,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之前就已經有慢性並發症發生。據統計,有 50% 新診斷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慢性並發症,有些患者是因為並發症才發現患糖尿病的。

糖尿病是如何診斷的?
1999 年 WHO 推薦的糖尿病診斷標准:
1 、有糖尿病的症狀,任何時間的靜脈血漿葡萄糖濃度≥ 11.1 mmol/L ( 200mg/dl )。
2 、空腹靜脈血漿葡萄糖濃度≥ 7.0 mmol/L ( 126mg/dl )。
3 、糖耐量試驗( OGTT )口服 75g 葡萄糖後 2 小時靜脈血漿葡萄糖濃度≥ 11.1 mmol/L 。
以上三項標准中,只要有一項達到標准,並在隨後的一天再選擇上述三項中的任一項重復檢查也符合標准者,即可確診為糖尿病。

糖尿病有哪些類型?

WHO 1999 年推薦的糖尿病分型:
一、 1 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破壞,通常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
① 自身免疫性 ② 特發性
二、 2 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為主伴有或不伴有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伴有或不伴有胰島素抵抗)
三、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
• 胰島β細胞功能遺傳缺陷
• 胰島素作用遺傳缺陷
• 胰腺外分泌疾病
• 葯物或化學制劑所致
• 內分泌疾病
• 感染
• 免疫介導的罕見類型
• 其他遺傳綜合征伴隨糖尿病
四、妊娠糖尿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標准,糖尿病主要分為 1 型、 2 型兩大類,含蓋了 95% 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其中 2 型糖尿病患者約占糖尿病患者的 90% 。
我國的糖尿病流行病學特點:
• 患病率低,而患者絕對數高,擁有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糖尿病人群。
• 患者多,但發現率低,約 60% 患者未被發現。
• 中國人群糖尿病 90% 以上為 2 型糖尿病。
• 發病率逐年上升, 1995 年比 1980 年 15 年約增加 4 倍多。
• 半數以上為 IGT ,最近報告 IGT 標化發病率占糖尿病總發病率的 59.7% 。
• 發病率城鄉差別大,富裕地區與貧窮地區差別大。
• 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
• 合並症可波及全身各個系統,特別是眼睛、腎臟、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組織器官。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無法治癒,其主要危害在於它的並發症,尤其是慢性並發症。
急性並發症
糖尿病合並感染:發病率高,兩者互為因果,必須兼治。常見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結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膚感染。
糖尿病高滲綜合症:多發生於中老年,半數無糖尿病史,臨床表現包括脫水嚴重,有時可因偏癱、昏迷等臨床表現而被誤診為腦血管意外,死亡率高達50%。
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多有心、肝、腎臟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飲酒、大量服用降糖靈史,症狀不特異,死亡率高。
慢性並發症
大血管並發症:
(1)腦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殘廢或早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堵塞性腦血管疾病多見;
(2)心血管:患者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以冠心病較為多見。臨床特點包括冠心病發病率高而且發病時間早,女性糖尿病的心血管病變發生率增高更為明顯,無痛性心肌梗塞等非典型性臨床表現多見等等;
(3)下肢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5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造成截肢者要比非糖尿病患者多10倍以上,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體殘廢的主要原因。
微血管並發症:
(1)腎臟:患病率尿毒症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是糖尿病,特別是Ⅰ型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可有蛋白尿、高血壓、浮腫等表現,晚期則發生腎功能不全;
(2)眼底:雙目失明比非糖尿病者高25倍,是糖尿病患者殘廢的主要原因之一。
神經並發症:
(1)感覺神經:疼痛、麻木、感覺過敏;
(2)運動神經:可見單神經麻痹引起的運動障礙,局部肌肉可萎縮;
(3)植物神經:出汗異常、血壓及心率變化、尿失禁或尿瀦留、腹瀉或便秘以及陽痿等。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
1 型糖尿病患者在最初 2 年內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占 2% , 15 年以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病率高達 98%
2 型糖尿病患者 20 年以後,使用胰島素或不使用胰島素病人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病率分別為 60% 和 84%
早期視網膜病變可出現為出血、水腫、微血管瘤、滲出等背景性改變,晚期則出現新生血管的增殖性病變,此期病變往往不可逆,是導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雖然血糖控製得好可以延緩、減輕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展,但是不能阻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展。
取秋植花生收獲後的地下根莖,除去泥土雜質,洗凈,新鮮或曬干備用。
1、用鮮品50~100克或干品25~50克,加水煎服,每日1劑。10天為一療程,隔7天後再服第2療程。如果病情嚴重可每天一劑,不分療程連續服用。同時,配合控制飲食。

2、 南瓜。常食用南瓜能減肥,而且可降血糖。目前國內已生產出可供葯用的南瓜粉。南瓜亦可當飯食用,早、晚各吃250克煮熟的南瓜,有穩定血糖作用。
苦瓜。苦瓜有清暑解熱,明目解毒之功效,常食用之有明顯降血糖作用。鮮苦瓜做菜,每餐50~100克,每日2~3次;或苦瓜製成乾粉劑,每次7~12克,每日3次。
葫蘆湯。鮮葫蘆60克,或干品30克,水煎飲湯。適用於糖尿病生癰、長癤、口鼻中爛痛者。
西瓜皮、冬瓜皮 各15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每日2次,有清熱祛濕利水之效。適用於糖尿病口渴、尿濁者。
五豆湯。綠豆、紅小豆、黑豆、黃豆、芸豆各等量(15克)。加水煎湯,吃豆喝湯。每日一劑。
蘑菇。蘑菇培養液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常以蘑菇為菜,或煮汁飲服,有利於改善糖尿病症狀。
山葯 100克,黃芪50克,水煎服,每日2次。
豬胰玉米須湯。豬胰1個(洗凈),玉米須30克,水煎,每日1劑,10天為1個療程。適用於糖尿病口乾口渴者。
鱈魚。鱈魚胰腺含豐富的胰島素,將鱈魚洗凈,按常法烹熟食用或者煮湯食,適用於各型糖尿病患者。
活鯽魚,綠茶 各100克。將魚去腸雜洗凈,把綠茶塞入魚腹內,置盆中上鍋清蒸,不加食鹽,熟後食用,每日1次。適用於各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養生保健方法:
從前面陳述的病理分析,糖尿病是血氣極度低落的症狀,因此,保健的方法和多數疾病一樣,起步仍是回到第一篇中養血氣的一式三招中的前兩招,即敲膽經和早睡早起,使血氣快速上升。
在血氣上升的過程中,隨著人體生產正常能量的增加,血糖會不斷上升,到了一定程度之後,才會開始逐漸下降,直到回復正常為止。在明了了這個過程之後,對於上升的血糖不必在意,只要感覺體力不斷提升,身體的不正常症狀逐漸好轉,就表示疾病正逐漸遠離,身體也在逐漸康復之中。
和尿毒症的保健一樣,在血氣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後,身體會開始處理早期積累下來的疾病,可能出現的症狀非常復雜,這時必需找合適的中醫師協助處理。
在出現任何疾病的症狀,又沒有找到合適醫生之前,自己最適當的保健方法,則是進行第一篇養血氣一式三招中的第三招,按摩心包經。或者依照本篇第二章感冒中所述,依不同季節進行不同經絡的保健。即春天加強肝經保健,夏天則加強心經,秋天加強肺經,冬天加強腎經等。
說明:
我們從臨床的經驗中發現,糖尿病的患者肌肉都顯得較一般人為少,同時,在養了一段血氣之後血糖就出現升高的症狀,再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逐漸下降。
我們從平常的握手中,就能很容易從一些柔弱無骨的手掌中分辨出糖尿病的患者,這些人手掌的肌肉已經消耗掉了。通常這些人在體檢時仍查不出糖尿病的症狀,經過調養了兩、三個月後,才會出現高血糖的糖尿病症狀。
許多經我們保健指導的糖尿病患者,在調養過程中,並沒有針對他們的糖尿病進行任何特殊的治療,患者在調養了一段時間,血氣上升到一定程度,當白頭發逐漸掉落,長出黑頭發之後,糖尿病的症狀就自然消失了。
我們從這些經驗中歸納出糖尿病發生的邏輯,這個邏輯和傳統對糖尿病的認知完全不同,可以說是一種另類思考。但是,依據這個邏輯不但能夠准確預測糖尿病的發生,更能夠藉以擬定正確的保健方法,真正克服糖尿病。

2、春季糖尿病人保健應注意哪些方面?

謹防感冒

糖尿病的發病與感染息息相關,當機體受到病毒感染,新陳代謝加快,對胰島素的需要量劇增,病人的胰島素更顯匱乏,引起糖代謝嚴重紊亂,促使病情惡化或復發。糖尿病病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感冒後血糖變化很大,原來已控制良好的血糖水平會突然上升,不適症狀隨之而來。再則糖尿病病人機體抗病能力很差,感冒後機體無力祛邪,感冒要比正常人更難治癒,往往一拖就是幾周,甚至一二個月。特別是感冒引起血糖上升後不易恢復,某些並發症接踵而來,如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微血管病變、心血管病變等,造成難以逆轉的後果。為此,糖尿病病人對於感冒決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嚴加預防。平時要保持居室空氣流通,在感冒流行期間,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必須外出時要戴上口罩,並注意隨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同時,可以通過冬令進補、穴位按摩等方法,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或預防感冒的發生。

調節情志

中醫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肝性喜調達而惡郁怒。若情志過激或抑鬱不舒,可致肝的疏泄失職,陽氣升泄太過,表現為稍受刺激即生氣發怒,怒則傷肝,肝失疏泄,郁而化火,火旺灼傷陰津,則引起血糖上升,消渴症狀加重。現代醫學也證明,當情緒波動時,腎上腺大量分泌腎上腺素,刺激肝糖原釋放,同時又抑制胰島素分泌,從而使血糖上升。正常人在情緒波動時,由於胰島能夠釋放足夠的胰島素來緩和升高的血糖,一般不會出現長時間血糖過高的情況。糖尿病病人則不一樣,由於胰島功能減弱,高血糖一時不能復原,迫使胰島加緊釋放胰島素,造成腺體負荷加重而致日後釋放胰島素更為困難,如此惡性循環,最終致胰島功能衰竭,胰島素分泌更加不足,病情進一步惡化。糖尿病病人要注意春季保健,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抑鬱,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保持氣血調暢,陽氣升發,從而使肝臟調達舒暢,有利於疾病的轉歸。那麼,糖尿病病人如何來調節情志呢大致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郊遊或短程旅遊對糖尿病病人來說,不僅能使精神情緒方面有較好的改善,也能使血糖下降,病情得以好轉。保持家庭和睦。糖尿病病人由於久病積憂,情緒不穩定,常常易與家庭成員間發生口角。因此,家庭成員在生活上要給予病人更多的關心和照顧,讓他們充分享受美好、溫馨的家庭生活。但他要注意照顧方法,不要使病人感到自己不行了,加重思想壓力,以有利於病情的穩定為准。

中葯調治。疏肝解郁類中葯對情緒波動有較好的療效,也有調節血糖的作用,常用的中成葯有逍遙丸、柴胡疏肝散等。

3、糖尿病患者怎樣進行夏季保健?

凡糖尿病病人都有這樣的幾種體會,血糖的變化與季節關系非常密切,且有一定的規律,冬天的血糖要比春秋高,而夏天是一年中血糖最低的季節。這可能是因為夏季人體內的胰島素分泌量比其它季節要多,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比其它季節高,加之此時人體的能量消耗比較大,血糖利用率高。利用這一天然的降血糖時節,抓緊康復治療,既能控制血糖,也可推遲或預防並發症的出現。那麼,究竟糖尿病病人在夏季應如何保健呢?

注意調養心神

中醫認為夏屬火,與心相應,夏季心火易於旺盛,病人動輒上火發怒。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糖尿病病人要重視心神的調養。要求做到神清氣和,快樂歡暢,胸懷寬闊,精神飽滿。心神靜則內臟功能協調,機體代謝正常,從而維持血糖的相對穩定。

預防著涼感冒

夏日炎炎,汗出較多,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的侵襲,睡眠時不宜風扇對著頭部直吹,更不宜夜晚在戶外露宿。有空調的房間,也不宜室內外溫差過大。納涼時不要在房檐下、過道里,還應遠離門窗之縫隙。可在樹陰下、水榭中、涼台上納涼,但不要時間過長,以防賊風侵襲而著涼感冒。夏日多汗,衣服沾濕後要及時沐浴更衣。若濕衣著身,影響散熱,回冷後又容易著涼,引發感冒,加重病情。酷熱盛夏,每日洗一次溫水澡,對糖尿病病人來說,是一項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這不僅能洗掉汗水,使皮膚清爽,消暑降溫,而且能夠鍛煉身體。因為溫水沖洗時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擴張體表血管,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沒有條件洗溫水澡時,可用溫水毛巾擦身,也能起到以上作用。

合理運動

夏天氣候炎熱,運動量過大,會出汗過多,耗傷氣陰,病人可出現頭昏胸悶、心慌口渴、惡心,甚至昏迷,所以夏季運動不要過分劇烈,而且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公園、河湖水邊、庭院空氣新鮮處,鍛煉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廣播操為好,有條件者可到高山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

充足睡眠

夏天晝長,夜短,酷熱難當,往往睡眠時間不能得到保證,最好在午飯後適當安排一定睡眠的時間,以彌補夜間睡眠不足,維持體內代謝相對穩定。

此外,針對糖尿病病人的具體病情,在中醫辨證前提下,應用中葯進行合理調補。若病人感到疲乏無力,易於出汗,證屬氣虛,可服用黃芪、人參等給予補氣;若自覺口渴明顯,舌紅苔少者,為陰虛之象,可用生地、麥冬、玉竹、玄參等養陰滋液;若乏力、口渴並見,為氣陰兩虛,則當補氣、養陰並行。

4、按摩有什麼好處呢?

5、得了糖尿病的人如果不戒口並且還繼續吃甜食,後果會怎樣?

後果——血糖會持續升高

並發症會出現——心血管、糖尿病足、神經病病變、腎臟

身體會越來越讓自己接受不了,要多痛苦有多痛苦

而且距離終點也會越來越近

6、糖尿病患者春季應該怎樣保健?

俗話說「百草春回,百病發作」。春季是疾病好發的季節,一些宿疾舊病常常在這個季節中復發。對糖尿病病人來說,春季好比是個「關口」,調攝不當或未加註意,很容易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相反,保養得當,高度重視各方面的保健,則能使病情穩定,能夠平安地度過這一季節。

糖尿病春季較常見的誘發因素一為感冒,二為情緒波動,因此,糖尿病病人春季保健應著眼於這兩點。

謹防感冒

糖尿病的發病與感染息息相關,當機體受到病毒感染,新陳代謝加快,對胰島素的需要量劇增,病人的胰島素更顯匱乏,引起糖代謝嚴重紊亂,促使病情惡化或復發。糖尿病病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感冒後血糖變化很大,原來已控制良好的血糖水平會突然上升,不適症狀隨之而來。再則糖尿病病人機體抗病能力很差,感冒後機體無力祛邪,感冒要比正常人更難治癒,往往一拖就是幾周,甚至一二個月。特別是感冒引起血糖上升後不易恢復,某些並發症接踵而來,如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微血管病變、心血管病變等,造成難以逆轉的後果。為此,糖尿病病人對於感冒決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嚴加預防。平時要保持居室空氣流通,在感冒流行期間,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必須外出時要戴上口罩,並注意隨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同時,可以通過冬令進補、穴位按摩等方法,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或預防感冒的發生。

調節情志

中醫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肝性喜調達而惡郁怒。若情志過激或抑鬱不舒,可致肝的疏泄失職,陽氣升泄太過,表現為稍受刺激即生氣發怒,怒則傷肝,肝失疏泄,郁而化火,火旺灼傷陰津,則引起血糖上升,消渴症狀加重。現代醫學也證明,當情緒波動時,腎上腺大量分泌腎上腺素,刺激肝糖原釋放,同時又抑制胰島素分泌,從而使血糖上升。正常人在情緒波動時,由於胰島能夠釋放足夠的胰島素來緩和升高的血糖,一般不會出現長時間血糖過高的情況。糖尿病病人則不一樣,由於胰島功能減弱,高血糖一時不能復原,迫使胰島加緊釋放胰島素,造成腺體負荷加重而致日後釋放胰島素更為困難,如此惡性循環,最終致胰島功能衰竭,胰島素分泌更加不足,病情進一步惡化。糖尿病病人要注意春季保健,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抑鬱,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保持氣血調暢,陽氣升發,從而使肝臟調達舒暢,有利於疾病的轉歸。那麼,糖尿病病人如何來調節情志呢?大致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郊遊或短程旅遊對糖尿病病人來說,不僅能使精神情緒方面有較好的改善,也能使血糖下降,病情得以好轉。

保持家庭和睦。糖尿病病人由於久病積憂,情緒不穩定,常常易與家庭成員間發生口角。因此,家庭成員在生活上要給予病人更多的關心和照顧,讓他們充分享受美好、溫馨的家庭生活。但他要注意照顧方法,不要使病人感到自己不行了,加重思想壓力,以有利於病情的穩定為准。

中葯調治。疏肝解郁類中葯對情緒波動有較好的療效,也有調節血糖的作用,常用的中成葯有逍遙丸、柴胡疏肝散等。

7、治療糖尿病的最有效方法

怎樣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人往往患有一系列疾病,這不僅給其生活帶來不便,而且給其親屬、衛生部門、政府和社會都會帶來諸多麻煩。
患者大增

目前世界上有糖尿病人1。5億,根據世界人口老化和人們目前的生活習慣預測,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會翻一番。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將在2001年至2003年的3年期間,集中力量讓公眾對糖尿病產生的原因、症狀,以及由此引起的各類疾病和治療方法提高認識。

該機構計劃,在2001年把這種疾病同心血管疾病聯系起來進行宣傳教育;2002年把它同眼科疾病聯系起來;2003年把它同下肢疾病聯系起來。

心臟疾病是造成糖尿病人死亡的第一大原因。據目前的統計,他們當中有80%的人的死亡與這種疾病有關系。

糖尿病被看作是一種難以治癒、但是可以控制的周期性疾病。盡管使用基因方法目前尚存在一些問題,但是也可採取適當的治療方法加以控制。

在這方面,我們不能不提到肥胖病問題(這種疾病在發展中國家增長較快,有1。15億人患有這種疾病)、長期坐著不動、抽煙和飲酒習慣。

據專家們說,如果人們繼續目前這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的話,那麼肥胖病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成因

如果能夠消除或減少帶來這種危險的各種因素,那麼糖尿病患者就可以減少患與此有聯系的其它疾病的危險,例如心臟病、高血壓、白內障、腎臟病等。

根據統計材料,世界上每20人中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它在造成拉美人死亡原因中居第6位,在拉美婦女和老人死亡率中居第4位。

糖尿病特點

糖尿病的特點是,由於胰腺部分或全部停止工作,身體對食物的吸收方式就會發生變化。糖尿病主要有兩種形式: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

在I型糖尿病中,體內會破壞產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這將使該組織停止產生胰島素。在20歲以下的人中,每1000人中有1。5人患這種病。

在II型糖尿病中,即非胰島素依賴者中,他們的胰腺可以產生胰島素,但是身體細胞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對它產生反應。也就是說在血液中對吸收糖分有困難,於是糖分都從尿中排出體外,從此總有渴的症狀。

此外,細胞還會消耗體內的脂肪或蛋白質,這樣就會引起體重下降和肌肉無力。

如果糖尿病患者在每天生活中能夠合理進食、打入必要的胰島素針劑、參加體育鍛煉和定期接受醫生檢查,那麼這種病就不會影響正常生活。

專家們認為,如果患有這種疾病的人能夠自己多加註意,並且控制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那麼就可以減緩或防止產生其他相關疾病,這些疾病往往是造成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對付糖尿病

盡管胰腺細胞移植和基因療法的發展對糖尿病人是一種希望,但是科學家們還在設法尋找新的技術和途徑,來提高這種病人的生活質量。

最近德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新的無痛新方法,即通過用紅外線對眼睛表面液體進行分析,來測定血液中糖的含量。

這項新的近代制方法是由德國維爾茨堡大學醫學系眼科專家們研究成功的。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種十分准確和令人鼓舞的方法。

通過這種眼科檢測方法,患者可以從設備上顯示出來的結果,了解眼睛液體中的葡萄含量,進而根據它們之間的直接聯系,就可以知道血液的糖含量。

這種思路的依據是,糖分分布於身體各個部位,而且當血液中的糖分水平提高時,眼睛液體中的糖分含量也會增加,一般在50分鍾後就可以在眼睛中表現出來。

此外,澳大利亞格拉茨大學的專家們正在研究一種可攜帶的人造胰腺裝置,這種胰腺裝置可帶在身上,而且可以自動調節患者血液中的胰島素水平。

這一設備不僅可以測量到血液中的胰島素標准而且還可以測量到脂肪細胞中胰島素的含量。為此需要有一根十分精細的導管埋在皮膚下面。

當患者身體中胰島素的含量下降時,製造胰島素的泵就進入工作狀態,而且會准確地製造出所需的胰島素數量。

拉美社哈瓦那2月4日電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org.cn/chinese/health/110122.htm

8、有哪些推拿和氣功療法有助於治療糖尿病?

(一)推拿康復療法

推拿療法,包括病人自我推拿、他人被動推拿。他人被動推拿,又可分為家庭推拿與醫生推拿。實踐證明,推拿對糖尿病有一定治療作用,不僅可改善糖尿病的症狀,降低血糖和尿糖,更能對血管神經並發症起到防治作用。但值得重視的是,推拿作為醫療保健技術,其手法、強度,應根據病情而定,決不是「力度」越大,效果越好。糖尿病病人體質多偏弱,因而推拿手法也應循序漸進,強度慢慢加強。推拿時間一般以15~30min為宜,每日或隔日治療一次。在具體使用推法、搓法、揉法等手法時,在術者手上,或病人要推拿的部位,還可蘸些潤滑劑,如滑石粉、薄荷水、香油、紅花油、麝香風濕油、推拿乳、扶他林軟膏等,不僅可減輕摩擦阻力,有的還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1.自我推拿康復療法自我推拿康復療法是指糖尿病病人自己運用手法對肌表特定部位進行推拿。

推拿方法一:

以拿四肢為主。採用端坐位。四指與拇指相對應放於大腿上,由上而下,輕輕拿捏,一般從腹股溝拿到踝關節部。前面可拿捏5~10遍,後面再拿捏5~10遍。然後右手拿捏左上肢,從肩部拿至腕部,10~12遍為宜。每日可行2~3次。

推拿方法二:

推拿下肢及足部穴為主。盤腿而坐,點按足三里、三陰交,然後按揉照海、昆侖、地機穴,最後反復擦湧泉100遍。每日晨起和臨睡前,各推拿1次。

推拿方法三:

以揉廉泉穴為主。取端坐位,頭稍向後仰,將拇指指腹放在廉泉穴處,食指放於承漿穴處,做順時針方向揉按,力量由輕漸重,以局部酸脹為宜,每日可揉按2~3次。

推拿方法四:

腹部推拿為主。以臍為中心,順時針推拿36周,逆時針推拿36周,並要求在自我意念控制下進行。大便秘結者,從右上腹部開始經過臍上,至左上腹部,然後向左下腹部推按,反復36次,以自覺氣機下行為度。若有矢氣排出,或產生便意,皆為正常反應。以上腹部推拿方法,宜每日1次,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時間進行。

2.他人推拿康復療法他人推拿是指醫生或病人家屬對糖尿病病人進行手法刺激的推拿方法,是推拿治療的基本形式。

推拿方法一:

以經穴推拿為主。常用穴位:膈俞、胰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基本手法為一指禪、捏、揉、捻、摩法。基本操作法:

(1)病人仰卧,術者先推拿病人腹部,時間約為5min。

(2)病人俯卧,術者以一指禪推法在兩側膀胱經治療,自膈俞至腎俞,往返操作,以局部明顯壓痛點為重點,約10min,然後在膀胱經用擦法,以透熱為度。

(3)捏揉掌心第四掌骨中紋相交處5min,此為手部胰反射區。捏揉時,術者囑病人意念存想上腹部,使病人自覺有溫熱感。

(4)捏揉足底內緣,第一趾骨小頭區域5min,此為足部胰反射區。捏揉時,術者囑病人意念存想上腹部,使病人自覺有酸脹感。

推拿方法二:

按揉肺俞、胃俞,揉擦腎俞,摩中脘,揉氣海,按揉手三里,拿合谷,拿按內關、外關,按揉足三里、三陰交。每穴推拿20~30次,於早、晚各推拿1遍,每遍推拿30min。

若口渴多飲症狀突出,配合點按大椎,拿按尺澤;若多食善飢症狀突出,配合點按太沖,掐揉內庭;若腰酸尿多症狀突出,配合擦大椎,按揉命門,拿按太溪、昆侖,擦湧泉。也可取肺俞、胰俞、脾俞、腎俞、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陰交等穴,用拇指指腹分別在上述諸穴上揉按,每穴推拿1min,力量由輕漸重,先軀干後四肢,以酸脹為度。

推拿方法三:

辨證取穴為主。上消取肺俞、太淵、胰俞、廉泉,中消取胃俞、脾俞、胰俞、內庭、三陰交,下消取腎俞、太溪、胰俞、然谷、行間。口乾咽燥、大渴者,加金津、玉液;善飢多食者加中脘、足三里;頭暈眼花加太陽、光明。根據不同穴位,施行不同手法,先從點、捻開始,然後以揉、振、一指禪法結束。先輕後重,每次10~20min,早晚各1次。

推拿方法四:

以腹部推拿為主,軀體其他部位經絡、俞穴為輔。具體方法如下述:

(1)腹部推拿:病人仰卧位。兩手順胸腹兩側平伸,肌肉放鬆。術者站或坐在病人右側施術。旋轉揉按闌門、建里、氣海、帶脈、章門、梁門、天樞。抓提諸脈,以平補平瀉為主,按順序推拿15~20min,然後重點施治。如煩渴多飲症狀突出,則以左章門、左梁門穴區為重點,用瀉法,反復揉按3~5min;如多飲多食症狀突出,則加中脘穴,配建里穴用瀉法,反復揉按2~3min;如多尿症狀突出,應以水分、關元、中極為重點,用補法,反復揉按3~5min。

(2)腰背部推按:病人取坐位或俯卧位。術者站在病人背後適當位置,由上而下施行推拿。按順序推按肩井、啞門、風府、大椎、風門、肺俞、膏育、脾俞、腎俞,以直推、分推為主,時間3~5min,然後重點按背部的俞穴。上消以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腎俞為主,中消以胃俞、脾俞、肝俞、腎俞為主,下消以腎俞、肺俞、肝俞為主。反復推、按、抓揉,時間為5~10min。

(3)局部推拿:上消推按肺俞穴後,配合推搓足三里,用瀉法彈撥陽陵泉;中消配合搓腳心,點按三陰交、太溪;下消配合搓腰,抓背部,點按肺俞、膏育,揉肩井,揉肩。

(二)其他特殊推拿療法

1.氣功點穴推拿法氣功點穴推拿法是一種將氣功與推拿相結合的治療方法,治療輕中型糖尿病效果較好。可分為三步進行:

(1)起式:松靜站立,三噓息,中丹田三開合。

(2)正功:順序推拿承漿穴、中脘穴、關元穴、期門穴、腎俞穴。

(3)收式:中丹田三開合,三噓息。

如上述方法,連做3遍,最後收工做乾洗臉動作。每日早、晚各練1次。每次1h左右,可先練調息養氣功半小時,然後穴位推拿2~3遍。

2.葯浴足部推拿法葯浴足部推拿法是指在葯浴足部的基礎上進行的足部穴位推拿。

葯浴方:桂枝30g,紅花10g,蘇木30g,吳茱萸10g,追地風30g,透骨草30g。每劑水煎2次,取汁洗浴足部。每劑葯在冬天可連用3d。

葯浴推拿方法分兩步:

(1)葯浴:中葯如法煎好後,熏洗足部。但應注意不要過燙,以免燙傷。

(2)足部推拿:按揉照海、地機、昆侖諸穴,搓擦足底湧泉穴,每次推拿30min。

3.磁錘叩打療法磁錘叩打療法是指用特製磁性推拿錘叩打特定部位和經穴,以治療糖尿病的方法。

[取穴]雙側湧泉、太溪、梁丘、足三里、照海、三陰交。

[操作法]術者右手持磁錘,分別叩打上述諸穴,要求每穴叩擊50下左右,強度以病人有酸脹感為度,一般10d為一個療程。要求接受治療前檢查血糖、尿糖,治療一個療程後再復查血糖、尿糖,以便觀察療效。

應該注意的是,推拿療法治療輕中型糖尿病雖有一定療效,對重症糖尿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有利於糖尿病並發症症狀的改善,但一定要配合飲食治療、葯物治療等療法,否則很難收到滿意療效。

(三)氣功康復療法

氣功古稱導引,是中醫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產生了《行氣玉佩銘》這部氣功學專書。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更提出了「消渴候氣功宜宣導治療法」,為氣功療法治療糖尿病奠定了基礎。建國以後,氣功在治療糖尿病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實踐證明:氣功能培補元氣,扶正祛邪,調節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清心寧神,對糖尿病病人確有療效。氣功療法不僅可以減輕症狀,降低血糖,更可通過多方面復雜的機制,改善胰島的分泌功能,改善血糖血脂的代謝紊亂,防治糖尿病血管神經並發症。

氣功康復療法包括自我習練氣功和外治氣功兩種,我們所說的氣功療法主要是指前者。

氣功鍛煉取效的關鍵在於選擇適合自己的功法,並掌握好調形、調息、調神的要領。

1.常用氣功功法(1)巢氏消渴候氣功宣導法:此功法源於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主要適用於口渴多飲、小便異常的消渴病病人。功法分3步,每日可練功2~3次。

①靜卧懸腰行氣:解開衣服,放鬆腰帶,安靜仰卧。腰部舒展懸空,用骶部抵住床席。兩手自然置於體側,雙目微閉,舌抵上齶。用鼻做深、細、勻、長的呼吸5次,並隨著呼吸節律,鼓起小腹。

②引腎攪海咽津:接上式,用舌在唇齒之間,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攪動9次;再由上而下,由右至左,攪動9次。鼓漱18次。將口中產生的津液分數口徐徐咽下,並用意念將其引至下丹田。然後靜卧數分鍾。

③緩行收功:接上式,起立,步出戶外,在空氣新鮮、樹木蔥蘢、環境幽靜的地方緩緩步行。在愉快輕松的心境下,步行120~1000步。

(2)叩齒漱津功:此功法通過叩齒補腎,通過漱津,使被稱為「華池之水」的津液下至丹田,有滋陰填精、降火歸元之功用,故可用於糖尿病治療。此功簡便易行,值得重視。

①靜坐:端坐、頭正、頸直、目視前方,含胸拔背,兩手4指握大拇指,置於兩側大腿上,舌輕抵上齶,輕輕閉上眼睛,內視返聽,意守下丹田,全身放鬆,自然呼吸。

②叩齒:待情緒安定,精神集中後,上下牙齒輕輕叩打36次或81次。速度宜緩慢均勻,不可用力相擊。

③攪舌:用舌在口腔內上齶、下齶、上齒牙齦內外側及下齒牙齦內外側,做左右攪動運轉各9次或18次,產生的唾液不咽下去。

④漱津:閉口,將攪舌產生的唾液,鼓腮漱津9次或18次。

⑤咽津:將漱津後的唾液分成3小口,逐口下咽,下咽時稍稍用力,並通過意念誘導沿任脈方向將唾液緩緩送至下丹田。

⑥收功:意守丹田片刻,3~5min。而後雙掌合十,互相摩擦發熱,然後用發熱的雙手由前額經鼻兩側向下擦,直至下頜,經面頰、耳前,繞過太陽穴回到前額,反復共9次。

(3)內養功:內養功是北戴河氣功療養脘劉貴珍整理挖掘的一種功法,運動幅度小,不致使人疲勞,所以適用於包括糖尿病在內的多種慢性病的輔助治療。一般每天可早晚各練1次,每次20~30min。

①姿勢:一般採用側卧式,或仰卧式、平坐式。

②呼吸:

第一種呼吸方法:閉口,用鼻呼吸。先吸氣,通過意念領氣下達丹田,之後稍稍停頓,暫不呼氣,片刻後再把氣緩緩呼出,呈吸-停-呼呼吸形式。同時配合「自己靜」3個字,吸氣時默念「自」字,停頓時默念「己」字,呼氣時默念「靜」字。吸氣時舌抵上齶,停頓時舌靜不動,呼氣時舌隨之落下。

第二種呼吸方法:閉口,以鼻呼吸,也可口鼻兼用。先吸氣,隨之緩緩呼氣,呼氣完了暫停呼吸。呈吸-呼-停呼吸形式。默念字句同第一種呼吸方法,吸氣時默念第一個字「自」,呼氣時默念第二個字「己」,停頓時默念第三個字「靜」。同時,吸氣時舌抵上齶,呼氣時舌緩緩落下,停頓時舌在口腔不動,如此反復多次。

③意守法:意守下丹田(該功法丹田位於臍下5cm,實為氣海穴),可同時想像氣海穴處有一圓球狀物,位於小腹之內。

(4)八段錦:八段錦在我國民眾中享有盛譽,有調形、調神、調息相結合的特點,糖尿病病人除非危重病例,均可自我習練。

第一段:兩手托天理三焦。

預備姿勢:松靜站立,兩腳平行,與肩等寬,或採取立正姿勢。兩眼平視前方,舌尖輕抵上齶,用鼻呼吸,周身關節依次放鬆,兩臂自然下垂於身側,各指伸展,軀體自然正直,足趾抓地,足心上提,集精全神,站立片刻。

動作:

①兩臂緩緩從左右兩側上舉至頭頂,兩手十指交叉,翻掌向上,掌心上托如托天之狀,同時雙腳跟提起離地。

②兩臂放下復原,同時兩腳跟提起離地。

如此反復多次。若配合呼吸,則上托時深吸氣,還原時深呼氣。

第二段:左右開弓似射鵰。

預備姿勢:立正。

動作:

①左腳向左踏出一步,兩腿彎曲成騎馬式。兩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內,眼看左手,然後左手握拳,食指翹起向上,拇指伸直,與食指成八字分開。而後左臂向左推出並伸直,頭隨而左轉,眼看左手食指,同時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如拉弓狀。

②復原。

③右腳向右踏出一步,兩腿彎曲成騎馬狀,其餘動作同①,只是方向相反。

④還原成立正姿勢。

如此反復多遍。若配合呼吸,則展臂拉弓時吸氣,做復原動作時緩緩呼氣。

第三段:調理脾胃臂單舉。

預備姿勢:立正,或兩腳平行站立,距離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

動作:

①右手翻掌上舉,五指並緊,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時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②復原。

③左手翻掌上舉,五指並緊,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時右手下按,掌心向前,指尖向前。

④復原。

如此反復多遍。若配合呼吸,則上舉下按時吸氣,復原時緩緩呼氣。

第四段:五勞七傷向後瞧。

預備姿勢:立正,兩手掌心緊貼於雙腿兩側風市穴處。

動作:

①頭慢慢向左轉,眼望後方。

②復原。

③頭慢慢向右轉,眼望後方。

④復原。

如此反復多遍。若配合呼吸,則向後望時吸氣,復原時緩緩呼氣。

第五段:搖頭擺尾去心火。

預備姿勢:兩腳分開,相距約為3腳長的寬度,屈膝成騎馬狀,兩手扶在大腿部,虎口向前。

動作:

①上半身及頭部向前做俯身深屈動作,隨後在左前方盡量做弧形搖轉,同時臀部相應右擺。左腿及左臀部適當伸展,以輔助搖擺。

②復原。

③上半身及頭部向前做俯身深屈動作,隨後在右前方盡量做弧形搖轉,同時臀部相應左擺。右腿及右臀部適當伸展,以輔助搖擺。

④復原。

如此反復多遍。若配合呼吸,則頭左前和右前搖轉時吸氣,復原時緩緩呼氣。兩手扶腿的姿勢,可隨身體的轉動稍稍移動。

第六段:兩手攀足固腎腰。

預備姿勢:立正。

動作:

①上半身緩緩向前深屈,膝部保持挺直,同時兩臂垂下,兩手握住足尖(或兩手指尖觸及兩足踝),頭略抬高一些。

②復原。

③兩手在背後抵住脊骨,上半身緩緩向後仰。

④復原。

如此反復多遍,配合自然呼吸。

第七段:攥拳怒目增力氣。

預備姿勢:兩腿分開屈膝或騎馬式,兩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

動作:

①右拳向前方緩緩出擊,右臂伸直,拳心向下,兩眼睜大,向前虎視。

②復原。

③左拳向前方緩緩出擊,左臂伸直,拳心向下,兩眼睜大,向前虎視。

④復原。

如此反復多遍。若配合呼吸,則拳向前出擊時呼氣,回收時深深吸氣。

第八段:背後七顛諸病消。

預備姿勢:立正,兩掌心緊貼在大腿前方。兩膝伸直。

動作:

①兩腳跟提起離地3~4cm,同時頭向上頂。

②兩腳跟放下著地復原。

如此反復多遍。若配合呼吸,則腳跟提起時深深吸氣,腳跟放下時緩緩呼氣。

(5)因是子靜坐法:因是子靜坐法是因是子先生創立的一種通過靜坐調身、調息、調心以防病保健的功法,在建國以前曾有極廣泛的影響。練功時間一般以子時和寅時(23~1時、3~5時)為佳,地點以靜室為宜,每次練功30~40min,每日兩次,以至三次四次。常練此功,可以通調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使全身氣血流行不滯,對糖尿病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具體內容包括三部分:

①調身:解衣寬頻,在床上或凳上,從容入坐。可單盤腿坐、雙盤腿坐,也可自然盤坐。

把右掌背疊在左掌面上,貼近小腹,輕放於腿上。接下來把身體左右搖動七八次,再端正身體姿勢,令鼻與臍連線垂直,開口以吐腹中穢氣,吐畢舌抵上齶,由口鼻徐徐吸入清氣3~7次,然後閉目,唇齒相接,舌再抵上齶,並輕閉雙眼,端坐。若坐久微覺身體不正,則應隨時輕輕矯正。而後開口吐氣十數次,令身中熱氣外散,然後慢慢搖動身體,將肩胛、頭頸、雙手、雙腳依次放鬆。再以兩大拇指指背互相推拿生熱後,擦雙眼眼皮,然後閉眼,再擦鼻部兩側。

再後兩手掌擦熱,擦兩耳輪,最後再普遍拍打頭部以及胸、腹、背、手臂、腿、足、足心,完了方可隨意運動。

②調息:呼吸宜輕、宜緩、宜長短均勻。也可用數呼吸法。從1到10,反復循環,息息調勻。

③調心:要求放棄一切雜念,意念守在小腹,安神靜志。

(6)糖尿病導引功:糖尿病導引功是現代人在繼承各派氣功優勢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不斷摸索而創立。有醫家指出,糖尿病病人只要能練習此功,並能夠長期堅持,就一定能收到顯著療效。該功分為五段,完成全部功法每次需40~50min或更長時間。

①做預備動作。首先選擇公園、樹林等空氣新鮮、環境幽雅的場地,時間以早晨6點半為宜。松靜站立,兩腳平行,距離與肩同寬,膝微屈不超過足尖,含胸拔背,沉肩墜肘,頸豎頭懸,足踏如鍾鼎,排除一切雜念。站樁並配合逆腹式呼吸,以意領氣,氣沉丹田,經長強走督脈,上百會,經任脈過鵲橋,到湧泉。周而復始,每分鍾呼吸4次,以致到小腹(丹田)產生熱團。然後感到腎熱、背熱,繼而睾丸發熱、腿內側發熱、足心發熱乃至全身發熱為止。歷時約20~25min。

②內調五臟四節站樁。

心腎相交9次:

動作:站樁姿勢,兩臂帶動兩手,臂稍向里彎,抱球,配合吸氣,稍向下丹田合攏,合到兩手距離小於3.3cm為止。然後兩臂帶兩手配合呼氣緩緩向外展開,掌心向外,展到靠近環跳穴時,掌心翻向里貼於環跳穴處。

疏肝理肺9次:

動作:由站樁預備式開始,兩臂前伸,配合吸氣,如捧物向上提,提到膻中穴處合十。隨後雙臂配合呼氣悠悠向左右兩側平伸,伸時掌心向外。伸展後以大雁落地之態勢配合吸氣,兩臂帶動兩手落到原處。兩套動作做完,站樁10~15min。

強身健脾9次:

動作:由站樁預備式開始,配合吸氣,腰向左後彎,右手由右向上做托天動作,左足隨著提起成金雞獨立勢。隨著呼氣,右手向頭頂劃圓彎至左足,手心向外,最後配合吸氣復原姿勢。然後如上式一樣,腰再向右後彎,左手由左向上托天,右足隨著提起成金雞獨立勢,隨著配合呼氣,左手向頭頂劃圓探左足,掌心向外,最後再配合吸氣復原姿勢。

滋陰補腎9次:

動作:由站樁預備式開始,兩手隨吸氣由腿外側向上提至膻中穴。掌心向上,隨著兩臂內旋屈腕,掌心向上,配合呼氣,兩臂高舉並撐圓。再隨著配合吸氣,兩手由前向下,腰背配合呼吸自然彎曲,兩手直下至指尖插地,最後恢復預備式。這兩套做完,再練站樁功10~15min。

③練太極拳兩遍。

④搖擺功9次。

動作:由站樁預備式開始,先邁出左腳,身體重心前移,兩腳尖著地,兩腳後跟踮起。大足趾和二足趾用力抓地,兩臂自然向左邊擺動,同時用鼻吸氣,隨兩腳跟著地,配合呼氣。右腳向前邁一步,兩腳尖著地,兩腳跟踮起,雙臂由胸前抬起,向左右分開,猶如鳳凰展翅飛翔之勢,同時用鼻吸氣。然後雙腿彎曲下蹲,雙手扶在膝上,同時呼氣。起身不復原,再做第二次動作,做完9次。

⑤練太極劍兩次(動作從略)。

2.氣功療法的注意事項

(1)選擇合適的練功場所:選擇練功場所以空氣清新、環境安靜為原則。在曠野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練功尤好,公園及樹林相對安靜之處也為練功較適合的場所。有人認為,糖尿病病人應在柏樹、梧桐樹旁練功,而不宜在枯樹、桃樹旁練功。古墳、廁所、垃圾站、排污渠附近,切不可作為練功場所。烈日直射、寒風凜冽、暴風驟雨、電閃雷鳴的惡劣條件下,也不宜練功。至於重症或體弱病人,不能到戶外活動,也可在家中,在相對安靜的環境里習練,同樣可取得一定療效。

(2)練功時間的選擇:練功時間一般應掌握在子、午、卯、酉四個時辰,也可根據各功法的不同要求,具體決定。有人認為,午、未、申、酉、戌、亥六陰時練功,可滋陰降火,有益於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我們體會糖尿病病人可以在晨起和臨睡前各練一次功,如此不會打亂正常的生活起居規律,便於長期堅持。長期堅持練功,自然會收到一定療效。

(3)練功時的方位選擇:練功時所採用的方位,一般主張面向西、面向南、面向東,或白天面向太陽的方位,夜晚面向月亮的方位,有人認為,面向北,可滋腎水。我們體會,練功時應掌握前空後虛,如背靠大山,面向平川;如背靠房屋,面向場脘;如背靠大樹,面向曠野;如背靠牆壁,面向門窗,這樣便於安神定志,調心調息。

(4)練功功法的選擇:氣功功法和流派很多,選擇功法應該慎重。一般要遵循動靜結合的原則。由於不同的糖尿病病人,具體體質、病因、病機各有特點,選擇功法也當有所區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辨證練功。在前面談到的各種功法中,靜功以內養功、因是子靜坐法為主,通過練靜功,可以從整體上培補元氣,調整陰陽。動功以八段錦等為主,可進行有針對性的臟腑功能調整,以疏通全身氣機,通經活絡,使一身氣血調暢。叩齒漱津功,簡便易行,有滋陰降火之功,所有糖尿病病人均可習練此功,並可收到較好療效。

(5)練功者的心境:《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既是常人養生的基本原則,更是對練功者的基本要求。糖尿病病人要盡量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勿大怒、大喜、大悲,宜長期保持樂觀情緒,在良好的心境下習練氣功。

(6)練功前的准備工作:練功前不能過飽、過餓、過於勞累,要穿平底鞋、寬松的衣服,並排空大小便,放鬆腰帶,以免影響氣機的暢行。練功前20min,則應停止各項劇烈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如跑步、下棋、打撲克等,以保持練功時全身肌肉放鬆、心情平靜,有利於調息和入靜。

(7)練功中的注意事項:練功主要是通過調形、調息、調神而收效。調形即調身,強調全身放鬆,松而不弛。調息,吸氣宜深,呼氣宜緩,一呼一吸皆隨動作進行,在意念控制下進行。

調神即調心、調意,「練氣不識意,其氣從何據」,練功的動作、呼吸均應在意念控制下進行,以達到專心一意、萬念俱空、物我兩忘之境。

(8)收功時的注意事項:練功強調一個「靜」字,一個「穩」字。心境要靜,環境要靜,起功要靜,收功要穩。特別是收功,不可急躁而匆匆結束,一定要靜守丹田片刻,在氣歸丹田後,緩緩收功。應避免練功過程中,突然轉干他事。

應該強調的是,對氣功必須有客觀的認識。任何內氣均不可一朝一夕養成,任何外氣均不能立起沉痾,所以,應教育糖尿病病人,在相信氣功療效的同時,不要迷信某種功法,尤其不能在練功中盲目樂觀,冒然把治療糖尿病的葯物停下,否則將會帶來嚴重後果。

(四)食療康復療法

在西方國家中,最早提出糖尿病飲食管制的是JohnRollo(1796年),而在我國唐代,孫思邈(581—682)《千金方》就非常明確地指出:消渴病病人,「所慎者三:一飲酒,二房室,三鹹食及面」,同時代的王燾《外台秘要》更指出:「此病特忌房室、熱面並干脯、一切熱肉、粳米飯、李子等」,孫思邈和王燾均強調,不節飲食,「縱有金丹亦不可救」!可見我國古代醫家對飲食治療的重視。

1.食療康復療法的基本精神

(1)控制總熱量,合理配餐:糖尿病飲食是低熱量飲食,而非低糖飲食,一般要求低脂,適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

糧食:一般每天4~8兩。年輕的、不愛吃肉的重體力勞動者,也不應超過9兩。

肉類:完全不吃肉食,會引起營養不良,而且可能造成多吃主食的現象,所以,一般各種肉食總量每天可掌握在1~3兩,以雞、魚肉、瘦豬肉、瘦牛羊肉為宜。

豆製品:可補充蛋白質,對血糖影響不大,每天可進食1~3兩,如吃豆腐則可加倍。但如已發生糖尿病腎病,則不宜再進食

9、糖尿病瘀血內停型有哪些食療方法?

【臨床症狀】

口燥咽干,飲水量多,或消谷善飢,小便量多;或伴頭痛、胸痛、脅痛;或面色紫暗,四肢青紫,四肢疼痛,肢體麻木。舌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細澀。

【發病原因】

糖尿病陰虛血液黏稠,氣虛無力推動血行,陽虛血失溫煦,均可致血流不暢而出現疼痛,臉、指(趾)甲、口唇,舌顏色紫暗或有青紫斑點,或舌下的血管曲張,也可有面色黯黑、肌膚粗糙似鱗甲錯落有致等瘀血症狀。

【辨證確診】

三多症狀輕重不一,伴胸悶胸痛、刺痛,或上下肢疼痛,或肢體麻木,半身不遂,面有瘀斑,月經血塊多色紫。舌紫暗或淡暗,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怒張,脈來細澀。

【中醫治法】

[治法]活血化瘀,調理氣機。

[用葯]桃仁、紅花、穿山甲、大黃攻逐瘀血,輔以當歸、丹參之養血活血,柴胡疏肝理氣,行氣以助活血,花粉、生地滋陰生津,合同當歸、丹參以助新血之生。本方活血祛瘀從肝入手,兼顧肺腎,用治消渴瘀血十分適宜。需在活血化瘀的基礎上,有寒者(如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可兼以溫經散寒,如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有熱者兼以清熱,如白虎湯、黃連解毒湯等;有濕者兼以行濕利水,如胃苓湯;有痰者兼以燥濕化痰,如二陳湯;有氣滯者兼以理氣,如加味逍遙散;有氣虛者兼以補氣,如補中益氣丸;有血虛者兼以養血,如四物顆粒;有陰虛者兼以養陰,如六味地黃丸、二至丸。

[主方]柴胡,天花粉,當歸,紅花,穿山甲,大黃,桃仁,甘草,丹參,生地。水煎服。若葯後便溏者,宜去大黃。若病在後期,體質虛弱,可酌加黃芪補氣,以氣能運血故也。

【中葯處方】

(1)補腎活血湯

[主治]糖尿病腎病。

[處方]黑附塊9克,炮姜4.5克,萸肉9克,黃芪20克,黨參12克,茯苓9克,山葯9克,丹參12克,益母草20克,五味子6克,芡實12克,制首烏9克,枸杞子9克,赤小豆9克,豬苓9克,陳葫蘆9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每日分2次溫服。1~2個月為1個療程。

(2)補腎養陰湯

[主治]晚期糖尿病腎病。

[處方]黃精、太子參、生地、葛根各15克,玄參、麥冬、陳皮、半夏、赤芍各10克,枳殼、枳實各6克,丹參、天花粉各30克,生大黃6~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每日分2次溫服。1~2個月為1個療程。

(3)糖腎安

[主治]糖尿病腎病。

[處方]何首烏、石斛、桑椹、菟絲子、肉蓯蓉、金櫻子、丹參、川芎。

[用法]水煎2次,每日服3次。1~2個月為1個療程。

(4)通泉湯

[主治]糖尿病神經性膀胱。

[處方]山葯15克,熟地、枸杞、菟絲子、覆盆子、車前子、豬苓、茯苓、懷牛膝、澤瀉、當歸、丹參各10克,白通草4克,肉桂3克,熟附子5克,川芎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3周為1個療程。

(5)養陰益氣活血湯

[主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處方]生地20克,丹皮20克,黃精15克,石斛10克,牛膝15克,白茅根25克,黃芪20克,三七粉2克(沖服),山葯2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30天為1個療程。

(6)一粒止痛劑

[主治]刀傷、術後創口疼痛挾有血腫,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脘刺痛,腹痛,牙痛,婦女經期小腹脹痛,肝癌、子宮頸癌、胃癌、胰頭癌等惡性腫瘤晚期局部疼痛。

[處方]披麻草、獨丁子、沒葯、麝香等。

[用法]口服,每次1粒,每日3次,或痛時服1粒,4小時後再服,溫開水送服。

(7)人參再造丸

[主治]中風痰壅,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言語謇澀,肢體麻木拘急疼痛等。

[處方]紅參、檀香、熟地、琥珀、天麻、當歸、威靈仙、硃砂、蘄蛇、龜板僵蠶、血竭、牛黃、麝香、冰片、天竺黃、犀角。

[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8)固本祛瘀湯

[主治]眼底瘀血吸收期。

[處方]黃芪15克,蒼術10克,生山葯30克,玄參20克,女貞子30克,旱蓮草15克,菟絲子30克,丹參15克,澤蘭30克,紅花6克,鬱金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9)寧血益明丸

[主治]氣陰兩虛型的糖尿病眼底出血。

[處方]黃芪、人參、當歸、牡丹皮、枸杞子、桑葉、三七。

[用法]成人用量每日18克。分2~3次服。合用時用0.5%CMC-Na配製。

(10)三參飲

[主治]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並大血管病變。

[處方]黨參、丹參、玄參、水蛭、山萸肉、葛根等12味中葯,臨床隨症加減。

[用法]在規范控制血糖的基礎上,加用三參飲煎劑,每日1劑,分3次口服。並心、腦血管並發症者,予消心痛10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和)服組織液20毫升加0.9%生理鹽水200毫升靜滴,每日1次。8周為1個療程。

(11)通瘀靈片

[主治]糖尿病高脂血症。

[處方]生大黃3份,桃仁2份,水蛭5份。

[用法]上葯烘乾,研粉,混合,製成片劑。每次5片(每片生葯含量為0.3克),日服3次。治療期間均停用一切降脂葯,但可根據中醫辨證配合服用中葯湯劑。

(12)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

[主治]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

[處方]黃芪30克,白芍12克,桂枝10克,生薑10克,大棗5枚,白僵蠶10克,全蠍10克,蜈蚣6克,地龍12克。

[用法]水煎分服,每日1劑。15日為1個療程。

(13)四通散

[主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處方]黃芪25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鬼箭羽15克,蒼術10克,茯苓15克,澤蘭15克,白芥子15克,玄參15克,生地黃20克,透骨草15克,防風15克,雞血藤20克,肉桂10克。

[用法]將上述葯物精選粉碎後過100目篩,裝入塑料袋內密封,每袋含生葯40克,每次1~2袋,用沸水沖開或煮沸後浸泡熏洗患處,無法浸泡處可將葯粉醋調外敷,每日1~2次,每次30分鍾。

(14)復元活血湯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留於脅下,疼痛難忍。

[處方]柴胡10克,天花粉30克,當歸10克,穿山甲10克,大黃6克,桃仁10克,甘草6克,丹參30克,生地30克。

[用法]水煎服。

【針灸治療】

[治法]以胰、內分泌、腎上腺、緣中、三焦、腎、神門、心、肝為主穴,

配穴加膈俞、內關、四關穴、血海、肺俞。毫針瀉法(註:瀉法,是泛指能疏瀉病邪,使

亢進的功能恢復正常的方法。瀉法適用於各種實證。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時間長,大拇指向後,食指向前;提插時先深後淺,輕插重提,幅度大,頻率快,時間長,以上提為主;進針快而出針要慢;針尖應迎著經脈循行方向,逆經而刺;患者呼氣時出針,吸氣時進針;出針時不必按閉針孔,還可以搖大針孔。)。

[處方]胰、內分泌、腎上腺、緣中、三焦、腎、神門、心、肝、膈俞、

內關、四關穴、血海、肺俞。

[做法]毫針輕刺激,或王不留行籽貼壓法。每次取單耳4~5穴,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飲食療法】

(1)宜食食物

宜食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生藕、花生、蘿卜、韭菜、桃子、葡萄、檸檬、菠蘿、葡萄柚、橄欖、山楂、大白菜、芹菜、洋蔥、山葯、大蒜、蔥、姜、番薯、西紅柿、茄子、白花椰菜、香菇、蘑菇等。血液的運行需要氣機推動,氣行側血脈通暢而不會瘀滯,故血瘀證還需加用理氣類食物,如玫瑰花、茉莉花、豌豆、甘藍、芥菜、橘皮等。

(2)忌食食物

忌食具有阻滯氣機的食物,如糯米、扁豆、豇豆、蠶豆、豆腐、雞蛋、山葯、紅棗、龍眼、蜂蜜等。具有收澀作用的食物也可使氣機滯澀,加重瘀血,這類食物,如蓮子、芡實、酸石榴、烏梅等。

【食療葯膳】

(1)涼拌三鮮

[原料]竹筍30克,荸薺40克,海蜇50克,調味品適量。

[做法]先將竹筍切成片,以沸水焯後瀝干,將荸薺洗凈切片。把泡好的海蜇洗凈切絲,用熱水焯一下即可。在上三味中加調味品涼拌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化痰,止咳平喘。適宜於糖尿病並發肺炎屬熱邪犯肺者。

(2)絲瓜蝦皮粥

[原料]絲瓜500克,蝦皮15克,粟米100克。

[做法]將絲瓜刨去薄層外皮,洗凈後切成滾妨狀小塊備用。將粟米淘洗干凈,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車煮至粟米酥爛,放入絲瓜滾刀塊及蝦皮,再加蔥花、薑末、精鹽、味精,並烹入黃酒,拌和均勻,再以小火煨煮片刻即成。

[功效]清熱化痰,生津除煩,止渴降糖。適宜於各種類型糖尿病。

(3)黃芪當歸瘦肉湯

[原料]黃芪30克、當歸10克、田七3克、大棗3枚、瘦肉一兩。

[做法]一起燉湯。

[功效]黃芪、當歸具有補氣、補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本方適合中風後遺症肢體軟、手足麻木,氣虛血瘀的患者。

(4)玉米須湯

[原料]玉米須15克、赤小豆30克、生地30克。

[做法]煮水代茶飲。

[功效]玉米須、赤小豆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生地能涼血、滋陰。本方適合下肢浮腫、口乾口苦患者。虛寒體質患者不宜。

(5)海蜇馬蹄湯

[原料]海蜇頭100克,生荸薺100克。

[做法]海蜇頭用清水漂去鹹味,生荸薺洗凈去皮,二物同入鍋中,加清水煎煮至熟。服時可將二者取出蘸醬油食之,湯可飲服。經常服用效佳。

[功效]清熱生津,化痰消積。適宜於糖尿病心胃熱盛所致心煩、口渴多飲、耳鳴耳聾者。

(6)豬肉公英湯

[原料]豬肉150克,蒲公英100克,調味品適量。

[做法]蒲公英洗凈,豬肉洗凈切塊,加蒲公英,置武火上煮沸後,用文火煮至肉爛熟,加調味品適量調味即可。飲湯食肉。

[功效]清熱化痰。適宜於糖尿病並發肺部感染屬痰熱壅肺者,糖尿病並發扁桃體炎也可食用。

(7)降壓茶

[原料]羅布麻葉6克,山楂15克,五味子5克。

[做法]將以上3種原料用開水沖泡代茶飲。

[功效]降壓利尿,活血安神。適宜於糖尿病性高血壓屬肝陽上亢者。

(8)生地益母草粥

[原料]鮮益母草汁10克,鮮生地黃汁、鮮藕汁各4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以粳米煮粥,待米熟時,加入上述諸葯汁,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滋陰,消瘀解渴除煩。適用於糖尿病及婦女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血暈,惡露不凈,瘀血腹痛以及葉血,衄血,咳血,便血等。

(9)胡蘿卜粥

[原料]新鮮胡蘿卜,粳米各適量。

[做法]將胡蘿卜洗凈切碎,與粳米同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至米開粥稠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下氣化滯,明目,降壓利尿。適用於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消化不良,久痢,夜盲症,小兒軟骨病,營養不良等。

(10)蘿卜粥

[原料]白蘿卜、大米。

[做法]將蘿卜洗凈切塊,大米淘洗凈,同時入鍋中,加水適量,旺火燒開,文火熬於爛熟即可食用。

[功效]消食化積,降氣消痰,除脹,止消渴。

(11)蘇子粥

[原料]蘇子適量,米適量。

[做法]將蘇子搗碎,米粥煮好後將蘇子碎粉撒入粥中攪拌均即可。將蘇子與米同時入鍋熬煮成粥也可。

[功效]潤心肺,降氣消痰,利膈寬腸,溫中開郁。

與糖尿病按摩與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