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說到養生,健康你想到什麼?
養生,是一個身心靈調整的一個調整,健康的路途上離不開的就是養生,經絡、飲食、以及保健都是少不了的、
2、有關於養生和健康的文章
我已經發樓主郵箱啦!
3、關於健康大講堂的收獲怎麼寫呢?
是騙子 我老人買了6萬的葯 報警了沒人管
4、「養生」和「養身」有什麼區別
養身就是保養身體、調理身體,偏重在具體的身體機能上,而且不會太具備長遠性。比如說「孕婦剛生產完,要注重養身」;「某運動員受傷後做了手術,要請假養身」等等。
養生是保護生命、延年益壽。我國中醫及佛學十分重視預防保健,稱為養生,通過精神調養、食療葯膳、養生功法等等整體綜合措施。達到體質增強、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長生命的目的。
(4)養生與健康收獲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這是養生的第一層面;
涵養,是指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養,是指通過適時適地適人,遵循天地四時之規律,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實質上,養生就是保養五臟,使生命得以綿長的意思。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參考資料:網路-養生
5、怎樣收獲健康
多看些健康雜志
6、養生對人們的意義1000字
生命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天地是生命起源的基地。人稟天地之氣而生,沐四時之氣而成,乃是世間最寶貴的,所謂「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素問·寶命全形論》)。中醫養生學在繼承傳統中醫理論和古代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從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出發,告誡人們要以正氣為本,重在預防為主,持之以恆地用正確而科學的養生知識和方法調攝機體,以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防病抗衰的能力,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一、增強體質,保持健康
中醫學認為,人體保持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增強體質。體質是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所形成的在形態結構、功能活動方面固有的、相對穩定的個性特徵,並表現為與心理性格的相關性。一般來說,體質壯實者,氣血陰陽充足,臟腑功能健全,正氣充盛而身體強壯;反之,體質虛弱者,氣血陰陽不足,臟腑功能低下,正氣虧虛而身體羸弱。
體質的形成關繫到先天和後天兩個方面。先天的因素完全取決於父母,……也就是說,父母的體質特性,往往對後代的體質狀況產生直接的影響,是人的體質形成的第一要素,並在人的一生中都將明顯地或潛在地發生作用。除了在遺傳基礎上形成的體質以外,母親在妊娠期間調護是否適當,也將影響胎兒出生後的體質。後天的因素主要包括飲食營養、生活起居及勞動鍛煉等。這些來自後天生活環境的影響,在遺傳性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了體質的形成,或者促使某種體質的穩定和鞏固,或者促使體質發生轉變。
雖然從一定意義上說,體質是相對穩定的,一旦形成不易很快改變,但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通過中醫養生調攝的方法來進行改善。尤其是先天稟賦薄弱的人,若後天攝養有度,可使體質由弱變強,彌補後天之不足,盡其天年而得長壽,……。
由於子女優生的關鍵在於父母,父母的身體素質是後代生命產生的基礎,故父母身體素質的調攝,包括在妊娠前後的保養就顯得十分重要。一般而言,父母體質強壯,則後代也強壯健康;父母體質虛弱,則後代也虛弱多病。中醫學認為人之始生,與父母腎中精氣的盛衰有著密切的關系,若父母平日注意養生保健,使體質強盛,五臟六腑氣血調暢,腎中精氣充足,一旦受胎生子,後代往往體質較強;若父母平素不善攝養,使五臟六腑氣血虛少,腎中精氣虧乏,勉強受胎,後代必然體質較弱。倘若母親已經受孕懷胎,在直至分娩期間,也應注意飲食、起居、勞逸和心理等方面的調養將息,以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因為優孕是優生的前提,中醫也謂之「養胎」,其具體方法大體包括適寒溫,節飲食,慎起居,忌房事,心情宜愉悅,動作宜舒緩等。《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等書還提出了逐月養胎的方法。
另一方面,不同體質的人,應當採用不同的養生方法。如體質較強的人,不可恃其強壯而忽視攝生,甚至肆意克伐,應重在注意預防疾病,因為疾病可以損傷人體,使人體素質下降,防病則可維護體質;同時還應加強鍛煉,促使氣血陰陽流通,不使邪氣停著。對於體質虛弱之人,除了預防疾病以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應重視養生保健,如飲食調理適宜,起居作息有節,勞逸安排得當,並採取適當的鍛煉方法,促使體質不斷增強。
二、抵禦邪氣,預防疾病
疾病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極大的,其可以削弱人體的機能,消耗人體的精氣,甚至縮短壽命。然而由於人類生存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種致病因素即邪氣的侵襲,因此如何抵禦邪氣,有效地預防疾病的發生,也是中醫養生理論中「治未病」思想的意義所在。「治未病」一語,首見於《內經》。……所謂「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個方面。未病先防,是指在發生疾病之前,慎於攝生,預先做好各種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既病防變,是指疾病一旦發生,應盡早診斷和治療,保護未病之臟腑,防止疾病的發展和傳變。當然,從養生保健的意義上說,未病先防則顯得更為重要。正如朱丹溪所言:「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是故已病而後治,所以為醫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攝生之理。夫如是則思患而預防之者,何何患之有哉?」(《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
三、延緩衰老,頤養天年
人的一生要經歷生、長、壯、老等不同的生命過程,衰老是生命活動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衰老之遲早、壽命之長短,並非人人相同,究其原因,多與養生有關。
衰老是一個很復雜的生物演變過程,包括了機體的形態、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組織器官之間的協調控制以及機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等一系列退行性的變化。衰老可分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兩類。生理性衰老是指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機體生長發育成熟以後所出現的生理性退化,這是一切生物的普遍規律;病理性衰老則是因為內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體發生病理性變化,使衰老現象提前發生,又稱為早衰。當然,絕對的生理性衰老是不存在的,往往是兩者互相影響。
衰老是生命發展的一個階段,通常將40-59歲稱為老年前期或漸衰期,60-80歲為衰老期,80歲以上為高齡期,這與《內經》所雲女子「五七」、男子「五八」開始逐漸出現衰老的徵象是頗為吻合的。不過,由於人體的衰老過程是逐漸進行的,個體之間又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單憑年齡來劃分衰老期還不夠全面,還應結合衰老的特徵來加以確定。比較明顯的衰老特徵有:皮膚鬆弛缺少彈性,皺紋增加色素沉著,頭發稀疏變白脫落,反應遲鈍行動緩慢,視力減退,聽力下降,食慾不振,睡眠不安,記憶力衰減,性功能衰退,適應能力和抵抗能力降低,並可出現諸如高血壓病、心血管病、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等老年性疾病。
關於引起衰老的原因,中醫學認為腎為元氣之根,生命之本,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所以脾胃虧虛,精氣衰竭,陰陽失調是其最根本的原因。另外臟腑虛損、氣血失衡、氣虛血瘀等也與衰老有關。近代科學家為了探討衰老的機制,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迄今提出的理論和假說,已不下幾十種,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遺傳論。
認為衰老過程是由遺傳所決定的,生物的生長、發育、成熟、衰老和死亡,都是由自身的遺傳程序展開的必然結果。如生物鍾學說認為,在人體的下丘腦中存在著「生物鍾樣調控機構」,控制著細胞分裂的速度和次數不同。一個中年人大約由50-60萬億個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從胚胎開始分裂46-50次後,就不再分裂,然後死亡。這說明衰老在機體內類似一種「生物鍾」,即衰老過程是按一種既定程序逐漸推進的。
二是環境論。
其主要觀點認為,遺傳雖有一定的作用,但環境因素對人體的影響也十分重要,如污染、葯物、疾病、輻射等不良因素,會造成細胞的損傷,使損傷積累而導致衰老。如中毒學說認為,衰老是由於各種代謝產物在體內不斷積聚,導致細胞中毒死亡而造成的。交聯學說認為,在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過程中,只要發生了極少量的交聯干擾,就可以對機體產生損傷。而人體細胞和組織中膠體異常的交聯,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多的,因此細胞功能受其影響便導致衰老。自由基學說認為,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些自由基,自由基可與體內某些成分發生反應,對機體造成損害,引起人體衰老。細胞突變學說認為,當生物在某些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下,生物細胞中的遺傳物質發生了突然的改變,引起細胞的形態與功能失調,從而導致衰老。
三是綜合論。
其綜合了各種衰老學說的有關內容,是從代謝失調或細胞信息受損等角度出發而形成的衰老學說。如差錯災難學說認為,如果人體在蛋白質的合成過程中發生了差錯,那麼帶有缺陷的蛋白質就可能大量合成,這些蛋白質在細胞中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細胞的衰老和死亡。衰老色素學說認為,脂褐質在人體組織內分布廣泛,且隨年齡而增加,一旦其多量出現時,就會使細胞萎縮或死亡,故有人將脂褐質稱為「衰老色素」。還有內分泌功能減退學說、中樞神經系統衰退學說等等。以上這些學說雖然都無定論,但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反映了衰老這一復雜的生命現象的某一側面或某一層次的部分機理。
7、養生保健課的體會感想
時間悄悄地從我們的指間溜走了,眨眼間,便到了要和老師您告別的時候了。雖然老師為我們上課的時間不長,但這一學期的生活保健課,讓我學到了不僅僅是學科上的知識,還有一些做人的道理。
仍記得老師在第一節課時跟我們說,《生活保健》課原名是《女性生活保健》,當時在場的同學都為之嘩然,有的男生還紅透了臉。然後老師您話鋒一轉,說為了拓寬大學生對生活保健的知識,在這學期特意加入了關於男性的健康這一個內容,希望能使男性也注意自身的生活上的保健,使原本已經很尷尬的男生更尷尬了。一開始,老師就為我們作了自我介紹並介紹了課程要學習的內容。昔日的情形,至今仍歷歷在目。
我十分慶幸自己能在選課大潮中選了這門課。眾所周知,廣東人很看重養生之道,我來自廣東,所以對生活保健特別感興趣,而且我本身也是一個比較多病的人,所以我更加要注意從平時的生活中注意生活上的細節,以免會招致一些不必要的疾病。
我這人經常上火,一上火可真的不是小事情,輕則嘴裡起幾個小泡,口腔潰瘍,重則是舌頭上明目張膽地起個大泡,那時真的是有苦自己知啊!痛得連吃飯都很成問題。有時候不小心吃多了,又會消化不良,這個消化不良可真不是小事情啊!吃不下飯那倒是小事情,它還會頭暈,而且想吐,還會拉肚子!有時候又不知幹嘛的喉嚨發炎,現在我連什麼病吃什麼葯我都略知一二了。
所以我深深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如果像我這樣,一年365天幾乎都有病痛,那這個世界真的是沒多少快樂了。
因為健康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算我是孔明再世,也難有發揮自己才能的舞台。而且,我認為,人的一生雖然要經歷很多,如果要一犧牲健康為代價,無論多麼風光,有多少榮譽,有多少金錢,有多少權力,都是假的。上帝賦予我們健康的身體,不是為了讓我們捨命的去爭奪像煙花般只綻放一剎那耀眼光芒的權力,金錢或榮譽,而是讓我們去經歷人性的感情,所以我從不認同有些人年輕時用命去換金錢,而到中年老年的時候,卻是用金錢換取生命的一昔延續。
我忍受不了在葯罐子中生存,無論生前多麼的喧囂,死後仍會歸結於寧靜。什麼名利,金錢,權力都是帶不走的。一個健康的農民比一個百病纏身的國家公務員要活得快活,活得瀟灑。所以我覺得,金錢,權力,名譽乃身外物,健康才是自己的。而且,我還記得老師您跟我們說過俄國著名作家馬雅可夫斯基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外衣能夠比健康的皮膚和發達的肌肉更加美麗。」我是十分贊成這句話的。
在生活保健課上,我知道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健康。所謂健康,就是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的完全平衡的狀態。以前我一直認為身體上的健康就是健康,所以對精神上的健康沒什麼注意的,也可能是我這個人本來就沒什麼心病,所以我認為我的精神還是很健康的。而且,世界衛生組織的提出的十條健康的標准,我覺得我還是有很多符合的。不過,我覺得學文科的大概都比較健康吧!因為如果我們沒有敏感的心靈,怎能寫出靈動的文字呢?
從生活保健課上,我學到了很多最自然,最經濟,最實惠的保健的方法。當我知道有些人為了減肥,而不惜吃瀉葯的餓事情時,我真為她們感到擔憂啊!那樣子對她們的消化系統會有多大的危害啊!那樣子與自殺有什麼區別呢?我從來不為自己的體重擔心,我1.52的個子,89斤。可能別人從我的外型覺得我應該減肥,但我還是那句話,順其自然吧!它要瘦的話它自己會自動瘦下來的。勉強沒幸福,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正如老師說的那樣,無論是保健還是減肥,不外乎兩個字:運動。運動是最好的保持體形或減肥的方法。一些商家在廣告上信勢旦旦地說自己的產品減肥療效如何的好,如何的見效快,好「拍著胸膛」保證幾天內有效,依我看,那都是騙人的,如果每個肥人都吃了那種產品,那世界上不是都沒有肥人了嗎?與其依賴那些不可靠的東西,倒不如從自己做起。
總的來說,運動是為了保健,保健是為了更好的運動,不是嗎?
說了這么多關於課堂上的知識,該談談老師您教會我的一些人生的道理了。
不知道老師您是否記得,有那麼一節課,讓我和老師您一起流淚了;有那麼一節課,讓全課堂的學生都為您鼓掌了。我不知道您當時是怎樣的一種痛。我知道那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的,不是嗎?我知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我知道任何的痛都比不上喪親之痛,老師您讓我知道了人不該永遠沉溺於痛苦中,讓我明白到給逝去的人的最好的禮物不是眼淚,而是歡笑。我知道每個人都要經歷那樣的痛苦,我不知道我何時會經歷,或許總會在人意料不及的時候,但悲傷過後,我相信我也可以堅強起來的,因為老師您不是做到了嗎?有老師您這位榜樣,我也會堅強的。
老師您的自信,您的樂觀,您的堅強,讓我學到了很多。本來不自信。不樂觀的我,現在開始有了轉變。雖然我們只相處了短短的日子,但當我寫起這個的時候,我真的感觸很深,甚至有流淚的沖動。若干年之後,我會記得,曾經有一位老師,讓我淚流滿面。
這就是我這一學期上課的感受,可能寫得不盡人意,還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