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養生正當時,想要健康滋潤過一秋,應該堅持哪幾個要點?
中醫認為,秋季是一年四季中最適合養生的養生季,人們可以通過各種科學的方式來對身體進行調理和保養。但是如果方法不對,不僅不能起到養生的作用,還會對身體造成損傷。今天我們來分享下秋季養生,應該怎麼做。
1、多吃水果。
在秋季養生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維生素等微量元素的補充。因為秋季天氣比較乾燥,容易造成皮膚缺水,咽喉不適等症狀。所以,秋天的時候我們適當的多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抗氧化等,有利於皮膚的保養和身體健康。例如常見的柚子,雪梨,琵琶等等。只有人體攝入足夠的營養成分,才能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抵抗力自然就增加了。
2、補充足夠水分。
秋季不通與夏季的濕熱,氣候乾燥,導致身體很容易缺水,只有補充足夠的水分,才能保持身體內分泌系統的正常循環。人體大部分的毒素和垃圾都是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的,身體如果缺水,會造成皮膚乾燥,血壓降低,嚴重是危及生命。所以說秋季養生時,及時的補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3、堅持鍛煉。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適當的有氧運動不僅能減脂減肥,還能增加身體的體抗力,提高心臟承受能力,促進營養物質的充分吸收。當進入秋季後,天氣逐漸轉涼,人體內陽氣容易散掉,需要通過不斷的運動來提升體內陽氣。
2、秋季養生十大常識
除了陽虛體質者外,不要過多食用溫熱的食物或葯物,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
3、秋季養生的要點有哪些
4、秋季養生保健常識
秋季養生保健常識及注意事項
1、合理膳食,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准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卜、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盡量少食或不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物。體質、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為主,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紅棗、蓮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補、平補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壽,但不能猛吃大魚大肉,瓜果也不能過食,以免傷及腸胃。另外,要特別注意飲食清潔衛生,保護脾胃,多進溫食,節製冷食、冷飲,以免引發腸炎、痢疾等疾病。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在此季節老年人必須加強體育鍛煉,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後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煉,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煉項目。
秋季氣候乾燥,早、晚溫差較大,是一些細菌、病毒繁殖與傳播的有利條件,隨著乾燥的灰塵,一些細菌、病毒在空氣中飛揚,常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是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病的高發時節,因此,老年人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要加強保暖,做好預防工作。
3、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獲的美好時節;但秋天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在此時節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4、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較大;在此季節,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在此季節只要不是過於寒冷,就要盡量讓機體保持於涼爽狀態,讓身體得以鍛煉,使其具有抗禦風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節,氣候變化無常,老年人要順應氣候變化,適當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等各種疾病,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秋燥傷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濕度小,人易出現咽干、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
肺燥傷肝要吃酸:從中醫五行生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因為許多酸性食物,如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
秋瓜壞肚少吃寒:許多人都有這種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壞肚子,這與秋天的氣候有關。秋季天涼了,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再吃多了陰寒性質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以保護胃腸,保護肺臟。
適度飲水最重要:夏天多汗季節要多飲水,秋天乾燥季節更要多飲水。適度飲水是秋天潤燥、防燥不可少的保養措施。飲水以少量頻飲為佳,不宜暴飲,一次飲大量水,會給胃腸增加負擔,引起不適,只有少量慢飲,「潤物細無聲」才能對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氣管產生更大的滋潤作用。
養陰益氣是關鍵: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秋天最重要的是養陰益氣。養陰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氣就可以溫養肺氣,鼓舞陽氣,所以秋天應多吃山葯、百合、銀耳、豬蹄、蓮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5、秋季養生的主要原則有哪些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入秋之後也到了一年之中的進補時節,此時調養好身體,能為安然過冬打下堅實的基礎。
1、養血就是養根本
每個人的一生都需要補血、養血,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這是由女性的生理特點決定的。女性如何來養血呢?首先要多吃一些含鐵量高的食品,紅色瘦肉、肝、動物血、木耳、麻醬等食物中含鐵量都比較豐富,而且也容易吸收。
中醫認為,「黑色入血」,也就是說顏色深的東西功效是入血的,像紅棗、阿膠、龍眼肉、紅糖等都屬於「黑色」,也可以適當增加攝入量。其中,紅棗的主要作用是益氣補血,適合氣虛血虛的人食用。阿膠的主要作用是滋陰補血,適合陰虛血虛的人食用。
脾胃虛寒的人則不適合單獨吃阿膠,可以搭配陳皮。龍眼肉的主要作用是補心脾同時補血,適合心脾虛弱同時血虛的人食用。有痰火、舌苔白厚的人,不宜多吃,因為龍眼肉會加重上火症狀。
2、「秋凍」適度 放鬆身心
秋天養生,很重要的是養情志。俗話說,秋風秋雨愁煞人,說的就是秋天的氣候變化容易讓人心生悲情,不利於人體功能的調節,也容易影響身體的各系統的健康。
古代說,情志養生;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不良情緒會沿著下丘腦—垂體—生理系統軸線,影響生理健康,對於女性來說,會影響月經。秋天養生,還講究適度「秋凍」。
「秋凍」可以使人體的陰津得以保存,防止秋燥傷人,也讓人體慢慢適應逐步下跌的氣溫,從而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做准備。
但凡事不能一概而論,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特別是老人和小孩,抵抗力弱,就不適合秋凍;此外,平時身體虛弱的人,或者怕涼畏風者也要及時添加衣物,以免影響身體健康。特別是一些女性,寒氣滲透,還會導致痛經,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婦科系統的健康。
3、葯食同源 適量小酌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養生,健康飲食,強健身體,更有多數人選擇炮製葯酒來養生。「酒為百葯之長,飲必適量」之語,出自班固《漢書·食貨志》一書。
在古代的中國,很多長壽的人都將有益身體且葯食同源的材料泡入酒中,每天適量飲用。例如,酸棗仁助眠;枸杞子滋陰補腎;龍眼肉、菊花明目安神,這些葯食可以幫助調理身體,溫補肝腎。睡前不妨來上一小杯,有助睡眠。
此外,秋季養生還要適當鍛煉,增強抗病能力;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順應天時,安然度秋。
(5)秋季養生早睡早起擴展資料:
適合秋季養生的食物:
1、百合:百合質地肥厚、甘美爽口,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上品,功擅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對肺結核、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及各種秋燥病症有較好療效。熟食或煎湯,可治療肺癆久咳、咳唾痰血、乾咳咽痛等症。
百合煮粥,更增其補益潤肺之力,正如《本草綱目》所言「百合粥潤肺調中」,有潤肺止咳、養心安神之功。適用於慢性呼吸道疾病、肺熱或肺燥乾咳、涕淚過多、熱病恢復期余熱未盡、精神恍惚、坐卧不安、失眠健忘等症。
2、山葯:最適合秋季進補食物就是山葯,山葯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兼具有食物和葯雙重功能,其本身就是一味中葯,同時也是我們中醫常用來製作葯膳的重要食材。中醫認為,秋天吃山葯有補腎益精、健胃益脾、益肺止咳等豐富功效。
因為山葯中含有有助於促進脾胃消化吸收的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有效物質,同時還富含能阻止血脂沉澱在血管壁、形成血栓的多種蛋白酶,能夠對預防心血管疾病起到很好的功效,尤其是老年人,吃山葯進補非常好,具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3、冬蟲夏草:性溫,味甘,除有補腎用途外,更有補肺氣、止咳喘、療虛損的功能。對肺病日久,囊括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痿、肺不張、胸膜炎,甚至肺癌患者,陰虛肺弱,動則喘嗽之人,最宜食用。若能與紫河車、山葯等一同服食,更為有益。
4、黃芪:性微溫,味甘,最善補氣,尤其能補肺虛之氣。中醫以為,肺主外相,肺氣虛則自汗出,又易患感冒。《本經逢原》以為黃芪入肺而固表虛自汗。《得配本草》亦雲:肌表之氣,補宜黃芪。對肺虛之人體表不固者,共同紅棗,煎水代茶,頗為適宜。
6、秋季養生早睡早起的原因是什麼
立秋之後天氣由熱漸涼,進入了「陽消陰長」的過來渡階段。中秋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身體一旦不適,便易傷風感冒,舊病也易復發,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說法。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必須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自整,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有人對腦血知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而秋季適當早起,可減少或縮短小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於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通過上述的介紹,我們知道了秋天早睡早起的好處有什麼,這也是我們在秋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的事情,這關繫到我們的身體是不是健康,早睡早起的習慣對於道我們提高身體體質和預防各種疾病有著相當大的作用,也是我們要注意的。
7、為什麼秋季養生要先養肺?
秋季養生的關鍵在於如何調理肺臟。因為肺與秋氣相通相應,秋季肺氣旺盛,護理不好肺會使養生前功盡棄。如何養肺?專家給出了以下建議:
1.飲食養肺
飲食上選擇有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的食品,如芝麻、蜂蜜、紅棗、銀耳、梨、橄欖、百合、鮮藕和綠豆等柔潤之品。飲食宜清淡、爽口,不食大辛大熱、辛辣煎烤等辛辣燥熱之品。多食秋令時鮮果蔬,如荸薺、百合、蘿卜、柿和橘,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
2.飲水養肺
秋季天氣乾燥,人體非常容易失水。因此秋季應多飲水,多吃水果以潤肺,保持肺和呼吸道的潤滑。飲水要合理,少量多次。體育鍛煉活動量大的人更應多飲水。
3.採用葯粥來滋潤肺臟
葯粥是最佳的秋養之選,適合任何人。葯粥能和胃健脾、潤養肺燥。在煮粥時加入百合、芝麻、栗子、秋梨、菊花和胡蘿卜等「葯食兩兼」的物品,即能收到益肺潤燥、滋補強身之效。粥須熱食,以御秋涼。
4.起居順應自然
秋季養生早起早睡的起居規律很重要。秋季是萬物收獲的季節,秋高氣爽,早睡以避風寒,早起以從清爽,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早睡早起,養神寧志;聞雞起舞,堅持早練,使肺氣清,外邪不易侵入。秋天正是練氣功、打太極拳的黃金季節,藉此增強體質、抗禦病邪。哮喘、慢f生支氣管病人更應注意養生保健、預防發作;已發作者應抓緊治療,以減輕入冬後更嚴重的症狀。
5.清潔皮膚護理肺臟
在乾燥的秋季里,皮膚最容易受到傷害。養護首先要補充水分,多洗溫水浴,浴後擦些護膚品。洗澡按摩有利於促進血液循環,使肺和皮膚氣血流暢,皮膚充滿活力,從而潤膚益肺。加強飲食營養,多攝人些維生素A、C、E等「美容維生素」,以保持肌膚的活力和健美。
溫馨小貼士
適當秋凍可提高皮膚和鼻黏膜的耐寒力,改善心肺功能,從而提高呼吸道和肺部的耐寒抗病能力。秋凍訓練除少穿衣服外,還有「冷水鍛煉法」,即從初秋起就冷水洗臉、冷水擦浴,持之以恆。
8、秋季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