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養生需要注意什麼問題呢?
2、中醫簡介
最好到圖書館去看書。因為你要的東西不是一兩本書能說完的。太多了。中葯,中葯圖片,葯性,用法有多少書啊。。。。。
3、孫思邈養生歌
孫思邈衛生歌
天地之間人為貴,頭像天兮足為地。
父母遺體宜保之,箕疇五福壽為最。
衛生切實知三戒,大欲大怒並大醉。
三者若還有一焉,須防損失真元氣。
欲求長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去火兮不成災,人能戒性方延命。
貪欲無窮亡欲精,用心不已走元神。
勞形散盡中和氣,更復何能得此身。
心若太費費則竭,行若太勞勞則怯。
神若太傷傷則虛,氣若太損損則絕。
世人慾知衛生道,喜樂有常嗔怒少。
春噓名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閑。
三焦喜嘻除煩熱,四季長呼脾化餐。
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猶勝保身丹。
發宜多梳氣宜練,齒宜常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侖,雙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要增辛減欲苦,秋辛可省便加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滋味偏多病相連。
若能全減身康健,自然五臟保平安。
春寒莫放綿衣薄,夏日汗多無病難。
秋冬衣冷漸加添,莫待病時才服葯。
太飽傷神餓傷胃,太渴傷血並傷氣。
餓餐渴飲勿太過,免致膨脹傷心肺。
醉後強飲勿太過,未有此身不成疾。
人資飲食以養身,去其甚者自安適。
食後徐行百步多,手磨臍腹食消磨。
夜半靈根灌清水,丹田濁氣切須呵。
飲酒可以陶性情,太過飲多防有病。
肺為華蓋倘受傷,咳嗽勞神能損命。
坐卧防風吹腦後,腦內入風人不壽。
更兼醉飽卧風中,風入五內成實咎。
身安壽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積善多。
惜命惜身兼惜氣,請君熟玩衛生歌。
4、請問戒色養生是怎麼養生的?什麼是養生?
【原創】我戒色2年3個月的體悟。附:戒色的十個階段。
【前言】
每天來戒色吧回帖解答,很多戒友都認識我,想必大家對於我的戒色經歷也比較感興趣,我今天就把我自己詳細的戒色過程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我戒色最初的動機和大家是一樣的,就是因為sy導致了身體江河日下,還有就是道德層面的自責,覺得自己怎麼能幹這么齷齪的事情。
【罪惡起源】
第一次sy來自摩擦的舒服,接下來就是「一發不可收拾」,成癮了,一旦成癮就無法自拔,被癮控制,身不由己。我來戒色吧看到比較多的字眼就有「一發不可收拾」,這六個字就是sy這個行為最好的概括,一發不可收拾,好比決堤的洪水。所以,所謂「適度無害論」根本就是扯淡,只要開始就停不下來,就好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就收不住。
【症狀篇】
我的sy史有15年,那時因為我熱愛運動,除了前列腺炎外,並無特別難受的地方,不過那時的尿頻症狀的確折磨了我很久。另外,我的容貌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就是痤瘡很嚴重,並且臉部氣色變得很不好,給人一種頹廢的感覺,雙眼無神,年紀輕輕眼袋也出來了,那時我鼻炎也很嚴重,本來就是過敏體質,加上不斷的sy消耗腎精,我的身體一直沒真正健康過,總是sy後感覺不行了,然後覺得要收斂了,於是戒個十幾天,加上積極鍛煉,感覺身體恢復不少,腎氣一恢復,馬上又開始墮落了,而且是變本加厲,越陷越深,經常連續sy,這樣我身體更差了。
sy對人的摧殘是身心兩方面的,自從sy後,我心理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易怒急躁,沒耐心,記憶力、意志力、注意力都下降了,可怕的是,那時我還沒真正明白sy的害處,看雜志上寫著無害論,本來我戒色的立場就不堅定,看了無害論,我更加沉迷其中了。在那個怪圈裡,我掙扎了好久,始終出不來,那個怪圈有種很強大的魔力,始終牢牢控制著我,那時我最高戒斷過28天,那時的媒體根本沒有戒色相關內容,有的盡是讓人墮落的內容,那時的年輕人缺少這方面的正確引導。
因為sy導致了我腦力的下降,我偏科更嚴重了,最後考了一個很普通的大學,大學里我繼續墮落,但因為是集體住宿,我sy行為有所收斂,並且大學里經常打籃球,所以大學時期我身體有段時間恢復得非常好,尿頻症狀自動消失,臉部皮膚和氣色都變好了,心理方面的問題也隨之化解,重新變得自信和朝氣蓬勃了。畢業後工作開始談女朋友,周圍沒人告訴我sy有害,沒人告訴我婚前性行為會有惡報,大家談論的都是墮落的內容,整個社會的大壞境都是墮落的,戒色的聲音實在是太微弱了,現在的年輕人,你和他談戒色,他可能會以為你腦子有問題,給你的回答往往是人生在世就要好好享受,及時行樂。這其實就是人性的弱點:不見棺材不掉淚。那時的我也是這樣想的,大家都談女朋友發生關系,我覺得很正常啊。現在回過頭來想想,簡直是太無知太膚淺太不懂事,正因為如此膚淺和無知才會讓我在怪圈裡無法自拔,直到身體開始徹底垮掉。
【以病入道】
因為工作後飲食作息不規律,並且開始熬夜,工作壓力也很大,縱欲也沒停過,我身體開始垮掉了。我得了神經衰弱和焦慮症,沒有得過此病的人是無法真正理解的,那是一種讓人徹底崩潰的感覺,生不如死的感覺,沒有人可以理解你,除了你自己和病友能理解,連醫生也無法理解你。自從得了此病,我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選擇自殺,因為自殺是一種解脫,那時我也有自殺的念頭,還好沒有實施。在此,我要說明一下,焦慮情緒和焦慮症是兩碼事,焦慮情緒每個正常人都會有,而焦慮症則是有一大堆千奇百怪的軀體症狀反復折磨你,簡直是人間地獄,生不如死。
得了焦慮症後我辭職了,每天就是在病友群里聊天,然後正是從那時起,我開始自學中醫知識,廣泛地聽名家講座,看了非常多的書籍,也開始接觸佛理,經過和無數的病友聊天,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病和sy還有熬夜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我開始搜集病友資料,搜集了上千份,後來我又開始搜集sy病友的資料,也搜集了上千份,我研究了好幾年,在中醫里找到了答案,其實西醫里也有答案,那些西醫無害論其實早已經過時了,現在西醫最新研究成果和我國幾千年的傳統中醫是相符的,比如貝克漢姆骨折,他的醫生讓他禁慾三個月,而我國中醫講:腎主骨,骨生髓。現代科學也已經證明:一個生物個體的壽命和他的繁殖行為密切相關,就是次數越多壽命越短。這和我國葯王孫思邈說的精少則病,壽盡在精是完全相符的。人在健康的狀態下是不知悔恨的,不見棺材不掉淚嘛,你對健康的人說戒色,簡直是對牛彈琴,當身體垮掉,他自然會改變觀點,同意你的看法。很多戒友都有脫發症狀,在頭發很濃密時,他是不知道戒色的,當出現禿頂時,其實已經晚了,要恢復起碼要幾年。我也出現過脫發現象,戒掉後自然慢慢恢復濃密了。
我是以病入道的,我現在也已經信佛,自己也研究佛理,宗教信仰實在是一種很強大的精神力量,我現在才真正體會到,換做以前的我,肯定以為是迷信,不科學,現在的我不會這樣認為了,因為據我了解包括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有宗教信仰的,愛因斯坦非常認同佛教,大部分的科學家都是有宗教信仰的。現在我不僅信佛,中醫、氣功、養生我也一直在研究,氣功健身是一門學問,對於恢復是很有幫助的,特別是站樁和打坐,補元氣真的很好,當然太極拳也很不錯。
【恢復情況】
恢復情況是大家比較關注的,我就盡量寫得詳細點,在戒色吧回答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能不能恢復?多久能恢復?
我的答案是:肯定能恢復,多久能恢復,因人而異,每個人體質不同,會養生之道和熱愛運動的人恢復會比較快。
sy對人的摧殘是身心兩方面的,在中醫來講,心不對,身就會不對,身不對,心也會不對,是互相影響的。所以你sy,你心理肯定會出問題,而你心理問題得不到緩解,又會反過來影響身體,從而陷入了惡性循環。戒色就是一種歷練,是一種蛻變,是一種升華,戒掉後你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做慾望的奴隸,無法自拔直至身體徹底垮掉。我在戒色吧看到無數神衰患者,非常多,吧主也有神衰經歷,強迫症的也非常多,焦慮症的也不少,其實這些問題大同小異,都差不多,只是傾向有所不同,相同點就是一大堆軀體症狀折磨你。下面談談我的恢復情況。
身體方面的恢復:戒色一年後,我焦慮症自愈了,這一年我積極鍛煉,學會了養生,根本沒吃任何葯物,原來我依賴過半年的葯物,那是一種慘痛的經歷,一種葯耐葯了,醫生就給你換另外一種,一般焦慮症患者對醫生都有很大的意見,因為大部分患者都有被誤診的經歷,醫生把你當客戶而不是患者,把賺錢當作第一,而不是患者至上。戒色後,我尿頻腰痛也自己好了,幾十種軀體症狀也自動消失了,我研習中醫才知道,腎虛百病叢生,當你腎氣足了,病邪自然消失。原來出現脫發傾向,每天一大把,中醫:腎之華為發,戒色後積極鍛煉,現在一天最多掉5根,屬於正常的范圍。臉上的氣色也好了,恢復了陽光,眼睛有神了,中醫講:人體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一個人眼睛有沒有神采,就可以看出他五臟的健康狀況,而腎藏精,藏五臟六腑精華之氣,腎虛了,五臟就虛了,五臟虛了,眼睛自然暗淡無神,是一環扣一環的。我的手也有握力了,手有沒有握力,其實反應的是肝臟的健康情況,中醫:肝在力為握,人手的握力越大,肝氣越足。而肝腎同源,你腎水不足,肝木就燥,一是脾氣容易急躁易怒,二就是手握力小。我原來睡眠狀況也不好,經常失眠多夢,現在戒掉2年多,睡眠已經很好了。還有焦慮症患者比較常見的肌肉跳,軀體震顫感,現在也已經完全消失。耳鳴也好了,中醫:腎開竅於耳。耳鳴患者那是相當多,我戒掉半年後耳鳴自愈。現在的我感覺已經脫胎換骨,重生了一般。以前sy惡習像條繩索把我捆著,現在感覺到的是真正的自由,而不是放縱的自由,放縱的自由只會導致一個結果:痛苦。
心理方面的恢復:因為sy我變得自卑、自閉乃至出現過自殘傾向,因為老戒不掉,就有自毀的沖動,恨自己沒用。因為sy,容貌也變丑了,戒色吧里很多戒友都覺得自己變丑了,其實這種感覺一點沒錯,你精氣神沒了,人能不醜嗎?就像干癟的籃球,拍也拍不起來,簡直廢掉了。人也是一樣,精氣一走漏,人的容貌馬上走下坡路,緊接著人就自卑了,頹廢了。這種容貌的變化,在中醫的面診學里講得很明白的。臉是五臟的鏡子,你五臟虛了,臉上自然會有變化,懂醫理的明眼人一看便知。我戒掉後,修煉健身氣功,學會養生,積精累氣,養精蓄銳,積極鍛煉,現在的我容貌已經徹底恢復陽光健康,以前的我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暗淡。現在的我又重新「明亮」起來了。而自卑自閉自殘傾向也隨之消失,感覺換了一個人,感覺自己底氣足了,一點也不怕了。腎虛的人基本都會變得膽小,因為腎主恐,恐又傷腎,因為sy變得膽小怕事的人特別多,我研究的病例中非常多。面對鏡子:自信、陽光、健康的我又回來了,那個自甘墮落,猥瑣醜陋的男人消失了,那種醜陋是一種靈魂加肉體的醜陋,就是sy的惡果。
【成功經驗篇】
我戒掉2年多,是因為我徹底覺悟了,曾經我也失敗過無數次,沒有人指導我,沒有人點醒我,因為那時的我很無知,沒有戒色知識,沒有養生意識,沒有明白佛理,就是一個詞:強戒。以為靠意志力就能戒除,其實光靠毅力強戒是很難成功的,必須從「凈化心靈」上入手,也就是從根上入手,腦控制手,sy行為是腦發出的指令,如果你潛意識里有很多邪淫思想,你就會自然而然去sy,所以必須凈化大腦里的思想,通過戒色文章的反復學習,反復灌輸來強化正氣,久而久之,sy自然就能戒除了。
戒色第一步:改造思想,就像戒毒一樣,你去戒毒所,第一步,其實就是向你灌輸正確的知識,讓你明白危害,明白真相,清除你大腦里那些錯誤的想法和思想。很多戒友之所以反復失敗,就是因為改造思想的失敗,靠毅力強戒,只能成功一時,很快就會敗下來,千萬不能放鬆對戒色文章的學習,我戒掉2年多,現在每天還是會看看戒色文章和中醫養生知識。這些善知識就是一道防火牆,防淫如防火,有了防火牆,就不怕了。以前我強戒,滿腦子全是yy,現在通過徹底改造思想,我一天也不會有一個yy念頭,念頭沒了,自然就不會有sy行為。所以,我希望給大家指一條明路,少走彎路。我研究過很多戒色成功者,沒有一個例外,這些人都是自我凈化思想特別厲害的人,你和這些成功的人交談,他們和你說戒色的道理可以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他們向你灌輸時,自己也是在強化灌輸內容,這樣他們就更不容易破戒。一句話:要戒色成功,就要徹底改造思想,否則只有失敗。
我研究戒色,也研究過戒毒、戒煙、戒酒,戒網癮,戒購物癮,這些我都研究過,成癮這個現象如同過敏,可以有各種刺激物和源頭,所以,給自己一個無毒環境很關鍵。成癮現象按性質分,可以分為生理成癮和心理成癮。人的成癮機制和多巴胺密切相關,多巴胺是負責在大腦細胞之間傳遞信息的一種遞質,是大腦快感中心的源泉之一,因為它主要負責傳遞亢奮和快感的信息,成癮者的多巴胺分泌往往屬於失控狀態。戒色必須糾正這種失控狀態,戒色就是戒性癮,很多人戒不掉就是心癮太重,潛意識深處有太多的黃毒,要清除掉這些黃毒唯有徹底改造思想,否定那些讓你上癮的內容。看到美女如果第一反應是喜歡,那就完蛋了,如果第一反應是白骨觀和不凈觀,那就對了,久而久之,你定力自然變強。美女如電,你要把自己改造成絕緣體,美女是磁鐵,你要把自己改造成木頭。記住,是你控制慾望。不是慾望控制你,你不能做慾望的奴隸。
5、生態養生旅遊產品的分類?
1、長壽主題類產品:一般以長壽老人較多、養生文化遺跡等為賣點,結合當地的特殊地理環境進行生態養生產品的開發。《黃帝內經》明確地提出了地理環境與長壽密切相關,認為優美的環境、適宜的水±有利於健康長壽。典型產品如彭州的長壽山、厄瓜多的長壽谷;2、山林養生類產品:以山林溪谷為生態本底,以負氧離子、綠色環境、濕潤空氣、適居溫度、礦泉水質、中草葯等等為養生原料,形成的氧吧、森林浴、霧浴、竹海浴、竹文化養生、礦泉浴、生態食療等等;3、日光養生類產品:古代養生家已經感受到了目光具有保健作用。晉代養生家嵇康在《養生論》中就提出了「唏以朝陽」的觀點,孫思邈也提倡「呼吸太陽」。歷代道教養生家更是推崇日光的養生作用,《黃庭經》中就有「日月之華救老殘」的說法。典型產品如森林日光浴;4、花卉養生類產品:花香、精油,可外用美容,內服等。典型產品如芳香療法;5、生態水療類產品:以礦泉、中草葯為基礎,形成特色生態水療項目,結合中醫按摩、流行spa等等。如我們在陝西洋縣長青自然保護區就結合當地的文化,設計了「真符草湯」生態水療養生項目;6、四季養生類產品:避暑產品就是四季養生的典型產品,如青城山的養老公寓。古代養生家針對春夏秋冬的氣候特徵,認為在飲食調攝、生活起居等方面必須順應四時的生、長、藏特點,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7、民俗類產品:有民族特色的養生方式,如回族的節食風俗、葯浴如瑤浴、如藏浴的「五味甘露湯」等,根據其理論,當地的環境下會生長出具有當地特性的物質,這些活性物質具有去疾健體的效果;又如客家人的養生之道,形成特色化的養生休閑產品,包括客家煲湯、客家葯膳等食療;客家操、客家民間體育等運動養生;8、其他結合養生中的導引按摩類、吐納行氣類、意念修煉類、滋補服食類、起居攝生類、香湯沐浴類產品,有的綜合在一個產品中,有的成為整個產品中的獨特賣點。
6、中醫春季養生之道
謝謝樓主分享!
願你天天開心!!!
7、孫思邈有哪些養生著作?
孫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的醫家和道家,壽101歲,行醫80多年,躬行實踐養生之道,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後人尊為「葯王」。生平好學而博採眾家之長,善言老莊,又好釋典,著述甚多,主要有《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攝養論》、《存神練氣銘》、《攝養枕中方》、《衛生歌》、《保生銘》等。
(1)養性重德、百行周備、自慎為首
孫思邈一生為醫,德、術兼備,養生重在養德,提倡養性以自慎為首。《千金要方》說:「百行周備,雖絕葯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因此,他把養性修德稱為「養生之大旨」,並提出養性當以「自慎為首」,「善養性者,則治未治之病。」只有「安神、定志、無欲無求、不慕求浮桑,不患得患失」,才能達到養性的目的。
(2)食養茹淡,務求節儉
孫思邈之謂茹淡即素食淡味以養生。提倡「每學淡食」以養生。又主張飲食節儉。有「豐饒之地,人多早夭;儉嗇之地,人多高壽」之說。多食肉「喜生百病」、「常須少食肉」。指出:「人學養老之道……飲食當令節儉,若食味傷多,老人腸胃皮薄,多則不消,彭亨短氣,必致霍亂。」他的食養、食療經驗豐富,素為後人所推崇,多有實用價值。
(3)日常生活講究衛生
他對日常生活起居、衣著、飲食衛生很重視。如冬睡不蓋頭、卧取側身曲體、衣著儉朴、衣服常洗、平日常洗澡,務求「雅素凈潔」。又講究飯後漱口、散步、少飲酒、不食陳腐變質食物等等衛生。在《衛生歌》、《保生銘》中多有概括。
(4)注重鍛煉養生之術
孫思邈的著述中氣功、導引、按摩方法甚為豐富。他認為老人尤當重視鍛煉,《千金翼方》說:「非但老人須知服食將息節度,極須知調身按摩,搖動肢節,導引行氣。」除收集各種氣功、導引、按摩方法,還自創孫真人按摩法等保健鍛煉方法。
孫思邈著的《保生銘》流傳甚廣,今錄之如下,以供讀者欣賞: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飲酒忌大醉,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數將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遠顧。
寅丑日剪甲,理發須百度。飽則立小便,飢乃坐旋溺。
行坐莫當風,居處無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冪冪。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腳卧,飽食終無益。
忍辱為上乘,讒言斷親戚。思慮最傷神,喜怒傷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習不唾地。平明欲起時,下床先左腳。
一日免災咎,去邪兼辟惡。但能七星步,令人長壽樂。
酸味傷於筋,辛味損正氣。苦則損於心,甘則傷其志。
咸多促人壽,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陽事。
獨卧是守真,慎靜最為貴。財帛生有分,知足將為利,
強知是大患,少欲終無累。神氣自然存,子道須終始。
書於壁戶間,將用傳君子。5.邱處機:精於養生的「神仙」
邱處機,又名丘長春,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是著名的道教全真派創始人之一。他生於1148年,卒於1227年,死後葬於北京的白雲觀處順堂。
道教中人相信經過一定的修煉,人可以返本還原,達到長生久世的境界。邱處機19歲棄家求道,獨自進昆侖山的煙霞洞修煉,一年後拜全真教主王重陽為師,先後在今寶雞西南的溪邊、隴州的龍門山隱居修煉13年,道成後名聲大噪。在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七大弟子中,邱處機的影響最大。
邱處機既是道家,也是養生學家,其主要著作有《大丹直指》、《攝生消息論》等。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命近臣劉仲祿奉詔聘請邱處機。第二年,他攜弟子18人啟程北行,歷時4年,與成吉思汗相會。成吉思汗問長生久世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慾為要,並大講「敬天愛民以治國,慈儉清靜以修身」的養生之術,頗為成吉思汗賞識,被封為國師,賜號「神仙」。
邱處機對養生學頗有研究。他的養生學以「清心寡慾,四時調攝」為要旨,認為人體各方面的生理、病理變化及疾病的發生,無不受自然環境、季節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要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就必須在生活方式、思想行動、操練身體等方面與外界協調,才能達到內外環境平衡,起到維護健康、延年益壽的作用。他強調必須掌握「四時調攝,養生治病大旨」,對四季調養、精神調養、飲食調整等都作了說明。
在四季調養方面,如春季「春陽初升……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夏季炎熱,平居檐下,過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納涼;秋季「秋氣燥……禁寒飲並穿寒濕內衣」;冬季「宜居處密室,……不可冒觸寒風」。
另外,他對老年人養生有一定研究,認為「高年之人,多有宿疾」;「人年六十,心氣衰弱,言多錯忘,目也昏昏然」,老年人更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以「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下午3至5時)後飯」等。
8、孫思邈生平簡介
一、簡介
孫思邈(541年—682年,存在爭議,詳見正文「年齡爭議」目錄),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葯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葯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 。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孫思邈年高有病,懇請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與世長辭。
二、人物生平
天資聰穎
孫思邈生於西魏大統七年(541年),自謂「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葯之資,罄盡家產」,孫思邈幼年嗜學如渴,知識廣博,只是後來身患疾病,經常請醫生治療,花費了很多家財,於是,他便立志從醫。
孫思邈少年好讀,天資聰明,7歲的時候,就認識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誦上千字的文章,據《舊唐書》載,西魏大臣獨孤信對孫思邈十分器重,稱其為「聖童」。18歲時立志究醫,「頗覺有悟,是以親鄰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濟益」。到了20歲,就能侃侃而談老子、莊子的學說,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稱為「聖童」,開始為鄉鄰治病。
修行終南
北周靜帝時,楊堅執掌朝政,召孫思邈任國子博士,孫思邈無意仕途功名,認為做高官太過世故,不能隨意,堅決不接受,一心致力於醫學。
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太白山中。他一方面下功夫鑽研醫學著作,一方面親自採集草葯,研究葯物學。認真研讀《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古代醫書,同時廣泛收集民間流傳的葯方,熱心為人治病,積累了許多寶貴的臨床經驗。
他從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經驗中提煉出新的醫葯學研究成果,以畢生精力撰成了醫學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應詔入京
唐太宗即位後,召孫思邈入京師長安,見到他70多歲的人竟能容貌氣色、身形步態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嘆,便道:「所以說,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羨門、廣成子這樣的人物原來世上竟是有的,怎麼會是虛言呢?」太宗想授予孫思邈爵位,但被他拒絕了,仍回到鄉間為民醫病。
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孫思邈又被接到帝都,拜諫議大夫,這次他雖留住在長安,但仍不願當官 。礙於情面就推薦了自己的徒弟劉神威,說徒弟好學,年輕有為,高宗就應允後立即安排劉神威進了太醫院。
上元元年(674年),孫思邈年高有病,懇請返回故里。高宗特賜他良駒等物,還有已故的鄱陽公主的宅邸居住。當時的名士宋令文、孟詵、盧照鄰等文學大家都十分尊敬孫思邈,以待師長的禮數來侍奉他。
退隱五台
孫思邈一生勤於著書,晚年隱居於故里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五台山(葯王山)專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嘗釋卷。唐永淳元年(682年),孫思邈與世長辭,享年142歲。留下遺囑:要薄葬,不要焚燒那些紙扎的陰間器物,祭祀時不宰殺牲畜。
主要成就
孫思邈不僅精於內科,而且擅長婦科、兒科、外科、五官科。在中醫學上首次主張治療婦女兒童疾病要單獨設科,並在著作中首先論述婦、兒醫學,聲明是「崇本之義」。
他非常重視婦幼保健,著《婦人方》三卷,《少小嬰孺方》二卷,置於《千金要方》之首。在他的影響之下,後代醫學工作者普遍重視研究婦、兒科疾病的治療技術。
孫思邈非常重視預防疾病,講求預防為先的觀點,堅持辨證施治的方法,認為人若善攝生,當可免於病。」他提倡講求個人衛生,重視運動保健,提出了食療、葯療、養生、養性、保健相結合的防病治病主張。
孫思邈很重視研究常見病和多發病。他對腳氣病作了詳細的研究,首先提出用谷白皮煮粥常服可以預防,所選擇的治療腳氣病的葯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效果很好。在長期的實踐中,孫思邈還總結出治療痢疾、絛蟲、夜盲等病症的特效葯方。
在太白山中居住時,孫思邈親自採集葯材,研究葯物性能。他認為適時采葯極為重要,早則葯勢未成,晚則葯勢已竭,依據豐富的葯學經驗,確定出233種中葯材適當採集的時節。
孫思邈對針灸術也頗有研究,著有《明堂針灸圖》,以針灸術作為葯物的輔助療法。他認為「良醫之道,必先診脈處方,次即針灸,內外相扶,病必當愈。」積極主張對疾病實行綜合治療。
在研究醫學的過程中,孫思邈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製成粉,用來發火煉丹,這是中國現存文獻中最早的關於火葯的配方。他在所著《丹經內伏硫黃法》一文中,記述了伏火硫黃法的製作方法。
孫思邈還對良醫的診病方法做了總結:「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膽大」是要有如赳
在臨床實踐中,孫思邈總結出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如「阿是穴」和「以痛為腧」的取穴法,用動物的肝臟治療夜盲症,用羊的甲狀腺治療地方性甲狀腺腫,用牛乳、豆類、穀皮等防治腳氣病。
對於孕婦,提出住處要清潔安靜,心情要保持舒暢,臨產時不要緊張;對於嬰兒,提出餵奶要定時定量,平時要多見風日,衣服不可穿得過多等等。這些主張,時至今日仍有現實意義。
孫思邈對古典醫學有深刻的研究,對民間驗方十分重視,一生致力於醫學臨床研究,對內、外、婦、兒、五官、針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項成果開創了中國醫葯學史上的先河,特別是論述醫德思想、倡導婦科、兒科、針灸穴位等都是前人未有。
9、孫思邈的資料
孫思邈(約581~682)
中國唐代醫學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孫思邈從小多病,為籌湯葯費用幾乎盪盡家財,但他又非常聰明 ,堅持攻讀經史百家和醫學等科學知識。孫思邈一生淡於名利,隋文帝時曾徵召他為國子博士,唐太宗要授他爵位,唐高宗讓他做諫議大夫,他都一一謝絕了,他的志向是做一名濟世活人的醫學家。在學醫過程中,孫思邈除手不釋卷地學習醫學著作外,還特別注意向民間尋求經驗,廣泛搜集單、驗方。在醫療活動中他非常注重醫生的道德修養,他強調醫生要把病人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病人來請出診,不管晝夜寒暑,也不要怕路途險阻,不顧飢渴疲勞,要一心赴救。他認為醫學是精微之至的事業,必須刻苦鑽研,精勤不倦,才能成為真正的醫生 。 孫思邈主要著作為《備急千金要方》 30 卷和《千金翼方》30卷。其他還有《千金髓方》、《福祿論 》、《攝生真錄》、《枕中素書》、《會三教論》、《太常分葯格》等多種,均佚失。孫思邈對醫學的巨大貢獻,使他受到了歷代人民群眾的愛戴,被人們奉為「葯王」,中國不少地方都有孫思邈的祠廟,以感受他的高貴品德和不朽業績。
孫思邈把醫為仁術的精神具體化。他在其所著的《大醫精誠 》一書中寫道:「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貧富,長幼研繭,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借身命。見彼苦惱,若已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惡,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夫大醫之體……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無味;醞祿兼陳,看有若無。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盲也。」上述的寥寥片語,已將孫思邈的高尚醫德情操,展示在人們面前。孫氏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干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將他自己的兩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這兩部書的成就在於:首先對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有很深的研究,為後世研究《傷寒雜病論》提供了可*的門徑,尤其對廣義傷寒增加了更具體的內容。他創立了從方、證、治三方面研究《傷寒雜病論》的方法,開後世以方類證的先河。《千金要方》是我國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各科,理、法、方、 葯齊備。一類是典籍資料,一類是民間單方驗方。廣泛吸收各方面之長,雅俗共賞,緩急相宜,時至今日。很多內容仍起著指導作用,有極高的學術價值,確實是價值千金的中醫瑰寶。《千金要方》是對方劑學發展的巨大貢獻。書中收集了從張仲景時代直至孫思邈的臨床經驗,歷數百年的方劑成就,在閱讀仲景書方後,再讀《千金方》,真能大開眼界,拓寬思路,特別是源流各異的方劑用葯,顯示出孫思邈的博極醫源和精湛醫技。後人稱《千金方》為方書之祖。
《千金要方》在食療、養生、養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孫氏能壽逾百歲高齡,就是他在積極倡導這些方面的理論與其自身實踐相結合的效果。 孫思邈的輝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們的崇敬。人稱「葯王」,「真人」,「葯聖」,隋、唐兩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對他以禮事之。他去世後,人們在其故居的鑒山畔,虞誠奉祀。喬世寧序中雲:「鑒山香火,於關中為盛,雖華岳吳鎮弗逮焉。」孫思邈在日本也享有盛譽,尤其是日本名醫丹波康賴和小島尚質等對他十分崇拜。
孫思邈,京兆華原(即今陝西省耀縣)人,生於581年,卒於682年,享年102歲。我國隋唐時期偉大的醫葯學家。孫思邈因病學醫,熱愛醫學,淡薄名利,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在位期間,曾多次邀請他入朝作官,都被他婉言謝絕。
他一邊行醫,一邊采葯,曾先後到過陝西的太白山、終南山,山西的太行山,河南的嵩山以及四川的峨嵋山等地。廣泛搜集單方、驗方和葯物的使用知識,在葯物學研究方面,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所以人們尊稱他為「葯王」。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孫思邈一生非常注重醫學道德的修養,在他的《千金要方》一書中,首列「大醫習業」與「大醫精誠」二篇,這是我國最早的較為完整的醫德文獻專論,是高尚的醫德與高超的醫技兩相結合的醫德規范。他指出:「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他的這種濃厚而樸素的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不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值得學習和提倡的。
在葯物學研究方面,孫思邈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從葯物的採集、炮製到性能認識,從方葯的組合配伍到臨床治療,孫思邈參考前人的醫葯文獻,並結合自已數十年的臨證心得,寫成了我國醫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兩部醫學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載方5000多首,書中內容既有診法、證候等醫學理論,又有內、外、婦、兒等臨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養生、食療,又涉及針灸、按摩、導引、吐納,可謂是對唐代以前中醫學發展的一次很好的總結。而《千金翼方》載方近3000首,書中內容涉及本草、婦人、傷寒、小兒、養性、補益、中風、雜病、瘡癰、色脈以及針灸等各個方面,對《千金要方》作了必要而有益的補充。書中收載的800餘種葯物當中,有200餘種詳細介紹了有關葯物的採集和炮製等相關知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將晉唐時期已經散失到民間的《傷寒論》條文收錄其中,單獨構成九、十兩卷,竟成為唐代僅有的《傷寒論》研究性著作,對於《傷寒論》條文的保存和流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臨床實踐中,孫思邈總結出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如「阿是穴」和「以痛為腧」的取穴法,用動物的肝臟治療夜盲症,用羊的甲狀腺治療地方性甲狀腺腫,用牛乳、豆類、穀皮等防治腳氣病;對於孕婦,提出住處要清潔安靜,心情要保持舒暢,臨產時不要緊張;對於嬰兒,提出餵奶要定時定量,平時要多見風日,衣服不可穿得過多……這些主張,在今天看來,仍然有其一定的現實意義。
孫思邈崇尚養生,並身體力行,正由於他通曉養生之術,才能年過百歲而視聽不衰。他將儒家、道家以及外來古印度佛家的養生思想與中醫學的養生理論相結合,提出的許多切實可行的養生方法,時至今日,還在指導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如心態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飲食應有所節制,不要過於暴飲暴食;氣血應注意流通,不要懶惰呆滯不動;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違反自然規律……
由於《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的影響極大,因此這兩部著作被譽為我國古代的醫學百科全書,起到了上承漢魏,下接宋元的歷史作用。兩書問世後,倍受世人矚目,甚至飄揚過海,廣為流傳。日本在天寶、萬治、天明、嘉永及寬政年間,都曾經出版過《千金要方》,其影響可見一斑。孫思邈死後,人們將他隱居過的「五台山」改名為「葯王山」,並在山上為他建廟塑像,樹碑立傳。每年農歷二月初三,當地群眾都要舉行廟會,以經念孫思邈為我國醫學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廟會時間長達半月之久,前來游覽、憑吊的八方來客絡繹不絕。
絕對是葯王了~~
10、中醫養生主要是做什麼養生的?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來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源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百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度。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如《內經》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故養生重在養心,保養知精、氣、神。即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道、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