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太極拳養生價值

太極拳養生價值

發布時間:2020-07-20 13:00:09

1、長期練習太極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練習太極拳的好處
不了解太極拳運動的人,往往不懂得太極拳放鬆的意義,把太極拳的慢練、舉動輕緩誤以為是老年人的運動。其實,體育運動中,每一個發力前的動作,都首先是放鬆。只有先放鬆,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快速力量。太極拳放鬆之理不但適用於太極理論,而且適用於一切體育運動之中。在學習太極拳放鬆用意的理論指導下,可以明白更多運動之理。練太極拳舉動輕緩,是為了運勁,須無微不至。開頭就用快速的練法,必然使有些動作過程滑過,做不到處處都能恰倒好處。只有慢練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後,才可開始由慢到快,快而後慢,慢能慢到十分,快也能快到極致,如此反復鍛煉才能極虛極靈,又能極重極輕,快慢輕重,隨心所欲。能輕則松,能松則快,能緩則內勁增長,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在慢練有了功夫後,就可隨心所欲地練快。能夠快而不亂,輕而不浮。輕是保證全身內外放鬆的必要條件,所以拳論中說「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每打一勢輕輕運行,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輕的練法,動作才能越練越靈活,才能達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敏感性。靈是輕的發展。不輕就不能松,不松就不靈活。太極拳運動,要求心靜用意,肢體內外充分放鬆。就是說,不但肌肉、皮膚、骨節要放鬆,同時要求中樞神經系統、全身放鬆。
太極拳的放鬆是用意的,積極振作的。所謂放鬆,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去掉僵勁。要按照規矩用勁,以意貫注於動作過程之中。只要按照動作的虛實變化去完成動作過程,按照用意不用力的原則練太極拳,就會逐漸產生一種輕靈而又沉重的,富有彈性和韌性的內勁。這種鍛煉方法能夠引人入勝,在練拳過程中會越來越感到趣味無窮。在生理上,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陳鑫的拳論中說「沿路纏綿,靜運無慌,肌膚骨節處處開張」。就是說,練拳時要心靜不亂,動作要輕靈細膩。肌肉骨節沒有一處不放鬆的地方。動作輕緩可以逐步體會和糾正全身內外的不放鬆之處。因此練太極拳是從動作的輕緩中求得內外放鬆的。太極拳這種放鬆用意,內外合一的鍛煉方法好處很多,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改善神經系統。神經系統的作用是調節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動、保持人體內部的完整統一,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需要。太極拳通過意念和呼吸與動作配合,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的功能完善,使人體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過程得到協調,對精神創傷、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循環系統,擴大肺活量。心臟病是世界第一號殺手,目前西醫對這種疾病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練習太極拳能預防心臟病,這是因為太極拳不同於其他運動,它動作舒展緩慢,全身肌肉放鬆,使心臟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會加快心律,加重心臟的負擔;太極拳通過緩慢、細長、均勻的腹式呼吸,使人體肺部的氧氣充足,腸胃得到蠕動鍛煉,增強消化和排泄機能,所以經常鍛煉太極拳,對心臟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瘡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質疏鬆。老年人常見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導致股骨頸骨折,為什麼會有這個結果呢?這是因為老年人的骨骼鈣質減少,骨質疏鬆而致。太極拳運動中,有一部分動作專門練習平衡能力的,練習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練習太極拳時,常常一條腿支撐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質的含鈣量也會增加,骨骼就變得很堅固了。所以經常練習太極拳的人不容易會摔跤和骨折。
4、具有健美作用。太極拳的頂懸、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腹開胯、斂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練習時的腰部旋轉,使練習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鍛煉,保持良好的體型。

2、結合自身情況談談太極拳的健身價值

實踐證明,太極拳作為中國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具有明顯的養生健身功效。
(1)有利於微循環系統。微循環是指微動脈與靜脈之間微血管中的血液微循環。正常情況下,微循環血流量與人體組織、器官代謝水平相適應,使人體內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進行。現代醫學證明,人體步入衰老、高血壓、糖尿病及許多心腦血管疾病都與微循環有密切關系。在習練太極拳時,心靜體松、動作協調,以意導氣,通過身體的伸縮旋轉運動和內氣在周身各個部位的暢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遍布全身的毛細血管,促進微血管的自律運動,加速微循環。
(2)有利於有氧代謝。太極拳的技術特點決定了太極拳為運動負荷適中的健身活動。適中的運動量可使新陳代謝處於適宜的狀態,無論是能量物質的供應,還是代謝產物的排放,都在一個比較有序的狀態下進行。
(3)有利於中樞神經系統。大腦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神經系統的中樞。大腦的結構與功能對人的智慧與思維具有重要影響。進行太極拳鍛煉,可使腦細胞減少的狀況得以改善,使大腦功能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現代社會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使大腦皮層相應區域長期處於高度興奮的緊張狀態,容易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太極拳運動中有意識地運用意念調節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過程的相互轉換,可提高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促使人體處於全面、協調的運動狀態。太極拳對老年人的心功能有明顯的提高作用,對細胞的發育和延緩衰老具有重要影響。
(4)有利於呼吸系統。呼吸系統的功能對人體的健康狀況有著重要的影響。大量的研究表明,通過太極拳的練習能夠有效地增大肺活量,改善肺組織結構,並對各種呼吸系統疾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經觀察,長期從事太極拳練習的肺結核患者的肺活量有明顯增加,而且對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各種疾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說明太極拳可以提高練習者的肺通氣功能。
總的來說,太極拳對人體的作用很大。練拳時,以腰為軸,全身上下、肌肉關節、四肢百骸,都可得到活動,這促進了肌肉緊實,關節靈活,防止骨質疏鬆及變形。 練拳時要求精神集中,意念專一,因而加強了對神經系統的訓練,可以提高它的主導作用和調節功能。又由於它動作輕捷圓活,剛柔相濟,練後輕松愉快,消除焦慮,可以促進對事物的興趣,提高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情緒。
太極拳的最大優點在於其適中的運動強度,內外俱修的練功方法,廣泛的適應群體。據資料報道,世界一些發達國家已將太極拳列入醫學范疇,將其作為醫學的一個分支,命名為替代醫學。太極拳是一門多學科組成的綜合性科學,定會像其他科學一樣,煥發出強盛的生命力。
綜合上述,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太極拳對人體身心健康的良性改善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不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對人有著很大的好處。太極拳不只是武術,還是健身術、養生術、健心術,尤其在醫學上作為一種醫療康復手段很起作用。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並不能說練拳就治百病,甚至長生不老,而是對某些疾病有治療作用,並有調節心理的作用。太極拳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養生健身運動。

3、長期習練太極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預防和治療頸椎病 保持大腦清醒 提高記憶力 曾強身體韌性 通經絡 活氣血 有美容功效 去除身體多餘水分和脂肪 曾強免疫力 增加食慾 改善睡眠質量 能鍛煉人的心理素質 即使是面對重大情況也能保持鎮定

4、太極拳的健身價值有哪些

太極拳能使呼吸自然、細長、慢均。由於速度緩慢,動作柔和,從而使人體的微循環得以擴張。微循環的特點是劇烈運動會使血液運行走捷徑,得不到充分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而太極拳緩柔的特點則使血液能夠流向各處,從而得到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改善身體內部的循環。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使一些不通之處暢通,這樣慢性病症狀就得到緩解或消除。同時太極拳運動能強身健體,能預防一些疾病,因此,太極拳運動有治病的效果。

太極拳是在傳統養生法「導引術」和「吐納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運動。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又具有氣功內行功調心的鍛煉方法。從而也就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並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發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太極拳作為一項體育運動,之所以具有養生保健功能,其奧秘在於「一動無不動」的身體活動,能給各組織器官一定強度和量的刺激,激發和促進身體在生理、生化和形態結構上發生一系列適應性變化,使體質朝著增強的方向上轉化和發展。對於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來說,能推遲身體各組織器官結構和功能上的退行性變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療疾、延緩衰老的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於通經活絡。首先,我們知道,突然、強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會使人體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太極拳卻強調全身心的放鬆,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於經絡的疏通。其次,太極拳全身性的輕慢鬆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利於脈氣在遍上全身上下、內外循環無端的經絡系統中運行,有助於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灌注全身,濡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加大抗禦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第三,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維持並聯系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處於協調有序狀態。

太極拳是非常講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養生術,太極拳的動靜結合,動中求靜,以靜御動和雖動猶靜,使太極拳更符合運動適度的健身原則;同時太極拳獨特的心靜用意,使心更易入靜,可有效阻斷過分亢進和熾烈地七情對氣血的干擾和逆亂影響,護衛「元神」正常發揮其調控人體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極拳是一門源遠流長、內容深邃的科學,包含著豐富而獨特的習練方法。太極拳不僅繼承了中國古老的傳統養生之道,而又以現代科學為依據,得到了發展,從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獲得了更大的養生保健功效,具有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這種特殊功效並非伸手可取,必須要在習練中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做到動作規范,即指身體姿勢要符合一定的運動標准,這也是各個式子,不管動作怎樣千變萬化,所共同遵循的動作要求。只有身體姿勢和動作的規范,才有利於「意動身隨」;有利於肢體放長,更靈活地表現出端正、疏鬆、圓潤和輕靈等特點,有利於「以靜御動」、「動中求靜」和「精神內守」,從而使練拳出現只有意動而不覺形動的虛靈境界,使鍛煉進入更高層次,做到由內發於外,且能由外斂於內,功妙地進行內外交修,達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動作規范,首先要做到身體的自然與放鬆,同時精神也應放鬆,「神疏」方能「體靜」。

太極拳運動採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勻、細、緩、長,但初練者不要刻意追求這些,只要採用通順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順呼吸也是達到腹式逆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會加大軀體神經系統對呼吸的調控,從而對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內臟機能產生更加良好的影響。但初練者不能因此而盲目採用這種呼吸方法,否則不僅會顧此失彼影響運動習練甚至出現憋氣等現象。實際上,只要隨著動作的熟練,腹式順呼吸越發越協調,達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極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違背。所以初練者務必遵循呼吸要暢利的原則,切忌急於求成。 太極拳良好的養生保健功效,只有經過長期的鍛煉才能發揮出來,首先,太極拳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鍛煉效果的出現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具有身體不練則退的規律。另外,身體的康復和體質的改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俗話說「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絲」,就是這個道理。太極拳具有健身療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見影」之效。

第二,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是「練身、練氣、練意」綜合鍛煉的結果,能掌握太極拳真諦,本身就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正是體現了練拳的不可間斷性。 第三,實踐證明,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的獲取,貴在堅持習練。每位立志習練太極拳進行養生保健者,都應從中悟出持之以恆的道理。

所謂「功到必成」,是一個戰勝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對打太極拳養成習慣的產生興趣的過程。隨著這種轉變,一種身心健康的充實感、愉悅感、幸福感會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會不期而至,人生樂趣會得到更大享受,對太極拳健身、療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反過來,又會強化練拳的信心和興趣,最終會使太極拳成為習練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師益友。

5、太極拳的養生意義

6、太極拳的鍛煉價值

1、軀體

太極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條線,「頂頭懸,尾閭收」即百會穴與會陰穴在一條直線上。這樣不但可使氣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頭貓腰,脊椎萎縮等病態。通過太極拳順頂貫頂,腳底生根,會產生上下對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隨,使頸椎左右擺動,前後搖轉等,可對頸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2、腰

太極拳特別注意腰部活動,要求「以腰帶脊」等等。通過腰部鍛煉,可增強腎功能,同時對脊髓神經及植物神經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運動的配合,對腹內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腸蠕動功能的改善尤有積極影響,對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3、眼神

練太極拳時是否精神貫注,主要表現在眼神上。俗語謂:「神聚於眼」、「眼為心之窗」。練拳時眼神要隨著實手的動作向前平視,動作變化時首先要意動,指揮眼神轉向欲去的方向,然後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達到「形神合一」。這樣的練法,不僅能使眼球神經得到鍛煉,也有助於視力的改善和增強。

(6)太極拳養生價值擴展資料:

打太極拳時注意事項

1、選擇適宜的鍛煉場地,如平整、松軟的草地或泥土地,盡量避開堅硬的水泥地或石板地。

2、練拳以前,要有針對性地做准備活動,比如原地慢跑幾分鍾、做幾節按摩操等。

3、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先進行分段、分式的練習,再練全套。

4、運動量不宜過大或過於集中,沒有一定功底的中老年人群尤其要注意。

7、太極拳的強身價值

太極拳完全可以使肥者實,瘦者盈,太極拳就象是最好的中葯,有自動的雙向調節作用,這就是讓你變壯的原因。
另外你要學習太極不要糾結在有沒有老師,有沒有條件與機會,我要告訴你的是,太極拳完全可以自學,甚至說必須自學,所謂師付領進門,修行在各人,太極拳經也講了:入門引路需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
就從你要健身角度來說,說明你是一個不貪心,對自己條件與需求有正確認識的人,因此我建議你就去學楊振鐸版的太拳拳視頻與錄相帶,絕對正宗,而且其人也有師德,於健身健心最好。
此外從健身初學角度講,上來不要有太大的運動量,甚至不要有運動量,每次練習有沒有練夠還想練的時候就收,如此起步最好,要愛護自己的興趣,你愛太極,太極也愛你。

8、太極拳的健身價值?

1、平衡理論解釋太極拳的健身價值

練拳時要求意念體會「虛領頂勁」「氣沉丹田」,「虛領頂勁」意味著氣向上領,而「氣沉丹田」則意味著氣向下沉,這兩者明顯的體現著「平衡」,練習者如果做到了這兩點,則練習者的脊柱被拉長;

在此基礎上進行旋轉、折疊等運動,日久天長則脊柱四周的肌肉、韌帶肌腱等組織的功能得到加強,自然可以預防頸椎病和腰椎病。另外,太極拳的每個動作,無不體現著「平衡」,它要求上下呼應,虛實分明,左右兼顧,全面發展。

2、調節呼吸系統的功能

因為練太極拳時,經過戶外冷空氣和日光的照射及嚴寒的磨練,身體的免疫機能增強,對外部環境有較強的適應性,增強了新陳代謝的能力,體溫調節的功能隨之增強,因此感冒的發病率明顯降低。

常練太極拳可以改善肺呼吸機能,使肋間肌等呼吸肌纖維變粗,肌肉強壯有力,肺廓活動度好,肋軟骨骨化率低,肺活量變大,從而使肺更好地進行氣體交換。太極拳強調丹田內轉,實質是鍛煉腹式呼吸與肺呼吸相結合。

腹式呼吸的生理意義是:橫膈肌較大幅度的升降運動,對於胸腹腔的臟器,如肺、心、脾、肝、腎及胃、小腸、大腸等,都可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使這些腑臟循環旺盛,生機活躍。另外,腹式呼吸所形成的腹壓升降,大大有利於血液的循環,這樣就使軀體和內臟獲得更充足的血液營養。

3、調節循環系統的功能

因此它可以鬆弛緊張的神經,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使內分泌失調與植物神經功能的失衡得到調整,降低交感神經張力,並使痙攣的小血管得以鬆弛,這樣既加強了血液循環,又降低了外周阻力,從而使血壓自然下降。

太極拳的運動量不大,肌肉進行有氧代謝,不存在氧債問題,也就不會加重心肌缺氧。久練太極拳,可以使心肌纖維強壯、有力,心跳次數減少,增大了心臟每博輸出量,增加了心肌儲備力。

一個人全身的毛細血管平時只有 20% 左右開放,而久練太極拳,能促使毛細血管開放,並反射性地引起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增加。練太極拳還能通過骨骼肌的收縮、舒張使靜脈血流加速,並通過膈肌的活動對腹壓的改變,使血液盡快經下腔流盡心臟,同時可以減少肝、胃、腸的淤血水腫。

4、調節運動系統的功能

練習太極拳對骨骼肌肉的作用,就在於太極拳是一種內外結合,一動無不動的運動,要求動作連貫、圓滑協調。因此,對全身各部分肌肉、關節都能得到鍛煉。太極拳屬於有氧代謝運動,它的運動量通過架勢的高低可以調整,能滿足各種人群所需的運動量。

通過練習太極拳大腿肌肉增厚,肌肉群的伸展收縮本身起了一種對心臟血液收放泵力作用的輔助功能,就像在下肢增加了好多個小泵。因此,練太極拳對運動系統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打太極拳要求身法中正,從百會穴到會陰穴,整個脊柱要盡量正直,並強調用意,使它對拉拔長。脊

柱以及兩側,是中醫講的督脈、陽經,是西醫講的中樞神經系統,都通過脊柱的兩側伸展到全身的各個部位,現在很多人患腰椎間盤突出、頸椎、腰椎骨質增生,都是平時立不正、坐不直,彎腰弓背造成的,而經常練太極拳的人,一般腰椎都很有力量,脊柱一般不出問題。

因為經常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會陰穴到百會穴,整個脊柱對拉拔長,對整個運動系統就會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5、太極拳既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又能促進心理健康。太極拳強調松靜自然,以意識引導動作,要求「意到身隨」,「內外相合」,「身心皆修」,使人進入無憂無慮、無我無他的怡閑境界。使人消除心理疲勞,情緒開朗,樂觀向上。

練習太極拳要求立身中正,形神一致,動作均勻緩慢,似行雲流水,連綿不斷,動中求靜,靜中有動,虛實結合,剛柔相濟,處處充滿哲理。

故常練之可使急躁、易怒、焦慮、多疑小氣的人改變成穩健、豁達、沉靜、隨和、樂觀的人。因而太極拳不僅僅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拳術,而且還具有一種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太極精神,它既能提高人的修養,又能健全人格,陶冶情操。

9、太極拳的健身價值

太極拳能使呼吸自然、細長、慢均。由於速度緩慢,動作柔和,從而使人體的微循環得以擴張。微循環的特點是劇烈運動會使血液運行走捷徑,得不到充分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而太極拳緩柔的特點則使血液能夠流向各處,從而得到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改善身體內部的循環。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使一些不通之處暢通,這樣慢性病症狀就得到緩解或消除。同時太極拳運動能強身健體,能預防一些疾病,因此,太極拳運動有治病的效果。
太極拳是在傳統養生法「導引術」和「吐納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運動。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又具有氣功內行功調心的鍛煉方法。從而也就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並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發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太極拳作為一項體育運動,之所以具有養生保健功能,其奧秘在於「一動無不動」的身體活動,能給各組織器官一定強度和量的刺激,激發和促進身體在生理、生化和形態結構上發生一系列適應性變化,使體質朝著增強的方向上轉化和發展。對於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來說,能推遲身體各組織器官結構和功能上的退行性變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療疾、延緩衰老的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於通經活絡。首先,我們知道,突然、強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會使人體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太極拳卻強調全身心的放鬆,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於經絡的疏通。其次,太極拳全身性的輕慢鬆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利於脈氣在遍上全身上下、內外循環無端的經絡系統中運行,有助於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灌注全身,濡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加大抗禦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第三,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維持並聯系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處於協調有序狀態。
太極拳是非常講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養生術,太極拳的動靜結合,動中求靜,以靜御動和雖動猶靜,使太極拳更符合運動適度的健身原則;同時太極拳獨特的心靜用意,使心更易入靜,可有效阻斷過分亢進和熾烈地七情對氣血的干擾和逆亂影響,護衛「元神」正常發揮其調控人體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極拳是一門源遠流長、內容深邃的科學,包含著豐富而獨特的習練方法。太極拳不僅繼承了中國古老的傳統養生之道,而又以現代科學為依據,得到了發展,從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獲得了更大的養生保健功效,具有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這種特殊功效並非伸手可取,必須要在習練中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做到動作規范,即指身體姿勢要符合一定的運動標准,這也是各個式子,不管動作怎樣千變萬化,所共同遵循的動作要求。只有身體姿勢和動作的規范,才有利於「意動身隨」;有利於肢體放長,更靈活地表現出端正、疏鬆、圓潤和輕靈等特點,有利於「以靜御動」、「動中求靜」和「精神內守」,從而使練拳出現只有意動而不覺形動的虛靈境界,使鍛煉進入更高層次,做到由內發於外,且能由外斂於內,功妙地進行內外交修,達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動作規范,首先要做到身體的自然與放鬆,同時精神也應放鬆,「神疏」方能「體靜」。
太極拳運動採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勻、細、緩、長,但初練者不要刻意追求這些,只要採用通順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順呼吸也是達到腹式逆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會加大軀體神經系統對呼吸的調控,從而對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內臟機能產生更加良好的影響。但初練者不能因此而盲目採用這種呼吸方法,否則不僅會顧此失彼影響運動習練甚至出現憋氣等現象。實際上,只要隨著動作的熟練,腹式順呼吸越發越協調,達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極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違背。所以初練者務必遵循呼吸要暢利的原則,切忌急於求成。 太極拳良好的養生保健功效,只有經過長期的鍛煉才能發揮出來,首先,太極拳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鍛煉效果的出現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具有身體不練則退的規律。另外,身體的康復和體質的改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俗話說「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絲」,就是這個道理。太極拳具有健身療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見影」之效。 第二,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是「練身、練氣、練意」綜合鍛煉的結果,能掌握太極拳真諦,本身就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正是體現了練拳的不可間斷性。 第三,實踐證明,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的獲取,貴在堅持習練。每位立志習練太極拳進行養生保健者,都應從中悟出持之以恆的道理。
所謂「功到必成」,是一個戰勝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對打太極拳養成習慣的產生興趣的過程。隨著這種轉變,一種身心健康的充實感、愉悅感、幸福感會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會不期而至,人生樂趣會得到更大享受,對太極拳健身、療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反過來,又會強化練拳的信心和興趣,最終會使太極拳成為習練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師益友。

10、太極拳的健身價值

太極拳的健身價值我認為是調理呼吸,修身養性,調理心璄;以靜為主,以動為輔的健身方式。打拳時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與太極拳養生價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