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保健小故事

養生保健小故事

發布時間:2020-07-20 12:53:09

1、逗老人開心的養生笑話

老爺子身體不錯,百就是滿嘴牙都掉了,就剩下一顆牙,吃東西還塞牙了……吃藕套眼兒里頭了.
您體格好啊,一看度就知道一準兒活到死,
我正往前走呢,後邊汽車響,有城管的、聯合執法的,我撒腿就跑!知(你跑什麼啊?)你管著嗎,跑過三條胡同,路邊一賣羊肉道串的,架子上烤好了二百多串,我抄起一把,「吃完再專給錢啊」正吃著呢,聯合執法的車來了,那小子抱著爐子就跑……這是我的幸福啊。這個辦法吃烤白薯也行,買光碟,這都用屬得上。

2、以事業,情感,身體為話題編寫養生小故事

事業、情感、身體最好勿三缺一、相輔相承來和共同重視。只關注事業,缺乏情感,再多的錢要有什麼意義呢?只關注事業,傷害了身體,得不償失;只關注情感沒有事業,沒有物質自基礎的生活百事衰,吃喝不好,營養不良,談何好的身體。所以事業、情感和身體必須缺一不可。

3、有關於健康生活的故事或文章!

安陸小城,每天清晨或傍晚,在街頭空地,便有許多市民自發組織的亦健身亦娛樂的活動。參加者以中老年居多,活動種類多樣,或擊鼓,或舞劍,或搖扇,或抖綢,此處太極,彼處舞蹈,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只要能達到運動量的,十八般武藝,樣樣皆可演練。有時長者運動,稚子摹之,忍俊不禁莞爾之味,確也是一幅市民和諧的盛世圖。
這天傍晚,來到廣場,見到幾個大叔大媽在教練的指導下竟跳起了探戈。探戈雖源於阿根廷民間,後規范於歐洲上層社會,傳於中國卻是作為一種在高層競技或交際的項目。哪知大叔大媽們卻將探戈返樸歸真,復回歸於民間。中華民族兼容並蓄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大叔大媽們形體標准者有之,胖瘦高矮者亦雜,兩兩相對,不強求男女搭配,女女配合亦可,隨著節奏,神情投入,不求外現於人,唯自娛健體而已。大叔大媽們排除外在的高下評議,專注於自我的良好感覺,形成團體,變中國人內斂含蓄的傳統,張揚生命,帶動社會積極風氣,確實讓我敬服不已。
看到街頭廣場熱鬧的健身運動,我不禁想起隱蔽於社區街巷的麻將館,真是「酒好不怕巷子深」,雖處於深仄,每日也是生意興隆,人聲如沸。老年人活動中心,老年人排遣孤獨,互相交流,小玩怡情倒也罷了,一些中青年人在精神狀態上也未老先衰,卻到老年人活動中心,以麻博錢,沉溺其中,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把一點小日子慢慢消蝕。
本人也好評議是非,我對窩在麻將館里打麻將的中青年男女十分的不屑。人值壯年,大好時光,不去燦爛地展現自己的美好風采,不去見賢思齊地提升自己的內心修養,上辜父輩期望,下毀在晚輩中的形象,讓自己健壯的身體在灰色的光影中逐漸枯萎凋謝。
也不是說麻將一無是處,但我這里不說麻將的好,麻將的壞卻是實實在在地籠罩著我們的日常生活。說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小城親戚接客,朋友相聚,麻將成了必備之物,打麻將成了必不可少的活動,沒有人規定,打麻將就成了我們平時親戚交往朋友相聚的代名詞。一次二次隨它,長此以往,是不是覺得我們的業餘生活太貧乏,太單一,太沒有情趣?親戚交往,朋友相聚的意義,難道就是為了打麻將?
有一種投入,叫專心,而有一種沉迷,叫墮落。打麻將是不是讓我們在某方面群體性墮落了呢?幾個文盲就會的數字游戲,幾許爾虞我詐的心思,一塊兩塊錢計較的市儈氣,一天二天悄悄逝去的歲月,不去關心社會,不需高深的知識,不要良好的道德,寄生於穩定的經濟收入。看似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的灑脫,實是屍位素餐於社會。
我們的健康生活呢?
迎著朝陽,我們可以吐納,沐著晚風,我們可以起舞,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春花秋月,都是滋養我們身心的元素。聲可以為韻,光可以為色,動可以為舞,交融自然,強健體魄,愉悅心靈。街上大叔大媽的活動,就是我們的健康生活。
我們順應自然,成為生活的主人,積極健康地生活,支配自己的人生,而不要成為麻木沉淪的俘虜。打麻將,它的競技益智健體性,可以成為我們業餘生活的局部調遣,但它的負面因素不可能是我們業餘生活或生活的全部占據。占據我們的,是每日清晨的萌動,是夜闌人靜的清邃,是愉悅之情動於中而言,言之不足以歌,歌之不足,則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生命彰顯。
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氣味

我們在這些氣味中生活

當心靈嗅到了這些不同的氣味

便會分泌出讓人終生難忘的故事

四季匆匆,帶來著也帶走著

我們求學、成家、工作、創業

很簡單的經歷在四季輪回中慢慢沉澱

於一個人來說,不經意地整理記憶包裹時

會突然發現

這沉澱下的竟是生活中的真金

這些真金上閃爍著我們追求健康生活的率真品質

從不改變,執拗的鼓舞著我們一路前行

雖然這生活是普通的

但卻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偉大和壯麗

它是一個人的,也是所有人的
最近偶然得到一個小冊子,記載各種偏方,其中有很多格言警句倒是非常有趣,摘錄如下,相信會有助於您健康生活。如有興趣,您可繼續補充!

地位是臨時的,榮譽是過去的,

金錢是身外的,只有健康是自己的。

早上一杯水,到老不後悔。

天天吃點蒜,消毒又保健。

頓頓吃點醋,不用上葯鋪。

一天一隻果,老漢賽小伙。

頓頓吃點姜,賽過活葯方。

飯後一支煙,傷肺又傷肝,

要活一百多,心胸要開闊。

睡前燙燙腳,不吃安眠葯,

腦子怕不用,身體怕不動。

少喝酒不抽煙,遇到難事心放寬,

酒色財氣不能貪,要想長壽天天練。

氣氣惱惱多生病,嘻嘻哈哈長壽命。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大夫開葯方。

情緒樂觀,地闊天寬,

情緒悲觀,烏雲滿天。

說說笑笑,通通七竅。

酒多傷人,色多傷身,

樹大傷根,氣大傷身。

生活大眾化,飲食請淡化,心情兒童化,氣量大度化。

笑一笑,少吃葯;

樂一樂,心開闊;

唱一唱,胃不漲;

愁一愁,白了頭。

惱一惱,老一老。

不怕不懂,就怕裝懂。

不怕人老,就怕心老。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只有學而知,沒有生而知。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國家大事,人人獻策。

有毒的葯不吃,違法的事不做,

過頭的話少說,便宜事少做。

求財恨不多,財多害自己,

知足得安寧,貪心易遭禍。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失去黃金有處找,失去光陰無處尋。

勤人時光當黃金,懶人時光當灰塵。

要是年華虛度過,到老空留悔恨心。

寧可今天搶一秒,不可明天等一分。

你和時間開玩笑,它卻對你挺認真。
冬季保健十大誤區時間:2010-01-19 00:38來源:半壁江原創文學網 作者:JANGJUN1728 點擊:17次
一般人認為,冬天沒有強烈的太陽,肌膚不會受到紫外線傷害,其實這是個錯誤。影響皮膚健康的是紫外線,四季的陽光中都有紫外線。紫外線有A、B、C三類,其中損傷皮膚的是A類和B類,A類紫外線的35%~50%可通過表皮到達真皮,多次日曬後即會造成肌膚出現皺紋、下垂等老化

「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

從自然界萬物的生長規律來看,冬季是萬物閉藏的季節,自然界是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因此,冬季保健就顯得尤其重要。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在冬季的保健觀念上仍存在不少誤區。在衣食住行等諸多方面,大家還會「想當然」地產生一些不科學的保健觀念,存在這樣那樣的保健誤區,這些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就會不利於身體健康,甚至給身體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人們冬季保健的常見誤區吧。
誤區一:衣服穿厚才保暖
在寒冷的冬季,不少人特別是老人和小孩,為了保溫防寒,經常穿得鼓鼓囊囊的,以為穿得越多就越暖和。其實,這種想法是很片面的。因為衣服本身並不產熱,只起到隔離的作用,緩沖了外面的冷空氣和體表的熱空氣之間形成的對流,使人體的熱量得以保存,這樣人體就能感覺到溫暖。當一件又一件衣服穿上後,空氣層厚度隨之增加,保暖性也就得到了加強。但當空氣層厚度超過1.5厘米時,衣服內空氣的對流明顯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從生理角度看,穿衣過厚,會抑制體溫調節機能的適應性,減弱禦寒能力。所以,冬季穿衣應該選用質輕又保暖的羽絨製品和冷空氣不宜透過的皮裝,這樣既保暖,有美觀大方。
誤區二:女孩愛穿尖頭鞋
寒冷的冬日,大街上時髦女子的尖頭鞋,增添了一種別樣風情。俗話說「寒從足下生」,專家指出,穿那種鞋頭又尖又窄的鞋走路時,人體的重心會向前傾斜,使足部血液循環不暢,時間一長,足部皮膚就會破損或長水泡,遇到寒冷天氣,這樣的腳最易凍傷。如果凍傷得很厲害,來年還有復發的可能,對身體健康很有危害。冬天穿鞋子應當選擇那種寬松保暖的,但是如果愛美的女孩實在想穿那種尖頭鞋,為了健康著想,則可以在辦公室准備一雙舒適的平底鞋,便於調換。
誤區三:全家老少齊進補
每到冬季,商店裡的保健品櫃台就紅火起來,飯店裡的滋補菜式也大為流行,什麼羊肉、狗肉煲,人參、甲魚湯,似乎不補就對不起自己的身體。然而,如果保健不得法,不但對身體沒有好處,反而適得其反。冬季人們的活動本來就少,代謝也較其他季節緩慢,身體很容易聚集脂肪,因此不應該專門服用高蛋白類和高脂肪類的補品,反而應該盡量追求清淡的飲食,脂肪肝、血脂高、體重超重者尤其應該如此。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庭一視同仁,家中男女老少一起喝甲魚湯,一起嚼人參,這樣是非常有害的。
誤區四:飲酒禦寒身體好
冬季氣候寒冷,不少朋友喜歡三五好友,一起飲酒吃喝,這樣感覺暖和了很多。其實不然。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產生的熱量很有限,人們喝酒後有熱乎乎的感覺,這是由於交感神經興奮,加速了肌體的代謝,放出了原熱能量。但這只是短暫的,隨著血管擴張,熱量大量丟失後,人體反而會感到寒冷。長期飲酒會使血漿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濃度升高,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同時酒精對於消化道的不斷刺激又會引起肝病加重,患十二指腸潰瘍、食管炎、胃炎等。
誤區五:門窗緊閉睡得暖
冬季關上門窗睡覺,的確能夠減少空氣對流,使室內溫度上升,但是由此帶來的空氣不流通,對人體的危害更大。專家研究發現,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500餘種化學物質,其中從呼吸道排出的有149種,其結果是使空氣中含有大量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粒,對呼吸道有影響,因而那些閉窗貪睡的人經常會患感冒、咳嗽、咽炎等。另一方面,冬季門窗緊閉,容易發生煤氣中毒等意外。因此冬季也要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尤其是病人的住所更應注意經常通風。
誤區六:空調開高才舒服
人體最舒適的室內外溫度應該是18℃~27℃之間,而15℃~18℃是最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理想溫度。冬季寒風刺骨,有的單位和家庭為了禦寒保暖,紛紛使用空調,並且有相當一部分人,喜歡將空調的溫度調至27℃或以上,使得室內溫度如同春夏之交,的確使人感覺十分舒適。實際上空調溫高,雖然給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不少便利,但長期在空調環境中的人更易患空調綜合征。具體表現為鼻塞、咽喉乾燥、口乾、頭疼、免疫功能下降等。室內外溫差如在25℃以上,一旦有事外出,則極易患感冒;一些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則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面神經癱瘓,甚至死亡。
誤區七:常用熱水洗臉好
冬季回家,用熱水洗洗臉,驅走一臉的寒氣,暖和暖和被凍得麻痹的面孔,感覺的確不錯,但是這對於面部保養卻非常不利。因為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氣的刺激下,汗腺毛細血管呈收縮狀態,當遇上熱水時則迅速擴張,但熱氣一過後,低溫重新作用,毛細血管又恢復原狀,這樣一張一縮,容易使人產生皺紋。
誤區八:從頭沖個熱水澡
在冬季,有些人洗澡還像夏季一樣,水龍頭一開,就從頭開始淋浴,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冬季人體皮膚溫度比洗澡水溫度低,而冬天用的洗澡水溫度又往往比夏天高,因此突然而來的熱水會令心臟負荷不了。許多人因為怕冷,還常將水溫調高,但太熱的水會令皮膚水分流失,令皮膚變得乾燥甚至引起微血管爆裂。冬季洗澡適宜的水溫為37℃到42℃,最好先濕濕腳,讓腳部先適應水溫,再慢慢往身體上潑水,開始洗澡。另外,在寒冷天氣里洗澡,最好別超過15分鍾,以免著涼。
誤區九:冬天晨練要起早
冬天的清晨,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老人在跑步、打拳。他們認為早晨空氣好,早鍛煉更有利於身體健康,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可取。早晨因為氣溫偏低,一些有害氣體和物質,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和懸浮顆粒等,都沉降於近地面而不易散去。只有當太陽出來時,近地面層受熱,空氣開始上升,污染物也隨之被帶到空中擴散,因而空氣也會變得清新。因此早鍛煉最好在八九點鍾,太陽出來、氣溫升高後為宜。
誤區十:冬天不用防日曬
一般人認為,冬天沒有強烈的太陽,肌膚不會受到紫外線傷害,其實這是個錯誤。影響皮膚健康的是紫外線,四季的陽光中都有紫外線。紫外線有A、B、C三類,其中損傷皮膚的是A類和B類,A類紫外線的35%~50%可通過表皮到達真皮,多次日曬後即會造成肌膚出現皺紋、下垂等老化現象;而B類紫外線則大部分被表皮所吸收,成為皮膚乾燥、曬傷的原因。所以,即使在冬天,愛美的女性們也要一絲不苟地進行防曬。

孔子一生大部分時間不得志,經歷了許多政治紛擾,生活紛擾,可是他仍活了73歲。人生七十古來稀,應該說,孔子是長壽的,這與他晚年有一套養生術有關。

心胸開闊以養性

孔子曾以"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概括他一生幾個階段的特點。他的話就是很深刻的養生經。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開,進入一個人能"解脫一切"的狀態,這時,不為世事所困擾,對一切順境、逆境都看得很開,變得眼界高超,虛懷若谷。 但這又不是看破紅塵,消極避世,而仍然是積極進取,追求理想,享受生活樂趣。所以孔子晚年還致力於編撰《春秋》,不倦地學習《易》,以至"韋編三絕",還繼續給弟子上課。 有一次楚國大夫葉公問孔子的學生子路:"你們的孔夫子是個怎樣的人?"子路一時不知怎樣回答人。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後對子路說:"孔子這個人啊,發憤時可以忘了吃飯,高興時什麼憂愁都扔掉了。他啊,連快要老了自己還不知道。"(《論語.述而》)應該說,正是這種開闊的心境使孔子獲得了長壽。

飲食講究以養生

孔子晚年飲食很講究,有"八不食"的習慣,從現在的保健、飲食衛生觀點看,大部分也是正確的,要求高的。這"八不食"分為三類: 一、色味方面:食物變顏色了不吃,變味了不吃。 二、食物質量方面:糧食陳舊了不吃,魚和肉不新鮮了不吃,不時新的菜蔬不吃。 三、製作方面:烹調不當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飯菜不吃,從市場上買回來的酒和熟肉不吃。 這八不吃,對飲食衛生的要求很全面,對當代人也是一種啟發。 孔子還很強調吃相,他說:"食不語,寢不語"。就是吃飯時不要說話,睡覺時也不要說話。 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指糧食,"膾"指切碎了的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多吃經過精加工的糧食,吃的肉切得越細越好。這是大有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齒不好,腸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減弱,食物太粗,肉不切細,不煮爛,便咬不動,會引起消化不良症。孔子晚年堅持了這一飲食原則,保證了營養的攝人,是他長壽的重要保證。 孔子的這句話還可作另一種理解,那就是老年人要多食用美食。美食就是經過精巧烹調,色香味俱全的菜餚,能刺激人的食慾,使人胃口大開。現代很多營養學家都主張:保健食品應該是美食,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我們應提倡家庭美食。 家庭也可以製作美食。"美食精細以頤年",對老年人來說,這不是一種奢求,而是養生的需要。

4、誰有健康生活格言和健康生活的小故事?

我在閱讀有關格言的書籍時,發現有不少養生保健的健康格言。這些格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對於自我保健頗益。

一些健康格言寓含醫理,如「健康是第一財富」、「無債富裕,無病幸福,健康值千金」、「疾病有成千上萬種,但是健康只有一種」、「出汗不迎風,跑步莫凹胸」、「寒從腳上起,病從口中入」、「有病早治,無病早防」、「常開窗,透陽光;通空氣,保健康」、「小病不治,大病難醫」、「三分葯,七分養」、「大病要養,小病要抗,無病要防」等,這些健康格言真可謂妙語連珠,極富哲理,可以說是一味味利於養生保健、強身健體的良葯。

「恆勞而知逸」、「吃人參不如睡五更」,開門見山地強調說明,保證充足的睡眠才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基礎。「若要百病不生,常帶飢餓三分」、「若要身體壯,飯菜嚼成漿」,則直截了當地指出飲食有節的重要性。「清心生活貪欲少,清醒頭腦睡得早」、「心安病自除」、「笑口常開身體健,愁腸百結長壽難」,強調了心理健康能排除煩惱和憂郁。至於像「身勤則強,逸則病」、「豐收靠勞動,健康靠運動」、「若要健、天天練」、「鍛煉是靈丹,衛生是妙葯」等格言貼近生活,趣味無窮。

許多格言告誡人們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起居習慣,如「早早睡,早早起,眼睛鼻子都歡喜;晚晚睡,晚晚起,渾身上下沒力氣」、「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常常曬陽光,身體健如鋼」、「冷飯不入口,晚飯減三口」、「少吃多餐,益壽延年」。另外,經常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有益身體健康。如「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曬被褥疾病少」、「指甲常修剪,疾病不來染」。

情緒與健康的關系十分密切。凡是情緒樂觀、心情舒暢的人,能增強抵抗力,有益於健康長壽。如格言「生氣催人老,笑口變年少」、「一日三笑,人生難老;一日三惱,不老也老」等,有著一定的道理。我在退休後的這幾年中,經常閱讀這些格言,起到了時刻提醒自己珍惜生命,重視自我保健的作用。不僅提高了晚年生活的質量,同時也給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樂趣。

5、中醫養生的小故事

中醫養生故事――扁鵲與牛黃

牛黃,是一味名貴的中葯。相傳,牛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扁鵲在無意中發現的。 一天,扁鵲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時,鄰居陽寶殺了一頭病牛,發現牛膽囊中有些像石頭洋的東西,不知是阿物,於是提著膽囊來向扁鵲請教。扁鵲剖開膽囊取出兩枚「石頭」放在桌上、仔細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陽寶又驚叫著跑來說其父親一口氣上不來,在炕上抽搐不停。扁鵲急忙去陽寶家,只見陽寶的老父親雙眼上翻,喉中嚕嚕有聲。扁鵲看罷,立即吩咐陽寶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來研成末,給陽寶父親灌下。須臾,陽寶的父親就止住抽搐,氣息也平靜了。 扁鵲回家時卻發現桌上的兩枚牛「「石頭」不見了。細尋之下,原來陽寶在慌亂中錯把牛黃當金礞石拿去了。扁鵲思忖:「難道這種石頭真的有豁痰定驚的功效?」遂於次日,有意用其配葯,給陽寶的父親送去服之。不日,病奇跡般的好了。扁鵲就將這種黃牛膽內的深黃色之物命名為「牛黃」。 從此,名貴而奇效的中葯「牛黃」便誕生了。

中醫養生故事--蘇東坡妙聯對名醫 答案補充 蘇東坡不但在文學方面有偉大成就,而且在醫學方面也有很高造詣,人稱「儒醫」。 他在杭州任知府時,就致力於搞醫學研究。當時該地瘟疫經常發生,百姓死亡很多。為了把黎民百姓從痛苦的病魔中解脫出來,蘇東坡從自己的俸祿中拿出幾十兩黃金,在城裡建了一座名叫「安樂」的診坊,專門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癒了近千病人。 傳說在杭州城西有個龐家莊,莊主姓龐名安時,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濟貧,好善樂施,是遠近聞名的一位老中醫他喜歡交際,也愛好吟詩作對,談古論今。因而與蘇東坡交往甚厚,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詩論對,切磋醫學。
答案補充 有一天蘇東坡正坐在書房裡翻閱醫學書籍,外面衙役來報:「啟稟大人,府外龐中醫求見」。蘇東坡忙說「有請」。龐中醫在衙役的引領下來到書房門前,猛抬頭,一眼看見門旁新掛了兩只燈籠,他不由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一上聯: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 蘇東坡正好迎出門來,他聽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領神會,隨即續出下聯:架鼓鼓架,陳皮不能敲半下(夏)。
答案補充 二人相視大笑,手挽手走進後院。院子的中央設一小花園,龐中醫 看見園中生長的翠竹蔥綠茁壯,他靈機一動,贊嘆道:
中暑最宜淡竹葉
蘇東坡隨口對道:
傷寒尤妙小柴胡
兩人在花園邊坐下,衙役遞上香茶,二人品茶談天。他倆從名詩談到名醫,又從對聯談到醫學,真是棋逢對手,喜結知音。
忽然,一陣微風拂過,送來陣陣花香,龐中醫 抬頭一看,只見園中玫瑰正盛開,嫵媚嬌嬈。他觸景生情,又出一聯:
玫瑰花開,香聞七八九里。
蘇東坡聽他又吟一聯,未加思索也脫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龐安時坐了一會,告辭出來,隨口又出一聯:
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
蘇東坡含笑答道:
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聯中的「枳殼、防風、陳皮、半夏、竹葉、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葯名。對聯對得工整和諧,妙趣橫生。

與養生保健小故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