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悅本堂 法養生加

悅本堂 法養生加

發布時間:2020-07-20 11:06:37

1、正確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1、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
2、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進行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3、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4、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

5、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葯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於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

養生之術: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術藝術文化等內容。

3.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葯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2、很多人信奉過午不食的養生方法,這個養生方法有什麼弊端?

過午不食」,實際上是佛家戒律,這個「午」,是指正午,大概是中午11點到下午1點這段時間,過了這段時間,就不能吃東西了。網上開始流傳「過午不食」減肥保健。過午不食,晚飯不吃,對健康有好處嗎?當然沒好處。網上有人講,古代人就不吃晚飯,實際上這是胡說。翻翻古書,很容易找到古代人一日三餐飲食習慣的證據。上古時期老百姓普遍是兩餐制,一天兩頓飯。第一餐叫「朝食」,大概是上午9點吃。

第二餐叫「輔食」,大概是下午4點吃。《孟子》里講「饔飧而治」,饔就是朝食,飧就是輔食。這么吃,主要是當時生產能力低下,糧食有限,不得不怎麼吃。研究古代食制,很多學者認為秦漢以前,老百姓都是一天吃兩頓,實際上也未必。比如《莊子·內篇》說,「適莽蒼者, 三餐而返, 腹猶果然」,戰國時《日書》里也有記載,傍晚和夜間,還有一頓叫「暮食」。看起來那時候已經有一天三頓的吃法。

但有學者說,可能在當時,有錢人已經開始一日三餐,老百姓還是吃兩頓,或許有道理。但《戰國策·齊策四》又有「士三時不得饜,而君鵝鶩有餘食」的講法,意思是讀書人一天三頓都吃不飽,你這里鴨鵝吃不了,看起來那時老百姓也流行一日三餐了。不管當時老百姓怎麼吃,但據《周禮》講,王肯定是一日三餐,早上吃「朝食」,之後吃「燕食」,燕食就指午飯和晚飯。所以,上古時候,特權階級,無疑是一天三頓。

老百姓可能吃不起,一天兩頓就湊合了。所以,第一,兩餐制,就算有,也不是為了養生,確實是沒飯轍。第二,如果古人認為兩餐制有助於養生,特權階級肯定第一個上,何必吃三餐禍害自己的身子。古代特權階層吃得好,不但有三餐,還有四餐制。比如漢朝帝王就是法定四餐制。班固《白虎通》還解釋了原因,說,「王者之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時之功也。」這是把四餐跟四方、四時相對,其實就是給帝王多吃找借口。學者估計,魏晉以後,一日三餐就比較普及了。到了隋唐,基本上甭管有錢沒錢,大家至少都是一天三頓。那時候,也就有了「中餐」、「午餐」這類詞彙,比如賈島《送貞空二上人》詩雲:「林下中餐後,天涯欲去時」,就管午飯叫「中餐」。白居易《詠閑》雲:「朝眠因客起,午飯伴僧齋」,就叫午飯了。

3、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是怎麼按摩的?

中醫認為,衰老的發生與勞役過度、房事不節、飲食所傷、七情太過等因素有關。但人是有血肉有感情的,吃五穀雜糧,所以很難避免其一。

衰老主要與五臟六腑有關,關系最直接的臟腑是腎、脾、胃、肝、肺、心。

中醫經絡養生之百會穴

百會穴在頭部,前正中發際直上5寸,兩耳尖中點連線上。稱「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是百脈交會穴。

按摩百會穴可用手指指腹按摩,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揉按50下,或各1到2分鍾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經常按揉可以健腦益智、抗老防衰,從而達到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神闕穴

神闕穴在腹部,臍中央。多篇中醫古籍都稱其為「乃生命之根蒂」。

神闕穴可按揉、可艾灸以達到養生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腹部,肚臍下3寸,人體正中線上。是元陰、元陽出入之所,按揉和艾灸可以大補元氣、溫腎助陽,從而減緩衰老。

按揉法或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但是不能用力過猛,有酸脹感即可。

中醫經絡養生之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膝眼下三寸,距離腿前脛骨約一橫指距離。

足三里是強壯穴,自古以來都是養生的必備穴位之一。經常按揉或艾灸可以健脾養胃,調補氣血,促進氣血的化生。

按揉方法同百會穴相似,用指腹按揉。


中醫經絡養生之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經絡的交匯之處,用途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還有安神的作用。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中醫經絡養生的穴位可以減緩衰老,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是心血來潮短期的按揉穴位並沒有很好的作用,想延緩衰老還需要長期的堅持。

4、喝蔬菜汁養生法真的靠譜嗎

蔬菜榨汁也可以當作一種「不加熱」的烹飪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水溶性的營養成分多數到了汁里,而不溶性膳食纖維會留在渣中。因為許多礦物質是跟著纖維素一起走的,所以留在渣中的也不少。在美國農業部的食品成分資料庫里,100克胡蘿卜汁的纖維素含量是0.8克,而100克胡蘿卜則是2.8克。再考慮到100克胡蘿卜榨不出100克胡蘿卜汁,可以清楚地看出二者的差別。
蔬菜的「有益成分」中有一些植物化學成分,包括很多抗氧化劑,對氧氣比較敏感。在榨汁過程中被充分地釋放出來,會被氧氣所氧化。典型的比如維生素C,不同的蔬菜和榨汁方式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失。
有的蔬菜汁是「打」,而不是「榨」,也就是保留了殘渣。這樣的蔬菜汁更准確地應該叫「蔬菜漿」或者「蔬菜泥」,它相當於把該由牙齒承擔的工作提前用打漿機來代勞了。與蔬菜汁相比,它避免了纖維素和礦物質的損失,但氧化損失的問題依然存在。
蔬菜汁算是一種生吃的方式。與加熱烹飪相比,它的抗氧化成分可能會損失得少一些。但是,生吃面臨的幾個問題,它基本上都對此無能為力。但是,蔬菜榨汁或者打漿畢竟不會產生有害物質,沒有充分利用蔬菜中的營養成分,可以通過多吃來彌補。
榨汁或者打漿比烹飪更加便捷,也有很多人更喜歡它們的口味。對於不方便烹飪的蔬菜,或者本來不喜歡吃蔬菜的人,如果榨汁或者打漿能夠增加吃蔬菜的量,就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但這里說的「蔬菜汁」是現打、沒有加入其他成分的純蔬菜汁。市場上出售的某些蔬菜汁,為了口味和保存的需要得經過加工與調味,喝它們,不如直接吃新鮮的蔬菜。
簡而言之,作為一種吃蔬菜的方式,榨汁沒有什麼問題,打漿比榨汁還要好一些。但是,它們僅僅是吃蔬菜的方式,與其他吃蔬菜的方式相比,不會對「減肥」「美容」「防治疾病」有多少額外的功效。健康的關鍵,是多吃蔬菜,吃多樣化的蔬菜。
希望可以幫到你!

5、如何進行養生保健 我有我的養生法

中醫養生12小時養生法就是中醫子午流注。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子時 (23點至1點),膽經最旺。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新、氣色紅潤。反之,日久子時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膽囊炎、結石一類病症,其中一部分人還會因此「膽怯」。這個時辰養肝血(陰)最好。

丑時 (1點至3點),肝經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如果丑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黃帝內經講:「卧則血歸於肝」。所以丑時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時 (3點至5點),肺經最旺。 「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神充沛。寅時,有肺病的人反映尤為強烈,劇咳或哮喘或發燒。

卯時 (5點至7點),大腸經最旺。 「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時需要辨證調理。

辰時 (7點至9點),胃經最旺。所以,人在 7點吃早飯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嘴唇乾,重則唇裂或生瘡,可以在7點清胃火。胃寒者7點養胃健脾。

已時 (9點至11點),脾經最旺。 「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否則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虛者 9點健脾;濕盛者9點利濕。

午時 (11點至13點),心經最旺。 「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過緩者 11點補心陽;心率過速者滋心陰。

未時 (13點至15點),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人大腸,精華輸送進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飯後兩肋脹痛者在此時降肝火、疏肝理氣;

申時 (15點至17點),膀胱經最旺。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遺尿。申時人體溫較熱,陰虛的人尤為突出,在這個時間滋腎陰可調此證。

酉時 (17點至19點),腎經最旺。 「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經過申時的人體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時辰。腎陽虛者酉時補腎陽最為有效。

戌時 (19點至21點),心包經最旺。 「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心發冷者戌時補腎陽;心悶熱者戌時滋心陰。

亥時 (21點至23點),三焦經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可惜現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時百脈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種進行調理。古籍《靈樞》:「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

1. 卯時( 5點至7點 )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
2. 辰時( 7點至9點 )胃經旺,有利於消化;
3. 巳時(9點至11點 )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
4.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5.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
6.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7.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8. 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9.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10.子時(23點至1點 )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11.丑時( 1點至3點 )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12.寅時( 3點至5點 )肺經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迎接新的一天到
來.
從亥時開始(21點)到寅時結束(5點),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
,也是人處於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陰主靜,要有充足的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
體狀態。正如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況,作為知識了解可以,死用則不行。任何知識用死了
都是"所知障"。讀者可按12條經脈在12個時辰中興衰的規律,逐漸探索適合於自身的保健方法。

6、辟穀養生方法真實有效嗎

有效,但跟很多因素都有關系,如果沒有好好學習,從心裡不相信我國的傳統文化,不做體育鍛煉,不練功zd,不願意去體驗,那肯定就沒效果了。
相反,必有效。
下面將練習喝風辟穀養生的具體方法寫出來,希望對你有效。
1,看成功辟穀的經典案例。
2,好好做辟穀前的作業,加強體育鍛煉。
3,看一些傳統文化類的書版,比如《道德經》《金剛經》等。
4,如果進入辟穀狀態,就要堅持寫辟穀日記,將自己的辟穀經歷記下來,鼓勵自己。
5,辟穀期間,一定要順其自然,正所謂有心練功,無心成功,如果發現特別想吃法,就趕緊復食,以後學習好了,在繼續辟穀。
6,辟穀復食之後,雖然什麼都可以吃,但是切記不可暴飲暴食,如果不注意,好不容易調理的腸胃,就又開始反抗了權。
友情提醒,喝風辟穀雖好,但是存在一定風險,如果沒有專業導師指導,不建議喝風辟穀。

7、醋加什麼食物能養生保健?

醋泡花生米

將花生米浸泡於食醋中,一日後食用,每日2次,每次10-15粒。長期堅持食用可降低血壓,軟化血管,減少膽固醇的堆積,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

醋泡黃豆

醋泡黃豆是餐桌上經常出現的一道冷盤。先把干黃豆炒熟,然後用醋浸泡七天以後才可以吃。但注意要空腹食用。這樣堅持吃,可以預防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疾病的發生。

醋泡雞蛋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選擇米醋,將生雞蛋帶著殼泡到醋里。浸泡2~3天將雞蛋取出,用筷子伸入蛋殼內將蛋黃和蛋清攪勻服用,可治療支氣管炎、慢性胃病、心血管疾病等。

醋泡大蒜

將干凈、去皮大蒜瓣放水中浸泡一夜,濾干倒入食醋浸泡50天後即可食用。每天吃2—3瓣醋泡大蒜,並飲用經稀釋3倍的醋浸汁,可解熱散寒、預防感冒,有強身健體之效。鼻炎患者可用一小瓶口的瓶子裝入醋泡大蒜的醋汁,每晚看電視時用鼻子聞之,半月後效果明顯。

醋泡玉米

取玉米500克煮熟濾干,加入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時,再取出玉米晾乾。每日早晚各嚼服20—30粒,有明顯降血壓作用。

醋泡洋蔥

很多人感覺洋蔥吃起來辣眼又辣心,用醋泡過後就不會有這種擔憂了。把洋蔥外皮剝去,平均切成兩半,然後全部浸泡在醋里,一天以後,就可以吃了。這種吃法可以起到排毒養顏、減肥的作用。

醋泡姜

每天吃醋泡姜對人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醋泡生薑不僅養生效果極佳,而且作為一道調味的小冷盤還很不錯呢,東西雖好,但不要貪吃哦,每天2-4片即可。

醋泡海帶將海帶切成細絲,按1:3的比例加食醋浸泡,冷藏10天,即可食用。海帶含有豐富的鈣、磷、鐵、鉀、碘和多種維生素,具有強健骨骼、牙齒,防止軟骨病和改善高血壓症狀等功效。

8、一年四季養生方法?女人養生的方法??

四季飲食養生的原則和方法:

一、春季飲食養生

1、春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主食中選擇高熱量的食物,保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早春時期,為冬春交換之時,適宜進食偏於溫熱的食物,並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飲食中除米、面、雜糧之外,還可增加一些豆類、花生、乳製品等。

2、春季中期,天氣驟冷驟熱,變化較大,在氣溫較高時可增加青菜的食量,減少肉類的食用。春季晚期,為春夏交換之時,氣溫偏熱,適宜進食清淡的食物,並注意補充足夠的維生素。中醫還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不宜多食酸味以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

二、夏季飲食養生

1、夏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飲食以清淡為主,保證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適量補充蛋白質。夏季炎熱而出汗較多,體內丟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較差,多進稀食是重要的飲食養生方法,因此應當多食粥、喝湯。夏季陽氣旺盛,活動較多,身體消耗大,應當注意補充營養物質,如優質的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充足的維生素,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李子、梨等新鮮蔬果。

2、夏季還要攝入足夠的水分和無機鹽,特別要注意多飲水及補充鉀,豆類或豆製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要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葛根、西紅柿、黃瓜、綠豆等。解暑的飲料中以茶水為最佳,特別是綠茶,具有消暑解渴、清熱瀉火的作用。

三、秋季飲食養生

1、秋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飲食葷素搭配,多食清涼多汁的蔬菜、水果,適量地補充蛋白質和無機鹽。秋季前期較溫燥,飲食養生方法要以清熱滋潤為主,應堅持二粥一湯的飲食方法,即早晚食粥,午餐喝湯,但粥湯的配料有所不同。煮粥時可以加些切碎的梨塊,具有生津止渴、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作用;或者加些百合,具有潤肺止咳、養心安神的作用;加入用水發好的銀耳,亦有滋陰潤肺、養胃強身的作用。

2、羹湯類則以西紅柿雞蛋湯為佳,蛋白質及維生素豐富並且有利於消化吸收。秋季後期較涼燥,飲食養生方法要以祛寒滋潤為主,並適當地增加蛋白質和熱量較高的食物。除了梨粥、百合粥、銀耳粥外,還可增加瘦肉粥以補充蛋白質的消耗,並可食用栗子粥、桂花蓮子粥、龍眼肉粥、紅棗粥等。應多食一些溫性蔬果,如南瓜、蔥、姜、香菜、桃、杏、大棗、荔枝、烏梅等。

四、冬季飲食養生

1、冬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適量地進食高熱量的飲食以補充熱量的消耗;增加溫熱性食物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2、冬季養生的原則是要避寒就暖,斂陽護陰,以收藏為本,是一年四季當中進補的最佳時節。中醫認為,冬季應多食用一些偏於溫熱的食物,特別是能夠溫補腎陽的飲食,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

(8)悅本堂 法養生加擴展資料

女生如何正確的養生

1、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身體和器官都是需要一定休息的,所以每天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睡早起,這樣才能夠及時的解除身體的疲勞,讓身體變得更加的有活力,減少了生病的幾率。

2、要培養自己的興趣

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很多女性受到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讓他們內心不能得到一定的平靜,經常性的處於緊張狀態就會提前進入衰老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應該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聽聽歌曲或者學習書法,讓自己能夠平靜下來,同時也可以陶冶情操。

溫馨提示

女性朋友平時應該養成正確的養生方法,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搭配飲食,避免情緒的波動,坦然的面對一切,不能有太多的心理負擔。

9、心肌缺血能做超養養生法嗎?

心肌缺血的治療是取決於病因的治療。冠狀動脈斑塊、狹窄造成的心肌缺血採取葯物治療或葯物治療或外科搭橋手術治療。冠狀動脈畸形起源異常通過外科矯正畸形,心肌缺血即可消失。冠狀動脈痙攣就需要使用緩解動脈痙攣的葯物治療。總體來講,治療心肌缺血的葯物分為使冠狀動脈供血量增加和減少心肌耗氧量的葯物。常用減少心肌耗氧量的葯物為β阻滯劑和鈣拮抗劑。

10、怎樣養生

與悅本堂 法養生加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