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國學 養生 古文名言

國學 養生 古文名言

發布時間:2020-07-20 10:10:39

1、國學經典名句100條

2、中國古代關於明理修身的名人名言

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文:為官者(作者當時的身份)應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分愁擔憂,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現出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膽魄。

2、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戰國荀子《荀子·修身》 

譯文:通過品德修養達到自強,則名聲可與古代聖賢堯、禹齊名。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宋·周敦頤《愛蓮說》

譯文:蓮花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表達的是一種潔身自愛的品質,不受身邊環境的污染。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晁錯論》宋代·蘇軾

譯文:自古以來凡是做大事業的人,不僅有出類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堅韌不拔的意志。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戰國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譯文:在富貴時,能使自己節制而不揮霍;在貧賤時不要改變自己的意志;在強權下不能改變自己的態度,這樣才是大丈夫。

3、國學經典中含真善美的名句

道德經中: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求幾首關於 養生 的詩詞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門行·龜雖壽》曹操

詩中以長壽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同時也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飲酒》 陶淵明

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負冬日》 白居易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養生方法的。他的「養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煉氣功。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而且已修煉到很高的層次。他練功時「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4、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程顥

健身需健心,「心樂才有身樂」,樂觀曠達,內心歡樂,才能健身強體。怎樣才能「心樂」呢?北宋名家程顥他認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以愉悅身心,歡度晚年。

5、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蘇沈良方》蘇軾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葯,收集民間驗方,這首詩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健身的情景。

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6、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龔廷《攝養詩》

明代名醫龔廷賢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吃喝玩樂」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得神仙。——陸游

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共走過了85個春秋。他詩中蘊含的獨特養生之道,可以使我們參悟到這位詩人的長壽秘訣,對現代人提高健康素養無疑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陸游鍾情食養,清淡為主。在諸多食療方法中,陸游似乎對食粥有所偏好。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粗茶淡飯為宜。粥系流質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營養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卜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5、關於國學經典的名言有哪些

國學經典名言名句,這篇文章由成功勵志網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國學經典名言名句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以下都是國學里經典的名言名句帶有解釋:
言忠信,行篤敬。
選自:《論語》
意思:說話忠誠老實,行為厚道嚴肅。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選自《禮記》
意思:有時緊張,有時鬆弛,這是周文王、周武王處理政事的辦法。現在多指工作、學習和生活要勞逸結合。
一樹百獲者,人也。
選自《管子???權修》
意思:培育一次而能得到百倍收獲的,是培養人才。培育人才雖然費時、費力,但是收獲很大。
士有百行,以德為首。
選自《三國志》
意思:志士有百種品行,把德看作是第一位。後來用來說明做人要把「美德」放在首位。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選自《左傳》
意思:擊第一遍鼓,士氣振奮;擊第二遍鼓,士氣開始低落;擊第三遍鼓,士氣就完全消失了。這句話鼓勵大家趁情緒高漲時一口氣將事情做下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選自韓愈《師說》
意思:人不是生來就什麼都知道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說明向他人求學的重要性。
萬物之中,以人為貴。
出處:范曄《後漢書?周舉傳》
意思:在天下的萬物之中,人是最寶貴的。
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
出處:《老子》
意思:天下的難事,一定是從容易的事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從細小的事發展起來的。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出處:《禮記》
意思:心不在那裡,看什麼也看不見,聽什麼也聽不到,吃什麼也吃不出滋味。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專注。
不以窮變節,不以賤易志。
出處:桓寬《鹽鐵論》
意思:不因為不得志而改變氣節,不因為地位卑下而改變志向。

6、國學的名言警句

國學經典名言名句,這篇文章由成功勵志網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國學經典名言名句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以下都是國學里經典的名言名句帶有解釋:
言忠信,行篤敬。
選自:《論語》
意思:說話忠誠老實,行為厚道嚴肅。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選自《禮記》
意思:有時緊張,有時鬆弛,這是周文王、周武王處理政事的辦法。現在多指工作、學習和生活要勞逸結合。

一樹百獲者,人也。
選自《管子???權修》
意思:培育一次而能得到百倍收獲的,是培養人才。培育人才雖然費時、費力,但是收獲很大。

士有百行,以德為首。
選自《三國志》
意思:志士有百種品行,把德看作是第一位。後來用來說明做人要把「美德」放在首位。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選自《左傳》
意思:擊第一遍鼓,士氣振奮;擊第二遍鼓,士氣開始低落;擊第三遍鼓,士氣就完全消失了。這句話鼓勵大家趁情緒高漲時一口氣將事情做下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選自韓愈《師說》
意思:人不是生來就什麼都知道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說明向他人求學的重要性。

萬物之中,以人為貴。
出處:范曄《後漢書?周舉傳》
意思:在天下的萬物之中,人是最寶貴的。

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
出處:《老子》
意思:天下的難事,一定是從容易的事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從細小的事發展起來的。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出處:《禮記》
意思:心不在那裡,看什麼也看不見,聽什麼也聽不到,吃什麼也吃不出滋味。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專注。

不以窮變節,不以賤易志。
出處:桓寬《鹽鐵論》
意思:不因為不得志而改變氣節,不因為地位卑下而改變志向。

7、贊美國學的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鄭板橋《對聯》
3、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晉書》
4、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5、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6、「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7、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
8、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8、國學經典 名句

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學不可以已。

——《荀子》

譯: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3、知而好問,然後能才。

——《荀子》

譯:聰明的人還一定得勤學好問才能成才。

4.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5.良葯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孔子家語》

譯:好的葯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6.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漢·司馬遷

譯:人終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價值不同,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

9、關於國學的名人名言

國學名言名句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後凋。
7、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8、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蕭鐸
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0、國學經典名言五十句,你掌握了多少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 "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 --《大禹謨》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
18.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
19.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
20.不遷怒,不貳過。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譯:不該乾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譯: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26.三思而後行。 --《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復的考慮後才去做。
27.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31.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知道什麼是可恥的行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現。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譯:以為自己的錯誤比別人的小,缺點比別人少而沾沾自喜。 --
3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34.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聖人。
35.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韓非子》
譯: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毀。
40.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4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譯:只學習卻不思考就不會感到迷茫,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疲倦而沒有收獲。
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應當說不知道,不弄虛作假,這才是明智的行為。
4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
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於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鬆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4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譯: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4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譯:努力學習卻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厭倦。
4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顴雀樓》
譯:想看到更遠更廣闊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層樓。想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你就要比原來更努力。
48.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 --《警世通言》
譯:盡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誇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50.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與國學 養生 古文名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