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小常識
2、為什麼吸氣吐納之道跟養身有很大關系?非常謝謝
吐納屬氣功中的煉氣技法,吐納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內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內進行的外界空氣與血液的氣體交換,也 稱肺呼息。所謂內呼吸,是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也稱組織呼吸。氣功的呼吸,主要調整肺呼吸,使之達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細細,納惟綿綿」的均勻、細緩、深長的程度。進而對內呼吸產生良好的影響。據說吐納練習均為入門者修煉,當吐納練息達到高層次時,則無息可調。那時呼吸微微,忽然遽斷,進入胎息境界。〈〈抱朴。釋滯〉〉說:「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入在胞胎之中」。意指練功至深者,就像胎兒在母腹之中,鼻無出入之氣。胎息是吐納練息的最高境界,道教中許多道士都偏愛此功。
吐納練息的要訣是吸氣時氣貫注於腹部,呼氣時氣上引至頭巔,這樣可以吸取生氣,排出死氣和病氣,同時提高人體潛能,進入功能態。吐納的方法很多,分動靜兩類,此處介紹幾種流行的吐納練息法。
六字氣訣 ――通過鼻吸口呼,呼氣時結合默念噓、呵、呼、歙、吹、嘻六個字音,用以影響肝、心、肺、脾、腎、三焦,祛除各臟腑病邪的一種氣功鍛煉方法,道、佛氣功中都有此內容。
六字氣訣最早見於陶弘景的〈〈養生延命錄〉〉,其練法是:坐式、站式均可,口呼鼻吸,呼氣時根據需要默念噓、呵、呼、欷、吹、嘻六字。噓治肝之實證,如頭痛目赤,肋疼易怒;呵治心之實證,如口舌生瘡、心煩不寐;呼治脾之實證,如脘腹悶脹,食積不化;
噓治肺之實症,如痰多氣壅:口乾咽疼;吹治三焦之實證,如腹脹、大小便不通。六字氣訣可以單獨作,也可配合其他功法。另外,六字氣訣是一種以瀉實為主的功法,陽虛自汗者禁練,虛症者也要慎用。春季脾氣衰不練「呼」字;夏季肺氣衰不練「噓字」,秋季金克木,不練「噓」字,以免傷肝。冬季不練呵,以免心衰。明代的〈〈修齡要旨〉〉、〈〈類修要訣〉〉都強調練六字訣時要配合肢體導引動作。1297
抱朴子胎息法 ――此法載於晉代葛洪〈〈抱朴子。內篇》,但本功法並非葛洪所創,而是葛洪根據師傳整理而成,特點是通過逐漸延長閉氣不息的時間,最終達到胎息狀態。具體練法:每日子後午前取仰卧式,瞑目靜心,摒絕雜念。先鼻緩緩吸氣,吸氣極滿後閉目不息,隨即默數數字,自一至百以上。當閉氣至極,則以口緩緩吐氣,吸氣或吐氣皆須極細極微,毫無氣息出入之聲,以鴻毛置鼻孔處命紋絲不動為標准。練習日久,每次閉氣默數的數字可達數百以至數干,在此期間將自然出現胎息狀態。
何仙姑胎息訣 ――何仙姑為傳說中的道教八仙之一。姓何,名瓊,唐代零陵人,住雲母溪,遇呂洞賓之後授以修養之術,遂成道。其功訣說:「夫煉者修也,息者氣也,神也,精也。息氣本源者,清靜本氣也。觀入丹田,細細出入,如此者龍虎自伏。若心無動,神無思,氣無欲,則名曰大定。真氣存於形質,真仙之位變化無窮,號曰真人矣。夫胎息者;須存神定意,抱守三關者精、氣、神也。凡修行之人,每於六時,常抱守三法,則自然有寶聚也。國富民安,心王自在,乃神和暢,少病也,少惱也,身體輕便也,耳目聰明也,是修真之人真道徑路。若三五年常行此法,天護佑,神加持,凡人愛敬,久而自然得道矣。 」
3、從整體上看,道家的養生觀包括哪些方面?
1.養生要講究天人相應我國古典醫學名著《黃帝內經》首次提出「天人相應」觀。提出:人們生活在自然界中,同時也是自然界的組成部分之一,人體的生理活動受自然的影響而不斷地調整和適應。一年四時寒熱溫涼的變化,是由一年中陰陽消長所形成的,由於四時陰陽消長的變化,所以有舂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物發展規律。
自然界的復雜變化,也必然會影響到人體的各個方面。中醫學理淪認為,天有三陰三陽六氣和五行的變化,人體也有三陰三陽六氣和五行的運動,自然氣候的變化,直接影響到陰陽六氣和五行的運動,而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取決於六經和五臟之氣的協調。
自然界陰陽五行的運動,與人體五臟六經之氣的運動是相互收受同應的。人與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人的生命活動與大自然息息相關。可見,對於大自然的各種變化,人們必須與之相適應。只有如此,才能順應自然,求得人體與大自然環境的統一而保持健康。這是養生保健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在天人相應的整體觀的指導下,祖國傳統的養生學認為,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必須順應四時陰陽消長、二十四節氣轉換替代的客觀規律。
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屬陽,秋冬屬陰。自然節氣也隨著氣候的變遷而發生舂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因此,人們在春夏之時,要順其自然保養陽氣;秋冬之時,亦應保養陰氣,故有「舂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這就要求人們凡精神活動、起居作息、飲食五味等都要根據四時的變化,進行適當的調節。在作息時間上,也要順應四時的變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飲食五味上,攝取更要有規律,過飢、過飽或飲食偏嗜均能傷害臟腑,影響身體健康。
2.養生需要形神合一「形與神俱」、「形神台一」,是中醫學的又一養生觀,其主旨在於強凋形體運動與精神調攝的統一。所謂形,是指人的整個機體的外在表現,是物質基礎;而所謂神則是指人的精
4、道教的信仰?
以下數據僅供參考:
北京市名山2座
妙峰山 京西門頭溝區澗溝村北,距北京城百區45公里。
丫髻山 北京市平谷區。
宮觀15座
白雲觀 北京市西便門外,創建於唐,現為清代建築。
北京都城隍廟 北京市西城度區成方街33號,現僅存後殿(寢祠)5間。
朝天宮 北京西城區阜城門內,早已廢棄。
崇真萬壽宮 現已廢棄。
大慈延福宮 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 203號,現大部分荒廢。
大高玄殿 北京西城區景山前街,故宮神武門西問北。
東岳廟 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外大街。
北京火神廟 即「敕建火德真君答廟」,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什剎海旁,歷來由正一派道士住持。北京市道教協會所在地。
呂祖宮
呂祖閣 北京西城區和平門內北新華街 41號和光明胡同6號。
凝和宮 北京市東城區北池子大街市內 46 號。舊稱「雲神廟」。
蟠桃宮 北京市原東便門內,護城河橋南。現已損毀。
神樂署 北京市崇文區天壇外壇西牆內。
玉皇容閣 北京市西城區育強胡同 22號,又稱「玉皇廟」。現大部分已損毀。
玉虛觀 北京昌平縣十三陵德勝口西的溝崖中峰,海拔1,500米。
5、何為道教全真七祖
七真是由王重陽祖師一脈傳承者:
一、邱長春(邱處機傳龍門派)
二、劉長生(劉處玄傳隨山派)
三、譚長真(譚處端傳南無派)
四、馬丹陽(馬 鈺傳遇仙派。)
五、郝廣寧(郝大通傳華山派)
六、王玉陽(王處一傳嵛山派)
七、孫不二(孫清靜傳清靜派)。是為北派七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