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論養生之道 培根

論養生之道 培根

發布時間:2020-07-20 08:19:45

1、培根《人生論》最主要是哪幾論?

01論真理
02 論死亡
03 論宗教信仰的統一
04 論報復
05 論逆境
06 論韜晦
07 論家庭
08 論婚姻
09 論嫉妒
10 論愛情
11 論權位
12 論勇敢
13 論善良
14 論貴族
15 論叛亂zd
16 論無神論
17 論迷信
18 論旅行
19 論帝王
20 論忠告
21 論時機
22 論狡猾
23 論自私
24 論革新
25 論迅速專
26 論小聰明
27 論友誼
28 論消費
29 論強國之道
30 論養生之道
31 論猜疑
32 論言談
33 論殖民事業
34 論財富
35 論讖言
36 論野心
37 論宮廷化裝舞
38 論天性
39 論習慣
40 論幸運
41 論貸款
42 論青年與老年
43 論美
44 論殘疾人
45 論建築
46 論園藝
47 論談判
48 論仆侍
49 律師
50 論讀書
51 論黨派屬
52 論禮貌
53 論稱贊
54 論虛榮
55 論榮譽
56 論法律
57 論憤怒
58 論變遷
59 論謠言(殘篇)

2、《莊子》——《庖丁解牛》中的「養生之道」指的是什麼?

從《庖丁解牛》析養生之道

主旨
本文借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說明養生之道,凡事要順應自然,不勉強硬碰,還要抱持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這樣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段落大意
本文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說明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
第二段∶描寫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
第三段∶寫文惠君對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的贊嘆。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見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話總結全文,並點明文章的題旨。
內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歸納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養生主全文的總綱,說明了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重點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知識作對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
知識,那就會使人疲睏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為了免除對身體的危害,人應忘卻一切善惡的觀念,不要為善以追求好名聲,
不要為惡以遭受刑罰。
(3) 為忘卻善惡、免傷身心,則凡事都要順著自然的中道以為常法,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闡釋養生之道。這部分的重點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
A ) 庖丁解牛時,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腳踏著、用膝蓋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動作純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節拍旋律。
B) 庖丁運刀解牛時發出的聲響,無不合乎音律,合於經首樂章的節奏韻律。
(2)文惠君的贊嘆∶
由於庖丁解牛的動作熟練,而且富於美感和節奏感,令文惠君贊嘆不已∶贊嘆
地說:「技術何以竟達到這樣的境地?」

(3)文惠君的贊賞,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見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總則∶「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蘊含的道理、哲理,已超過於一般的技術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經驗∶
(i)解牛的三個階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為不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看不見筋肉骨節間的空隙,所以將整頭牛看成一個整體。
(b) 三年後∶因為庖丁解牛的經驗多了,對牛體的結構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時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頭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體筋肉骨節間的空隙罷了。
(c) 現在∶他解牛時只用心神跟牛體接觸,而不需用眼睛去觀看。這是因為他順著牛體的自然結構,在筋肉骨節間的空隙運刀,不會碰著筋肉盤結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襯托自己的技藝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硬把骨頭砍斷。
(b) 「良庖」每年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截斷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數千,但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似的。因為牛的骨節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則沒有厚度,以沒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節中,自然寬廣非常,很有運轉的餘地。所以他的刀雖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鋒利如新。
(4) 庖丁從解牛經驗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謹慎∶雖然庖丁解牛的技藝高超,但當他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時,絕不掉以輕心,他會戰戰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視線,放慢動作,謹慎小心地輕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難時,應謹慎小心,以免出錯。
(ii) 做人要斂藏自處∶當牛分解開了,他自然感到心滿意足,於是把刀抹凈後收藏起來。正如人解決困難後,應收斂鋒芒,以免招至妒忌。
(4)文惠君聽了庖丁的一番話後,領悟到養生之道,點出了文章的題旨。
以庖丁解牛喻養生之道∶

喻體 本體
牛體 錯綜復雜的社會
牛的筋肉骨節 世上紛繁的事務
刀 人的生命
刀刃 人的本性
解牛的過程 人生的歷程
解牛的方法 養生的方法
解牛方法 養生方法
庖丁先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順著牛體自然的肌理,從筋肉骨節的縫隙處下刀,不切割筋骨,刀子無損,故能持久耐用。人處身於復雜的社會,面對紛繁的世事,應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順應自然而行,巧妙地避開種種障礙,不硬碰,才能盡享天年。

3、培根隨筆好段好句摘抄

好句:
1.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保持的。

2.人們的舉止應當象他們的衣服,不可太緊或過於講究,應當寬舒一點,以便於工作和運動。

3.人們喜愛謊言,不僅因為害怕查明真相的艱難困苦,而且因為他們對謊言本身具有一種自然卻腐朽的愛好。

4.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就是關於進言的信任。

5.如果民眾講的比上層人物講的更真實可信,這不必奇怪,因為民眾講話不用擔風險 。

6.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7.舞台上的愛情比生活中的愛情要美好得多。因為在舞台上,愛情只是喜劇和悲劇的素材,而在人生中,愛情卻常常招來不幸。它有時象那位誘惑人的魔女,有時又象那位復仇的女神。

8.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

9.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

10.幸運的時機好比市場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誤,它就將掉價了。

11.狀貌之美勝於顏色之美,而適宜並優雅的行為之美又勝於狀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圖畫所不能表現,初睹所不能見及者。

12.除了知識和學問之外,世上沒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們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像、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治和權威。

13.夫妻的愛,使人類繁衍。朋友的愛,給人以幫助。但那荒淫縱欲的愛,卻只會使人墮落毀滅!

14.慣於作假其實只是一種因軟弱和不動腦筋而促成的狡猾,並不是高超的策略 。

15.過於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險之一。

16.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

17.黃金時代是在我們的前面,不是在我們的背後。

18.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訓好的社會公民的。

19.金錢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礙;因財富之於品德,正如軍隊與輜重一樣,沒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礙前進,有時甚至因為照顧它反而喪失了勝利。

20.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運動為改善一樣。

21.美貌倘若生於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身上,當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慚形穢,遠自遁避了。

好段:
1) 公眾的嫉妒對國家來說是一種可能蔓延的疾病,正如傳染病可侵入健全的肌體並使之犯疾一樣,國民一旦產生這種嫉妒,他們甚至會反對最合理的國家行為,並使這些行為背上惡名;而為此採取籠絡民心的舉措也幾乎無濟於事,因為這正好表明當局害怕嫉妒,軟弱可欺,結果造成的損害更大。這也像通常的傳染病一樣,你越怕它,它越要找上門來。這種公眾的嫉妒似乎主要是針對高官大臣,而不是針對君王和國家本身。但有一條千真萬確的規律,那就是如果某位大臣並無甚過失卻招來公眾強烈的嫉妒,或是公眾的嫉妒在某種程度上是針對一國之所有大臣,那嫉妒的矛頭(雖隱而不露)實際上就是指向國家本身了。——《論嫉妒》
2) 登高位而德行愈增,此乃高潔之士的明顯標志,因高位顯職實則(或曰應該是)德行之所在;猶如自然界中,萬物疾動而奔其所,一旦各就各位則靜然處之,德行亦是如此,追求顯職時則動,問鼎高位後則靜。一切升遷騰達均須循小梯迂迴而上,上升時若遇派系分攘則不妨加入一派,然登頂後必須保持中立,無朋無黨。追憶前任時應持論公允,言辭審慎,如若反其道而行之,那就將欠下一筆自己卸任後非還不可的舊帳。若有同僚,應予以尊重,寧可在他們不想求見時召見他們,也不要在他們有事求見時將其拒之門外。在與人私下會談和答復私人請求的時候,切莫時時想到或念念不忘自己的地位,最好讓別人去說:此公為官和居家真是判若兩人。——《論高位》
3) 君王亦不可憑產生不滿的痛苦大小來估量危險,因為在最危險的不滿情緒中恐懼的成分往往大於痛苦,而「痛苦是有限的,但恐懼無限」。再說迫於高壓,使人產生忍耐力的痛苦也會使人喪失勇氣,但對恐懼來說則不然。——《論叛亂與騷動》
4) 欲行事者須知,看上去不足懼的危險往往並非不足為懼,令人虛驚一場的為則歷來都多於逼迫人的危險。——《說時機》
5) 語言猶如展開的掛毯,心象意念都顯現在其圖案之中;而思想則如未打開的掛毯,心象意念只是被裹在裡面。——《論友誼》
6) 應經常審視你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習慣,若判定某種習氣有害,則須設法逐漸將其戒除;但若發現因改變某習性而引起不適,你也不妨故態復萌;因為很難區分何為公認的有益於健康的習慣,何為對你個人有益並相宜的習性。日常生活中應該無憂無慮,自得其樂,此乃延年益壽的秘訣之一。至於人之所感所思,當避免忌妒、焦慮、憂憤以及過度欣喜和暗自悲傷,亦當避免思其力之所不及、其智之所不能。應該讓心中懷有憧憬,懷有仰慕和驚嘆以及由此產生的新奇感;還應讓頭腦中充滿莊重而多彩的思考對象,如歷史、深化以及對自然的研究。——《談養生之道》
7) 若對別人確信你懂得的事偶爾佯裝不知,那下次你對不懂之事保持沉默別人也會以為你懂。——《談辭令》
8) 人之本性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感情強烈之際和新的嘗試之中,因獨居時不必矯揉造作,激動時會忘掉其清規戒律,而在新的嘗試中則無慣例可援引。——《談人之本性》
9) 須知一個人若是在言談舉止上太煞費苦心,他就會失去其應有的風度和魅力,因為風度魅力之展現必須自然大方而無矯揉造作。有人的舉手投足像每個音節都推敲過的詩行,可一個在雞毛蒜皮上絞腦汁的人又何以能領悟宏旨大義?——《談禮節與俗套》
10)贊賞別人就是褒揚自己,因為別人被你贊賞之處要麼比你出色,要麼比你遜色。而如果他比你遜色而受到誇獎,那你就更加值得誇獎;如果他比你出色而未受到稱頌,那你就更不值得稱頌。——《論虛榮》

4、培根隨筆分為哪幾部分

《隨筆》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篇 論真理
第二篇 論死亡
第三篇 論宗教之統一
第四篇 論復仇
第五篇 論厄運
第六篇 論偽裝與掩飾
第七篇 論父母與子女
第八篇 論結婚與獨身
第九篇 論嫉妒
第十篇 論愛情
第十一篇 論高位
第十二篇 說膽大
第十三篇 論善與性善
第十四篇 論貴族
第十五篇 論叛亂與騷動
第十六篇 論無神論
第十七篇 論迷信
第十八篇 論遠游
第十九篇 論帝王
第二十篇 論進言與納諫
第二十一篇 論時機
第二十二篇 論狡詐
第二十三篇 論利已之聰明
第二十四篇 論革新
第二十五篇 論求速
第二十六篇 論貌似聰明
第二十七篇 論友誼
第二十八篇 談消費
第二十九篇 論國家之真正強盛
第三十篇 論養生之道
第三十一篇 論疑心
第三十二篇 論辭令
第三十三篇 論殖民地
第三十四篇 論財富
第三十五篇 論預言
第三十六篇 論野心
第三十七篇 論假面劇和比武會
第三十八篇 論人之本性
第三十九篇 論習慣和教育
第四十篇 論幸運
第四十一篇 論有息借貸
第四十二篇 論青年與老年
第四十三篇 論美
第四十四篇 論殘疾
第四十五篇 論建房
第四十六篇 論園林
第四十七篇 論洽談
第四十八篇 論門客與朋友
第四十九篇 論求情說項
第五十篇 論讀書
第五十一篇 論黨派
第五十二篇 論禮節與儀容
第五十三篇 論贊譽
第五十四篇 論虛榮
第五十五篇 論榮譽和名聲
第五十六篇 論法官的職責
第五十七篇 論憤怒
第五十八篇 論世事之變遷
第五十九篇 論謠言(殘篇)

網路介紹得很詳細、

5、為什麼培根隨筆裡面的題目都是論什麼呢

第一篇 論真理
第二篇 論死亡
第三篇 論宗教之統一
第四篇 論復仇
第五篇 論厄運
第六篇 論偽裝與掩飾
第七篇 論父母與子女
第八篇 論結婚與獨身
第九篇 論嫉妒
第十篇 論愛情
第十一篇 論高位
第十二篇 說膽大
第十三篇 論善與性善
第十四篇 論貴族
第十五篇 論叛亂與騷動
第十六篇 論無神論
第十七篇 論迷信
第十八篇 論遠游
第十九篇 論帝王
第二十篇 論進言與納諫
第二十一篇 論時機
第二十二篇 論狡詐
第二十三篇 論利已之聰明
第二十四篇 論革新
第二十五篇 論求速
第二十六篇 論貌似聰明
第二十七篇 論友誼
第二十八篇 談消費
第二十九篇 論國家之真正強盛
第三十篇 論養生之道
第三十一篇 論疑心
第三十二篇 論辭令
第三十三篇 論殖民地
第三十四篇 論財富
第三十五篇 論預言
第三十六篇 論野心
第三十七篇 論假面劇和比武會
第三十八篇 論人之本性
第三十九篇 論習慣和教育
第四十篇 論幸運
第四十一篇 論有息借貸
第四十二篇 論青年與老年
第四十三篇 論美
第四十四篇 論殘疾
第四十五篇 論建房
第四十六篇 論園林
第四十七篇 論洽談
第四十八篇 論門客與朋友
第四十九篇 論求情說項
第五十篇 論讀書
第五十一篇 論黨派
第五十二篇 論禮節與儀容
第五十三篇 論贊譽
第五十四篇 論虛榮
第五十五篇 論榮譽和名聲
第五十六篇 論法官的職責
第五十七篇 論憤怒
第五十八篇 論世事之變遷
第五十九篇 論謠言(殘篇)

6、培根的散文隨筆共有多少篇?

譯序第一篇 論真理第二篇 論死亡第三篇 論宗教之統一第四篇 論復仇第五篇 論厄運第六篇 論偽裝與掩飾第七篇 論父母與子女第八篇 論結婚與獨身第九篇 論嫉妒第十篇 論愛情第十一篇 論高位第十二篇 說膽大第十三篇 論善與性善第十四篇 論貴族第十五篇 論叛亂與騷動第十六篇 論無神論第十七篇 論迷信第十八篇 論遠游第十九篇 論帝王第二十篇 論進言與納諫第二十一篇 論時機第二十二篇 論狡詐第二十三篇 論利已之聰明第二十四篇 論革新第二十五篇 論求速第二十六篇 論貌似聰明第二十七篇 論友誼第二十八篇 談消費第二十九篇 論國家之真正強盛第三十篇 論養生之道第三十一篇 論疑心第三十二篇 論辭令第三十三篇 論殖民地第三十四篇 論財富第三十五篇 論預言第三十六篇 論野心第三十七篇 論假面劇和比武會第三十八篇 論人之本性第三十九篇 論習慣和教育第四十篇 論幸運第四十一篇 論有息借貸第四十二篇 論青年與老年第四十三篇 論美第四十四篇 論殘疾第四十五篇 論建房第四十六篇 論園林第四十七篇 論洽談第四十八篇 論門客與朋友第四十九篇 論求情說項第五十篇 論讀書第五十一篇 論黨派第五十二篇 論禮節與儀容第五十三篇 論贊譽第五十四篇 論虛榮第五十五篇 論榮譽和名聲第五十六篇 論法官的職責第五十七篇 論憤怒第五十八篇 論世事之變遷第五十九篇 論謠言(殘篇)附錄 新工具(節選)培根在文學方面的代表作就是他的《隨筆》(Essays)。這本書1597年出版時只收有十篇文章,1612年版增至38篇,1625年版(即末版)增至五十八篇。在培根逝世31年後的一六五七年,有一個Rawley版將培根的未完稿《論謠言》(Of Fame)作為第59篇收入其《隨筆》,但由於該篇只有「啟承」尚無「轉合」,故後來的通行本仍多以58篇為標准。見http://ke.網路.com/view/353898.htm#3

7、培根隨筆100句

內容簡介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美》、《論善與性善》、《論真理》、《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從 《培根隨筆集》的 《論真理》、《論死亡》、《說人之本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他是一個熱愛哲學的人。從《論高位》、《論帝王》、《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他熱衷於政治,深諳官場運作。從《論愛情》、《論友誼》、《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他富有生活情趣。從《論逆境》、《論幸福》、《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他自強不息。從《論偽裝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他工於心計、老於世故。

內容主要是一些議論性質的短文,主要講敘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態度和想法。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許多方面,其中有《談讀書》、《論真理》、《論嫉妒》、《論死亡》、《論美》等著名篇章,是培根文學方面的代表作,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蘊含著培根的思想精華。

該書1597年出版時只有10篇文章,1612年出版增至38篇,1625年版增至58篇,培根逝世31年後的1657年Rawel將培根未完成的隨筆《論謠言》作為第59篇收入最終構成了今天流行的版本。 培根隨筆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這位被馬克思稱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科學家,出生於豪門,自修獲得律師資格並步入政界,幾經波折後成為了國家重臣,最後又因一樁受賄案被國會彈劾去職。《培根隨筆》主要講敘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態度和想法。本書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對於各種方面的內容培根都寫出了自己的想法,從字里行間透露出培根的人生態度和處事方式。

《隨筆》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之見。

《隨筆》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說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這本書的熏陶。於今天的青年讀者,讀《隨筆》就像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因為《隨筆》里包含著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版本信息
培根在文學方面的代表作就是他的《隨筆》(Essays)。這本書1597年出版時只收有十篇文章,1612年版增至38篇,1625年版(即末版)增至五十八篇。在培根逝世31年後的一六五七年,有一個Rawley版將培根的未完稿《論謠言》(Of Fame)作為第59篇收入其《隨筆》,但由於該篇只有「啟承」尚無「轉合」,故後來的通行本仍多以58篇為標准。

圖書目錄
譯序

第一篇 論真理

第二篇 論死亡

第三篇 論宗教之統一

第四篇 論復仇

第五篇 論厄運

第六篇 論偽裝與掩飾

第七篇 論父母與子女

第八篇 論結婚與獨身

第九篇 論嫉妒

第十篇 論愛情

第十一篇 論高位

第十二篇 說膽大

第十三篇 論善與性善

第十四篇 論貴族

第十五篇 論叛亂與騷動

第十六篇 論無神論

第十七篇 論迷信

第十八篇 論遠游

第十九篇 論帝王

第二十篇 論進言與納諫

第二十一篇 論時機

第二十二篇 論狡詐

第二十三篇 論利已之聰明

第二十四篇 論革新

第二十五篇 論求速

第二十六篇 論貌似聰明

第二十七篇 論友誼

第二十八篇 談消費

第二十九篇 論國家之真正強盛

第三十篇 論養生之道

第三十一篇 論疑心

第三十二篇 論辭令

第三十三篇 論殖民地

第三十四篇 論財富

第三十五篇 論預言

第三十六篇 論野心

第三十七篇 論假面劇和比武會

第三十八篇 論人之本性

第三十九篇 論習慣和教育

第四十篇 論幸運

第四十一篇 論有息借貸

第四十二篇 論青年與老年

第四十三篇 論美

第四十四篇 論殘疾

第四十五篇 論建房

第四十六篇 論園林

第四十七篇 論洽談

第四十八篇 論門客與朋友

第四十九篇 論求情說項

第五十篇 論讀書

第五十一篇 論黨派

第五十二篇 論禮節與儀容

第五十三篇 論贊譽

第五十四篇 論虛榮

第五十五篇 論榮譽和名聲

第五十六篇 論法官的職責

第五十七篇 論憤怒

第五十八篇 論世事之變遷

第五十九篇 論謠言(殘篇)

附錄 新工具(節選)

圖書信息
《培根隨筆》

作 者: (英)培根 張春陽 編譯

內容簡介

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被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不僅在文學、哲學方面成就顯赫,在自然科學領域里同樣建樹頗豐,被譽為「法律之舌」、「科學之光」。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名言整理

知識就是力量。

人生:

只知哲學一些皮毛的人,思想會導向無神論。但是,深入了解哲學,會把人帶回宗教。

一個機敏謹慎的人,一定會交一個好運。

美的至高無上的部分,無法以彩筆描出來。

炫耀於外表的才幹陡然令人贊羨,而深藏未露的才幹則能帶來幸運。

我認為善的定義就是有利於人類。

青年人比較適合發明,而不適合判斷;適合執行,而不適合磋商;適合新的計劃,而不適合固定的職業。

金錢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礙;因財富之於品德,正如軍隊與輜重一樣,沒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礙前進,有時甚至因為照顧它反而喪失了勝利。

幸運的時機好比市場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誤,它就將掉價了。

狀貌之美勝於顏色之美,而適宜並優雅的行為之美又勝於狀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圖畫所不能表現,初睹所不能見及者。

歷史使人賢明,詩造成氣質高雅的人,數學使人高尚,自然哲學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穩重,而倫理學和修辭學則使人善於爭論。

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這是美的精華。

當命運微笑時,我也笑著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友誼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秘以友誼對於人世間生,真像煉金術所要找的那種點金石。它能使黃金加倍,又能使黑鐵成金。

嚴厲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譴責,也應當莊重而不應當侮辱嘲弄。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誓言是否有效,必須視發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發生力量。

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論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命運如同市場。如果老待在那裡,價格多半是會下跌的。

在富人的想像里,財富是一座堅強的堡壘。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快捷方式通常是最壞的路。

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噩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

金錢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並無用處。

如果你考慮兩遍以後再說,那你說得一定比原來好一倍。

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無拘無束。

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嘆。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人的天性雖然是隱而不露的,但卻很難被壓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絕。即使勉強施壓抑,只會使它在壓力消除後更加猛烈。只有長期養成的習慣才能多少改變人的天生氣質和性格。

真理:

與智慧相伴的是真理,智慧只存在於真理中。

人們寧願相信謬誤,而不願熱愛真理,不僅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而且是謬誤更能迎合人類某些惡劣的天性。

人們說得好,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

要追求真理,認識真理,更要依賴真理,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

從錯誤中比從混亂中易於發現真理。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時間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真理之川從它的錯誤之溝渠中流過;像萌芽一般,在一個真理之下又生一個疑問,真理疑問互為滋養。

事業:

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

在一切大事業上,人在開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樣察看時機,而在進行時要像千手神那樣抓住時機。

最好的辦法是把青年的特點與老年的特點在事業上結合起來。青年可以從老年身上學到他們所不具有的優點;而從社會的影響角度來說,有經驗的老人執事令人放心,而年輕人的干勁則鼓舞人心。如果說,老年人的經驗是可貴的,那麼青年人的純真是崇高的。

修養:

禮節要舉動自然才顯得高貴。假如表面上過於做作,那就丟失了應有的價值。

由智慧養成的習慣成為第二天性。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訓好的社會公民的。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養的人是不值得贊美的。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這是一定的,這個我們叫做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抑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難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而盡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

科學: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科學的真正的與合理的目的在於造福於人類生活,用新的發明和財富豐富人類生活。

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8、培根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是什麼或者是什麼它共有多少篇短文組成

你問的是培根的《培根隨筆》。篇目是:

第一篇 論真理 第十六篇 論無神論 第三十一篇 論疑心  第四十六篇 論園林 
第二篇 論死亡 第十七篇 論迷信 第三十二篇 論辭令  第四十七篇 論洽談 
第三篇 論宗教一統 第十八篇 論遠游 第三十三篇 論殖民地 第四十八篇 論門客與朋友 
第四篇 論復仇 第十九篇 論帝王 第三十四篇 論財富  第四十九篇 論求情說項 
第五篇 論厄運 第二十篇 論進言與納諫 第三十五篇 論預言  第五十篇 論讀書 
第六篇 論偽裝與掩飾 第二十一篇 論時機 第三十六篇 論野心  第五十一篇 論黨派 
第七篇 論父母與子女 第二十二篇 論狡詐 第三十七篇 論假面劇和比武會  第五十二篇 論禮節與儀容 
第八篇 論結婚與獨身 第二十三篇 自謀 第三十八篇 論人之本性  第五十三篇 論贊譽 
第九篇 論嫉妒 第二十四篇 論革新 第三十九篇 論習慣和教育  第五十四篇 論虛榮 
第十篇 論愛情 第二十五篇 論求速 第四十篇 論幸運 第五十五篇 論榮譽和名聲 
第十一篇 論高位 第二十六篇 論貌似聰明 第四十一篇 論有息借貸  第五十六篇 論司法 
第十二篇 論勇敢 第二十七篇 論友誼 第四十二篇 論青年與老年  第五十七篇 論憤怒 
第十三篇 論善與性善 第二十八篇 談消費 第四十三篇 論美 第五十八篇 論世事之變遷 
第十四篇 論貴族 第二十九篇 論國家之真正強盛 第四十四篇 論殘疾 第五十九篇 論謠言(殘篇)
第十五篇 論叛亂與騷動 第三十篇 論養生之道 第四十五篇 論建房

另外培根的《新工具》也很有名。

9、培根的人生隨筆一共收錄了多少文章?

把目錄復制給你看吧: 論真理 論死亡 論宗教信仰的一致性問題 論報復 論逆境 論偽裝與沉默 論家庭百 論婚姻 論嫉妒 論愛情 論權位 論勇敢 論善 論貴族 論叛亂 論無神論 論迷信 論旅行 論帝王 論建議 論時機 論狡猾 論自私 論革新 論迅速 論小聰明 論友誼 論消費 論強度國之術 論養生之道 論猜疑 論言專談 論殖民事業 論財富 論讖言 論野心 論宮廷化裝舞 論天性 論習慣 論幸運 論貸款 論青年與老年 論美 論殘疾人 論建築 論園藝 論談判 論仆侍 論律師屬 論讀書 論黨派 論禮貌 論稱贊 論虛榮 論榮譽 論法律 論憤怒 論變遷 培根生平及其學術思想何新 (附錄) 弗蘭西新·培根年譜 後記

與論養生之道 培根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