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專家有哪些
中國目前養生專家
洪昭光:現任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血管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領導小組輻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研究員、教授、主任醫師。李安綱:中國傳統文化專家、中國宗教學會禪文化中心主任。
楊志勛:出身於中醫世家。是國家中醫科技成果推廣項目(新葯管療法)的主持人,長期從事中西醫對話和臨床應用,以及中醫理論與企業管理的關系研究和教學。
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輻會長。
煙建華: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基礎理論重點學科帶頭人,中華中醫葯學會內經專業委員會輻主任委員。
樊正倫:著名中醫專家,以治療內科疑難雜病見長,尤擅治療肝膽、心肺、脾胃以及疲勞綜合症等疾患,至今已有近40年的中醫臨床經驗。
王玉川:著名中醫學家,《內經》和中醫基礎理論專家,是中醫界最早研究《內經》理論體系、學術內涵的中醫學家。
林中鵬:中國氣功進修學院院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授,世界易學氣功聯合會理事,北京中醫葯研究開發協會輻會長。
王洪圖:中醫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教育部重點學科帶頭人,中醫學會內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其著作《黃帝醫術臨症切要》《黃帝內經研究大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顏正華:著名中醫學家,中葯學專家,中葯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教委科技委員會醫葯組成員,中國葯學會理事。現任北京中醫葯大學中葯學院名譽院長。
王晨霞:中國現代掌紋醫學專家,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面紋、掌紋、體貌,了解身體狀況,發現和預防疾病,掌握長壽弟地點和規律。
程士德:著名中醫學家,《內經》學專家,中醫基礎理論專業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醫學基礎理論和《內經》教學、科研、臨床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內經》「時臟陰陽」理論。
許文勝:中國國學管理專家,太極管理理論創建人,國際著名易學專家,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理事,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管理研究中心輻主任。
田金州:老年病專家,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1999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中醫界唯一之長江學者。
曹澤毅: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中華婦產學會主任委員、婦科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
李興廣:世界中醫葯學會聯合會第一屆亞健康專業委員會理事,醫學碩士、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顧湲:首都醫科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會分會輻主任委員。王鐵成: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秘書長。
張其成: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指導小組成員,香港大學中醫葯學院教授、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學術委員、中國中醫葯學會中醫文化研究會常務輻主任、中國中醫葯學會生命科學研究會常務輻主任。
范紫陽:中國武協、國際武術培訓中心認證「高級太極拳指導員」,世界健康大會「最佳運動教練」,中國首部《健康管理師培訓教材》編委。關慶維:同仁堂葯店主管葯師,同仁堂輻館長兼中醫師。
孔令譽:孔伯華先生嫡孫,自幼跟隨父親孔祥琳學醫,後跟隨叔叔孔祥琦、孔少華先生,得真傳,從事中醫臨床三十年,尤其在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方面具有豐富經驗。
2、北京中醫葯大學研究生復試考試內容
h
3、高血壓患者,平常應當注意什麼?
我國是個高血壓大國,但民眾對如何管理好血壓仍存在諸多誤區,特別是對清晨血壓重要性的認知和關注不夠。所以高血壓患者要充分了解血壓變化的復雜性,掌握正確降壓理念和用葯規范,合理降壓。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去看看高血壓患者需要注意些什麼?
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降壓治療應該確立血壓控制目標值。另一方面,高血壓常常與其他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合並存在,例如高膽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協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險,治療措施應該是綜合性的。
現在生活在飛越的增長,生活也越來越好了,同時這個好也帶來了一些壞。原本只出現在老年人身上的高血壓,如今也開始出現在年輕人身上。追究其原因,還是在我們的飲食身上,所以平時應該多關注飲食健康。
首先我們需要控制的食物就是紅肉動物蛋白質,因為這個蛋白質會對血壓產生影響,容易引起波動。平時食用蛋白質應該選擇白肉(深海魚)豆制食品。
動物內臟是一個儲蓄營養的倉庫,它裡面含有多種元素,平時食用可以很好的補充鐵、維生素A,但是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也需要控制攝入量,因為它也富含大量的膽固醇在裡面。
所以高血壓患者、高血脂患者、肥胖症的人不能隨便食用動物內臟。動物內臟100克就含有365毫克的膽固醇,所以一旦食用了,很容易造成血壓、血脂肪增高,對於控制病情是不利的。
那麼高血壓患者應該吃什麼呢?
高血壓患者要時刻改善飲食結構,保護營養的均衡是高血壓飲食的標准化,多吃蔬菜少吃脂肪食品。
平時可以多吃一些有助於降壓的水果或者是蔬菜如:洋蔥,西紅柿,蘋果,香蕉含有鉀元素較多,可以幫助改善血壓。當然平時飲食要清淡一些,不要食用太多的鹽,這也導致高血壓的一大因素。
高血壓患者在平時要遠離哪些誤區呢?
原則1非葯物治療高血壓不是萬能的
許多高血壓患者難以接受需要常年服葯的事實,往往採取靜養、改變飲食、運動等方法調節血壓。高血壓不能諱疾忌醫,非葯物治療效果不是萬能的,一旦控制不住,會導致很危險的後果。特別是有高血壓家族史的患者,一旦錯過最好的治療時機,不僅會加快血壓進展,還會對其他器官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
原則2降壓太快太猛可能出「大事」
許多患者經常希望醫生幫助其快速降壓。高血壓降得過快過猛,反而會帶來危險。特別是常年高血壓的老年人,降得太快極易發生腦梗塞。降壓應該和緩。正常情況下,在服用降壓葯後,一般1-2周才能起效,4-8周血壓降到目標值。
原則3清晨血壓是關鍵
清晨6-10點血壓會達到一天中的最高峰值,心梗、心源性猝死及腦卒中疾病多發於這個時段。短效降壓葯葯效不能持續24小時,次日清晨服葯前葯物濃度低下,葯效薄弱,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壓。建議服用長效降壓葯每日服用一次,葯效即可覆蓋24小時,可減少血壓波動,平穩控制血壓。
原則4長期服長效葯心腦血管獲益大
降壓就得長期堅持服葯。只要確診高血壓,無論有無症狀,都要根據醫生建議按時服葯,一定不能隨便停葯。
停葯極易造成血壓波動,對心血管造成損傷。只有堅持服用長效葯物,平穩控制好每一個24小時的血壓,才能真正管理好血壓,更好地預防心梗和腦卒中的發生。
4、北京中醫葯大學考研復試內容
2010年北京中醫葯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科目
報考學院、報考專業 方向 考試科目 參考書目 備注
基礎醫學院
100501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六版教材;
《中醫基礎理論》科學出版社劉燕池主編;
《中醫基礎理論》北京市精品教材劉燕池主編;《中醫基礎理論》精編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主編郭霞珍
100501中醫基礎理論 內經 內經 《內經選讀》北京市精品教材煙建華主編
100521中醫養生康復學 中醫養生康復學 中醫養生康復 《中醫康復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傅世垣主編 1992年, 第1版2;
《中醫飲食營養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翁維健主編 1992年,第1版;
《中醫養生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王玉川主編 1992年,第1版;
100502中醫臨床基礎 傷寒 傷寒論 《傷寒論講義》王慶國主編
金匱 金匱要略 《金匱要略》張家禮主編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溫病 溫病學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七年制規劃教材 楊進主編
100503中醫醫史文獻
中醫醫史文獻 中醫醫史文獻綜合(含醫古文、中醫醫史文獻、中醫各家學說、中國醫學史) 《中醫文獻學》中國中醫葯出版社嚴季瀾主編;《中國醫學史》五版教材甄志亞主編;
《中醫各家學說》五版教材任應秋主編;
《醫古文》五版教材段逸山主編
100504方劑學 方劑學 方劑學 《方劑學》人衛出版社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謝鳴主編
100505中醫診斷學 中醫診斷學 中醫診斷學 《中醫診斷學》人衛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季紹良主編
100520臨床中葯學 中葯學 中葯學 《中葯學》中國中醫葯出版社新世紀教材
100601中西醫結合基礎 病理學 病理學 《病理學》科學出版社2004版
黃啟福主編
100601中西醫結合基礎 組織學與胚胎學 組織學與胚胎學 《組織學與胚胎學》人衛出版社成令忠主編
100601中西醫結合基礎 細胞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 《醫學細胞生物學》宋今丹主編人衛出版社
100601中西醫結合基礎 葯理學 葯理學 《葯理學》第五版教材
100601中西醫結合基礎 神經解剖學 神經解剖學 《正常人體解剖學》(神經系統部分)嚴振國主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100601中西醫結合基礎 生理學 生理學 《生理學》中國中醫葯出版社(七版)施雪筠主編
100601中西醫結合基礎 生物化學 生物化學 《生物化學》中國中醫葯出版社新世紀教材 第二版
100601中西醫結合基礎 醫學免疫學 醫學免疫學 《醫學免疫學》人衛出版社第4版陳慰峰主編
100601中西醫結合基礎 臨床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 臨床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 《臨床流行病學》第二版人衛出版社王家良主編《循證醫學》人衛出版社王家良主編
臨床醫學院(東直門醫院)
100506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21世紀課程教材
人民衛生出版社,田德祿主編
100507中醫外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外科學》七版教材
100510中醫兒科學 中醫兒科學 中醫兒科學 《中醫兒科學》七版教材
100509中醫婦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婦科學》七版教材
100512針灸推拿學 針灸推拿學 針灸推拿學 《針灸學》七版教材 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推拿學》七版教材 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內科 中西醫結合內科學 《中西醫結合內科學》 學苑出版社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外科 中西醫結合外科學 《中西醫結合外科學》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李乃卿主編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骨科 中西醫結合骨科學 《外科學》(骨科部分) 陳孝平主編,全國高等醫葯院校教材,供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用,人衛出版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眼科 中西醫結合眼科學 《中醫眼科學》曾慶華主編 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眼科學》惠延年主編 人衛出版社第5版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臨床影像
、檢驗、臨床基礎研究 中西醫結合臨床影像、檢驗、臨床基礎研究 《中西醫結合內科學》學苑出版社
臨床醫學院(東方醫院)
100506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 21世紀課程教材 《中醫內科學》田德祿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
100507中醫外科學 中醫外科學
(含皮科) 中醫外科學
(含皮科) 新世紀 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中醫外科學》李曰慶主編
100510中醫兒科學 中醫兒科學 中醫兒科學 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中醫兒科臨床研究》
100509中醫婦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婦科學 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葯類規劃教程(六版教材)《中醫婦科學》馬寶璋主編
100512針灸推拿學 針灸推拿學 針灸學 新世紀 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針灸學》石學敏主編
推拿學 《推拿學》嚴雋陶主編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內科 中西醫結合內科學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內科學》(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外科 中西醫結合外科學 新世紀 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西醫外科學》 李乃卿主編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婦科 中西醫結合婦科學 《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 尤昭玲主編(第一版)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中醫兒科臨床研究》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眼科 中西醫結合眼科學 新世紀 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中醫眼科學》 曾慶華主編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骨科 中西醫結合骨科學 新世紀 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中醫傷科學》 王和鳴主編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學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學 新世紀《中醫耳鼻咽喉科學》王士貞主編
臨床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100506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新世紀(第二版)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周仲瑛主編,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100507中醫外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外科學》新世紀(第二版)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李曰慶主編,出版社: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100508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骨傷科學》,張安楨主編,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100509中醫婦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婦科學》新世紀(第二版)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張玉珍主編 出版社: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100512 針灸推拿學 針灸推拿學 針灸學 《針灸學》新世紀(第二版)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石學敏主編 出版社: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內科學 中西醫結合內科學 《內科學》(六版)葉任高、陸再英主編,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中西醫結合骨科學 中西醫結合骨科學 新世紀 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中醫傷科學》 王和鳴主編
中西醫結合臨床(男性病及皮膚、性病) 中醫外科學 《中醫外科學》新世紀(第二版)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李曰慶主編,出版社: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中西醫結合臨床(外科) 外科學 外科學》(第七版),主編:吳在德、吳肇漢,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100522中醫護理學 中醫護理學 護理綜合 《內科學》第四版,尤黎明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外科學》第四版,曹偉星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護理學基礎》呂淑琴、尚少梅主編,中國中醫葯出版社出版
《護理學導論》吳瑛、韓麗莎主編,中國中醫葯出版社出版
臨床醫學院(廣安門醫院)
100506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新世紀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100510中醫兒科學
100507中醫外科學
100512 針灸推拿學
100601中西醫結合基礎 中醫兒科學 中醫兒科學 《中醫兒科學》(新世紀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中醫外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外科學》(新世紀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針灸推拿學 針灸學 《針灸學》《推拿學》(新世紀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中西醫結合基礎 分子生物學、中葯葯理 《分子生物學》或《中葯葯理》人民衛生出版社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內科 《中醫內科學》《內科學》(新世紀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臨床醫學院(西苑醫院)
100506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新世紀全國高等教材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醫內科學/西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西醫內科學》新世紀全國高等教材
100822 中葯葯理學 中葯葯理學 中葯葯理學 《中葯葯理學》新世紀全國高等教材
100508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骨傷科學》新世紀全國高等教材
100509中醫婦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婦科學》新世紀全國高等教材
中葯學院
100704葯物分析學 葯物分析學 葯物分析 葯物分析》劉文英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第5版)
100705微生物與生化葯學 微生物與生化葯學 細胞生物學50%
分子生物學50% 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翟中和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分子生物學:《現代分子生物學》朱玉賢、李毅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100820臨床中葯學 臨床中葯學 中葯學 《中葯學》黃兆勝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
100821中葯化學 中葯化學 中葯化學 《中葯化學》匡海學主編 中醫中葯出版社
100822中葯葯理學 中葯葯理學 中葯葯理學 《中葯葯理學》侯家玉主編 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100823中葯制葯學 中葯制葯學 中葯葯劑學80%
中葯炮製學20% 《中葯葯劑學》張兆旺主編 中國中醫葯出版 《中葯炮製學》龔千峰主編 中國中醫出版社
100824中葯生葯學 中葯生葯學 中葯鑒定學50%
葯用植物學30%
中葯資源學20% 《《中葯鑒定學》康廷國主編 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葯用植物學》姚振生主編 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中葯資源學》王文全、沈連生主編 學苑出版社 復習要點:(1)《中葯鑒定學》,第四章、第五章(中葯材項下植物學形態、理化鑒定不在范圍之內);
(2)《葯用植物學》下列科特徵、重點屬 亞科特徵:蓼科、毛茛科、芍葯科、豆科、五加科、傘形科、唇形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姜科
(3)《中葯資源學》,第三章、第六章
針灸學院
100512針灸推拿學 針灸方向 針灸學 《針灸學》石學敏主編 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100512針灸推拿學 推拿方向 推拿學 《按摩推拿學》於天源主編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管理學院
120402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
管理 1、衛生事業管理;
2、英語:口語及聽力(普通)
3、計算機,辦公軟體及數據處理 《衛生事業管理》
作者:梁萬年
(人民衛生出版社)
護理學院
100522中醫護理學 護理綜合考核(筆試)
護理操作考核
面試 1.護理學導論,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5年,吳瑛、韓麗沙主編
2.護理學基礎,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5年,呂淑琴、尚少梅主編
3.內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尤黎明主編
4.外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曹偉新主編
5.護理科研設計,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5年,肖順貞、申傑主編
5、王玉川的著名中醫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