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晚婚與養生 胡海牙

晚婚與養生 胡海牙

發布時間:2020-07-20 03:12:17

1、節欲和晚婚可以養生嗎?

中醫認為,欲不可絕,亦不可縱。中醫養生學多主張節欲以保精,而非禁慾以養生。
(1)婚後宜節欲青壯年身體壯盛,但度切不可恃壯而恣情縱欲,應知有所節制而不使太過。因為縱欲則精竭真散,致使多病早夭。古人曾探討了節欲的時間及房事次數,但是其說法不一。以季問節而論,《黃帝內經》主張冬應藏精;朱丹溪強調「於夏必獨宿」。
(2)倡導晚婚《泰定養生主論·論童壯》:「孔子曰:人之少也,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古法以男子三十而婚,女二十答而嫁。又當觀其血色強弱而抑揚之察其稟性淳漓而權變之。」說明古人是主張晚婚而保精的。如果青年早婚,甚或遺泄無度,則會損傷陰精,專導致疾病或早衰。此外,陰精不足,不能化生神氣,可影響心理健康。
故《壽世保元屬·保生雜志》說:「男子破陽太早則傷其精氣,女子破陰太早則傷其血脈。」

2、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人與擇偶,突然發現說的挺對的

最早出自易經,為人者有五令,一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所以德高鬼神驚。做人要重積德。我們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還要有厚德載物。滿招損謙受益,人之道,君子之終也」。,,,,,,,,,,,,,

3、仙學泰斗胡海牙先生為什麼沒練成長生不死的半仙呀?!!!!!!!!!!!!!!!

樓主如何知道胡海牙先生沒練成呢?
成仙後既可形住zd世,也可脫質升仙。或許胡海牙先生雖練成但是形住於世呢?何況胡海牙先生終日為道家養生奔波操勞,不辭辛苦的宣傳奉獻,難道不影響修煉嗎?專即便這樣也年近百歲而身體健康,本身不也說明了修道的意義嗎?
何況修道修成的要求條件極為苛刻,既要有名師指點,又要有天賦,還要勤奮而且整日清閑而不操勞,屬而且也要有很大的福報,所以修成幾率極低,但即便修不成也可以延年益壽,百益而無一害。何必糾結於成不成功呢?但是一開始修行不能拋家舍業,等時機成熟才可。

4、性生活禁忌與養生有哪些?

中醫學視縱欲為健康之大敵,著名中醫經典著作《壽世保元》中提出,夫妻性生活應有如下一些禁忌:
(1)忌飽食性交飽食後,胃腸道血液充盈,周身其他各處血液相對減少。故飽食後立即過性生活,對男女雙方健康都是不利的。
(2)忌大醉性交大醉之後,男子精液衰少,易致陽痿;女子惡血滯留,易生惡瘡。現代醫學已證明,酒精可損害精子,增加胎兒畸形的機會,不利於優生。
(3)忌憤怒性交憤怒剛過,余怒未消,氣血淤滯而不調達,此時過性生活,易致精虛。
(4)忌恐懼中性交恐懼之中或恐懼剛過,如行性生活,因心有餘悸,可致陰陽偏虛,自汗盜汗,甚至積而成勞。
(5)忌遠行疲乏性交遠道而歸,勞累剛過,立即性交,會有損於身體。性生活本身需要消耗一定的體力,不適於在身體疲倦時進行,如勉強行事,既傷身又無快感。
(6)忌三期性交婦女三期指經期、孕期、產後復原期。值此三期,婦女機體虛弱,氣血不足,要慎房事。如縱欲性交耗費腎精,諸邪乘虛而入,易發生多種疾病。
(7)忌金瘡未愈性交男子陰莖外傷或手術後,傷口未痊癒者,如性交,會影響傷口癒合,甚至引起復發。
(8)忌忍小便性交男女雙方或一方,如有尿意而不解,強忍之性交,對身體有害,決不可為之。
(9)忌異常天氣性交《素女方》說:「雷電風雨,陰陽晦暝,振動天地,以合陰陽,生子令狂癲,或有聾盲喑啞失神,或多忘誤,心意不安,忽常喜、驚、恐、悲、憂不樂。」的確,在異常氣候條件下,如暴雨、雷電、大寒、天熱之時,不要性交。中醫認為,人體與周圍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環境四時的變化,均可影響人體臟腑功能。如果氣候變化過於急劇,一則干擾夫婦雙方的情緒,二則容易引起臟腑功能的急劇變化,此時性交,極易使氣血逆亂,產生疾病。
(10)忌黎明起床前性交因為早晨起床後就要投入白天的工作之中,性交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從而使機體的抵抗力低下,元氣不容易恢復,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有民間諺語說:「早酒晚茶五更色,三件事情不惹它。」
(11)忌剛洗頭後或浴後性交剛剛洗頭洗澡後,頭發未乾忌交合。如果交合,寒濕容易損傷身體,可使小腹急痛,腰脊疼痛強硬,也可風寒上攻頭面而生病。此外,要忌患病體經弱時性交。
因為這個時候,病人身體正處於氣血不足、陰陽失調的階段,性交自然會加重病情、損傷身體。若是病中行房受孕,則對母體及胎兒的發育危害更大。從遺傳學角度來看,母體患病受孕,易使母病及子,子必受累,所以胎兒易患遺傳性疾病。

5、養生和養身有什麼區別?

現在的人都特別的注重養生,因為我們的健康意識都提高了,所以我們不管是吃東西還是平時的生活習慣都趨向於養生,像是吃東西特別的低鹽少油啊,不吃一些垃圾食品,平時沒事的時候還會做一些保健操來強身健體,但是我們要明白養生不等於養身,這兩者是有區別的,那麼養生與養身的區別是什麼呢?一起來了解下。

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人都認為養身之道就是等於養生之術,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中醫中的養生雖然被理論的稱之為「養生之道」,可是卻是將養生的方法稱之為「養生之術」,顧名思義就是養生的方法,它們並不是等同的。

養身就是保養身體、調理身體,偏重在具體的身體機能上,而且不會太具備長遠性。比如說「孕婦剛生產完,要注重養身」;「某運動員受傷後做了手術,要請假養身」等等。

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養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養生是我們的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認真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

養生是保護生命、延年益壽。我國中醫及佛學十分重視預防保健,稱為養生,通過精神調養、食療葯膳、養生功法等等整體綜合措施。達到體質增強、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長生命的目的。

現在我們了解了養生與養身的區別,原來養生和養身的區別在這里,其實生和身就不一樣,雖然同樣都是養,但是還是有區別的,不管是養什麼,都應該對自己的身體好,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加的健康和強壯,這才是我們養生和養身的共同的目的。

6、胡海牙的生平經歷

1927年起,在江南紹興名醫邵佐卿的中葯鋪當學徒,學習中醫葯。在這期間,逐漸發現中醫學與道教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 許多古代著名中醫學家如孫思邈、葛洪等,在道學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於是萌發了研究道教的想法。
1933年,學徒出師之後,便離開紹興,上了上虞縣龍會山, 正式開始研究道教。其後又尋師訪友,遍遊了江、浙一帶的名山洞府。有一天,胡海牙自孫抱慈處得到《揚善半月刊》,上面陳攖寧的文章打動了他,自此他藉由書信往來向陳攖寧求道。
1934年,師從孫孟山學習古琴及金石書畫。
1944年,行醫於金華、蒲江一帶,有「半仙」之譽。得馬丹陽針法之心傳,提出「師古人心,無襲古人跡」。 1945年,在杭州銀洞橋,開設「慈海醫室」
1946年,經張竹銘、孟懷山介紹,在杭州佑聖觀正式拜道教學者、仙學的倡導者陳攖寧為師,成為陳氏的關門弟子,承其教導二十餘年。
1948年,通過考試,取得中華民國的中醫師考試及格證書(醫中檢字6431號)、中醫師證(中字第3169號)
1949年起,胡海牙將陳攖寧接到杭州居住,並照顧其飲食起居,二十餘年,在此其間,陳攖寧為胡海牙專門講過《黃帝內經》、《周易參同契》、《悟真篇》。由於馬一浮推薦,陳攖寧擔任浙江文史館館員。馬一浮也向陳攖寧請教過《參同契》,胡海牙記錄過陳攖寧講《參同契》的前十章,此書陳攖寧未注完。
1953年,取得杭州市中醫師學習西醫進修班畢業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醫證(中字6322號)。行醫之餘,並為浙江省中醫進修班多次培訓針灸科實習醫生。 1954年,在杭州鉤山樵舍,師從黃元秀、海燈法師學習內家拳及武術。後到北京工作以後,又得京東派太極拳之真傳。
1957年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宗教事務局聘請陳攖寧出任中國道教協會秘書長,胡海牙與陳氏同赴北京白雲觀,進行道教研究工作,並在白雲觀每天上午開四小時門診,下午和晚間則從事道教研究。
1959年1月,接受了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聘請,開始去北醫從事針灸教學研究與臨床工作。直到今日,每周一上午仍繼續中醫針灸專家門診。
1969年,胡海牙被下放到幹校。陳攖寧在憂患之中病逝於北京,按照陳氏的遺囑,胡海牙將老師的書籍,手稿珍藏起來,以伺來日。陳氏與胡師徒二人相處二十餘年,胡海牙盡得陳攖寧道家仙學真傳,曾做聯:「大夢師先覺,長生我獨知」。
1998年,《仙學指南》在北京由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4 年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陳攖寧先師仙學研究系列》,即《仙學必讀》一冊、《仙學輯要》三冊。2005 年將珍藏多年的由陳攖寧先生圈點的《揚善半月刊》及《仙道月報》全集獻出,在全國圖書館縮微復制中心正式影印出版。
2006年,整理編著《中華仙學養生全書》在北京由華夏出版社出版。 胡海牙隱居於北京、藏身於書海,數十年如一日地發揚其師的仙學。在胡海牙的家裡,有陳攖寧的半身銅像,非常逼真,特別是微鎖的眉頭,憂患的眼神,胡海牙每談及師,總有無限崇敬與懷念之情。每個星期天的早晨,在北京的某個公園(曾經在香山、天壇、團結湖、朝陽等公園),或許會看見一位須發花白,體態微胖,帶著手杖、銀針,步履穩健的老者,或瀟灑自如地打太極拳,或循循善誘地教導著一班年輕小輩,他就是胡海牙。

7、養生不在於道理有多難,而在於實行,也不再與實行有多難,而在於堅持

養生的道理很好理解
在於能否實行
實行也不是特別困難
最困難的是堅持不懈

與晚婚與養生 胡海牙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