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清明 飲食 養生

清明 飲食 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20 02:21:25

1、清明養生吃什麼,8種時令美食不要錯過

1、薺菜

清明前後的春天,肝陽上亢的人,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這就是中醫學所說的「春氣者諸病在頭」。清明節之後,最適宜吃的時令蔬菜之一是薺菜。

薺菜可以降血壓、健胃消食、疏通腸胃,治療胃痙攣、胃潰瘍、腸炎等問題。另外,薺菜還具有強筋健骨、明目養肝、潤肺和中的作用。薺菜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蛋白質、胡蘿卜素、鈣、鐵、磷以及維生素B1、B2、C等,有助於增強免疫功能,適合清明時節食用。

2、螺螄

清明前後,春暖花開,大地復甦,潛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螄紛紛爬出泥土。此時螺肉肥美,是食用螺螄的最佳時令。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

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富含蛋白蛋、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市場買回的田螺要放養三天,在盆中滴上幾滴麻油或菜油,讓田螺排盡腸腔內的泥質污物,每天換水幾次,用刷子刷凈、絞去尾部,焯水後高溫加熱、炒熟、燜透。

3、蝦

「三月黃魚四月蝦,五月三黎燜苦瓜。」關於清明蝦,曾經有詩這樣描述:「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說的正是清明春雨淅瀝,河鮮生長讓人垂涎的景象。現在「清明蝦」正處於新舊交替的時候,雨水足,新蝦未「散春」,運氣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蝦肚裡有蝦籽。

怎麼區分野生河蝦和養殖河蝦呢?野生河蝦因為平時運動多,身形更為修長,它在水裡會不停地游動,抓起來時張牙舞爪,鉗子會比養殖蝦更為有力。入口時,野生河蝦肉質更為清甜爽脆。河蝦並不是越大越好,以小手指大小為適宜。這種清明蝦,簡單油炸後,用叄巴醬炒來吃,佐酒一流。

4、香椿

香椿芽拌麵筋,嫩柳葉拌豆腐,是北京清明時令佳品。香椿一般在清明前發芽,穀雨前後就可採摘頂芽,這種第一次採摘的,稱頭茬椿芽,不僅肥嫩,而且香味濃郁。

香椿是時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可健脾開胃,增加食慾。香椿的揮發氣味能透過蛔蟲的表皮,使蛔蟲不能附著在腸壁上而被排出體外,可用治蛔蟲病。香椿還含有維生素E和性激素物質,有抗衰老和補陽滋陰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稱。香椿具有清熱利濕、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輔助治療腸炎、痢疾、泌尿系統感染的良葯。

清明養生吃什麼?下面繼續為您介紹4種適合清明前後食用的當季食物。

5、河蚌

據說和螺螄一樣,清明前後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老揚州常見的做法是河蚌燒豆腐、鹹肉燒河蚌,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都說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為清明前水中的螞蟥、微生物還未頻繁活動,因而這個時候的河蚌最干凈,肉質也最肥厚,特別脆嫩可口。

蚌肉洗干凈之後,切成細條,佐以各種調味作料,或燒、或烹、或燉,如河蚌燒豆腐,河蚌鹹肉煲等,都是初春時節江南人家餐桌上最常見的美味。鮮白的濃湯,碧青的蒜末,褐色的蚌肉,雪白的豆腐,熱氣騰騰地端上桌,都會叫人食慾大振,如神仙一般快活。配上春天才上市的頭刀韭菜爆炒,更是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極力推薦的吃法。

6、韭菜

說到春天要吃的東西,不得不提到韭菜。在懂行人的口中,韭菜屬於「瘦物」,因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可幫助瘦身並促進食慾。另外,韭菜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要品嘗至鮮之味,可要抓緊呢。

韭菜的獨特辛香味是其所含的硫化物形成的,這些硫化物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有助於人體提高自身免疫力。韭菜中這些硫化物還能幫助人體吸收維生素B1及維生素A,因此韭菜若與維生素B1含量豐富的豬肉類食品互相搭配,是比較營養的吃法。不過,硫化物遇熱易於揮發,因此烹調韭菜時需要急火快炒起鍋,稍微加熱過火,便會失去韭菜風味。

7、馬蘭頭

每到清明時節,馬蘭頭特殊的香味最為吸引人。許多野菜都是春天長成,最嫩時也是在春天,像馬蘭頭一旦過了清明,就會逐漸變老,嚼不動了,因此這幾天是最適合吃馬蘭頭的。

馬蘭頭的製作最為簡單,只要和豆腐乾乾拌後點上香油即可。馬蘭頭性味辛涼、微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之功效,適合春季養生食用,不但能補充維生素,緩解春困,還對初春常見的咽喉腫痛非常有效。

8、蕨菜

蕨菜又名吉祥菜、龍爪菜。每當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季節,正是采蕨的黃金季節。蕨菜吃起來清脆細嫩,滑潤無筋,味道馨香。家常可熗、炒、打鹵下面條、做成包子餡等,吃法極多。蕨菜營養豐富,有提神、去油膩、助消化的作用,因此,人們稱蕨菜是「山野菜之王」,「雪果山珍」。

新鮮的蕨菜帶有較重的苦澀味。食用前需要經沸水燙後,再浸入涼水中除去異味。如果少了這個步驟,蕨菜入口就比較苦了。製作得當的新鮮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作料,便是一道難得的上乘酒菜。此外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吃法是炒肉絲。

2、清明節如何飲食養生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日食品。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吃雞蛋和涼饅頭,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在清明之際體內肝氣最旺盛,如果肝氣過旺,則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時還會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而這段時間是高血壓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需要大家對其重視起來。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清明時期飲食方面,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適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時節,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該予以避免。陽氣升發是指脾胃的運動收縮,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慾通常比較好,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時節飲食宜溫,多進食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時令蔬菜。清明時期還適合進食地瓜、白菜、蘿卜、芋頭等食品溫胃祛濕,也適宜多吃。另外,清明節氣中,不宜進食筍、雞等,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例如薺菜、菠菜、山葯,對身體有好處。

3、清明吃什麼 清明時節的三大養生食譜

 清明養生必吃十種食物
1.螺螄
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富含蛋白蛋、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市場買回的田螺要放養三天,在盆中滴上幾滴麻油或菜油,讓田螺排盡腸腔內的泥質污物,每天換水幾次,用刷子刷凈、絞去尾部,焯水後高溫加熱、炒熟、燜透。
2.蝦
「三月黃魚四月蝦,五月三黎燜苦瓜。」關於清明蝦,曾經有詩這樣描述:「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說的正是清明春雨淅瀝,河鮮生長讓人垂涎的景象。現在「清明蝦」正處於新舊交替的時候,雨水足,新蝦未「散春」,運氣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蝦肚裡有蝦籽。
3.河蚌
據說和螺螄一樣,清明前後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老揚州常見的做法是河蚌燒豆腐、鹹肉燒河蚌,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都說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為清明前水中的螞蟥、微生物還未頻繁活動,因而這個時候的河蚌最干凈,肉質也最肥厚,特別脆嫩可口。
4.菠菜
菠菜為春天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春季因肝陰不足所致的高血壓、頭暈、糖尿病、貧血等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哈佛大學的另一項研究發現:每周吃2―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患視網膜退化的危險。貧血者可取菠菜100克煮湯。視力模糊者可取鮮菠菜、羊肝各500克,將水燒沸後入羊肝,稍滾後下菠菜,並加適量鹽、麻油、味精,熟後即可食用。
5.馬蘭頭
每到清明時節,馬蘭頭特殊的香味最為吸引人。許多野菜都是春天長成,最嫩時也是在春天,像馬蘭頭一旦過了清明,就會逐漸變老,嚼不動了,因此這幾天是最適合吃馬蘭頭的。馬蘭頭的製作最為簡單,只要和豆腐乾乾拌後點上香油即可。馬蘭頭性味辛涼、微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之功效,適合春季養生食用,不但能補充維生素,緩解春困,還對初春常見的咽喉腫痛非常有效。
6.蕨菜
蕨菜又名吉祥菜、龍爪菜。每當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季節,正是采蕨的黃金季節。蕨菜吃起來清脆細嫩,滑潤無筋,味道馨香。家常可熗、炒、打鹵下面條、做成包子餡等,吃法極多。蕨菜營養豐富,有提神、去油膩、助消化的作用,因此,人們稱蕨菜是「山野菜之王」,「雪果山珍」。鮮的蕨菜帶有較重的苦澀味。食用前需要經沸水燙後,再浸入涼水中除去異味。如果少了這個步驟,蕨菜入口就比較苦了。製作得當的新鮮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作料,便是一道難得的上乘酒菜。此外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吃法是炒肉絲。
7.五穀
清明時節養生要都吃谷類食物,如燕麥、蕎麥、扁豆、薏米、花生、黃豆、咖啡豆、葵花籽等。這些又是種子植物,營養十分豐富,尤其是在清明養生可多吃五穀湯,隨意用自己喜歡的五穀搭配熬湯,或者煮粥都可以。谷類食物可以養肝、除煩、祛濕、和胃、潤腸、補虛、增強抵抗力。
8.銀耳
銀耳是平民補品,但是卻能夠和人參、燕窩等媲美,是女性的最佳養顏食品。銀耳常用來煮甜湯,是不可多得的利水滲濕、養血滋陰、補腦提神、美容嫩膚、補腎強精的保健葯物。而且女性月經不調、大便秘結都可以食用銀耳湯。
9.山葯

山葯在中醫上有極好的贊譽,因為山葯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保持血管具有彈性,避免動脈硬化,同時多吃山葯可以避免脂肪沉積,減少引起肥胖的原因。另外,在山葯中有一種物質叫做多巴胺,可以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
10.韭菜
韭菜有「洗腸草」之稱,它含有較多的粗纖維,能增進胃腸蠕動,可有效預防習慣性便秘和腸癌。清明時分,正值春蔬飄香的時節,人體經歷了漫漫冬季的滋養,此時正應攝入一些當季的鮮嫩青綠色蔬菜,在讓腸胃休息的同時,還可借其纖維素來加速體內油脂與毒素的排出,促進新陳代謝等。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減肥食物。另外,韭菜因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揮發性精油與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其殺菌作用明顯,清明時節食韭有助陽,促生發的效果,還有殺菌消炎、促食慾、降血脂的作用。

4、清明時期怎樣做好飲食保健?

飲食保健

「清明粿」由糯米製作而成,不容易消化,有的人就是因為吃多了,引起消化道潰瘍,而潰瘍病患者過多食用後,更會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嚴重者可誘發胃出血、胃穿孔等。

在閩東,家家戶戶則要煮「稔飯」它是將糯米用洗凈煮熟的烏稔樹葉浸泡後蒸煮而成,顏色烏黑但卻米香撲鼻,別有一番風味。

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在泉州及閩南一帶清明常吃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再捲入胡蘿卜絲、肉絲、蚵煎、芫荽等混鍋菜餚,此類食物品種多樣,葷素搭配,主副食都有,既營養豐富又美味可口,類似的還有溫州人的清明餅和潮汕人的薄餅。

芥菜是廣東人清明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時令蔬菜,多吃芥菜不僅可以增加纖維素、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攝取,也有助於消化當天所吃的大量肉類食物。多吃芥菜飯,據說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不僅如此,蕎菜還具有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經常食用可以降低超氧負離子的活力,削減氧自由基的生成,能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晉南地區清明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福」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晉北地區,則習慣用玉米麵包黑豆芽餡食用。陝北的榆林和延安節前要蒸「子推饃」和做面花,蒸出來的面花栩栩如生,猶如藝術珍品,既可自己食用又能饋贈親友。

吃青團子: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青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

吃饊子:「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致,多以米面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

吃清明螺:清明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

5、清明養生吃什麼好 這些食物必不可少

1螺螄
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富含蛋白蛋、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市場買回的田螺要放養三天,在盆中滴上幾滴麻油或菜油,讓田螺排盡腸腔內的泥質污物,每天換水幾次,用刷子刷凈、絞去尾部,焯水後高溫加熱、炒熟、燜透。

2蝦
「三月黃魚四月蝦,五月三黎燜苦瓜。」關於清明蝦,曾經有詩這樣描述:「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說的正是清明春雨淅瀝,河鮮生長讓人垂涎的景象。現在「清明蝦」正處於新舊交替的時候,雨水足,新蝦未「散春」,運氣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蝦肚裡有蝦籽。

3河蚌
據說和螺螄一樣,清明前後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老揚州常見的做法是河蚌燒豆腐、鹹肉燒河蚌,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都說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為清明前水中的螞蟥、微生物還未頻繁活動,因而這個時候的河蚌最干凈,肉質也最肥厚,特別脆嫩可口。
4菠菜
菠菜為春天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春季因肝陰不足所致的高血壓、頭暈、糖尿病、貧血等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哈佛大學的另一項研究發現:每周吃2―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患視網膜退化的危險。貧血者可取菠菜100克煮湯。視力模糊者可取鮮菠菜、羊肝各500克,將水燒沸後入羊肝,稍滾後下菠菜,並加適量鹽、麻油、味精,熟後即可食用。

5馬蘭頭
每到清明時節,馬蘭頭特殊的香味最為吸引人。許多野菜都是春天長成,最嫩時也是在春天,像馬蘭頭一旦過了清明,就會逐漸變老,嚼不動了,因此這幾天是最適合吃馬蘭頭的。馬蘭頭的製作最為簡單,只要和豆腐乾乾拌後點上香油即可。馬蘭頭性味辛涼、微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之功效,適合春季養生食用,不但能補充維生素,緩解春困,還對初春常見的咽喉腫痛非常有效。
6蕨菜
蕨菜又名吉祥菜、龍爪菜。每當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季節,正是采蕨的黃金季節。蕨菜吃起來清脆細嫩,滑潤無筋,味道馨香。家常可熗、炒、打鹵下面條、做成包子餡等,吃法極多。蕨菜營養豐富,有提神、去油膩、助消化的作用,因此,人們稱蕨菜是「山野菜之王」,「雪果山珍」。鮮的蕨菜帶有較重的苦澀味。食用前需要經沸水燙後,再浸入涼水中除去異味。如果少了這個步驟,蕨菜入口就比較苦了。製作得當的新鮮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作料,便是一道難得的上乘酒菜。此外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吃法是炒肉絲。
(摘自網路)

6、清明節的由來,如何養生以及飲食習俗是什麼?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了。不管是什麼節,只要放假,對我們來說就是好節!可是這個清明節真真是不一般呢!

「清明節」古稱「寒食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源起由來:

關於清明節由來的傳說,流傳最廣的要數重耳與介子推之間發生的故事了。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傳統習俗: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鞦韆掛彩繩。」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

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插柳

向來就有「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說法,清明節,中國民間也向來就有插柳習俗。據說,清明插柳的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

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中國人將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節。清明節正是百鬼出沒頻頻、索討多多的時節。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種說法是,此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徵

清明養生吃什麼?

1、薺菜

春季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中醫常說「春氣者諸病在頭」。清明節之後,最適宜吃的時令蔬菜之一是薺菜。

作為春天最受歡迎的野菜之一的薺菜,不僅味道鮮美,營養價值也是非常的豐富,不僅具有強筋健骨、明目養肝、潤肺和中的作用,還含有鈣,鐵,磷等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能夠增強免疫功能,適合清明時節食用。

2、香椿

香椿一般在清明前發芽,穀雨前後就可採摘頂芽,這種第一次採摘的,稱頭茬椿芽,不僅肥嫩,而且香味濃郁。香椿可治蛔蟲病,還有「助孕素」的美稱,特別適合食慾不振和適齡婦女食用,是春季養生的必備佳品。

況且,亳州人民向來嘴刁,愛吃,會吃,恐怕這鮮美可口的香椿早就已經走進你家的餐桌了吧!

3、韭菜

韭菜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要品嘗至鮮之味,可要趁早呀!

春天吃韭菜除了味道鮮美,還有什麼好處呢?韭菜中含有硫化物,這些硫化物具有一定的殺菌消炎的作用,能夠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在這個春季各種病毒迸發的季節,增強自身免疫力真的再重要不過了。

4、馬蘭頭

吃馬蘭頭的季節特別的短,春發芽,到清明節,這個時候的馬蘭頭鮮嫩可口,過了清明,便會變老,成為無用的野草,因此還沒吃今年馬蘭頭的,趕緊趁早。

馬蘭頭製作簡單,和豆腐乾拌後點上香油,一道鮮美爽口的涼拌菜就做成了。而且,在春天這個整天都昏昏欲睡的季節,吃馬蘭頭不僅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還能夠緩解春困,總感覺我沉睡二十多年的身體就要清醒了呢!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春回大地,天清氣爽,雖有「殘芳荏苒雙飛蝶,曉睡朦朧百轉鶯」的美景,也不忘「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特點,出門在外欣賞春日美景的同時,不要忘記在自己的包中多放把傘,另外,春日早晚溫差大,記得多加件外套,小心著涼感冒哦!

7、清明有哪些飲食原則?

公歷4月5日前後的清明節來,主題為「寒食」與掃墓。清明吃寒食,不動煙火,生吃冷盤、冷粥,如今因生活水平提高,多吃鹵菜、鹽茶蛋、麵包、飲料等,在尊重習俗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健康飲食。

飲食原則

清明時節的飲食應選擇清淡食物,並注意補充足夠維生素,如飲食中應適當增加青菜。野菜,如馬蘭頭、苜蓿、蓬蒿菜等都有良好的清肝明目的作用。正因為此時脾胃容易受損,因此應注意少進難以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更應注意,如酒源不宜過量,冷饌、粽子、粘冷肥膩之物均應嚴格控制,以免影響臟腑的正常功能。如果調養不當,過與不及都將傷及肝氣。

中醫認為:「清明氣血要和諧,春與肝相應」,意思是說春季的氣候特點與人體的肝臟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春季的養生保健方法應以保養肝臟為主,但避免補肝過度,以柔肝為主。古時有麥糕、環餅、冷粥等,如今則更注重「令嘗新」—zd也就是說吃些應時應景、新鮮而有季節特色的食物。

此外,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但必須遵循飲食保健規律。

8、清明節有哪些食物養生

薺菜
清明前後的春天,肝陽上亢的人,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這就是中醫學所說的「春氣者諸病在頭」。清明節之後,最適宜吃的時令蔬菜之一是薺菜。
薺菜可以降血壓、健胃消食、疏通腸胃,治療胃痙攣、胃潰瘍、腸炎等問題。另外,薺菜還具有強筋健骨、明目養肝、潤肺和中的作用。薺菜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蛋白質、胡蘿卜素、鈣、鐵、磷以及維生素B1、B2、C等,有助於增強免疫功能,適合清明時節食用。
2、螺螄
清明前後,春暖花開,大地復甦,潛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螄紛紛爬出泥土。此時螺肉肥美,是食用螺螄的最佳時令。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
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富含蛋白蛋、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市場買回的田螺要放養三天,在盆中滴上幾滴麻油或菜油,讓田螺排盡腸腔內的泥質污物,每天換水幾次,用刷子刷凈、絞去尾部,焯水後高溫加熱、炒熟、燜透。
3、蝦
「三月黃魚四月蝦,五月三黎燜苦瓜。」關於清明蝦,曾經有詩這樣描述:「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說的正是清明春雨淅瀝,河鮮生長讓人垂涎的景象。現在「清明蝦」正處於新舊交替的時候,雨水足,新蝦未「散春」,運氣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蝦肚裡有蝦籽。
怎麼區分野生河蝦和養殖河蝦呢?野生河蝦因為平時運動多,身形更為修長,它在水裡會不停地游動,抓起來時張牙舞爪,鉗子會比養殖蝦更為有力。入口時,野生河蝦肉質更為清甜爽脆。河蝦並不是越大越好,以小手指大小為適宜。這種清明蝦,簡單油炸後,用叄巴醬炒來吃,佐酒一流。

4、香椿
香椿芽拌麵筋,嫩柳葉拌豆腐,是北京清明時令佳品。香椿一般在清明前發芽,穀雨前後就可採摘頂芽,這種第一次採摘的,稱頭茬椿芽,不僅肥嫩,而且香味濃郁。
香椿是時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可健脾開胃,增加食慾。香椿的揮發氣味能透過蛔蟲的表皮,使蛔蟲不能附著在腸壁上而被排出體外,可用治蛔蟲病。香椿還含有維生素E和性激素物質,有抗衰老和補陽滋陰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稱。香椿具有清熱利濕、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輔助治療腸炎、痢疾、泌尿系統感染的良葯

與清明 飲食 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