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十大奇書分別是哪些?
中國十大奇書分別是《鬼穀子》、《素書》、《長短要術》、《八面鋒》、《智囊》、《冰鑒》、《厚黑學》、《觀人學》《博弈論》、《人性的弱點》
1、《鬼穀子》
《鬼穀子》是戰國著名道家,縱橫家鼻祖「鬼穀子」王詡的著作。《鬼穀子》,又名《捭闔策》。據傳是由鬼谷先生後學者根據先生言論整理而成。該書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鬼穀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轉丸、胠亂)失傳。
《鬼穀子》作為縱橫家游說經驗的總結,它融會了鬼穀子畢生學術研究的精華,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該書作為縱橫家的代表著作,為後世了解縱橫家與道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參考。
2、《素書》
《素書》中國謀略第一書,智慧之禁果,治人之兵法,成功之操典。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在中國謀略史上占據重要地位。書中語言高度精煉,字字珠璣,句句名言。書中對人性把握精準獨到,對事物變化觀察入微,對謀略點恰到好處。
3、《長短要術》
《長短經》又名《長短要術》,在古代也被稱作《儒門經濟長短經》,是我國唐代的一部智謀奇書,因為主要講帝王權謀、有資於治國之道。因為書中常常從反面來談權謀之事,所以也有些人稱之為《反經》。
《長短經》的作者是趙蕤。趙蕤,字太賓,又字雲卿,唐代梓州鹽亭(今四川鹽亭)入。傳說其冼祖是西漢宣帝時蜀地著名的《易》學大師趙賓。趙蕤的生卒年沒有明確記載①,大致生活於唐朝中期,主要活動於唐玄宗時代。
趙蕤博學多才,精通經世致用之術,但未入仕途,而是與妻子一起隱居在郪縣長平山安昌岩,著書立說。唐代大詩人李白很敬佩趙蕤,曾登門拜他為師,跟從學習了一年多時間。
4、《八面鋒》
這是一部為宋以來歷代帝王將相奉為「治國方略無所不備,國家政事觸之即解」的治世寶典,故宋孝宗賜名為「八面鋒」。乾隆皇帝告誡皇子皇孫「必須熟讀此書」。
自宋以來,科考舉子人手一冊,各級官吏案頭必備。此書「家傳人誦,與六經並軼」,被譽為「萬世良策」、「天下之奇寶」。本書是一部專門研究治國大政方針和權術思想的經典性專著。
5、《智囊集》
《智囊全集》作者是馮夢龍。該書初編於明代天啟六年(1626年),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1200餘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
書中所表現的人物,都在運用智慧和謀略創造歷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
6、《冰鑒》
《冰鑒》是一部縱橫中外的人才學教科書,一部關於識人、相人的經典文獻,是曾國藩總結自身識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傳世奇書,是曾國藩體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訣,它因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啟迪性和借鑒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和喜愛。
7、《厚黑學》
《厚黑學》為民國年間李宗吾先生所作,他在厚黑學一書中,闡述臉皮要厚而無形、心要黑而無色,這樣才能成為「英雄豪傑」。他以劉邦、項羽、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等人物實例為主線,探討論證厚薄與黑白如何影響成敗得失。
2、求一段江蘇鹽城的介紹,急!!!!
歷史:
鹽城市,位於北緯32.85°~34.2 ° 、東經 119.57°~120.45° ,東臨黃海,南與南通市接壤,西南與揚州市,泰州市為鄰,西與淮安市相連,北隔灌河和連雲港市相望。是江蘇省省轄市中面積最大的市。市轄區面積1779平方公里;市轄區158.65萬人(亭湖區83.90萬,鹽都區74.75萬)。全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交通發達,物產富饒,素有"漁米之鄉"的美稱。鹽城大多數人口是歷朝江南移民後裔,因而傳統文化和民眾的心理狀態都屬於傳統的江南文化范疇。鹽阜大地人傑地靈,名人數不勝數,有過南宋丞相陸秀夫,也是和《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故鄉鹽城從西漢 漢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鹽瀆縣,當時這里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鹽河, 「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東晉安帝義熙7年(公元411年)時更名為鹽城縣,以 「環城皆鹽場」而得名。鹽城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古代以盛產「淮鹽」而享譽華夏,古稱「淮夷地」。早在戰國時期即「煮海為鹽」,《史記》載「東海有海鹽之饒」。秦漢時則「煮海興利、穿渠通運」,已成為漁鹽興旺之地。唐時,「甲東南之富、邊餉半出於茲」的淮南鹽場,僅鹽城就有「鹽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寶應年間,境內設有海陵監、鹽城監,每歲煮鹽百餘萬石,其時鹽城已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鹽城從西漢 漢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鹽瀆縣,當時這里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鹽河, 「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東晉安帝義熙7年(公元411年)時更名為鹽城縣,以 「環城皆鹽場」而得名。鹽城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古代以盛產「淮鹽」而享譽華夏,古稱「淮夷地」。早在戰國時期即「煮海為鹽」,《史記》載「東海有海鹽之饒」。秦漢時則「煮海興利、穿渠通運」,已成為漁鹽興旺之地。唐時,「甲東南之富、邊餉半出於茲」的淮南鹽場,僅鹽城就有「鹽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寶應年間,境內設有海陵監、鹽城監,每歲煮鹽百餘萬石,其時鹽城已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
鹽城10景:
金灘珍鹿- -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董情動天- -東台市董永與七仙女文化園
枯枝奇艷- -鹽城枯枝牡丹園
縱湖秋色- -鹽都區大縱湖風景區
九龍戲珠- -建湖縣九龍口
鐵軍豐碑-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施公遺蹤- -施耐庵紀念館
西溪古韻- -東台市泰山寺
迎賓集賢- -鹽城市迎賓公園
濕地公園--東台市黃海森林公園、永豐林生態園、鹽瀆公園
鹽城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中華麋鹿園(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鹽城串場河海鹽文化風貌區
大縱湖旅遊度假區
歷史遺跡
郝柏村故里與鄭板橋讀書處(鹽城歷史遺跡)
革命遺址(鹽城歷史遺跡)
華中工委舊址(鹽城歷史遺跡)
西溪泰山護國禪寺(鹽城歷史遺跡)
荷葉亭(鹽城歷史遺跡)
開庄遺址(鹽城歷史遺跡)
地方特產:
東台魚湯面 原系宮廷食品,其湯濃稠如乳,點滴成珠,面白細勻,鮮而不膩,為傳統名點。1924年曾獲巴拿馬博覽會金獎。
建湖藕粉圓子 已有百年歷史。以上等藕粉為原料,用白糖、棗泥、芝麻粉拌以葷素油脂及桂花為餡丸,在開水中多次氽制而成。形如彈丸,呈淡紫色,嬌嫩肥澤,柔軟豐滿,甜而不膩,桂香滿口,享譽中外。
生熗條蝦 條蝦是鹽城沿海地區的特產。製法獨特:將生蝦先加鹽、曲酒殺菌去腥後,再加入腐乳汁、白醬油、白糖等輔料,即可食用。此菜尤以清明前食用最佳。
白燉鯔魚 鯔魚是鹽城名特海產,肉肥味美,配以豬油丁、火腿片、香菇片、筍片等,上籠以旺火蒸熟。燉熟的鯔魚肉呈蒜瓣狀,湯清味濃,色澤美觀,鮮嫩可口。
燴素魚皮 相傳為清初鹽城兜率寺廚師首創。將山芋粉放入沸水鍋中凝成粉皮,切成長方塊,呈魚皮狀,輔以雞湯、火腿、雞脯肉等下鍋燒沸,味道鮮美,清爽可口。
鹽城奇園蟹黃包 已有300多年歷史,以個大膘肥黃多的活母蟹和精面為原料製作,味道極鮮美,尤以奇園菜館的蟹黃包為佳,故名。
首烏糕 用濱海縣特產何首烏粉製成,味道鮮美,色質透明,可養生,可治白發,已成宴席佳品。
四鰓鱸魚 產於響水縣的灌河。嘴大、鱗細、體側扁。菜花時節魚體有黑白相間的花紋,又稱「菜花鱸魚」。魚頭部有重疊的鰓紋,看似四鰓。肉質細嫩,魚湯味鮮,可與雞汁媲美,舊時曾為貢品。
鹽城糖麻花 又名油繩,相傳已有2000多年歷史。特點是:香、甜、酥、脆,油而不膩,美味可口。被載入《中國風味特產指南》。
楊五香腸 生產歷史悠久,最早為東台台城楊五熏燒店製作經營,故名。楊五香腸色澤鮮艷,味道鮮美,被列入《中國名食指南》。
阜寧大糕 已有2000多年歷史,糕片白如雪,柔如雲,上口香甜、滋潤。主要以糯米粉精製而成。
伍佑醉螺 又名糖泥螺,始於清乾隆年間,其特點是:香、甜、脆、嫩,為助餐佐酒的佳餚。
大縱湖醉蟹 大縱湖蟹個大黃多。洗凈後,配以鹽城曲酒、米酒、淮鹽、花椒等原料醉制。該品具有外觀似活、肉質細嫩、味醇濃郁、醉氣惹人、佐酒品鮮、營養豐富、不需烹調、攜帶方便八大特色,為宴席、旅遊、饋贈的佳品。
龍岡茌梨 產於鹽都縣龍岡鎮北的沙崗地帶,該梨形似紡錘,味似嫩菱,平均單果重200克,最大達800克,果肉厚,含糖量在15以上,在省有關評比會上曾三次奪魁。
嫩薑片 特點是鮮甜脆嫩、形如薄紙、美味可口。其製法是精選寒露前三天採收的鮮嫩生薑,經過13道工序製作而成。
3、求文言文翻譯 魏則市於蜀,而 吳亦資西道
在三國時魏國向蜀國購買錦,吳國也資助西蜀發展織錦業。
4、四川人比較看重端午節嗎?
四川人對端午節不是特別看重,因為在他們的眼裡,端午節並不是一個特別值得過的一個節日,所以但我也不太重視。
5、中國有哪些名山大川,請推薦一二
6、高分救助!!!!!!綿陽市區有什麼地方好玩的啊?
本人系老綿陽人
市區人民公園
(:就在大觀援旁邊,也就是一般的休閑養生地)
西山公來園
(乘44路公交車在西山下車,西山具有一定的風景有著名的子雲亭)
普明戈家桃林
(70路公交車終點 體驗農家歡樂 親自到菜地摘菜,水果)
富樂山
(有12路\42路\3路\等等公交車,有三國歷史,桃園三結義之說,在富樂塔上還可以源一觀綿陽市區鳥瞰風景)
仙海湖
(22路公交車到終點體驗水上游樂和湖邊風景)
科學家公園
(就在富樂山下)
科技博物館
(905路\53\54路體驗高可以產品)
不是但是一問就知道 因為大觀園不可能有那麼多都是到景點的車 要問哈 這個就面子問題了
市博物館
(3\29\58路等多條線路有娛樂風洞體驗太空感覺\感覺綿陽風景歷史)
7、南懷瑾是什麼人?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國學大師。歷任台灣政治大學、台灣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懷瑾隨國民黨遷至台灣,並受邀到台灣地區的多所大學、機關、社會團體講學,後曾旅居美國、香港等地,晚年定居蘇州太湖大學堂。2012年9月19日,媒體傳出南懷瑾病危的消息。
29日下午4時,南懷瑾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南懷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全身心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其出版代表作諸多,比如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等共計三十多冊,且被人們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7)鹽亭 養生擴展資料:
南懷瑾故居重修對外開放
南懷瑾故居,原取名樂清老幼文康活動中心,位於浙江省樂清市翁垟街道地鹽村,佔地4.29畝,房屋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故居整體呈兩層樓中式風格,三面環水,白色圍牆圍繞建築,圍牆搭配灰色方格窗和灰色瓦片,木質大門搭配褐色樑柱,庭院左側南懷瑾站姿全身銅像。
中心向周邊居民免費開放,成為當地人文娛生活最重要的場所。南懷瑾故居舊址是南懷瑾從出生到17歲的居住地。
1992年,樂清市人民政府經南懷瑾本人應允後,捐資500萬元將舊中心重新擴建修繕,於1995年2月投入使用 。2012年9月19日,因南懷瑾中途去世改名為「南懷瑾故居」。
2013年4月,樂清市耗資600多萬元及時啟動搶修工程,經過一年間的修復,終於以江南園林古建築式的風格落成。2014年9月26日經過修葺重新開放,浙江省樂清市地方人民政府特意舉辦了「南園秋高」主題論壇,至2015年已有一年多,被譽現實版「秘密花園」。
8、四川人如何過端午?
四川人很重視過端午節,他們習慣上稱端午節為端陽節,而且一般要過兩次,農歷五月初五為小端陽,五月十五為大端陽。小端陽名字雖然「小」,但一般是正節,比起大端陽更正式、更講究。
四川人過端午節歷史悠久,內容也是五花八門,雖沒有春節那麼盛大張揚,但是過得很綠色、很低碳、很環保。
一、飲食——食物鏈豐富多彩,盡都是土生土長的原生態
初夏五月,百草豐茂,四川盆地風調雨順,更是出產豐富,六畜興旺。作為端午節的飲食,一般不像春節那樣魚肉葷腥,應有盡有,都是四川盆地土生土長的綠色食品,採用正宗地道的傳統土方法烹制而成。其中最多的是麵食,五月是小麥剛剛入倉的季節,以小麥為主自然不在話下,豬肉、牛肉大包子,水餃、抄手加燒麥,一般以蔊菜、豇豆為餡,再加上塗抹蔥花和花椒的花捲,自然都是以新鮮的小麥麵粉為原料。四川端午節也吃粽子,但是製作頗多講究,多用糯米和飯米混合,加入臘肉顆顆,再放進花椒,做成圓錐形再用青綠色的竹葉包起來。四川盆地五月分肯定是雞鴨成群了,禽蛋類食物也很豐富,鹽蛋最好是當地人情有獨鍾的綠鴨蛋,皮蛋的口味也不錯。這個時候的綠色蔬菜就太多了,不過水煮嫩玉米,水煮嫩黃豆,是最容易走上四川人的飯桌子的,紫黝黝的蔊菜,顏色鮮美,葉大而嫩,可炒可煮可做餡,一般的家庭逛市場都不忘買一把,彷彿是過端午節的標志似的。
二、保健——就地取材,即采即用,用的大多是草草葯
與過其他的傳統節日不同,四川人過端午節特別注意保健養生。一般是就地取材,當地出產的草草葯,即采即用。門前掛菖蒲、陳艾,晚上還要煎菖蒲、陳艾水洗澡。四川有民諺:端午門掛菖蒲草,熬鍋艾篙洗水澡。據大人們講,這個風俗和張獻忠有關,四川的年輕人一般都聽過一個故事。正逢端午節之時張獻忠入川,他在一草叢屙屎,沒有手紙就隨手扯一把霍麻(蕁麻)插屁股,屁股立刻瘙癢、紅腫起來。張獻忠大罵四川人壞,連草都整人,要殺盡四川人。幸好附近一老農用陳艾菖蒲熬水治好了張獻忠的紅屁股,張獻忠叫老農家門口掛上菖蒲陳艾作標記,他的兵就不會傷害他們,老農將此信息一傳十,十傳百,才有很多四川人免於張獻忠的殺害,門前掛菖蒲陳艾自然就成為端午節一大習俗。四川也有在端午節歲飲雄黃酒之俗,並以雄黃酒塗於小兒之面,以免蟲蛇之患,甚至還要把雄黃酒或蒜汁淋灑在住宅外之牆角旮旯,以驅蛇毒。此外母親還要給孩子們做香包兒,用彩色絲緞及絲線做成,內裝艾葉、熏草香料、雄黃等,據說可辟邪,又香氣逼人,故曰香包兒,到端午節這一天,孩子們都將香包兒帶在衣襟上,還要互相攀比誰的香包兒做得最漂亮,可以說是孩子們在端午節最引以自豪的東西。
三、娛樂——結合生活,變勞動為活動,變勞累為休閑
四川長期以農耕經濟為主,農事繁忙,勞動強度大,端午節的活動開展大多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變勞動為活動,變勞累為休閑。劃龍船,是四川民間過端午節最鬧熱的活動,唐宋時四川便盛行劃龍船,清末民初時,四川各地都由袍哥、行幫出面組織劃龍船,其方式有奪標(又叫做搶兆)和搶鴨子。舊時成都的劃龍船地點在九眼橋(即原四川大學正門的江邊上),屆時,江面(錦江也稱作江吧)上有很多龍船,這些龍船多為小船,船頭置有紙扎的龍頭,船尾放有紙扎的龍尾,每條船上前有指揮一人,中有擊鼓一人,尾有舵手一人,船兩側為槳手十人,搶兆時,參賽龍船於江面一字擺開,終點處立一面紅旗為標,一聲炮響,群船竟發,指揮舞旗領喊,鼓手奮力捶鼓,槳手奮力而劃,龍船破浪前進,兩岸觀眾的吶響助威,直到龍船奪標為止。龍舟比賽過後的一項重要活動就是搶鴨子,誰搶住了鴨子,鴨子就歸誰,搶鴨子俗稱搶彩頭,搶得越多,人就越吉利,幾百隻鴨子在河裡游來游去,人們在水中追逐,搏擊,鴨子也一會沉下去、一會兒浮上來,搶鴨子成了一項極好的群眾體育運動
四、交往——走親戚,拜師友,送節日,送祝福
四川人過端午一般不會想到那些已經作古的祖老先人,這一點和春節、清明節明顯不同,他們關注的目光大都是安健的親戚、老師、朋友,走親戚,拜師友,送節日,送祝福,就成了四川人端午節在人際交往上的必備內容。川南人喜歡提著自己過節時早已准備好的粽子、雞鴨等為禮品去走親戚。川西壩子的四川人還習慣給老年人送蒲扇,蒲扇是用棕櫚加工編製成的一種扇子,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端午節,女婿都要買兩把蒲扇孝敬岳父岳母。成都以北的廣漢等地嫁出去的女兒,在端午節這一天要燉一鍋豬腳,恭恭敬敬的給父母親送回去。川東北的鹽亭人一代地多田少,一般不以稻米為禮物,而是習慣給外祖父家送麵粉、面條之類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