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養生要點有哪些?
春季:萬物復甦、陽氣生發重養生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黃帝內經》
春季養生要點:春天的三個月,是啟陳發新的季節,天地俱生,萬物以榮。人要順應天地萬物,晚睡早起,讓體內的陽氣順應春天的氣息一起發出來,早上在庭院里寬緩地散步,以運動生陽之氣;頭發披下來,行動要和緩,頭發披下來,是疏通肝木之氣,肝屬木,是春的臟象,肝木的性質就是要疏達,不能郁結。春天來了,萬物復甦,百花吐蕊,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們就應該藉助春天的生機,長養自己的生氣。多與大自然接觸,對改善肝臟功能及全身心的健康十分有益。
祖國醫學認為,「人卧血歸於肝」,「人動則血流於諸經」,經過伸懶腰,血液循環加快,全身肌肉關節得到了活動,睡意皆無,頭腦清楚,並激發了肝臟功能,符合春季養肝之道。同時,伸懶腰時可使人體的胸腔器官對心、肺擠壓,利於心臟的充分運動,使更多的氧氣能供給各個組織器官。由於上肢、上體的活動,能使更多的含氧血液供給大腦,使人頓時感到清醒舒適。五臟有了生氣,生命才能旺盛,人才有活力。
在寒冷的冬季里,人體的新陳代謝,藏精多於化氣,各臟腑器官的陽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入春後,應加強鍛煉。春天是體質投資的最佳季節。俗話說得好:「春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春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由此可見,春季運動在養生中的作用。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運動健身,既可補充冬季寒冷之氣所消耗的陽氣,又能供奉將要來臨的夏暑炎熱之氣消耗的陰津。春煉不應簡單選擇高強度的劇烈運動,以免由於過度活動反而損耗人體陽氣。散步,放風箏,釣魚都是比較好的運動項目。
春季的日出之後、日落之時是散步的大好時光,散步地點以河邊湖旁、公園、林蔭道或鄉村小路為宜,因為這些地方空氣中負離子含量較高,空氣清新。散步時衣服要寬松舒適,鞋要輕便,以軟底為好。散步時可配合擦雙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動作,以利於疏通氣血,生發陽氣。散步宜緩不宜急,緩步而行,全身鬆弛,手臂自然擺動,手腳合拍,利於呼吸和諧,心怡神悅。散步不拘形式,宜以個人體力而定速度快慢,時間的長短也要順其自然,應以勞而不倦,見微汗為度。
春天放風箏是一種集休閑、娛樂和鍛煉為一體的活動。放風箏時,通過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動,可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中老年人在放風箏時要注意保護頸部,頭頸不要長時間後仰,而應後仰與平視交替,以平視為主。放風箏最好2~3人一起,選擇平坦、空曠的場地。
在緊張工作之餘,離開嘈雜的城區,來到幽靜的曠野,屏息靜氣地拋鉤垂釣也是春季非常好的鍛煉方式。一邊呼吸著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一邊欣賞著青山綠水、白雲藍天的美好景色,不時還有魚兒上鉤,使人感到無比舒暢,悠哉樂哉。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認為垂釣能解除心脾燥熱,可以去除雜念,舒緩神經。釣魚時要求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置身於此,種種雜念均棄於九霄雲外。它對提高人的視覺敏感和頭腦反應的靈敏性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尤其是春天垂釣,有美麗的景色和新鮮的空氣相伴,是一種很好的自然療法。因此有人說「湖邊一站病邪除,養心養性勝葯補」。
2、春季如何養生最好??
春季如何養生保健
1.起居調養
睡懶覺不利於陽氣升發,春季應早睡早起,進行鍛煉。
2.精神養生
春季養生要戒暴怒,戒憂郁,保持心胸開闊,樂觀豁達,心情愉快。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時候,應該多踏青問柳,登高賞花,來陶冶性情,使我們的精神神志與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相適應。
3.飲食調養
春季養陽,宜進食辛甘發散之物,不宜進食過酸,酸味入肝收斂,不利於陽氣升發和肝氣疏泄,而且容易影響脾胃消化功能。所以說,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一般來說,適宜進食的食物有:小麥、大棗、豆製品、香蔥、香菜等。
4.運動調養
冬藏春發,春季要加強鍛煉,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廣場、樹林、河邊、山坡等地打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進行鍛煉。年老行動不便的,也可在園林亭台樓閣等虛敞半開放的空間憑欄遠眺。
5.防病保健
春回大地,溫熱毒邪開始活動,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肺炎、麻疹、猩紅熱等多在春季流行。所以春季要特別注意衛生、除蟲,消滅傳染源,同時多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同時可以對居室空間進行食醋熏蒸:以每平方米5毫升的量,加一倍的水,關閉窗戶,加熱熏蒸,每周兩次。對預防流感有一定效果。要注意,熏蒸時人最好離開房間。
3、春季養生有什麼好處
春天是肝經最旺盛的季節,此時應以疏肝理肺為根來本,根據中源醫理論酸味入肝所以要控制酸味食物的用量,盡量少食酸味食物,建議你每天按揉自己肝經的太沖和行間兩個百穴位。如果不知道度具體的位置,可以買張人體徑路掛圖來對照按揉,堅持下來對保肝護知肝有好處。根據五行學說肝屬青色,也就是綠色,因此此時應該多道食綠色食物。
4、春季養生宜養什麼?
春季是四季的開始,萬象更新。此時陽氣升起,自然界興旺起來,所以春秋養生在精神、生活、飲食等方面,必須順應春陽的興起,萬物的由來。
心理健康:需要思想開放
在心理健康方面,春天是木質的,對應肝臟。肝瀉血,邪氣消沉,嗨轉,所以春季健康,抑制低落情緒,需要心胸開闊,樂觀開心。在美麗的專春天和陽光明媚的春天,你應該去看綠色,去看鮮花,去徒步旅行,去河邊練習唱歌和跳舞,培養你的氣質,適應你的精神感受,益立春陽毛發生長。
生活和護理:你可以遲睡,早起
在個人護理方面,春回大地後,身體的陽氣開始傾向於地面,皮膚逐漸伸展,肌肉供應增加,血液供應和反睏倦肢體,所以有「昏昏欲睡的感覺」,許多人經常屬處於嗜睡的狀態。杜法賓說,睡覺晚不利於陽的生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遵循「內經」一書中的指示,逐漸調整生活習慣,從冬天的晚上十點左右開始,睡覺逐漸變為大約11點,有必要在清晨起床,這可以幫助陽氣升高。
5、春季養生法則
都不知道你說的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先給你中老年的吧! (一)老人春季養生五忌一、忌睡眠過多 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懶覺的習慣。中醫認為「久卧傷氣」。因為久卧會造成新陳代謝下降,營養障礙,氣血運行不暢,經脈僵硬不舒,身體虧損虛弱。因此,老年人在春天要早睡早起,一般每天睡足八小時就夠了。
二、忌懶於活動 春光明媚,正是老年人走出家門參加健身活動的大好時光。常到戶外活動,可以盡情地呼吸新鮮空氣,盪滌體內污氣,增強心、肺功能,可以舒適地沐浴和煦陽光,殺死皮膚上的細菌、病毒,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三、忌衣著不當 春天氣候多變,忽寒忽暖。因此,老年人不要過早脫棉衣,而應適當「捂」一段時間,以便身體各個器官能夠適應。這樣可以防止受涼感冒,從而免除誘發肺炎、肺氣腫、肺心病的危險。
四、忌生冷食品 在春天老年人宜多吃些富有營養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盡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腸引起疾病。胃寒者早晚喝點薑糖水,有禦寒暖胃和防止感冒的雙重作用。
五、忌四處串門 春天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多發季節,老年人由於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間,老年人不要頻繁出入商場、影劇院等人多的公共場所。每天吃幾瓣生大蒜或在室內熏蒸食醋,均有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良效。(二)春季養生「三不」原則中醫認為,立春後人體內陽氣開始升發,如能利用春季,借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際,採用科學的養生方法,對全年的健身防病都十分有利。以此為依據總結出的中老年人春季養身「三不」原則,希望能給廣大會員讀者一些啟發。一、不「酸」春季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螃蟹等。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葯、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二、不「靜」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藉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在「動」,切忌「靜」。老年人應該積極到室外鍛煉,春季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能增大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動脈硬化。但老人春練不要太早,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易患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氣管炎,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另外,春練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對緩慢,體溫偏低,在鍛煉前應喝些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老年人晨起後肌肉鬆弛、關節韌帶僵硬,鍛煉前應先輕柔的活動軀體關節,防止應驟然鍛煉而誘發意外。三、不「怒」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要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心情舒暢有助於養肝,因為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郁滯,影響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三)正確的養生之道一、節飲食養肺生津老年人由於五臟衰弱,腸胃薄弱,如果飲食生冷無節,飢飽無常,勢必傷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應少吃多餐,多食熟軟開胃易消化之物。二、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秋風蕭瑟,自然界凄涼的景色容易導致老年人悲觀傷感的消極情緒。因此,老年人應特別注意精神保健,可適當選擇琴棋書畫、養花種草、玩物賞鳥等文化娛樂活動,以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三、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秋季溫差變化較大,風寒邪氣極易傷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適應能力降低,較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發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應注意防寒保暖,有條件的可堅持用冷水洗臉、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四、警惕秋季易發病秋季的特殊氣候特點,極易發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發作、胃病、風濕病、哮喘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應結合自己體質情況重點防範,積極控制原發疾病,警惕秋季易發病的發生。五、加強鍛煉,增強體質秋天的氣候轉涼,是室外運動的好時機,老年人可根據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練拳、打球、郊遊等。
6、春季如何養生?
7、為什麼春季養生宜養肝好
為什麼春季養生宜養肝好?復
春天是養肝、護肝的最佳時段,尤其春分時節,更是顧肝的最佳時機。然而,春天也是肝病的好發季節,倘若不注意調養,使肝氣生發太過.或者肝氣郁結,都容易傷肝致病。因此,春季養生,顧肝、養肝乃當務之急。五行巾,春屬木,是個生機勃勃的季節,卻也是個變化多端的時令。俗語說,「春天後母面」,一不小心就可制能著涼生病。而在人體中,肝屬木,性喜條達通暢.依中醫臟象及經絡理論,若肝氣不暢或郁而化火,肝開竅於目,可能會眼睛酸澀,或模糊,或白睛充血不散;若肝氣犯百胃,則易有打嗝、便秘、脹氣等消化系統症狀;肝之華在爪,若肝血不足,則指甲灰暗無澤,粗糙易裂;若肝陽上亢(肝火大),則會有高血壓、頭痛、眩暈、失眠等神經及精神度症狀;肝主筋,若經常熬夜及缺乏運動者,則易發生全身筋緊及酸痛之疲勞癥候群。
8、春季養生要注重哪方面
依據《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季陽氣生發、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生機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然而,春天雖然好,卻也是各種流感等傳染病、冠心病等精神性疾病的高發季節。春節養生四條重要寶貴經驗!
1、養陽氣
何謂陽氣? 即通常人們所說的「火力」,也就是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
若火力不足,就會出現畏寒、肢冷等症狀。春季保養人體陽氣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點是要「捂」,即俗話中的「春捂秋凍」,衣著方面不要頓減,體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為了保養陽氣,還可多吃韭菜。
2、重養肝
中醫學認為,肝臟在五行中對應「木」,春季為草木繁榮的季節,故春季主肝。保養肝臟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
肝病及高血壓病的患者,尤其是精神病類的患者,在春天要按時服葯,保持心態健康、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3、防哮喘
春季是是花季,花粉過敏,輕者會出現眼癢、鼻塞、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等症狀、嚴重者可誘發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炎、喉頭水腫蕁麻疹、神經血管性水腫等過敏病症。
因此,對於那些花粉過敏的人,要注意盡量少去、不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如果去的話一定要記得帶上葯。
4、勤鍛煉
春天裡,人們常會出現「春困」,表現為精神不振、睏乏嗜睡,可以通過運動來予以消除,絕不能貪睡,因為中醫認為「久卧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循環不暢,筋骨僵硬、脂肪積聚,吸收與運載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導致體質虛弱,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