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霜降吃什麼傳統食物 霜降養生食品
吃栗子,吃柿子。
栗子具有養胃健脾復、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這時的進補佳品。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而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制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霜打過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
古人一般秋補既吃羊肉也吃兔肉。閩台民間在霜降這天,要進食補品,閩南有句諺語「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
一些地方要吃紅柿,認為這樣可以禦寒,知能補筋骨。而泉州老人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道些地方的說法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2、霜降該怎麼養生 霜降養生要點
一、飲食:補冬不如補霜降
中醫認為,霜降應淡補。因此在霜降時節飲食應盡量保持清淡。尤其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鹽。鹽食用過多,易導致血容量增加,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增加。同時容易讓人產生口渴的感覺,需要喝大量的水來緩解,長期大量攝取鹽會導致身體浮腫,同時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民間總有諺語,「補冬不如補霜降」,認為比起冬天的進補,霜降時節的秋補會更有效果。補物則逃不過秋天最肥碩的鴨和鮮香的羊肉,煲湯時最好還要加上黨參、當歸、熟地和黃芪四味中葯,各有益處。
這個時節常用的進補中葯有沙參、天冬、麥冬、百合、地黃、玉竹、甜杏仁、女貞子、玄參、大棗、川貝母、白果、西洋參、黨參、白術、人參、茯苓、薏苡仁等。不過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葯補不如食補」,而且即使是葯補,也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而定,不能亂補。尤其是老人,如果胡亂進補,不但起不到調養身體的作用,可能還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對於小孩,則應順節氣轉向收斂、降氣、潤燥;進補期間配合艾灸、推拿會有較佳的效果。
此時節宜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品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全麥面、小麥仁、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紅薯、山葯、南瓜、蘿卜、白菜、洋蔥、藕、百合、木耳、梨、蘋果、葡萄、枸杞、大棗、橄欖、甜杏仁、甘蔗、蜂蜜、鴨蛋等都比較適宜這個時節食用。
若想收斂陽氣可在飲食中適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子、醋等酸味食品。若無風寒天氣或體內沒有涼寒,應盡量少用或不用解表發汗的食品,如大蔥、生薑、辣椒、芥末等。
二、起居:穿衣要保暖,早晨莫貪睡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開始,最低氣溫可達到零攝氏度左右。俗語有「霜降不算冷,霜降變了天」。此時節,晝夜溫差變化增大,人們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別要注意腳部和胃部保暖,同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做好禦寒准備,預防感冒。
秋天人體皮膚易乾燥、脫屑,貼身衣服應定期換洗。手足保養上,要保持雙腳乾爽。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寬鬆些,襪子要透氣護膚。
霜降時節,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熱水泡腳除了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並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
此時節,由於天氣寒冷,很多人喜歡賴床貪睡。早晨卧室中積蓄著肌體一夜排出的廢氣,空氣污濁,影響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加上空氣中大量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粒,會使人更易發生感冒、咳嗽、咽炎、便秘等。睡眠時間過長,還有可能降低心肌及全身肌肉收縮力,破壞心臟活動和休息的規律。長期下來,人體體質會變差,容易生病。因此,霜降時節要避免賴床不起,宜早睡早起,養成規律。
三、運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
霜降一般在農歷九月,一片秋高氣爽的景象,此時肺金主事,運動量可適當加大,可選擇登高、踢球等運動。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也可選擇廣播體操、易筋經、太極拳、八段錦等,習練易筋經或太極拳效果最好。
氣溫越來越低,最好等太陽出來或比較暖和的時候出門鍛煉,如果活動量大出汗熱了,應該解開衣扣,讓身體慢慢降溫。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經常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泄,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抗力。
霜降節氣運動後應多吃防秋燥的梨、蘋果、白果、洋蔥、蘿卜等食物,預防呼吸道疾病。要注意保暖,防止因局部保暖不當等造成的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
四、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態
霜降過後,小草開始慢慢枯黃,樹葉也開始漸漸飄落,觸景生情,人們會變得憂思起來。秋天是各種情緒病高發時節。如果調理不當,極易誘發抑鬱症等其他心理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郁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要經常參加一些對身體有益的娛樂活動,比如唱歌、跳舞、登山、旅行等,在這些活動中,多與他人交流溝通。
發自內心的笑是抗衰老的速效劑。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笑對機體來說是最好的一種運動,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另外,笑的好處會第一時間體現在你的皮膚上,使皮膚更富光澤和彈性,讓你看起來容光煥發。因此,在深秋季節多看喜劇片吧,一感到開心就放聲大笑。
五、防病:重在保暖
霜降時節,氣溫可能突然下降,晝夜的溫差會拉大10℃以上,而我們的皮膚和呼吸系統並不能很好地適應這樣的變化。這時,慢性病患者和那些體質差、抵抗力弱的人很容易病情加重或是感冒發燒。另外,冷空氣的刺激會使人體血管發生收縮,血壓突然上升,從而誘發各種心臟血管疾病。
要想預防以上疾病,關鍵是要保暖,而且體質差的人群,預防工作一定要及時做好。有冷天哮喘發作史的人,要提前服葯預防;有高血壓病史的人,也要定時檢查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發生意外。
霜降天涼慎防病,應避免劇烈運動,保持情緒穩定和心情舒暢,早晚減少外出,盡量避免受冷空氣侵襲,做做艾灸,補補「陽氣」,舒緩一下經絡,是積極主動預防疾病的有效途徑。
3、霜降如何養生
霜降時節話養生 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霜降養生首先要重視保暖,其次要防秋燥,運動量可適當加大。
霜降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極容易患上「老寒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毛病,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這時應該多吃些梨,蘋果,白果,洋蔥等。
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這時的進補佳品。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而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霜打過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補既吃羊肉也吃兔肉。民間在霜降這天,講進食補品,古人講「一年天天補,不如霜降補」。
養生,不僅可以預防秋季常見疾病的發生,還能夠為寒冬的到來儲備足夠的能量。但是,由於秋季氣候乾燥,天氣多變,氣溫往往驟升驟降,體制較弱者很容易滋生疾病。因此,中醫提醒,秋季養生一定要預防以下四個方面。
1.防秋燥
燥邪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為口乾、唇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干甚至皸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因此,秋季養生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呼吸新鮮空氣,以利舒肺,能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濕邪
秋季從立秋到霜降有6個節氣。此時,夏天的暑氣還沒有結束,秋天的雨水已經很多了,此時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症狀。要是早秋脾傷於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鍵。
秋季養生防濕主要應以祛濕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葯等。
3.防秋郁
晚秋時節,凄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人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
秋季養生防秋郁首先要生活規律不要隨意打破,心情不好,該做什麼還是得做什麼;其次要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還要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歌舞、登山等。
4.防賊風
秋天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被中醫稱為賊風。受到賊風侵襲,往往會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痹等。
秋季養生防賊風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減衣;另一方面,不要過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凍,才會對賊風有抵抗力。
總之,秋季養生對於保持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好預防,以免產生疾病。尤其要注意預防秋季抑鬱症的發生,出現意志消沉、抑鬱不樂等情緒,要及時加以疏解,必要時進行心理咨詢,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風乍起,天氣逐漸轉涼,不覺已到初冬季節,一些疾病也進入高發期。此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自然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整個機體也像冬天的萬物,呈現蕭條趨勢。因此,有必要和廣大朋友聊聊衣食住行與初冬養生保健的關系。 初冬:是指因空氣乾冷而引發的頭痛、流淚、咽干、鼻塞、咳嗽、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在這個季節還常常引發哮喘。 初冬季節應做到:第一,少吃過油、過甜、過辣、過鹹的東西;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喝甜味飲料。第二,多吃粗糧和富含纖維素、礦物質的東西,促進排便。第三,多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津液自然充溢。第四,飲食宜偏寒涼,而溫熱類如羊肉、狗肉、蝦、韭菜等少吃為妙;多吃豆腐、黑豆、梨、銀耳、芝麻、百合等寒涼食物。 感冒:冬季天氣變化異常,容易患感冒。下列「九飲」能增強人體抵禦「外邪」的能力,晚上睡覺前飲用,可有效預防感冒的發生。 1、蔥白飲:大蔥白100克,切碎煎湯,趁熱飲。2、薑茶飲:生薑10片,茶葉7克,煎湯,趁熱飲。3、菜根飲:大白菜鮮根200克,切片煎湯,趁熱飲。4、姜棗飲:生薑5片,大棗10枚,煎湯,趁熱飲。5、蘿卜飲:蘿卜適量,切片煎湯,加食醋少許,趁熱飲。6、三辣飲:大蒜、蔥白、生薑各適量,煎湯,趁熱飲。7、薑糖飲:鮮薑末3克、紅糖(或白糖)3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8、橘皮飲:鮮橘皮50克,糖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9、菊花飲:菊花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4、霜降節氣,吃什麼養身?
霜降養生吃什麼 霜降有什麼習俗
堅果有益別犯「忌」
花生、核桃、腰果、松子、瓜子、杏仁、開心果等富含油脂的種子類復食物都屬於堅果。因為它們營養豐富,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所以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健康食品中的第三名。
堅果營養豐富而美味可口,制不過在霜降時節,食用堅果要適量,否則反而有損健康。這是由於堅果中都含有非常高的熱量,打個比方來說,50克瓜子就和一大碗米飯所含的熱量相當,所以我們吃堅果不要過量,一般一天30克是比較合適的。如果一次吃太多,消耗不完的熱量就會轉化成脂肪貯存在我們體內,從而導致肥胖。
除了適量外,食用堅果還要注意以下幾點:百
一、松子存放過久由於脂肪氧化酸敗會產生哈喇味,不可食用。
二、腰果美味可口,但同時也含多種過敏原,過敏體質者慎食。
三、南瓜子含豐富的膳食纖維,但胃熱患者食用後有腹脹感。
四、花生衣有增加血小板數量、抗纖維蛋白溶解的作度用,會加重高脂血症患者的病情。
5、霜降節氣吃什麼食物養生好
霜降節氣吃什麼養生
1.白蘿卜
霜降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冬季將要到來,養生首先推薦白蘿卜。「冬吃蘿卜夏吃薑,不要醫生開葯方」中說的就是蘿卜所具有的功效。中醫認為,白蘿卜性涼、味甘,具有清熱生津、下氣寬中、開胃健脾、順氣化痰之功效。白蘿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可幫助機體增強免疫力,促進腸胃蠕動,以增加食慾等。
蘿卜性清涼,有一定的潤肺止咳功效,尤其是在冬天,人們常常會出現燥熱痰多,肺部不適等症狀,得法地吃一些蘿卜,就可得到輔助治療。蘿卜生吃是一種方法,不但清涼而且水分多,可以利尿,有益健康。同時做一些冰糖蘿卜也格外有效。
2.紅薯
紅薯富含富含人體必需的鐵、鈣等礦物質,屬粗糧,消化慢,糖尿病人吃一些也無妨,生活中與細糧主食進行交換,對身體會更好。紅薯含粗纖維,內火比較旺的人,多吃一點,有助於緩解便秘等症狀。
3.山葯
山葯為補中益氣葯,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弱者進補前食用。將山葯、大棗20克、米(粳米、糯米各一半)熬成粥,就是很好的選擇。另外,多汗、反復感冒的氣虛患者在秋季應該適度增加山葯的攝入量。
4.白果
中醫認為白果性平,味甘苦澀,有小毒;入肺、腎經。可益肺氣、治咳喘,是霜降節氣養肺食補佳品。白果也是營養豐富的高級滋補品,經常食用白果,可以滋陰養顏抗衰老,擴張微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使人肌膚紅潤、精神煥發,另外它還具有斂肺定喘、燥濕止帶、益腎固精、鎮咳解毒等功效。
不過白果雖然美味,卻不能多吃,因白果含有少量氰化物,不可長期、大量生食、以免中毒。
5.橄欖
鮮橄欖入口雖苦,但是經過仔細的咀嚼後,越發的甘甜,且滿口生津,是秋冬防燥潤喉的佳品。橄欖在醫學上用為清肺利咽葯,主治咽喉腫痛。秋季天氣乾燥,嚼食鮮橄欖可以潤喉、清熱、止渴、生津。
鮮食味甘甜,與鮮蘿卜煎服潤喉效果更佳。橄欖經蒸餾後的液體稱橄欖露,可用於治療咽痛、咳嗽、煩躁等症。
6.栗子
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霜降節氣的進補佳品。中醫認為栗子能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對腎虛有良好的療效,故又稱為「腎之果」。
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緩解脾虛。將板栗仁蒸熟、磨粉,製成糕餅,適用於飲食少、身體瘦弱的兒童,以增加食慾,調理腸胃。用板栗和粳米熬粥,既有利於脾胃虛寒所致的慢性腹瀉患者早日康復,也是老年人消化不良、氣虛乏力的食療驗方。
7.兔肉
霜降進補可以吃兔肉。兔肉在國外被稱為「美容肉」。其性味甘涼,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無機鹽、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滋陰養顏、生津止渴的作用,可長期食用,又不引起發胖,是肥胖者的理想食品。
兔肉適用於炒、烤、燜等烹調方法;可紅燒、粉蒸、燉湯,如兔肉燒紅薯、椒麻兔肉、粉蒸兔肉、麻辣兔片、鮮熘兔絲和兔肉圓子雙菇湯等等。兔肉和其他食物一起烹調會附和其他食物的滋味,遂有「百味肉」之說。
霜降節氣養生食療
1.白果蘿卜粥
配料:白果6粒,白蘿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蘿卜洗凈切絲,放入熱水焯熟備用。先將白果洗凈與糯米同煮,待米開花時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鍾,拌入蘿卜絲即可出鍋食之。
功效:固腎補肺,止咳平喘。
2.歸參山葯豬腰
配料:當歸10克,黨參10克,山葯10克,豬腰500克,醬油、醋、姜絲、蒜末、香油各適量。
做法:1.將豬腰切開,剔去筋膜臊腺,洗凈,放入鋁鍋內;2.將當歸、黨參、山葯裝入紗布袋內,扎緊口,放入鋁鍋內;3.在鋁鍋內加適量水,清燉至豬腰熟透,撈出豬腰,冷卻後,切成薄片,放在盤子里;4.將醬油、醋、姜絲、蒜末、香油等與豬腰片拌勻即成。
功效:滋補腎陰,補血益氣。
6、霜降養生吃什麼 霜降養生適宜食物
1、秋梨
霜降時節吃秋梨是個不錯的選擇。梨味甘性涼、微酸,具有清熱生津、潤肺化痰的功效,是防治秋燥的佳果。梨能維持細胞組織的健康狀態,還能軟化血管。生食梨有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清心降火作用;煎水或加蜜熬膏,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2、蘋果
霜降前後蘋果大量上市,這時吃蘋果最養生。蘋果中的有機酸和纖維素可促進腸蠕動,能使大便松軟,便於排泄,因此食用蘋果能促進通便,治療大便乾燥。宜將蘋果烤熟了吃。蘋果中含有的大量維生素、蘋果酸,能促使積存於人體內的脂肪分解,經常食用蘋果可以防止肥胖。脂肪過多者,需要吃一些酸蘋果。
3、鴨肉
鴨肉是霜降時節必吃的食物之一。鴨肉不僅富含蛋白質,可及時補充夏季的過度消耗,且其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的作用。
4、柿子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有「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的說法。柿子營養價值很高,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個人一天吃1個柿子,所攝取的維生素C基本上就能滿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所以,吃些柿子對人體健康是很有益的。
5、山葯
山葯,又名淮山,是營養豐富的常見食材,具有清熱解毒、治溫病發熱和降血糖等養生作用,有「神仙之食」的美名。從養生方面講,秋冬季人體容易氣血兩虛,正是食用滋補山葯的最佳時節,另外山葯在健脾益胃、益肺止咳、降低血糖等方面有極佳的效果。
6、蜂蜜
自古以來蜂蜜就是一種純天然的營養保健品,它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以及多種酶類、有機酸、芳香物質、揮發油、色素等。《本草綱目》中說:「蜂蜜甘平無毒,主治心腹邪氣,諸驚癇痙,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合百葯。久服強智輕身,不飢不老,延年益壽……」蜂蜜是養肺、益氣的好東西。
7、蘿卜
俗話說:「秋冬蘿卜賽人參」,中醫認為,蘿卜有消食、化痰定喘、清熱順氣、消腫散瘀的功能。幼兒感冒時出現喉乾咽痛、反復咳嗽、有痰難吐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吃點爽脆可口、鮮嫩的蘿卜,不僅開胃、助消化,還能滋養咽喉,化痰順氣,有效預防感冒。
8、芥菜
據了解,芥菜含有豐富的A、B族維生素。這兩種維生素可參與機體重要的氧化還原過程,能增加大腦中氧含量,激發大腦對氧的利用,具有提神醒腦、解除疲勞的作用。除此之外,芥菜還有良好的開胃消食作用。芥菜腌制後有一種特殊鮮味和香味,能促進胃腸消化功能,增進食慾,既可開胃也能助消化。
9、百合
百合含有亮氨酸、天冬氨酸等17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營養價值很高,有增強食慾、輔助消化等功效,富含無機鹽和鉀,對機體新陳代謝起重要作用。所含多種微量元素具有增強體質、改善臟器功能的作用。百合對秋季氣候乾燥而引起的多種季節性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10、橄欖
據《本草綱目》記載,橄欖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的作用,可用於輔助治療各種疾病所引起的咽喉腫痛、煩渴、咳嗽痰血等。秋冬季節,適當食用橄欖,勝過大補人參。橄欖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含鈣量也很高,尤其適用於女性、兒童食用
11、牛肉
大陸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習俗。古人認為牛肉有補氣養血作用。《韓氏醫道》記載「黃牛肉,補氣,與錦黃芪同功」。水牛肉性涼,黃牛肉性溫,能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治脾胃虛弱,消化功能欠佳;或久病體虛,神疲乏力,氣短唇白,面色萎黃
7、養生常識 霜降養生吃什麼 飲食健康
白蘿卜
霜降節氣的百到來意味著冬季將要到來,養生首先推薦白蘿卜。「冬吃蘿卜夏吃薑,不要醫生開葯方」中說的就是蘿卜所具有的功效。
中醫認為,白蘿卜性涼、味甘,具有清熱生津、下氣寬中、開胃健脾、順氣化痰之功效。白蘿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可幫助機體增強免疫力,促進腸胃蠕動,以增加食慾等。 度
蘿卜性清涼,有一定的潤肺止咳功效,尤其是在冬天,人們常常會出現燥熱痰多,肺部不適等症狀,得法地吃一些蘿卜,就可得到輔助治療。蘿卜生吃是一種方法,不但清涼而且水分多,可以利尿,有益健康。同時做一些冰糖蘿卜也格外有效。
2.紅薯
紅薯富含富含人體必需的鐵、鈣等礦物質,屬粗糧,消化慢,糖尿病人吃一些也無妨,生活中與細糧主食專進行交換,對身體會更好。紅薯含粗纖維,內火比較旺的人,多吃一點,有助於緩解便秘等症狀。
3.山葯
山葯為補中益氣葯,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弱者進補前食用。將山屬葯、大棗20克、米(粳米、糯米各一半)熬成粥,就是很好的選擇。另外,多汗、反復感冒的氣虛患者在秋季應該適度增加山葯的攝入量。
8、霜降節氣吃什麼 多吃六種養生食物
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霜降養生首先要重視保暖,其次要防秋燥,運動量可適當加大。中醫提醒,霜降養生一定要預防以下四個方面。 1.防秋燥 燥邪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為口乾、唇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干甚至皸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因此,秋季養生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呼吸新鮮空氣,以利舒肺,能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011霜降是哪天? 盤點霜降養生食譜大全(圖) 2.防濕邪 秋季從立秋到霜降有6個節氣。此時,夏天的暑氣還沒有結束,秋天的雨水已經很多了,此時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症狀。要是早秋脾傷於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鍵。 秋季養生防濕主要應以祛濕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葯等。
9、霜降吃什麼養生三款家常食譜潤肺養胃
霜降時節話養生 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霜降養生首先要重視保暖,其次要防秋燥,運動量可適當加大。
霜降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極容易患上「老寒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毛病,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這時應該多吃些梨,蘋果,白果,洋蔥等。
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這時的進補佳品。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而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霜打過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補既吃羊肉也吃兔肉。民間在霜降這天,講進食補品,古人講「一年天天補,不如霜降補」。
養生,不僅可以預防秋季常見疾病的發生,還能夠為寒冬的到來儲備足夠的能量。但是,由於秋季氣候乾燥,天氣多變,氣溫往往驟升驟降,體制較弱者很容易滋生疾病。因此,中醫提醒,秋季養生一定要預防以下四個方面。
1.防秋燥
燥邪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為口乾、唇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干甚至皸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因此,秋季養生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呼吸新鮮空氣,以利舒肺,能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濕邪
秋季從立秋到霜降有6個節氣。此時,夏天的暑氣還沒有結束,秋天的雨水已經很多了,此時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症狀。要是早秋脾傷於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鍵。
秋季養生防濕主要應以祛濕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葯等。
3.防秋郁
晚秋時節,凄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人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
秋季養生防秋郁首先要生活規律不要隨意打破,心情不好,該做什麼還是得做什麼;其次要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還要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歌舞、登山等。
4.防賊風
秋天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被中醫稱為賊風。受到賊風侵襲,往往會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痹等。
秋季養生防賊風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減衣;另一方面,不要過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凍,才會對賊風有抵抗力。
總之,秋季養生對於保持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好預防,以免產生疾病。尤其要注意預防秋季抑鬱症的發生,出現意志消沉、抑鬱不樂等情緒,要及時加以疏解,必要時進行心理咨詢,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風乍起,天氣逐漸轉涼,不覺已到初冬季節,一些疾病也進入高發期。此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自然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整個機體也像冬天的萬物,呈現蕭條趨勢。因此,有必要和廣大朋友聊聊衣食住行與初冬養生保健的關系。 初冬:是指因空氣乾冷而引發的頭痛、流淚、咽干、鼻塞、咳嗽、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在這個季節還常常引發哮喘。 初冬季節應做到:第一,少吃過油、過甜、過辣、過鹹的東西;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喝甜味飲料。第二,多吃粗糧和富含纖維素、礦物質的東西,促進排便。第三,多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津液自然充溢。第四,飲食宜偏寒涼,而溫熱類如羊肉、狗肉、蝦、韭菜等少吃為妙;多吃豆腐、黑豆、梨、銀耳、芝麻、百合等寒涼食物。 感冒:冬季天氣變化異常,容易患感冒。下列「九飲」能增強人體抵禦「外邪」的能力,晚上睡覺前飲用,可有效預防感冒的發生。 1、蔥白飲:大蔥白100克,切碎煎湯,趁熱飲。2、薑茶飲:生薑10片,茶葉7克,煎湯,趁熱飲。3、菜根飲:大白菜鮮根200克,切片煎湯,趁熱飲。4、姜棗飲:生薑5片,大棗10枚,煎湯,趁熱飲。5、蘿卜飲:蘿卜適量,切片煎湯,加食醋少許,趁熱飲。6、三辣飲:大蒜、蔥白、生薑各適量,煎湯,趁熱飲。7、薑糖飲:鮮薑末3克、紅糖(或白糖)3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8、橘皮飲:鮮橘皮50克,糖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9、菊花飲:菊花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