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練習書法可以養生嗎?
看你是出於什麼目的了,如果能融入其中,享受書法的意境,一定能養生的啊。
2、是懸肘還是懸腕,字會驅使你選擇
練書法,你還在糾結於枕腕、懸腕和懸肘嗎?
懸肘寫字很霸氣,而自己寫字只能枕腕,有這種「自卑」想法的人應該有。今天,「道不遠人書法」就來給各位書友說道說道,究竟練字應該怎麼對待姿勢的問題。先上一個朋友臨的顏體《顏勤禮》
我的觀點很鮮明,初學書法,練字姿勢始於枕腕,然後循序漸進掌握懸腕和懸肘。至於平時用枕腕還是懸肘,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定,不必糾結。下面我說幾點來支持從枕腕開始練的理由:
1、枕腕的控筆范圍
初學書法,基本上都是從楷書開始,並且是「單調」的長時間練習同一個字帖(而字的大小應該5~6公分左右)。寫這么小的字,如果硬要懸肘和懸腕寫,很難受很別扭。利用枕腕寫字,其控筆范圍基本上沒啥問題。
但坦率的說,枕腕可能有一點局限,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比如寫有戈勾的字「武」,由於戈勾比較長,小孩子的手腕可能稍微有點夠不著,這時候需要腕做適當的移動才能夠寫好。移動腕,或者依靠皮膚的彈性達到筆的靈活運用,還是容易掌握的。
2、枕腕的控筆難易程度
採用枕腕,當然是最容易的。初學書法的人,好比剛學走路的嬰兒,在學走路的這段時間,兩邊有人扶著,自然走得比較穩。所以,用枕腕寫字最「穩」,而「穩」才能寫出高質量的筆畫和線條。「穩」才能讓我們初學者嘗到進步的喜悅,「穩」才能讓我們初學者有更多的體會和進步。一開始就讓初學者採用懸肘和懸腕的做法,我覺得指導者有故弄玄虛之嫌,也容易誤人子弟。
我記得我剛開始寫字,即便是枕腕,手也抖了差不多一個月。下圖是田英章的教學視頻,田先生其實也是用的枕腕。
3、有人擔心,長期枕腕會養成「不良」的寫字習慣
首先需要澄清,所謂「不良習慣」本身就是偽命題,但估計這是很多人糾結的症結之一。我認為,完全不用擔心。說幾句題外話,本人是一個乒乓球的愛好者,10多年打球一直用的是「直拍」,但轉為「橫拍」也就是那麼幾天的事情,切換那是相當容易。就如同現在有些人說話,普通話和方言能夠在一句話裡面任意切換一樣。
其實,等你練上一段時間,腕靈活了,寫更大一點的字的機會就自然變多了,這時候可以逐步的懸腕和懸肘。有一定書法基礎的人都知道,寫字幾年後,手臂,腕部是有力量的,這時候不管是懸腕還是懸肘,都能輕易做到。
當然,如果你還是擔心以後寫字不能「瀟灑」的懸腕懸肘,可以在練習中「故意」虛腕(手臂抬起來一點點)。這時候雖然還算是枕腕,但寫出來的字,其效果還是不錯的。
另外,為了讓我的文章更有說服力,我特意從百度圖片裡面搜了一下啟功先生寫字的照片,我發現,啟功寫字枕腕的情況居多。有了啟先生作為榜樣,我們幹嘛還糾結呢?
4、另外,因傢具高度問題,枕腕寫字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現在無論是辦公傢具,還是居家桌子,高度都是75~80公分(標準是75公分),這樣的高度,一個成年人站著寫,彎著腰,多累呀。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他說他的一個長輩站著練了八年,居然得了腰椎病,好端端的養生居然弄出來「職業病」。所以坐著用枕腕寫小楷中楷,我覺得更符合常理。
古時候為啥懸肘多,據說是因為古時候的桌子比現在的要低一些,大概只有60公分高,這時候懸肘估計會更舒服點。所以,古人留下來的規矩,到了現代,我覺得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做一些調整,才能與時俱進。
套用羅振宇(羅胖)的一本書名,成大事者不糾結。寫字姿勢,你也不用糾結,也不必糾結。
3、給老領導送禮 老領導快過60大壽了,送什麼給他作為禮品才最合適呢?功能有延年益壽的最好哦,謝謝啦
字畫吧!
眾所周知,北京師范大學由於啟功先生在書法藝術界的深遠影響,和百年名校深厚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傳統積淀,書法藝術專業在本世紀初創辦以來,逐漸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書法藝術研究和教育的重鎮。於樂就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書法系由本碩博一以貫之培養出來的一位青年書法家。
於樂的書法師從秦永龍教授,更傾心於啟功書法藝術研究。十餘年來,他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對啟功先生的書法藝術,從文字學基礎到工具材料、書法的形式構成、書法教育思想、書畫藝術賞析、書法藝術成就等各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學習和研究,並出版五本專著和發表十餘篇論文。可以說於樂是研究啟功書法藝術的眾多學人中最年輕的,也是成就較為突出的一位青年學者。
當今社會上學習啟功書法的人可謂眾多,但真正能夠得其真傳,秉承其風骨的人,又有幾何?尤其是啟功先生平和溫潤,剛健秀勁的書法遺跡中所透露出來的學高品正,孤高脫俗的美學意蘊,更不是一般人的所能企及的。
於樂的書法在楷、行、草、篆、隸上都作過系統研習,他尊師重道,重視傳統藝術的精神和書法傳世真跡的領悟和臨習,可謂到了廢寢忘食,如醉如痴的境地。記得他在讀本科階段,我曾給他們上過中國美術史的課程,每次上課他都坐在第一排,認真地聽講和做筆記。那雙渴望求知、勤於思考的眼神,一直伴隨他十年的求學之路。他那訥於言,敏於行的學風給我的印象很深。十年過去了,他已漸漸變得成熟了,他的書法創作也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他的書法創作繼承了啟功先生清雅、平和、秀勁的風格。點劃之間,尺幅之內,書卷氣頗濃,真恍惚間,看到了啟功先生的真跡一樣,可謂得其形,得其氣,得其神,有形神兼備,氣韻生動之態。在心追手摹啟功先生遺風之際,又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情思,透露出一股青春氣息。我想,於樂學習啟功先生的書法,並不是他的最終目的,他是要通過學習啟功先生的為人為藝,進而創造出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書法藝術來。他正當青春盛年,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作品還曾被北京師范大學作為禮品贈送給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其作品得到國內外友人的收藏和珍視,也得到同行的認同。我當期望他將來有更大的作為。
4、《紅樓夢》作者寫作時的背景及目的、相關學說以及《紅樓夢》的大概內容
一、寫作背景及目的
1、《紅樓夢》誕生於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當時清政府實施閉關鎖國政策,舉國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這時期從表面看來,好像太平無事,但骨子裡各種社會矛盾正在加劇發展,整個王朝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2、在康熙、雍正兩朝,曹家祖孫三代四個人總共做了58年的江寧織造。曹家極盛時,曾辦過四次接駕的闊差。曹雪芹生長在南京,少年時代經歷了一段富貴繁華的貴族生活。但後來家漸衰敗,雍正六年(1728年)因虧空得罪被抄沒,曹雪芹一家遷回北京。回京後,他曾在一所皇族學堂「右翼宗學」里當過掌管文墨的雜差,境遇潦倒,生活艱難。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紅樓夢》一書是曹雪芹破產傾家之後,在貧困之中做的。做書的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書未完而曹雪芹死了。
3、《紅樓夢》開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雲》即是曹雪芹自序 。在這篇自序中,曹雪芹親自面對讀者講述寫作緣起。據他自述,他是依託自己早年在南京親歷的繁華舊夢而寫作此書。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猛然回憶起年少時家裡所有的女孩兒,覺得她們的見識才氣遠遠超過自己,不禁深自愧悔。祖上九死一生創下這家業,自己身在福中,卻不務正業,不聽從父母老師的管教,以致長大後一技無成,半生潦倒。
4、曹雪芹將這段經歷和悔悟寫成小說,就是要告訴讀者,雖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兒都是生活中實有其人,萬不可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而使她們的事跡湮滅無聞。一念及此,心旌盪漾,一切困難都不在話下。何況鄉野生活悠閑自在,風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湧,下筆如神。曹雪芹自謙才疏學淺,只得用市井白話來寫這部小說,意在為那些女孩兒立傳,排遣自己的苦悶,兼以供讀者把玩批判。
二、《紅樓夢》相關學說
《紅樓夢》問世之後,隨著對他的關注,漸漸的形成研究群體,並產生了著名的「紅學」,其間匯集了諸多相關學說,形成不同學派。
紅學,即研究《紅樓夢》的學問,橫跨文學、哲學、史學、經濟學、心理學、中醫葯學等多個學科。清代學者運用題詠、評點、索隱等傳統方法研究《紅樓夢》,被稱為舊紅學。五四運動前後,王國維、胡適、俞平伯等人引進西方現代學術範式研究《紅樓夢》,紅學作為一門嚴肅學問堂而皇之步入學術之林,被稱為新紅學,與甲骨學、敦煌學並稱20世紀三大顯學。20世紀末21世紀初,紅學發生分化,主流紅學遭遇瓶頸,民間紅學奇談怪論迭出,紅學整體的學術品質和社會聲譽均呈下滑之勢,同時又給人很多想像空間。
紅學縱向劃分為舊紅學、新紅學、當代紅學三個時期,橫向劃分為評論派、考證派、索隱派、創作派四大學派,各派又細化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題詠、評點、鑒賞、百科、批評、曹學、版本學、本事學、脂學、探佚學等等 。
紅學具有高關注度、高吸引度、高參與度的特點,上至政商學,下至工農兵,各行各業、各個階層都不乏紅學愛好者,甚至跨越國界、跨越語種,其在國際上的熱度堪與莎學(莎士比亞學)比肩。
通常認為,「紅學」有四大學派。
評論派
舊紅學中的題詠派、評點派,新紅學中的文學鑒賞派、百科全書派、狹義批評派,均可納入廣義評論派。評論派堅持文學本位,從藝術性、思想性、百科文化、社會生活、哲理感悟、情感體驗等角度解讀原著,研究《紅樓夢》的思想主題、藝術特色、人物形象、文化價值、寫作方法等。
1.題詠派:葉崇倫、喚明、富察明義、潘炤、姜祺、沈謙。
題詠派「都著眼於書中人物之悲歡離合,從而寄其羨慕或感概要而言之,無非畫餅充飢,借酒澆愁」(茅盾《關於曹雪芹》)。
題詠派的詩、詞、賦、贊,有的抒發「榮華易逝人生如夢」的人生觀,滲透著佛家的「色空」觀念和「夢幻」思想;有的抓住書中的「風月繁華」和「愛情故事」,渲染「繁華」之景和「香艷」之情,吐露出一種仰慕、一種思緒;有的同情寶黛釵,因未能給寶黛釵指出一條光明之出路,抒發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
2.評點派: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脂硯齋、王伯沆。
文學評點起源於明代中葉,是獨具中國特色的文論體裁。評點的形式:書首有批序、題詞、讀法、問答、圖說、論贊,每回有回前回後批,頁面有眉批、側批、夾批。
3.現代鑒賞派:魯迅、毛澤東、老舍、吳組緗、端木蕻良、宋淇、舒蕪、蔡義江、王蒙、馬瑞芳、蔣勛、吳淡如、康來新、陳艷濤、白坤峰、閆紅、朱樓夢劍。
採用文本細讀,從文學藝術的角度談自己的閱讀心得、體會、感悟。
4.百科全書派:沈從文、鄧雲鄉、顧平旦、陳詔、夏桂霞、段振離、劉世彪、關華山、李光斗、沈雁英、黃雲皓、蘇芩。
《紅樓夢》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書中服飾、飲食、茶道、養生、美容、醫葯、建築、園林、經濟、民俗、宗教等各方面的描寫都經得起專業化解讀。
5.現代批評派:王國維、吳宓、茅盾、王昆侖、李辰冬、何其芳、周策縱、白盾、李希凡、蔣和森、余英時、丁維忠、呂啟祥、張錦池、周思源、胡文彬、段啟明、劉夢溪、劉再復、李劼、孫偉科、梅新林。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1904年),用叔本華唯意志主義觀點評論《紅樓夢》,闡述其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雖然產生在舊紅學時期,卻是現代評論派開山之作。關於這一派的學術旨趣,紅學會總舵主張慶善如是說:「《紅樓夢》是一部文學作品,是一部講人生、講愛情、講情感的書,紅學研究只能以一種文學的眼光和文學研究的方法,去挖掘《紅樓夢》深邃的思想藝術內涵,而不能用索隱的方法把《紅樓夢》變成清宮秘史或是別的什麼秘史。學術就是學術,不能娛樂化,更不能戲說。」
考證派
考證派是新紅學第一大派,堅守史學本位,運用杜威實證主義方法,致力於考證曹雪芹家事、《紅樓夢》版本和成書經過。
1.曹學:胡適、顧頡剛、吳恩裕、周汝昌、馮其庸。
曹學注重搜集有關《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史料,勾勒出《紅樓夢》誕生的歷史背景,通過研究曹雪芹的生平經歷來了解《紅樓夢》。四字法言:曹賈互證。十字箴言: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2.版本學:林語堂、俞平伯、周紹良、張愛玲、梅節、劉世德、歐陽健、沈治鈞、陳林。
版本學以程高本、全評本、脂評本、全抄本原版為研究對象,比較各本先後、真偽、異同,並校訂異文。
3.出版人:程偉元、高鶚、王德化、狄葆賢、汪原放、陶洙、啟功、劉金星。
出版人是《紅樓夢》版本的製作人,故納入考證派。
索隱派
索隱派是紅學中的猜謎派、秘史派。以索隱、秘史本位否定文學、歷史本位,透過字面,運用諧音、拆字、藏頭、謎語、讖緯等文字游戲,用歷史上或傳聞中的人和事去附會《紅樓夢》,考索出「所隱之事,所隱之人」,編造各種秘史。魯迅評語:流言家看見宮闈秘史。
1.本事學:透過《紅樓夢》的表面故事去索隱所謂「背後」的「真事」、「真相」、「秘史」。
(1)官宦家事說:由《紅樓夢》索隱滿清官宦家族秘史。
(2)宮闈秘史說:由《紅樓夢》索隱滿清皇家秘史。
(3)反清復明說:由《紅樓夢》索隱明遺民反清秘史。
(4)曹謎學:由《紅樓夢》編造曹家秘史。
(5)非曹雪芹說:由《紅樓夢》編造各種秘史,並拿秘史中的主人公侵犯曹雪芹的著作權。
2.脂學:基於脂本,猜測脂硯齋與曹雪芹的關系,以及脂硯齋抄閱、評點乃至協助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經過。
3.探佚學:基於脂本,腰斬後四十回,猜測八十回後曹雪芹原意。
創作派
創作派,是最有才的一派,或稱才女才子派,從事《紅樓夢》相關文藝創作。
1.現代偽續:《劉心武續紅樓夢》、西嶺雪《黛玉傳》、溫皓然《紅樓夢續》、胡楠《夢續紅樓》。
2.獨立原創:雲槎外史《紅樓夢影》、歸鋤子《紅樓夢補》、高陽《紅樓夢斷》、安意如《惜春紀》、紅樓夢同人。
3.譯著:霍克斯(英譯本)、李治華(法譯本)、弗朗茨·庫恩(德譯本)、伊藤漱平(日譯本)。
4.仿作:張愛玲《金鎖記》、巴金《家》、林語堂《京華煙雲》、流瀲紫《甄嬛傳》。
5.衍生藝術:《紅樓夢古畫錄》、1962越劇電影(徐玉蘭、王文娟主演)、1977港版電影(林青霞、張艾嘉主演)、1987央視版電視劇(歐陽奮強、陳曉旭、鄧婕、張莉主演)、北昆舞台劇及電影(翁佳慧、朱冰貞、邵天帥主演)、江蘇紅樓夢世界實景文學。
三、《紅樓夢》的大概內容
林黛玉因喪母,被外祖母賈母接到賈府,見到賈寶玉及眾姊妹,寶黛二人一見面就有似曾相識之感。不久,寶玉的表姐寶釵也在賈府住下。
寶玉的姐姐元春被封為妃,皇帝恩准她探家,於是賈府修建大觀園。後元春怕大觀園空閑,令寶玉與眾姐妹入園居住。寶玉與黛玉感情加深,落花時節,黛玉葬花。
後大觀園成立詩社,大觀園一時熱鬧非凡。
寶釵被家事纏繞,寶玉被父親要求上學,迎春出嫁,大觀園漸漸的冷清了。
後黛玉思想終身之事卻無人可求,染重病。不久,寶玉犯病失玉。後元春死去。
賈母做主,讓寶玉娶寶釵,黛玉孤苦而死。
最後,賈家勢敗,寶玉出家。
《紅樓夢》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大家庭從繁榮走向衰敗的故事。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戀愛婚姻悲劇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作者的高明在於,他沒有表面地、簡單地表現這個愛情悲劇,而是從人物思想性格的深處,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繫上去挖掘這一愛情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充分地揭露了封建主義的殘酷虛偽和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罪惡。作品的主題也沒有局限在個人愛情悲劇本身,而是圍繞著中心事件,展開了許多錯綜復雜的矛盾斗爭,描繪了一幅極其廣闊的社會生活圖畫,說明了整個封建社會已是千瘡百孔,搖搖俗墜。深刻尖銳地批判了封建社會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倫理關系,悲憤滿腔地控訴了封建主義的殘酷無情和滅絕人性,大膽銳敏地預示了封建社會和封建統治階級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在中國,《紅樓夢》被評價為剖析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金玉緣》《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此書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兩種版本系統。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據脂本匯校,後四十回據程本匯校,署名「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脈絡,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刻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通過家族悲劇、女兒悲劇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劇,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機。
《紅樓夢》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包括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這些理想和主張正是當時正在滋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紅樓夢》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新鮮別致[1] ,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尤其「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特殊筆法更是激起了後世讀者強烈的好奇心和窺探欲,各種猜測附會之說愈出愈奇。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約1715-約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籍貫沈陽(一說遼陽),生於南京,約十四歲時遷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 。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3] 。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5、山東臨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6、現代人學書法有什麼用
西漢文學家揚雄說:「書,心畫也。」唐蘇過庭《書譜》說「人書俱老」,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言「書如其人」,都提出了書法之於人的本質意義:書法是心靈的寄託與精神承載。在物慾橫流、功利浮躁、信息加速與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中,現實中人們往往容易迷失自我,物質日益發展與精神日益荒蕪,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恰恰最需要靜下來,為心靈尋找一個港灣,對於現代人來說,書法藝術是最好不過的一種精神載體了。有學者將書法藝術稱之為「無聲之樂」「靜態之舞」。因為靜,使書法藝術具備了多種心理治療的功能。在醫學界,針對特殊需求學生之書法治療處理方案研究顯示:過動兒童、情緒困擾兒童與聽障兒童通過書法治療均有相當的療效。同時,研究表明,練習書法,有助於培養兒童的專注力。對於老年人而言,書法也是最好的健身項目。所謂「志有所專,即是養生之道」。縱觀中國書法史,書家普遍高壽,諸如智永習書百歲而壽鄉,歐陽詢享年85歲,柳公權88歲,文徵明99歲尚習小楷,梁書同93歲,近現代書法家中齊白石97歲、林散之90歲,陳叔亮91歲、沙孟海93歲,費新我90歲,啟功94歲等等,最為典型的是上海書法老人蘇局仙年過百歲仍臨池不輟,其養生之道,他自言:「唯書畫而已。」105歲時無疾而終。從生理學的角度分析,練習書法,必須端坐凝視,專心所志,是心、眼、臂、肘、腕、指共同配合的微量運動,所以能怡情養性,健體益壽。書法藝術是人們審美情感的一種流露。書法因為線條的抽象性,與人的心靈最近。人自古就有一種書寫與塗鴉的沖動,面對潔白的宣紙與牆面就有一種書寫的沖動,這種沖動是對長期的理性與現實的瞬間突破,在情感的驅使下,解衣盤礴,喜怒哀樂一瀉而出
7、練習書法可以養生嗎?
可以,我男朋友脾氣不知道多好!
8、關於書法類的就業方向
書法家或者書法老師。當老師的話,公立的就是大學書法老師,開書法專業或者要招書法老師的大學不多;私立的空間比較大一點,就是一些培訓班興趣班什麼的。總的來說,就業前景不錯啦
9、推拿生智慧 明目怡養生 是否有語病
有語病。推拿不是生智慧, 推拿怡養生,明目生智慧,他倆應該調換一下,我覺得是這么回事兒,因為他們的語句在顛倒過來以後,就很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