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八極拳 養生

八極拳 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9 21:50:28

1、八極拳實戰養生厲害么?有練習過的的么?

很厲害!

2、八極拳跟太極拳的區別

八極拳跟太極拳的區別:

1、拳種區別:

八極拳:八極拳為短打拳法,其動作普遍追求剛猛、朴實無華且發力迅猛的風格,屬於外家拳法。

太極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屬於內家拳法。

2、起源不同:

八極拳:起源於明代,因在戚繼光著《紀效新書——拳經捷羅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極拳」。

太極拳:張三豐創建了武當派,創始了內家拳。太極拳作為內家拳之首,尊稱張三豐為祖師,是一種自然歸屬。

3、特點不同:

八極拳:

一、勁整力猛、暴烈突然。

由於八極拳的發力是整體發力,勁力是由人體內向外發出的,且各個部位高度協調,同時發動,充分激發了人體內的潛能,使之瞬間向外爆發出來,形成了八極拳勁力剛猛暴烈的特點。

二、勁力渾圓、攻防兼備。

八極拳的勁力是以人體為中心向四處輻射發出,其中既有顯現的力,也有隱藏的力,可以說全身無處不藏力。

三、剛柔相繼、虛實相生。

八極拳的勁力看似剛猛,而在蓄勁和勁力運行的過程中又要做到柔順自然,快而不僵,柔而不懈,快速到位後突然發力。

四、以氣促力、簡捷實用。

八極拳在發力時都伴以擤氣,以使氣力相合,內外合一。即使是最簡單的招式,也蘊藏著極為巧妙的勁力,且可使內氣直接用於實戰,從而發出督透之勁。

太極拳:

一、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二、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三、安全性

太極拳松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3、八極拳樁功的好處

八極拳樁功的好處是多樣的,最基礎且首先要學的樁功是兩儀樁。以此樁功為例,首先得到的好處是固下盤,通過蹲身坐胯(收尾骨,兩側胯骨向前頂向外展,身體像是坐在腰胯之上)和固定腳步的擺放位置來形成八極拳要求的沉墜力,同時體會雙腳抓地的感覺。
然後是松肩,松肩即是樁功的要求也是樁功訓練能達到的效果。八極拳的兩儀樁要求雙臂形態如同「懷抱嬰兒」,初學者保持這個姿勢三五分鍾就會感覺肩臂肌肉酸痛難忍,這就迫使練習者找到松肩的感覺。只有肩部放鬆了,重心才能沉下去,才能最終找到拳法里要求的肩與胯合的練功要領。PS:肩與胯合對於習武者十分重要,只有肩和胯的運行頻率和路線一致,才能發揮出身體大節的整體力量。同樣的還要做到肘與膝合,手與足合,這三大要求就是拳法里說的外三合的內容。
兩儀樁的另一大好處是鍛煉八極拳的核心爆發力,即八極拳里需要用到的肌肉群的力量。許多八極拳練習者通過站樁都能體會到身體里的「氣感」,像是感覺有一股內氣在丹田裡匯聚或者從雙腿開始貫穿周身等,其實這種感覺是由於站樁過程中鍛煉了日常活動中難以鍛煉到的肌肉部分的原因,所謂的「氣感」其實都是相應位置的肌肉得到刺激從而反饋的神經信號。樁功就是要將身體平常很少用到的肌肉群鍛煉的強健有力,在攻擊時發揮出八極拳所要求的勁力,同時提升身體強度。PS:關於這點,其實每一種格鬥技和體育運動都有其專門要求的肌肉類型,可以觀察下拳擊、自由式摔跤、泰拳、空手道、跆拳道等不同類別格鬥家的身材。相應的,八極拳也有其要求的獨有身形條件,是可以通過拳法和功力訓練得到的。
另外,八極拳里的所有樁功都起到固定發力出招時的身體形態的作用。比如八極拳小架里的每一個動作在打完後都可以保持定式不動(所謂的蹲小架就是其中一種方法),讓習練者熟悉這一招發力時的身體感受和身體形態,也就是熟悉勁力和架子。這是因為拳法里的動作是生活中很少運用到的,一般人的身體肌肉對這些動作沒有形成記憶,習武者需要通過靜樁和動樁的方式將拳法里的發力模式形成肌肉記憶,以便在實戰中隨時發出八極拳的威力。PS:舉一個別的格鬥技的例子,拳擊館的教練會讓學員在練習出拳時保持擊中姿勢不變,站一會兒,這也是在讓學員體會出拳發力時的身體形態。因為只有正確的身體形態才能保證打出的力集中不分散。用中國武術里的話說,就是只有架子正了,勁力才純。
純手打,希望能幫助到你。

4、八極拳的修煉 .

不需要從小修煉的八極拳之精義
夫人之生也,萬事勞其形,百感困其志。無時無刻不處於天地萬物困擾之中,先天所賦有限,苟非練後天以補先天,俾獲得堅強之體魄,何能戰勝世務之困擾,禦侮以圖存?八極拳者,正為此而做也。此拳將健身與技擊熔為一爐,順會先天自然之能,對人之精神與肉體並練,內臟與外軀兼修,內部循環,神經,消化,排泄,呼吸諸系統及軀干,筋骨經過鍛煉更加堅強與協調一致,不獨為技術,亦是養生延年益壽之良方也。
拳名八極者,乃取拳中八大招之出手起腳無所不用其極也。行拳必內存八意,外具八形,勁發八面。八意者:驚慌、狠毒、猛烈、神急也。八型者:龍、虎、熊、猴、燕、犬、鷹、鶉(古有斗鵪鶉習俗)也。八面者:八方也。內存八意方可先機制勝;外具八形始堪進退應敵。身體中正,勁發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穩重厚實健立而搏人。八意,八形,勁發八面,均以極宗為宗旨。此拳名之所由來也。此拳又名開門子拳者,蓋取應敵進招均不離硬開之意也。人之全身內外乃一完整之體,內動必型之於外;外動必發之於內;意動形隨,氣動血從,骨順筋直,氣到力發,怒形於色,喜形於面,呼氣則胸縮,吸氣則胸張;一肢動百骸隨;一處靜百處靜;一極動百極響應;五臟動於內四肢全軀必形於外,此自然之理也。故八極拳每一出手起腳,必將八極冶為一氣。形神合一,以意使氣,以氣活血,以氣使力。論呼吸,講含胸拔背,松肩,松胯,氣貫丹田均為求內外協調一致也。此不僅為技擊所需要,亦為健身所必由之路也。練習此拳,必須明主寄,辯三節,知根葉,通勁路,曉三催。心為元帥,本全軀動作之主;眼為先鋒,乃通觀四路所必須;腳為戰馬,專主運行;手為兵卒,為技擊之主要;眼領意動,步隨手准。上節不明手多強硬;下節不明足多盤跌;中節不明渾身是空。頭為葉,身為枝,足為根。八極拳者乃一步拳也。全在騎馬一步。無馬步則身為虛。故練拳則先自站騎馬樁始。所以先固根基也。上身:肩為根,肘為枝,拳為葉。勁由肩發,經肘達於手指;下身:腿為根,膝為枝,腳為葉。勁自腿(胯)催出膝達於腳趾。腰為纛,專主變化,以腰帶動四肢,以下盤穩固為主,雙足要落實,尾閭要中正,松肩下氣,氣沉丹田,是穩固下田之要旨。足踏偏空,則身為空。下盤不固,則步法虛浮,上重下輕,發招無力,勢必偏重,一動則跌。三催者即:手催,身催,步催也。
力必出於自然,又貴乎於沉實,厚重,活潑,虛靈,如是方能運使自然,得心應手。忌用強力,僵力。所謂自然之力者,並非不用力,乃一順先天自然之能,循序漸進,以求個部協調一致也。要以氣為主,氣順則靈,氣逆則滯,故氣順為發自然力之第一要義。氣有呼有吸,力有吞有吐,形有屈有伸。吸為吞,為含蓄,為屈;呼為吐,為松放,為伸。吞吐合適與否,外求於形,內求於氣。用氣要內七外三,下貫丹田,胸腹松靜,則力促肩胯松放,則力強。吸過深則緩,呼過度則蓄遲。善呼吸方能有吞吐。有吞吐,有含蓄,有松放,方能伸屈自如。吞若吸鐵不見形,而勁已含蓄;吐似放箭勢雖止,勁仍前貫。掌如瓦攏而力注掌根。出手要運使腋力。臂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步要促,身要逼,胯要催,肩要松,氣要下。「掌法歌」曰:「氣自丹田吐,全力注掌心,按實始用力,吐氣須聞聲。推宜朝上起,緊逼短馬蹬。三字『沾,按,吐』,全憑『小天星』(小天星者,在神為睛,在手為掌骨,在氣功為小周天)」。
變要快,發要突,定要穩,勁要疾。變勢如閃電,發招似鶉突,定式如泰山,勁似箭離弦。動作要外具八形,內存八意。
八形歌曰:
猛虎捕羊凶又狠,熊精硬靠踞山林。
紫燕穿簾迅斂翼,烏龍入洞回首頻。
猿猴奪食手急冷,靈犬角鬥巧伏身。
飢鷹捉兔力透首,鶉突沖撞勢凌雲。

八極拳八意者警惶,狠毒,猛烈,神急也。要動中含靜,靜中含動。剛中有柔,柔里含剛。極剛猛,亦極自然。靜時有隨時可變之姿;動時有隨時可定之象。如山峰之起伏,外型雖斷,望之卻一脈相連。其將發也,如飢鷹之下擊,卑飛斂翼;如猛獸之將搏,縮爪張牙;其吐也,慎目切齒,雷霆萬鈞;其停也,穩重踏實,屹若泰山。不觸則柔,一觸即剛;遇剛則柔,遇柔則剛;極剛則柔,極柔則剛;有橫有直,有上有下,直不離圓,橫不離圈。出手如風馳電掣,耳不及掩,目不及瞬,瞬息萬變,並無手跡可尋。若此,方稱形神一致,氣態完整。應敵以鎮靜,膽壯,精熟為主。逢機而入,遇隙即鑽,不招不架,出入自然。鎮定方能看出可乘之機,可蹈之隙。
應敵歌曰:
一要心力(整理者解曰:敢打必勝之信心)。
二要熟(整理者解曰:招數熟到不待思索,達到下意識程度)。
三要膽壯(整理者解曰:不怕對手兇狠)。
四要逼(整理者解曰:招數用進逼)。
五要精足鎮靜待。
六要精神對彼映。
七要氣力全身注。
八要見勢順勢行。九要急快如閃電。
十要發動無須停(無須臾停留。整理者解曰:數招連用)。

行動法走十大形:
走龍形,龍有鬧海之能;
走虎形,虎有鎮山之力。
走蛇形,蛇有鑽繞之神;
走猴形,猴有閃身之靈。
走貓形,貓有上樹之巧;
走鼠形,鼠有入洞之妙。
走雞形,雞有獨立之勢;
走鷂形,鷂有穿林之疾。
走燕形,燕有抄水之速;
走獅形,獅有滾球之功。

要出手不見手,手到不能走;不招不架,步落招成。又曰:「打招如走路,看人如蒿草,練空如打實,打實如練空。」一動二靜,必存應敵之心。發則金剛怒目;守若菩薩低眉;守而如婦靜;奮而如虎搏。似獅用全力以搏兔,亦用全力聲以驚之,猛勢以逼之。身法要靈活,步法要相隨。斜肩切胯,空胸緊背,折腰疊肚,屈腿束身,擰腰松胯,縮頸長臀乃身法也。你進我亦進,你退我亦進,手到步隨乃步法也。
進退歌曰:
「進步捷如風,失機退宜快,乘勢側鋒入,身稍向前邁。掌實即須吐,發聲使驚怪,變化如蛟龍,遲速分勝敗」。
又趨避歌曰:
「趨避須眼快,左右見機行,趨從避中取,實自虛處生,山重身難壓,隙開且莫停,勢猛君休懼,四兩撥千斤」。
近用鑽步遠用箭,扣、合並襠用挨身。

打人發手先,手失肘急變。
肘手不相離,胸肋護得嚴。

七十二招打法妙,全憑丹田運氣靈。
武藝讀到真經處,靜養道德出聖明。

勁出於順熟,不出於強力,出強力則滯;巧出於久練,全賴日積月累,久練精熟,即可心能忘手(下意識)。藝精於思,故藝不精,熟思則精。
練功為健身,打拳為致用。身不健則「招」並無用處。故以健身為第一要義。練拳之外還須煉其他內功以養之。煉功又練拳,方能達到身心健康,技擊神化之境界。故八極門除八極拳拳路外,又有各種基功,氣功等,以補之。俾使氣血更加調和,內臟及各器官更加堅實;筋骨更加堅強有力。則大敵當前能處之自如也。
總而言之,氣功乃八極拳之主旨,八極拳乃氣功拳也!八極拳基功

八極拳為內外兼修,意形俱練之工夫也。蓋技擊一道,必也內外堅實,心神鎮靜,招術精熟,方能大敵當前,心不為動,氣力充沛,處之裕如也,所謂游刃有餘也。若內臟脆弱,氣血不充,則外力為無源之水;而只修內不修外,亦難臨敵以致用。神志不清,雜念叢生,臨敵必神魂動盪,心中無主,難操進退之機;招術不熟,必致臨敵手足無措,難言制敵命中之方。故技擊一道以堅實身體內外為根本;鎮定意志為主宰;精熟招術以致用。八極拳本內外兼修之拳術,身心俱練克敵招術,已寓於各套拳路中,無一式不具備形神及克敵招術之鍛煉。此外,對內外兼修,鍛煉形神,尚有專門功夫,以煉後天補先天。此功夫不僅為凝神,固精,調血,理氣,堅實內外所必須;亦為增進拳功也。

一、調養功

此為固內臟,調氣血,養精神之方法,專主寧心,平肝,壯腸胃,養肺,固精,條理氣血。其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數息功
擇空氣清新(有松有水愈好,唯花草亦佳)避風寧靜之地,當或子午或卯酉之時,全身放鬆,面南站立,兩手插腰,兩腳平行,相距肩寬,挺腰開胸(或馬步式),雙目微合,眼觀鼻,鼻觀口,口問心,舌尖輕接上齶,拋卻一切雜念,用意輕守丹田。一呼一吸為一息。緩吸長呼,納清吐濁。蠕摩內臟,以資健康。數息自四十九度起,逐漸增多。除直立法外,更有跌坐法,睡法等。
練數息功中,忽覺有股真氣自丹田)中下,過會陰,上尾閭,夾脊,玉枕,泥丸稍停後下重樓,過膻中,入丹田,稍停。如是稱「進陽火」,轉九度;逆轉稱退陰符,轉六度,收功(真氣會聚下丹田一點,此點愈小愈好。收功不可少。收功愈好,則效果愈佳。功中或受驚嚇,切不可停或立收,須繼煉之)。
繼之精進,可進陽火三十六度,退陰符二十四度,再精進有,進二百十六度,退百四十四度。

(二)內動功
益用調息坐(或卧)功。以意導氣檢查全身各部幾能(內視),並以意導氣至患處而愈疾。
真氣運行進二百十六,退百四十四度後,更煉之,則有:真氣自丹田出,同時沿左右帶脈運行至環跳,沿腿外側下行經小趾至湧泉(此時為呼氣);吸氣:真氣運向拇趾,沿腿內側上行至會陰,過下鵲橋,上尾閭,命門,夾脊,經玉枕,達泥丸稍停;呼氣同時真氣下行過天目,經上鵲橋沿舌尖下重樓,順左右肩分兩路沿上肢內側下行,達中指尖後從外側回至天突匯合,再沿任脈下行至下丹田,達會陰。繼而沿帶脈分左右,經環跳,沿腿外側而下繼續運行——稱此為經絡周天。

(三)起居法
每日醒後按下列次序行之:
子。醒後先默想自身四周景物以意檢查自身各部及血液流動。
丑。搓兩手,並以兩手搓眉,搓耳三十六次,上額及須部目及長揉枕骨,干漱口三十六次。舌興沿唇內側從左,下,右,上至左三十六次;逆之三十六次。左右各三十六次。
寅。卷伸腿各三次。曲伸指、趾各三十六次。
卯。起前左右各側身片刻。
辰。坐起雙手揉胸腹各三次。雙手推揉兩肋各三次。順脊骨兩側身自上而下推揉五至七次。
已。將腿直伸,兩手搬足尖。年。兩手搓足心各三十六次,再搓足根外側各三十六次。
未。睡前及起後以雙手梳頭七十二次(可避中風)。
申。睡前仰卧,雙掌一前一後平按腹部,順、逆時針各揉二十次(可助腸胃蠕動,順利排泄)。

(四)養目功
有如下幾種:
子。清晨每無風雨時於野外空曠處行之。其法:背向太陽,合眼,眼珠轉七次,右轉七次。而後盡力睜開視遠處景物。若每清晨行二至三次,可增強視力。
丑。視微物法:微物視久則大。久練能視微物。
寅。搓耳根及眉際,可做以上兩項之輔助功法。可隨上述二項合並行之。
卯。夜眼功:於夜間院內或野外行之。

(五)聰耳功
有如下幾種:
子。夜靜時滅燈冥坐,靜聽周圍細微聲音,久之能聰耳。
丑。懸垂物察其聲響。
寅。兩手捉耳擦磨耳根;冬天以乾熱毛巾熨耳根及頸部。

(六)固齒功
睡前後扣齒三十六次,或於坐功時行之。

二、運使功

(一)地盆步
此步又曰騎馬步,騎馬式,馬步。此為八極拳入門之基功。籍此練氣下行。不獨增強足脛力,且可免氣血上浮,即可以固下盤也。其法:兩足成平行,足尖微向里扣,兩足相距為兩足半至三足寬,兩足放平,十趾抓地,身下蹲,膝向前屈,膝蓋勿過兩足尖,上身立直,頭上頂,兩手插腰,或兩手向前平伸掌向外翻而兩臂抱圓;松肩,松腰,松胯;兩目正前視;呼吸自然,氣貫丹田。初立時往往腿足酸疼,再久反覺鬆懈無力,此為換力。練習時刻要逐漸增加之。能站兩時辰仍覺輕松自然。逐漸能使足脛堅強達下盤穩固。八極地盆有四忌:
子,忌兩足蹬下不能平整,五心不實。
丑,忌站立時腰背彎曲,如此氣不能下達。
寅,忌一站即起,兩腿全不受痛苦,則功不能成。
卯,忌肩聳頭斜,及眼神亂視(練時肩要松,頭要頂,頸要直,眼要平視)。

(二)半馬樁
或稱子午樁,長三式。

(三)弓箭步在於練胯膝。要左右變換練習。

(四)揉手功
練揉手功主要為練腋力,松肩,活腰,練習吐力及聳動勁。其法有定步揉手,活步揉手及雙揉,單揉等法。練久能使腋肩聳力增加,吞吐靈活。每日練習逐步增加揉推次數,至每日推揉二三百次,肩即能松開,發力能吞吐自然,雙臂勁快而有力,力能達於指尖。

(五)碾步
此功專練松腰,松胯,合膝,扣襠,松肩。乃肩胯腕臂之聯合動作。久練則步靈,膝合。外三合。

(六)回環捋手
其法:做正騎馬式,左右手捋帶攥拳,以練小臂及掌根橫力與十指抓力,並能活胯開襠,橫力增強。

(七)提膝
盡力提起而抱之,左右交互行之,久練能使腿活。

(八)呼吸功
其法:馬步下蹲兩掌心朝上,隨呼吸自下而上提至乳間而後兩手隨呼氣向前推放,時兩肩下沉,肩窩吐力。而後左右手向外分開,身體下蹲,兩手抄起,如是反復行之。或用左右手交互行之,平手提時變拳,推放時變掌。

(九)活胯
其法有兩種,功用各不相同。一為站騎馬下蹲,猛蹲緩起。如是屢蹲屢起,每日蹲起十餘次。蹲時上身要正直,兩手插腰,蹲至胯矮於膝部。最後練到胯松而無強力,臀部能附於地,則胯與腰連接之筋即伸長而靈活矣。另為:兩腳一前一後成長三式,前腿微向前弓,後腿向下按,前胯向前聳動自如,足脛堅強有力。
二式均需十趾抓地,兩腳放平,身軀正直。用力時向外呼氣,從丹田吐力,目向前視。

(十)練腰
兩手插腰,咸弓襠步,以突然動作擰腰擺肩變成正騎式;由正騎式再變弓襠步,以腰力帶兩膀。弓步時後足根下蹬;兩胯下掖,身軀要正直,兩膝要內合。每日練二十次,久則腰力大增。

(十一)氣口功
該功主要練內臟應變之機動也。氣需內七外三。練法可由兩人對操,或個人單操。練久能使氣口堅實,應敵變化迅速。

(十二)靠樁功,樓樁功,打樁功,鐵砂掌功,吊球功,掛帶功,鷹爪功,點穴功等等。
靠樁功包括:背靠,膀(前,後)靠,肩扛。
樓樁功包括:小臂從上至下,從下至上,雙臂交替,並掌盡量扣向腕側面以此腕側面砍樁;或馬步使樁貼於大腿內側以一臂曲(狀如舉方盤)掌心朝上以虎口磕樁。
打樁功中包括:掌打,肘頂,膝頂,腳踢。或以吊起之沙袋,牆上釘革蒙海綿(替代古時多層毛頭紙),或以寸板高與人齊,下插水泥槽中等法代之。
鐵紗掌功:先以雙掌正反面拍打綠豆袋,六個月後換成摻半(體積)綠豆砂石袋,再六個後換成砂石袋,又再換成綠豆鐵沙摻半之綠豆鐵沙袋,經綠豆鐵砂袋練習六個月後,最後換成鐵沙袋煉三年以上鐵沙掌功可成。
此功萬不可求速成,務須循序漸進。且每一過程用力均須從低層開始,以在老師指點下習練為益。習練時須運丹田氣。盲練必出偏頗,悔之晚矣。
吊球功:馬步雙手吊住泥球,雙臂於體前平伸(球重與本人適應),泥球重量須漸增。或以二壇代替,內中可盛水,而水量可根據需要增加。或馬步雙臂平伸,以一手吊住已盛物之麻袋,擰身防於另側,再以另手移回,如此反復。
掛帶功:雙肩挎直徑尺許圓泥片若干,且以掌扇使動稱扇球功。
鷹爪功:練指之抓捏力。
點穴功:須練指點與認穴。
練此等硬功,務須自兩至三層力,二十四度始,早晚各一次。每三月加一層力(一年半後增至九層力不可再增),每三日增一度增至三十六,七十二,百零八後各練三月,增至百四十四度後無須再加。另有捧牆角功,練法亦同上。
練時須運氣,練後須以葯水浸手腳(增加功力,涼血解毒)。三、煉意法
術中以意為主宰,乃行動之司命。天之三寶日月星,人之三寶精氣神。故,意不可不練,經日練空如打實;打實如練空。此雲練拳路中即含練意也。除練拳路必須練意外,還須熟練意之基功,不外兩端,一日靜,二日活。靜須養活,活須練靜。靜如閑雲野鶴,無憂無慮,四大皆空;活如虎猛猴靈,蚊龍騰空,所向披靡。其法一日全身通明功(內視功),藉以養意也;二日意動法(靜周天功);三曰內外齊動法(身內行大周天,身外行神拳。而大周天者,應在經絡周天運行相當熟練之後方顯。乃是真氣在體內周身運行均已輕車熟路,收功真氣或聚一點於下丹田,或聚一點於加脊。或雲周身電麻感乃真氣運行也,實此電麻感乃真氣之初級階段爾),藉以練活也。
如練小架,第一層功夫,每勢間數息數皆相等(自三度始,漸增至六度,九度,十二度,二十四度為限)。第二層功夫為小周天運行(子:進九度退六度;丑:進三十六度退二十四度)。第三層功夫為大周天運行(子:經絡周天;丑:大周天,亦即「翻江倒海」者也)。第二層,第三層功夫中不再稱練拳,而稱煉功。何也?此周天運行即煉丹也。每式間隙至少周天運行一次,或幾次。收功時務將真氣存入下田,真氣聚合之點愈小愈好。

八極拳八要
一要:八極拳要相合,內外一致,上下相隨,完整一氣。人乃一完整之軀,必須一致。要上下相隨須用六合勁。即:眼與心合;心與氣合;氣與力合;為內三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手與足合;為外三合。上身與下身動作相隨。
二要:身軀中正,不倚不偏,下盤穩固,勁發八面;尾閭中正不偏,方可前進後退運用自如;方能有橫(爆也)力,不致出一面勁,方可變轉靈活。
三要:提頂吊襠,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十趾抓地。
四要:呼吸自然,氣貫丹田,內七外三,意靜神恬。
五要:以意行氣,以氣促力,力出自然,不僵不滯。
六要:碾步合膝,兩足平整,五心要實。
七要:以腰為主,帶動四肢,要發腋力。
八要:有吞有吐,有蓄有發,聳動有力,剛柔相濟,變勢要快,發力要橫,定勢要穩,節奏分明。

5、八極拳養生效果如何?

挺好

6、問:什麼是八極拳?

我是八極拳的習練者。八極拳發源於河北滄州,傳說由吳鍾於雍正乾隆年間受教於一道士,吳鍾是為八極拳一世。先後出現過許多高手,如李書文、韓化臣、吳會清等等。乾隆皇帝曾為八極拳題字:「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拳發力剛猛,有頂、抱、單、提、胯、纏六種發力方法,稱為「六大開」。「頂」是上領、下沉、左頂、右拉四面八方勁發力的十字整力;「抱」是緊縮一團,枕戈待發,寓攻於防,防中有攻的技法;「擔」是以拳輪為力點,由上往下的蓋、砸拳法;「提」是指腿法之變化;「挎」是彎臂短擊法和快摔法;「纏」有大小之分,小纏纏腕,大纏纏臂。拳譜中講述六大開:「一打頂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順步趕,提挎合練單揚打,順內步腰身便是纏,翻身頂肘中堂立,打開神拳往後傳。」八極拳容講求近身短打,挨膀擠靠。
練八極拳可以先練「金剛八式」,站站兩儀樁,扎扎基本功。然後開始練小架,再練單打、對打、四朗寬及器械。

7、太極拳、八極拳、形意拳有什麼特點、適合那種人學習?

這個要看自己連起來是否合適。 武術 其實 適合任何人,但是是不是 合適的那就看自己了。
太極拳 養生 強身 防身都很不錯。 適合年齡大些的人,因為其動作柔和緩慢所以比較容易學習。
八極拳 外家拳種 招式剛猛,實戰性很強,動作難度在武術中來看還是比較容易學的,八極拳剛中有柔,其拳法發力很重要。而且需要有師父教,不然自己練習發力會傷身。
形意拳,重意不重力,動作不難很好學習,也是非常不錯的功夫。形意拳 也是很重發力的拳種。目前比較主流的武術。
這三種拳法 都比較注重 發力 和內勁 太極內勁 是一種貫穿將力送出去的感覺,被打的人感覺像一個很大的力推開撞到一樣。 八極拳內勁是爆發力,被擊中的人感覺好像流星錘一樣直接打在身上。 形意拳是 透勁,力作用於收力者內部,類似隔山打牛的感覺。

8、八極拳的簡單練習方法

可以先練形意的三體式樁功,
抖大槍。總之你可以博彩太極,形意,八卦其中抄與武術共同的地方。
你就知道八襲極拳的文字記載的練法太粗糙,不上層次。
總之太土,趙福江前輩把八極拳的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陰陽八極拳(即陰陽翻)
趙福江前輩把形意,少林,大成,養生功園陀陀功。結合起來吸收了大成拳的園轉步法,形意,大成養生的內功練法,養生法,去除八極拳的過多的霸氣,和以前練習起來的許多詞語無法理解。使之更加合理科學。
最後把八極拳的缺點去掉,吸收內功等的用法。
八極拳練多了容易憤怒,很爆裂。對於練得人也不好,所以最好科學的練習。

9、威猛剛烈的八極拳,適合養生嗎?

說實在話,八極拳非常的威猛剛烈,其實並不適合養生的。畢竟曾經練習八極拳的人,都是把八極拳作為防身的武功。八極拳按照主要風格分有三支,羅瞳 孟村 通備。羅瞳在近代有句老話,羅瞳出硬手。

孟村的吳連枝師傅,李俊義師傅等,有著很深的功力。通備八極,在西北武林有著很高的地位。對於孟村八極和通備八極不了解,簡單說一下羅瞳八極。羅瞳八極分支很多,台灣,東北是主要兩支。東北以霍傳為主,台灣是劉雲樵先賢傳過去的。

練拳時,一練拙力如瘋魔。撐捶一百拳起步,上不封頂。打不出勁會很枯燥,會有挫敗感。打出勁了,根本停不下來。越打越開心,越打越興奮。等打完了,不在師父身邊你就可以拖著被掏空的身子回去休息了。

在師父身邊,前靠後靠,三靠臂,小架鐵砂掌來一套。八極拳為什麼厲害,因為練的多呀。要是練的少,他就不厲害。意拳人家主要是站樁,多輕松往哪一站。我試過,別說讓我站10分鍾,5分鍾我都受不了。練意拳的樁架一小時起步,摩擦步試力跟著來。

相對來說 亞洲人種尤其華人本來就弱小,所以傳統武術很少有像西方健身房一樣的訓練肌肉和絕對力量。八極拳基本功就是撐捶,每天至少400個,風雨不斷 堅持練三年肯定出東西。相對來說,傳統的東西出功夫慢,但出來的效果比散打跆拳道空手道要狠辣更實用。過程很枯燥也很辛苦。只要真喜歡,就要有耐心和恆心。






與八極拳 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