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消費為什麼重視健康和養生知識
核心提示:保健食品因時而生,但市面上的保健產品老字型大小卻少之又少,這是什麼原因?保健產品行業良莠不齊,消費者在購買時常遭遇選擇困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保健食品的「短命」現象?又是什麼原因導致消費者患上「選擇困難症」?針對這種現象,從上至下應該採取怎樣的舉措?
蔣卓勤教授就當今保健品市場情況做演講
健康問題是當今的熱門話題,而藉助營養學的熱潮,保健食品打著補充身體所需營養的口號也逐漸進入百姓家庭。1987年蜂王漿的出現拉開了中國保健品市場的帷幕。上世界90年代中期是中國保健品市場的第一個高速發展期,國內生產廠家超過3000家,產品品種達2.8萬種,隨後經過幾次發展的起伏,於2000年左右恢復到3000家的規模。進入21世紀後,外資紛紛湧入中國的保健品行業,同時中國保健品總額也在不斷縮水。
中國保健品總額縮水的原因除了外資產品的競爭之外,本身的行業結構也存在極大的弊端。不同於普通食品的銷售,保健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到使用的環節都必須倍加嚴謹,而這些產業鏈條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對整個行業都是致命的打擊。
保健食品並不具備葯物的治療功效
多數消費者看到的保健食品廣告都存在誇大作用的成分。雖然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保健食品的廣告內都涉及「治療」等字眼,但保健食品不同於葯物,對於人體疾病或不良反應並無治療的功效。其對於人體的作用僅限於「調節」。根據《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第二條,保健品是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
此外,保健食品與葯物需要通過的質量檢測部門也不一樣。從這個角度看,保健食品也無法達到葯品屬性中的「治療」這一項內容。
五大弊端制約保健食品發展
蔣教授在報告中指出,目前中國的保健產品曝光期一般在三至五年,隨後就會慢慢在市場中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新款的保健產品。相對於中國傳統行業諸如中醫、飲食餐飲等,不足以五年的更新速度實在難以在保健品行業出現老字型大小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難以對特定的保健產品留有印象,也不利於整個行業的經營與發展。
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中國保健食品「難以撐過五年」的命運呢?蔣教授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以下五點原因。
第一,保健食品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若一家企業經營某種保健食品,獲得了良好的市場效應,其他的商家也趨之若鶩的生產同等產品,跟風現象嚴重導致企業自身定位不準,難以有金牌產品立足市場。這種跟風行為同樣容易分散消費者注意力,企業難以做大做強。
第二,保健食品質量堪憂。盡管目前國內保健品市場推行「藍帽子」的質量認證,但是現在「藍帽子」的監管並非十分完善,一些不法商家依舊能找到可鑽的空子。「藍帽子」商標僅能代表產品屬於保健品行業,並不能為產品質量作出保證。所以這樣良莠不齊的保健品市場實在難以給消費者十足的信心。
第三,誇大宣傳。前文已經提過,不少保健品企業在廣告宣傳上會出現「治療」等字眼,但其實保健品本身並無治療的功效。這樣的廣告措辭等於是欺騙消費者,對於消費者的「回頭率」百害無一利。
第四,加入西葯或者禁用原料。部分不法商家為了提高保健產品的效用,會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一些葯物成分或者禁用原料。
2、大數據告訴你,為什麼國人迫切需要養生保健,沒有健康身體,何談幸福生活?
國家數據報道,中國高血壓人口1.6億到1.7億,咱們10億人,幾乎六個就有一個。高血脂1億,糖尿病已超重肥胖7000萬到2億,血脂異常的1.6億,脂肪肝患者1.2億。從2007年到2018年,每年慢性病病例增長是兩倍,心腦血管惡性腫瘤增長一倍,肥胖人口達到3.25億,咱們10億人,三個就有一個是肥胖。未來20年將會繼續增長一倍,腰圍增長一英寸,血管就會增長四英里,患癌風險高出八倍。
美國保健事務雜志報道,中國人腰圍的素質已經達到世界之最了。中國個人醫療大數據分析,現在1/3的病人死於葯物不良,普通病人誤診率高達27%,重大疾病誤診率高達40%。美國研究證實,高度發達的現代醫療體系與人的健康沒有太大關系。英國研究證實,85%的葯物無效,對病人最好的措施盡量減少醫療干預。教育部2013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報告指出,小學生近視率32.5%,初中59.4%,高中高達77.3%,大學生當然更高了,達到80%。
現在樓堂館所建的少了,酒店高消費少了,但是醫院越建越多,越建越大。
其實這些數據啊,咱們都不用去看,你只需要看看你身邊的人,他們的健康狀態,精神面貌,就一目瞭然了。如果你再有機會到醫院走走、看看、排排隊,醫院熱鬧的程度不亞於集市。其實集市已經遠遠比不上醫院熱鬧的程度了。
網上購物的興起,大家逛集市動手動腳的能力越來越差了,反而往醫院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了,醫院成為潛在的消費人群。總之,千言萬語一句話,中國人的健康出了嚴重的問題。
你們看一看?街上走的,大肚子的有多少?你們說說。還有上班的,尤其是30歲以上,你問他們不適症狀有多少?頭痛、渾身沒勁乏力、沒有精神、失眠健忘等等亞健康的狀態有多少?
咱就說這個大肚子吧,我這個小區,我只要出去,不說女的,就說男的,有幾個不是大肚子?中國男人我感覺有一半成年人都有大肚子,剩下的也有一半都是小肚子。小肚子只是沒有大肚子大,也是有肚子。
還有這些人當中,有多少個喜笑顏開的,基本都是愁眉苦臉,若有所思,充滿憤恨,神情呆滯,我幾乎看不到有瀟灑自在的成年人。干體力活的還有,上班坐辦公室的,基本的沒有。還有就是跑業務的,嘻嘻哈哈的有,其他的都沒有。
人一旦愁眉不展,挺個大肚子。這都是得大病的先兆。現在無論從國人的身體素質,從國人的體型,從國人的神態來看,都出了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在大城市,你看看有幾個步履矯健,足下生風,有幾個歡快跳躍呢?有幾個喜笑顏開的?有幾個身輕如燕?很少很少了。
尤其男人過了25歲步入社會之後,競爭壓力大,在辦公室一坐不動,他不動怎麼會身手敏捷?肚子一大,問題就都來了。
這個不是我說的,是很多很多健康專家、醫療大夫都這樣說,人不能大肚子。還有女性同志們,你看看現在很多女同志,臉色菜色、灰色死人白、青黑色,滿臉愁雲,枯槁之相,哪有點生機?
頭發如枯草,身體走路打晃,身形如枯枝,要麼就是身形不正,渾身僵硬,自己肚裡有多大火一樣,簡直像一頭困獸。一個個最後都變成怨婦,跟老公吵,跟孩子吵,跟領導吵,要不就哭哭啼啼,要不就是神經發作,要不就是精神緊張,神經功能症。
這太多太多了,都是普遍現象,要不怎麼說,現在女的20一朵花30豆腐渣,現在不是30豆腐渣,25就豆腐渣了。而且現在產後病越來越多。胎前產後,這女的一生孩子就把自己身體糟蹋得不要不要的。
還有現在男人女人大把大把的掉頭發,很快的頭發都掉光了,男人禿頂現象非常嚴重。雖然說聰明的腦袋不長毛,這個絕對是一句搪塞之話。 人身體氣血健旺充沛,人頭發就好。反之,被壓抑住了頂不到頭上,頭發就掉。
還有就是身體差了,心情也不好,心情跟著更差,導致抑鬱。焦慮緊張壓抑,茫然漠然,這些接二連三都來了。20歲你還說沒啥感覺,再過五年,社會壓力對你的折磨,家庭關系對你折磨,配偶對你的折磨,以後孩子對你的折磨和焦慮,無形當中這些東西一點一滴地就把你急死了。
表現在哪?就直接表現在你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上。你再看看寫字樓上那些白領,有幾個沒有眼袋,沒有黑眼圈,不露出疲憊之色?有幾個不焦慮、不失眠不健忘?尤其是搞
IT 的,三年足可以摧毀一個 IT
精英。人們羨慕高工資,這一流人才都是年輕人。工作到幾點?都工作到十點,每天都要轉。人不是機器,機器還得加油呢,這人沒黑夜沒白天在那轉,誰受得了?最後都會表現在你的身體狀況出現嚴重的問題。
還有現在小孩更是了,小孩出生就有病,胎里病又叫基因病,為啥?哪來的?
爹媽給的,爹媽種就不好,懷的孩子好不了。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由於不知道如何正確的帶孩子,孩子又從小沒有正確的運動教育,良好的飲食經驗,這導致孩子長得要不像豆芽菜一樣,要不成肥胖兒,要不成多動症,要不成自閉症。現在導致學校不敢讓孩子跑。為什麼呀?一跑死了?這個知道吧?所以說以後不能讓孩子跑了,跑死了怎麼辦?
現在孩子課業負擔極重,各種培訓班輔導班導致孩子沒有運動的時間,再加上一些電子游戲,還有居住環境,孩子有像咱們小時候到處玩耍的機會嗎?說白了就是現在國人被關在一個非自然的社會環境當中,他們失去了活躍。健康被困在了一個椅子上,被困在了辦公室,被困在了狹長狹窄的地方,又由於競爭壓力過重,家庭壓力過重,環境更加惡劣,生活節奏更加快,導致違反了作為人自然生長的特點,於是,疾病就爆發了,井噴。所以,現在的人,越來越不健康、不正常。人被關在社會的大籠子里,不可能健康。這是國人的現狀。
3、養生真的重要嗎?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健康生活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其實,在今天,科學養生、預防為主的理念是比較清晰並已漸漸深入人心。政府推出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公布了《2007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人類為保持健康、積極預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積累了比較成熟的經驗。我們專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疾病爭取早發現、早治療,這才是科學的養生觀。
有人說,「一個背著太陽的人,只會看到自己的陰影,但是假如你把身體轉過來,眼前就會充滿明媚的陽光。」人的壽命長短和生活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對健康的看法,以及你自己的生活方式。現在的人年紀大了才會關注養生,其實養生應該從30歲起就要開始注意了。很多生活習慣是青年時期養成的,比如說吸煙、喝酒……人到中年、老年,要努力改變你能改變的東西屬,接受不能改變的東西,要把鍛煉看成和吃飯、睡覺、工作一樣,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許這是追求健康長壽所不能忽視的。
4、為什麼將養生保健上升為健康中國戰略
促全民健康,養生保健可防病於未然,對於有病的利於康復。
5、中國古人有㖿些健康長壽和養生保健的方法?
古人的生活環境和現代人復不同,古人常要體力勞作,現代人很少體力活動,古人吃的食物、喝的水、制空氣是無污染的百,現代人比不了;大環境我們無法改變,如何改變小環境度:喝到干凈的水、呼吸到健康的空氣,吃到相對干凈的食物。問這些都是健康的基礎。中醫講:要和於陰陽,調於四時。俗話答講:粗茶淡飯得長壽;蘿卜白菜保健康。
6、健康養生包括哪些方面
人們常將養生保健活動稱為「養生之道」或「養生之術」。「道」指法則、原則;「術」則指具體方法、手段。其特點是蘊育在日常諸多行為之中。 中國傳統的「延年益壽」之法稱為「衛生」、「養生」、「厚生」或「道生」。「衛生」是保衛生命之義;「養生」是養護生命之義;「厚生」是厚待生命之義;而「道生」則是要求以上諸法皆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誡人們要遵循自然界和宇宙的規律。 所謂「養生」就是根據生命規律,採用養護身心,保持或增進健康,減少疾病,以延年益壽的一種措施,也就是相當於現代醫學中所謂的「保健」活動。養生是一種文化現象,它是中華民族在維護人類健康和種族延續的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傳統性和延續性。 由於養生活動涉及到研究人的生命現象,其內容自然會貫徹到日常生活諸多方面,這就必然涉及到各種文化現象,因此古代養生的內容多分散在許多文化范疇之中,如醫葯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武學文化等。 歷代養生家由於各自的實踐和體驗的角度不同,他們的養生活動在調節飲食起居、服用葯物、採用醫術(針灸、按摩、推拿等)、練習武術氣功、修養精神、節制慾望、修養品德等方面各有側重,也各有所長,各有所用。 中醫養生的基本內容與特色 中華民族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 1.順其自然:體現了「天人合一」思想。強調在養生過程中要符合自然規律,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人要與自然環境統一,也要與社會統一。正如《黃帝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2.形神兼養: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調攝,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保形全神」。 3.動靜結合: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主張運動健身,但中醫養生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正如《周易外傳》所說「動靜互涵,以為萬變之宗」,《類經•醫易》所說「天下之萬理,出於一動一靜。」 4.綜合和審因施養: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葯……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所謂「審因施養」、「辨證施養」。 養生之術內容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其內容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術藝術文化等內容。 3.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葯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總之,養生的特點是強調個體行為,所採用的方法應因人之不同採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所謂「審因施養」,「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例如,甲需要重點鍛煉形體,而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等。如果我們對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要求他們加強形體鍛煉或改變某種飲食結構,就不一定符合每個人養生需要了。
7、中國保健養生自古以來就有傳承,其先後經歷的層次有哪些?
養生也就是生活中的注意身體那個復意思 養生的層次有一是動養之道,以適度鍛煉,活動筋骨,疏通氣血;二是靜養之道,適當休息,制以減少消耗,怡神健體;三是食養之道,均衡飲食而飲食有節,二便zd通暢;四是居養之道,起居有常而精神愉快、情緒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