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逍遙游 養生音樂

逍遙游 養生音樂

發布時間:2020-07-19 15:01:08

1、莊子的《逍遙游》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是一種無我的境界,隨波逐流心無掛礙上知九天卻又什麼都不知道,下知九泉卻也什麼都不知道,虛靜逍遙,遨遊於時間,空間,物質。時而猶如大鵬飛往南溟 時而如細菌遨遊於蝸牛兩角間。

《逍遙游》是以"心齋""坐忘"為理想的自然狀態,可以實現對"道"的觀照,從而真正進入一種"游"的境界。"游"既是一種精神存在的狀態,也是一種精神境界和審美境界。關於"游"的美學特質,後文將專題分析。

(1)逍遙游 養生音樂擴展資料:

思想內容

《逍遙游》是《莊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莊子的哲學思想。「逍遙游」是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莊子人生論的核心內容。「逍遙游」是指「無所待而游無窮」,對世俗之物無所依賴,與自然化而為一,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地游於世間。

逍遙在莊子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游」,並不是指形體之游,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游,形體上的束縛被消解後,自然就可以悠遊於世。逍遙游就是超脫萬物、無所依賴、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

在莊子看來,達到這種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齋」「坐忘」,這兩者體現了一種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遙游。

2、誰能推薦幾首最好聽的養生音樂,先謝了!

《天韻五行樂》就是根據古人的「五音療法」知理論並結合現代音樂療法而創作的,目的在於通過這些悠雅平和、清新自然的旋律來引導人們改善心靈和身體的不正常、不平和狀態;無論心靈憂愁哀怨還是身體內臟生病,只要用心去諦道聽去感受,音樂或深或淺地總會使人們心情放鬆、氣血和暢,從而對身心起到很好的保健康復作用,這就是音樂治療,也稱音樂醫學。

下面幾首是我一首首聽過的,感覺專還不錯。是一些心靈養生音樂,所屬風潮唱片的。
《萬里無雲》屬
《迷情仙境》
《逍遙游》
《心齋》
《子非魚》
《莊周夢蝶》

其實,你還可以試試瑜伽音樂,那個也很好哦。

希望幫得到你。

3、中華養生益智氣功歌曲

1、功樂

2、松靜、功舞

3、佛樂篇知

4、特醫師祖聖號

5、麒道麟顯聖

6、靜心篇

7、悅心篇

8、八德八念

9、旭日東升

10、月色闌珊

11、春意盎然

12、夏日攬勝

13、土氣氤氳

14、秋果飄香

15、冬曲內情深

16、逍遙游

17、心靜如平湖

18、特音歌

19、松靜空

20、開悟

21、探索

22、六字歌

23、練丹歌容

4、逍遙游鯤化鵬原因 有沒有人知道

莊子《逍遙游》的美學品質

最近在看一本中西哲學對比時,看到了西方的尼采和莊子有很多的共性,於是翻閱了一些莊子的書,喜歡上莊子那種出世的心境.
"逍遙游"是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子學說的最高理想。對於人生哲學的問題,莊子主張採取一種逍遙自然的生活態度,主張"心齋"、"坐忘",強調"神"的概念,提出"厲與西施,道通為一"的觀點。這些內蘊深厚的哲學命題,同時也都是美學命題。聞一多說,莊子是"最真實的詩人","他的思想的本身就是一首絕妙的詩。" ①《逍遙游》作為《莊子》的總綱,自然也較突出地表現出內蘊深厚的美學觀,展現出極其豐富的美學品質。

一、審美心胸——"心齋"、"坐忘"

莊子把"道"作為人存在於自然的最高形式並加以推崇,他認為對於"道"的觀照,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田子方》中以孔子和老子對話的形式,闡明了這個道理,提出只要能夠實現對"道"的觀照,就能達到一種"至美至樂"的境界。而這種境界只有那些拋棄了生死、功名、得失、貧富、毀譽的"至人"、"神人"、"聖人"才能體會,因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己、無功、無名這三個層次的精神狀態,是達到"至樂至美"的先決條件,然後才是"隳肢體、黜聰明"的狀態。從對物質世界的排除到對思想意識的排除與否定,莊子把這種最高層次稱為"心齋",又稱為"坐忘"。
在《逍遙游》中,從鯤鵬到燕雀,從大德至小德,都是"有所待"。也就是說主體無法取消對客觀事物的依賴性,也就無法進入絕對自由的"逍遙游"的精神境界。只有那些能夠從內心深處徹底排除利害觀念,從人的各種是非得失的計較和思慮中解脫出來,進入"三無"精神層面的"至人"、"神人"、"聖人"才能進入"逍遙游"的境界。《逍遙游》中的"聖人"許由,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以及《達生》篇中的"至人",《田子方》篇中的"真人",都是"無所待"的人物。他們為了達到"無所待",就必然先要進入"三無"的境界,或如《大宗師》篇所說的"外天下"、"外物"、"外生",亦即將個人的寵辱得失、世事人情以至生死都排除於心,創造出一種空虛的心境,只有這種空虛的心境,才能實現對"道"的觀照。當然,僅僅排除人與物質世界的聯系以至人的生死都是不徹底的,莊子 還排除否定了人的思想意識,即"隳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正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這就是《人間世》篇所稱的"虛而待物"的"心齋"和《大宗師》篇所稱的"坐忘"。人們要從各種生理和心理的慾望中解脫出來,從對利害和功名的憂慮中超脫出來,從對死和生的迷惘中擺脫出來。當莊子把對死生的認識從人本體移到超越個體之上的另外一個更高的、更普遍的存在時,死生的界限就消失了;當莊子把人的精神世界都否定之時,"心如死灰"的"虛"的狀態也就達到了。虛而待物,所謂"待物",實為"不待",這種精神境界便更加接近"道"的境界。莊子通過《逍遙游》,對這種人生態度做出了深刻的闡釋。
從這種闡釋中,我們看到,《逍遙游》的境界是以"心齋""坐忘"為理想的自然狀態,可以實現對"道"的觀照,從而真正進入一種"游"的境界。"游"既是一種精神存在的狀態,也是一種精神境界和審美境界。關於"游"的美學特質,後文將專題分析。
莊子形成"心齋""坐忘"這樣"無所待"的境界,是與他所處的社會、人文、政治環境分不開的。他想進入純然的精神世界以逃避物質世界的弱肉強食以及功名利祿,這種消極的避世觀念必然導致人主觀能動性的喪失。但是,作為一個美學命題,這種境界標志著中國古典美學史上審美心胸理論的真正發現。葉朗先生指出"莊子提出的這種『心齋'、『坐忘'的精神境界,作為對審美主體的一種要求,卻有它的合理性。......莊子關於『心齋'、『坐忘'的論述,突出強調審美觀照和審美創造的主體必須超脫利害觀念,則可以看作是審美心胸的真正的發現(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看作是審美主體的發現)。" ②
首先,"無所待"的精神狀態,是對審美主體的首要要求。作為審美主體,當他進入到美的創造或者鑒賞狀態時,他必須要拋棄任何利害得失的實用功利考慮,拋棄既有社會觀念和人文觀念的束縛,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審美客體的雕琢與鑒賞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起審美感受、情感、想像、理想等能力,物我兩忘,獲得審美愉悅。如果審美主體不能堅持"無所待",依然為客觀所累,那便不能進入到自然、天然、超然的境界,無論是精神還是創造力都會受到約束,從而影響了對審美客體的創造和鑒賞,也就不能在最後釋放出最完美的審美愉悅。莊子無論是在《逍遙游》中,還是在其他文章中,都強調著"無所待"、"虛而待物"的命題,這實際上進入了叔本華所說的"審美靜觀"。"逍遙游"的狀態正是從一種意志和慾望的束縛中獲得暫時解脫的一種審美方式,這種方式必然要求主體放棄習慣看法,打破自然與人的界限,人要最大限度地融合於自然,拋棄自己的物慾和意欲。《莊子》中的許多寓言也更深刻地支持了這一理論。《達生》篇的梓慶,削木為璩,至為精美。他強調的創造狀態要"齋以靜心","不敢懷慶賞爵祿"之念,"不敢懷非譽巧拙"之思,"輒然忘吾有四肢形體"。這正是"無功"、"無名"、"無己"的狀態,是一種審美的心胸。
其次,莊子"心齋""坐忘"的審美心胸在審美創造活動中具有更突出的意義,它成為中國古代藝術創作論中"虛靜說"的發端。"虛靜"也稱為靜思、空靜、澄心、凝心等等,指的都是主體排除一切主客觀因素的干擾,集中精力進入藝術構思和創造的一種精神狀態。這種狀態也就是"無所待"的狀態,是"游"的狀態。莊子稱頌梓慶的技藝高超,但對他的心理狀態更加贊賞,這種心理正是"虛靜"的表現。虛靜思想可以看作是主體進行審美或藝術創作活動時必需的心理狀態,但從根本上說,它要求主體超脫世俗,忘其身後,心懷空明澄澈,從而獲得精神解脫和心靈自由,這和"心齋"、"坐忘"又是相通的。莊子的虛靜思想對後世的藝術影響極為深刻,魏晉時期畫家宗炳在《畫山水序》中要求"賢者澄懷味象",《宋書•隱逸傳》記載他晚年還感慨自己"老病俱至,名山恐難遍睹,惟當澄懷觀道,卧以游之。""澄懷"就是滌盪胸懷,澄澈心胸之意,實踐的是莊子"心齋"的思想。蘇軾在《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詩中描述畫家文與可畫墨竹時的創作情景:"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莊周世無有,誰知此凝神?"與可的創作過程正是以"虛靜"作為藝術構思和創作的基本前提。從老子到莊子,審美心胸說經歷了開始發端到真正被發現、推廣的歷程,然後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藝術創作。從李白到張旭,從宗炳到郭熙,這種虛靜的審美心胸始終影響著士人,影響著中國藝術。這種藝術的內在核心,便是《逍遙游》里"無己"、"無功"、"無名"的心胸,以及"虛己待物"的心境。

二、莊子的審美境界——"游"

我們看《逍遙游》中"游"的境界,首先是一種審美境界,是"至樂至美"的境界。莊子在《田子方》篇以老子之語稱"吾游心於物之初","夫得是,至美至樂也。得至美而游乎至樂,謂之至人"。在這里,"游心於物之初"就是游心於道,也就是"逍遙游"。"游"是《逍遙游》的一個基本概念,它展示出這種審美境界的自由性和無邊際性,展示出一個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有了這個境界,"人"就從"物"和"角色"的存在狀態中超脫出來,縱情翱翔於天地宇宙之間。
莊子用"游"來確定這種"至樂至美"的境界,如"以游無窮","游乎四海之外","游無何有之鄉","游心於淡"等等。從今天的美學角度看,這些都准確地把握了審美活動的特徵,又超脫出普通的審美活動。因為莊子的"游"是"心齋"、"坐忘"的游,除了超越功利,還超越了自我,超越了自我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因此具有更為飄渺神奇的美學品質。實際上,"游"的本義就是游戲,葉朗先生指出:游戲是沒有功利性目的的。③功利是對"游"這種自然狀態的一種威脅,是破壞自然簫聲的雜音。純然的"游"的境界是超脫物慾與功利的,它不會滯於物,為物所累,為世所累,為名所累,因此在我們今人看來,這是一種純然的審美境界。同樣,從我們今天的美學角度出發,支撐著莊子的正是一種游戲的精神,一種超然的精神,一種審美的精神。當然,莊子本人不會意識到這種精神的存在,並且,他否定精神世界,同時也把美與丑同化,美學對於他來說沒有任何意義,這些意義只對後世對我們今人產生影響。我們說,莊子的"游戲"是一種藝術的、審美的游戲,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的游戲,是精神的、有豐富美學韻味的游戲。在莊子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這種"游"的宏大氣息。這種氣息的實質,從美學角度看就是處於精神人格層次的審美愉悅。《養生主》中的庖丁在解牛時"游刃有餘","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達到隨意遨遊的境界,這一點和前面提到的削木為璩的梓慶是相同的。雖然庖丁的行為不是純粹的藝術創作,但所謂"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就是說庖丁解牛符合音樂舞蹈的節奏,已經達到了審美的境界。並且,庖丁在把別人帶入審美境界、讓別人嘆為觀止的同時,他自身也得到了愉悅。這種愉悅來自獲得創造的自由,這是進入審美境界而產生的一種精神享受,即審美愉悅。此時的庖丁"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這種快樂顯然是超功利的,庖丁的創作狀態正是"虛靜"的狀態。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們"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復現自己","肯定自己"。人們找到了自身的自由狀態,也就接觸到美和美感的實質。從我們"人"的角度出發,"逍遙游"里的"游"正象徵"人生",是一種人生境界。"游"代表著人生這一段路程,代表逍遙的人生,"游"更表示自由和快樂。逍遙的境界固然令人神往,但不能憑空獲得"游"的資格,要想盡情遨遊,必須加強對自身的修養和升華。《逍遙游》介紹了人生的四個層次,實際上,人的升華是無窮無盡的,這正是莊子認為的"無窮",只有在無窮之中,才能做到真正的游刃有餘。
"游"的境界甚至被莊子在《逍遙游》中以神異的筆墨寫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幾"。這里莊子打破了個體受外物的牽制而游離於天地之間,盡管還不是純然的"無所待",但這種對神異的描述,已經體現出對"道"的觀照。這是放縱無礙的精神逍遙之旅,也是主體超越時空之旅。莊子要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在"游"中做到主觀精神與"道"的合一,進入"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狀態(《齊物論》)。這個思想為中國古典美學"神與物游"、"思與境諧"的形象思維論奠定了基礎。進入到今天的審美層次,莊子這種"游"的過程既是想像與形象緊密結合的過程,同時形象思維又包含著主題強烈的感情活動。莊子既帶給我們生動的物象,豐沛的情感,同時還帶來許多飛騰的想像,這正是莊子對具體外物的突破和超越。這種不拘泥於形式的風格正是"心齋"、"坐忘"的一種體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莊子超越時空的自由境界為藝術創作的形象思維打下了基礎,特別是對中國詩歌創作影響深遠。

三、《逍遙游》的審美觀

《逍遙游》中的"游",指的是游心於"道"的精神境界,莊子哲學思想的核心是"道"。他在《逍遙游》中為了論證"道"的最高境界,"通篇以『大'字為線索",以"小大之辨"作為貫穿全文的綱繩。在《逍遙游》中,自然萬物大至巨鵬,小到學鳩、斥鴳;壽命長及冥靈、大椿,短至朝菌蟪蛄;社會生活中大德如宋榮子、列禦寇,小德如那些名利之徒,小知大知,小年大年,小德大德,在本質上都是沒有差別的。不但大小沒有差別,而且美醜、貴賤、是非、生死也都同"小大之辨"一樣,沒有差別。在《齊物論》中,他提出:"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就是說小草桿和大木頭,最丑的人和最美的人,以及一切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是沒有差別的,用"道"這個本體去認識,都是等同的。
從今人視角出發,莊子的這種哲學把事物的規定性完全忽視,把"大小"、"美醜"、"善惡"等等完全看作是純粹主觀的東西。這樣他就從美學的相對主義走到了美學上的主觀主義,無疑是陷入了主觀唯心主義的相對主義認識論的誤區。實際上,從莊子的思想出發,莊子不只否定了事物的規定性,甚至連事物本身都加以否定,他"齊物"的觀點實際上是對相對主義的破壞,莊子的時代沒有美學,因此我們後人的歸納對莊子那個時代沒有意義。但是,作為一個美學命題,我們卻能從莊子思想中探尋出一種審美觀,而這種審美觀在中國古代美學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首先,在莊子的哲學體系中,大小、美醜這些概念不僅是相對的、同一的,而且更是虛無的,只有作為宇宙本體的"道"才是最高的、絕對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是宇宙間一氣運化的充滿生命力和自然力的美。這對中國古典美學的邏輯體系產生了至為重要的影響。在中國古典美學中,現象的大小美醜只屬於較低層次的美學范疇。葉朗先生指出"一個自然物,一件藝術作品,只要有生意,只要它充分表現了宇宙一氣運化的生命力,那麼丑的東西也可以得到人們的欣賞和喜愛,丑也可以成為美,甚至越丑越美。" ④這種"氣韻生動"的最高范疇,已經成為中國古典美學顯著的審美特徵之一。
從審美創造上看,我們看到的莊子思想中的審美觀不是著眼於逼真再現具體的物象,而是著眼於整個造化自然;它不局限於表現單一的物象,而是力求表現出對象所蘊含的人生感、歷史感、宇宙感,表現出宇宙元氣運化的生命力。即使是一草一木,一丘一石,也要點化出它的靈氣、生機和力量。這就是劉勰《文心雕龍》所講的"寫氣圖貌",王微《敘畫》中所講的"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當然,不僅僅是審美創造,就審美欣賞來說,對於物象,莊子似乎不看中審美對象的感性外在形態,他更注重觀察外在形態下隱含的精神與氣韻。莊子在《逍遙游》以及其它文章中塑造了大量形態醜陋的兀者、支離者、瓮 大癭的形象,他的這種塑造從今天的美學角度看來,表明的是這樣的審美觀:外在形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在的精神和力量。美與丑在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轉化,同時美的極致也升華出來。這種美的極致顯然發軔於莊子"小大之辨"、"道通為一"觀點。
其次,《逍遙游》把莊子"小大之辨"的命題展示給我們,同時也給我們標示出一種"自然之美"的審美理想,在中國古典美學史上建立起與"錯采鏤金""雕繢滿眼"相對的一種美感或美的理想。在《逍遙游》中,那種"御氣而行"的瀟灑狀態實際上就是自然狀態,人處於自然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含藏著內在生命及活潑之生機,它孕育萬物,欣欣向榮,表現著無限的生意。無怪乎莊子在《知北游》中贊嘆著:"天地有大美而言,四時有明法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道法自然"這一命題傳達了道家美學的一個最基本思想,即關於真與美的統一觀。在道家看來,最美的即是最自然的,最高的審美標准和審美境界就是合乎自然之道,體現素樸自然、恬淡無為。一切人為的、違背自然本性的事物,都是對"天地之美"亦即"自然之美"的破壞。由此,莊子認為,就自然界而論,《逍遙游》中的巨鵬,有待乎風;《馬蹄》篇中的馬,受籠絡約束,失去了自然之美。就社會生活而論,《逍遙游》中的勢利之徒,受名韁利索;大德如列禦寇,亦"猶有所待",也失去了自然之美。就藝術而論,"文采"壞"五色","六律"壞"五聲","犧尊"壞"純朴","珪璋"壞"白玉"(《馬蹄》)。凡是人為的東西都破壞了自然之美。只有那些動物在大自然中不受束縛的"天放",藝術創作中不經人為的"天籟"、"天樂",才是符合自然本性的美。甚至《逍遙游》中,巨鵬所適之處,也是"南冥者,天池也。""天池",成玄英注雲:"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為,故曰天池。"這說明,無論是《逍遙游》還是莊子的其它文章,貫穿其中的是"自然主義"的審美理想。
當然,莊子的這種主張從表面上看否定了一切藝術,因為藝術品的誕生必然會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與影響,純自然的藝術創作以及審美狀態是不存在、不現實的,莊子的思想並沒有實際的可操作性。盡管如此,他的"自然之美"的觀點作為一種審美追求,仍然對中國古典美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劉勰的《文心雕龍》,處處強調自然之美,論詩歌創作,是"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論作家的個性風格,是"自然之恆姿";論文章體式是"自然之趣"。鍾嶸《詩品》也提出"自然英旨"的美學主張。唐代李白更是明確標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審美理想。如是在中國古典美學史上形成了一種與"錯彩鏤金""雕繢滿眼"的美感或美的理想相對的審美理想。摘引宗白華先生的話,這種自然之美表現出一種新的美的理想,它是一種更高的美的境界,是美學思想史上的一個大解放。⑤莊子正是這種解放的先導。

以上,我們透過《逍遙游》,試圖窺探莊子思想中蘊含的審美心胸、審美境界以及審美觀。《逍遙游》帶給中國古典美學一個全新的精神形態——關於人的審美關注、潛在能力和自由創造的哲學。《逍遙游》啟發了古人的藝術精神,並且影響至今,具有十分豐富的美學內涵。聞一多說:"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 ⑥郭沫若曾評價莊子:"秦漢以來的一部文學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莊子)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⑦這正是《逍遙游》的美學品質之所在。

《逍遙游》鑒賞
《逍遙游》是《莊子·內篇》的首篇,是莊子的代表作,比較集中地表現了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逍遙游》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論證世間萬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無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過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論證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境界,以及通過「無為」達到這一境界的主張。全篇集中表現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即虛無主義與絕對自由。課文選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第1段,闡明世間萬物,大至鵬鳥,小至塵埃,它們的活動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這一段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描述鯤鵬的形象。鯤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

第二層,寫鵬鳥南飛有所待,並以「野馬」「塵埃」作對比,表明萬物皆有所待。鵬鳥要在海運時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然後乘六月的巨風南飛,鵬鳥所待的是海運時的六月巨風。山野中蒸騰的霧氣,空中的塵埃所待的是「以息相吹」。為了強調鵬鳥的「有所待」,作者連用了大舟飄浮有待深水,芥草杯水就能負載兩個比喻,說明鵬鳥要高飛九萬里必須憑借大風,必須有遼闊的天空才能圖謀南行。

第三層,反駁蜩與學鳩,說明這兩種動物也有所待。蜩與學鳩,飛不高,行不遠,卻自以為得到逍遙,從而嘲笑鵬鳥高飛遠行的壯舉。作者以行路備糧的比喻進行反駁。「適莽蒼者」「適百里者」「適千里者」的備糧各有不同,是因為行程遠近的不一樣。鵬鳥背寬翼大,要乘厚風行萬里;蜩與學鳩身輕翼小,槍榆枋而知足。雖然所待各不相同,但都是各適其性而有所待。蜩與學鳩認識不到自己與鵬鳥的差別,反而嘲笑鵬鳥南飛是多此一舉。

第2段,對上文歸納、補充、印證,說明萬物在「有待」的范圍內,存在著「小大之辯」。這一段可分兩層。

第一層,歸納上文,闡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包含不可達到和不能了解兩重意思。作者舉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靈「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大椿「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彭祖以長壽聞名於世為例,說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壽命短的不能了解壽命長的。「小知」與「大知」,「大年」與「小年」的不同,實際上強調的是人的認識上的大小區別。在莊子看來,萬物既有所待,又要人為地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

第二層,引「湯之問棘」的一段話對前文補充印證,並點明「小大之辯」。「湯之問棘」一段話與第1段「北冥有魚」內容好像重復,其實不然。今人劉武《莊子集解內篇補正》對這兩段話有很好的解釋:「前語近怪,且出《齊諧》,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湯棘問答以實之。且前後詳略各異,足以明之。前言鵬背幾千里,當指其修也,此則以泰山形其高與大。扶搖不知其狀也,此則以羊角形之。野馬等不知其實也,此則以雲氣二字釋之。騰躍而上,明槍之勢也。數仞而下,明槍之高也。非此,則前語未了,前意未申,且不足征,故復而非復也。」由此可見,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復。在論證上,它與篇首的內容相照應,並歸結前文所述種種現象,點明為「小大之辯」。

第3段,由對萬物的泛論進入對社會中人的具體論述,闡明逍遙游的境界,即莊子理想中修養的最高境界,點明全文的主題。

能夠「效」「比」「合」「征」的四種人,雖然有一定的才智和修養,但都被功名利祿所束縛,都被世俗「一」隅所累,無法擺脫主、客觀的限制,就像斥、蜩鳩一樣見識短淺,遠沒有達到逍遙游的境界。宋榮子能夠對世人的贊譽與誹謗置之度外,能夠認清內我與外物的分際,辨明榮辱的界限,但他的修養「猶有未樹也」,還不能達到逍遙游的境界。列子御風而行,輕妙可觀,外部世界對他似乎沒有多少限制,身心也沒有什麼束縛,算不算逍遙游呢?回答是否定的:「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因為列子仍有待於風力。列子和宋榮子固然比前面的四種人高得多,正像鵬鳥比蜩鳩、斥高得多一樣,然而這高低之間的共同點是「有所待」,因此他們算不得逍遙游。那麼,怎樣才算是逍遙游呢?莊子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張,那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順應萬物的本性,達到物我一體,才能無所待,才是逍遙游。要達到這個境界,就要做到「無己」「無功」「無名」,做到這些的只有「至人」「神人」「聖人」。至此,文章的主題豁然明朗。

鑒賞要點

1.借用寓言說理。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評論莊子散文的特點說:「著書十餘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無事實,而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遙游》運用大量的寓言把「無所待」的思想寄託於生動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鯤、鵬、蜩、學鳩、斥,有的是根據神話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納入他的寓言中,寄託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覺進入他所創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像豐富,意境開闊。如文章開頭寫鯤的神奇變化,鵬的遨遊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寫鵬的南徙,一「擊」,一「摶」,「三千里」,「九萬里」,「扶搖」直上,意境何等壯闊。豐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看來荒誕無稽,卻是作者真實感情的流露。

3.運用比喻、誇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如第1段,寫積水負舟是以水比風,以大舟比鵬鳥;寫鵬鳥南飛「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是誇張;描寫學鳩,賦與人的情性,是擬人。這些都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參考資料: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
快來一起分享吧~~~

5、請給我推薦一些適合養生的歌曲

心靈養生音樂系列《逍遙游》風潮:心靈養生音樂系列。逍遙游。製作人:康喬製作群: 作曲:康喬演出:中國交響樂弦樂組,戴亞,張強...等發行日期:1998/04/27.創作靈感源於《莊子》。鳥叫蟲鳴中,乍聞簫、塤與巴烏的低語潺潺傾流,霎時笙訴箏鳴,蝴蝶翩然共莊子起舞,溪中魚兒、江上漁父各得其樂,陶然忘機,音樂道出了恬適的這一刻。 -心靈養生音樂系列4-浮生。 心靈養生音樂系列《歸去來兮》 風潮:心靈養生音樂系列。從中國人文精神出發,汲取其自然灑脫與達觀圓融的生活態度為創作主題,透過傳統器樂與中國新世紀樂風的詮演,傳達「生活是一種態度」的音樂宣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令人嚮往,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生活哲學令人欽佩。簡單自然的旋律,譜出屬於陶淵明的田園生活,讓您在音樂里眺望原野、親近自然,彷佛悠遊在桃花源中,感受恬淡自如的生活! 心靈養生音樂系列《萬里無雲》【專輯簡介】生活,是一種態度 晴空萬里,讓徐徐清風,卸去生命旅途中的所有疲憊。心靈NEW AGE 引動心生命「徐霞客游記」不是文人惆悵的浪漫情懷,也不是自我放逐的流浪行為。徐霞客以前 所未有的樂觀態度,游遍中國壯麗山川,他以豐富人生的角度,用旅遊與音樂充實著生命。地理的、人文的游記,引動生命底層熱情的聲音筆記。 心靈養生音樂系列《漫步在雲端》製作人 : 康喬 製作群 : 作曲:康喬 配器、Sequencing:趙東升、王昕、楊春林等 弦樂:中國首席樂團弦樂組 &中國愛樂樂團弦樂組 發行日期 : 2002/03/28.新時代音樂new age的整體音樂特性,可讓聽者可從素樸樂音的情境面,得到生命的滋養。音樂的SPA-漫步在雲端一派的輕盈與舒暢作曲家康喬的新鮮嘗試-放鬆身心的全新選擇疲倦的身心,需要漫步在雲端。 心靈養生音樂系列《非常道>以老子概念出發,追求心靈養生,走入自然,便走入了永恆。自然、和諧,讓人一聽就會放鬆心情、解除一切武裝的旋律,從音樂中第一聲婉轉的鳥鳴開始,您的內在將得到真正的休息,同時找到恆久跳躍的動力!自然、和諧, 讓人一聽就會放鬆心情、 解除一切武裝的旋律, 從音樂中第一聲婉囀的鳥鳴開始, 您的內在將得到真正的休息, 同時找到恆久跳躍的動力! 班得瑞歌曲歌曲,班得瑞圖片資料介紹 - 愛音樂,聽音樂,愛聽音樂2009-08-21 綺雲班得瑞歌曲歌曲,班得瑞圖片資料介紹 - 愛音樂,聽音樂,愛聽音樂班得瑞歌曲。 【天籟純音】★風潮唱片★走進法國系列之 -【阿爾卑斯的自由天空】風潮唱片 -《我的心在法國復活》套裝4CD[APE]之[阿爾卑斯的自由天空]封面及專輯介紹。專專輯中文名: 我的心在法國復活藝術家: 風潮唱片資源格式: APE版本: 套裝4CD發行時間: 2006年05月10日地區: 法國語言: 法語。*套裝4CD內容:普羅旺斯的幸福陽光+阿爾卑斯的自由天空+羅亞爾河奇幻水岸+楓丹白露靈氣森林。 太極養生音樂系列是拋掉所有的心機,讓心靈完全沒有壓力。孫思邈說:「擅長養生的人,通常比較少思、少念、少欲、少語、少笑、少愁...。本輯音樂以太極陰陽轉化、動靜互為其根的理念,結合老莊的思想創作。在音樂中呈現出一種和諧、自在的韻律與意境,給予大腦一種柔軟、舒適的按摩及無限的空間,讓人能夠在音樂中忘卻機心、解除所有壓力,達到身體、心靈的雙重放鬆。 吳慎中國音療-理療養生音樂2010-01-25 風牧雲飛吳慎中國音療-理療養生音樂。 輕柔溫馨 女聲吟唱十二首。Voices in the wind-風中之聲 柔軟輕緩的鋼琴聲中,縹緲的女聲從遠處的風中傳來,伴著中提琴音溫柔似水氣般的在耳際氤氳彌散,秋日私語一樣的浪漫溫情。睡 蓮 賈鵬芳的『睡蓮』女聲版。奇怪啊,百科版面和口袋版面不兼容,只能在口袋裡面欣賞了。口袋裡也聽不到音樂。知識殿堂踱步者 請大夥在灌溉口袋時,注意語言文明,愛護口袋,支持口袋的。 雲杜紅葉原創音樂專集作品精選2008-10-09 閑著看看雲杜紅葉原創音樂專集作品精選(添加中)雲杜紅葉原創音樂專集作品精選 歌曲/網路 編輯製作/雲杜紅葉。歌曲專集欣賞。瘋狂DJ舞曲--搖滾專輯20首連播或隨機點播。純音樂欣賞。 用音樂傳遞愛,為四川汶川大地震製作的歌曲專集20首連播2009-01-08 副村長用音樂傳遞愛,為四川汶川大地震製作的歌曲專集20首連播。用音樂傳遞愛---為四川汶川大地震製作的歌曲專集20首連播。歌曲下載地址: 〖丹楓苑音畫〗::: 【心靈舒眠_中醫安眠音樂】

6、跨四個八度的孔太的簡介?

人物簡介
孔太,玄音(打通中音脈引動五腔共鳴)唱法傳人,被譽為「極限歌王」,音域近五個八度,是最寬、最高、最低的聲樂極限締造者。他曾在中國三大精神象徵之地「長城、黃河、泰山」成功舉辦過音樂會,是一位曾讓無數孤單浮躁的心靈得以慰籍並用歌聲創造過健康傳奇的養生歌王。
[編輯本段]演出年表
1991年他開創「養生歌」(弱鹼性歌曲)並成功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辦首場養生歌音樂會。
1996年提出並開始創作「綠色音樂」。
1997年,參加在天安門廣場舉辦的慶香港回歸演唱會;
1998年,在長城成功舉辦「情系長城綠色風個人演唱會」,首推綠色音樂;
1998年聯手央視在八達嶺長城成功舉辦「情系長城、綠色風」音樂會。
2000年元月一日在泰山之巔演唱「千年之歌」並被千年慶典組委會授予「千年歌星」榮譽稱號。
2001年元月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慈善大使」榮譽稱號。
2001年9月聯手北京電視台在人民大會堂和黃河壺口成功挑戰世界發聲和演唱聲音最低、最高和實際最寬的世界吉尼斯紀錄,並開創音樂史上在近五個八度內創作演唱 「極限歌曲」的先河。
2002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隨後為沉澱自己隱退歌壇,開始潛心修煉並創作蜂人動漫、瘋蛙動漫、樂醫動漫及系列養生音樂作品。
2003年,參加央視電視台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
2004年,居住香港並簽約香港寶號娛樂公司
2005年,為第三界百名歌星反盜版晚會創作主題曲《與真實相伴》,並現場演繹,支持反盜版行動;
2006年,為全民戒毒運動創作主題歌《心愛的人啊》;
2006年12月18日成功創造「墨筆神池 、第一勺書」的世界吉尼斯紀錄,由此開創一條將音樂、絕技、書法融為 一體的融合藝術之路。
2007年10月18日他復出歌壇並在長壽之鄉廣西桂林永福成功舉辦近2萬人的養生歌演唱會,被世界養生大會福壽節組委會授予「福壽歌王」和「福壽文化大使」榮譽稱號。他創作的養生主題歌《沒時間去老》得到詞壇泰斗「 喬羽 」先生的欣賞和親筆題詞。隨後策劃與桂林永福政府聯手打造世界上第一個「養生音樂節 」,通過「弱 鹼性」的「養生音樂」呼籲文化藝術全面走進弱鹼性、養生健康時代。
2008年北京奧運是所有中華兒女的榮耀 ,作為音樂人他聯手曾主創「新北京、新奧運」口號和曾協助策劃了北京奧運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華點通總裁美籍華人蘇姍女士共同創作奧運歌曲《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 隨後相繼創作《奧運建設者》、《我的心跟你回家》、《愛上你的容顏》、《奧運火炬手》等系列奧運歌曲。
2月18日和4月24日,在《相約奧運》電視欄目組同仁的陪同下,孔太走進鳥巢和水立方演唱奧運歌曲。成為第一位走進鳥巢、水立方為奧運一線建設者演唱的音樂人。
2008年4月25日,在世界知識產權保護日前夜,由國家版權局支持,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主辦,在北京成功舉辦「相約奧運,情系版權」孔太原創作品音樂會。並被授予首位「版權保護大使」榮譽稱號。
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孔太連續創作《八榮八恥》、《媽媽我要回家》、《愛在天地間》、《親人啊,我感謝了》、《好好活著》、等充滿濃情愛意、激勵人們戰勝災難共建美好家園的歌曲。
[編輯本段]音樂特色
孔太生於2月19日。自幼修煉玄音唱法,擁有不可思議的玄音奇特演唱能量,以至於大家懷疑他是外星人。他是歌壇最神秘的歌者,經常在最輝煌的時候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但每次回來都會帶來讓人驚奇的事跡。
孔太擁有獨特的魅力,只要他站在舞台上,只要他開口唱歌,你就無法不去感受他的音樂散發的神奇力量。擁有極具穿透力聲音的他,聲音響起,瞬間就讓你如同中了咒語般,感覺到一種生命能量在穿透身心和靈魂。
他擁有常人不備的神秘力量,創造了讓世界震驚的徒手擰鋼勺的世界吉尼斯紀錄
他創意過太陽系巡迴演唱會,人稱他是「太陽系歌手」。
他更是是一個傳奇,十幾歲時就開創了史無前例的養生歌曲和奇特的玄音唱法,更有「養生音樂大師」和「養生歌教父」的美譽,是當今世界歌壇最不可思議、不可復制的歌者。他的聲音跨越近5個八度!2001年在中國人民大會堂和黃河壺口同時創造了比常規最高男高音高六度,比最底男低音低六度的四個半八度音域的最寬聲樂世界吉尼斯紀錄,同時開創在五個八度內演唱的極限歌曲。由此無可非議的成為世界「極限音樂」教父。「八度」和「音域」等音樂術語由他而引起世人廣泛關注。超級寬廣的音域使他可以演繹多種曲風,興情所致時,甚至可以突破呼麥唱法極限,同時發出三種以上聲音。
孔太是當今唯一的一位在中國三大精神象徵之地「長城」、「泰山」、「黃河」成功舉辦過音樂會的歌者;是唯一一位被千年慶典組委會授予 「千年歌星」稱號的音樂人;是新世紀中華慈善總會授與「慈善大使」稱號的第一人,同時還是《瘋蛙動漫》和《蜂人動漫》兩組動漫形象的創造者和大樂蜂人文化(大樂和諧創意文化)的總設計師。更讓人稱奇的是,他用自己獨特的「聲音」和「樂音」治療技術讓很多人在身心健康上受益良多。孔太是一位藝術家,也是一位文化締造者,是用「音」、「樂」、「音樂」去促進人身心健康的開拓者和實踐者。他首創養生歌,開拓了全新的音樂疆域,在音樂、人性和健康之間找到了更加完美的契合點;他開創了健康性、功能性音樂的先河,並且首唱社會化功能的綠色音樂。
這就是孔太,一個開創了極限音樂,並用以呼籲人們挑戰自我、挑戰生命的人。一個開辟音樂養生文化、綠色文化和大樂蜂人文化,讓生命更加健康、恢弘、美麗的人。
早在1991年,孔太就憑著他的聲音和他的養生歌,震撼了中國歌壇。
孔太第一次登台演唱,是在中國的心臟,天安門里著名的中山公園音樂堂,在數千人的期盼下,演唱了他開創的養生歌。
對中國的觀眾而言,他們一生都不會忘記孔太演唱養生歌的情景和當時奇特的感受:一種全新而奇妙的音樂飄入耳中,一種全新的感受在身上產生,一種全新的喜悅在心中升起,一種莫名的能量在生命中凝聚。
孔太在此次演唱中展示了他獨一無二的玄妙聲音,舒緩的曲調中突然飆上去的高音,震撼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靈動而釋放場量的演唱成為他的特色,讓他在中國樂壇創造了奇跡。
孔太將自己千餘首作品整合成勵志的「金界」系列、環保慈善的「木界」系列、情感真愛的「水界」系列、激情奔放的「火界」系列,健康和諧的「土界」系列等五屆音樂新體系,而被譽為「五屆歌王」。
突破聲樂演唱風格局限創造在四五個八度之間演唱並成功創造聲音最高、聲音最底、音域最寬的世界吉尼斯記錄。 突破呼麥唱法極限可同時發出三種以上聲音演唱。 創作上千首音樂作品並規劃完成大麥音樂家族五界系列音樂 文化創作成就: 創作蜂人文化(整合娛樂)新體系。 創作瘋蛙卡通文化(整合娛樂)新體系。 圖書漫畫: 《愛情圖騰》《美麗功課.初愛之教科書》 《蜂人哈蜜飛游大樂國》 《蜂人圖騰》 《蜂人大戰》 《蛤蟆瘋了漫畫》《鞋子找到腳漫畫》
孔太還致力於文化的推廣。整合音樂、文化、卡通,捆綁融合立體發展的新文化產業體系,成功開辟了「蜂人」、「瘋蛙」兩組動漫人物,大力弘揚和諧社會的激情、突破,創造與奉獻精神,傳達更加契合人類情感的一種文化。
金剛聖手擰鋼勺,像「外星人」一樣神奇
孔太是怎樣一位傳奇人士?在中國養生流行時代,他是最年輕、最具影響力的養生大師之一。
孔太更可貴的是,他是當時是極少數敢於走進科學試驗、走進醫學試驗並取得成功的養生家。
孔太為人低調,在2001年創造了世界聲樂演唱極限紀錄並參加了央視春節晚會後神秘消失。
有人猜測他去環游世界,有人猜測他歸隱繼續修煉玄音,有人猜測他在神遊太陽系,甚至有人斷言 「他是在神話和現實中穿梭」,「他是外星人」雲雲。
不管人們如何猜測,當再次出現時,孔太創造了讓世界震驚的徒手擰鋼勺世界吉尼斯紀錄。
極限演唱(吉尼斯紀錄)和極限的業績
孔太是為音樂而生和為生命探索而生的神童,7歲時他寫了第一首歌,從此便一發不可收。他是一位標準的音樂蜂人和神奇的音樂騎士,為了奔赴一個和音樂的契約與夢想,曾經遊走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和世界上很多地方,在行走中感悟生命、體味情感。在接近世界,接近自然,接近生命本質的遊走旅途中,完成了與音樂、靈魂的對話。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多年來對音樂孜孜不倦的追求,加上不斷涌現的創意和靈感,在靈動中,孔太創作了千餘首閃爍人性和智慧光芒的作品。
孔太的每首歌曲,詞、曲均由自己獨立創作。曲風奇特,風格跨度極大,除了傳統的中國音樂元素,還涉及世界上多種音樂元素,使古典與流行達到良好融合。歌曲的理念除了養生,更以心理、哲學和愛情為主題。
獨特的嗓音、天賜的才華,攝人的魅力、讓人震撼的神秘能力,都是孔太成功的重要原因。然孔太真正的成功來自他的開創性思維和挑戰性的勇氣,自十幾歲時開創養生歌起,他在音樂養生、藝術醫學等諸多領域進行過大膽探索並先後開創了養生歌和倡導讓自然之樹常青,生命之樹常綠的綠色音樂。
以《逍遙游》和《從從容容》為代表的養生歌在當時成為數千萬養生愛好者的最愛,並由此引發了養生界用音樂促進養生的潮流,當時中國最高藝術研究機構曾批准過以孔太名字命名的「孔太文化藝術中心」。曾任北京音樂台台長的張樹容先生曾說過:「九十年代中期, 孔太是當時北京最火也最有票房保障的歌手。」 九十年代後期孔太推出以《綠色風》為主打的綠色音樂後引起強烈反響,中央電視台長城舉辦了以孔太綠色音樂為主題的「情系長城綠色風音樂會」。
一個擁有如此傲人創作才華和神奇演唱能力的音樂奇才,在音樂領域取得驕人的成就是一種必然。
孔太五界養生歌曲概述
美好的音樂和歌曲對人都有養生作用,之所以許多好的音樂和歌曲沒有直接顯現出養生的價值,主要是理念.觀念,意識和注意力等問題,當然還有應用的相關技術和音樂本身的內涵問題。
孔太拓寬了他的養生歌內函,突破了以往養生歌的局限,孔太新養生歌根據傳統五行特性與現代人心裡特性,總結並推出出了五大養生歌系列,分為勵志養生歌曲、綠色養生歌曲、情感養生歌曲,極限養生歌曲和心靈養生歌曲。推出了涵蓋傳統養生歌與現代流行養生歌容為一體的全新五界養生歌曲新概念。
[編輯本段]音樂作品
在孔氏音樂養生的體系中,勵志歌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勵志歌曲旨在充分喚醒一個人的內在一份向上的動力。
惟有從內心深處展開的力量,用心靈體驗總結出的精華,才是一個人真正獲得尊嚴和自信的途徑,更是獲得健康實現心靈養生的終極方法。
勵志和養生的共通之處在於,不僅僅是要激活一個人的財富慾望或是長壽慾望,更要激活一個人的生命能量,喚醒一個民族的創造熱情和群體共識。失去財富和減少壽命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實現理想的鬥志和創造力和由心而發的心中的那份靈力。
勵志養生音樂正是以鼓舞人們心靈的語言作為配料以融合孔太獨有的養生理念作為調劑的一份養身凝神的靈魂湯葯。此湯葯能給予弱者與強者比肩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給予強者孕育智慧不懈追求的促進力和牽引力。
代表作品其人
《蛤蟆瘋了》
《英雄》
《該你翻身了》
《賺夠800億》
《有錢難買我願意》
《多大點事啊》
《千年之歌》
綠色養生歌曲
綠色代表了環保與公益更代表大地自然與和諧美好的顏色。在地球資源日漸匱乏的當代社會,如何保護僅有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國家和社會需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而作為流行音樂主流消費群體的青少年卻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行為急需正面教育和改進。
孔氏養生音樂中的綠色歌曲適時出現,讓整個社會響起了希望的綠色福音。綠色音樂詮釋的是關乎如何保護地球環境和資源、關懷社會弱勢群體的整體概念,更是實現全民養生乃至地球養生重要方法和手段。如果沒有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水源、蔥翠的樹木,我們談何靜身養心生命長存?如果拋棄殘疾的人民、受災的群眾、流浪的孤兒,我們又談何用愛養心和諧世界?綠色和養生的關系正像是新生的種子在肥沃的泥土中茁壯生長,只要以養生一直護養著綠色,種子必定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另一方面,綠色養生歌更是綠化營養自身聲命的重要良方,綠化自然\綠化社會\綠化他人我們都有所了解,而真正的綠化自己我們知道多少,又應用過多少?綠化自己的各種情緒,綠化自己的心靈,綠化自己的思維,綠化自己的觀念,綠化自己的行為,這些看似與健康無關的事恰恰是養生健康最重要的要素.在孔太綠色養生歌中不僅有倡導讓自然之樹常青和讓生命之樹常綠的理念歌曲,其中更有大批開釋人心靈平和人情緒和引領人們和諧思維的智慧歌曲。
綠色和養生的關系正像是新生的種子在肥沃的泥土中茁壯生長,只要以養生一直護養著綠色,種子必定會成長為參天大樹,用綠色促進養生,生命必會健康蓬勃的生長。
代表作品:
《新道德歌》《綠色風》
《媽媽我要回家》《綠色的祝福》
《八面來風》《心愛的人啊》
《小蜜蜂》《愛情端粒》
《洗澡歌》《睡誰》
《鞋子找到腳》《豬睡》
情感養生歌曲
美妙和諧的情感是人類心靈的依託,更是一付往往難以替代的良葯,看開並善於調劑情感的狀態不但可以免受傷害更會起到美妙的養生作用,情歌的養生功效是毋庸置疑的。
無論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都是人在世間斬不斷的緣分。就像人不可以脫離於社會獨自生存一樣,人失去了情感的滋養也會像缺水的花朵一樣最終走向枯萎的命運。
所以作為人類生存基本的養生之道自然也離不開感情的填充。孔氏養生音樂中分為鄉村情歌和都市情歌兩種,涵蓋了多種人性至情的深刻表達。比起當今市場上泛濫地偶像情歌更具潛力更具深度更具廣度,而且不同民族風情的曲風和經歷融入歌曲中,倍顯異域魅力,而根本上,水系列情歌卻從養生的角度像人們訴說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在體會情感的至純至真之時,掌握住屬於自己的情感養生之道。
代表作品:
鄉村情歌:
《愛情魔力》《逮誰是誰》
《刀郎》《馬瑞莎》
《摩梭女兒國》《嚓郎黑呦》〉
《拖姑娘》《香格里拉》〉
都市情歌:
《多想坐在你身旁》《我真的不是故的》
《文火武火》《朋友啊,謝謝了》
《真實》《真情》《與真實相伴實相伴》
極限養生歌曲
超越自我、挑戰極限」並不是單純的口號,它是每個渴望生命中迸發激情的人最執著的信念和追求。
如果在平平庸庸碌碌無為中度過人生,人類也就不會再有進步和跨越。而人類的養生概念也並不是丈量生命的長短,卻是看究竟在生命中有多少次超越。
孔氏養生音樂中的極限歌曲系列,是孔太以橫跨四個半八度的音域演繹而成。在克服層層苦屢次實現超越的瞬間,他體會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極限養生。就像卓越的體育運動員以打破世界紀錄為終極目標一樣,人類自身的極限是可以不斷超越的,每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和層次,低頭下往,那曾經不可能解決的困難,在今天已如過眼雲煙。
歌曲以激昂的聲音、涌動的激情、高低分明的極限音高來詮釋人類不斷超越自己超越現在的不屈精神,也同樣告訴人們「超越的過程中我們得到的是激情與養生和進一步的進化。
代表作品:
《8848》
《松綁》
《龍魂》
《愛》
心靈養生歌曲
歌曲的最高境界在於旋律能像醫生的雙手一樣為您驅除百病。而作為中國傳統的中醫,其最高境界就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則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
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心神不安,情性躁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心可以主動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當「亞健康」成為各大媒體不斷提及的詞彙,可想而之,生活在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人們是多麼需要健康有效的養生理念來給自己孱弱的身體以支撐,孔氏養生音樂中的心靈歌曲正是這樣,教你如何運用心靈的力量達到最有效的養生。或悠閑舒緩,或活潑輕快。心神俱醉中感悟養生和生命的真諦。
「心有兩種,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風動,風止波息,而水不動。寂然無念,是無心心也。
《心神養生歌》:養心怡神,讓心落地,神安逸
《大樂蓮花》
《大樂蓮花》(低音版)
《從從容容》
《龍吟虎嘯》
《心靜如平湖》
《逍遙游》
《煉神還虛》
《六字歌》
孔太:
養生音樂大師
蜂人文化首倡者
樂醫療心樂葯發明人
福壽養生培訓第一人
聽養生歌、學樂學、做蜂人、得福壽
融百家之長,合千年之力
人際交往、企業發展、福壽養生
和諧社會最強大的力量-融合之力
沒時間去老-159福壽養生工程
讓企業家青春永駐,讓企業基業常青
沒時間去老--159福壽養生工程,「全新的音樂內涵」「全新的福壽養生方法和企業福壽養生理論」「全新的樂學理念」「全新的和諧社會蜂人圖騰」「全新的打造人生幸福長壽工程妙法與理論」「全新的風水學--心靈風水」「全新的成功力學—融合之力」
當渴望的眼神裡面閃著期盼,誰還能不為之心顫!渴望學會沒時間去老嗎?渴望事業成功時有福壽相伴嗎?渴望企業向著福壽方向發展嗎?渴望給自己精神松綁、讓心靈放飛嗎?渴望有一位高明的樂醫用美妙的養生歌幫你開心竅,解心迷,去心病,安心神嗎?渴望得到一組好歌、一套技術、一種全新理念讓自己、家人、親友受益終身嗎?
世界第一位福壽養生歌王,兩項世界精彩吉尼斯紀錄獲得者--孔太大師帶你走進「聽養生歌、學樂學、做蜂人、得福壽、沒時間去老」的人生成功境界中
講師簡介:
養生音樂大師
蜂人文化首倡者
樂醫療心樂葯發明人
福壽養生培訓第一人
《企業家修煉--沒時間去老》內容介紹:
聽養生歌、學樂學、做蜂人、得福壽
融百家之長,合千年之力
人際交往、企業發展、福壽養生
和諧社會最強大的力量-融合之力
沒時間去老-159福壽養生工程
讓企業家青春永駐,讓企業基業常青

7、關於莊子《逍遙游》的主題

莊子《逍遙游》的美學品質

最近在看一本中西哲學對比時,看到了西方的尼采和莊子有很多的共性,於是翻閱了一些莊子的書,喜歡上莊子那種出世的心境.
"逍遙游"是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子學說的最高理想。對於人生哲學的問題,莊子主張採取一種逍遙自然的生活態度,主張"心齋"、"坐忘",強調"神"的概念,提出"厲與西施,道通為一"的觀點。這些內蘊深厚的哲學命題,同時也都是美學命題。聞一多說,莊子是"最真實的詩人","他的思想的本身就是一首絕妙的詩。" ①《逍遙游》作為《莊子》的總綱,自然也較突出地表現出內蘊深厚的美學觀,展現出極其豐富的美學品質。

一、審美心胸——"心齋"、"坐忘"

莊子把"道"作為人存在於自然的最高形式並加以推崇,他認為對於"道"的觀照,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田子方》中以孔子和老子對話的形式,闡明了這個道理,提出只要能夠實現對"道"的觀照,就能達到一種"至美至樂"的境界。而這種境界只有那些拋棄了生死、功名、得失、貧富、毀譽的"至人"、"神人"、"聖人"才能體會,因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己、無功、無名這三個層次的精神狀態,是達到"至樂至美"的先決條件,然後才是"隳肢體、黜聰明"的狀態。從對物質世界的排除到對思想意識的排除與否定,莊子把這種最高層次稱為"心齋",又稱為"坐忘"。
在《逍遙游》中,從鯤鵬到燕雀,從大德至小德,都是"有所待"。也就是說主體無法取消對客觀事物的依賴性,也就無法進入絕對自由的"逍遙游"的精神境界。只有那些能夠從內心深處徹底排除利害觀念,從人的各種是非得失的計較和思慮中解脫出來,進入"三無"精神層面的"至人"、"神人"、"聖人"才能進入"逍遙游"的境界。《逍遙游》中的"聖人"許由,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以及《達生》篇中的"至人",《田子方》篇中的"真人",都是"無所待"的人物。他們為了達到"無所待",就必然先要進入"三無"的境界,或如《大宗師》篇所說的"外天下"、"外物"、"外生",亦即將個人的寵辱得失、世事人情以至生死都排除於心,創造出一種空虛的心境,只有這種空虛的心境,才能實現對"道"的觀照。當然,僅僅排除人與物質世界的聯系以至人的生死都是不徹底的,莊子 還排除否定了人的思想意識,即"隳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正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這就是《人間世》篇所稱的"虛而待物"的"心齋"和《大宗師》篇所稱的"坐忘"。人們要從各種生理和心理的慾望中解脫出來,從對利害和功名的憂慮中超脫出來,從對死和生的迷惘中擺脫出來。當莊子把對死生的認識從人本體移到超越個體之上的另外一個更高的、更普遍的存在時,死生的界限就消失了;當莊子把人的精神世界都否定之時,"心如死灰"的"虛"的狀態也就達到了。虛而待物,所謂"待物",實為"不待",這種精神境界便更加接近"道"的境界。莊子通過《逍遙游》,對這種人生態度做出了深刻的闡釋。
從這種闡釋中,我們看到,《逍遙游》的境界是以"心齋""坐忘"為理想的自然狀態,可以實現對"道"的觀照,從而真正進入一種"游"的境界。"游"既是一種精神存在的狀態,也是一種精神境界和審美境界。關於"游"的美學特質,後文將專題分析。
莊子形成"心齋""坐忘"這樣"無所待"的境界,是與他所處的社會、人文、政治環境分不開的。他想進入純然的精神世界以逃避物質世界的弱肉強食以及功名利祿,這種消極的避世觀念必然導致人主觀能動性的喪失。但是,作為一個美學命題,這種境界標志著中國古典美學史上審美心胸理論的真正發現。葉朗先生指出"莊子提出的這種『心齋'、『坐忘'的精神境界,作為對審美主體的一種要求,卻有它的合理性。......莊子關於『心齋'、『坐忘'的論述,突出強調審美觀照和審美創造的主體必須超脫利害觀念,則可以看作是審美心胸的真正的發現(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看作是審美主體的發現)。" ②
首先,"無所待"的精神狀態,是對審美主體的首要要求。作為審美主體,當他進入到美的創造或者鑒賞狀態時,他必須要拋棄任何利害得失的實用功利考慮,拋棄既有社會觀念和人文觀念的束縛,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審美客體的雕琢與鑒賞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起審美感受、情感、想像、理想等能力,物我兩忘,獲得審美愉悅。如果審美主體不能堅持"無所待",依然為客觀所累,那便不能進入到自然、天然、超然的境界,無論是精神還是創造力都會受到約束,從而影響了對審美客體的創造和鑒賞,也就不能在最後釋放出最完美的審美愉悅。莊子無論是在《逍遙游》中,還是在其他文章中,都強調著"無所待"、"虛而待物"的命題,這實際上進入了叔本華所說的"審美靜觀"。"逍遙游"的狀態正是從一種意志和慾望的束縛中獲得暫時解脫的一種審美方式,這種方式必然要求主體放棄習慣看法,打破自然與人的界限,人要最大限度地融合於自然,拋棄自己的物慾和意欲。《莊子》中的許多寓言也更深刻地支持了這一理論。《達生》篇的梓慶,削木為璩,至為精美。他強調的創造狀態要"齋以靜心","不敢懷慶賞爵祿"之念,"不敢懷非譽巧拙"之思,"輒然忘吾有四肢形體"。這正是"無功"、"無名"、"無己"的狀態,是一種審美的心胸。
其次,莊子"心齋""坐忘"的審美心胸在審美創造活動中具有更突出的意義,它成為中國古代藝術創作論中"虛靜說"的發端。"虛靜"也稱為靜思、空靜、澄心、凝心等等,指的都是主體排除一切主客觀因素的干擾,集中精力進入藝術構思和創造的一種精神狀態。這種狀態也就是"無所待"的狀態,是"游"的狀態。莊子稱頌梓慶的技藝高超,但對他的心理狀態更加贊賞,這種心理正是"虛靜"的表現。虛靜思想可以看作是主體進行審美或藝術創作活動時必需的心理狀態,但從根本上說,它要求主體超脫世俗,忘其身後,心懷空明澄澈,從而獲得精神解脫和心靈自由,這和"心齋"、"坐忘"又是相通的。莊子的虛靜思想對後世的藝術影響極為深刻,魏晉時期畫家宗炳在《畫山水序》中要求"賢者澄懷味象",《宋書•隱逸傳》記載他晚年還感慨自己"老病俱至,名山恐難遍睹,惟當澄懷觀道,卧以游之。""澄懷"就是滌盪胸懷,澄澈心胸之意,實踐的是莊子"心齋"的思想。蘇軾在《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詩中描述畫家文與可畫墨竹時的創作情景:"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莊周世無有,誰知此凝神?"與可的創作過程正是以"虛靜"作為藝術構思和創作的基本前提。從老子到莊子,審美心胸說經歷了開始發端到真正被發現、推廣的歷程,然後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藝術創作。從李白到張旭,從宗炳到郭熙,這種虛靜的審美心胸始終影響著士人,影響著中國藝術。這種藝術的內在核心,便是《逍遙游》里"無己"、"無功"、"無名"的心胸,以及"虛己待物"的心境。

二、莊子的審美境界——"游"

我們看《逍遙游》中"游"的境界,首先是一種審美境界,是"至樂至美"的境界。莊子在《田子方》篇以老子之語稱"吾游心於物之初","夫得是,至美至樂也。得至美而游乎至樂,謂之至人"。在這里,"游心於物之初"就是游心於道,也就是"逍遙游"。"游"是《逍遙游》的一個基本概念,它展示出這種審美境界的自由性和無邊際性,展示出一個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有了這個境界,"人"就從"物"和"角色"的存在狀態中超脫出來,縱情翱翔於天地宇宙之間。
莊子用"游"來確定這種"至樂至美"的境界,如"以游無窮","游乎四海之外","游無何有之鄉","游心於淡"等等。從今天的美學角度看,這些都准確地把握了審美活動的特徵,又超脫出普通的審美活動。因為莊子的"游"是"心齋"、"坐忘"的游,除了超越功利,還超越了自我,超越了自我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因此具有更為飄渺神奇的美學品質。實際上,"游"的本義就是游戲,葉朗先生指出:游戲是沒有功利性目的的。③功利是對"游"這種自然狀態的一種威脅,是破壞自然簫聲的雜音。純然的"游"的境界是超脫物慾與功利的,它不會滯於物,為物所累,為世所累,為名所累,因此在我們今人看來,這是一種純然的審美境界。同樣,從我們今天的美學角度出發,支撐著莊子的正是一種游戲的精神,一種超然的精神,一種審美的精神。當然,莊子本人不會意識到這種精神的存在,並且,他否定精神世界,同時也把美與丑同化,美學對於他來說沒有任何意義,這些意義只對後世對我們今人產生影響。我們說,莊子的"游戲"是一種藝術的、審美的游戲,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的游戲,是精神的、有豐富美學韻味的游戲。在莊子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這種"游"的宏大氣息。這種氣息的實質,從美學角度看就是處於精神人格層次的審美愉悅。《養生主》中的庖丁在解牛時"游刃有餘","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達到隨意遨遊的境界,這一點和前面提到的削木為璩的梓慶是相同的。雖然庖丁的行為不是純粹的藝術創作,但所謂"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就是說庖丁解牛符合音樂舞蹈的節奏,已經達到了審美的境界。並且,庖丁在把別人帶入審美境界、讓別人嘆為觀止的同時,他自身也得到了愉悅。這種愉悅來自獲得創造的自由,這是進入審美境界而產生的一種精神享受,即審美愉悅。此時的庖丁"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這種快樂顯然是超功利的,庖丁的創作狀態正是"虛靜"的狀態。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們"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復現自己","肯定自己"。人們找到了自身的自由狀態,也就接觸到美和美感的實質。從我們"人"的角度出發,"逍遙游"里的"游"正象徵"人生",是一種人生境界。"游"代表著人生這一段路程,代表逍遙的人生,"游"更表示自由和快樂。逍遙的境界固然令人神往,但不能憑空獲得"游"的資格,要想盡情遨遊,必須加強對自身的修養和升華。《逍遙游》介紹了人生的四個層次,實際上,人的升華是無窮無盡的,這正是莊子認為的"無窮",只有在無窮之中,才能做到真正的游刃有餘。
"游"的境界甚至被莊子在《逍遙游》中以神異的筆墨寫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幾"。這里莊子打破了個體受外物的牽制而游離於天地之間,盡管還不是純然的"無所待",但這種對神異的描述,已經體現出對"道"的觀照。這是放縱無礙的精神逍遙之旅,也是主體超越時空之旅。莊子要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在"游"中做到主觀精神與"道"的合一,進入"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狀態(《齊物論》)。這個思想為中國古典美學"神與物游"、"思與境諧"的形象思維論奠定了基礎。進入到今天的審美層次,莊子這種"游"的過程既是想像與形象緊密結合的過程,同時形象思維又包含著主題強烈的感情活動。莊子既帶給我們生動的物象,豐沛的情感,同時還帶來許多飛騰的想像,這正是莊子對具體外物的突破和超越。這種不拘泥於形式的風格正是"心齋"、"坐忘"的一種體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莊子超越時空的自由境界為藝術創作的形象思維打下了基礎,特別是對中國詩歌創作影響深遠。

三、《逍遙游》的審美觀

《逍遙游》中的"游",指的是游心於"道"的精神境界,莊子哲學思想的核心是"道"。他在《逍遙游》中為了論證"道"的最高境界,"通篇以『大'字為線索",以"小大之辨"作為貫穿全文的綱繩。在《逍遙游》中,自然萬物大至巨鵬,小到學鳩、斥鴳;壽命長及冥靈、大椿,短至朝菌蟪蛄;社會生活中大德如宋榮子、列禦寇,小德如那些名利之徒,小知大知,小年大年,小德大德,在本質上都是沒有差別的。不但大小沒有差別,而且美醜、貴賤、是非、生死也都同"小大之辨"一樣,沒有差別。在《齊物論》中,他提出:"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就是說小草桿和大木頭,最丑的人和最美的人,以及一切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是沒有差別的,用"道"這個本體去認識,都是等同的。
從今人視角出發,莊子的這種哲學把事物的規定性完全忽視,把"大小"、"美醜"、"善惡"等等完全看作是純粹主觀的東西。這樣他就從美學的相對主義走到了美學上的主觀主義,無疑是陷入了主觀唯心主義的相對主義認識論的誤區。實際上,從莊子的思想出發,莊子不只否定了事物的規定性,甚至連事物本身都加以否定,他"齊物"的觀點實際上是對相對主義的破壞,莊子的時代沒有美學,因此我們後人的歸納對莊子那個時代沒有意義。但是,作為一個美學命題,我們卻能從莊子思想中探尋出一種審美觀,而這種審美觀在中國古代美學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首先,在莊子的哲學體系中,大小、美醜這些概念不僅是相對的、同一的,而且更是虛無的,只有作為宇宙本體的"道"才是最高的、絕對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是宇宙間一氣運化的充滿生命力和自然力的美。這對中國古典美學的邏輯體系產生了至為重要的影響。在中國古典美學中,現象的大小美醜只屬於較低層次的美學范疇。葉朗先生指出"一個自然物,一件藝術作品,只要有生意,只要它充分表現了宇宙一氣運化的生命力,那麼丑的東西也可以得到人們的欣賞和喜愛,丑也可以成為美,甚至越丑越美。" ④這種"氣韻生動"的最高范疇,已經成為中國古典美學顯著的審美特徵之一。
從審美創造上看,我們看到的莊子思想中的審美觀不是著眼於逼真再現具體的物象,而是著眼於整個造化自然;它不局限於表現單一的物象,而是力求表現出對象所蘊含的人生感、歷史感、宇宙感,表現

與逍遙游 養生音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