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夏季 熱養生

夏季 熱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9 13:40:21

1、夏季如何養生?

2、如何做到夏季熱養生?

養生要順應時節,夏天該熱就得熱,該出汗就得出汗,所以夏季要熱養生。夏季熱養生,飲食上應注意少食生冷食物;不要長時間待在封閉的空調房裡;經常用熱水泡腳,增強新陳代謝;每天洗熱水澡,使身體的毛細血管擴張,能夠補充陽氣;解暑要喝熱茶;適當運動,可以選擇慢跑、太極、跳操等不太劇烈的運動方式。

3、夏季怎麼養生?

4、氣候炎熱的夏天,怎麼養生

病情分析: 夏令三伏,陽氣旺盛,此時人體為了順應天時處於「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的境地,百腠理開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氣逼人,常常導致人體陽氣宣發太過而度出現體內陽氣匱乏的夏令體質特徵,此時如果因為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食冷易致內寒過甚,以至於體內陽氣更衰意見建議: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內,適宜清補」。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以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容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5、夏季熱的養生食譜有哪些

夏季很熱,其養生的食譜很多。現給你幾款: 1、 蓮子百合燉冰糖 【材料】蓮子l5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製作】蓮子去心,與百合、冰糖放燉盅內,加水適量隔水燉2小時後食用。 【功效】:尤其適用於陰虛質、氣虛質之人。 2、 魚茸番茄羹 【原料】鱅魚肉300克,番茄3個、蒜3小片、生薑3片,鹽、香油各少許。 【做法】鱅魚肉蒸熟,拆去魚骨做成魚蓉;番茄洗凈,切片;熱鍋放少許油,下番茄煸炒出汁,加入清水和姜,滾沸後下魚蓉、蒜片和適量食鹽、香油,至熟便可。 【功效】益胃生津、健脾益氣。 3、 去燥潤肺老鴿湯 【用料】光鴿2隻約500克、沙參20克、玉竹20克、麥冬15克、薑片5克、骨湯2000克、精鹽少許。 【製作】(1)將每隻鴿斬成四大塊,放進開水鍋內焯過,洗去血水,瀝干待用. (2)將鴿肉和洗凈沙參、玉竹、麥冬、薑片一同放進砂鍋內,注入骨湯,加蓋,用慢火煨約60分鍾至肉熟湯濃,調味即成。 【功效】滋陰益氣,清熱解毒,潤肺養肺,生津潤燥。 4、 五味山葯桂圓粥 【配料】鮮生山葯100克,桂圓肉15克,五味子3克,白糖適量,粳米50克。 【做法】將山葯去皮,切成薄片,與桂圓、五味子同置於鍋內,加入淘洗凈的粳米,加水適量,煮粥,加白糖調味即成。每日1劑,當早飯或晚飯食用。 【功效】滋補強壯、補陰安神。 5、 涼拌萵筍: 【配料】鮮萵筍350克,蔥、香油、味精、鹽、白糖各適量。 【做法】萵筍洗凈去皮,切成長條小塊,盛入盤內加精鹽攪拌,腌1小時,潷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勻。 【功效】利五臟,通經脈。 以上回答如對你有幫助,請採納。
麻煩採納,謝謝!

6、夏季最熱的三伏天養生常識

1、多吃苦味食物 

三伏天的時候,在平時的飲食中。我們可以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因為比較苦的食物,往往都具有好的解熱功效。比如,可以多吃一點苦瓜、苦菜、苦蕎茶等等。 

2、多吃清熱解暑、健脾利胃食物

綠豆是夏天必備的一款食物,它的功效可以幫助人體健脾養胃,解熱降暑。所以,可以多做一點綠豆湯或者是綠豆稀飯來食用。

3、蛋白質供給需充足

由於三伏天會讓人的新陳代謝加快,流汗也比較多。所以會造成體內的營養物質流失,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補充蛋白質才能達到營養均衡。所以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在100克—120克左右。 

三伏天怎麼降暑

1、出行躲避烈日。三伏天出門的時候,太陽光都會比較大。所以我們都需要備好防曬工具出門才好。常用的防曬工具有。防曬服、防曬霜、遮陽扇等。

2、保持水分的攝入。在三伏天的時候,千萬不要等到自己覺得口渴了才喝水,應該要及時的補充水分。因為平時的出汗比較大,所以每天喝水2升左右才能保持機體的正常運作。

3、外部食物解暑。在三伏天的時候可以多吃一點含有充足水分的水果。比如,西瓜、蘋果、桃子等等。特別是西瓜,這可是一個家庭中,防暑解熱的必備食物,不僅擁有大量的水分,還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甜份和微量元素。

4、冰鎮飲料降暑。我們在平時的時候,可以自己做一些酸梅湯和冰棍來讓自己降暑,這種屬於物理降溫,在短時間內有效。同時我們還要在生活中避免情緒的浮躁,因為心靜自然涼。

7、夏天該怎麼養生?

1、晚睡早起
夏季就是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生活,尤其是炎熱的夏季,注意健康的生活習慣就是很重要的。夏季日照時間延長,晝長夜短更明顯,老年人在這個季節的作息時間不妨順應自然界變化稍作調整,建議就寢時間在晚上10點之前,起床時間在早上6點左右左右。每天午時小憩片刻,但要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為宜。午睡醒後不要立即起床,因為此時腦部供血量不足,會出現短暫的腦功能紊亂,使人感到頭昏腦漲,最好靜躺10分鍾後再起床。
2、飲食清淡
飲食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及時的進行生活的護理,飲食的調節對我們的健康也是有很多的好處的。注意衛生夏季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差,所以飲食宜清淡,盡量多食容易消化且富有營養的新鮮食品,盡量避免或減少吃隔夜食品,飲食也要定時定量,有規律,不能過飽與過飢,餐間可吃些新鮮干凈的瓜果。夏季是胃腸病的高發季節,同樣也是瓜果上市較多的季節,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食物中毒。
3、防暑避濕、謹防疾病
夏季就是要注意防暑,比幾個暑熱對我們身體造成的危害也是不能忽視的。夏季暑熱濕盛,故高溫天老年人要避免或減少外出,確需外出時要戴草帽或掌陽傘,不要讓太陽直射頭部,特別是體弱多病的老年人忌在烈日下走路或暴曬,以防中暑。對汗濕了的衣服要勤換勤洗,常洗澡,保持皮膚清潔,預防皮膚病,晚上還應多注意保暖,以免受涼而誘發疾病。

8、夏季怎樣養生

根據中醫理論,夏季屬火,而夏季的一個特殊階段稱之為「長夏」,又單屬土。夏季養生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雖然氣溫較高,但仍要顧護人體的陽氣。亦即常說的「春夏養陽」。陽氣是人的動力,隨季節和日月的交替變化而產生一定的波動,夏季陽氣旺盛且常浮躍於外,反易被外邪折傷,如大汗則亡陽。
換言之,在炎熱的夏季,一般不宜進行大量運動,
運動之後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物質。
2.立夏之後,北半球陽光照射充足,日照時間延長,加之氣溫升高,人的睡眠會減少。有睡眠障礙的人則更易加重,輾轉難眠,或夜卧不安。中醫講夏季宜「早卧早起」,順應節氣。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適當的午休仍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調整。夏季早起進行適度的晨練,是最佳的安排。
3.當進入盛夏時節,氣溫高且濕度大,給人以悶熱難耐的感覺,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長夏。長夏在五行中屬土,與中醫五臟之脾臟相應,而脾最惡濕喜燥,所以長夏多患脾胃病,出現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脾胃虛弱的人,應及時調理好飲食,營養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負擔,可以少食多餐。夏季動輒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飯前大量飲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飲,反之,極易損傷脾胃,導致慢性脾胃疾病。
4.夏季瓜果豐富,可以多吃一些,但應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體質,以免造成損傷。如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獼猴桃、柚子等涼性水果;內火大、痰濕盛者,少吃桂圓、荔枝等;過敏體質,慎吃芒果、菠蘿等。又常言:「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濕,甚至令人發虛熱、頭昏」;尿路結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瀉的人,少吃香蕉;蘋果、桃、葡萄、哈密瓜、桑葚、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5.夏季人體陽氣浮躍於體表,隨出汗而外泄,使衛氣不足,抵抗力減低,若此時感受外風,同樣可引起風寒、風熱、暑濕等證。因而夏季感冒也分多種類型:風寒感冒,發熱不甚而明顯惡寒,同時鼻流清涕,噴嚏連連,此時應立即服感冒清熱沖劑2袋,一定熱服,或喝蔥白薑片紅糖水,每2-3小時再飲一次,大多症狀會明顯緩解。若體溫迅速升高,伴惡寒、咽喉不適等,多為風熱感冒,早期可以服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開靈、維C銀翹片等。若發熱伴惡心或嘔吐、腹部不適、腹瀉等,多為暑濕感冒,類似西醫胃腸型感冒,此時應及時服用藿香正氣膠囊或水,初次可以加大劑量,每日3-4次,同時控制飲食,煮些荷葉綠豆粥食用。
6.潮濕悶熱的氣候,使人皮膚容易感染,夏季也是皮膚病多發的時節。注意皮膚護理,同時適當採用一些天然的草葯洗浴,則會令人度過健康、愉快的夏季。如桑葉浴,將桑葉100克左右放入鍋內煮10-15分鍾,再倒入浴盆內即可,能消除皮膚痤瘡、癤腫、褐色斑等;又如薄荷浴,可預防濕疹痱子。已經進入夏季,大家注意控制,過個舒服健康的夏天。

9、夏季養生有什麼原則?

夏季氣候由溫轉熱,是萬物茂盛秀麗的季節,艷陽普照,地氣蒸騰,天地之氣交合,此氣候環境對生物的生長發育十分有利,如能適應夏季氣候,正確調養,就可使機體積蓄充足的陽氣,從而提高人的抵抗能力,以適應秋冬之季氣候的變化。

《養生論》上說:夏季稱作蕃秀,天地之氣相交,萬物開花結果,人們應夜卧早起,沐浴朝陽,使心情平靜,不要惱怒,使花成果,使氣得泄,這就順應夏季之氣候,符合養生的規律。不然就傷心,到秋季就發生疾病,因為夏季養生之氣儲備不足,冬天到了病就會加重。書中還說:夏季天氣炎熱,應當吃豆類消暑,不可一味地飲用熱食。不要飲溫湯,不要吃得太飽,不要在濕處睡覺,不要穿濕衣服。

農歷四月是夏季的第一個月,又稱孟夏。這個月是天地交泰、萬物開花的季節,應當晚卧早起,來接受天地之精氣。不要大怒大泄,憤怒與發泄都會傷元氣。衣服應當穿暖和。這個月肝臟功能漸漸減衰,心臟功能漸漸增生,應當增加酸味,減少苦味,來補腎助肝,調養胃氣。要節制房事來壯腎水,應當靜養來平息心火。

夏天喝水多,胃液易被沖淡,從而降低了胃液的殺菌能力,易使細菌進入腸道。濕熱的氣候環境適合細菌的生長繁殖,食物極易腐爛變質。因此,夏季更要把好病從口入關。夏季炎熱,不能只圖一時之快,過於避熱趨涼。《頤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但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不然,飲冷無度會使腹中受寒,導致腹痛、嘔吐、下痢等胃腸道疾病,這對中老年體弱者尤為重要。此外,還應注意不在室外露宿,睡眠時不要用電扇直吹,避免在樹陰下、水亭中及過堂風很大的過道久停,因老年人氣血虛弱,加之夏天人體腠理開疏,如不留心防寒,很容易受風而患癱,手足麻木,甚則半身不遂等。

從小暑至立秋,人們俗稱「伏夏」,是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中醫養生家發現,一些冬季常發生的慢性疾病及一些陽虛陰盛的疾病,往往能夠通過伏夏的調養,使病情好轉甚至痊癒。

與夏季 熱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