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道家養生 辟穀

道家養生 辟穀

發布時間:2020-07-19 12:28:30

1、道家所說的養生之法「辟穀」是什麼概念?

辟穀又稱卻谷、斷谷、絕谷、休糧、絕粒,它的意思是不是五穀雜糧。道教認為,人們吃五穀雜糧,要在腸中積結成糞,產生穢氣,這樣會阻礙成仙的道路

2、道家辟穀養生科學嗎

世界上有句話:存在就是合理的。
既然已經知道辟穀存在已經若千年,則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道家是非常講究實際的,如果辟穀對養生沒有什麼好處,恐怕早就被道家拋棄了。

至於是否科學,「科學」在這里是什麼意思呢?是人類現有知識解釋的了的才叫科學,還是解釋不了的現象就不能稱為科學?

道家辟穀,對養生非常不錯。不過一定要在修行有成的老師帶領下辟穀,才能夠達到應有的效果。常見的效果是:可以使人身輕體鍵、耳聰目明、益壽延年等,因辟穀而治版愈不治之症的事例也是屢見不鮮。

現在社會上許多人,聽個一知半解,也去摸索著辟穀,多數人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更有少數人為此丟掉了寶貴的性命。這種對辟穀一知半解卻硬要照搬的做法,無異於迷信,肯定不科學。

只看到社會上人亂七八糟的辟穀,就開權始批評辟穀的人,恐怕也是不太科學吧?

3、請問道家的辟穀是怎麼回事?

「辟穀」源自道家養生中的「不食五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它源於先zd秦,流行於唐朝,又稱卻谷、去谷、絕谷、絕粒、卻粒、休糧等。辟穀最早的記載源自《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養生法則,辟穀在很多古書典籍里也有記載。
傳統的辟穀分為服氣辟穀和服葯辟穀兩種主要類型。服氣辟穀主要是通過絕食、調內整氣息(呼吸)的方式來進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學依據;服葯辟穀則是在不吃主食(五穀)的同時,通過攝入其他輔食(堅果、中草葯等),對身體機能進行調節。
在科學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進行辟穀,確實有利於身體的健康,但其功效不應過分誇大,其中的科學原理仍有待研究。
辟穀又叫卻谷、卻粒、絕谷、去谷、斷谷。道教認為,人食五穀雜糧,要在腸中積

結成糞,產生穢氣,阻礙成仙的道容路。為此道士們模仿《莊子·逍遙游》所描寫的「不食五穀,吸風飲露」的仙人行徑,企求達到不死的目的。

4、道家的辟穀養生術,你了解嗎?

實施辟穀者必須要消除心理障礙,堅信辟穀對人體有益無害。
辟穀的時間:依個人練功時間的長短、健康狀況、心理狀態的不同,辟穀時間的長短有一定的差別。短則一二天,長則可幾十天甚至更長時間。一般情況下應多於三天,身體素質一般者應堅持7天或7天以上,練功有素者有堅持四十九天以上的

5、道家說的辟穀是什麼有什麼用干什麼的啊

辟穀,源自道家養生中的「不食五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它源於先秦,流行於唐朝,是道家主要的修行方式,也是道家秘不可傳的長壽秘訣。
在理解辟穀的含義時,一定要和現在西方流行的斷食療法區分開來,辟穀和斷食有相似更有不同。
斷食不提倡服氣,也沒有服氣術這個說法,斷食者會很餓,要堅持下來依靠的是頑強的意志。辟穀是一種穩定的狀態,是行氣到一定階段,人體的一種自然反應,並不是外力強加的,偶爾有餓的感覺,但可以通過服氣解決,其目的不是鍛煉意志,而是強身健體!簡單的說,斷食沒有能量來源,有明顯的飢餓感,斷食時間長會出現危機生命的現象。而辟穀則不會出現以上情況,這就是辟穀與斷食最大的區別,並且辟穀三天以後會有神清氣爽,身輕如燕的感覺,甚至會感覺有靈性提升,思想頓悟的感覺。所以辟穀不只是健康養生的方法,更是一種修心的方法。
現在我們來談談辟穀有哪些好處。
1、排毒
人的疾病,很多是由人體內外環境的有害物質造成。人體內之宿便有時多達十餘公斤,長期停留在大腸壁上,中、西醫學均視便秘為百病的根源。要想治病,首先要清除宿便。
糞便是最污穢的東西,如大量積聚,其惡氣自肺部出來便是氣喘,從皮膚排泄便是濕疹。長期自身中毒,令人神經顫抖、精神疲乏,且易並發頭痛、背痛、疲倦、失眠及過敏等症狀。
因為辟穀期間,人體不進五穀,人體代謝系統會進行重新調整,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和宿便。結合現實案例,一般在辟穀5天左右會排一次黑色的略帶油膩的大便,並且味道很大,這就是排出來的體內毒素和垃圾以及宿便。現代已經證實,辟穀是排除毒素清理宿便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2、減肥
辟穀的主要目的不是減肥,但它卻是最安全最強效的減肥法。平時人主要靠糖代謝供能,辟穀2-3天後體內糖耗盡,便自然啟動脂代謝,這才進入辟穀狀態。脂代謝功能順序是這樣的:通過血液把脂肪運輸到肝臟,在肝臟切割代謝,進一步變成能量。
所以辟穀期間代謝掉的脂肪順序是:先血脂——內臟脂肪——皮下脂肪——蛋白質,包括血液及臟腑組織中各種垃圾都是轉換能量的原料。所以辟穀減肥先減脂肪,而且先減肚子。辟穀減肥後不會變成失水蜜桃、臉容憔悴、皺紋增加,反而肌肉結實、皮光肉滑、白里透紅、明艷照人。
3、調理脾胃
脾胃不僅是營養之源,也是主要毒素來源。毒素排干凈之後,不但增強了腸胃的吸收力,且使消化系統工作效率提高,營養吸收也跟著旺盛起來。
辟穀期間,脾胃冬眠,一方面得到充分的休息,另一方面辟穀相當於將脾胃返還歸零,回歸到嬰兒胃腸狀態。這種歸零,包括腸道菌群恢復、脾胃功恢復等。辟穀是調理脾胃病最安全最強效的方法,80%有胃病的谷友一次辟穀便可以療愈。
4、凈化血液,軟化血管
當代人血管越來越硬越來越脆,特別是動脈硬化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越來越年輕。主要原因就是血脂膽固醇沉澱到血管壁上,這種血管硬化靠吃葯基本沒用,靠普通的運動也是很難。雖然這方面有很多的解決辦法,而其中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辟穀。辟穀後,物質的分解代謝相對加快,血管壁內的血栓易被溶解而使血流通暢。沉積於動脈內膜的脂質也會分解析出,全身各臟腑均獲得排毒和血液滋養,動脈管壁軟化,對心腦血管病有益。
5、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
通過辟穀服氣的練習,增加肺活量和空氣中的微量元素,達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時在辟穀期間燃燒多餘的脂肪和病變細胞,使其排出體外,有效的對體內一次大掃除,讓血液純清,雜質減少,氣機生發,使其血糖恢復,讓糖友們恢復健康的身體。如之前所說,辟穀可以清除並溶解血管壁的垃圾和膽固醇,有凈化血液的作用,從而可以降血壓,降血脂。
6、激活免疫系統
辟穀後營養物質缺乏,會刺激構成免疫器官的細胞,使其代謝活躍,加快更新和組建。如:免疫抑制物的排出,從而解除免疫抑制,激活免疫機能;機體內耗,首先耗掉的是老化的、弱化的組織細胞,同時,機體利用這些「原材料」合成新蛋白質的速度相對加快,結果使機體老化的組織蛋白質得到更新。從而使人的整體機能加強,可出現「返老還童」現象。
7、美容養顏
辟穀能凈化血液,排除體內垃圾,而人體衰老的主要原因就是體內毒素的沉澱,並且臉部因缺血而生皺紋,血流不暢,瘀血積聚而生斑點。故血旺身強,血到皺平,血通斑退,血行皮滑,血暢皮白而紅。這也是辟穀對美容有奇效的科學依據。
8、內臟休養生息
常人三餐加點心,過多飲食量大大加重腸胃消化吸收負擔;同時為支援腸胃供血,心臟加快搏動;為供氧心臟,肺部加快呼吸;為分解糖分,胰臟要供應大量胰島素;為分解脂肪,肝臟要供應大量膽汁、解毒;腎臟要過濾尿素、尿酸、重金屬等廢物。同樣,六腑的傳送負擔也加重,通過辟穀後,使得五臟六腑得到很好的休養生息;復食期,就大大提高了臟腑的運化功能。
9、增強意志力及正能量
可以增進你的記憶力,加深理解力,增強意志力,培養忍耐力,充滿勇氣,意志的慾望,增強自信心,可辨別輕重、不拘小節,心情開朗,心胸開闊。減少強迫性心癮——辟穀期間身體運作狀態轉趨自然,身心壓力減低,各種心魔(特別是煙酒)減少,乘機戒掉壞習慣。
10、修行最佳入門
何為修行?7天辟穀下來,自然知道。食慾是人的第一慾望,比不吃飯更嚴重的就是死亡了。當人發現連飯都可以不吃的時候,還有什麼不能放下呢?7天辟穀,自然進入修行之門!辟穀也是通往修煉更高層次的必經之路。
以上就是辟穀的十大好處,辟穀好處固然很多,但是奉勸各位不好盲目辟穀,辟穀不是簡單的斷食,不能以為不吃飯就是辟穀,這是很片面並且是很危險的想法。大家如果辟穀,必須要找到好的辟穀指導師,在導師的引導下進行辟穀,如果辟穀期間出現一些突發情況,辟穀導師也可以很容易幫你解決掉,不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褚廉亦老師過去由於工作壓力、飲食過量導致自己健康每況日下,罹患重度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失眠、便秘等慢性疾病,於2014年4月份結緣辟穀,連續5個月5次7天辟穀,體重從187斤下降為142斤、血脂血壓恢復正常、重度脂肪肝消失、失眠完全消失。褚廉亦老師身心受益之後,潛心研究辟穀的科學原理,並且結合日本、台灣、美國的斷食法形成了一套科學獨特的辟穀方法,創建了彭聖辟穀,提出了「4+3」科學辟穀的新理念。

6、辟穀據說是道家養身之法,對身體有害么?

這個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聽說成仙了能辟穀,或者說辟穀能成仙。坐等成仙新聞

7、道教的養生有什麼特別之處:辟穀是不吃東西嗎(1)

中國道教,自創始以來,在歷史長河風風雨雨的煉中,各種派系生而復滅,分而復合,真是錯綜復雜。自古以來,較為著名的道教派系,就有五斗米道、北天師道、南天師道、太平道、金丹道、帛家道、龍虎山派、皂山派、樓觀派、上清派、茅山道、鍾呂派、清微派、凈明派、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教、正一道、武當道等,使人目為之迷。可是縱觀這些名目繁多的道教派系,其所奉道術,雖互有異同,但從宏觀角度分析,不外信奉符籙禁咒的正一道和全真修煉的全真道兩個大宗。其符籙禁咒一派,自元蒙滅宋入主中原以來,由忽必烈授命龍虎山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主領皂山、龍虎山、茅山三山,此後於大德八年(1304)時,又由成宗皇帝授龍虎山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襲領江南道教。這樣一來,江南龍虎山天師道派,與皂山、茅山等符籙一派,終至合流而為正一道。發軔於宋元的全真一派,上承鍾呂金丹道派性命雙修之緒,旁及儒釋兩家教理,主張三教圓融及識心見性、獨全其真、不娶妻室、不茹葷腥的出家修煉之法。其派又有北宗、南宗之分。北宗盛行於江北,由王喆開山作祖,下分遇仙、南無、隋山、龍門、嵛山、華山、清靜七個支派,於修煉主張先性後命;南宗盛行於江南,由張伯端肇始其端,於修煉主張先命後性。此後,由於全真所奉真武帝君,也為以煉驅邪為主要方術的武當道所遵奉,所以人們也有把武當道視之為全真一派的。元明以後,道教天下,經過長時期來的生滅分合,基本成了崇尚符籙禁咒的正一道以及崇尚養性延命的全真道的天下。雖說正一崇尚符籙禁咒而全真崇尚養性延命,但以符籙禁咒為主的正一道也並不是完全不講養生,以修真養命為主的全真道也並不是完全不碰符籙禁咒,只不過是各有偏重而已。如正一道龍虎山派始祖,創五斗米道的張道陵,於方術修煉中,就十分重視男女合氣房中術的修煉,其正一道皂山、茅山諸派,也於符籙之外,同時並重行氣、存思、服餌的養生之術。為此,本書《道教養生法》所采,於垂青鍾呂金丹、薈萃全真修煉之際,不忘正一道派行之有效的種種煉養之法。通觀我國古代養生之法,道教養生廁身其中,堪稱博大精深,色彩斑斕。追源溯流,其法多承先秦神仙方士所創行氣、服餌、房中三大術而來,此後擴而充之,縱而深之,旁及雜修,融會儒佛,汲納軒岐,囊括百家,可謂雜而多端,蔚為大觀。在道家雜而多端的養生之法中,可以發現,雖說其法融會儒佛,囊括百家,卻又有著自家濃郁的個性特色:如修真服氣,內丹修煉,存思守一,房中補益,辟穀絕粒,葯石服餌等等,無不姿彩瑰異,為古往今來的養生之士所重。道家養生修煉,品類雖多,名目各異,但卻無不把修煉的重心落在精、氣、神三寶的修煉上。精為組成生命的根本物質,其含義有先天、後天之分:先天之精為與生俱來,稟自先天的生命起源物質。《靈樞·本神篇》說:故生之來謂之精。後天之精來源於飲食營養,有充滋五臟之功,五臟充滋則其盈溢之精,復歸藏於腎而化為生殖之精。《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者主水,受五臟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氣的情況較為復雜,既有先天元氣,又有後天呼吸之氣,水谷之氣;既指人體中流動著的精微物質,又指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而其先天後天諸氣匯合的總和,則稱真氣。《靈樞·刺節真邪篇》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神為人身思想、意識、感知等一切精神活動的集中體現,又包括神、魂、魄、意、志、思、慮、智等內容。神之供養雖有賴於後天水谷之精氣,而基礎則肇始於先天之精,所以《靈樞·本神篇》說: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傳摶之神。關於以上精、氣、神三寶的總體情況和彼此關系,《太平經》認為:神者受之於天,精者受之於地,氣者受之於中和,相與共為一道。故神者乘氣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而治。故人慾壽者,乃當愛氣、尊神、重精也。由於精、氣、神在人身所佔的重要地位,所以其修煉諸術,就自然以愛氣、尊神、重精為重了。如修真服氣、胎息功法、六字氣訣等,專在精、氣、神三寶中起關紐作用的氣字上用功夫。為什麼說氣在三寶中起關紐作用呢?《太平經》回答說:神、精有氣,如魚有水,氣絕神、精散,水絕魚亡。可見三寶之中,只要受之於中和的氣一絕,神、精兩者也就隨之渙散消亡了。再如存思功法,是以召使易於外游的神返回身中為主的一種煉養之術。由此擴而充之,於守一、內觀諸法,也莫不以尊神為主。又如房中補益之法,多以房中節欲、還精補腦為歸,足見其法對於精的重視。

8、道家的養身之法辟穀,適合所有人嗎?

谷最早的記載源自《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知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養生法則,辟穀在很多古書典籍里也有記載。
傳統的辟穀分為服氣辟穀和服葯辟穀兩種主要類型。
服氣辟穀主要是通過絕食、調整氣息(呼吸)的方式來進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學依道據;服葯辟穀則是在不吃主食(五穀)的同時,通過攝入其他輔食(堅果、中草葯等),對身體機能進行調節。
傳統的辟穀分為服氣辟穀和服葯辟內谷兩種主要類型。服容氣辟穀主要是通過絕食、調整氣息(呼吸)的方式來進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學依據;服葯辟穀則是在不吃主食(五穀)的同時,通過攝入其他輔食(堅果、中草葯等),對身體機能進行調節。

與道家養生 辟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