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暑養生吃什麼推薦10個食療
2、大暑節氣吃什麼 4大滋補營養食物養生吃
大暑適宜養心,應該多吃;雞、鴨、鴿子等家禽的營養成分主要是優質蛋白質,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礦物質等,都是大暑進補的上選。民間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
大暑節氣吃什麼:大暑吃只童子雞
民間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童子雞,是指飼育期在三個月內體重達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過的小公雞。童子雞體內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補益作用。
大暑節氣吃什麼:大暑老鴨勝補葯
鴨肉富含蛋白質,可及時補充夏日高溫帶來的過度消耗,且鴨屬水禽,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在食用鴨肉時最好燉食,也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這樣既可葷素搭配起到營養互補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氣、養陰。
大暑節氣吃什麼:葯食同粥補氣清暑
大暑節氣里天氣格外炎熱,人們完全可以用粥來進行滋補。粥是在相對溫度較低、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熬出來的,可減少對蛋白質、脂肪的分解破壞和維生素的流失,並使一些礦物質能夠溶於湯中,使粥更具營養價值。在大暑節氣,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選擇綠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這些食材都具有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的功效。
大暑節氣吃什麼:冬吃蘿卜夏吃薑
炎熱的大暑,如果飯前吃幾片生薑,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冬吃蘿卜,夏吃薑」的道理。吃薑有助於驅除體內寒氣,若時常呆在空調房裡,可以喝點姜棗茶,用1~2片生薑加1~2顆紅棗泡水喝。生薑可出汗解表,乾薑則具有暖胃的作用。但吃薑的時間也有講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
3、廣州大暑時節煲什麼湯
薦五種常見的夏季廣東養生湯。
1、五指毛桃橄欖煲豬骨湯
五指毛桃食葯兼之,在眾多祛濕食材中它的補虛作用較強,又能補脾肺之氣,中醫認為它能健脾補氣、養胃祛濕。橄欖能利咽化痰、開胃消食、生津潤燥。此湯男女老少皆宜,清潤可口,有健脾祛濕、生津潤燥之功。
材料:五指毛桃150~200克、橄欖8~10個、豬骨500克、生薑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五指毛桃稍浸泡;橄欖可拍裂;豬骨切段,並用刀背敲裂。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
2、涼瓜蚝豉燉排骨
涼瓜有清熱解毒、清脂降壓功效,味道甘苦,蚝豉所含蛋白質中有多種優良的氨基酸有解毒作用,可以去除體內的有毒物質,亦可預防動脈硬化。涼瓜蚝豉燉排骨此款湯材料搭配恰到好處,排骨、黃豆和蚝豉帶出了苦瓜的甘甜,苦中有甘,甘中有香,老少咸宜。
材料:排骨500克、苦瓜一條、蚝豉8粒、黃豆100克、姜4片、蜜棗2粒、鹽適量。
做法:苦瓜剖開去囊籽,切厚件,黃豆、蚝豉用溫熱水浸泡洗凈。豬骨用鹽腌1-2小時,也可不腌。黃豆浸泡,也可以炒下洗凈才煲,這樣容易煲綿,全部材料加水2500毫升,放入湯鍋大火燒開。改小火煲2小時,放鹽調味。
3、冬瓜薏米燉水鴨
廣東人大暑、小暑,喜歡用冬瓜煲湯,可以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冬瓜富含維生素B,它和薏米一樣都有消水腫以及利尿功效,鴨子是在水中生長的,具有滋五臟之陰、養胃生津的功效。此款湯非常適合在炎熱的夏季飲用,健脾利濕、消暑清熱、滋陰養生。
材料:冬瓜500g、老鴨500g、薏米一把、姜4片、料酒、鹽。
做法:冬瓜切大塊、薏米提前30分鍾泡好,鴨切塊。鍋里下清水燒開,把洗凈的鴨放入沸水焯燙至水再次沸騰,撈出沖凈去浮沫瀝干水備用。鍋里重新下清水燒開,開後放入姜、料酒、鴨、薏米,燒開後煲10分鍾,改小火煲1個小時;然後放進冬瓜,小火再煲1個小時;最後加入鹽調味即可。
4、粉葛赤小豆鯪魚湯
粉葛赤小豆鯪魚湯具有「清熱毒、瀉濕火」的成效。鯪魚與粉葛、赤小豆同用,是廣東民間清濕火、去骨火的家常靚湯。
材料:粉葛500g、姜2片、蜜棗2個、赤小豆30g、排骨300g、鯪魚300g。
做法:赤小豆用清水浸泡1小時備用,粉葛去皮切小塊。鍋中放少許油將鯪魚煎至兩面金黃,排骨飛水。湯鍋中放入2000ml水,燒開後把粉葛、排骨、赤小豆、蜜棗和薑片放入鍋中。中火煲一小時,然後放入鯪魚再煲1小時,少許鹽調味即可。
5、霸王花節瓜煲豬利
這個湯是一般廣東家庭都會煲的,很多時會加上章魚,就更加美味咯!因為家裡沒有,所以就用了瑤柱代替,味道也不錯啊!此湯解暑生津、健脾、潤肺、補腎。
材料:霸王花2棵;節瓜2個切大塊;大瑤柱4粒;蓮子、眉豆、苡米、百合、苕實、花生各少許;陳皮1個去囊;姜大塊拍。
做法:先將豬利放入沸水中煮5分鍾出水,颳去利苔洗凈,其它材料洗干凈後,放入瓦煲,煲4小時下鹽即可。
4、煲大暑湯,需要什麼材料?
1、冬瓜荷葉鴨煲。材百料為:老冬瓜1000克、鮮荷葉1/4-1/3片,土茯苓、赤小豆各50克,老鴨半隻,豬瘦肉50克,生薑4片。將湯料洗凈,老冬瓜連皮、籽切為厚塊。鮮荷葉切塊、稍浸泡,土茯苓度、赤小豆浸泡。
老鴨宰洗凈,去臟雜和尾部,切塊,與豬瘦肉、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問火煲約兩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有消暑清熱、去濕利水、滋陰補益之功,是暑熱答水濕交錯時的家庭靚湯。
2、冬瓜荷葉湯。冬瓜500克,荷葉20克,鹽4克。將冬瓜削去皮,去瓤、籽、切成塊狀。將鮮荷葉洗凈,切成絲,二者同主入湯鍋中,加水適量。
先用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熟用精鹽調好味版即成。清熱解暑,利尿除濕,生津止渴之效,民間用以治療暑天口渴心煩,肺熱咳嗽,痰黃稠,小便短權赤,口瘡等症。
5、大暑養生吃什麼好 推薦6款養生粥
所謂「天生萬物以養民」。大暑期間,市民應該多吃絲瓜、西蘭花和茄子等當季蔬菜。淮山有補脾健胃,益氣補腎作用。多吃淮山一類益氣養陰的食品,可以促進消化,改善腰膝酸軟,使人感到精力旺盛。如果你是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那麼吃南瓜就最好不過。南瓜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而且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脂肪含量很低,多吃有助於降低血糖和血脂。
另外,南瓜還能排毒養顏,愛美的女士當然不能錯過。如果覺得燉湯麻煩,那不妨嘗試下這款清湯,三兩下就能煲(「滾」)出來。胡蘿卜、紅棗等紅色食物對心臟還很有益。除此之外,不知道市民還知道什麼養生之道?吃薑有助於驅除體內寒氣,大家可以嘗試一下子姜炒牛肉、子姜炒木耳等菜式。但吃薑的時間也有講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
6、夏至養生喝什麼湯好 夏至養生湯食譜推薦
薄荷綠豆湯
食材:綠豆、冰糖、薄荷葉
做法:
1、綠豆洗凈,倒入電飯鍋,入冷水沒過綠豆小手指一截,按煮飯鍵開始煮。
2、開鍋後,兌入冷水一小碗,蓋上鍋蓋,繼續煮。
3、連續重復三次,那綠豆就全部開花煮爛了。
4、新鮮薄荷葉,冰糖兌水煮成薄荷糖水,涼後裝進瓶里冰箱冷藏。
5、盛出綠豆待涼後,放冰箱冷藏。想吃的時候,舀上半碗兌上薄荷糖水即可。
綠豆瓜皮話梅湯
食材:西瓜皮、綠豆、話梅3顆、冰糖適量
做法:
1、准備好所有的食材。
2、鍋中加入冷水放入洗凈的綠豆煮。
3、西瓜皮去外衣切條。
4、綠豆煮至快開花加入西瓜皮。
5、再加入話梅。
6、繼續煮10分鍾。
7、加入冰糖。
8、煮開冰糖溶化關火。
白蘿卜清湯
食材:白蘿卜、金華火腿、豬骨頭、油、鹽、白砂糖、蔥適量
做法:
1、先准備湯底,把排骨頭斬成小塊,放入清水中大火煮開10分鍾後,轉小火煲30分鍾。
2、當湯色有些發白時,把表面的浮沫撇去。
3、然後把金華火腿放入。
4、繼續中小火煮30分鍾,把裡面的骨頭丟棄不用。
5、把白蘿卜削皮。
6、切成小薄片。
7、放入湯底里。
8、中小火煮至白蘿卜呈透明狀,此時加入適量的鹽與糖調味。
9、當白蘿卜變成透明狀時,把它盛入砂鍋內,繼續煮10分鍾,即可上桌。
7、大暑節氣 大暑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大暑節氣養生六要點
巧用芳香植物 消暑化濕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這個時候往往心氣容易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抵禦酷暑,而導致中暑等問題發生,出現頭暈、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狀。
要化解這些症狀,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保證充足的睡眠;講究飲食衛生,正確的飲食可以幫助人體抵禦暑濕的侵襲,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葯等食物,最好的方法是以這些食材熬粥或煮湯。
如果已經感覺到頭暈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來緩解頭暈。比如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佩蘭等,用來煮湯或熬粥。因為新鮮藿香葉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濁、祛暑解表;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風熱,利咽透疹,舒肝瀉熱,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專家也提醒,夏季以濕熱為主,服用藿香鮮葉保健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不能過度,也不能將其作為治療疾病的方法。而且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以藿香為例,煮的時間長了其芳香之氣會消失,就起不到原有效果了,因此最好在粥、湯煲好前的幾分鍾才放入。
趁暑化濕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不過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來治療,還得依個人體質。」專家說,暑天陽氣旺盛,治病就是通過艾灸等方式利用補充陽氣來達到療養效果,通常情況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陽虛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比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等陽虛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這個時節治病,若是一些體質熱的慢性病人就不適合用這種方式來治療了。
多飲暖水益消暑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俗話說「人是水澆成的」,這話不無道理。水約占人體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傳統消暑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白開水。
需要提醒的是,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飲水過多,殊不知這樣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所以,炎熱季節,渴極了應先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再喝。
葯食同粥補氣清暑
大暑氣候炎熱,可以用粥來滋補身體。李時珍認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醫學界公認,粥能補益陰液,生發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粥是在相對溫度較低、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熬出來的,可減少對蛋白質、脂肪的分解破壞和維生素的流失,並使一些礦物質能夠溶於湯中,使粥更具營養價值。
在大暑節氣,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選擇綠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這些食材都具有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的功效,可以幫助市民安度盛夏。
葯粥則對老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均適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拇指淮山、茯苓等葯材,祛濕效果會更好。
消暑切莫動「肝火」
另外,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經常會出現莫名的心煩意亂、無精打采、食慾不振等問題,也被稱為「情緒中暑」。「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於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還會引發猝死。
專家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氣、著急等極端情緒,應盡量做到「心靜自然涼」。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時節東莞的天氣往往悶熱、潮濕,人體感覺熱,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熱,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養生首先要避開 「桑拿天」,悶熱天氣盡量少出門、少活動,即使出門也不能長時間暴露在露天環境中。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散發出來,應盡量在早晚溫度稍低時進行散步等強度不大的活動。
8、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
大暑養生
1、葯粥
著名醫家李時珍推崇葯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葯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
《醫葯六書》贊:「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葯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葯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2、飲水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物質。由於天氣炎熱,人體的水分蒸發消耗過快,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平時喝開水最好,也可以飲用綠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葯茶,出汗的較多的飲用糖鹽水、茶水等,適當補充鹽分和礦物質,以維持身體的電解質平衡,避免脫水。
3、盛夏陽熱下降,絪蘊熏蒸,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濕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葯膳以清熱解暑為宜。
4、食材
綠豆
中醫上說:「綠豆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綠豆:」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腫脹「。
冬瓜
中醫認為,冬瓜味甘、微寒、無毒,有清熱毒、利小便、止渴除煩、祛濕解暑的功效,是一種解熱利尿比較理想的日常食物。連皮一起煮湯,效果更明顯。
苦瓜
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熱、消暑、生津、清心、明目。傳統醫學認為,苦瓜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生食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血滋肝、潤脾補腎,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還能緩解熱病煩渴、中暑發熱、痢疾、痱子等。
9、大暑吃什麼養生 北方大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1、大暑天氣吃苦味食物和酸味水果養生。
大暑天氣炎熱,胃口不好,可以多吃點「苦」,夏季大暑尤為適宜。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鹼因具有消暑清熱、copy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葯理作用,是夏季大暑的天然養生品。
大暑時節人們出汗多而易丟失津液,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等酸味水果能斂汗止瀉祛濕,還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進食慾。
2、北方大暑節氣有喝暑羊、貼伏膘、喝蓮子湯的傳統。
喝暑羊:營養學家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認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三伏天,人體內知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裡,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有益健康。
貼伏膘:北方人在大暑的習俗是吃面條、餃子、雞蛋等,北京俗語為「頭伏餑餑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道蛋」,北京人還會做冰鎮酸梅湯沿街叫賣。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麵食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喝蓮子湯:中醫學認為,蓮子性味甘平,有補脾澀腸,養心益腎的功用。夏日常飲蓮子湯,能補中強志,養神益脾。中老年人食之,輕身益氣,令人強健。夏日飲蓮子湯益壽是有科學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