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大暑 養生食譜

大暑 養生食譜

發布時間:2020-07-19 03:06:40

1、夏季有哪些養生食譜

對付酷暑要多吃水果百,水果之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能夠有效補充由於身體炎熱所導致的身體缺水。同時,還應該多吃一些具有滋陰潤燥的水果,常見的就有西瓜、雪梨等等。

用菊花煮粥或者是泡茶,將菊花和綠豆、百合以及蘆根一起洗干凈之後放入鍋中煮粥,這樣能夠起到很好度的清熱以及滋陰的效果;除此之外,也可以用枸杞和白菊花一起泡茶,這樣也能夠很好的消除暑熱。

夏季養生飲食最好還是以健脾、清熱為主,多吃一些紅豆、薏米以及陳皮、薏苡仁等,這樣能夠起到很好的健脾利濕的效果。

除了這些應該多吃點食物之外,還有一些食內物則是不能夠多吃,特別是那些荔枝、龍眼、以及芒果這些熱帶食物,因為能夠令身體出現濕熱的情況,並不利於身體健康。

(1)大暑 養生食譜擴展資料

1、夏季不同的年齡、性別,不同的地區、時間,養生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需要因個人而異。

2、老年人夏季飲食最重要的是調容節食慾,供給營養,對油膩、高糖高脂高熱的食物比年輕人耐受更低,因此,老年人的夏季飲食原則是低油、低鹽,少食多餐。

2、小暑大暑適合吃什麼食物養生

此季節暑濕之氣易入侵人體,在飲食方面應選擇一些具有清熱解暑、化濕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綠豆、茯苓、山葯、南瓜、冬瓜、西瓜、烏梅、番茄等。

綠豆又稱為青小豆,是一種傳統的豆類食物,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了。綠豆可以用來煮粥作為主食,也可以做成版小食品,如綠豆糕。

同時,用綠豆發芽也可做成非常好吃的菜餚。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喜歡用綠豆煮成綠豆湯來消暑,具有清暑益氣、止渴利尿的作用。

中醫認為,綠豆甘、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權暑的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瘡毒癰腫、口舌生瘡、水腫尿少、葯物及食物中毒等。

3、大暑節氣吃什麼

4、大暑飲食養生有什麼原則

大暑飲食養生注意營養平衡,因為炎熱使人的代謝能力相對較差。任何一種營養物質都要適抄量攝入,為了清淡不沾葷只能讓人抗高溫和疾病的能力下降。

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點「苦」,夏季大暑尤為適宜。專家介紹,苦味食物襲中所含的生物鹼因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葯理作用,是夏季大暑的天然養生品。

苦瓜又名「涼瓜」,是夏季消暑的最好蔬菜,營養非常豐富,有清熱解暑、健知脾開胃、降血糖、美容、防癌等功效,大暑天熱,吃苦瓜最好。

鴨肉性寒,是夏季進補的優良食品,營養很高,有除濕、解毒、滋陰、去燥、養胃、補腎、消水腫、止咳化痰等功效,非道常適合大暑的時候吃。

5、南方大暑習俗:南方大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每年7月23日或24日迎來大暑節氣,2016年大暑節氣是7月22日下午17時30分迎來。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迎來悶熱潮濕還時常遭遇暴風雨來襲,熱帶氣旋也頻繁波及沿海城市。大暑節氣南北方因飲食文化差別,會呈現出不一樣的風俗食俗。北方大暑一般會吃餃子、伏面、喝蓮子湯。那麼南方大暑習俗一般怎麼過呢?南方大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1、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葯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將其莖葉曬干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2、煎青草豆腐
  溫州大暑習俗要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採用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葯煎製成豆腐形狀、冷卻後即可食之,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過去不少家庭都能自製食用。
  3、喝老冬瓜鮮荷葉湯
  在廣東尤其在珠三角一帶每逢大暑當日或暑熱天氣,幾乎家家戶戶都煲消暑湯。老冬瓜鮮荷葉解暑湯是廣東民間傳統的消暑飲食湯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鮮荷葉和赤小豆組成。
  4、吃涼拌素菜
  南方人在大暑節氣前後還喜歡吃各種涼拌素菜,大都是製作簡單且經濟的菜品,如芽菜涼拌油豆腐、涼拌豆角,都有著脆生生的涼快口感,能讓人提起食慾。還有將海帶、青椒、紅椒用醬油、醋、薑末等調味的涼拌三絲,更是夏令佐酒的佳品,盛宴上的涼拌三絲里還能見到魚、冬筍與燒鴨的身影。
  5、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互贈。
  6、喝薑茶
  曬伏姜、喝薑茶、吃薑汁調蛋是台州人大暑當日的食俗,因為薑汁能夠去除體內的濕氣,因此歷代傳承了下來。台灣人民則十分流行在大暑這一天吃仙草與鳳梨,傳說這個時間的鳳梨最為好吃,仙草也是當地著名的小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7、飲伏茶
  暑熱入伏後,人們遣暑的習慣之一還有飲伏茶,尤其是在江西等地,人們在大暑天里有喝擂茶的習俗,許多人家還會將後院曬乾的烏梅製作烏梅茶飲用。
  8、喝老鴨湯
  南北各地流傳甚廣的食方是——大暑老鴨賽補葯,以老鴨慢燉後加入蓮藕、冬瓜、芡實、薏苡仁來煲湯,消暑滋補。老鴨是暑天的清補佳品,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涼,有滋五臟之陽、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的功效。
  9、吃雞
  南方人在大暑天有吃雞的習慣。民間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童子雞體內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補益作用。做雞時加入適量生薑,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濕強身的作用。
  大暑飲食小貼士
  1、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餐時喝粥,午餐時喝湯。在煮粥時加些荷葉,具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具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2、平時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如西紅柿、青椒、冬瓜、楊梅、甜瓜、李子等新鮮果蔬;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要注意鉀的補充,如豆類及其製品、香菇等;多吃些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黃瓜等;適量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等。

6、大暑飲食知多少

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高溫和潮濕是大暑時節的主要氣候特點。大暑期間飲食要特別注意。這時市民可多吃消暑清熱、化濕健脾的食品。
所謂「天生萬物以養民」。大暑期間,市民應該多吃絲瓜、西蘭花和茄子等當季蔬菜。大暑天氣酷熱,出汗多,脾胃活動相對較差。這時人會感覺比較累和食慾不振。而淮山有補脾健胃,益氣補腎作用。多吃淮山一類益氣養陰的食品,可以促進消化,改善腰膝酸軟,使人感到精力旺盛。

胡蘿卜、紅棗等紅色食物對心臟還很有益,夏季適宜養心,應該多吃。俗語說「冬吃蘿卜夏吃薑」。吃薑有助於驅除體內寒氣,大家可以嘗試一下子姜炒牛肉、子姜炒木耳等菜式。但吃薑的時間也有講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冬補三九,夏補三伏。家禽肉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礦物質等,相對於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質也屬於優質蛋白。雞、鴨、鴿子等家禽都是大暑進補的上選。
民間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童子雞,是指還不會打鳴,生長剛成熟但未配育過的小公雞;或飼育期在三個月內體重達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過的小公雞,後來也有專門的品種稱為童子雞。童子雞體內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推薦美食:蟲草燉童子雞

鴨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禽。每100克鴨肉含蛋白質16.5克,脂肪7.5克,還含有鈣、磷、鐵、多種維生素及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涼,有滋五臟之陽、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尤其是經過一個冬春攝食的老鴨,骨骼更健壯,肌肉更豐滿。可主治水腫脹滿、陰虛失眠、瘡毒、驚癇等症。《名醫別錄》中稱鴨肉為「妙葯」和滋補上品。民間亦有「大暑老鴨勝補葯」的說法。老鴨燉食時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食用,能補虛損、消暑滋陽。加配芡實、薏苡仁同燉湯,滋陽效果更佳,能健脾化濕、增進食慾。
推薦美食:子姜燜鴨

鴿肉性平,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祛風解毒的功效,可氣血雙補,還有安神的作用,特別適合腦力勞動者、神經衰弱者進補。
推薦美食:白蓮茶樹菇乳鴿湯

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為重要的葯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干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本身也可入葯。民諺: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燒仙草是台灣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熱兩種吃法。燒仙草的外觀和口味均類似粵港澳地區流行的另一種小吃龜苓膏,也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這款食品孕婦忌吃。
推薦美食:燒仙草

7、大暑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大暑節氣應吃的菜品

大暑節氣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等等。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

南方人在大暑節氣前後還喜歡吃各種涼拌素菜,大都是製作簡單且經濟的菜品,如芽菜涼拌油豆腐、涼拌豆角,都有著脆生生的涼快口感,能讓人提起食慾。

夏季的飲食調養是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葯粥滋補身體。《黃帝內經》有「葯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

8、大暑進補食譜應如何安排?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在這酷熱難耐的時節,防暑降溫不容忽視然而此時天氣雖熱,但暑主陰,人體容易為暑、濕邪氣所侵擾,甚至發病,所以除了適當吃些瓜果冷飲,起到防暑降溫的作用外,還應適當吃些狗肉、羊肉等屬於熱性的食物。大暑時節進補食譜如下。

1.萊餚類進補食譜(1)毛豆燜雙肉【原料】毛豆300克,黃牛肉100克瘦豬肉100克,鮮菜心50克,黃酒8克,味精1克,精鹽4克,胡椒粉0.5克冰澱粉10克,薑末5克蔥花5克,豆油50克。

【製作】將毛豆洗凈;黃牛肉去筋洗凈,切成肉粒;瘦豬肉洗凈,切成粗粒;鮮菜心洗凈瀝干水分。凈鍋置火上,下豆油燒至七成熱後放入豬肉、舉誨粒炒出香味,烹人黃酒,再炒幾下,加入毛豆粒、薑末,炒至變色,摻人鮮湯、胡椒粉,加蓋燜至毛豆熟爛,投入菜心、蔥花、精鹽,煮沸加入味精,用水澱粉勾歐,推轉均勻,出鍋即成。

【特點】酥爛鮮香。

【功效】補脾胃,益氣血,生肌肉。

【禁忌】豬肉不宜過肥。必須烹調至豆熟肉爛。火熱之症者忌食。

(2)菠菜肝片【原料】鮮豬肝250克,水發黑木耳25克,菠菜葉50克,紹酒10克,醋5克,食鹽、澱粉、醬油各適量,蔥絲、蒜片、姜粒各15克,湯50克,油適量。

【製作】將豬肝剔去筋洗凈,切片待用。然後將豬肝片加入適量濕澱粉和鹽少許,攪拌均勻,另把醬油、紹酒、鹽、醋、濕澱粉和湯兌成滋汁備用。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油,燒至七、八成熟,放入肝片滑透,用漏勺瀝去余油,鍋內剩油50克,下入蒜片、姜粒略炒後,下肝片,同時將菠菜,木耳入鍋內翻炒幾下,倒入滋汁炒勻,下人蔥絲,起鍋即成。

【功效】滋陰補肝,消渴安神。

【禁忌】便溏及腹瀉者慎用。

(3)青椒炒鴨塊【原料】青椒150克,鴨脯肉200克,雞蛋1枚,黃酒、鹽、干澱粉、鮮湯、味精、水澱粉、植物油各適量。

【製作】鴨脯肉劈成2寸長、6分寬的薄片,用清水洗凈後淋干;將雞蛋取清和干澱粉、鹽攪勻與鴨片一起拌勻上漿;青椒去籽、去蒂洗凈後切片。

鍋燒熱後加油燒至四成熱,將鴨片下鍋,用勺劃散,炒至八成熟時,放入青椒,待鴨片炒熟倒入漏勺淋油。

鍋內留少許油,加入鹽、酒、鮮湯、燒至滾開後,再將鴨片、青椒倒入,用水澱粉勾芡,翻炒幾下裝盤即成。

【功效】溫中健脾,利水消腫。

(4)芹菜豆腐【原料】芹菜150克,豆腐1塊,食鹽、味精、香油冬少許。

【製作】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開水焯一下,撈出後用涼開水冷卻,控凈水待用。將芹菜和豆腐攪拌,加入食鹽、味精、香油攔攪勻即成。

【功效】平肝清熱,利濕解毒。清涼適口,夏令連菜。

(5)五采蜜珠果【原料】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粒,荸薺1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製作】蘋果、鴨梨、菠蘿洗凈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荸薺洗凈去皮,楊梅洗凈待用。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於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6)醋椒魚【原料】黃魚1條,香菜、蔥、姜、胡椒粉、黃酒、麻油、味精、鮮湯、白醋、鹽、植物油各適量。

【製作】黃魚洗凈後剞成花刀紋備用,蔥、姜洗凈切絲。油鍋燒熱,魚下鍋兩面煎至見黃,撈出淋干油;鍋內放少量油,熱後,將胡椒粉、姜絲入鍋略加煸炒,隨即加入鮮湯、酒、鹽、魚,燒至魚熟,撈起放入深盤內,散上蔥絲、香菜;鍋內湯汁燒開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攪勻倒入魚盤內即可。

【功效】健脾開胃,填精,益氣。

(7)西瓜雞丁湯【原料】西瓜1個,雞肉適量。

【製作】西瓜去瓤,留完整瓜殼,雞肉切丁放入瓜殼內,加適量清水,隔水燉至雞肉熟。

【功效】中暑。

2.湯羹類進補食譜(1)本耳紅棗湯【原料】黑木耳(干)30克,紅棗30枚。

【製作】將上料分別加水浸泡使其發脹,洗凈後加水適量煮熟即可。

【功效】補血益氣。

(2)桂圓蓮子湯【原料】桂圓肉(干)15克,蓮子(干)30克芡實30克,冰糖20克。

【製作】上料分別洗凈入鍋,加水適量用小火燉煮至熟,加冰糖溶解即可。

【功效】補血養血,寧心鍵脾。

(3)桂圓粥【原料】桂圓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製作】將桂圓同粳米共人鍋中,加適量的水,熬煮成粥,調入白糖即成。

【功效】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禁忌】喝桂圓粥忌飲酒、濃茶、咖啡等物。

(4)莧菜粥【原料】莧菜(鮮)200克,粳米100克,精鹽少許。

【製作】取粳米加水適量,煮沸片刻後,加入洗凈切碎的莧菜煮成粥,食前加少許精鹽攪勻。

【功效】清熱止痢。

3.飲料類進補食譜(1)柿餅紅糖茶【原料】柿餅、紅糖。

【製作】柿餅焙焦研成細末,每次10克,加紅糖15克【功效】健脾養胃。

(2)桑菊薄竹飲【原料】桑葉、菊花各5克,竹葉、白茅根各30克,薄荷3克,沸水沖泡10分鍾。

【製作】沸水沖泡10分鍾。

【功效】清熱解暑、消渴。

(3)鮮飲【原料】鮮藕120克,白茅根(鮮)120克。

【製作】鱗藕切片、白茅根切段,加水適量煎煮,取其濾液。

【功效】有涼血止血、清熱化痰的作用,能生津止渴、潤肺止咳、瀉火降逆。

(4)楊梅甜酒【原料】鮮楊梅500克,白糖50克。

【製作】楊梅搗爛放入瓷罐中,自然發酵一周成酒。用紗布濾汁,即為12度楊梅甜酒。如甜度不夠可加適量白糖,再置鍋中煮沸,停火待冷裝瓶,密閉保存,陳久為良。夏季佐餐隨量飲用。

【功效】預防中暑,治療腹瀉。

附:莆田人習俗:過大暑我國莆田人在大暑節那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

荔枝是莆田特產,其中如宋家香、狀元紅、十八娘紅等是優良品種.古今馳名。在大暑節前後,荔枝已是滿樹流丹、飄香十里的成熟時候了。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宋此玉的《荔枝禽譜》中載:「採摘荔枝要含露採摘,並浸在冷泉中,食時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紅白相映,更能襯出荔枝色彩的嬌艷;晚問,浴罷,新月照人,是啖荔枝的最好時間。」蒲田人在大暑節那天,先將鮮荔枝浸於冷井水之中,大暑節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嘗。這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於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溫湯羊肉是莆田獨特的風味菜餚之一。把羊宰後,去毛卸臟,整隻放進滾湯的鍋里翻燙,撈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鍋內的滾湯注入,泡浸一定時間後取出上市。吃時,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鮮可口。羊肉性溫補,食用、葯用成宜。大暑節那天早晨,羊肉上市,供不應求。

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蒲田人在大署節那天,也要以荔枝、羊肉為互贈親友之間的禮品。

9、大暑節氣吃什麼蔬菜好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天氣炎熱,人就顯得煩躁,防暑降溫就顯得格外的重要,那麼就要讓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不讓自己處於急躁、沖動狀態。那麼,大暑需要吃什麼蔬菜能防暑降溫呢?

西紅柿
西紅柿甜酸適口,營養豐富,味酸甘、性微寒,歸肝、脾、胃經,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熱解毒的功效。高溫天氣常吃些西紅柿可解暑熱,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另外,據營養專家介紹,夏季應該多吃西紅柿,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防曬。因為番茄富含抗氧化劑番茄紅素,每天攝入15毫克番茄紅素可將曬傷的危險系數下降40%。
絲瓜
絲瓜原產印度,葫蘆科絲瓜屬,一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我國華南、華中、華東、西南各省普遍栽培,是夏季主要蔬菜之一,以嫩瓜供食用,適炒食、做湯。成熟瓜纖維發達,可入葯,稱絲瓜絡,有調節月經,去濕治痢等療效。絲瓜味甘,性寒,無毒。主要功效:除熱利腸,主治痘瘡不出,乳汁不下。體虛內寒、腹瀉者月經不調者,身體疲乏、痰喘咳嗽、產後乳汁不通的婦女適宜多吃絲瓜。絲瓜不宜生吃,可烹食,煎湯服;絲瓜汁水豐富,宜現切現做,以免營養成分隨汁水流走。
西蘭花
是一種很受人們歡迎的蔬菜,它味道鮮美,營養也很高,還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它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它比辣椒的含量都高很多。它還具有抗癌功效,其功效已經被全世界人認可,西蘭花的平均營養價值及防病作用遠遠超出其他蔬菜,名列第一。西蘭花中的營養成分,不僅含量高,而且十分全面,主要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等。是夏季必須要吃的蔬菜之一。
茄子
茄子可以清熱涼血,消腫解毒。茄子屬於寒涼性質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於清熱解暑,對於容易長痱子、生瘡癤的人,尤為適宜。消化不良,容易腹瀉的人,則不宜多食,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說:「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滇南本草》記載,茄子能散血、消腫、寬腸。所以,大便於結、痔瘡出血以及患濕熱黃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幫助,可以選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本草綱目》介紹,將帶蒂的茄子焙乾,研成細末,用酒調服治療腸風下血;《滇南本草》主張用米湯調服,更為妥當,因為腸風下血和痔瘡出血,都不宜用酒。把帶蒂茄子焙乾,研成細末,更常作外用。
南瓜
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化痰排膿、解毒殺蟲功能、生肝氣、益肝血、保胎。南瓜含有澱粉、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其營養豐富。南瓜分泌的膽汁可以幫助我們促進腸胃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同時其中的果膠可以讓我們免受粗糙食品的刺激,保護我們的胃膠道粘膜。另外南瓜可以使肝、腎功能得到恢復以及再生的能力,因為南瓜可以消除致癌物質亞硝酸的突變作用。是我們夏天助於消化的必須蔬菜。

與大暑 養生食譜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