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天喝什麼湯好 三大養生湯
銀耳蓮知子湯
材料:銀耳、蓮子、水、冰糖
做法:將白木耳放到清水中浸泡,並且撕成小塊;然後在鍋中加入清水、白木耳、蓮子還有冰糖,清水一定要能夠完全浸泡食材;小火燉煮六個小時,這樣所有的食材都軟爛了,可以直接服用。
苦瓜道黃豆煲排骨
材料:苦瓜、黃豆、排骨、生薑、食鹽
做法:將苦瓜洗干凈之後切片,然後和黃豆、排骨以及生薑分別洗干凈備用;黃豆放入清水中浸泡,排骨則是切段備用;將黃豆還有排骨、苦瓜一起放入鍋版中,加入清水大火燒開,小火熬煮一個小時,然後加入食鹽服用。
番茄杏鮑菇豆腐湯
材料:番茄、杏鮑菇、豆腐、雞骨頭、蔥白、食鹽、香蔥、水
做法:見雞骨頭放入鍋中熬湯,隨後加權入蔥白繼續熬煮;杏鮑菇洗干凈並且切塊備用,然後放入雞骨頭高湯中繼續熬煮,隨後放入番茄以及豆腐,最後加入適量的食鹽。將湯用碗盛起來的時候,可以加入少量的香蔥。
2、介紹幾款適合夏天喝的養生湯
解暑的清涼之湯有很多選擇,最簡單的是用各種水果熬成湯,然後放涼,在其中擠上幾滴檸檬葉子的汁。檸檬有一種涼爽的口感,水果自然也是微甜,很多女孩子熱衷於做這種湯。除此之外,我們最常見的解暑湯還有很多,簡單的如素湯,復雜的如老火湯,都需要細細的心情來打理。 ■實力靚湯 冬瓜蓮葉湯 特殊香氣源自蓮葉間 用料:蓮葉、冬瓜 菜系:素食 菜品描述: 這是一道純粹的素湯,但不是真正的清湯寡水,素食中的湯與那些老火湯相比自然是寡淡了很多,但是滋味卻並不差。清澈的湯盛放在一個玻璃容器中,更顯得晶瑩,裡面有微微發白的冬瓜片,還有兩片蓮花,浮在湯水上,一見猶憐。取一勺放在口中,聞到一股蓮葉的清香,卻又不見蓮葉的影蹤。問了廚師才知道,原來湯是由蓮葉煮成的,為了去除蓮葉本身的澀味,還另外添加了一些特殊原料,做成的湯就有著一種沁人心脾的特殊清香。 其中有蓮葉之清香,卻並不見蓮葉的形狀;有蓮花漂浮其上,卻僅僅是點綴。蓮花與素食之間的凡此種種,令人心生清涼。 冬瓜蓮葉湯雖是簡簡單單,但口感純凈,無論是味道還是做法,確是符合了解暑清涼的要義。素湯還有很多種,比如苦瓜湯、南瓜湯,都是簡簡單單,簡單到令人心地平和。 降暑原理: 清淡,不油膩,蓮葉清香 降暑功力: ★★★★ ====================================== 香芋菜丸湯 清香中有種微微的麻 用料: 芋頭、五花肉、鮮花椒 菜系:川菜 菜品描述: 這是一道川菜中的湯品,川菜博大精深,其中的湯亦有紅白之分,白湯與清湯都口感干凈,適合在夏天食用。四川有一句俗語:肉管三天,湯管一切。 這道香芋菜丸湯看上去就賞心悅目,微微發黃的湯色,裡面有芋丸、肉丸,分層次羅列。吃一口,有清香,還有一種微微的麻。原因是其中有鮮花椒。花椒算是調料中的美女,尤其是鮮花椒,口感如同豆蔻年華的少女,微微羞澀,並不過火。肉用的是三線肉,其實就是五花肉,做成肉丸之前,裡面還要添加一些香菜來提鮮,如此一來,味道更顯得滑嫩。香芋是提前蒸過的,口感糯軟,有點甜。 芋頭在川菜中用起來很講究,並且准確,比如一道有名的芋兒雞,好喝的自然還是這湯,湯很溫暖,有些花椒味道,已經不算清淡,芬芳中可以品嘗到一種滑膩的醇香。如此口感,適合夏天享用,適合幾個人分享。 降暑原理: 口味清淡,不油膩,溫軟香嫩 降暑功力:★★★ ================================= 川貝雪梨燉豬肺 甜中帶有俏皮滋味 用料: 川貝、雪梨、豬肺、雪耳 菜系:粵菜 菜品描述: 這道川貝雪梨燉豬肺是粵菜湯品中常見的,它的做法與其他的老火湯類似:各種原料按照次序放入容器中,文火慢燉。粵菜湯除了有老火湯,還有各種燉盅,各種涼茶,從湯上面就能看出一個地域飲食的特色。 這道湯的原料包括川貝、雪梨、豬肺、鮮雞腳、雪耳等等,每個人都會根據不同的時令開出不同的湯品,從這個角度上講,老火湯如同中葯中的方子,可以對症下葯。這道湯就很適合夏天秋天食用,川貝豬肺都是清熱潤肺止咳之物,雪梨的微微甜香又給這道湯帶來一些俏皮的滋味。 一道靚湯總是需要燉很長的時間,這道看似簡單的湯就需要在文火上煎熬7個小時。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湯是一種與時間有關的藝術。 降暑原理: 川貝止咳,雪梨敗火,豬肺潤肺 降暑功力: ★★★★ ================================== 排骨清補涼煲鳳爪 烏雞爪入味寬厚 用料: 排骨、烏雞、淮山、沙參、枸杞子、薏米、紅棗 菜系:紹興菜 菜品描述: 夏天適合溫補,提神醒腦,不宜過分滋補,一道排骨清補涼煲鳳爪恰到好處。 這道湯中自然少不了排骨和鳳爪,這里的鳳爪用的是烏雞的爪子,營養更高些,同時味道也更加寬厚。粵式的煲湯總是會放進一些其他東西,這道湯中就有淮山、沙參、枸杞子、薏米、紅棗,各種原料的混合香,成就了一道煲湯。 其實這道湯並非是在一家粵菜館子中出品的,而是一家紹興菜館。紹興廚師做湯自然有另外一種風韻,那就是精到和細致。 用勺子把湯送入嘴中,先是一陣清香,並無一點油膩,湯水進入喉嚨,清淡中就有一股微甜,心思也自然平靜。費了半天的光景得來的一碗好湯,需要細細品。在這個快速的時代,我們缺少一碗湯的緩慢,需要湯中那種閑適的感覺,那就從一碗湯中把它尋找出來。 解暑原理: 清涼,枸杞、鳳爪都敗火 解暑功效: ★★★★ ================================== 湯也改裝 苦瓜黃豆煲排骨 材料: 新鮮苦瓜500克、黃豆200克、豬排骨250克、生薑3-4片。苦瓜又稱為涼瓜,性寒味苦,入心、肝、胃,清暑滌熱,明目解毒。 做法: 先用清水把苦瓜、黃豆、排骨、生薑洗凈,苦瓜去核切塊,黃豆浸泡片刻;排骨切成段狀,然後一起放進瓦煲里,加入清水1200毫升約6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後,改用文火煲1個小時,直到600至800毫升約3-4碗水量,調入食鹽少許,飲湯食苦瓜及豬排骨。 ================================= 軟糯綠豆湯 材料: 綠豆。清涼解暑的綠豆湯是度夏的必備食品之一,以下三種方法能使綠豆湯軟糯而不渾濁,保持原汁原味: 做法一: 將綠豆洗凈,用沸水浸泡20分鍾,撈出後放到鍋里,再加入足量的涼水,旺火煮40分鍾。 做法二: 將綠豆洗凈,放入保溫瓶中,倒入開水蓋好。3~4個小時後,綠豆粒已漲大變軟,再下鍋煮,就很容易在較短的時間內將綠豆煮爛。 做法三: 將綠豆洗凈,用沸水浸泡10分鍾,待冷卻後,將綠豆放入冰箱的冷凍室內,冷凍4個小時,取出再煮,綠豆很快酥爛。 分鍾。最後放入洗凈、泡軟的銀耳,約20分鍾後下鹽起鍋就好了。
3、夏季養生喝什麼湯最適合 夏天養生湯攻略
1、白術黨參燉牛展
材料:白術2克,黨參3克,白扁豆25克,牛展150克,姜2片,黃酒6克,牛肉粉、牛肉清湯、精鹽等各適量。
做法:牛展切塊,汆水洗凈血水,入盅內。葯材洗凈後與姜、黃酒、牛肉粉、牛肉清湯一同注入盅內,用食用玻璃紙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箱燉2小時。最後加適量的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夏日汗多耗氣,濕困脾胃,運化無力,影響消化功能。此款湯品有健脾補氣化濕之功,所含白術健脾化濕,黨參補氣健脾,白扁豆清暑化濕。適宜夏季氣虛不足,濕困脾胃之人群,常伴有乏力、食慾不振、胃脹、大便稀溏等症狀。
2、黃芪杞豬瘦肉湯
原料:豬瘦肉150克、黃芪15克、枸杞10克、生薑2片(1—2人用量)。
做法:將黃芪、枸杞分別洗凈、稍浸泡;豬瘦肉洗凈,切塊。把以上材料一起與生薑放進燉盅內,加入冷開水適量,加蓋隔水燉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黃芪可以補氣固表,利尿解毒,用於氣虛乏力、中氣下陷等症,枸杞可以補腎益精,養肝明目。這兩款葯材適用於氣虛乏力,表虛自汗,視力減退、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症。
3、紅棗黃鱔湯
材料:紅棗6~8個、黃鱔400克、豬瘦肉50克、生薑3片。
做法:紅棗去核,稍浸泡;黃鱔用鹽或熱水擦去黏液,宰洗凈;豬瘦肉洗凈,切塊。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用。
功效: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有補虛損、祛風濕、強筋骨之功。以補脾和胃、益氣生津的紅棗煲黃鱔,鮮美可口,有補氣養血健脾的功效,對體倦乏力、少氣、頭暈、眼花等有較好的滋補作用。
4、花旗參烏雞湯
材料:烏雞(竹絲雞)半隻,花旗參片15g,去核紅棗六顆,枸杞少量。
做法:烏雞洗凈汆燙。材料配料都下到湯煲,加水以沒過材料為准。大火燒開,轉小火,煲上一個半鍾頭。關火,盛出下鹽即可享用。
功效:補氣生津,甘鮮順口。
5、木瓜干貝煲豬肚
材料:木瓜一定要選用半生熟的,千萬不要用全熟木瓜,否則會煮成一堆爛糊,半生熟的才清甜可口。木瓜1個(約500~600g),干珧柱30g,豬肚1個,生薑3片。
做法:木瓜去皮去籽,切厚塊,豬肚洗凈後翻過來,用生粉反復揉擦多次再洗干凈。干貝浸發15~20分鍾,或者用刀切或者用手掰開,盡量不要整顆來煲,否則不入味。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瓦煲中,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就改文火煲2個小時,下鹽即可。
功效:健脾養胃,有補氣之效。
6、淮山參燉草雞
材料:草雞200克,淮山5克,人參5克,姜2片,黃酒6克,清雞湯、雞汁、精鹽等各適量。
做法:草雞切塊,汆水洗凈血水,入盅內。葯物洗凈後與姜、黃酒、清雞湯一同注入盅內,用食用玻璃紙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箱燉2.5小時後,加適量雞汁、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夏日容易暑傷氣陰,此款湯品主要有補氣養陰的功效。淮山補氣養陰、脾腎雙補,人參補氣生津,姜、黃酒活血行氣。適宜夏季暑傷氣陰人群,常伴有乏力、口乾、汗出等症狀。
以上是6款適合夏季補氣養生湯的做法,需要補氣的朋友不妨在夏季多喝這些養生湯!
4、夏天到了,要喝什麼養生湯?
國北方地區進入秋天,酷熱的夏天過去了,天高雲淡的秋季隨之而來。在這由熱轉涼的季節里,必須要注意天人相應,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避免外邪侵犯才不易生病。秋天的主氣是「燥」,燥邪侵犯人體就會出現一系列乾燥的症狀,如皮膚乾燥皸裂、毛發不榮,口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少汗,乾咳無痰或少痰,甚或咽喉腫痛、痰中帶血、大便秘結等等。要減輕或防止秋燥的發生,我們應該適當多補充一些水分,多喝一些湯水。這些湯水應該是「清潤」的。清潤的湯水可以滋潤我們的肌膚和內臟,減輕燥邪對肌體的傷害。下面介紹幾款適合秋天的靚湯。 (1)羅漢果白菜乾湯:每次選用羅漢果l/3~1/2個,白菜乾50克,瘦豬肉100克。用清水將羅漢果、白菜乾洗凈,瘦豬肉洗凈切粗件,三物同放進湯煲內,先用武火後用文火煲湯,使菜乾變軟爛即可。本湯能養陰清肺、潤燥化痰。 (2)沙參玉竹煲老鴨湯:本湯選用沙參50克,玉竹30克,老鴨(大者半隻,小者一隻)。先將老鴨去毛及內臟洗凈,切粗件;沙參、玉竹洗凈。用中火至文火煲煮一個半小時,調味即可。本湯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3)冰糖燉木瓜:選熟木瓜(小者一個,大者半個),去皮去核切件,放入燉盅內,加進適量冰糖,隔水燉1小時。-本品有養陰清潤養顏之功效。 (4)劍花煲豬肺湯:劍花干品30克(若是鮮劍花則取250克),鮮豬肺300克。先將豬肺用清水灌洗干凈後,切粗件;劍花用水稍浸洗凈。然後將二者放進瓦煲內,加進適量清水,先用武火後用文火煲煮一小時,調味即可。本湯有潤肺清熱、補肺止咳的功效。 (5)南杏仁燉雪梨湯:取南杏仁12克,雪梨一個,白砂糖30克。先將南杏仁用水稍浸泡去皮,雪梨切成四塊。將杏仁、雪梨、白砂糖一齊放進燉盅內,加清水200毫升,隔水燉l小時後,飲湯食雪梨。本湯有清熱生津、化痰止咳、潤肺的作用。 (6)冰糖銀耳湯:先將銀耳洗凈去雜質,加冷開水浸泡1小時。然後將已發好的銀耳放進燉盅內,加進適量冰糖和冷開水,隔水蒸2小時。本湯有滋陰潤肺、生津止咳的作用。 您覺得這個答案好不好?
5、請問夏季養生湯有哪些?怎麼做?
1、健脾除濕 濕邪是夏抄天的一大邪氣,同時由於高溫,胃口不好,脾胃功能低下,會出現舌苔白膩等症狀,健脾芳香化濕的藿香、蓮子、佩蘭是夏百季養生的必選佳品。
2、清熱消暑 夏日溫高,暑熱邪盛,心火旺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食材,如菊花、薄荷、金銀花、連翹、荷葉度等煲粥祛暑最好。
3、補養肺腎 中醫認為,按五行說,夏季肺金、腎水虛衰,要注意補養肺腎之陰。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問等可防出汗太過,耗傷津氣。
其中汣味紫葡茶是目前比較受歡迎的答一種養生茶飲,改善體質,增強機能,維持陰陽氣血、升降出入的相對平衡。
6、夏天適合喝什麼養生湯
酸酸甜甜、冰冰涼涼的酸梅湯,無疑是盛夏解暑的最佳飲品。除了熟知的清熱消暑之功,酸梅湯還有許多其他的益處。
傳統的酸梅湯由烏梅、山楂、甘草、冰糖等熬制而成,味酸性溫,有很好的開胃消積之功,肉類等油膩之品吃多了,喝點酸梅湯能幫助消化;更重要的是,酸梅湯味道雖酸,卻屬於鹼性食品,可以中和體液的酸性,調節人體酸鹼平衡。我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比如易疲倦乏力等,就是肉類等酸性物質在體內蓄積的結果,需要靠鹼性食物來平衡體內酸鹼值,而酸梅湯中的烏梅、山楂就是鹼性食物。因此,適當喝些酸梅湯,可以幫助我們緩解疲勞、恢復體力。
酸梅湯尤適合肝火旺的人群服用。中醫認為酸味入肝,能補肝陰,平肝火。酸梅湯的主料——烏梅,素有「補肝猛將」之稱。清代醫家周岩在《本草思辨錄》指出:「梅花苞於盛冬,梅實成於初夏。得木氣之全而味酸,謂為肝葯。」特別是飲酒過量的時候,不妨喝杯酸梅湯,有很好的醒酒護肝功效。
酸梅湯雖益處多多,然病邪在表或內有實熱積滯者,大忌酸收,食之對身體不利。紅樓夢里賈寶玉被父親毒打後,請求賈母:「只嚷乾渴,要吃酸梅湯。」細心的襲人想到「酸梅是收斂的東西」,寶玉剛捱了打,熱毒毒血壅滯,不能喝酸梅湯;此外,酸梅湯可升高胃酸濃度,故不適合消化性潰瘍、胃酸過多的患者,兒童胃黏膜嬌嫩,也不宜長期大量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