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的飲食好習慣有哪些呢?
我一直都很注意養生,對於飲食也特別會注意,因為我覺得好的飲食習慣可以讓我們擁有一個好的健康的身體。我覺得我有幾個飲食習慣還是非常好的。
1、早起一杯蜂蜜水
我每天早上起來都會喝一杯蜂蜜水,我一般是用溫水兌開,因為那樣不會燙,可以立馬就喝。蜂蜜水其實很有營養的,在早上喝可以幫助我們清理腸胃,一整天肚子都會很舒服。蜂蜜水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喝的多了還可以幫助排毒,總之是好處特別的多。
2、午飯後吃水果
我很愛吃水果,很多時候我口渴了就吃水果,而不是喝水。水果蘊含很多的維生素,可以幫助我們補充身體所需要的各種物質。此外多吃水果可以補充我們身體的水分,這樣對我們的皮膚也有好處。而且一般的水果也不容易長胖,就可以盡情的吃,在沒吃飽飯的時候還可以用來填飽肚子,他真的是有很多的用處。
3、晚上吃清淡少油的湯類食物
晚上的話我一般吃完飯就不會動了,所以消化能力就會比較弱一點。在晚上我就會選擇清淡的湯類或者是粥類,因為那兩樣會比較好消化吸收。吃了的話也不容易長胖,還會有飽腹感,比起米飯饅頭來說真的要好很多。如果晚上不想喝湯的話也可以吃點清炒的蔬菜,主食類的還是要盡量少吃,因為晚上的話主食不太容易消化,稍微吃的多一點還會容易積食。
2、日常養生好習慣有哪些
1、每天快走半小時
久坐是健康的大敵。報告顯示,缺乏運動會使人的壽命減少3~5年,癌症、心臟病和腦卒中的風險升高25%~50%,而每天只需走路20分鍾,每年就能幫助3.7萬人遠離慢病導致的過早死亡。走路適合大多數人,每次20~30分鍾,每周2~3次。最好稍微加快速度,配合手臂擺動,拍打肩﹑胸﹑腹﹑腰等部位,有舒筋活絡﹑緩解緊張﹑消除疲勞的效果。周迎春建議,還可以一邊走一邊逆時針揉腹部,堅持「食後即以熱手摩腹」,認為「能除百病」。
2、多吃果蔬少吃肉
WHO報告指出,遏製糖尿病和肥胖的上升趨勢可減少早亡風險,這主要與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飲食有關。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發現,50歲左右的中年人,每日攝取的熱量有20%來自動物蛋白(主要是肉類或乳製品),其死於癌症或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4倍,在接下來的18年裡死亡的風險增加近2倍,而植物性蛋白(如豆製品等)攝入較多的中年人不存在早亡風險。果蔬中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質,可延緩酒精、煙草、肥胖帶來的危害。歐洲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果蔬攝入量超過569克的人,比攝入量少於249克的人早亡風險降低10%,壽命延長1年多;假如日均再多吃200克果蔬,早亡風險再降6%。經常喝酒吸煙的人,每日食用560克以上果蔬,因心血管病死亡的風險降低15%。
3、警惕盤中隱形鹽
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因高鹽飲食導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約為160萬。WHO建議,各國要通過政府幹預,把高血壓患者減少25%,平均食鹽攝入量減少30%。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是6克,但飲食中的隱形鹽也要引起注意,比如一瓶醬油的含鹽量最低也在15%以上;每100克味精中含鹽量為20.7克;漢堡、薯條、方便麵、罐頭、腌制食品也是藏鹽大戶;乳酪、麵包、餅乾等發酵前需要抹上一層鹽,也要少吃。
4、飲酒不超過一杯
早在2006年,WHO就將中國列為酒精「重災區」,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高於吸煙。研究發現,有60種疾病是酗酒造成的,其中包括引起早亡的肝硬化、肝癌等。馬上要到春節了,周迎春建議大家在聚餐時,能不喝酒就不喝,提前想好「拒酒詞」,即使喝也最好不要超過一杯,更不要空腹喝或「一口悶」。
5、每口飯嚼20次
以色列研究發現,胃口不好的老人易早亡。周迎春指出,中醫有「人以胃氣為本,以及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說法。胃不僅是消化系統的重要器官,還參與調節幾乎全身所有器官的活動。建議中老年人吃飯要定時定量,少吃多餐,細嚼慢咽,每口咀嚼不低於20次,以減輕腸胃負擔。平時多按摩足三里穴(位於外膝蓋下面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也能提高脾胃功能。
6、經常笑出聲來
笑聲能促使人體發生變化,改善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因此小編要給的長壽處方是,找到讓自己快樂的事,笑出聲來,並把這快樂傳遞給別人。
7、周末回歸大自然
多去戶外,重回大自然,有助於提升情緒和自信心。經常接觸自然界的人更少生氣、抑鬱和緊張。戶外散步和騎自行車等低強度有氧運動可降低心臟病風險。快走、釣魚、劃船和種花種菜等都是很好的戶外運動方式。不用擔心居住的附近沒有山脈或者海洋,利用周末去當地公園、植物園等「綠色地帶」也有同樣的效果。
8、每周花2小時熱心幫助別人
研究發現,與從來不幫助別人的老人相比,經常幫助朋友、親戚或鄰居的老人明顯感覺更快樂,身體也更健康。70歲以上老人每年參加志願活動100小時(每周只需2小時)就可獲得多種保健受益,包括緩解抑鬱、減輕體重、減少失眠和增強免疫力等。
9、多接觸動物
寵物提供給老人友誼和溫暖,讓老人擁有傾訴對象,從而釋放壓力,多接觸寵物的人,能擁有穩定的血壓、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除了貓和狗,在家中設立水族箱、養一隻小鸚鵡等都有幫助。如不願在家中養寵物,去動物園、水族館多接觸小動物,做動物收容所的志願者,或者經常遛遛鄰居家的狗,也有同樣的效果。
10、每天必聽音樂
聽音樂有助於緩解焦慮,幫助睡眠、增強記憶,還能促進傷口癒合,降低與壓力有關的應激激素皮質醇水平,從而增強免疫力。對老人來說,每天聽音樂,還可以降低血壓、緩解關節炎疼痛和加速中風後康復,甚至能抑制認知障礙症的病情發展。音樂能喚起積極的情感和態度,尤其在清晨,選擇快節奏的、愉悅的音樂能讓你維持一天的好心情。
如果我們擁有以上五個好習慣,若是大家能夠有信心自己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並不是難事,那麼平時就應該注意飲食清淡和營養均衡,多喝水這樣能讓身體的毒素可以排除體外,加強身體的鍛煉也是必不可少的,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這些對於我們的健康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可見只有注重科學的養生方法才能讓我們更加健康幸福。
3、怎麼樣才能養成健康養生的好習慣?
恬愉「道」生活很不錯。按照恬愉生活12原則,自然會養成好習慣,讓自己有個健康的好身體。
恬愉生活12原則:
1.盡量早睡,並睡足7個小時;
2.晨起做5分鍾腹式呼吸;
3.早餐吃一份針對你體質類型的養生粥(如恬愉體質養生食方);
4.上午辦公間隙,花五分鍾練習恬愉辦公室養生功法;
5.吃一份細嚼慢咽的午餐;
6.午餐後小憩;
7.喝一杯針對你體質類型的養生下午茶(如恬愉體質養生茶方);
8.下午辦公間隙,花五分鍾按摩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9.適量的步行,或其它有氧運動;
10.學會克制的晚餐;
11.感受和培育親情、友情和愛情;
12.靜坐片刻,感恩今天的所有,把焦慮、憤怒、憂愁、沮喪排遣干凈。
4、如何每天做好養生呢?
5、養生需要有哪些好習慣?
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了,但是沒有科學的日常生活習慣,再好的養生食物,方法都是白費!特別是早晚的生活習慣很重要,比如有些人喜歡早上鍛煉,但是科學研究表明清晨進行鍛煉會誘發急性暈厥、心律紊亂、心肌缺血等意外,下午19:00左右是最好的鍛煉時間;那麼我們來看下早晚有那些需要好的生活習慣。
早上的好習慣
1.晨起一杯溫開水:科學研究證明,早晨喝水,對人體的保健功效最為突出。如果早晨起來之後及時飲水,就可以促進排尿和排便,盡快地把毒素排出體外;並且早上喝水能補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心絞痛的發生。喝水以選擇白開水為好,飲水量為200~400毫升,不宜過多,以免一時性的大量飲水沖淡胃液,影響到進食早餐的食慾。
2.要早起: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喜歡賴床,特別節假日沒有活動的都可以睡一整天,這樣是不對的。有研究表明早起者通常醒得更快,而且頭腦更清醒,能夠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較高的活動,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一般而言,春夏兩季可以晚睡早起,秋季則應轉變為早睡早起,冬季要早睡晚起。相對來說,6點起床是個四季皆宜的時間,既保證了充足睡眠,也可以讓陽氣得以生發。
3.要吃早飯:如果早晨胃中沒有食物的話,人體血液里就會形成更多的B型血栓球蛋白,這是一種能導致血液凝固,使人易患心肌梗塞的蛋白質,吃早飯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產生。另外吃早餐時胃液、胰液、腸液等各種消化腺體會大量分泌,如果長時間不吃早餐消化腺體不活躍,消化吸收功能會萎縮,影響排便。
晚上的好習慣
1.不要吃太多:晚餐吃的太多容易增加血液當中脂類物質的含量,還會加強機體合成膽固醇的能力,過多的膽固醇和脂肪被運載到動脈血管壁上堆積起來,從而誘發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血栓、猝死等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另外吃的太多胃的負擔加大,會引發腸胃疾病並且影響睡眠。
2.不要吃的太過於油膩:由於體內攝入過多的油脂,堆積在胃裡,這樣容易使得膽汁的分泌增加,這樣當低纖維的食物進入到結腸後,結腸內的有毒物質將膽汁分解轉換成一些致癌物質,這樣很容易引發直腸癌的風險。其次,一些油膩的食物都是屬於高熱量的食物,這些食物的脂肪很高,膽固醇的含量也很高,這樣很容易加重肝臟的負擔,從而引發一系列疾病的產生,不利於身心健康。
3.不要喝太多的水:若睡前過量喝水,會老想上廁所,影響睡眠質量;部分人長期有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太好,若睡前喝水過多,血液迴流差,會加重心臟負擔,引發氣促;腎功能不好的人,會因大量飲水造成腎臟功能過重,加重腎衰。
4.不要睡的太晚或熬夜:長期缺乏睡眠,會令人皮膚暗黃粗糙、免疫能力下降,加上熬夜都是久坐不動,增加了早早患上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等疾病的可能,同時還會導致失眠、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等症狀。
以上的生活習慣你做到了幾點呢?如果你已經開始注重健康養生了,那麼一定要改正早晚的生活習慣,不然怎麼補都補不回來的,你覺的呢?
6、生活中有哪些養生的好習慣呢?
7、你每天有哪些保健養生好習慣
早 晨
1.早起。在床上做套熱身操再起。
2.鍛煉。每天堅持晨練並不難。
3.評估自己的目標。想想自己離近期、中期和長期目標還有多遠。
4.閱讀或聆聽勵志材料。在早晨通過閱讀勵志書籍或播放有聲讀物的方法,能讓自己充滿積極的力量。
5.想像。閉上眼睛,花幾分鍾想像一下一天中發生的好事情。
6.列一份任務清單。每完成一項就在上面劃一條橫線。
7.瀏覽標題新聞。了解身邊及世界上發生的大事是十分必要的,否則你會發現與人聊天時慢半拍。
8.服一片復合維生素。盡量做到均衡飲食,每天一片復合維生素能確保身體攝入所有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9.整理房間。凌亂的房間會讓人心緒不寧,思維不清。所以,每天早晨整理好房間再出門。
10.打扮。必須承認,這個世界大多還是以貌取人的。所以每天早晨花幾分鍾,把自己打扮到最佳狀態。
白 天
11.挑重要的事情先辦。許多人都會先干那些貌似緊急、其實並不重要的工作,如回郵件或電話等。一定要先辦最重要的事,才能真正做到有條不紊。
12.與自然接觸。走到戶外親近自然,會使你感到放鬆和愉悅。
13.寫博客。寫作能促使人思考。
14.吃零食。用水果、蔬菜和堅果代替薯片、糖果和巧克力。
15.保持積極心態。積極意味著採取主動。每當產生了新的願望,問問自己:「我現在應該做些什麼?」
16.與朋友保持聯系。即使在最忙的時候,也每天至少給一位好朋友寫封短郵件或發個簡訊。
17.存錢。每月至少把收入的10%存銀行。可以每天存幾十元零鈔。
晚 上
18.享受家庭時光。白天沒有時間與伴侶和孩子在一起,所以每天晚上必須珍惜並享受和家人相聚的時光。
19.用牙線清潔牙齒。這對於減少蛀牙和預防牙齦疾病是非常重要的,還可以幫你呈現最美好的笑容。
20.放鬆。上床前30—60分鍾關閉電腦和電視,能睡得更香甜。
21.回顧自己的一天。哪些目標實現了,哪些還沒有,原因是什麼?每日睡前的反思是自我提升的絕佳方法。
22.讀書。讀書讓人平靜,但最好不要選擇艱深難懂的書。
23.對家人說「我愛你」。每天至少對伴侶和孩子說一句「我愛你」。
24.早上床。早起的前提是早睡,能讓身心得到充分休息。
8、為了養生而養生,到底有哪些「好習慣」坑了養生大眾?
現在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十七八歲的年輕人,都是倡導著養生。這就表明健康是大家全都關注的話題,於是很多養生的產品和養生的文章應運而生,但這些東西都是可信的嗎?很顯然大家都很迷惑,關於養生的知識太多了,反而不知道該怎麼選擇。有時候明明是養生的「好習慣」,轉眼間就會被推翻。現在我們來看看你有這些養生的「好習慣」嗎?如果有的話,可得及時的改正哦。
多食用全天然的食物,對身體好,這是不對的。全天然食物聽起來確實還不錯,很健康,但全天然的食物到底是什麼呢?美國食品和葯品管理局都無法定義全天然的食物到底是什麼,那我們買回來的不就是商家的宣傳食物,根本沒有科學考證。只要飲食上經常食用蔬菜、水果以及清淡類的就可以了,這對人的身體健康很有好處。
少吃多餐代替一日三餐,這是不對的。少吃多餐這句話經常在減肥的人群中出現,而近段時間,這句話也出現在了養生的話題上。每天一日三餐是全球通用的吃飯時間,在這三個時間段內吃飯有利於身體健康,並且能為身體提供充足的能量。所以不要聽信市面上少吃多餐的言語,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食用一日三餐,對養生就幫助。
生活中很多我們以為的「好習慣」其實都不對,所以在選擇養生的方式上面,我們需要再三斟酌,避免掉入養生的「陷阱」,得不償失。
9、你每天有哪些保健養生好習慣?
早睡
①充足的睡眠能保證第二天的有充沛精神來工作和學習
②早睡能使身體能到適當的休息,減少疾病發生的概率
③長期堅持早睡的人,氣色精神會比經常熬夜的好
④早睡有利於保持好的心情
早起
①呼吸新鮮空氣
②頭腦更加清醒
③時間更加充沛
④心情更加好
吃早餐
①提供足夠的能量,保證和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②保持身體健康
③提供更多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專
喝水
①促進新陳代謝
②提供能量
③舒緩壓力
④滋養
運動
①保持身材
②放鬆心情
③釋放壓力
④改善健康
由於學習和工作的忙碌,我們在外大多時候,都鮮少與家人聯系,屬堅持每天一個電話,不僅能聯系感情,重要的是家人需要你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