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端午 毒 養生

端午 毒 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8 16:33:30

1、端午傳統習俗蘊含哪些養生之道

粽葉飄香、龍舟賽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要到了。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按照傳統習俗,在這天會吃粽子,小孩會戴上香囊,門前掛上艾葉,河裡去賽龍舟……細細品味,幾乎每個習俗都可以找到健康的根源。讓我們來一起細數端午傳統習俗蘊含哪些養生之道——
吃粽子,有講究
一提到端午節,最直接的聯系莫過於粽子了。粽子含有豐富的配料,配上清香的葉子和柔軟的糯米,是讓人食慾大開的節日美味。中醫認為,糯米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之功,食用粽子有清熱除煩、助脾開胃的作用。但粽子屬於高熱量不易消化的食品,食用時要注意量的控制,過量進食易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不可貪食。對於脾胃陽虛、虛寒的人來說,亦不宜多吃粽子。另外,吃粽子時最好搭配茶水,可幫助吞咽和消化。
熏艾葉,驅蚊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作為中醫常用到的中草葯,性溫,具有散寒除濕、溫經止血等功效。同時,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驅蚊蠅,凈化空氣。研究表明,艾葉煙熏時產生的煙氣,可抑制病毒和細菌在空氣中傳播,且對人無害。除了熏制,將艾葉搗成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需要提醒的是,有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要慎熏艾葉,以免引起過敏而使病症加重。

2、端午九毒日怎麼排毒

是真的。

一、什麼是九毒日
農歷五月俗稱毒月,其中更有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謂的九毒日。鄭博士提醒朋友們: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等避邪驅毒的儀式。從位理學角度來看,農歷五月,是最要注意禁忌的一個月份。

二、九毒日具體日期
九毒日一共有十天。具體日期就是:農歷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這九天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日為天地交泰日。

下面鄭博士具體介紹九毒日的三階段:

1、初毒日
初五:地臘,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初六: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雷齋日。
初七: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2、中毒日
十五:月望,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四天王巡行。
十六:九毒日,又天地元氣造化萬物之辰,犯者三年內夫妻俱亡。
十七: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3、末毒日
廿五: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月晦日。
廿六: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廿七: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斗降。
三、九毒日為何要謹慎
從位理學角度看,九毒日所在的節氣,乃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因此,容易導致人們元氣大傷,需要謹慎為宜。我國傳統的位理學記載:

今人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麻,四肢無力,背心發熱,咳嗽不止,時而頭昏頭痛,時而眼花眼痛,秋冬則惡寒怕風,手足發冷,春夏則喉疼目紅,腹痛閉痧。正當年壯之時,乃見種種不足之症,推原其故,無不因未能節欲而來。其為病也由漸而深,由微而著,初雖所患尚小,久則釀成大病,不可不畏死而謹守於先也。多欲傷生,斷非葯餌能補,好色者恃葯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因此,凡是能色慾撙節,自可百病消除。

四、九毒日如何禁忌
由於九毒日容易導致元氣大傷,因此,鄭博士提醒朋友們九毒日要有禁忌。禁忌什麼呢?一句話:九毒日期間需要朋友們:端容肅己,嚴禁殺生,縱欲過度。

五、九毒日從哪一天開始禁忌
既然九毒日需要有所節制,那麼,九毒日究竟從哪一天開始禁忌?鄭博士認為最好是從芒種節(農歷五月初一)禁起,戒過整個農歷五月。2012年因為有閏四月,因此如果按照公歷時間計算為:陽歷6月19日-7月18日。朋友們務必記住這段時間內要嚴禁殺生,縱欲過度。

六、九毒日禁忌好處何在
有句老話:「服葯百顆,不如一宵獨卧」。由於節氣和時間的緣由,因此九毒日能全月不同房,對身心都有極大的好處。所以古代有習俗,五月讓婦女回娘家住一個月,一年保平安五月份。

九毒日草根樹皮之品,萬難益髓填精,其能滋補者,不過偏陰偏陽,藉以流通氣血,及氣血既虧,雖葯石亦無從補救。

鄭偉建博士點評
九毒日實際上就是位理學上的「虛」日,是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這段時間人們容易元氣受損,因此適當的清心寡慾是符合天地人和諧之原理。

3、為什麼說端午節毒氣重?

先解釋 為什麼端午毒氣重 。。。 上面有人說了 伏天暑氣重 惡日說。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 所以 五月就有五毒說 。。。其實也沒有科考的文件。。。只有一說。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4、端午節九毒日做養生有什麼作用

農歷五月俗稱毒月,其中更有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謂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等避邪驅毒的儀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經驗的傳承。

農歷五月,是最要注意的一個月份。能全月不同房,對身心都有極大的好處。所以古代有習俗,五月讓婦女回娘家住一個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

以下是今年農歷五月份的「九毒日」,請千萬謹慎這九天。

農歷五月

初五 地臘,五帝校定生人官爵犯者削祿奪紀,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楊公忌。
初六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雷齋日。
初七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以上三日為「初毒日」)

十五( 月望,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四天王巡行。
十六 九毒日,又天地元氣造化萬物之辰,犯者三年內夫妻俱亡。
十七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以上三日為「中毒日」)

廿五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月晦日。
廿六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廿七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斗降。
(以上三日為「末毒日」)

5、端午節的驅邪避毒與養生保健有什麼關聯?

端午大家都是吃粽子,還有那個艾葉艾葉的作用,他做能去濕祛寒祛蟲的毒性。端午節一般都是在梅雨季節所以說哎葉大家要好好,收藏用來泡腳泡澡可以驅除身上的寒氣濕氣水腫。

6、端午節養生要注意什麼

端午話養生:注意五個方面
端午節前後有季節轉換的特點,長江流域將進入梅雨時節,暑氣加濕氣容易對人體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帶來影響,也是比較容易生病的季節。從人與自然協調相適應的角度而言,應該注意科學養生,避免一些有害致病因素的侵襲。
一、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漿和烏梅湯
端午佳節粽飄香,總是讓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但對於患有慢性病或是愛美想減重的民眾而言,可得小心粽子驚人的熱量!營養師表示,粽子的熱量大多偏高,以一顆裹蒸粽為例,熱量就約有1000大卡,成年女性吃了半個裹蒸粽就相當於攝取了一天1/3的熱量,加上內餡多為膽固醇較高的食材,對於部分慢性病患者更應該酌量攝取。
在品嘗粽子時盡量減少醬料的沾取,且要搭配天天五蔬果的健康觀念,攝取五份蔬菜及水果,以平衡肉粽內所含的高油脂及補充不足的營養素,進而達到健康的均衡飲食,避免過了一個端午佳節,身上多了一層一層的游泳圈。
專家也建議可在品嘗粽子後喝點茶葉。飲茶的保健功效雖然最近幾年已陸續獲得證實,但一般民眾普遍有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特定茶種才能油切,但其實只要是茶類都可以減少體內脂肪、膽固醇的吸收,其中也以發酵程度較低的綠茶、包種茶及烏龍茶油切效果最好。
美食達人發明了粽子新的吃法,就是和豆漿一起吃,每天早上一個粽子一杯豆漿,對於上班族來說是既營養又便捷。由於粽子多半是用糯米製作的,在食用中務必控制數量,每次食用不宜超過60克為宜。吃粽子時最好能同時配喝茶水或豆漿等,以幫助吞咽和消化。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說,每天食用一個大肉粽或蛋黃粽等,攝入一定量的脂肪,可以有效的保持皮膚的彈性,增加肌膚的光澤度。
如果想要快速潤腸,可以適量的飲醋,由於醋的酸性成分與胃裡的消化液差不多,因此,可以起到刺激腸胃、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食用時每次不要超過1小湯匙,食用後緊接著飲一杯溫開水。端午以後暑熱漸盛,這個時候喝一杯涼爽的烏梅湯不僅可以解暑,還能增進食慾、改善乏力心煩等症狀。和粽子一起食用,還能緩解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二、中草葯避毒祛邪
說端午不得不話艾草。它是一種葯用植物,艾葉味苦,微溫無毒,有溫氣血、逐寒濕之功,又有芳香避穢之能。據說,民間有「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熏艾葉」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頭等處也掛上艾草。端午時節空氣潮濕,而艾葉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氣,除污濁,凈化空氣,保持室內清潔衛生,起到消毒預防疾病的作用。民間有種說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掛在門上可以祛除各種毒物,使人身體健康。所以古人稱「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
此外,端午節常用的中草葯還有菖蒲、青蒿、香茅、柚葉等,一起用水煎後當茶飲用,或者泡酒飲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療效,可以預防疾病。
端午之後濕熱漸盛,各種真菌、細菌大量繁殖,人體濕熱出汗,空氣中的過敏原增多,蚊蟲活躍,日照增強。於是,各種皮炎、濕疹、手足癬、蕁麻疹、白癜風等皮膚類疾病開始多發。專家強調,將菖蒲、生艾葉、佩蘭等香草混合,煎水洗澡,可以預防以上提及的皮膚病。菊科的佩蘭有香氣,煎水沐浴有解熱清暑、化濕健胃、止嘔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預防感冒,防止蚊蟲叮咬的作用。
為防治疾病,很多地方都有喝藿香的習俗。藿香有祛暑、止吐、治霍亂腹痛、驅逐腸胃充氣等功效。以它入葯的藿香正氣類制劑,更是備受專家推崇。
三、夜卧早起、穿衣簡單涼爽
端午節前後如何才能養陽呢?《黃帝內經》告訴我們要「夜卧早起,無厭於日」。
「夜卧早起」與春天的養生原則是一樣的,但是相對於春天來說,此時日照時間更長,白晝時間更長,所以睡覺應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當然也不能太晚,如果超過11點還不睡,那就不好了。最好是在十點半以前就寢。如果感到困的話,中午可以補個覺。按照子午流注的觀點,午時是人體「合陽」的時候,此時休息也有利於人體陰陽的轉化。總之一句話,你只要跟著太陽走,遵循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就可以了,這樣才利於人體陽氣向外生發。
健康專家表示,酷暑季節,「簡單、涼爽、美觀、能保護皮膚」是著裝所要遵循的原則。要想穿出健康,那就要穿著適當,並注意選擇衣料,少穿緊身衣,以利身體內排出的汗氣散發,要勤於換衣,防止汗液浸濕生細菌。
炎炎夏日,當衣料已經無法再省略的時候,你就要從衣衫的材質上下功夫了。而在眾多材質中,純麻、純棉、絲綢類材質不僅迎合潮流口味又具有極佳的降溫功能。因此,如果你不屬於熱帶型人,那麼這類面料的衣衫絕對應該是首選。
專家指出,夏天選擇寬松、吸汗的衣服。尤其居家不必講究,可以盡量選擇涼爽寬大的衣服、衣服的質地最好是棉質的,不僅柔軟、透氣,而且吸汗性強。色彩上,可以選擇清爽宜人的淺色系列,如白、淡黃、淡粉、淺綠、湖藍、瓦灰、銀灰色等。
四、運動養生推薦健步走
賽龍舟、蹴球、珍珠球、鬥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在端午節開展的體育運動。從古至今,端午節是一個提倡運動的節日。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運動養生正是抓住了這三個環節,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周身筋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
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簡單易行有效的運動方式,我國傳統醫學認為「走為百練之組」。健步走健身,鍛煉者可選擇上午或傍晚鍛煉,運動中身體放鬆、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臂自然擺動、兩腿自然邁步,步幅較普通步子稍大,步速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飽滿,呼吸自然有節律。走路時達到「頭目清爽、足部發熱,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悅」狀態為最佳。
五、精神調理忌惱怒氣郁
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較煩悶,假如工作壓力大,容易煩躁憂郁。情緒的變化,會影響臟腑的功能,亦可導致精神疾患,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夏季養生,最重要的是要使脾胃心肺之氣調順。
首先,要有好的精神寄託。人是有思想和理想抱負的,一個人有了奮斗目標,才能使他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美好的信念可產生自覺的意志行動和積極的情感。生活中有許多活動,如繪畫、書法、雕刻、音樂、下棋、種花、集郵、釣魚、旅遊等,均能使人精神有所寄託,並能陶冶人們的情感,從而起到移情養性、調神健身的作用。
其次,時時對自己的性格進行陶冶,要經常注意檢查自己的情緒,如存在急躁、焦慮、憂郁、憤怒、狹隘等情緒時,一定要設法不使之再現,這就要加強學習、加強修養。《管子·內業》里曾說:「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節樂莫若禮,守禮莫若敬,守敬莫若靜,內靜外敬,能反其性,性將大定。」在《黃帝內經》里介紹的聖人養生之道,一是「無恚嗔之心」,二是「無思想之患」,三是「以恬愉為務」。因此,有計劃地進行修身養性之道,用豁達、微笑對待不稱心的人和事是人們應具備的涵養。

7、端午節的毒主要體現在哪

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分別是青蛇、蜈蚣、蠍子、壁虎和蟾蜍。其實,把這五種動物合稱為「五毒」是古人的一種誤解,因為壁虎無毒,卻被認為是劇毒物。這就像鶴頂紅是無毒的東西,卻被認為是劇毒物一樣。

為了更正wjzxp的答案,本人再次於7月28日補充說明:蜘蛛不是「五毒」之一,那是金庸小說中關於「五毒教」教徒使用毒物的錯誤說法。如提問者還無法判別,我再把各種「五毒」列於下:1、五種毒葯:石膽、丹砂、雄黃、慈石和yu 石;2、五種酷刑:鞭、捶、灼、徽、纆;3、五種毒蟲:蠍、蛇、蜂、蜮、蜈蚣——多見於「五毒符」,青蛇、蜈蚣、蠍子、壁虎、蟾蜍——民間百姓多用此說;4、五種社會丑惡現象:騙、賭、幫、煙、娼。人們通常所說的「嫖」包含在「娼」中。

8、端午節是排毒排濕寒的好節氣嗎

是的。

端午節5個習俗暗藏養生秘密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這幾天,人們會在門口掛上菖蒲、蒿草、艾葉驅邪,喝雄黃酒、五加酒,吃粽子,掛香囊,以表達保持健康體魄的美好願望。在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里,端午節的一些古老習俗已經慢慢被摒棄,然而事實證明,我們的傳統習俗蘊含著很多養生奧秘。

吃粽子——清熱除煩
中醫認為,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都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葯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濕、和胃寧神。總的來說,粽子有清熱除煩、助脾開胃的作用,特別適合初夏食用。
進食時須注意,製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貪食。

艾葉菖蒲——驅毒除瘟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將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艾葉(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葯,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現代研究表明,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的確有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艾葉、菖蒲還有驅蚊的作用,慢慢燃燒艾葉驅蚊效果更好。
現代人已經很少在家門口掛艾葉、菖蒲等草本植物。對於這個問題,專家說,可以採取煙熏和噴氣霧劑的方法來解決。普通家庭可以選擇在端午前後把門窗緊閉,然後用菖蒲、艾葉、雄黃合劑煙熏2~4小時以上,這樣可起到殺菌作用。另外,還可以到商店購買殺蟲驅蚊的氣霧劑來達到滅害蟲的目的。

塗雄黃酒——殺蟲解毒
端午前後,我國南方很多地區都已步入梅雨季節,天氣條件有利於蚊蠅、害蟲的活動和繁殖。而雄黃是一味解毒、殺蟲的中葯,內含有毒的砷鹽成分,害蟲聞之食之即會中毒,人塗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節飲雄黃酒,但由於雄黃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熱後可分解為毒性很強的砒霜,因此不建議內服。
塗灑雄黃酒是端午節習俗之一。在端午節,將雄黃摻在酒里製成雄黃酒,甩灑在居室的牆角和床下,具有較強的滅蚊和殺蟲作用。由於雄黃能從皮膚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積塗擦,以防中毒。

喝五加酒——祛濕避邪
「五月初五采五加,釀五加酒」是民間的習俗。五加即五加皮,氣香味苦,五加樹皮有奇香,可滋補肝腎壯筋骨。民間認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難避邪。五加皮的葯用主要為治疝氣、腹痛、男子陽痿、小便余瀝、女人腰脊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濕的區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喝五加酒。
掛香囊——散風驅寒
我國很多地方有端午節掛香囊的習俗,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自製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葯有蒼術、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兩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將這幾味中葯研細,然後放在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這幾味中葯,中醫認為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9、端午節飲食養生有哪些禁忌

一、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漿和烏梅湯、 二、夜卧早起、穿衣簡單涼爽、 三、運動養生推薦健步走、 四、精神調理忌惱怒氣郁、 五、中草葯避毒祛邪

與端午 毒 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