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蔣介石 養生

蔣介石 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8 12:39:13

1、蔣介石五戒是什麼意思

一、戒怒:早在青年時期,蔣介石性情暴躁。西安事變之後,蔣先生有意識重讀《墨子》、《老子》及一些與養生有關的書籍。其中「多怒則百脈不舒」之道理,讓他心胸朗然。晚年之後,蔣介石總結道:戒怒的觀鍵是,在怒氣將要發作時,一定千方百計克制它。如此調節胸臆之火,不僅可避一時之怒,還可以達到養生之目的。
二、戒欲:三十歲以前,蔣介石私生活一度放盪。四十三歲時,他開始主動迴避與異性的交往。他認為:人之慾望,尤其生理之慾望,很可能讓其先天體質遭到損壞。
三、戒躁:蔣介石在南京黃浦路生活期間,開始將「戒躁」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曾經寫到:'勿急躁,古有明訓;急則生燥,燥則生厭。凡事三思,徐而圖之;煩躁則為萬禍之源,理智責成大事.'
四、戒貪:晚年為健康計,他主張「少吃多得意,多吃不得意;吃得過多,有害身體。」由於嚴格控制飲食,蔣介石一直沒有患上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慢性疾病。
五、戒言:「言多語失,言多傷神,言多傷體。」到了台灣後,他和宋美齡交換意見時,常常以手勢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2、陳立夫的養生之道

陳立夫一生歷經風風雨雨,卻身體安康長壽,享年102歲,其中確實有些養生之道。
1990年8月27日晚,陳氏家族在美國紐約舉行了一個盛大宴會,慶祝陳立夫和夫人孫祿卿90大壽。為了感謝前來祝壽的親朋好友、校友門生、國民黨元老,陳立夫以介紹他的養生之道作為答謝致辭。
陳立夫說,他的長壽之道分為四個「老」,共32字:「老健:養身在動,養心在靜;老伴:愛其所同,敬其所異;老友:以誠相見,以禮相待;老本: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在宴會上,陳立夫的致辭如下:
人生活到90歲是一件不簡單的事,尤其夫婦二人都到90。我今天答謝諸位第一句話就是「祝諸位全體健康和長壽。」同時要乘此機會報告大家,老年人之四大需要,以及達到四大條件之要點如下: 老而不健康,是不幸福的,所以要保持健康為最重要。讓我奉贈你們八個字:「養身在動,養心在靜。」
古人雲:「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因為它常動之故。人體亦然,多動使其血液流通,增進健康,其理易明。人都了解自己身體方面的缺點何在,就得在這方面多做運動。我每天清早5時半一起身,就要淋浴,淋浴時當水沖到哪裡,就按摩到哪裡,從頭頂到腳心,每處用兩手按摩100下,一共需要40分鍾,連洗臉拭牙等約需1小時。早飯後,再散步1000步。如此做來,已有28年,決沒有一天間斷。持之以恆為最重要,此之所謂「養身在動」。
養心在靜。首在不發脾氣,不尋煩惱,知足常樂。我隨蔣公服務25年,從未向他做任何要求,故心常快樂。他要我做這事做那事,我盡心竭力去做,做不好,是非所學(我是學采礦工程的),非我之罪也。故心常安,所以睡眠甚佳,不厭不游,此之謂「養心在靜」。 老本者,指老而有儲蓄也,亦即經濟方面有獨立能力,而無須求於人(包括兒女在內)也。於此我亦有八字奉獻如下:「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以上四點,僅述以往之經驗,僅供諸位之參考,仍請指教。
據采訪過陳立夫的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的描述,陳立夫「身體虛弱,面色清秀」。百歲壽誕時,陳立夫寫過一篇《我怎麼會活到100歲》的長文,文章開卷語寫道:「長命百歲,是人人所期望的,但是非人人所能達到的。其原因甚多:有屬於先天所稟賦、有屬於後天的保養、有災難而能逃過、有俗務而能減少。」在《我怎麼會活到100歲》的長文中,他談了自己獨到的體會:先天的稟賦,人人不同,而最可貴者,則具有四種 一、能熟睡。二、不發脾氣。三、記憶力強。四、有恆心。 長壽關鍵在於後天的保養,有七點為要。
養身在動,養心在靜。在上海進入中學受學時,各種球類運動均好參與。其他如賽跑、游泳、滑冰、打拳等等,亦莫不參與。年歲越老越不中斷。 養心在靜,要淡泊明志。余誠無志於仕途,對於勾心鬥角之爭,決不願見其出現。
飲食有節,起居有時。他的家既非富有亦非貧乏。因其二叔辛亥革命起義上海,事成而家亦不復窮困。但不久反袁稱帝,又遭迫害,復歸於貧困。故飲食終歸貧乏之,其能維持學業不輟,則全賴其三叔在銀行服務以協助有以成之也,故飲食有節、起居有時二者勉強做到。
多食果菜,少食肉類。家貧其能不斷餐者,因上一代兄弟友善從不分家,故能免於三餐不斷。祖母茹素,固然兩素兩葷,家裡女人吃素的多,自然適合,其實正合乎養生之道。
物熟始食,水沸始飲。吃生牛肉、海鮮等已成為人類之普通習慣,認為好吃不問其他。他則認為癌症日見其多,其原因可能在此。故終守「物熟始食,水沸始飲」,從未破例破例。
頭部宜涼,足部宜熱。有一美國老年人活至120歲,究其長壽原因在於:「保持頭部冷,保持足部暖。」此正與中國老年人睡眠前以熱水洗腳,非至極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
知足常樂,無求乃安。昔人雲:「登天難,求人更難。」故常以自立自強,好學博學誨人。「無求於人品自高。」求人常使其心不安,而受制於人,不可稱為自主,欲求心之安樂必從知足無求做起。
減少俗務,尋求安寧。陳於80歲生日之起,自限「不為」之事如下:不剪綵;不證婚;參加婚禮及壽宴不發言;不任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如此做法減少年高時之麻煩。
陳坦言,他的身體並不特別強壯,自58歲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膽結石及膀胱結石,動過外科手術,其他的病亦曾生過,今居然能活到100歲,不亦樂乎。後天的保養是長壽的關鍵。 1949年冬,蔣介石逃到台灣後,為保住政權,先拿陳立夫開刀。陳立夫的原則是「不生氣」。他去了美國,隱居在新澤西州湖林鎮,埋頭研究起《易經》來。 為了維持生計,他找孔祥熙等故人借了近2萬美金,買了一個養雞場。沒有幫手,他就自己動手,餵食、撿蛋、買飼料、賣雞蛋、清理雞糞,肩挑背扛。他自學養殖專業知識,很快就學會了給雞喂葯、打針。 養雞不僅讓陳立夫擺脫了經濟上的困窘,還讓他的精神得到了振奮。更令他高興的是,他因多年伏案工作,背部肌肉勞損,常年背部疼痛,從事體力勞動竟然治好了這個病。陳立夫還在家中製作皮蛋、鹹蛋、豆腐乳、粽子,為唐人街的中餐館供貨。 閑下來的時間,陳立夫和夫人讀書、寫字、繪畫,還擔任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客座教授,隔幾天就去大學講課,進入了無憂、無辱、常樂的人生境界。

3、蔣介石的生活習慣

蔣介石的飲食起居

蔣介石(1887年~1975年)89歲,相對於同時代的中國人來說可謂長壽了。從很多電視電影上看到,無論在何等重大場合及會議上,蔣介石面前永遠只是一杯白開水,而且杯子是透明玻璃杯。僅從這點來看,他是一個生活極其有規律,不好奢華、飲食有度的人。事實上他也正是這樣一位懂得養生的人。
1、 保持身心平衡
蔣介石長期擔當國民黨領導人,工作非常繁忙,日理萬機,戰爭年代,指揮千軍萬馬,日夜不眠。但依舊精力充沛,運籌帷幄。
據傳記中介紹,蔣介石工作和休息安排得非常好,工作起來他很投入和忘我,可以說是鍥而不舍,但工作告一段落後,他馬上就會去青山綠水等自然名勝地欣賞湖光山色,忘情塵世,鬆弛精神,保持身心平衡。這個習慣從大陸到台灣一直未變。
2、 生活節奏規律
雖然蔣介石平時注意生活節奏的鬆弛有張,但是在大陸比較動盪的年代裡,生活安排不能做到有序。國民黨敗退台灣後,隨著活動空間的縮小,反而使他能有序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據說他每天6點起床,7點梳洗完畢,之後早操,操後早餐。原本南方人的蔣介石喜歡泡飯或米粥加鹹菜,多為上海名菜腌竹筍。早餐時聽侍從讀報標題,上午第一項工作是自己閱報,重點詳細看。然後正式辦公,批閱電文或召開會議。下午1點半用午餐,初到台灣是兩菜一湯,後改為四菜一湯和點心水果。蔬菜以青菜豆腐為主,多為家鄉上海浙江風味。午飯後小睡半小時,下午繼續辦公,4點半左右要散步半小時和喝茶,然後繼續辦公到7點下班。7點以後用晚餐。餐後看電影,一般10點息燈就寢。
3、 沒有不良嗜好
蔣介石生活上是比較正統的,沒有吃喝嫖賭等不良嗜好,也不抽煙酗酒。偶爾喝一些果酒,飲食上非常節制,正餐時經常是兩菜一湯,這些做法相對於一國之尊來說是非常節儉的。蔣介石一生都比較清瘦,沒有臃腫肥胖,這也是他能活到89歲的資本。

4、蔣介石活到了八十八歲高齡,是如何養生的?

蔣介石生於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去世,他雖執掌國家大權,但生逢民國亂世,內外交困,身體並不強壯,卻活到了八十多歲高齡,其養生之道確有值得借鑒之處。

一、多喝白開水

蔣介石每天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先喝1杯30?40℃的白開水,這個溫度與人體溫度相似,是「營養水」,能促進腸胃蠕動。然後,還要再喝1杯溫度稍微高一點的白開水,喚醒全身細胞。

外出時,侍衛會准備兩個保溫杯,一杯水30?40℃,另一杯水溫度略高。蔣介石並不等到口渴才飲用,他每隔20分鍾喝1次,每次都是兩杯水交替喝,喝得不多,但很頻繁。

這種喝水方法,是西方流行的「水療法」。原來,有醫生告訴蔣介石夫婦:白開水的好處就是純正,沒有任何對人體有害的雜質,沒有雜質的東西,對人體就是有益的。後來,宋美齡也一直用這種方法保持容顏。

二、節制飲食

蔣介石年輕時酒量不錯,但和宋美齡結婚後,在宋的勸說下,就很少飲酒了。他最愛的食物是雞湯和雞蛋,每天1碗雞湯,1個煎蛋,雷打不動,也從不超標。雞湯溫熱,能補中益氣,還能暖胃,很適合他這種偏瘦體質的人。雞蛋雖然營養豐富,但膽固醇含量高,所以,即使很偏愛,他也從來不多吃。

在飲食上,蔣介石非常懂得節制,經常說「少食多得」,認為很多疾病都是吃多了造成的,這一點和夫人宋美齡的觀點不謀而合。夫妻兩個人都吃得很少,而且以素食為主,水果蔬菜是餐桌上的必備品。兩個人都非常喜歡吃木瓜,既養胃,又美白。

雖然吃得不多,但為了保證營養均衡,蔣介石提出了「菜色調和」的要求,即餐桌上必須有黑、綠、白、黃、紅5種顏色的食物,這在當時還是一個很新鮮的觀點。

三、散步

散步是蔣介石夫妻兩人的「必修課」。每天吃完飯後,在房前屋後走一走,看看風景,聊聊天,既有助於消化,又能有效緩解壓力。散步的好處數不勝數,雖然現在人人皆知,但在當時,他們能意識到這一點,還是非常難得的。

5、宋美齡如何養生

終於找到106歲宋美齡秘而不傳的養生秘術,趕緊收藏,怕以後找不到了

 

寒冬來臨,謹把此文獻給我的的所有好朋友和來訪的每一位朋友!

 

讀了一本書,竇應泰寫的《破譯宋美齡長壽密碼》,獲益良多,采擷幾個要點濃縮成健康精華作為送給大家的新年禮物,也算是一種分享。

 

宋美齡壽高106歲,橫跨三個世紀,在中國近代女性中極為少見。多數人會以為宋美齡從小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而且生活在台灣美國環境好,當然就身體好。其實不然,宋美齡從小體弱多病,是宋氏三姐妹中身體最差的,常常感冒發燒不說,還患過肺炎、胃病、過敏症和失眠症,中年得過膽結石並做過手術,60多歲還罹患乳腺癌,切除了左邊乳房,在72歲遇上一場車禍,腰部中樞神經損傷和右腿膝蓋損傷,從此患上關節痛和腰酸痛,92歲高齡竟然得了卵巢腫瘤並做了切除手術。

 

宋美齡也是人,也食人間煙火,也曾有過不良嗜好。抗戰時期她染上了煙癮,一度嗜煙如命,在台灣還沉迷於麻將和象棋。她還是個電影迷,喜歡看電影竟然到了通宵達旦的地步,有時候她睡覺的時候已經是蔣介石清晨起床的時候了,所以她有熬夜的習慣。

 

宋美齡一直到壽終正寢,皮膚上沒有老人斑,沒有幾根白頭發,臉上沒有明顯的皺紋,牙齒潔白堅硬,她怎樣做到的?

 

 

首先是宋美齡喜歡素食,蔬菜沙拉每餐必用,同時喜歡吃水果,她最喜歡吃的水果有三種,西瓜、獼猴桃和芒果,當然也喜歡水蜜桃、荔枝和葡萄。她最喜歡的飲料,除了綠茶、葡萄酒外,就是白開水和茯苓紅棗阿膠湯了。喝白開水的習慣,是聽從了一位美國養生專家的意見之後養成的。這位專家說,白開水的營養比任何一種地下水、礦泉水、自來水都要好。 

   而喝茯苓紅棗阿膠湯的習慣,則是來自與宋美齡母親的家傳。宋美齡的母親倪桂珍,浙江餘姚人,溫婉賢淑,當為賢妻良母一世之楷模,一生育有六名子女。初嫁宋美齡父親宋查理的時候,身體一直不行,始終未能懷孕,幸遇見浙江名醫周岩,教其養生之道,給了這個茯苓紅棗阿膠湯的方子,讓其堅持服用,有虛補虛,無虛健體,只要堅持服用,身體必定好轉,宋母服用半年,果然懷孕生了大姐靄齡,隨後又為查理育了五名子女。

宋家三姐妹,在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雖然人生際遇各異,理想抱負亦有所不同,但是喝這個茯苓紅棗阿膠湯,則是她們三人共同的習慣。筆者特意查閱了很多養生資料,了解這個茯苓紅棗阿膠湯。

茯苓

 

 

   據《本草正》記載,茯苓能利竅去濕,利竅則開心益智,導濁生津;去濕則逐水燥脾,補中健胃;袪驚癇,厚腸臟,美顏,祛斑,潤膚,治痰之本,助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補陽。但補少利多。這什麼意思,用白話文來說,茯苓可以治療女性體內的痰濕之氣,痰濕是肥胖,皺紋,色斑等一切衰老之症的罪魁禍首,同時還可以美容,養顏,祛斑,在防的時候,還可以補,確實是女人駐顏養生之必備良品。但是好像我們生活中,還是很少吃到這個的。

   紅棗:關於紅棗,最突出的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具有滋陰補陽之功效 。這些自然毋須多說的,姐妹們都在吃,我也一直在吃。

 

 下面重點說說的還是阿膠

 

阿膠,在中國偉大的國葯史上,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了,一直被人們奉為補血保健的良方,它性平,味甘,入肺,肝,腎三經,集治療保健於一體,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的功能,被成為血病要葯,婦科病良葯和強壯滋補劑量,有「血液保護神」和「固體代血漿」之稱。

   現代臨床證明,阿膠具有升高紅細胞,升高白細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氧含量,擴充血容量,能增加血清鈣的含量等作用,是真正的補血益氣的良葯。

   所謂氣血足,百病無,人的體內氣血充盈暢通了,身體自然就好了。

筆者再此特獻上此方,大家沒事可以給自己和家人做。

原料:茯苓30g 紅棗30g  阿膠10g  紅豆30g  冰糖10g(根據情況加減)

製法:將紅豆  茯苓,紅棗洗凈,盛入燉盅,放入800ml水,文火燉三小時後,放入阿膠,冰糖,文火燉1小時。

服法:早晚各一次,連渣服用。

 

此湯質軟滑,味甜香潤,可口。可滋陰清熱養心,益氣補血止血。適用於吐衄便血、體虛疲乏無力、面色無華、低熱盜汗、心悸失眠、陰虛血熱,白血病,要堅持服用,不僅可以美容養顏,還可以強腎健體,女人可以吃,男人也可以吃。

 

如果大家平時工作忙,也可以買現成的,筆者比較懶,之前在樂購超市買的,產品是南京農業大學研製的,叫南農茯苓紅棗阿膠粉.南京農業大學也算百年名校了,東西喝了,確實還不錯,他們研製這個東西,跟宋美齡估計也有點關系,因為配方是一樣的,但這只是筆者臆測。可是樂購就是比較貴,要200多一瓶,只能吃12天。

  關於宋美齡的養生和美容,坊間流傳她用牛奶洗澡,經過考證其實只是誤傳,宋美齡只是在洗澡的同時,把一些牛奶當成美容霜塗抹在身上而已。 

宋美齡的包包頭發型幾乎可以說百年不變,體現了一種持之以恆的生活信念。但是她對頭發的保養卻是非常細致,她從不染發、不電發,不用塑料梳子梳頭,不用電吹風吹乾頭發,避免遭受強烈日光的照射。她的理念是,頭發的烏黑不白和年深日久保持柔軟不脆,必須使頭發飽含豐富的水分,這是頭發能不能過早變脆變細和變白的原因,雖然在國外長大,但是她一直注重傳統養生,即使在國外的時候,也經堅持吃媽媽做的芝麻核桃首烏粉,宋家是上海人,上海人對這種粉喜愛,是歷來已久的,我覺得奇怪的是,這個粉,南農居然也有,所以懷疑這個大學研製的產品,跟宋美齡到底有沒有關系,畢竟南京是曾經的國都,第一夫人的影子或許依舊在影響著這座城市。

 

宋美齡的排毒觀念可能是國人中最早的,她早年開始就有一個令人聞所未聞的好習慣,就是利用灌腸方法,完成人類每日的通便大事,保持了大便暢通,沒有毒素的積聚,這也許是宋美齡臉上沒有老年斑的重要原因之一。她還有一個好習慣,就是每天清晨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對於排除一夜累積的肺部毒素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她喜歡戶外行走,增加出汗的機會,同樣也起到了排毒的功效。

 

更高一個層次的養生,就到了養生哲學的層面。國民黨元老張群送給宋美齡一本書,孫思邈的《千金翼方》,裡面有一句話讓宋美齡受益無窮:「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她把這句話濃縮成為,要想長壽,就必須要心靜!宋美齡從真正的世俗中得到超脫,把地位、權柄、物質、金錢、榮耀視為過眼煙雲,這一點應該是構成宋美齡長壽心理基礎的重要原因。

 

宋美齡與繪畫結緣,不能不說構成了她保持精神長壽的主要原因。她30多歲就學習畫畫,但是到50多歲還是一個新手。她說,繪畫可以忘記很多煩悶,讓情緒變得更加欣喜和快樂,久而久之,繪畫就形成了我個性修養的一部分,它會讓我的心態更好,有了好的心情,就會讓人年輕,這就是繪畫的好處。

 

 

以上僅僅是俺讀完本書以後的點滴收獲,要想知道作者怎樣破譯宋美齡的養生密碼的細節,最好買本書來看看。

6、宋美齡是如何養生的

首先是宋美齡喜歡素食,蔬菜沙拉每餐必用,同時喜歡吃水果,她最喜歡吃的水果有三種,西瓜、獼猴桃和芒果,當然也喜歡水蜜桃、荔枝和葡萄。 晚年一直保持著喝燕麥粥的習慣,她的經典早餐是,一杯檸檬水,一碗燕麥粥和一杯熱咖啡。她最喜歡的飲料,除了綠茶、葡萄酒外,就是白開水了。喝白開水的習慣,是聽zd從了一位美國養生專家的意見之後養成的。這位專家說,白開水的營養比任何一種地下水、礦泉水、自來水都要好,沒有一種東西比得上白開水。宋美齡只是在洗完澡後,把一些牛奶當成美容霜塗抹在專身上而已。但是宋美齡喝牛奶的習慣幾乎就持續了一生,盡管她患有過敏症,喝牛奶斷斷續續。宋美齡對頭發的保養卻是非常細致,她從不染發、不電發,不用塑料梳子梳頭,不用電吹風吹乾頭發,避免遭受強烈日光的照射。她的理念是,頭發的烏黑不白和年深日久保持柔軟不脆,必須使頭發飽含豐富的水分,這是頭發能不能過早變脆變細和變白的原因。
宋美齡利用灌腸方法,完成人類每日的通便大事,保持了大便暢通,沒有毒素的積聚,這也許是宋美齡臉上沒有老年斑的重要屬原因之一。她還有一個好習慣,就是每天清晨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對於排除一夜累積的肺部毒素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與蔣介石 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