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宋高宗 養生論

宋高宗 養生論

發布時間:2020-07-18 10:59:30

1、嘉德拍賣公司藏品怎麼送拍

概述:中國嘉德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項目包括:中國書畫、瓷器、工藝品、油畫雕塑、古籍善本、碑帖法書、郵品、錢幣、銅鏡、珠寶翡翠、鍾表等大類,各項目不斷有突破區域性以及世界性藝術品拍賣成交最高價的紀錄中國嘉德國際拍制賣有限公司拍賣項目包括:中國書畫、瓷器、工藝品、油畫雕塑、古籍善本、碑帖法書、郵品、錢幣、銅鏡、珠寶翡翠、鍾表等大類,各項目不斷有突破區域性以及世界性藝術品拍百賣成交最高價的紀錄,諸多國寶級的珍品如「翁氏藏書」、「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唐摹懷素食魚帖」、「宋高宗手書養生論」、「朱熹春雨帖」和「出師頌」等重要拍品,亦通過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努力,或從海外回歸大陸,或從民間流向重要收藏機構。如欲送拍的藏家請將藏品的圖片(請標明尺寸、大小、價位)、聯系方式等發送到公司郵箱,如通過篩選,公度司會盡快與您取得聯系。

2、求 魏代嵇康的《廣陵散》介紹


嵇康是曹操的嫡孫女婿,與那個已經逝去的英雄時代的關系,比阮籍還要直接。
嵇康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第一等的可愛人物,他雖與阮籍並列,而且又比阮籍年少,但就整體人格論之,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要比阮籍高出許多,盡管他一生一直欽佩著阮籍。我曾經多次想過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想來想去終於明白,對於自己反對什麼追求什麼,嵇康比阮籍更明確、更透徹,因此他的生命樂章也就更清晰、更響亮了。
他的人生主張讓當時的人聽了觸目驚心:「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他完全不理會種種傳世久遠、名目堂皇的教條禮法,徹底厭惡官場仕途,因為他心中有一個使他心醉神迷的人生境界。這個人生境界的基本內容,是擺脫約束、回歸自然、享受悠閑。羅宗強教授在《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 》一書中說,嵇康把莊子哲學人間化,因此也詩化了,很有道理。嵇康是個身體力行的實踐者,長期隱居在河南焦作的山陽,後來到了洛陽城外,竟然開了個鐵匠鋪,每天在大樹下打鐵。他給別人打鐵不收錢,如果有人以酒餚作為酬勞他就會非常高興,在鐵匠鋪里拉著別人開懷痛飲。
一個稀世的大學者、大藝術家,竟然在一座大城市的附近打鐵!沒有人要他打,只是自願;也沒有實利目的,只是覺得有意思。與那些遠離人寰瘦骨嶙峋的隱士們相比,與那些皓首窮經、弱不禁風的書生們相比,嵇康實在健康得讓人羨慕。
嵇康長得非常帥氣,這一點與阮籍堪稱伯仲。魏晉時期的士人為什麼都長得那麼挺拔呢?你看嚴肅的《 晉書 》寫到阮籍和嵇康等人時都要在他們的容貌上花不少筆墨,寫嵇康更多,說他已達到了「龍章鳳姿、天質自然」的地步。一位朋友山濤曾用如此美好的句子來形容嵇康(叔夜):
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
現在,這棵岩岩孤松,這座巍峨玉山正在打鐵。強勁的肌肉,愉悅的吆喝,爐火熊熊,錘聲鏗鏘。難道,這個打鐵佬就是千秋相傳的《 聲無哀樂論 》、《 太師箴 》、《 難自然好學論 》、《 管蔡論 》、《 明膽論 》、《 釋私論 》、《 養生論 》和許多美妙詩歌的作者?這鐵,打得真好。
嵇康打鐵不想讓很多人知道,更不願意別人來參觀。他的好朋友、文學家向秀知道他的脾氣,悄悄地來到他身邊,也不說什麼,只是埋頭幫他打鐵。說起來向秀也是了不得的人物,文章寫得好,精通《 莊子 》,但他更願意做一個最忠實的朋友,趕到鐵匠鋪來當下手,安然自若。向秀還曾到山陽幫另一位朋友呂安種菜灌園,呂安也是嵇康的好友。這些朋友,都信奉回歸自然,因此都干著一些體力活,向秀奔東走西地多處照顧,怕朋友們太勞累,怕朋友們太寂寞。
嵇康與向秀在一起打鐵的時候,不喜歡議論世人的是非曲直,因此話並不多。唯一的話題是談幾位朋友,除了阮籍和呂安,還有山濤。呂安的哥哥呂巽,關系也不錯。稱得上朋友的也就是這么五六個人,他們都十分珍惜。在野朴自然的生態中,他們絕不放棄親情的慰藉。這種親情彼此心照不宣,濃烈到近乎淡泊。
正這么叮叮當當地打鐵呢,忽然看到一支華貴的車隊從洛陽城裡駛來。為首的是當時朝廷寵信的一個貴公子叫鍾會。鍾會是大書法家鍾繇的兒子,鍾繇做過魏國太傅,而鍾會本身也博學多才。鍾會對嵇康素來景仰,一度曾到敬畏的地步,例如當初他寫完《 四本論 》後很想讓嵇康看一看,又缺乏勇氣,只敢悄悄地把文章塞在嵇康住處的窗戶里。現在他的地位已經不低,聽說嵇康在洛陽城外打鐵,決定隆重拜訪。鍾會的這次來訪十分排場,照《 魏氏春秋 》的記述,是「乘肥衣輕,賓從如雲」。
鍾會把拜訪的排場搞得這么大,可能是出於對嵇康的尊敬,也可能是為了向嵇康顯示一點什麼,但嵇康一看卻非常抵拒。這種突如其來的喧鬧,嚴重地侵犯了他努力營造的安適境界。他掃了一眼鍾會,連招呼也不打,便與向秀一起埋頭打鐵了。他掄錘,向秀拉風箱,旁若無人。
這一下可把鍾會推到了尷尬的境地。出發前他向賓從們誇過海口,現在賓從們都疑惑地把目光投向他,他只能悻悻地注視著嵇康和向秀,看他們不緊不慢地幹活。看了很久,嵇康仍然沒有交談的意思,他向賓從揚揚手,上車驅馬,回去了。
剛走了幾步,嵇康卻開口了:「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鍾會一驚,立即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問句和答句都簡潔而巧妙,但鍾會心中實在不是味道。鞭聲數響,龐大的車隊回洛陽去了。
嵇康連頭也沒有抬,只有向秀怔怔地看了一會兒車隊後面揚天的塵土,眼光中泛起一絲擔憂。

對嵇康來說,真正能從心靈深處干擾他的,是朋友。友情之外的造訪他可以低頭不語,揮之即去,但對於朋友就不一樣了,哪怕是一丁點兒的心理隔閡,也會使他焦灼和痛苦。因此,友情有多深,干擾也有多深。
這種事情,不幸就在他和好朋友山濤之間發生了。
山濤也是一個很大氣的名士,當時就有人稱贊他的品格「如璞玉渾金」。他與阮籍、嵇康不同的是,有名士觀念卻不激烈,對朝廷、對禮教、對前後左右的各色人等,他都能保持一種溫和而友好的關系。但也並不庸俗,又忠於友誼,有長者風,是一個很靠得住的朋友。他當時擔任著一個很大的官職:尚書吏部郎,做著做著不想做了,要辭去,朝廷要他推薦一個合格的人繼任,他真心誠意地推薦了嵇康。
嵇康知道此事後,立即寫了一封絕交信給山濤。山濤字巨源,因此這封信名為《 與山巨源絕交書 》。我想,說它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封絕交書也不過分吧,反正只要粗涉中國古典文學的人都躲不開它,直到千餘年後的今天仍是這樣。
這是一封很長的信。其中有些話,說得有點傷心——
聽說您想讓我去接替您的官職,這事雖沒辦成,從中卻可知道您很不了解我。也許您這個廚師不好意思一個人屠宰下去了,拉一個祭師做墊背吧……
阮籍比我醇厚賢良,從不多嘴多舌,也還有禮法之士恨他,我這個人比不上他,慣於傲慢懶散,不懂人情物理,又喜歡快人快語,一旦做官,每天會招來多少麻煩事!……我如何立身處世,自己早已明確,即便是在走一條死路也咎由自取,您如果來勉強我,則非把我推入溝壑不可!
我剛死母親和哥哥,心中凄切,女兒才十三歲,兒子才八歲,尚未成人,又體弱多病,想到這一些,真不知該說什麼。現在我只想住在簡陋的舊屋裡教養孩子,常與親友們敘敘離情、說說往事,濁酒一杯,彈琴一曲,也就夠了。不是我故作清高,而是實在沒有能力當官,就像我們不能把貞潔的美名加在閹人身上一樣。您如果想與我共登仕途,一起歡樂,其實是在逼我發瘋,我想您對我沒有深仇大恨,不會這么做吧?
我說這些,是使您了解我,也與您訣別。
這封信很快在朝野傳開,朝廷知道了嵇康的不合作態度,而山濤,滿腔好意卻換來一個斷然絕交,當然也不好受。但他知道,一般的絕交信用不著寫那麼長,寫那麼長,是嵇康對自己的一場坦誠傾訴。如果友誼真正死亡了,完全可以冷冰冰地三言兩語,甚至不置一詞,了斷一切。總之,這兩位昔日好友,訣別得斷絲飄飄,不可名狀。
嵇康還寫過另外一封絕交書,絕交對象是呂巽,即上文提到過的向秀前去幫助種菜灌園的那位朋友呂安的哥哥。本來呂巽、呂安兩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這兩兄弟突然間鬧出了一場震驚遠近的大官司。原來呂巽看上了弟弟呂安的妻子,偷偷地佔有了她。為了掩飾,竟給弟弟安了一個「不孝」的罪名上訴朝廷。
呂巽這么做,無疑是衣冠禽獸,但他卻是原告!「不孝」在當時是一個很重的罪名,哥哥控告弟弟「不孝」,很能顯現自己的道德形象,朝廷也樂於藉以重申孝道;相反,作為被告的呂安雖被冤屈卻難以自辯,一個文人怎麼能把哥哥霸佔自己妻子的醜事公諸士林呢?而且這樣的事,證據何在?妻子何以自處?家族門庭何以避羞?
面對最大的無恥和無賴,受害者往往一籌莫展。因為製造無恥和無賴的人早已把受害者不願啟齒的羞恥心、社會公眾容易理解和激憤的罪名全都考慮到了,受害者除了淚汪汪地引項就刎,別無辦法。如果說還有最後一個辦法,最後一道生機,那就是尋找最知心的朋友傾訴一番。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平日引為知己的朋友早已一一躲開,朋友之道的脆弱性和珍罕性同時顯現。有口難辯的呂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貴的朋友嵇康。嵇康果然是嵇康,立即拍案而起。呂安已因「不孝」而獲罪,嵇康不知官場門路,唯一能做的是痛罵呂巽一頓,宣布絕交。
這次的絕交信寫得極其悲憤,怒斥呂巽誣陷無辜、包藏禍心;後悔自己以前無原則地勸呂安忍讓,覺得自己對不起呂安;對於呂巽,除了決裂,無話可說。我們一眼就可看出,這與他寫給山濤的絕交信,完全是兩回事了。
「朋友」,這是一個多麼怪異的稱呼,嵇康實在被它搞暈了。他太看重朋友,因此不得不一次次絕交。他一生選擇朋友如此嚴謹,沒想到一切大事都發生在他僅有的幾個朋友之間。他想通過絕交來表白自身的好惡,他也想通過絕交來論定朋友的含義。他太珍惜了,但越珍惜,能留住的也就越稀少。
盡管他非常憤怒,他所做的事情卻很小:在一封私信里為一個蒙冤的朋友說兩句話,同時識破一個假朋友,如此而已。但僅僅為此,他被捕了。
理由很簡單:他是不孝者的同黨。
從這個無可理喻的案件,我明白了在中國一個冤案的構建為什麼那麼容易,而構建起來的冤案又怎麼會那麼快速地擴大株連面。上上下下並不太關心事件的真相,而熱衷於一個最通俗、最便於傳播、又最能激起社會公憤的罪名;這個罪名一旦建立,事實的真相便變得無足輕重,誰還想提起事實來掃大家的興,立即淪為同案犯一起掃除。成了同案犯,發言權也就被徹底剝奪。因此,請原諒古往今來所有深知冤情而閉口的朋友吧,他們敵不過那種並不需要事實的世俗激憤,也擔不起同黨、同案犯等等隨時可以套在頭上的惡名。
現在,輪到為嵇康判罪了。
一個「不孝者的同黨」,該受何種處罰?
統治者司馬昭在宮廷中猶豫。我們記得,阮籍在母喪期間喝酒吃肉也曾被人控告為不孝,司馬昭內心對於孝不孝的罪名並不太在意。他比較在意的倒是嵇康寫給山濤的那封絕交書,把官場仕途說得如此厭人,總要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就在這時,司馬昭所寵信的一個年輕人求見,他就是鍾會。不知讀者是不是還記得他,把自己的首篇論文誠惶誠恐地塞在嵇康的窗戶里,發跡後帶著一幫子人去拜訪正在鄉間打鐵的嵇康,被嵇康冷落得十分無趣的鍾會?他深知司馬昭的心思,便悄聲進言:
嵇康,卧龍也,千萬不能讓他起來。明公掌管天下已經沒有什麼擔憂的了,我只想提醒您稍稍提防嵇康這樣傲世的名士。您知道他為什麼給他的好朋友山濤寫那樣一封絕交信嗎?據我所知,他是想幫助別人謀反,山濤反對,因此沒有成功,他惱羞成怒而與山濤絕交。明公,過去姜太公、孔夫子都誅殺過那些危害時尚、擾亂禮教的所謂名人,現在嵇康、呂安這些人言論放盪,誹謗聖人經典,任何統治天下的君主都是容不了的。明公如果太仁慈,不除掉嵇康,可能無以醇正風俗、清潔王道。(參見《 晉書·嵇康傳 》、《 世說新語·雅量 》注引《 文士傳 》。)
我特地把鍾會的這番話大段地譯出來,望讀者能仔細一讀。他避開了孝不孝的具體問題,幾乎每一句話都打在司馬昭的心坎上。在道義人格上,他是小人;在誹謗技巧上,他是大師。
鍾會一走,司馬昭便下令:判處嵇康、呂安死刑,立即執行。

這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還有太陽。
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從大獄押到刑場。
刑場在洛陽東市,路途不近。嵇康一路上神情木然而縹緲。他想起了一生中好些奇異的遭遇。
他想起,他也曾像阮籍一樣,上山找過孫登大師,並且跟隨大師不短的時間。大師平日幾乎不講話,直到嵇康臨別,才深深一嘆:「你性情剛烈而才貌出眾,能避免禍事嗎?」
他又想起,早年曾在洛水之西遊學,有一天夜宿華陽,獨個兒在住所彈琴。夜半時分,突然有客人來訪,自稱是古人,與嵇康共談音律。談著談著來了興致,向嵇康要過琴去,彈了一曲《 廣陵散 》,聲調絕倫,彈完便把這個曲子傳授給了嵇康,並且反復叮囑,千萬不要再傳給別人了。這個人飄然而去,沒有留下姓名。
嵇康想到這里,滿耳滿腦都是《 廣陵散 》的旋律。他遵照那個神秘來客的叮囑,沒有向任何人傳授過。一個叫袁孝尼的人不知從哪兒打聽到嵇康會演奏這個曲子,多次請求傳授,他也沒有答應。刑場已經不遠,難道,這個曲子就永久地斷絕了?——想到這里,他微微有點慌神。
突然,嵇康聽到,前面有喧鬧聲,而且鬧聲越來越響。原來,有三千名太學生正擁擠在刑場邊上請願,要求朝廷赦免嵇康,讓嵇康擔任太學的導師。顯然,太學生們想以這樣一個請願向朝廷提示嵇康的社會聲譽和學術地位,但這些年輕人不知道,他們這種聚集三千人的行為已經成為一種政治示威,司馬昭怎麼會讓呢?
嵇康望瞭望黑壓壓的年輕學子,有點感動。孤傲了一輩子的他,因僅有的幾個朋友而死的他,把誠懇的目光投向四周。一個官員沖過人群,來到刑場高台上宣布:宮廷旨意,維護原判!
刑場上一片山呼海嘯。
但是,大家的目光都注視著已經押上高台的嵇康。
身材偉岸的嵇康抬起頭來,眯著眼睛看了看太陽,便對身旁的官員說:「行刑的時間還沒到,我彈一個曲子吧。」不等官員回答,便對在旁送行的哥哥嵇喜說:「哥哥,請把我的琴取來。」
琴很快取來了,在刑場高台上安放妥當,嵇康坐在琴前,對三千名太學生和圍觀的民眾說:「請讓我彈一遍《 廣陵散 》。過去袁孝尼他們多次要學,都被我拒絕。《 廣陵散 》於今絕矣!」
刑場上一片寂靜,神秘的琴聲鋪天蓋地。
彈畢,從容赴死。
這是公元二六二年夏天,嵇康三十九歲。


還有一件後事。
那曲《 廣陵散 》被嵇康臨終彈奏之後,淼不可尋。但後來據說在隋朝的宮廷中發現了曲譜,到唐朝又流落民間,宋高宗時代又收入宮廷,由明代朱元璋的兒子朱權編入《 神秘曲譜 》。近人根據《 神秘曲譜 》重新整理,於今還能聽到。然而,這難道真是嵇康在刑場高台上彈的那首曲子嗎?相隔的時間那麼長,所歷的朝代那麼多,時而宮廷時而民間,其中還有不少空白的時間段落,居然還能傳下來?而最本源的問題是,嵇康那天的彈奏,是如何進入隋朝宮廷的?
不管怎麼說,我不會去聆聽今人演奏的《 廣陵散 》。《 廣陵散 》到嵇康手上就結束了,就像阮籍和孫登在山谷里的玄妙長嘯,都是遙遠的絕響,我們追不回來了。
然而,為什麼這個時代、這批人物、這些絕響,老是讓我們割捨不下?我想,這些在生命的邊界線上艱難跋涉的人物,似乎為整部中國文化史做了某種悲劇性的人格奠基。他們追慕寧靜而渾身焦灼,他們力求圓通而處處分裂,他們以昂貴的生命代價,第一次標志出一種自覺的文化人格。在他們的血統系列上,未必有直接的傳代者,但中國的審美文化從他們的精神酷刑中開始屹然自立。
在嵇康、阮籍去世之後的百年間,大書法家王羲之、大畫家顧愷之、大詩人陶淵明相繼出現;二百年後,大文論家劉勰、鍾嶸也相繼誕生;如果把視野拓寬一點,這期間,化學家葛洪、天文學家兼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等大科學家也一一涌現。這些人,在各自的領域幾乎都稱得上是開天闢地的巨匠。魏晉名士們的焦灼掙扎,開拓了中國知識分子自在而又自為的一方心靈秘土,文明的成果就是從這方心靈秘土中蓬勃地生長出來的。以後各個門類的千年傳代,也都與此有關。但是,當文明的成果逐代繁衍之後,當年精神開拓者們的奇異形象卻難以復見。嵇康、阮籍他們在後代眼中越來越顯得陌生和乖戾,陌生得像非人,乖戾得像神怪。
有過他們,是中國文化的幸運;失落他們,是中國文化的遺憾。
我想,時至今日,我們勉強能對他們說的親近話只有一句當代熟語: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個是余秋雨的《千古的絕響》的一部分,如果全部發,字數太多了,看完這個應該就懂了的,如果覺得有缺陷你還可以在網上找一下余秋雨的這篇文)

3、廣陵散的作者是誰

《廣陵散》的作者是魏晉琴家嵇康。

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並且給後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

《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正聲以前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跡的歌頌與贊揚。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

(3)宋高宗 養生論擴展資料:

嵇康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袁宏稱其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跡與遭遇對於後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

嵇康通曉音律,尤愛彈琴,著有音樂理論著作《琴賦》《聲無哀樂論》。他主張聲音的本質是「和」,合於天地是音樂的最高境界,認為喜怒哀樂從本質上講並不是音樂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

4、北京嘉德拍賣公司怎麼樣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5月,是國內首家以經營中國文物藝術品為主的綜合性拍賣公司,每年定期舉辦春季、秋季大型拍賣會,以及4期「嘉德四季」拍賣會。公司總部位於北京,設有上海、廣州、香港、台灣、日本及北美辦事處。2012年10月,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香港舉行首拍,標志著中國藝術品拍賣歷史上至關重要的一步。公司創立23年來,已經成功舉辦1200餘專場拍賣,總成交額逾500億元,有近45萬件拍品在嘉德舉辦的拍賣會上成交。 經過中國嘉德的努力,諸多國寶級珍品如「翁氏藏書」、「唐摹懷素食魚帖」、「宋高宗手書養生論」等重要拍品,或從海外回歸大陸,或從民間流向重要收藏機構。歷年由博物館、美術館購藏的嘉德拍品,有宋高宗《真草二體書嵇康養生論》,上海博物館購藏;朱熹、張栻《春雨帖佳雪帖新祺帖》,故宮博物院購藏;隋人書《出師頌卷》,故宮博物院購藏;王羲之 草書《平安帖》,龍美術館購藏;李可染《井岡山》,龍美術館購藏等。同時,各項目不斷有突破區域性以及世界性藝術品拍賣成交最高價的紀錄。2007年秋拍中,明代仇英《赤壁圖》以人民幣7952萬元的成交價使中國繪畫類作品拍賣價格首次超過千萬美元級別,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2011年春拍,4.255億元)、王羲之草書《平安帖》(2010秋拍,3.08億元)、唐代「大聖遺音」伏羲式古琴(2011春拍,1.15億元),清乾隆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圖帖緙絲全卷(2004年春拍,成交價3575萬元)、清乾隆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盤口瓶(2006春拍,成交價5280萬元)、明黃花梨簇雲紋馬蹄腿六柱式架子床(2010秋拍,4312萬元),靳尚誼《塔吉克新娘》(2013秋拍,8510萬元)等以及郵品錢幣門類的多項珍品均創造了各項目的歷史最高價。

5、北京最大拍賣行

保利最近五年公開成交總額460億,

嘉德最近五年公開成交總額387億,


如果單指某年的營業額,各分秋色。

6、為什麼歷史上的皇帝沒有長壽的?

自嬴政自稱「始皇帝」開始,皇帝便成了中國專制等級社會中最高統治者獨有的尊稱。但養尊處優的皇帝,真的都能長壽嗎?

根據《中國帝王皇後親王公主世系錄》中記錄的中國皇帝壽命列表,統計發現,自秦始皇嬴政到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302位皇帝平均壽命僅有40歲,其中257位皇帝的壽命不超過60歲。

除去醫療條件等客觀原因,皇帝的壽命短,也多與生活習性有關。

舉天下以奉一人
飲食無度,肥胖導致慢性病高發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古代帝王們擁有著當時最好的物質生活條件,養尊處優,飲食肥甘厚味,往往易患「膏粱之疾」。

宋明帝劉彧(yù)即位時,年僅27歲,正值生理黃金期。然而,由於身體過於肥胖,錦衣玉食之下,身體狀況也是一日不如一日。據《宋書》記載,即位後的劉彧不再勵精圖治,過上了驕奢淫逸的生活,貪吃多睡,且經常暴飲暴食。吃用蜂蜜腌制的鱁(魚鰾﹑魚腸用鹽或蜜漬成的醬),一次可以吃幾升;吃烤豬肉,一次能吃兩百塊。食量大得驚人。《宋書》還記載,劉彧甚至因為肥胖失去了生育能力。

即便病倒,劉彧食量依然不減,重病在身依然能一口氣吃下好幾升食物。《南齊書·良政傳·虞願》記載:帝素能食,尤好逐夷,以銀缽盛蜜漬之,一食數缽」,最後一次吃得最多,吃到嗓子眼,立刻就要斷氣,僕人給飲下數升酢酒緩解症狀,但腹脹更加厲害,他依然不停地吃糟汁(米酒),一頓三升。結果沒多久離世,年僅34歲。

清太宗皇太極也是一個體型肥胖的皇帝。據《清史稿》記載:大清國第一帝皇太極中年發福,長得很胖,身體笨重,行動遲緩。朝鮮史書《李朝實錄》說,皇太極過於肥胖導致中風、高血壓等病症,猝然駕崩。

《皇帝內經》指出:「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 由於肥甘食物膽固醇含量高,易使動脈粥樣硬化而發生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症等。
健康時報記者統計,在300餘位皇帝中,其中病亡者有208人,其中導致死亡的疾病中,心、腦血管疾病是高發疾病之一。兩宋尤其是北宋皇帝的死亡原因大多是高血壓引發的腦血管疾病。北宋九位皇帝中——真宗、仁宗、英宗、神宗都患有腦血管疾病。
除了古代帝王,隨著如今生活條件的改善,肥胖致病越來越成為尋常百姓家不容忽視的問題。全球營養改善聯盟(GAIN)發布的最新《全球營養不良狀況報告》顯示,中國有超3億人屬於超重和肥胖人群,居世界首位。

以一人而率天下
日夜操勞易患精神類疾病

康熙皇帝曾在遺詔中解釋過為什麼歷代皇帝短壽:自古帝王多享年不永,皇帝面對政務之煩,使人不勝其勞。當了皇帝,就沒有退路,不能退休。
在享受「萬人之上」的待遇同時,皇帝也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也增加了精神疾患等的易患性。根據二十四史本紀部分中,各朝代皇帝傳記中記載,有近四分之一的皇帝有人格異常甚至精神分裂的症狀。

明光宗朱由檢在位期間,面臨內憂外患,朝政動盪不安。每天睡眠時間不到兩個小時,不到二十歲就頭發盡白,眼角布滿了魚尾紋。

《明史·本紀第二十四》記載,朱由檢在位十七年間,內宮從未聽過管弦之聲,公雞還未打鳴,就開始伏案疾書,批閱文件。

不過,1644年4月,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年僅35歲的朱由檢無法面對亡國的現實,自殺身亡。

北魏道武帝拓跋圭患的似為躁鬱症。拓跋珪早期南征北戰,戰功赫赫,但是在建立北魏之後,卻陷入兩難境地,中原地區大量保留著蒙古的風俗,不能像漢族皇帝一樣輕易駕馭政權,處處受人制約,皇位也不斷受到威脅。

據《魏書·太祖紀》記載,災變屢現,憂懣不安,或數日不食,或不寢達旦。追計平生成敗得失,獨語不止。疑群臣左右皆不可信,歸咎群下,喜怒無常。

說的就是,拓跋圭經常幾天不吃飯、整晚不睡覺,一直去思考自己平生的成敗得失,有時候會自言自語一個晚上。對於身邊的大臣,拓跋圭也都充滿了不信任,見到大臣臉色有異,或言辭失措,就大叫而起。在精神疾病長期困擾之下,拓跋圭於39歲離世。
壓力導致的精神類疾病,如今也並不鮮見。2017年5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一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高達17.5%,總體呈現上升趨勢。

嗜酒沉醉 逐美貪色
不良生活習慣影響壽命

盡管造成這些帝王早死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條,無疑跟生活習慣太壞有關。酒,滿足皇帝們在禮儀、社交與聯絡臣下感情的需要。然而,過量飲酒也是導致皇帝身體疾病乃至身亡的因素之一。

據《北齊書》記載,北齊文宣帝高洋,「沉酗既久,彌以狂惑」,「暨於末年,不能進食,唯數飲酒,曲櫱成災,因而致斃」。 高洋長期酗酒,後來甚至不吃飯只喝酒,導致死亡。高洋離世時,年僅31歲。

元太宗窩闊台也可能是急性酒精中毒致死。根據《元史》記載,十三年十一月,窩闊台出門狩獵返回時,「帝歡飲,極夜乃罷,辛卯遲明,帝崩於行殿」。大量飲酒,酒中的乙醇等有毒物質在體內迅速的蓄積,抑制大腦呼吸中樞,導致呼吸衰竭或急性腦血管疾病而亡。
白天狂飲大醉讓酒精的毒害深入骨髓,夜晚縱欲以耗損精血元氣。東漢末年哲學家、文學家仲長統撰著《昌言》一書中,「那些帝王將相及其貴族子弟,無不宮妃數千,妻妾成群,生活極度奢靡。他們整天飽食肥甘,嗜酒沉醉,逐美貪色,縱欲無度。其結果弄得一個個體弱多病,夭折短命」。

仲長統指出,這些人大多在尚未成年之時就已早婚早育,使其子女更加柔弱多病。這種體質低劣的孩子再度重復其父輩那種荒淫放縱的生活方式,誰也無法避免重蹈覆轍,於是病弱者代代相傳,個個都很短命,乃至形成惡性循環。
以東漢時期的帝王壽命為例,整個東漢時期總共有14個皇帝,除了5個死於幼兒或少年時期的不計以外,在9個成年皇帝中,活到40歲以上的僅有3人,其他6人都是英年早逝的短命者。

湖南中醫葯大學教授周貽謀表示,如今,很多人在發家致富之後,便嗜好美色,生活放縱,有的青少年亦染上不良的生活習慣,致使其身心健康不斷受到損傷,甚或招致其重病或減損壽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教授曾指出,國民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與行為,必須進行一場涉及面廣、內涵深刻,甚至是脫胎換骨的膳食、行為革命。

「長生葯」不治病反致命
神醫、神葯不可信

葯物中毒是皇帝們常見的疾病之一,在病亡的208位皇帝中,中毒位於死因之首。自秦漢時期,許多帝王為追求長生,希望通過服食丹葯達到長壽的願望。但不乏因服食丹葯中毒甚至喪命的帝王。

皇帝迷信神效「丹葯」的起因,多為聽信方士之言,而這些丹葯中,常有危害身體成分。
東晉哀帝司馬丕迷戀服食丹葯,希望能夠長生不老,漸漸有了依賴。興寧二年(公元前364年)三月,司馬丕一次性服食了過量丹葯,身體出現了中毒反應,由於葯物毒性發作,身體機能出現嚴重受損,一年後離世,年僅25歲。據《晉書》記載,東晉哀帝司馬丕,「雅好黃老,斷轂,餌葯以求生,服食過多。遂中毒,不識萬機」。

雖有司馬丕的前車之鑒,還有很多皇帝為治病養生而服用丹葯。以唐朝為例,據《歷史研究》期刊「試釋唐代諸帝多餌丹葯之謎」一文,在唐朝21位皇帝當中,至少有11位皇帝迷戀丹葯,其中唐太宗、唐穆宗、唐武宗都是所謂「長生葯」,中毒導致不治身亡。
明清皇帝也有不少皇帝熱衷於服食丹葯,其原因除了追求更長的壽命,還有治療疾病。明成祖朱棣因為風濕,服食「靈濟宮符葯」,由於葯性多熱,服用之後多暴怒,導致失音。清世宗也由於痴迷丹葯導致身亡。

宣稱包治百病、治癒癌症、甚至起死回生……如今,類似保健品冒充「萬能神葯」的廣告隨處可見,讓不少老人深受其害。
自稱「蒙醫後人」的劉洪斌,自稱「清宮御酒」的保健品酒、添加違禁品的「清宮丸」等,這些打著皇家、御用的旗號常常能吸引一大批消費者。以清宮御酒為例,日前深圳警方就破獲一起近千萬元的非法保健酒案,該酒涉嫌違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化學物質,長期服用對人體具有一定危害,對患有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危害極大,嚴重者可致

心肌梗死。
養生四訣 十常四勿

80歲長壽皇帝的長壽經
健康時報記者統計發現,中國歷代皇帝中80歲以上的鳳毛麟角,清朝乾隆(89歲)、南北朝梁武帝蕭衍(85歲)、唐朝女皇帝武則天(82歲)、宋高宗趙構(81歲)。
乾隆是歷代皇帝中壽命最長的一位,年近90依然身體健壯、神智清醒。他曾總結出養生四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早上不睡懶覺,黎明即起,到戶外作呼吸運動。進補時應隨季書變化,年齡大小和健康狀況而異。

「十常四勿」是乾隆帝日常堅持的保健動作,也即: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轉,面常搓,發常梳,足常摩,腹常旋,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具體而言:運動強健體魄,乾隆自幼習騎射、直到80歲高齡依然去狩獵;旅遊調節心境,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一生中曾六下江南、三上五台山;讀書修身養性,一生作文1300多篇,寫詩4萬余首;起居飲食有規律,膳食以新鮮蔬菜為主,少吃肉類,且從不過飽,不好抽煙。

梁武帝蕭衍則認為酒為「惡本」,他曾寫《斷酒肉文》一文,酒者是何臭氣,水谷失其正性,成此別氣,眾生以罪業因緣,故受此惡觸,立誓「永斷酒肉」,這被認為是蕭衍高壽的原因之一。

談及宋高宗趙構長壽,學者普遍認為是因其良好心態。明代學者龍遵在其養生學專著《食色紳言》中提到,高宗長壽,是因為先天稟賦和後天寡慾。趙構精通醫術和養生,曾親筆寫下《養生論卷》一書,講究清虛靜泰,少私寡慾。在歷經國破家亡、母親被俘等一系列變故後仍鎮定自若,56歲的宋高宗趙構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退位,在山水湖色的滋潤中,悠哉之極,樂享人生之道,活到八十一歲高齡。

由此可見,其長壽的共同特點,在於深諳養生之道。這與世界衛生組織指明的健康方法不謀而合: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或許,這正是我們獲得長壽的最優解。

參考文獻:
①柏楊:《中國帝王皇後親王公主世系錄》,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②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1972年
③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
④趙翼:《新舊唐書·唐諸帝多餌丹葯》,中華書局,1984年
⑤宋濂等:《元史》卷二《太宗記》,中華書局,1976年
⑥李百葯:《北齊書》卷四《文宣帝紀》,中華書局,1972年
⑦趙爾巽:《清史稿》,中華書局,1977年
⑧ 崔寔、仲長統:《政論·昌言》,中華書局,2014年
⑨王永平:《試釋唐代諸帝多餌丹葯之謎》,歷史研究,1999年
⑩史泠歌:《帝王的健康與政治-宋代皇帝疾病問題研究》,河北大學,2012年

7、嘉德春是什麼?

中國嘉德的拍賣業務種類共有中國書畫、瓷器工藝品、油畫及雕塑、古籍善本、郵品錢幣、珠寶翡翠、鍾表相機七大類。除了一年兩次的春、秋兩次大型拍賣會,中國嘉德於2005年3月推出基本上一年四次的嘉德四季拍賣會。其中嘉德春拍賣會就是每年春天舉辦的大型拍賣會.

關於中國嘉德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立於一九九三年五月,是以經營中國文物藝術品為主的綜合性拍賣公司,總部設於北京。每年定期舉辦春季、秋季大型拍賣會,以及「嘉德四季」拍賣會。公司設有上海、天津、香港辦事處及北美聯絡處。

截至二零零五年,中國嘉德已成功舉辦了三百多場國際性文物藝術品專場拍賣會,拍品總數十六萬三千餘件。中國嘉德首創為普通大眾收藏服務的「周末拍賣會」在成功舉辦了八十四期之後,於二零零五年變更為「嘉德四季」拍賣會,單場拍賣成交額逾億元,拍品檔次亦大幅提高。

中國嘉德常設文物藝術品拍賣項目包括:中國書畫、瓷器、工藝品、油畫雕塑、古籍善本、碑帖法書、郵品、錢幣、銅鏡、珠寶翡翠、鍾表等大類,各項目不斷有突破區域性以及世界性藝術品拍賣成交最高價的紀錄,諸多國寶級的珍品如「翁氏藏書」、「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唐摹懷素食魚帖」、「宋高宗手書養生論」、「朱熹春雨帖」和「出師頌」等重要拍品,亦通過中國嘉德的努力,或從海外回歸大陸,或從民間流向重要收藏機構。

十餘年來,中國嘉德始終堅守行業道德,追求專業化服務方向,遵從良性競爭規則,倡導行業規范自律,積極配合政府管理部門探索文物藝術品拍賣發展思路,參與並促進了諸如境內民間珍貴文物「定向拍賣」和「海外迴流文物復出境」等系列政策法規的出台,贏得了行業內外的支持和信賴。中國嘉德創始人陳東升當選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會長,董事總經理王雁南當選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文化藝術品拍賣專業委員會主任,董事副總經理寇勤當選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和北京拍賣行業協會副會長。

中國嘉德首批並連續被評為中國拍賣企業「 AAA 」級最高資質,並被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授予守信企業稱號。

詳細情況請看官方網址http://www.cguardian.com/

8、宋高宗趙構詳細的歷史資料,和歷史背景,越詳細越好(包括做皇帝之前以及人品性格特點等等詳細的資料)

宋高宗(1107—1187)南宋皇帝。名趙構。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南逃至臨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權。統治期間,雖迫於形勢以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檜。後以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條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韓世忠等三大將兵權,殺害岳飛。紹興三十二年(162年)位於孝宗,自稱太上皇。著有《翰墨志》。 趙構生平- 趙構生平 趙構本與皇位無緣,然而,靖康之變中,趙宋宗室多被金兵擄去,惟獨趙構成了漏網之魚,「中興之主」的位子自然非他莫屬。靖康二年,時年21歲的趙構登基,重建趙宋政權。 趙構後宮- 趙構皇後——吳氏 十四歲被選入宮,侍奉高宗趙構。兵變時,吳氏身穿戎裝,跟隨高宗左右、英姿颯爽,頗有膽略。- 香消玉殞李師師和苟且偷生韋太後 一個承歡賣笑,一個母儀天下,兩人地位相去何啻霄壤!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宋高宗墨跡- 趙構《草書〈洛神賦〉》 趙構在政治上的庸怯早有歷史定論,但在書法史上卻佔有一席之地。書史每艷稱父子書家……- 趙構·翰墨志 《翰墨志》一卷,趙構以其自身的學書實踐嚮往古典氣息的高雅風格的書法道路,主張並強調書法的基礎在於古典。 統治功過- 趙構與岳飛- 饒鳳關之戰- 富平之戰- 和尚原之戰 後人評說- 趙構與秦檜共位的時代- 趙構駐蹕金鰲山- 趙若舟:趙構是個好皇帝- 王曾瑜:岳飛之死更多>> 影視文學作品《宋趙構書養生論卷》《白居易詩洛神賦》正說宋朝十八帝《細說宋朝》《南宋史稿》《宋高宗》電視劇《八大豪俠》《宋趙構書養生論卷》《白居易詩洛神賦》正說宋朝十八帝《細說宋朝》《南宋史稿》《宋高宗》電視劇《八大豪俠》

與宋高宗 養生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