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科全說的黃芪粥怎麼弄
陳允斌網路全說筆記:氣虛的人就是很容易疲勞,這種就是一種虛,出汗也是氣虛的一個典型的一個表現,氣虛的人呢,我們就要補氣。
陳允斌介紹黃芪粥製作一定要像熬中葯一樣把黃芪三煎三煮,你要把它煮三次,煮三次把那個水呢,再去煮粥,這樣的效果才好。
陳允斌介紹黃芪粥製作,需要黃芪的量一般是三十克到六十克,如果你覺得自已出汗特別少你就用三十克,如果你覺得一動就大汗淋漓的就需要六十克。
陳允斌介紹黃芪粥的吃法,最好早上喝,因為它是提氣提神。早上喝完黃芪粥你就特別有精神。喝黃芪粥一般喝七天就可以看到效果了。如果堅持喝就可以改善氣虛的症狀。
2、黃芪熬粥的做法
主要食材黃芪,大米
1、取大約30克黃芪,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時,連水一起燒開,中火煮30分鍾,將葯汁潷出備用。
2、再加等量的清水燒開後煮15分鍾,再次潷出葯汁。
3、重復第二步的動作(再加等量的清水燒開後煮15分鍾,再次潷出葯汁)。
4、將煮過的黃芪葯渣撈出扔掉。將三次煮的葯汁放在一起,放入約100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成。
(2)黃芪粥 養生擴展資料
粥的歷史文化介紹——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粥的蹤影伴隨始終。關於粥的文字,最早見於周書:黃帝始烹谷為粥。
中國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為食用,2500年前始作葯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有西漢名醫淳於意(倉公)用「火齊粥」治齊王病;
進入中古時期,粥的功能更是將「食用」、「葯用」高度融合,進入了帶有人文色彩的「養生」層次。
3、每天100克黃芪煲粥有副作用嗎?
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葯材的統稱。植物黃芪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中葯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黃芪的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代研究,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黃芪主要功用及機制
①倪朱謨:「黃芪,補肺健脾,實衛斂汗,驅風運毒之葯也。故陽虛之人,自汗頻來,乃表虛而腠理不密也,黃芪可以實衛而斂汗;傷寒之證,行發表而邪汗不出,乃里虛而正氣內乏也,黃芪可以濟津以助汗;賊風之痾,偏中血脈而手足不隨者,黃芪可以榮筋骨;癰瘍之證,膿血內潰,陽氣虛而不斂者,黃芪可以生肌肉,又陰瘡不能起發,陽氣虛而不愈者,黃芪可以生肌肉。」(《本草匯言》) ②張景岳:「(黃芪),因其味輕,故專於氣分而達表,所以能補元陽,充腠理,治勞傷,長肌肉。氣虛而難汗者可發,表疏而多汗者可止。其所以止血崩血淋者,以氣固而血自止也;故日血脫益氣。其所以治瀉痢帶濁者,以氣固而陷自除也,故曰陷者舉之。」(《本草正》) ③賈所學:「黃芪,性溫能升陽,味甘淡,用蜜炒又能溫中,主健脾,故內傷氣虛,少用以佐人參,使補中益氣,治脾虛泄瀉,瘧痢日久,吐衄腸血,諸久失血後,及痘疹慘白。主補肺,故表疏衛虛,多用以君人參,使斂汗固表,治自汗盜汗。諸毒潰後,收口生肌,及痘瘡貫膿,癰疽久不愈者,從骨托毒而出,必須鹽炒。痘科虛不發者,在表助氣為先,又宜生用。」(《葯品化義》) ④張石頑:「(黃耆),入肺而固表虛自汗,入脾而托已潰癰瘍。《本經》首言癰疽久敗,排膿止痛,次言大風癩疾,五痔鼠瘺,皆用生者,以疏衛氣之熱。性雖溫補,而能通調血脈,流行經絡,可無礙於壅滯也。其治氣虛盜汗自汗,及皮膚痛,是肌表之葯。治咯血柔脾胃,是中州之葯。治傷寒尺脈不至,補腎臟元氣不足,及嬰兒易感風邪,發熱自汗諸病,皆用炙者,以實衛氣之虛,乃上中下內外三焦葯,即《本經》補虛之謂。如痘疹用保元湯治脾肺虛熱,當歸補血湯治血虛發熱,皆為聖葯。」(《本經逢原》) ⑤張秉成:「(黃芪)之補,善達表益衛,溫分肉,肥腠理,使陽氣和利,充滿流行,自然生津生血,故為外科家聖葯,以營衛氣血太和,自無瘀滯耳。」(《本草便讀》) ⑥張山雷:「(黃耆)補益中土,溫養睥胃,凡中氣不振,脾土虛弱,清氣下陷者最宜。其皮味濃質厚,力量皆在皮中,故能直達人之膚表肌肉,固護衛陽,充實表分,是其專長,所以表虛諸病,最為神劑。」「凡飢飽勞役,脾陽下陷,氣怯神疲者,及瘧久脾虛,清氣不升,寒熱不止者,授以東垣之補中益氣湯,無不捷效,正以黃芪為參、術之佐,而又得升、柴以升舉之,則脾陽復辟,而中州之大氣斡旋矣。」(《本草正義》)
必竟是葯,所以不建議長期服用,偶爾一起煮粥很有宜處。
4、黃芪粥怎麼做
做法一
第一步,取大約30克黃芪,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時,連水一起燒開,中火煮30分鍾,將葯汁潷出備
用。
第二步,再加等量的清水燒開後煮15分鍾,再次潷出葯汁。
第三步,重復第二步的動作。
第四步,將煮過的黃芪葯渣撈出扔掉。將三次煮的葯汁放在一起,放入約100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成。
黃芪粥提氣作用很強,最適宜早上喝,喝完之後,一整天都會精神十足。
這個粥方中,黃芪的用量不多,配上大米,很平和,屬於平補,在暑濕重的季節大部分人都可以吃一點。氣弱體虛的朋友,在三伏期間堅持每天喝黃芪粥,能夠提升中氣,增強免疫力,到了秋冬就不容易生病了。
三伏天暑濕傷氣,用黃芪進補正當其時。伏天太熱,常使人感覺懶洋洋的,不想多說多動,有的人身體發重、頭腦昏沉、出汗多、手腳發熱,還有的人雙腿浮腫、便秘等等,這些症狀正需要黃芪的葯力來化解。
注意:黃芪粥是補虛的,實證不宜。體虛、中氣不足、中老年人、大病初癒、手術後、放化療後的病人可以多吃。陰虛陽亢者、有表邪者則不宜。比如如果你今天受涼了,感受了風寒,那就是有表邪,那麼這兩天就不要喝黃芪粥。
說到這里,要給大家澄清一個誤區。許多人常常搞不清楚自己應不應該吃補葯,該補的沒有補,不該補的瞎補。有的人比較瘦,就認為自己應該多進補,有的人比較肥胖,就認為自己應該多吃排毒葯,不能補,害怕越補越胖。
就拿黃芪做例子,它大補中氣,與人參同功,是典型的補葯吧?可是它卻有減肥的作用,你相信嗎?
肥人多虛。大多數肥胖的人,都有氣虛的表現。對於這些體虛而又肥胖的朋友來說,喝黃芪粥補氣再好不過了。身體的贅肉都是代謝不掉的廢物堆積而成。喝了黃芪粥,人體的運化功能增強,贅肉自然沒有存身之地了。
做法二
第一步:取大約30克黃芪,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時,連水一起燒開,中火煮30分鍾,將葯汁潷出備用
第二步:再加等量的清水燒開後煮15分鍾,再次潷出葯汁。
第三步:重復第二步的過程。
第四步:將煮過的黃芪葯渣撈出扔掉。將三次煮的葯汁放在一起,放入約100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成。
黃芪粥提氣作用強,適宜早上喝
5、黃芪能煮什麼粥
做黃芪粥,要注意黃芪本身是不能吃下去的。要把黃芪通過中葯的「三煎三煮」方法熬成葯汁。用這個葯汁加大米煮粥。黃芪粥提氣作用很強,最適宜早上喝,喝完之後,一整天都會精神十足。
6、黃芪熬粥和什麼不能同食
黃芪+南杏仁:身體不適。
黃芪+玄參:功能相剋。
黃芪+杏仁:身體不適。
黃芪和人參均屬補氣良葯,人參偏重於大補元氣,回陽救逆,常用於虛脫、休克等急症,效果較好。而黃芪則以補虛為主,常用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稱為「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
黃芪的食用方法
1.脾胃虛弱、食慾不振、食少便溏、肢倦無力等症,常與黨參、白術、山葯同用。
2.氣虛下陷、內臟下垂,如脫肛、子宮脫落、胃下垂等,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補中益氣湯。
7、怎樣做黃芪粥?
黃芪粥
【配方】制黃芪30克,粳米100克。
【製法】
(1)黃芪加水煎煮取汁去渣,粳米洗凈,與汁同煮。
(2)早晚服用為宜。
【功效】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用於脾肺氣虛,神倦乏力,食少便溏,氣短懶言,自汗等症。
8、哪些粥可以養生?
仙人粥
何首烏30克,粳米100克,紅棗5個。將何首烏切片,濃煎取汁。粳米、紅棗洗凈煮粥,粥成時加入首烏汁,稍煮片刻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連服7~10天後,間隔3~5天再服。
功效:益肝腎,補氣血。適用於肝腎虧損,須發早白,血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大便干結,以及高血脂症、冠心病、神經衰弱及高血壓病。
枸杞子粥
枸杞子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枸杞子、粳米均洗凈。先將粳米煮至半熟,放入枸杞子一同煮熟。
功效:補肝腎,明目。適用於頭暈眼花、耳鳴、遺精、腰膝酸軟等症。
海參粥
水發海參100克,粳米100克。水發海參剖洗干凈,切成小丁,與洗凈的米一起加水適量煮成粥。
功效:補腎,益精,養血。適用於精血虧損、體質虛弱、性機能減退、低熱盜汗、腎虛尿頻等症。
肚粥
豬肚一隻,白術60克,檳榔一枚,生薑45克,粳米50克。先將豬肚洗凈除去涎脂。再將白術、檳榔、煨過的生薑研為粗末,放入豬肚中縫口。加水,豬肚煮熟,取汁加入粳米及調味佐料(如茴香、胡椒粉、鹽、蔥等)煮粥。
功效:健脾和胃。
羊肝胡蘿卜粥
羊肝150克,胡蘿卜100克,大米100克,蒜頭數瓣,黃酒、蔥、姜、精鹽、味精適量。羊肝和胡蘿卜均切成5毫米見方小丁,肝丁用黃酒、薑汁漬10分鍾。用熱油爆香蒜茸後,倒入肝丁,略炒盛起。
③將大米熬成粥後加入胡蘿卜丁,燜煮15~20分鍾,再加入肝丁並調味。
功效:有明目、護眼及治夜盲的功用。
山葯桂圓粥
鮮生山葯100克,桂圓肉15克,荔枝肉3個,五味子3克,白糖適量。將生山葯去皮切成薄片。將山葯片、桂圓、荔枝肉(鮮者更佳)、五味子同煮,煮好後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能補益心腎。
山葯扁豆粥
鮮山葯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將鮮山葯去皮,切片。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先煮粳米和扁豆,燒沸後,再加入山葯片同煮,煮好後加適量白糖即成。
功效:能消暑益氣,健脾止瀉。
藕粉粥
藕粉25克,白粳米25克(或麥片亦可),白糖適量。將粳米放入鍋煮粥,將熟時放入藕粉調勻,加糖即成。或用水煮麥片,數沸後將藕粉打糊調入和勻,加糖即成。
功效:能補益心脾。
核桃肉糯米粥
糯米100克,核桃15隻。將核桃敲碎取出核桃肉。核桃殼加清水煮20分鍾後,棄殼留湯。將核桃殼湯加核桃仁、糯米煮成粥。
功效:能防治孕婦妊娠嘔吐。
9、黃芪粥有哪些功效?
黃芪粥:材料:黃芪30克,粳米100克。
操作:(1)黃芪加水煎煮取汁去渣,粳米洗凈,與汁同煮。
(2)早晚服用為宜。
功效: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用於脾肺氣虛,神倦乏力,食少便溏,氣短懶言,自汗等症。
八寶粥:材料:芡實、山葯、茯苓、蓮肉、薏苡仁、白扁豆、黨參、白術各6克,大米150克。
操作:(1)以上八葯煎煮40分鍾,撈出黨參和白術葯渣,加入淘凈的大米,煮爛成粥。
(2)分頓調糖食用,連吃數日。
功效:補氣健脾,化濕和中。應用於體虛乏力、虛腫、泄瀉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