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古琴 養生

古琴 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8 07:57:02

1、如何用古琴達到修身與養生的目的

 1 敬琴

真正愛好古琴的人,不願意把古琴視為僅僅是一種樂器,是一種可以隨意放置的物件。他們認為古琴是道,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和哲理的而必須加以崇拜的有靈性的樂器。古琴是良師益友,是自己終生的親人和朋友。古人在彈琴之前,要沐浴更衣,焚香盥手,這並非是一種迷信,而是表示對古琴的恭敬。面對古琴就像面對我們的先人,用自己的心靈和我們的先人對話,感受古代先人的心靈和豐彩,從中受到影響和教育。因此,彈琴時不能搖頭晃腦,左顧右盼,要正襟危坐,要專心致志,要時刻表現出一種謙遜和恭敬。古人的琴學理論中就有「十不彈」的說法。這裡面有一些有著較強的時代性,已不適合現代人的需要,但體現出的對古琴的崇拜和恭敬卻是作為修身養性和養生所需要的。為什麼現在還有不少保留完好的唐代、宋代、明代的古琴,卻鮮有其他的樂器呢?這首先就是由於愛琴人把古琴視為珍寶。我們今天的琴人仍然要建立敬琴的觀念。不敬不信,怎麼能達到修身與養生的目的呢?

2 靜心

心情平靜是健康的源泉。《素問·上古天真論》記載。「怡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從安來。」這就是說,心情平靜,不動雜念,疾病便無從發生。《素問·上古天真論》還指出:「內無思想之急,以舔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這就表明,做到心情舒暢;安然自得,便會延年益壽。如果每天都想著得獎,想著成名,想著發財,那麼,伴隨你的必然是焦慮和苦惱,怎麼可能養生呢?

古琴由於其結構的原因,音量較小。有人把這看作是古琴的致命缺陷,是沒有發展前途的樂器。其實,這正是古琴的優點和強項。音量小則要求環境安靜。天籟般的音色沁人肺腑,使人的心情也安靜下來。因此,在安靜的環境中,靜靜的聽琴或撫琴,使自己在市俗的喧囂中找到一片純潔的凈土,即修身,又養生。尚若彈奏的是音量很大的樂器,不僅同室之人受到干擾,就是左右鄰居也受到影響,自己的心也很難安靜。所以有人說:「古箏悅耳,古琴悅心」。在古代文人階層中,修身養性的「琴棋書畫」文房四藝中,琴就位列第一。也許正由於古琴獨特的「悅心」效果,其生命力歷經3000年依然沿續著,並且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靜心,還包括要虛心學習,認真理解琴曲的含意。古琴是標題音樂,每一首琴曲都有其特定的內容和含意。在琴譜中,每首琴曲前都有一段題解,說明這首琴曲的來龍去脈,曲意內容和彈奏特點。因此,撫琴者或聽琴人都應對此有所了解,才能深刻理解琴曲的內涵,才能對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產生影響。

3 清欲

何為清欲?即清心寡慾之意,修淡泊之心。作為業余琴人來說,彈琴為悅已,不爭名、不求利,不為考級和比賽焦慮,也不為排名前後而不悅。偶為表演不求佯狂之動作,嘩眾取寵;也不強求服裝之新穎,以戲劇效果悅人。所彈琴曲不必貪多,但要彈好。三首五首、十首八首足矣。精雕細刻,反復揣摩,認真體會古曲之深意。不可隨意改編,不能以好彈好聽為宗旨。
有人反對「琴者禁也」的說法,認為禁錮了人的思想。我卻覺得這還是必要的。彈琴人修身養性,即應格除損人利己輕狂虛假之風。琴者禁也,禁的是不道德的思想言行,這正是修身養性的重要內容。琴者,心也。必指正人之心,而非小人之心。是在修身養性基礎上的心,而非自然之心。

4 持恆

恆心即持之以衡的精神。古琴的特點是每一條弦上都有許多音階,相同的音在不同的弦上彈出來構成不同的音色。因此記曲子就有一定難度。同時,一些指法也需要反復練習,才能彈出效果。因此須要下功夫,須要持之以衡的堅持。一般來說,堅持半年,即可入門;堅持一年,初見成效;堅持終生,方得古琴之玄妙。

5 和諧

心與琴和,弦與指和,音與律和。琴和才出妙音,音和才能動人心魄。以和為貴,對親人,對朋友,對鄰居,對同事,對一切無惡意的人都要以善待之,求得和諧相處。對外和還要對內和,不刁難自己,不苛求自己,不放縱自己,必求心態平和。心和則琴和,琴和促心和。
總之,在學習古琴,彈奏古琴的過程中既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又能達到養生健體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歡迎更多的朋友加入到古琴愛好者的行列,讓中國這個最具傳統文化特點的樂器為人民服務,同時也讓這個優秀的傳統文化瑰寶永遠傳承下去。

在古琴的學習和欣賞體驗中,做到了上面的5點,那麼,修身和養生的目的,就會逐步實現,各位要注意做到哦。

2、水鄉書生 古琴與養生

古琴與中醫養生
古琴和中醫均起源於中華民族文化,包涵了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天人合一、陰陽平衡。古琴音樂藉助聲音調身、調心,中醫藉助針灸、湯葯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其核心理念是從不同的角度平衡身體陰陽,達到祛病強身的作用。
古琴與中醫都講天人合一
古琴和中醫蘊含共同的哲學——天人合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其中包涵了人的心身,人與自然、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平衡與統一,應證辨陰陽以施治的理論與實踐。「天人合一」這一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思想核心與精神實質,古琴也正是這一精神的體現,二者息息相通。
古琴來源於自然,是古人與自然相通的一件樂器。古琴的結構即體現了天人合一,如琴身上就使用了人與自然、人與古琴合二為一的符號。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左右),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說象周天365度)。一般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琴全身與人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在此不及一一細說,但從古琴的結構中我們確可以體會到古人在制琴過程中融入了天地六合,這種理念更貫穿到古琴的各個方面,這也是古琴居樂器之首的原因。天人合一與陰陽平衡本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理念,可分說但更當合用,下面再從古琴體現陰陽平衡方面講講它與中醫的相通。
古琴與中醫都講陰陽平衡
東漢《太平經》運用陰陽學說解釋音樂的起源和養生意義,認為音樂的發展是順應宇宙萬物陰陽相生、動靜相應的規律的。對音樂的陰陽之理,我們可詮釋為:高為陽,低為陰;大調為陽,小調為陰;強為陽,弱為陰;剛為陽,柔為陰;金革之聲為陽,絲木之聲為陰等。音樂養生,恰是針對機體陰陽偏勝偏衰的屬性,用音樂的陰陽屬性來補偏救弊,從而協調陰陽平衡。
古琴構造體現了陰陽平衡 古琴的面板一般為桐木或杉木製,疏鬆清透有利於發聲,屬陽;底板為梓木或楠木製,用材緻密有利於聲音的反射,屬陰。這樣一張古琴陰陽相合,陽在上而陰在下。古琴分琴頭和琴尾,靠近琴頭聲音清亮,屬陽,靠近琴尾聲音低沉,屬陰。古琴的上下左右都體現了陰陽相和的哲學思想。

3、養生音樂是什麼

《天韻五行樂》里演奏所用的是中國民族弦管樂器,主要有古琴、古箏、竹笛、竹簫等,每一個調式均選用一種樂器主奏,為「琴羽、箏商、簫角、笛徴宮」,古人稱「琴簫」為弦管樂器中的「君子」,其音質深遠幽雅、空靈清和、意味雋永,千百年來一直為賢者高士所鍾愛與推崇,誠為天賜靈物!其形態至簡而其氣韻至深,其音波可直入五臟,振動其氣機,疏導其瘀滯,伐其有餘而補其不足,令人體五臟中和清安,氣爽神清,其優美清雅的音色對人體的健康很有益處

回歸國學經典,致力全球傳播!

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徴,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

音樂與人的心理、生理有著密切的聯系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徴,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角、徴、宮、商、羽五音稱之為「天五行」

我們這套《天韻五行樂》就是根據古人的「五音療法」理論並結合現代音樂療法而創作的,目的在於通過這些悠雅平和、清新自然的旋律來引導人們改善心靈和身體的不正常、不平和狀態;無論心靈憂愁哀怨還是身體內臟生病,只要用心去諦聽去感受,音樂或深或淺地總會使人們心情放鬆、氣血和暢,從而對身心起到很好的保健康復作用,這就是音樂治療,也稱音樂醫學

愛好氣功的人們也可將其作為帶功音樂,在清靜整潔的環境中,或端坐或靜卧,令身體松靜自然,呼吸均勻暢達,寧神靜氣,聚精會神於音樂旋律之中,並體味相應臟器的感覺,令二者的波動諧振起來,即可鼓盪體內氣機,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而強身健體

《天韻五行樂》正是運用了陰陽五行理論,共有五個調式,分別代表五行,對應五臟;每個調式分為陽韻和陰韻兩個部分,陽韻用於補益臟虛,陰韻用於清瀉臟實

「音樂療法」大事紀
一、1950年美國成立了世界第一個音樂治療協會
二、1974年成立了世界音樂治療聯合會
三、1989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國音樂治療學會
四、1996年中央音樂學院設立了中國第一個音樂治療專業

4、養生音樂真的能養生嗎

《天韻五行樂》里演奏所用的是中國民族弦管樂器,主要有古琴、古箏、竹笛、竹簫等,每一個調式均選用一種樂器主奏,為「琴羽、箏商、簫角、笛徴宮」,古人稱「琴簫」為弦管樂器中的「君子」,其音質深遠幽雅、空靈清和、意味雋永,千百年來一直為賢者高士所鍾愛與推崇,誠為天賜靈物!其形態至簡而其氣韻至深,其音波可直入五臟,振動其氣機,疏導其瘀滯,伐其有餘而補其不足,令人體五臟中和清安,氣爽神清,其優美清雅的音色對人體的健康很有益處

回歸國學經典,致力全球傳播!

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徴,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

音樂與人的心理、生理有著密切的聯系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徴,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角、徴、宮、商、羽五音稱之為「天五行」

我們這套《天韻五行樂》就是根據古人的「五音療法」理論並結合現代音樂療法而創作的,目的在於通過這些悠雅平和、清新自然的旋律來引導人們改善心靈和身體的不正常、不平和狀態;無論心靈憂愁哀怨還是身體內臟生病,只要用心去諦聽去感受,音樂或深或淺地總會使人們心情放鬆、氣血和暢,從而對身心起到很好的保健康復作用,這就是音樂治療,也稱音樂醫學

愛好氣功的人們也可將其作為帶功音樂,在清靜整潔的環境中,或端坐或靜卧,令身體松靜自然,呼吸均勻暢達,寧神靜氣,聚精會神於音樂旋律之中,並體味相應臟器的感覺,令二者的波動諧振起來,即可鼓盪體內氣機,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而強身健體

《天韻五行樂》正是運用了陰陽五行理論,共有五個調式,分別代表五行,對應五臟;每個調式分為陽韻和陰韻兩個部分,陽韻用於補益臟虛,陰韻用於清瀉臟實

「音樂療法」大事紀
一、1950年美國成立了世界第一個音樂治療協會
二、1974年成立了世界音樂治療聯合會
三、1989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國音樂治療學會
四、1996年中央音樂學院設立了中國第一個音樂治療專業

5、學古琴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學習古琴,能幫助人戒去浮copy躁,幫助人從細節處糾正自己的言行。不僅可以練得一技之長,更重要的可以讓你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特別是在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心煩氣躁,練練古琴,更是能讓你靜下心來。而且練古琴,經常活動手指,還可以治療肩周炎頸椎百和滑鼠手。還可以培養自信心,學古琴的時候,每天認真學,認真堅持,等到你完全學會一首曲子的時候,你就會很有自信心。潛度移默化地,個人也會因為音樂的熏染會變得更加有氣質、更加自信。

6、成人學習古琴有什麼好處

中國古琴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距今已有約3000年的歷史,被譽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至今仍有伏羲、神農、蕉葉等古琴款式廣為流傳。
學習古琴,不僅可以練得一技之長,更重要的可以讓你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特別是在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心煩氣躁,練練古琴,更是能讓你靜下心來。而且練古琴,經常活動手指,還可以治療肩周炎、頸椎和滑鼠手。還可以培養自信心,學古琴的時候,每天認真學,認真堅持,等到你完全學會一首曲子的時候,你就會很有自信心。潛移默化地,個人也會因為音樂的熏染會變得更加有氣質、更加自信。
  從古琴中流出的音樂,或孤獨,或清雅,或緊張,或悲涼。它不是用來表達輕松愉快之類的心情,而是用來表達清高、淡泊、或者孤寂。 古琴只有獨奏才能散發出它獨有的虛靜高雅,一旦與其他樂器合奏,感覺便是古琴成了附庸風雅的工具。聽過一首民族樂器合奏的高山流水,一會鳥鳴,一會揚笛,古琴穿梭其中,於是,清新空曠的高山流水成了鳥語花香的小橋流水,就如大家閨秀成了小家碧玉,完全變了味。

一,去浮戒燥、靜心啟智
「琴棋書畫」是歷代文人雅士修心養性的必備工具,「琴」就是指古琴,並居於這四藝之首。古琴的音色和雅高貴、悠遠沉靜,可以使彈琴者遠離浮躁和喧囂,回歸無上自然,心靈清凈無染。又有古語說「靜可生慧」,因而內在的修為、悟性和智慧都隨之增長。
  二,提升文化修養
  古琴承載了諸多傳統文化元素。學琴的同時可以領會意境深遠的古典詩詞、耐人尋味的歷史典故,以及儒釋道之文化精髓。從美學角度,欣賞古琴曲,重在余韻和弦外之音,即中國藝術的意境之美,如同水墨畫寥寥數筆就能勾勒出無限的情懷,言有盡而意無窮。
三,提升自身氣質
撫琴時要求氣定神閑,坐姿、手勢等舉止中正平和、優雅含蓄。因而長期撫琴可以達到內外兼修,提升自身氣質的目的。
四,有助於養生
彈琴時左手「按弦」、右手「擊弦」可以使手指的末梢神經得到刺激,從而帶動全身經絡的活動;古琴的五音「宮商角徵羽」與天地中的陰陽五行、人體的五臟六腑一一對應,五音的和諧旋律有助於調節五臟六腑的陰陽平衡、使氣血和暢。
五,緩解壓力,抵制抑鬱
  歐陽修曾寫到過「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於友人孫道滋,受宮(五音之一)聲數引,久而樂之,不知疾之在其體也。」由此可見,彈古琴可以治療「幽憂之疾」,閑時撫琴一曲,可以排解郁結於心的煩悶與憂愁。

  古琴可彈,可撥,可滑過琴弦,即使撫擦一根琴弦,那絲絲擦響,亦可表達一種心境,散發一種韻味。
沒有一定的修養和閱歷,彈琴者不能彈出動人的琴曲,聽琴者也不能感受琴曲的感情。於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伯牙與子期以琴成知音,而嵇康,使廣陵散成為絕響。

7、古琴養生觀與樂醫同構思維,二者之間有何聯系?

天人同構(、相參)特色的整體思維,主導中醫方法取向。


春秋之後「天道遠、人道邇」觀念普及,人們進一步遠離命定論意味的意志天,認取自然規律為主的天道。老莊天人合一,主張順應。荀子主天人有分,但不主張道家式的因任自然,提倡積極地「制天命而用之」。《呂氏春秋·有始》「天地萬物,一人之身,此之謂大同」思想界的進步的自然觀念,促進晚周醫學理論的發展。人體猶大自然中之小宇宙,天地四時運作與人生命變化相應,故當內以適應自然秩序及創造合適條件為生存原則。


作為研究人體健康的生命科學,醫家認為人乃自然之一環,大容自然既為一整體,人體之五臟六腑、經絡血脈等亦是有機運作的整體。


與古琴 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