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說的三焦指的是什麼?
三焦為六腑之一,位於軀體和臟腑之間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體的其他臟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即將軀干劃分為3個部位,橫膈以上內臟器官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至臍內臟器官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臟;臍以下內臟器官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總觀三焦,膈以上的胸部為上焦,包括心與肺、頭面部;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胃、;臍以下至二陰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其中肝臟,按其部位來說,應劃歸中焦,但因它與腎關系密切,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下焦。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
(1)三焦 養生擴展資料:
《黃帝內經》指出,老者與壯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氣道是否通暢,血氣能否循氣道正常運行,此處的「氣道」便是三焦。
因此,調理三焦在中醫養生中大有可為,可選擇正規氣功進行練習。比如,八段錦口訣「雙手托天理三焦」,主張通過特定的姿勢拉伸三焦,使氣血正常運行,以達到延緩衰老,改善睡眠的作用。
還可以按摩膻中、中脘、氣海以調理上、中、下三焦,配以外關穴通調三焦,佐以足三里補益後天,血海穴調血和血,從而達到延緩腦老化和骨老化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防止七情內傷擾亂人體氣機,影響三焦正常的氣化功能。
2、如何治療三焦之火
◆上焦火
重要「火種」:心火、肺火
主要症狀:口乾、目赤、耳鳴、失眠等
日常調理:泡腳
這就屬於「上症下治」的療法。很多時候,「上火」是由於「下涼」造成。所以,當火氣上升的過程中,就要通過下熱給上升的火氣「做引流」,讓其恢復「上涼、下熱」的正常狀態。泡腳時用中葯液或精油幫助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讓下火的效果達到最佳。泡腳也可以達到提高睡眠質量的功效,這無疑對上焦去火也有不錯的輔助作用。
◆中焦火
重要「火種」:脾胃火
主要症狀:食不知飽,胃泛酸,愛打嗝;或腹脹滿,飲食少進
日常調理:多吃黃色食品、改變用餐習慣
在五色食品中,黃色食品可以調理脾胃,也可以幫助降脾胃之火。比如南瓜,含有澱粉、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鈣、磷果膠等成分,能粘結和消除體內細菌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質,如重金屬中的鉛、汞和放射性元素,對脾胃也有不錯的調和作用。
另外,最好三餐要定時,可以為自己訂一個「用餐鬧鍾」,讓每天的用餐時間固定。另外,不妨嘗試少食多餐,注意細嚼慢咽,每口飯咀嚼20下,減少脾胃充血的時間,也就在另一個側面輔助胃部降火。建議在飯後10分鍾後去散步,讓脾胃有個舒緩的過程。在飯後適當散步,防止胃中食物淤積而導致脾胃上火。
◆下焦火
重要「火種」:肝火
主要症狀:陰部時癢,婦女白帶多,甚至帶黃,還容易引起小便赤黃,大便乾燥等症狀。
日常調理:飲食清血、常飲花茶
去肝火最重要的是要清血,讓全身血液循環通暢,不妨多食用木瓜、燕麥。木瓜含豐富的木瓜蛋白酶,可分解體內的廢物和積累的脂肪,然後將其清除;而燕麥含豐富的纖維素,與蔬菜、果汁混合具有清除膽固醇的功效,又能調節血糖。
菊花茶可以疏散風熱,每天飲用可以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常常做做運動,也是加快循環的好辦法。
■特殊時期特殊對待
每個月的那幾天
女人每個月分為四個階段,經前期、經行期、經後期,以及經間期,而前三個階段都非常容易上火。經前期、經行期上焦火的產生,所以在飲食上,需要以清淡為主,並保證下體不會著涼,才能將上火的可能性降到最小。而在經後期,人偏虛,下焦容易上火,最好進補些魚、肉等營養物質,補氣去火。
准媽媽時代
體內孕育著小生命,讓准媽媽的去火行動要格外小心。首先最好不吃中葯,連滋補湯鍋、補品都要慎用,以免對寶寶有所影響。有些孕婦在得知自己懷孕後就不再上班,在家待產,其實這更容易導致上火,每天定時做運動,有助於嬰兒的健康生產。但是要避免在上午8~10點以及下午5~7點這兩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時候進行戶外運動。
■他們這樣敗火
1.早餐喝「去火粥」
王瑤的去火粥並非自創,取自一位老中醫的經驗,方法很簡單:先將大米煮成白粥後,取1張干凈、新鮮的荷葉覆蓋粥上,再微煮片刻,揭去荷葉即可。非常適合夏末初秋食用。
2.拔罐療法
拔罐對濕熱盛的人治療效果快。現代人因為高糖高脂的食物攝入太多,所以有中醫師斷言,絕大多數的辦公族都有濕熱。李晶晶這個夏天都在嘗試拔罐,輔助治療自己臉上大而紅腫的痘痘,最近匯報見面的時候,真的發現痘痘都消了。
3. 刮痧療法
潘晴以前也很懷疑刮痧的科學性,想想好好的一個背,用牛角刮,怎麼不可能傷痕累累。後來比較大家背後的淤痕,才發現還是有其道理的。她的上焦每次刮過都特別黑,整條脊椎也是發紫。理療師詢問她是不是最近睡眠不理想。果然,她已經連續兩個月都不覺得睡覺是享受的事,每晚都不踏實。每天摸自己的後背都感覺很燙。現在她堅持了15次,周期性地去刮一下,果然顏色變淺,而且消得也快了。
■中醫師們的潤燥養生計
黑白木耳養肺潤燥
「燥」是秋季氣候的主要特點。秋燥消耗津液,並從口鼻先行入肺。如果不及時化解,會出現口乾口渴、食慾不振、尿少便秘、體重下降、皮膚乾燥等現象。因此正常體質者秋季一般應以養肺平補為宜。黑、白木耳可以養肺,平補可選擇黑木耳、白木耳、銀杏、花生、無花果、萬壽果、烏梅等。
甘蔗加梨對抗內熱症
甘蔗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作為清涼的補劑,對於大便干結、反胃嘔吐、虛熱咳嗽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合有內熱的人食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
——中醫科主任張蓉推薦
百合薏米補益肺氣
百合、薏米可以補益肺氣。對於有肺氣陰虛證象的人,可用百合、薏米仁、淮山葯、蜂蜜等補益肺氣。核桃仁、芡實、瘦肉類、蛋類、乳類等食物可以滋養肺陰。如傷及胃津、肝腎陰氣時,可用芝麻、雪梨、藕汁及牛奶、麻仁、海參、雞肉等分別滋養胃陰及肝、腎陰。
秋補佳品當屬芡實
中葯材芡實是一種「防燥不膩」的秋補佳品,分生用和炒用兩種。生芡實以補腎澀精為主,而炒芡實以健脾開胃為主。秋季使用芡實進補,最簡單的是製作芡實糊:將炒熟的芡實1000克研磨成粉,臨服時,取50-100克粉末沖開水調服。隨自己愛好,可加入芝麻、花生仁、核桃肉等。
3、做三焦有什麼好處
人的身體在中醫中可分為上中下三焦。你做三焦應該是用於養生吧。挺好的。三焦通快合器官也健康,人才會神清氣爽。有干勁
4、所謂人體三焦是什麼?
三焦為六腑之一,位於軀體和臟腑之間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體的其他臟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即將軀干劃分為3個部位,橫膈以上內臟器官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至臍內臟器官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臟;臍以下內臟器官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
(4)三焦 養生擴展資料:
病理上,若三焦出現異常,氣機運行的通路被堵塞,無以推動津液運行,津液便可停留於身體各部位,進而表現為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張景岳所雲「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即是此意。此外,三焦是「原氣之別使」,若三焦不通,會影響氣血的化生,從而損傷正氣,招致外邪。三焦對人體的生命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著人體的正氣充盈與否,邪氣能否致病。
《黃帝內經》指出,老者與壯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氣道是否通暢,血氣能否循氣道正常運行,此處的「氣道」便是三焦。因此,調理三焦在中醫養生中大有可為,可選擇正規氣功進行練習。
5、怎樣養生
6、國內著名的十大養生專家是誰?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讀四書五經,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主任醫師、正師級教授。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1948年6月出生。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台灣中華離子醫學民間團體教授,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多年來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
(6)三焦 養生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7、什麼是真正的養生?
8、三焦有何作用?
三焦的作用: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劃分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點。上焦主氣司呼吸,主血脈,其特點主宣發,將飲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氣敷布周身,如霧露一樣可以滋養全身臟腑組織,因而喻為「上焦如霧」。中焦主運,即腐熟水谷,運化精微,以化氣血,故喻之為「中焦如漚」。「漚」即飲食水谷腐熟時的泡沫浮游狀態。下焦主分別清濁、排泄尿液與大便,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點,故稱「下焦如瀆」。
三焦,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人整個體腔的通道。古人把心、肺歸於上焦,脾、胃、肝、膽、小腸歸於中焦,腎、大腸、膀胱歸於下焦。《難經?三十八難》雲:「三焦者,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靈樞》上說三焦經「主氣所生病者」,這種「氣」類似於現代醫學所講的內分泌的功能。
三焦經從手走頭,起於無名指指甲角的關沖穴,止於眉毛外端的絲竹空,左右各23個穴。三焦經屬火,焦字本身就是「火燒」的意思。看來此經「火氣」不小。三焦經與膽經是同名經,二者都是少陽經,上下相通,所以肝膽郁結的「火氣」也常常會由三焦經而出,於是三焦經便成了身體的「出氣筒」。三焦經直通頭面,所以此經的症狀多表現在頭部和面部,如頭痛、耳鳴、耳聾、咽腫、喉痛、眼睛紅赤、面部腫痛。三焦經的症狀多與情志有關,且多發於脾氣暴躁之人,打通此經,可以疏泄「火氣」,因此可以說三焦經是「暴脾氣」人群的保護神。及早打通此經,還可預防「更年期綜合症」的困擾。此經穴位多在腕、臂、肘、肩,「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所以對風濕性關節炎也有特效。
三焦經是十二經脈之一,簡稱三焦經,統屬於上、中、下三焦。本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耳聾,耳鳴,咽喉腫痛,外三焦經眼角痛,汗出,腮腫,耳後、肩、肘、臂部本經脈過處疼痛等。
本經主內分泌失調,主情志,主氣郁。由手走頭,起始於關沖穴,結束於絲竹空穴。可散發肝火。(多按摩右側較好)對婦女的更年期症狀緩解作用很大。簡單的可以用按摩錘經常敲打,或循經按摩重點穴位點按,或用刮痧板循經刮痧……
主治:五官病的耳鳴耳聾耳痛、偏頭痛、面神經炎。其他病的便秘、中風後遺症、感冒、肘關節屈伸不利,肩周炎,頸部淋巴結炎、甲狀腺腫、網球肘、腱鞘炎。
本經一側23穴(左右兩側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於上肢背面的正中線上,10穴在頸、側頭部。經絡一般不會全部不通,大多隻是某一段不通或是某一點瘀阻。順著三焦經按摩一遍,最痛的地方就是不通之處,重點按摩此處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