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臟病養生怎麼養
h
2、心臟病人日常應該如何保養
戒酒
對於患有心臟病的人來說,酗酒會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會導致心律失常,並影響脂肪代謝,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改善生活環境
污染嚴重及噪音強度較大的地方,可能誘發心臟病。因此改善居住環境,擴大綠化面積,降低噪音,防止各種污染。
避免擁擠
心力衰竭常常由於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節,以免受到感染。
合理飲食
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營養有關,所以應有合理的飲食安排。
3、心臟病可以通過養生的方法治療好嗎
看是什麼程度的心臟病了,很輕的心律不齊還能食療,但是真正的心衰,那是不管用的。
4、心臟保健應該注意哪些?
你好:
平時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一點,不要飲酒,勞逸結合、定期到專科醫院檢查
一、 均衡飲食
減少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脂肪也會造成同樣的危機。證據顯示,魚類脂肪蘊含豐富的脂肪酸,包括EPA及DHA,均能夠保護心臟的脂肪。
調查顯示,經常吃魚(特別是冷水魚)的人,比那些經常吃飽和動物脂肪的人患上心臟病的機會低。
抗氧化劑 + 維生素 + 礦物質 = 強健的心臟
長期的飲食調查報告顯示,若干營養跟心臟病間的關系。據美國於一九八零年代做過的大型人口普查,維生素E確具降低罹患心臟病的機會。在這次調查中。受訪護士共有八萬七千名。那些每天服用一百毫克維生素E的人較少患有心臟病。
其它能夠改善心臟健康的抗氧化營養素包括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若日常攝取不足的話,便會嚴重影響心臟的健康。
近日有研究指出:血液內高胱氨酸的提升,對心臟健康亦大有影響。然而若干維生素B類的營養素能幫助降低這種氨基酸的水平,當中包括維生素B6、B12、葉酸等。
另一種營養素礦鎂在保護心臟方面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礦鎂可以在心臟細胞內找到。當它的水平下降,心臟便無法維持正常的節拍和收縮,這會導致心跳失常,更可能導致心臟病發。
心臟病是可以預防的,攝取足夠營養(包括保護心臟的營養素),能助你保持身心壯健。
深海鮫魚油, 深海魚油,,是全天然的保健品,含有乳化分解油脂,增進血液循環減少脂肪在血管內壁的滯留,消散粥樣硬化斑,防止血管內膜損傷,預防和治療心臟病,動脈硬化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及魚類脂肪。是心臟保護的保健食品。
二、 緩解壓力減少患上心臟病的機會。
情緒受壓會導致身體出現生理變化,腎上腺素分泌大量荷爾蒙,加速呼吸和心跳,並使血壓和血糖的水平上升,及釋放更多的高能量脂肪到血管去應付能量的需求,而這些荷爾蒙也會增加血小板的濃度,從而引發心臟病。
怎樣應付壓力?
運動有助減壓,當你做完運動,你的心跳會減慢,血壓會降低,而呼吸也會放緩。
吃一些含高份量的復合碳水化合物和纖維的食物,因為壓力會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以致增加所要消耗的能量。
不要用抽煙作為減壓的快捷方式,因為長遠而言這些方法只會使問題惡化。
冥想舒緩壓力:
1.在四周寧靜的環境中,舒適地坐下。
2.閉上眼睛
3.完全放鬆你的肌肉,由腳部開始,一步一步地向上做,以至面部的肌肉都全部放鬆。
4·用鼻孔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每呼吸一下,對自己說「一」這讓你的呼吸來得更容易和自然。
5.每次練習維持十至二十分鍾,當你完成後,閉上眼睛靜坐數分鍾再睜開眼睛。
6.不要介意自己是否完全放鬆,如果給其它雜念打擾了冥想,不要讓自己沉思下去,繼續呼吸,並說「一」。
7.追個練習每日做一至兩次,但不要在飯後兩小時內做,因為消化過程可能影響了放鬆練習的效果。
8.喝一少杯酒
5、有心臟病的老人早上起來,有什麼樣的運動適合養生呢?
心臟是人體的血液循環動力來源,通過它的搏動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個重要臟器,完成養分及代謝產物的轉運工作。當我們運動時,機體代謝增強,耗能增加,因此需要增加心臟的收縮力和頻率(心率)來保障血液循環的加速。所以,在做運動時必然會增加心臟的負荷。
那麼有心臟病史的患者是否要運動呢?答案是肯定的。適量的運動對於提高心肺功能、促進胃腸蠕動、促進脂質代謝、調節激素分泌。對於心臟疾病治療和預防疾病的進一步發展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但運動過量也可能導致心臟意外,甚至引發心衰或心梗猝死等惡性事件。因而,既往有心臟病史的患者,在運動時首先要考慮到運動帶來的負荷量心臟能否承受。這就需要根據疾病的種類、嚴重程度和病程時間來決定。而了解這些最清楚的,就是你的主診醫師。所以,建議有心臟疾病的病友們,在與醫生溝通時,多問一句我適合做何種運動呢?
適當的有氧運動,對於心臟功能較好或冠狀動脈缺血不很嚴重的患者,是可以進行的有益運動。比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極拳等。但這些運動,一定要在規范治療,病情控制良好的情況下進行。切勿冒進,不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強。原則是,此項活動自身能夠承受,並能夠堅持,運動後不感覺疲憊且身心愉悅為宜。
此外運動時注意保暖,無選擇室內外溫差過大的時間(例如清晨),運動最好在餐後一兩個小時進行,避免發生低血糖反應。注意補充水分,但要學會量出為入,保持體內容量平衡即可,過多攝入水和鹽,容易引起心功能不全。
總之,心臟病患者要科學運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生活質量,做到身心健康的生活!
6、如何保健心臟 心臟的養生辦法有哪些
1.關注起床心率。美國心臟病專家皮埃爾·西奧多博士建議,早上醒來下床前先通過脈搏測測每分鍾心跳次數。健康人群心跳次數應該小於等於70次/分鍾。如果心跳過快持續一周或更長時間,應該看醫生。
2.避開污染空氣。華盛頓大學研究發現,吸入超細污染顆粒會導致頸動脈血管壁增厚,誘發心臟病。《大氣環境》雜志刊登一項研究發現,空氣中污染顆粒在冬天清晨達到峰值,因此,下午室外跑步或騎車鍛煉更好。空氣污染嚴重時,最好在室內運動。
3.每天吃1杯豆類食物。美國《內科醫學檔》雜志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每天吃1杯富含膳食纖維的扁豆、黑豆或鷹嘴豆等豆類,堅持三個月可使收縮壓降低4毫米汞柱。
4.常捏握力器。美國《高血壓雜志》刊登一項研究發現,握力器訓練4周可使血壓降低10%。每周手捏握力器4次,每次訓練2分鍾。
5.每天跑2英里。每天跑步2英里,每周堅持。如果跑步後心跳由平時的165次/分鍾,增加到185次/分鍾,可能是動脈阻塞或者心衰的跡象,應向醫生咨詢。田納西大學研究發現,每天多走4000~5000步,血壓可降低11毫米汞柱。
6.半分鍾6次深呼吸。研究發現,深呼吸鍛煉幾分鍾,血壓可降低4毫米汞柱。
7.每周兩三次有氧運動。美國《身心醫學》雜志刊登瑞士一項研究發現,運動過量傷害心臟。每周做2~3次有氧運動可使運動過量男性心臟病危險降低57%。
8.每天補鉀1000毫克。美國疾控中心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多攝入1000毫克鉀可以降低收縮壓。一根香蕉含鉀約420毫克,一根中等大小的紅薯含鉀540毫克。
9.每周曬太陽20分鍾。蘇格蘭科學家發現,曬太陽20分鍾可促進體內一氧化氮的產生,進而降低血壓。每周曬太陽兩次,每次10分鍾即可。
10.常做蹲伏鍛煉。力量訓練有助於提高好膽固醇水平,降低心臟病危險。蹲伏運動可訓練最大肌肉群,效果最佳。
11.多吃橙色食物。芬蘭一項研究發現,血液中β胡蘿卜素水平最低的男性參試者患阻塞性心衰危險增加3倍。多吃橙子、胡蘿卜、南瓜等橙色食物有助補充胡蘿卜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