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家養生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編者按:道是宇宙的本源,它是統治著一切宇宙運動的法則。道家養生概括了古代中醫學和氣功,結合道家的修練達到長壽的目的。而「天人合一」則是道家養生的最高標准。 「善養生者,上養神智、中養形態、下養筋骨。」。養生不單單是鍛煉身體養筋骨,吃飽吃好養形態,更要滋養我們的心神,榮養我們的心智。 而現在的社會環境,壓力很大,每個人都在忙忙碌碌的為了名利生活。無暇顧及自己的情志與健康。往往當一個人功成名就之時,他的神智也耗散了,健康也就失去了。那麼,如何滋養自己的神智呢?如何讓自己達到養生的最高境界呢?這就需要讓人們認識一下我們最古老的傳統文化——道。 道,是宇宙的根本。而道家養生,最關鍵的就是——天人合一。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既規律,規律又有大小之分。一定時空下的規律不是永恆不變的。例如冬天,北方零下十幾度,而南方還是溫暖如春。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指宇宙中的這個大規律,這種大規律是無始無終,小至精微,大到無窮。你看不見她,但是你又無時無刻的在體驗著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寒來暑往…… 養生能懂得順其自然,也就是真正開始接近了天地萬物。才能夠,天人合一。 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各有自身的獨到之處。而每個人又都或多或少的接受的來自自然和大宇宙的信息和靈感。當人體的小宇宙,與自然的大宇宙十分的吻合,毫無偏差的時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這時,養生的意義就不單單是健康的生活,而是以超越一幫常人的壽命,健康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現在的大眾養生,還只是停留在健康的基礎上。認為吃的健康一點,運動合理一點,就能夠健康一點。生活質量也就隨之提高一點。但還沒有人提出活的長久一點。活的自在一點的觀念。而道家的很多東西,都揭示了長壽的秘密。 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謂限度,是指自然壽命可以活到的年齡,中醫學稱之為「天年」。那麼,究竟人應該活到多少歲數呢? 《黃帝內經》認為是一百歲,如《素問·上古天真論》里說:「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禮記》稱百歲為「期頤」。《尚書》又提出「一曰壽,百二十歲也」,即活到120歲,才能叫做活到了應該活到的歲數。大哲學家王充提出:「百歲之壽,蓋人年之正數也。猶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晉代著名養生家嵇康認為,「上壽」可達百二十,「古今所同」。 據上所述,人的壽命應該是100-120歲左右。但社會的現實告訴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達不到自然壽命的。 為什麼不能享盡「天年」?根本原因是做不到天人合一。做不到順應自然。 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麼?——生命 生命最珍貴的是什麼?——健康 健康最可貴的是什麼?——養生! 養生最關鍵的是什麼?——自然!
2、天人合一養生的原則是什麼?
天人合一養生必須遵循順應天地自然變化、順應人體生物鍾走時,使養生生活化,否則將有悖天人合一養生。
(1)順應天地自然原則
順應天地自然是「天人合一」養生的根本原則。這個原則要求養生以天地為法則,觀察日月的運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順從陰陽的消長,根據天地自然四時氣候的變化來調養身體,吐故納新,養精守神,使心神、形體應和於陰陽的變化,調適於四時氣候的更替變化,遠離世俗的紛擾,悠遊於天地之間,達於八荒之外,以求自強不息,祛病增壽。
(2)順應人體生物鍾的原則
現代生物鍾學說與「天人合一」理論不謀而合,並使天人合一養生理論融入了現代科學的內容。順應人體生物鍾成為天人合一養生的又一原則。
人與自然密切相關,人依賴於自然界才得以生存。現代科學發現:人體血液中的60多種化學元素,居然與地殼中的化學元素有明顯的相關性。令人驚奇的是地殼中的元素與人體血液中元素豐度(即含量)的分布規律是完全一致的。不僅如此,人體的生物鍾與大自然的變化也是一致的。
那麼,怎樣順應呢?簡潔地說,就是應該適應日節律、月節律、年節律之大環境,使吃喝拉撒睡,行動坐卧與節律合拍和諧,不使行為和三大節律環境有悖。
(3)融入生活的養生原則
養生不能為了養生而養生,刻意行之,而要順乎自然,法於自然。所以要把養生融會貫通到日常生活當中。這就是順應生活的養生原則。如保健養生所用的按摩、針灸之類的方法,容易理解,容易學習,容易操作,易於中老年人學習掌握,把它融入到生活習慣當中就容易收到極好的效果。即便是飲食養生,也不講究山珍海味、人參鹿茸,而是日常接觸比較多的常見食物,只是在使用的方法上稍有講究。比如:主食與副食的平衡;成酸性食物與成鹼性食物的平衡;葷與素的平衡;飢與飽的平衡;雜與精的平衡;寒與熱的平衡;干與稀的平衡;攝入與排出的平衡;動與靜的平衡;情緒與食慾的平衡等等。
3、天人合一的整體營養觀有哪些目的?
中醫常根據天人合一的整體營養觀運用食物來達到補虛、瀉實,調整陰陽的目的。自古以來,以養生益壽、防治疾病的古代道、佛、儒、醫、各家學說,無不用人體內部與自然界的協調統一的理論來闡釋人體的生老病死規律,同時也無不用天人相應的法則來制定各種體逸勞作,飲食起居措施,對須臾不可離的飲食內容,以及進食方式方法提倡既要注意全面膳食,同時又主張因時、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飲食內容也應有所變化,做到「審因用膳」「辯證用膳」。
4、上聯:莊子試妻 天人合一下聯:雅羅養生 經絡養生什麼意思
上聯:莊子試妻 天人合一,
下聯:雅羅養生 經絡養生。
這不和是誰做的一副不合格的對聯。不對仗,不合平仄,聯意不通。
5、養生需要強調天人合一,順其自然嗎?
人們對於養生並不陌生,但是人們對於養生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只是知道吃些什麼食物對身體好,但是養生並不單單是食物的補充,更重要的是怎樣正確的做好天人合一,順應自然。在古代,人們參透了養生的法則:最好的養生是不能抵抗天地自然的規律,同時還要注意人與自然之間的統一協調性。
關於養生之道最早出現在《莊子》裡面,古人認為最好的養生方法是要注重自然的規律。養生的方法不能只拘泥於一種方式,它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通過鍛煉、通過食物、通過葯材等等方式來進行。同時也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情況、當地的環境、氣候、季節等因素來進行養生的調理,這就是古人說的審因和辨證的養生方法。在古代人們都是太陽出來了外去進行勞作,太陽下山就回家休息,這就是古人最基本的順其自然,按照四季時節來進行的養生之道。
中醫理論講究的是人體在春夏季節的時候要順應自然的環境起到保護身體的陽氣,而在秋冬季節的時候要注意保護身體陰氣。所以古人才要求:春夏季養陽氣而秋冬季節滋養陰氣。而自然中的四季變化,白天跟黑夜的時間長短也不相同,所以我們的工作和休息都要跟著變化而變化,要做到起床和睡覺要有正常的規律,春夏季節要做到早點床起晚些睡覺,秋季要做到早點睡覺早些起床,而冬季就要做到早一點睡晚些時候起床。這樣人體的作息跟著季節一起變化,才可以讓我們身體變得更加的強壯。
許多人認為養生要天人合一很難理解,其實十分的簡單,我們只要跟著世間萬物,季節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就可以了。現在人們生活太多的壓力和競爭,同時也有太多的名利之間的爭斗,許多人因為家庭和生活中的小事而影響著人們的精力與心神,人們的健康也會因為這種壓力而漸漸的消失。要保持良好的習慣和心態,再順應自然的進行養生,身體自然就會健康起來。
6、什麼是「天人合一」的養生觀?
感受天地,接受天地,享受天地,俗話說,春暖暖秋凍凍,秋天穿的多了就出汗,汗是體液,是身體內的精華,都泄出去了,秋天收啥?沒得收,冬天藏啥?
春天來了,感受春天的溫暖
冬天來了,就享受冬天的寒冷
夏天來了,就享受夏天的炎熱
秋天來了,就享受秋天的涼爽
不要只喜歡春秋,夏天你吹空調,冬天你開暖氣穿棉襖棉褲大衣,你這是拒絕天地,談什麼天人合一?
養生大師倘若冬天穿著大衣,天冷點點就感冒,那是養生么?
天為什麼有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說給小草聽的么?
養生,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要有實證,敢於實證,很多朋友說天冷說的少會感冒,凍出病,我說,你試過么?你沒試過怎麼能下這個結論?很多人著涼感冒都是身體太虛弱了,著點涼氣身體就宕機了,然後歸罪於涼氣,怎麼不怪罪於你熬夜胡吃海塞內心不定呢?
7、「天人合一」整體觀在養生中是如何體現的?
談一點個人膚淺的理解。
天人合一,就是人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律。
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睡早起,不熬夜。
隨天氣變化增減衣物。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吃東西要以當地應季應時的、天然的五穀雜糧、瓜果蔬菜為主。
活動活動,人活著就要動。常運動,愛勞動。不能貪圖安逸,懶得動。
還有。。。。。。等等。
人,如果長期違背這些自然規律,身體就會出現問題,就會生病,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