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京開了一家專門的中醫養身會館,聽說館長室北京四大名醫的孫子,,,孔令謙,,是嗎?而且經常上電視的
www.kongyitang.com
2、哪些老師講養生課程比較好?
張其成 傅傑英 中里巴人 曲黎敏 孔令謙 趙宇寧 趙之心 盛紫玟 賀娟,這幾個老師都講的很好的哦,如果邀請他們講課的話可以打4006008098,是中華講師網的全國統一熱線。
3、孔令謙《養生看體質》如何理解脾濕體質
什麼叫脾濕?我來講一個故事,這也是常見的現象吧。有個老專家,他給一個患者看病,看完病,號完脈,開完方子,這個患者問:「老先生,我這是什麼病啊?」這位醫生說:「你這是脾濕。」然後這患者很奇怪,都笑了,說:「我幾年前出車禍,都把脾摘除了,您怎麼說我脾濕呢?」醫生也笑了,說:「中醫對脾的概念,和現代醫學是不一樣的。我們所說的脾的功能,不是你所說的那個血肉的脾。」 所以我們首先要對脾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脾,不是我們生理解剖學上的那個脾。中醫對脾與胃分得非常細。到底是如何細法呢?比如說像胃炎、十二指腸潰瘍、淺表性胃炎這類疾病,只要是表現出又吐又瀉,上醫院一化驗,醫生會說:「哦,你這可能是胃炎或者說是十二指腸潰瘍。」那麼,從中醫角度上來看呢,一般來說,病症里只表現為吐,是與胃有關系;只表現為瀉,是與脾有關系。在這里,它有一個非常嚴格的界限。因此,中醫的概念,是脾胃功能,而非器官。還有一個現象,比如說,一個小孩兒,他吃了一個熱饅頭,然後,他馬上又吃了一根冰棍。於是腹瀉了。把他送到醫院去檢查,醫生就可能說,懷疑這孩子是腸炎。到底是不是腸炎,先上抗生素看看。抗生素有效果嗎?可以說,一個真正的良醫,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在沒有給患者確診的前提下,是不會上來就用抗生素的。如果你化驗他的大便,沒有菌、沒有炎症,按道理來說,是不應該用抗生素的。如果這個時候用抗生素,他腸胃腸道中有助於消化的菌群,往往會被破壞掉。 中醫把這種腹瀉現象叫做脾虛,或者叫做脾濕。它是一種脾虛腹瀉,就是一涼一熱導致的。脾胃的升降功能出現了問題,同樣會有這種腹瀉現象。其實,對於這種情況,只要吃點葯,或是平衡一下飲食,基本就好了。因此,脾胃上的疾病,通常是因為飲食不幹凈或者方式不當導致的。實際上,在生活中,脾胃不和經常被叫做「肝胃不和」。為什麼叫肝胃?因為現在的人脾氣比較大,有的人愛生氣,憂思憤怒都佔全了就容易引起肝鬱。肝是主疏泄的,如果人愛生氣,就影響肝功能。它就不輸血。反過來,肝在中醫五行里屬木,脾在中醫里屬土,木克土,就會引起脾胃方面的疾病。因此,在臨床上,這種消化類的疾病有很多,其實不但和飲食有直接關系,更重要的是與人的情緒有關系。24、脾濕和風邪,風濕的罪魁禍首現代人由於精神壓力過大,飲食過剩加之運動量減少,攝入和排出不成正比,久而久之就形成「濕」。體內有濕,外感風寒就形成風濕。這也是現代人群中風濕病患者日益增多的直接原因。從中醫上來講,脾是主運化的,胃是主受納的。怎麼理解運化與受納?我們可以把人體的胃理解成一個糧倉,你所吃的任何東西,都能保存到裡面。那麼,脾是什麼呢?脾的功能是什麼呢?關於脾的功能,我們可以把它比作是現代社會的物流公司。你要把倉庫(也就是胃)的東西,經由這個物流公司,運輸到你身體需要的部位去。如果這個物流的這個功能出現了問題,就是脾胃不合了。脾胃不合就會導致我們之前所講的那些疾病的發生。但這些疾病在中醫里邊,不叫胃炎,也不叫十二指腸潰瘍,我們主要是叫胃脘痛。為什麼會導致這種情況發生呢?比如說,你的胃能放兩公斤的東西,你的物流公司只有兩個工人,讓這兩個工人去搬兩公斤的東西,就達到了平衡的狀態。如果你突然吃了四公斤的東西,還讓這兩個工人來勞動,那麼,他就要加班加點地幹了。所以說,吃多了也不行。吃多了,這工人他就累了。你要不他發獎金,他就不幹了。吃少了呢,你同樣要這兩個工人來幹活,那就相當於加大了你的人力資源成本,這也成了問題。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從中醫上來講,就是過飢過飽都不合適。 那麼,為什麼說脾濕也是現代都市人群的一個體質呢?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人,有這么幾種特徵:第一,自身壓力普遍很大,主要是精神壓力過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工作緊張;有的是想去自己創業,慾望過強、過高等等。再加上飲食上的過剩,運動量減少,於是,攝入和排出不成正比,久而久之,積留在你體內的這個東西,我們就管它叫濕。而脾濕的概念,剛才我已經講了,就是物流公司出現問題了,你每天給他很多東西,讓他去搬運。他超負荷運載,超量工作,他是搬不完的。這些東西在你體內成為致病的內因。●風邪加脾濕就是風濕體內有濕,外感風寒。風邪與濕相相合,就成為風濕。比如我們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等,在中醫上就叫做痹症。天氣變化的時候,人的四肢冰涼,或者是有疼痛的感覺,往往是和你體內有濕有關的。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比如小河溝在冬天來的時候,河水就會結冰。那麼,如果你體內的濕氣很多,在感受風寒之邪的情況下,你的體內也會結冰。但是,我不是說你真的結冰了,我們就拿結冰來說這種現象。寒性的東西有一個特徵,寒主收引、凝滯。收引、凝滯在你體內了,會造成你體內的經脈發生堵塞,從而引起周身疼痛。為什麼會痛?通則不痛,不通則痛,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如果你體內沒有這個濕,外面來什麼風寒,我也不怕。因此,《黃帝內經》上也這么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你沒有發生疾病的這些內因,體內沒有濕氣,無論外界有什麼「邪」,都不用怕。因此可見,濕邪也是致患的一個重要原因。 葫蘆黃酒,化濕保健一招鮮 濕氣成邪對人體危害甚大,不要等其發作才來治療,要提早將濕化掉。葫蘆配黃酒化濕法,不管是男女老幼,不分陰虛體質,還是內熱體質,或是脾濕體質,都可以作為一種養生保健的方法食用。●思慮過度的周自齊督軍脾濕、陰虛、內熱往往是相合為病。比如說濕熱,以冠心病為例。有人一說冠心病,就說,哎喲,這太可怕了。但實際上,目前,很多人都得了冠心病。在中醫裡面,我們不管它叫冠心病,我們叫心痛,或者是真心痛,或者是胸痹。導致冠心病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種是極為常見的,也是在臨床上多見的,就是「痰濕瘀阻型」。這個痰,不是我們吐的那個痰,而是廣義的痰。痰在我們的體內,分兩種,一種叫有形之痰,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一種叫無形之痰,就彌漫在人的上、中、下三焦,彌補在你氣血周身無處不在的濕氣。這個,我們也稱之為痰。你具備了這個內在的危險因素,里邊有內奸了,在外來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痰聚成核。我們可以舉個例子,像女性的這種乳腺結節,也是一種濕。久而久之,聚之為結,聚之為核。痰濕瘀阻型冠心病也是這樣的,你體內的這些濕多了,時間長了,瘀阻在你心臟周邊的毛細血管里邊,造成大面積的瘀阻,就會導致你胸悶、胸憋。實際上,對於這種病的預防,是非常簡單的。你平時化濕就可以了,我記得我祖父也給山東的一個名人看過病。就是在上個世紀20年代,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人,叫做周自齊,他曾在山東做過督軍。有一回,他在北京,讓我祖父幫他看病,我祖父就去了,就是這個病的徵兆。他老人家給周自齊開了幾副葯,就好了。 由此可見預防之法是多麼重要。你不要等它發作的時候才來治療,你要把這些濕給化掉。●葫蘆黃酒化濕法關於化濕呢,我在這里給大家一個小配方。這個配方很簡單,不管是男女老幼,無論你是陰虛體質,還是內熱體質,或是脾濕體質,都可以作為一種養生保健的方法食用。我們要先找葫蘆,在農村,哪裡都能見到這種葫蘆。葫蘆分為兩種,一種是苦的,一種是甜的。我們要那個甜葫蘆,因為這種葫蘆沒有任何毒性。如果有條件,我們就要新鮮的葫蘆,不要舊的。我們找兩個葫蘆,把其中的一個上面那塊兒削掉,把裡面的瓤想辦法摘趕緊了。之後,把另外一個葫蘆洗凈,剁碎,把這些碎塊兒倒到那個葫蘆里。接下來,買些紹興的花雕,或者買其他特別好的黃酒都可以,把酒倒進去。然後,把葫蘆蓋封住,放在家裡的陰涼處,放10天以上。再打開,每天晚上臨睡覺前倒上一小杯,一兩就好,溫一下。為什麼要與黃酒配呢?從中醫上講,任何葯物基本上都是入一個經,入兩個經,或者說入三個經。但是,《神農百草經》上說,酒是百葯之長,可入十二經。你把酒作為葯引子,特別是養人而不傷人的黃酒。葫蘆有什麼功效呢?它是清水利濕的,能通過酒這個葯引子,傳遍到你身體的各個經絡,把你一身的濕氣通過小便的形式帶走。因此,這種東西可以作為家庭常用的。每天晚上臨睡覺前喝一點,但是記住,不要喝多。因為就酒本身來說,喝多了是會傷人的。那麼這個東西適於什麼症狀呢?比如說手腳冰涼,或者有關節炎的朋友。當然,這個是不治病的,它只是能緩解一些症狀。比如說還有非運動型損傷的腰肩背疼痛,或者胸憋胸悶,小便不利,還有的女性腿水腫,一按就發暄,都可以拿葫蘆泡黃酒來喝,而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我們都可以來試一試。 關於測試脾濕,我也搞了一個自測表,大家可以來測一測。脾濕自測體質特點 食慾減退、便不成形,胃脘痛,四肢厥冷,舌苔黃膩。武國忠:自我診斷體內濕邪的簡易方法 武國忠:薏米紅豆湯--疏通濕邪的小偏方 武國忠視頻:認識人體濕邪,祛濕方法
4、國內著名的十大養生專家是誰?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讀四書五經,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主任醫師、正師級教授。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1948年6月出生。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台灣中華離子醫學民間團體教授,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多年來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
(4)孔令謙 養生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5、國內著名養生專家有哪些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 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 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 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 熟讀四書五經 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 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 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 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編著有《新編抗衰老中葯學》、《中國實用傳統養生術》、《老年醫學在中國》、《抗衰老葯物學》等10餘部學術著作 發表有關延緩衰老及養生保健方面的論文及文章數十篇 並獲多項成果獎。目前 張國璽研究員主要從事養生保健知識方面的研究和講座活動 廣受好評。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 主任醫師 正師級 教授。他先後為朱德、華國鋒、谷牧、姚依林等多位領導同志做過保健醫生 並在黨和國家的多次重大會議和活動中擔任保健工作 也多次承擔外國元首、重要領導人來訪的醫療保健任務 積累了豐富的保健經驗 被國務院評為「有突出貢獻的醫學科學家」 享受國務院頒布的政府特殊津貼。 著有《將中醫進行到底》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 1948年6月出生 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 台灣中華離子醫學 民間團體 教授 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著有《不生病之真法》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益黎敏副教授具有深厚的國學素養 精通文字學和傳統醫學 又兼通西方人類學。多年來 一直致力於中醫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在大學里主講「中華文化與《黃帝內經》」、「周易與中醫學」、「道家思想研究」、「中國文化經典導讀」等課程 同時在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高校巡迴講演。她的講演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生動活潑 讓每一位聽眾既能領略中華遠古盛世的智慧與玄妙 又能實現對自身生命切實的人文關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 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 多年來 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井根據中醫學理論及孔門醫學特點對養生進行系統研究 提出三線、四則、五法養生防治體系模式。著有《孔伯華及傳人醫案》、《孔少華臨床經驗集》、《中醫文化與太極養生》等著作 深受讀者喜愛!是國內外眾多養生健康雜志專欄作家 《跟名醫學中醫》、《孔伯華養生醫館專家談養生》等大型叢書主編。並受邀在全國舉辦過多次養生保健講座 廣受好評 鳳凰衛視中文台也曾對其進行專訪。 著有《無病一身輕》。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 發表論文四十多篇 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 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 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作為學科帶頭人 王洪圖最大的心願就是想全面系統地圍繞《黃帝內經》做一次論證和整理 但是《黃帝內經》博大精深、文字深奧 單是古今中外注釋它的著作就有500多部 要想全面系統地整理和繼承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洪圖經過長達十年的辛勤耕耘 把一部460萬字的《黃帝內經研究大成》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這一年是1997年 這部著作被學術界評為了劃時代、里程碑性的著作,並獲得了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這也是中醫學著作首次獲得此項榮譽
6、孔令謙教女性如何養生【中醫健康養生講座系列01】
孔令謙女性養生說到女性養生要杜絕八字:憂思忿怒,形寒飲冷。這篇孔令謙女性養生是整理版,平安健康網中醫頻道對於孔令謙說到女性養生的一些問題做了更深入的解讀。在孔令謙《會吃才健康》中說:女性養生與男性的區別主要表現為四個字:經、帶、胎、產。經,主要指的是月經;帶,指的是女性的帶下;胎和產顧名思義就是十月懷胎和生孩子。女性養生,只要斷絕八個字,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這八個字就是:憂思忿怒,形寒飲冷。一起來具體看一下憂思忿怒這四個字。更多健康養生講座,請關注持續更新的中醫健康養生講座系列孔令謙女性養生中提到的憂思忿怒到底是指的是什麼呢?女性本身就心思細膩,憂患意識強,這是好事,但是也不能過分。比如和老公吵了半天架,或者在外面碰到了什麼事情,很生氣,憋在心裡,或者發之於外,就是忿怒了。一些年輕的姑娘,好像什麼病都沒有,就是月經不調,去醫院檢查,什麼也查不出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憂思忿怒,幾乎所有相關情況的女性,在月經異常的前一段時間,情緒上都會有一些大的壓力或波動。中醫說憂思傷脾。在中醫上講,脾統血。《黃帝內經》中說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布於肺,施瀉於腎,這是中醫對氣血的一個基本闡述,我們可以看出,脾是血之源頭,氣血從脾中生化出來以後,上行則化為乳汁,下行則化為經血。如果你憂思過度,傷了脾,相當於把一條河的源頭給斷了,氣血生化出了問題,那肯定就不會通暢,月經滯後、閉經等也就自然發生了。同理,如果哺乳期的媽媽憂思過度的話,很可能會乳汁分泌減少。所以,女子以養血為主,而脾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女子應該特別重視調養脾胃。我們都知道,坐月子的時候,如果乳汁不足,喝一些鯽魚湯,可以幫助 下奶,這是因為鯽魚入脾經,有補脾的作用,氣血生化順利,同時協調各臟腑的工作,上行化為乳汁,起到催乳的作用。同樣,月經不調或痛經的女性朋友也可以吃一些補脾的食物,可以通過使氣血通暢,從根本上解決痛經問題。孔令謙女性養生說到女性養生要杜絕八字:憂思忿怒,形寒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