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 古文

養生 古文

發布時間:2020-07-18 03:58:03

1、求幾首關於 養生 的詩詞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門行·龜雖壽》曹操

詩中以長壽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同時也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飲酒》 陶淵明

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負冬日》 白居易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養生方法的。他的「養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煉氣功。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而且已修煉到很高的層次。他練功時「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4、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程顥

健身需健心,「心樂才有身樂」,樂觀曠達,內心歡樂,才能健身強體。怎樣才能「心樂」呢?北宋名家程顥他認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以愉悅身心,歡度晚年。

5、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蘇沈良方》蘇軾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葯,收集民間驗方,這首詩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健身的情景。

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6、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龔廷《攝養詩》

明代名醫龔廷賢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吃喝玩樂」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得神仙。——陸游

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共走過了85個春秋。他詩中蘊含的獨特養生之道,可以使我們參悟到這位詩人的長壽秘訣,對現代人提高健康素養無疑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陸游鍾情食養,清淡為主。在諸多食療方法中,陸游似乎對食粥有所偏好。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粗茶淡飯為宜。粥系流質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營養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卜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2、有關飲茶養生的詩句

臨安春雨初霽_古詩文網
作者: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知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道猶及清明可到家。

山家_古詩文網
作者:張繼
板橋人渡回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 李清照《鷓鴣天·寒日蕭答蕭上瑣窗》

3、與「養生」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韓翃(唐)《寒食 / 寒食日即事》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

2、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韓翃(唐)《寒食 / 寒食日即事》

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3、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孟雲卿(唐)《寒食》

二月的江南花開滿枝頭,在他鄉過寒食節足夠悲哀了。

4、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孟雲卿(唐)《寒食》

貧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飯的,不僅僅是明天才吃子推這樣的冷食。

5、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無名氏(唐)《雜詩》

時令將近寒食,春雨綿綿春草萋萋;春風過處苗麥搖擺,堤上楊柳依依。

6、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無名氏(唐)《雜詩》

這是為什麼呵,我卻有家歸去不得?杜鵑呵,不要在我耳邊不停地悲啼。

7、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竇鞏(唐)《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水面上薄煙散去,遠遠望見岸邊許多戶人家。

8、大堤欲上誰相伴,馬踏春泥半是花。 —— 竇鞏(唐)《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在這美麗的春天,卻沒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獨自縱馬游覽,馬蹄踏著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著花瓣。

9、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韋應物(唐)《寒食寄京師諸弟》

雨中的寒食節更顯得寒冷,我獨自坐聽江上黃鶯的鳴叫。

10、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韋應物(唐)《寒食寄京師諸弟》

端著酒杯賞花時又想起了杜陵家幾個弟弟,寒食時,杜陵這一帶已是野草青青了。

4、《莊子.養生主》的文言文翻譯

人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勢必體乏神傷,既然如此還在不停地追求知識,那可真是十分危險的了!做了世人所謂的善事卻不去貪圖名聲,做了世人所謂的惡事卻不至於面對刑戮的屈辱。遵從自然的中正之路並把它作為順應事物的常法,這就可以護衛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給父母留下憂患,就可以終享天年。
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奏合拍。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的技術怎麼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於牛體的結構還不了解),無非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視覺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願在活動。順著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絡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現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千頭,而刀口卻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有餘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雖然如此,可是每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裡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分離,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著,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顧,一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啊。」

5、文言文養生記道,用自己的話簡述養生之道

打掃干凈一間房子,在南邊開窗戶,八扇窗子採光。不要多擺放供賞玩的器具,(以免)引誘心神,擾亂視線。安放大床、長幾各一知張,筆、硯擺放整齊,旁邊設小幾一個,掛字畫一幅,頻繁更換字畫,幾道上放喜歡的書一二部、古人字帖一本、古琴一張。心眼之間,常要一塵不染。

早晨進入園林,種植蔬菜瓜果,鋤草,澆花,栽葯。回來進入凈室,閉上眼睛安定神情。時而讀愉快的書,使神氣快樂愉悅;時而吟好詩,使幽情得以暢達抒發。臨摹古人字帖,彈奏古琴,疲倦了就停版止。知己朋友聚會,談話的內容不涉及時事權勢,不褒貶人物,不爭辯是非。有時相約悠閑出行,不講究穿戴,權不因為遵循禮節而勞心苦力。少喝點酒但不要喝醉,舒暢快樂就夠了。假如確實能這樣做,也可以娛樂志趣。

6、中醫解釋:為什麼現代人養生要讀古文,讀古文為什麼要

參考:百

首先我國歷代文章都是以文言文記錄下來的,養生書籍也是以文言文記錄的。

古代的養生文言文記錄大度量經典的宏觀領域的健康規律,如葯食同源、五菜五果五畜理知論等,沒有任何科研可以推翻其中的合理性,因道此,現代人要真正學習養生知識,不如到古代書籍尋找版。

學習古文也是促進文化提升的過程,既得到養權生也可以得到文化水平提高。

7、請問十二時辰養生的原文是什麼?是古文那個,我找了好久都沒找到。

在中醫理論中,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循環,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一天24小時也是如此。由於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因此這套養生之法又被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且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值班」。如果能夠順應這種經脈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亥時(晚9—11時),為三焦經當令。「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讓身體有一個好的起點,就要從此刻擁有好的睡眠開始。對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難問題,但不管採取什麼方式,盡量在晚上11點半前進入睡眠狀態。 子時(子夜11—凌晨1時),膽經當令。這段時間正是中醫養生中特別強調的「子覺」時間。《黃帝內經》里,「凡是十一藏取決於膽」講的就是人體內有11個臟器都依賴膽經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夠優質的睡眠以保膽經獲得充足的能量。 丑時(凌晨1時—3時)為肝經當令。靜心養氣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別指出的是,某些年輕一族如在這個時間喝酒,將會對肝造成極大的損傷。 寅時(凌晨3時—5時),肺經當令。按照中醫理論,寅時是人體陽氣的開始,也是人體氣血從靜變為動的開始,必須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擾。 卯時(早晨5—7時),大腸經當令。早起不貪睡,晨起首先活動四肢筋骨,打太極拳,叩齒摩面或雙手扣後腦,做「鳴天鼓」。 辰時(上午7—9時),胃經當令。活動後喝一杯開水,用木梳梳發百遍,然後洗漱。早餐應該清淡,要吃飽。飯後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強度鍛煉。 巳時(上午9—11時),脾經當令。開窗通風後,可從事腦力活動,但要注意勞逸結合,讓眼睛得到及時的休息。 午時(上午11時—午後1時),心經當令。這是午餐時間,除要營養豐富,葷素搭配外,建議可以喝點湯,菜要少鹽。酒可喝但不能醉。飯後宜睡半小時,不要過多。 未時(午後1—3時),小腸經當令。午睡後可做少量和緩的運動,喝一杯茶。 申時(午後3—5時),膀胱經當令。這是最好的學習時間,記憶力和判斷力都很活躍。除用腦學習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時(午後5—7時),腎經當令。這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晚飯宜吃少、清淡,可以喝點粥。 戌時(晚7—9時),心包經當令。准備睡眠,睡前要靜心養氣,用冷水洗臉、溫水刷牙、熱水洗腳,睡宜採取右側卧位。 總之,這種養生法的核心就是順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重點睡好子午覺,以此達到養生的目的。

與養生 古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