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天吃豆類對身體好嗎?
紅豆補心臟,黃豆補脾臟,綠豆補肝臟,白豆補肺臟,黑豆補腎臟,五豆補五臟。可見豆類產品對身體有著不一般的好處。
一說到維生素C,很多人馬上會聯想到綠葉蔬菜、鮮棗、沙棘、檸檬、獼猴桃等新鮮蔬菜與水果,您有沒有想到豆芽?一粒豆子,無意間落入水中,不需要從外界補充任何的養料,就能長出一棵生機勃勃的小芽,這就足以說明豆芽的營養非同一般。
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因無意中吃了受潮發芽的綠豆,竟然治癒了困擾全軍多日的壞血病,這就是因為豆芽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的緣故。
豆類富含蛋白質,幾乎不含膽固醇。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與生物類黃酮而享有「植物肉」、「綠色的乳牛」等美譽。成為中國人物美價廉的優質蛋白質以及鈣與微量元素鋅的最佳來源。
豆類是唯一能與動物性食物相媲美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豆類中的不飽與脂肪酸居多,成為防止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理想食品,所以,提倡老百姓多吃豆類及其製品。
許多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很喜歡吃黃豆,把黃豆、綠豆等豆類作為他們的主要食物,如拌雪裡蕻黃豆、蒸煮黃豆。也常見很多人直接拿它來磨豆漿作為早點來喝。
其實,這樣做是很不合算的,原豆中含有很多人們並不熟知的抗營養因素:除了含有抗胰蛋白酶因子,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之外,還含有大量的植酸,會影響微量元素鋅、鐵以及礦物質鈣的吸收,所以,現實生活中就會出現吃進去許多的豆類,還會有貧血、鋅缺乏症與缺鈣的現象,這是因為豆類中的抗營養因素使得其中的鐵、鋅、鈣的吸收率相當的低,譬如:雖然黃豆含鐵豐富,但鐵的吸收率卻僅為3%左右。
由此可見,豆類雖然好,食用起來卻有講究,食之不當將會適得其反。本人在1988年的「國家自然基金資助項目」所做的研究生課題中發現:將豆子浸泡(一份豆子八份水)並使之發芽,是降低豆子中植酸的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研究發現:將大豆發芽之後,蛋白質含量增長18%,還原型維生素C增加40%(原豆中是不含維生素C的),維生素B2以及乳酸脫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都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促進鈣吸收的游離氨基酸(天門冬氨酸等)、總游離氨基酸明顯增加,植酸酶活性不斷升高,不斷地水解植酸,致使植酸———這一妨礙鈣吸收的主要抑制因子呈現下降趨勢,比大豆或豆腐中植酸含量下降40%。
得出的結論是:以發芽3~4天(長度約為4~5厘米)的豆芽營養為最好,並不是人們所想像的發芽時間越久越好、芽長得越長越好越有營養。
發芽後的豆芽,不僅植酸含量大為降低,大大地提高了微量元素鋅、鐵與礦物質鈣的吸收與利用,可防治缺鐵性貧血、鋅缺乏症以及鈣缺乏;而且,豆芽是低熱量、高纖維素、高維生素C的食物,可美容、排毒,抗氧化,提高機體免疫力;還具有清除血管壁中膽固醇與脂肪的堆積、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還能減少體內乳酸堆積,治療神經衰弱,消除疲勞。豆芽含有核黃素,很適合春季易發口腔潰瘍的人食用。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應用中醫養生學「紅豆補心臟,黃豆補脾臟,綠豆補肝臟,白豆補肺臟,黑豆補腎臟,五豆補五臟」的理論。
各取紅豆、黃豆、綠豆、白豆與黑豆分別浸泡使之發芽三天,然後,每天吃紅、綠、黃、白、黑不同顏色的豆芽,既可使您的心肝、脾、肺、腎五臟都得到大大的補益,又可促進鐵、鋅的吸收利用,是一道很好的補鈣、補鋅、補鐵、健腦、益智、護眼、排毒、美容、促進生長發育的保健菜餚。
2、經常吃豆類有什麼好處
豆類食品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不含膽固醇,是理想的蛋白質補充食物,豆類品種很多,常用的就以下幾種:
紅豆
紅豆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的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症等,李時珍稱紅豆為「心之谷」。
將紅豆和鯉魚煮湯食用,對水腫、腳氣、小便困難等有食療作用,還能治療肝硬化、肝腹水,補體虛;紅豆與冬瓜同煮後的湯汁是全身水腫的食療佳品;紅豆與扁豆、薏苡仁同煮,可治療腹瀉;紅豆配連翹和當歸煮湯,可治療肝膿腫;紅豆配以蒲公英、甘草煮湯,可治療腸癰等。
綠豆
綠豆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有降血壓的作用,同時對疲勞、腫脹、小便不暢有很好的功效。綠豆粉可以治療瘡腫燙傷,綠豆皮可以明目,綠豆芽還可以解酒。夏季常喝綠豆湯,不僅能增加營養,還對腎炎、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腸胃炎、咽喉炎及視力減退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
黃豆
黃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還有卵磷脂及多種維生素。與其他食品比較,僅蛋白質一項黃豆比瘦肉多一倍,比雞蛋多兩倍,比牛乳多一倍。
據研究,黃豆中的皂草苷可延緩人體衰老;黃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血管壁上的膽固醇,軟化血管;黃豆中的抑胰酶,對糖尿病有一定療效;黃豆中磷含量可觀,對大腦神經非常有益,神經衰弱及體質虛弱者,常食有益;黃豆中富含的鐵質,對缺鐵性貧血患者大有裨益。
黑豆
中醫認為,黑豆味甘性平,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者食用。黑豆營養豐富,有「豆中之王」、「營養之花」之美稱。古代養生家認為:「每晨吞黑豆十四枚,謂之五臟谷,到老不衰。」黑豆有補脾腎、益陰活血、安神明目、利濕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久服黑豆還可防止皮膚產生黑斑,能使皮膚變得細嫩有光澤。腎虛導致的腰痛、耳鳴者可取黑豆50克、狗肉500克一起煮爛,加人調味品食用。此外,黑豆還有「烏發娘子」的美稱,用它製成的豆漿、豆腐等,是腎虛導致的須發白、脫發患者的食療佳品。
豌豆
豌豆有補中益氣、利小便的功效,是脫肛、慢性腹瀉、子宮脫垂等中氣不足症狀的食療佳品。中醫典籍《日用本草》中有豌豆「煮食下乳汁」的記載,因此,哺乳期女性多吃點豌豆可增加奶量。此外,豌豆含有豐富的β一胡蘿卜素,食用後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有潤膚的作用,皮膚乾燥者應該多吃。但豌豆吃多了容易腹脹,消化不良者不宜大量食用。
芸豆
芸豆又叫菜豆,味甘平、性溫,有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氣等功效。它不僅富含蛋白質及鈣、鐵等多種微量元素,還有高鉀、高鎂、低鈉的特點,特別適合心臟病患者和患有腎病、高血壓等需低鈉及低鉀飲食者食用。芸豆還含有皂苷、尿素酶和多種球蛋白等獨特成分,具有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增強抗病能力,激活淋巴T細胞,促進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等功能。對腫瘤細胞的發展有抑製作用,因而受到醫學界的重視。其所含的尿素酶應用於肝昏迷患者效果很好。吃時注意必須煮熟、煮透,否則會引起中毒。
但是豆類食品再好,也不可作為主食,和過多的食用,飲食的關鍵在於均衡,與豐富,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主副食搭配,盡可能的豐富,而不是吃的多好,這才是關鍵,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3、經常吃豆類的食品對身體有那些好處?
豆類食品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不含膽固醇,是理想的蛋白質補充食物,豆類品種很多,常用的就以下幾種:
紅豆
紅豆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的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症等,李時珍稱紅豆為「心之谷」。
將紅豆和鯉魚煮湯食用,對水腫、腳氣、小便困難等有食療作用,還能治療肝硬化、肝腹水,補體虛;紅豆與冬瓜同煮後的湯汁是全身水腫的食療佳品;紅豆與扁豆、薏苡仁同煮,可治療腹瀉;紅豆配連翹和當歸煮湯,可治療肝膿腫;紅豆配以蒲公英、甘草煮湯,可治療腸癰等。
綠豆
綠豆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有降血壓的作用,同時對疲勞、腫脹、小便不暢有很好的功效。綠豆粉可以治療瘡腫燙傷,綠豆皮可以明目,綠豆芽還可以解酒。夏季常喝綠豆湯,不僅能增加營養,還對腎炎、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腸胃炎、咽喉炎及視力減退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
黃豆
黃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還有卵磷脂及多種維生素。與其他食品比較,僅蛋白質一項黃豆比瘦肉多一倍,比雞蛋多兩倍,比牛乳多一倍。
據研究,黃豆中的皂草苷可延緩人體衰老;黃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血管壁上的膽固醇,軟化血管;黃豆中的抑胰酶,對糖尿病有一定療效;黃豆中磷含量可觀,對大腦神經非常有益,神經衰弱及體質虛弱者,常食有益;黃豆中富含的鐵質,對缺鐵性貧血患者大有裨益。
黑豆
中醫認為,黑豆味甘性平,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者食用。黑豆營養豐富,有「豆中之王」、「營養之花」之美稱。古代養生家認為:「每晨吞黑豆十四枚,謂之五臟谷,到老不衰。」黑豆有補脾腎、益陰活血、安神明目、利濕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久服黑豆還可防止皮膚產生黑斑,能使皮膚變得細嫩有光澤。腎虛導致的腰痛、耳鳴者可取黑豆50克、狗肉500克一起煮爛,加人調味品食用。此外,黑豆還有「烏發娘子」的美稱,用它製成的豆漿、豆腐等,是腎虛導致的須發白、脫發患者的食療佳品。
豌豆
豌豆有補中益氣、利小便的功效,是脫肛、慢性腹瀉、子宮脫垂等中氣不足症狀的食療佳品。中醫典籍《日用本草》中有豌豆「煮食下乳汁」的記載,因此,哺乳期女性多吃點豌豆可增加奶量。此外,豌豆含有豐富的β一胡蘿卜素,食用後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有潤膚的作用,皮膚乾燥者應該多吃。但豌豆吃多了容易腹脹,消化不良者不宜大量食用。
芸豆
芸豆又叫菜豆,味甘平、性溫,有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氣等功效。它不僅富含蛋白質及鈣、鐵等多種微量元素,還有高鉀、高鎂、低鈉的特點,特別適合心臟病患者和患有腎病、高血壓等需低鈉及低鉀飲食者食用。芸豆還含有皂苷、尿素酶和多種球蛋白等獨特成分,具有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增強抗病能力,激活淋巴T細胞,促進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等功能。對腫瘤細胞的發展有抑製作用,因而受到醫學界的重視。其所含的尿素酶應用於肝昏迷患者效果很好。吃時注意必須煮熟、煮透,否則會引起中毒。
但是豆類食品再好,也不可作為主食,和過多的食用,飲食的關鍵在於均衡,與豐富,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主副食搭配,盡可能的豐富,而不是吃的多好,這才是關鍵,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4、豆類,堅果,水果能養生嗎
豆類:豆類可以養生,多吃有助於提高養生的效率,豆類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黃豆,黃豆製品有很多,包括最常見的豆腐,以及豆皮和抄豆奶、豆腦等等,這些都能夠提供植物蛋白,以及其他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等等,是較為理想的養生食物之一。
堅果:花生、開心果、巴旦木、核桃等等,都是常見的堅果,堅果除了少量脂肪之外,還有大量的、充足的微量元素,以及礦物質,不管是對身體健康、還是延年益壽,都有非常大的幫助。不過,堅果要不應該多吃,除了會上火之外,還有可能會造成脂肪過剩,以及微量元素、礦物質攝入過多,導致身體代謝問題。
水果:大多數水果都含有豐富的水分,不但可以及時讓人體補水,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它們是最天然zd、最容易吸收的維生素,以及各類微量元素,根據水果的不同,其中所含有的營養也有所不同,但大多數水果,都能夠起到養生效果。
5、經常聽人說多吃豆類對身體好,那麼在養生學上豆類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豆類屬於五穀雜娘,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這篇經驗就是向大家普及這個知識的,希望大家對豆類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在祖國的養身科學中,豆類是被劃分在五穀之內的。所謂五穀,那就是人們賴以生存所必需的食糧,是人們一日三餐都不能缺少的物質。沒有糧食,人類就無法生存,就不能使生命得以延續。
豆類,在糧食中具體的劃分又被現代科學工作者劃分在雜糧之中。既然是雜糧,那就不能跟五穀相提並論。所以,在人們的印象之中,豆類只能算補充的糧食部分,人們也只有在主糧缺少的時候才會想到它們。
然而我們古代的糧食學家與我們現代的糧食學家對豆類的人是有一定差別,古人就認為豆類跟五穀一樣重要。特別我們古代的養的養生學家,他們把豆類對人體的作用強調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超過了谷類和小麥等的地位。
古代的養生學家認為,「人不可一日無豆」。「豆可強筋骨,腴體膚」,也就是說,我們人類多吃豆類食品,這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強壯,不生疾病。現代的養生學者也認為,豆類可以補充我們在主食之中所缺乏的營養。所以,豆類確實很好。
古今的科學家都認為,豆類可以強身健體,增強我們的體質。豆類所含蛋白質的質量高、含量大,其營養價值接近於動物蛋白質,是最好的食物蛋白。多吃豆類食品,可以補充我們人體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對我們的身體極為有利!
同時,由於豆類所含的其他糧食所不具備的營養元素,它們對人體還有美容養顏、防止癌症、降低「三高」、預防老年性痴呆、提高工作效率、緩解更年期的種種不適、減緩骨質疏鬆、補充癲癇患者猛的攝入不足、改善便秘、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等。
因而,豆類對於我們人體的健康非常重要!我們不能只吃米面之類的主食而忽略了豆類對我們人體至關重要的健康元素,我們要多吃豆類食品。
6、大豆有什麼養生作用?
大豆屬豆科植物,在我國是一種來源豐富的食品。其種類很多。根據外皮顏色,可分為黃豆、青豆、黑豆等,其中以黃豆為主。黃豆因含有豐富的營養,故有「豆中之王」、「營養之花」的美稱。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這些蛋白質在質量和數量上均可與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媲美,所以又有「植物肉」、「綠色乳牛」之譽。
大豆所含的蛋白質約為40%,其中人體8種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比例恰當,是優質蛋白的一種。大豆富含賴氨酸,可以補充谷類食品賴氨酸不足的缺陷。大豆中的脂肪含量也高達20%。它比動物脂肪優越在於富含油酸及亞油酸,這類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於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大有益處。大豆還含有豐富的磷脂、膽鹼等對神經系統有保健作用的物質以及維生素E等抗衰老物質。大豆也含有精氨酸,是精子生成的重要原料。大豆皂甙能防止過氧化脂質生成,延緩機體老化。大豆磷脂對防治老年性痴呆和記憶力減退有特殊功效。多吃豆類又可防治肥胖,增強耐久力。據資料報道,盛產大豆的地方,長壽的人多,所以大豆是老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也是值得推薦的保健、長壽食品。近年來,醫葯科研工作者發現,黃豆還具有抗癌作用。用黃豆配甘草與化學葯物食用,能減輕抗癌葯物的副作用,故可作為化療或放療的輔助治療食品。
祖國醫學認為,黃豆味甘,性平,有健脾開胃、潤燥消水排膿解毒、消腫止痛功效。《延年秘錄》中載:「服食大豆」可令人「長肌膚,益顏色。填骨髓,加氣力,補虛能食」。民間也常用黃豆來防病治病,如防治感冒:用黃豆1把,干香菜50克(或蔥白3根),自蘿卜3片,煎湯溫服;治習慣性便秘:用黃豆皮肋克,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治腹瀉:用黃豆皮燒炭研末,每次服15克,日服2次。
7、豆類的營養保健功能有哪些?
病情分析:
豆類多屬於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其他的營養物質如脂肪,B族維生素也是含量比較豐富的,在傳統的飲食習慣中歸入粗糧,
指導意見:
另外豆類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在糧油作物中也是比較高的,平時多吃點豆製品,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只是有腎功能不全的人不能多吃,祝健康幸福。
民間有「每天吃豆三錢,何須服葯連年」的諺語,意思是說如果人們每天都吃點豆類食品,不僅能夠遠離疾病的困擾,還可輔助治療一些疾病。大家不妨來了解一下各種豆子的特點,以便根據各自的身體狀況葯食兩用。豆類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我國傳統飲食講究「五穀宜為養,失豆則不良」,意思是說五穀是有營養的,但沒有豆子就會失去平衡。現代營養學也證實,每天堅持食用豆類食品,只要2周的時間,人體就可以減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概率。豆子的種類非常多,每種所含的營養成分和食療作用都不相同。平時多吃幾種豆,了解每種豆子的營養價值,選擇適合自己的豆子,更有利於健康。
紅豆
紅豆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的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症等,李時珍稱紅豆為「心之谷」。將紅豆和鯉魚煮湯食用,對水腫、腳氣、小便困難等有食療作用,還能治療肝硬化、肝腹水,補體虛;紅豆與冬瓜同煮後的湯汁是全身水腫的食療佳品;紅豆與扁豆、薏苡仁同煮,可治療腹瀉;紅豆配連翹和當歸煎湯,可治療肝膿腫;紅豆配以蒲公英、甘草煎湯,可治療腸癰等。
綠豆
綠豆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有降血壓的作用,同時對疲勞、腫脹、小便不暢有很好的功效。綠豆粉可以治療瘡腫燙傷,綠豆皮可以明目,綠豆芽還可以解酒。夏季常喝綠豆湯,不僅能增加營養,還對腎炎、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腸胃炎、咽喉炎及視力減退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
黃豆
黃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還有卵磷脂及多種維生素。與其他食品比較,僅蛋白質一項黃豆比瘦肉多1倍,比雞蛋多2倍,比牛乳多1倍。據研究,黃豆中的皂草苷可延緩人體衰老;黃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血管壁上的膽固醇,軟化血管;黃豆中的抑胰酶,對糖尿病有一定療效;黃豆中磷含量可觀,對大腦神經非常有益,神經衰弱及體質虛弱者,常食有益;黃豆中富含的鐵質,對缺鐵性貧血患者大有裨益。
黑豆
中醫認為,黑豆味甘性平,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者食用。黑豆營養豐富,有「豆中之王」、「營養之花」之美稱。古代養生家認為:「每晨吞黑豆十四枚,謂之五臟谷,到老不衰。」黑豆有補脾腎、益陰活血、安神明目、利濕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久服黑豆還可防止皮膚產生黑斑,能使皮膚變得細嫩有光澤。腎虛導致的腰痛、耳鳴者可取黑豆50克、狗肉500克一起煮爛,加入調味品食用。此外,黑豆還有「烏發娘子」的美稱,用它製成的豆漿、豆腐等,是腎虛導致的須發早白、脫發患者的食療佳品。
豌豆
豌豆有補中益氣、利小便的功效,是脫肛、慢性腹瀉、子宮脫垂等中氣不足症狀的食療佳品。《日用本草》中有豌豆「煮食下乳汁」的記載,因此,哺乳期女性多吃點豌豆可增加奶量。此外,豌豆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食用後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有潤膚的作用,皮膚乾燥者應該多吃。但豌豆吃多了容易腹脹,消化不良者不宜大量食用。
芸豆
芸豆又叫菜豆、四季豆,味甘平、性溫,有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氣等功效。它不僅富含蛋白質及鈣、鐵等多種微量元素,還有高鉀、高鎂、低鈉的特點,特別適合心臟病患者和患有腎病、高血壓等需低鈉及低鉀飲食者食用。芸豆還含有皂苷、尿素酶和多種球蛋白等獨特成分,具有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增強抗病能力,激活淋巴T細胞,促進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等功能,對腫瘤細胞的發展有抑製作用,因而受到醫學界的重視。其所含的尿素酶應用於肝昏迷患者效果很好。吃時注意必須煮熟、煮透,否則會引起中毒.
8、常吃豆類補什麼?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即普通豆)原產於中美和南美,其重要性僅次於大豆。收獲種子或食用嫩豆莢的品種都有。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俗名︰法國豆、四季豆、腎豆等。但腎豆一詞在美國專指一個外形似腎,紅色、深紅色或白色的種類。一些菜豆品種僅栽培以收獲其乾燥種子,一些種類用以收取未成熟的可食莢果,另一些則收取成熟及不成熟種子。巴西、中國和美國菜豆種子的產量佔世界產量的1/3以上。在拉丁美洲和克里奧爾人(Creole)的菜餚中占重要地位。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的花及豆莢 大多數食用豆莢的豆類可在世界廣大地區種植,在許多國家尤其在歐洲都很受歡迎;在美國食用最多的是菜豆,起源於中美洲的豆類中。利馬豆(P.
limensis)在美洲國家以外很少進行商業化生產,在美國占乾豆總產量的2.5%。無論是叢生型或攀緣型,豆莢大小和形狀,種子的大小、形狀、厚薄及顏色差異都很大。其豆莢寬扁,稍彎曲,種皮上有由種臍向外輻射的特有細棱,容易辨認。利馬豆在熱帶為多年生,在其他地區則作一年生植物種植,但與其他美洲豆類相比需要較長的生長季節和較暖和的氣候。
紅花菜豆(P.
coccineus,即荷包豆、龍爪豆)原產熱帶美洲,在當地為多年生,在溫帶小規模地作一年生作物種植;為攀緣植物,植株茁壯,總狀花序,花鮮紅色而豔麗,莢果大而粗糙,種子大而色彩鮮明。紅花菜豆栽培於英國和歐洲,可供觀賞,幼嫩豆莢可食。
印度菜豆(P.
aureus)原產印度,豆莢和種子比上述諸種都小得多。莢果纖細,長75~100公釐,內有10~14粒球形至長圓形的種子,直徑3公釐,在東方廣泛種植食用,用作豆芽或其他用途,除豆芽外歐美人對之所知甚少,含豐富的維生素C。原產印度的雙花扁豆(Dolichos
biflorus,即馬豆、馬糧豆)和扁豆有親緣關系,均是大型熱帶攀緣植物,在亞洲普遍食用其幼嫩種子。乾種粒大,顏色近黑,稍扁長至圓球形。
蠶豆 蠶豆的重要性占第三位,是歐洲的主要豆種,但在美國鮮為人知。蠶豆不耐熱,僅在溫帶的涼爽地區能於夏天生長,在溫暖地區可於冬天生長。不同的是蠶豆能忍受輕微冰凍。蠶豆植株直立,高600~1,500公釐;稀分枝;葉密生於莖和枝上,具短柄;豆莢幾乎朝上直立,簇生於葉腋;種子大,不規則扁平形。
綠豆 綠豆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有降血壓的作用,同時對疲勞、腫脹、小便不暢有很好的功效。綠豆粉可以治療瘡腫燙傷,綠豆皮可以明目,綠豆芽還可以解酒。夏季常喝綠豆湯,不僅能增加營養,還對腎炎、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腸胃炎、咽喉炎及視力減退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
黃豆 黃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還有卵磷脂及多種維生素。與其他食品比較,僅蛋白質一項黃豆比瘦肉多一倍,比雞蛋多兩倍,比牛乳多一倍。據研究,黃豆中的皂草苷可延緩人體衰老;黃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血管壁上的膽固醇,軟化血管;黃豆中的抑胰酶,對糖尿病有一定療效;黃豆中磷含量可觀,對大腦神經非常有益,神經衰弱及體質虛弱者,常食有益;黃豆中富含的鐵質,對缺鐵性貧血患者大有裨益。
黑豆 中醫認為,黑豆味甘性平,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者食用。黑豆營養豐富,有「豆中之王」、「營養之花」之美稱。古代養生家認為:「每晨吞黑豆十四枚,謂之五臟谷,到老不衰。」黑豆有補脾腎、益陰活血、安神明目、利濕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久服黑豆還可防止皮膚產生黑斑,能使皮膚變得細嫩有光澤。腎虛導致的腰痛、耳鳴者可取黑豆50克、狗肉500克一起煮爛,加人調味品食用。此外,黑豆還有「烏發娘子」的美稱,用它製成的豆漿、豆腐等,是腎虛導致的須發白、脫發患者的食療佳品。
9、哪些豆類,養生效果比吃肉好千倍?
注重養生的人都知道,豆類的養生效果非常不錯,經常吃一些豆類對身體有百很大的好處,但是有哪幾種豆類對人體更有好處呢?哪幾種豆類的養生效果比吃肉好一千倍呢?
豌豆護眼效果佳
豌豆是應季蔬菜,顆粒圓潤鮮綠,十分好看。豌豆可不是只以外貌取勝,它含有豐富的度維生素A,有護眼的食療功效;另外,其維生素C含量比干豆要高得多,好吃又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整天對著電腦的上問班族可以來個護眼大餐,將豌豆、胡蘿卜和玉米一起炒著吃,不僅色鮮味美,而且營養豐富,能有效緩解眼睛干澀不適。小孩和老人也可以吃,營養豐富,也很好消化。另外,給大家推答薦一款營養健康的主食:豌豆燜飯。米飯快煮好時加入洗凈的豌豆,攪勻後繼續烹煮。煮好後在加入洋蔥絲、熟的瘦肉粒,蓋上蓋再燜一會兒即可。這時大米中版谷類蛋白、豌豆中得豆類蛋白和瘦肉中的動物蛋白互補,營養全面,適合白領和學生人群吃。
在選購豌豆時,要選深綠色、有光澤的新鮮豆子,掐一下,嫩權的有水流出,老的則硬硬的。
10、各種豆子的功效
1、降脂豆——黃豆
黃豆中的大豆蛋白質和豆固醇,都能明顯改善血脂和膽固醇,從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另外,大豆中還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可以降低女性罹患與激素相關的癌症。
2、清熱豆——綠豆
從中醫的角度講,綠豆性涼味甘,具有潤喉止渴、清熱益氣、解毒利水等功效。炎炎夏日,暑氣襲人,喝上一碗綠豆湯,頓時神清氣爽。另外綠豆還可以清腸胃之熱。
3、消腫豆——紅豆
紅豆性平,能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到了炎熱的夏天,人體極易出現水腫,喝一碗紅豆湯就可以有效緩解水腫。
4、補腎豆——黑豆
中醫認為,黑色入腎,因此常吃黑豆對腎臟好。另外,黑豆表皮中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抵抗衰老。此外,花青素還有護眼的功效。
5、減肥豆——芸豆
芸豆營養豐富,蛋白質、鈣、鐵、B族維生素含量都較高。值得注意的是,芸豆中皂甙類物質能促進脂肪代謝,其中還含有能夠阻止糖類吸收的成分,是減肥的理想食品之一。
6、護心豆——毛豆
毛豆富含植物性蛋白質、鉀、鎂、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同時還含有皂甙、植酸、低聚糖等保健成分,對於保護心腦血管和控制血壓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