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極養生,中醫養生,運動養生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太極養生就是打太極拳,運動養生就是運動,中醫養生就是艾灸,推拿,汗蒸,拔罐等等
——舒樂妮養生館
2、中醫養生什麼項目好?
一、針灸,針灸就是將銀針按照一定的手法和角度插入到人體的特定穴位zd中,刺激穴位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人體的穴位有幾百處,每個穴位扎針的手法、深淺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二、拔罐,現在中醫養生項目中拔罐分為火罐和氣罐,拔罐具有疏通經絡,祛除體內濕氣的專作用,拔罐在國內有悠久的歷史,早在西漢時期就出現了。
三、運動養生,屬中醫講究練精、氣、神,像太極、氣功等都是增強體質,鍛煉精氣神的好辦法。
3、從中醫角度來看,運動養生有哪些好處?
有氧運動有哪些好處?有氧運動的好處有很多,堅持有氧代謝運動對身體健康十分有利。許多人都知道有氧運動對身體有好處,但卻不清楚有氧運動的好處具體有哪些?
1.使你的血液變得很「富有」,可增加血液中紅血球、白血球和血紅蛋白,使身體的營養水平、代謝能力得到提高。
2.使你的血管富有韌性,並使肌肉中的毛細血管網增多,使肌肉變得豐滿而結實。
3.增加肺活量,對呼吸系統有良好的影響。它提高呼吸深度,增加每次呼吸的氣體交換量,從而保證在激烈運動時,滿足氣體交換的需要,提高身體機能水平。實踐發現,增加肺部的生命力可以長壽。
4.使心肌強壯,心腔容量增大,血管彈性增強,進而提高心臟的收縮力和血管舒張力,使心搏有力,每一次的心臟跳動收進更多血液以增加心臟輸送給全身的血液量。
5.有效地改善心率。堅持適當的有氧運動,如健身操鍛煉,可使心率適度降低,這樣心臟就會得到更多的休息。由於心臟的工作能力和儲備能力提高,人就能承受更大的負擔。
多做運動對於人體的心臟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長時間堅持運動能夠保持心臟和心血管系統的健康,因此能夠大大提升氧量像身體各器官輸送的速度。還能夠加速血液循環,冠狀動脈有足夠的血液供給心肌。這樣能夠有效預防心臟病的產生,注意運動養生,可謂是好處多多。
4、從中醫養生角度分析是早上跑步鍛煉好還是晚上好?
人身的陽氣,白天主司體表。
清晨的時候,陽氣開始活躍,並趨向於外;
中午時,陽氣達到最旺盛的階段;
太陽偏西百時,體表的陽氣逐漸減少,汗孔也開始閉合。
所以到了晚上,陽氣收斂,拒守於內,這時不要擾動筋骨,也不要接近霧露。如果違反了一天之內這三個時間的陽氣活動規律,形體被邪氣侵擾則睏乏而衰薄。
現代醫學度研究說上午進行鍛煉是非常不利於健康的,說此時空氣污染比較嚴重。我認問為我們大可不必聽這種言論。就按照我們《易經》「陰陽消長」的理論,上午進行鍛煉,多動,養陽氣。西醫會告訴我們上午劇烈運動會造成心腦血管病,其實答按照中醫來講,心腦血管病是中午才容易發作。現在有很多人說中醫養生不合理,不科學,啟示恰恰相反,她的內涵很科學很寶貴。她是和大自然的規律相結合的,通過大自然的陰陽來調整我們身體的陰陽。
另外,還有四種邪氣傷陽:
一寒:版陽氣應該如門閂在門臼中運轉一樣。若起居猝急,擾動陽氣,易使神氣外越;
二署:汗權多煩躁,喝喝而喘,安靜時多言多語;
三濕:頭部像有物蒙裹一樣沉重;
四風:可致浮腫。
5、中醫養生 冬天運動減肥出汗好嗎
對於冬季健身出汗好嗎這個問題,不可一概而論,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籠統的說好不好。
中醫的理論認為,冬天宜藏,勿出汗,否則會流失陽氣,這個的確有其一定的道理。確實,在大量出汗時,有的人抵抗力會下降。尤其是大量出汗後,很可能因為稍不注意導致受涼感冒。
不可否認,冬天出汗確實容易感冒,但運動時會出汗是必須的,再者,出汗可以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運動時出汗了才能說明達到了一定的運動量,這種運動才是有效的,
所以,對於減肥人士來說,我們要學會的是在冬季既要運動,又要學會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其實,一般人健身運動出汗了導致受涼感冒很大一部分原因只是因為你沒有做好運動後出汗護理工作。
冬季運動出汗後一定要及時擦乾身上的汗水,換上清爽的衣物,是不太會出現受涼等問題的。如果冬季健身運動後能洗個熱水澡就更好了,還有注意每晚泡泡熱水腳。
不管冬季健身出汗好不好,但老年人冬季健身時最好不要出汗,否則很容易感冒的。由於健身後身體抵抗力下降,加上老年人身體抵抗力本就弱,若不小心因此生病感冒了很可能會久治不愈。
所以,老年人冬季健身時最好控制一下運動量,適當走走、慢跑一下就好,切莫運動過量或做過激烈的運動導致出很多汗。
6、中醫養生似乎不大提倡運動,尤其跑步。那怎麼辦,跑不跑?
你哪裡得到的結論?。。我2個月前看中醫,他還讓我要多運動,不要總是坐著。 生命在於運動,這很顯然,每天的運動量要足,不足就不健康,甚至比超過量還不健康。
7、中醫怎麼養生?
8、中醫養生都是養的什麼?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
中醫養生主要有預防觀、整體觀、平衡觀、辯證觀。
1. 未病先防、未老先養。
2.天人相應、形神兼具。
3.調整陰陽、補偏救弊。
4. 動靜有常、和諧適度。
養生法則
養生就是「治未病」,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
深度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中醫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就像魚在水中,水就是魚的全部,水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魚,同樣的,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
其二,陰陽平衡的健康觀。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什麼是陰呢?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什麼是陽呢?陽就是能量,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動的、發熱的、都屬於陽;凡是向下的、往裡的、發冷的、都屬於陰。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了。所以,中醫養生高度強調陰陽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體觀。中醫養生注重的是身心兩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煉保養,更注意心靈的修煉調養,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延長生命
《黃帝內經》在開篇《上古天真論》首起問題就是關系功能衰退和壽命的問題:「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神農本草經》則不斷提出「不老」的概念。聶文濤在《求索神農智慧》一書中指出:中醫學和中葯學的發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經驗積累,而是大量先哲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進行的探索。
《道德經》上曾經講到,那些善於養生的人們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傷害。他們知道如何通過正確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從而獲得健康,也會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長久。當人們能夠遠離病痛,自然就能延緩衰老,延長壽命。
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上古天真論中的養德,主要是體現在合同與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於壽蔽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而長生不老和福壽無疆的理想境界,必須是從生活方式病和社會方式病入手轉變,必須從人類的身心素質和道德素質的根本點改造好,將身心素質和道德素質負增長的下士,力挽狂瀾地改造好和奮起直追,將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質和道德素質比較優越的上士們一起,向賢人、聖人、至人、真人、神聖人的福壽無疆境界利己利他,這就是合同與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學革命成果。
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進行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