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仲景是華佗的師父?
張仲景和華佗之間沒有師徒關系。
東漢末年在我國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史稱「建安三神醫」。其中,董奉隱居廬山,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杏林佳話;張仲景撰寫《傷寒雜病論》,理法謹嚴,被後世譽為「醫聖」;而華佗則深入民間,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曾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跡。
華佗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葯,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華佗到處走訪了許多醫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葯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的炮製,終於把麻醉葯試製成功,他又把麻醉葯和熱酒配製,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覺,再剖開腹腔、割除潰瘍,洗滌腐穢,用桑皮線縫合,塗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間康復。因此,華佗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1)張仲景 養生擴展資料
華佗也是中國古代醫療體育的創始人之一。他不僅善於治病,還特別提倡養生之道。他曾對弟子吳普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俗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戶樞不朽也」。華佗繼承和發展了前人「聖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預防理論,為年老體弱者編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種禽獸姿態的健身操——「五禽戲」。
華佗在醫療體育方面也有著重要貢獻,華佗創編了一種鍛煉方法,叫做「五禽戲」,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也可以用來防治疾病,同時可使腿腳輕便利索,用來當作「氣功」。身體不舒服時,就起來做其中一戲,流汗浸濕衣服後,接著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體便覺得輕松便捷,腹中想吃東西了。」他的學生吳普施行這種方法鍛煉,活到九十多歲時,聽力和視力都很好,牙齒也完整牢固。
五禽戲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關節都能得到舒展的醫療體操。華佗認為「人體欲得勞動,……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五禽戲的動作是模仿虎的撲動前肢、鹿的伸轉頭頸、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腳尖縱跳、鳥的展翅飛翔等。相傳華佗在許昌時,天天指導許多瘦弱的人在曠地上作這個體操。說:「大家可以經常運動,用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
2、古代養生名醫
東漢醫家張仲景,繼承了先秦時期的醫學理論,博採眾長,著成《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其中,也從病因學角度提出了自己的養生觀點。
華佗是與張仲景同時的醫家,他繼承了先秦《呂氏春秋》中的動則不衰之說,從理論上進一步闡述了動形養生的道理,他對導引健身術十分重視,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總結歸納為模仿虎、鷹、熊、狼、鳥五種動物動作的導引法,稱之為」五禽戲」。方法簡便,行之有效,大大促進了導引健身的發展。
東漢時期的王充,在養生方面,提出了稟氣的厚薄決定壽命長短的觀點,在他所著的《論衡》中強調指出:「若夫強弱夭壽,以百為數,不至百者,氣自不足也。夫稟氣渥則其體強,體強則其壽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命短,命短則多病壽短」。
東晉醫家葛洪,精研道教理論,在養生方面做出很大貢獻。他從預防為主的思想出發,首先提出「養生以不傷為本」,認為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長壽。
南朝的著名養生家陶弘景,精於醫學,通曉佛、道,「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夜精研,便有養生之志」(《梁書·處士傳》)。他輯錄了「上自農黃以來,下及魏晉之際」的許多養生文獻,而成《養性延命原》一書,為現存最早的一部養生學專著。
唐代的孫思邈精通道,佛之學,廣集醫、道、儒、佛諸家養牛之說,給合自己多年豐富的實踐經驗,著成養生專論。不僅在《千金要方》中有大量養生論述,還著有《攝養枕中方》,內容豐富,功法眾多,在我國養生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撰《飲膳正要》一書,是一部古代營養學專著。它從健康人的實際飲食需要出發,以正常人膳食標准立論,制定了一套飲食衛生法則。
至明代,隨著命門學說的發展,產生了以趙獻可、張景岳為代表的溫補派,他們反對濫用寒涼葯物主張用溫補葯物峻補命門。
李中梓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編著《壽世青編》一書,在調神、飲食、保精等方面提出了養心說、養肝說、養脾說、養肺說、養腎說、為五臟調養的完善做出了一定貢獻。
高濂的《遵生八箋》從氣功角度提出了養心坐功法、養肝坐功法、養脾坐功祛、養肺坐功法、養腎坐功法,又對心神調養、四時調攝、起居安樂、飲饌服食及葯物保健等方面做了詳細論述,極大豐富了調養五臟學說。
明末醫家汪綺石著《理虛元鑒》,對虛勞病機的闡發、論治的大法,預防的措施都自成體系,主張肺脾腎三臟俱重。他說:「治虛有三本,肺、脾、腎是也。肺為五臟之天,脾為百骸之母,腎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腎,治虛之道畢矣」。尤其是對虛勞的項防,提出了六節、七防、四護、三候、二守、三禁的原則,對抗老保健有很大意義。
3、張仲景提出的服葯後的飲食禁有哪些?
張仲景對服葯後的飲食禁忌也被後世醫家所推崇。例如他對服桂枝湯的禁忌,包括「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這些食物對病體的危害,主要是損傷中焦脾胃之氣。爾後脾胃學家李東垣吸取張仲景的經驗,擅長調補脾胃之氣,在《脾胃論》中還設有「脾胃將理法」、「攝養」等專篇,對飲食養生的方法有更多發揮。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方論》進一步發展了中醫理論,在治療上除了用葯,還採用了大量的飲食調養方法來配合,如白虎湯、桃花湯、竹葉石膏湯、瓜蒂散、十棗湯、百合雞子黃湯、當歸生薑羊肉湯、甘麥大棗湯等。
4、「仲景」這個葯廠和醫聖張仲景什麼關系啊?
這個「仲景」標志是仲景宛西制葯有限公司的一個注冊商標,公司最開始在河南南陽,就是醫聖張仲景的故鄉。公司從借鑒了醫聖張仲景的著作去研發葯品,公司從2000年開始啟用仲景商標,生產仲景品牌的系列中成葯產品,因品質優良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後不斷發展壯大規模,逐步形成仲景農業、仲景工業、仲景食品、仲景商業、仲景醫療及仲景養生等,形成了從中葯生產到醫療養生為一體的大健康產業鏈,在中醫葯方面有不錯成就,也宣揚了中醫文化。現在已經是很不錯的一家醫葯公司了,他們的葯品效果都很不錯的。
5、張仲景人體健康養生會館怎麼樣?
關於養生會館一類地方從來沒有去過。
個人認為養生就是要多鍛煉,注意飲食,調整好心態,注意休息。
6、請問張仲景所傳的泡腳秘方是哪三十幾種葯拜託各位了 3Q
仲景家庭葯浴系列--足浴粉 本品採用醫聖張仲景傳世秘方,精選30多種獨特的天然名貴植物科學配伍,運用現代納米超微高科技生產。該產品推陳出新,集養生、保健、美容、葯療四大功能於一體,具有通經活絡、平衡陰陽、調理臟腑、防病和輔助治療之功效。【主要成份】人參、丹參、南星、草果、夜交藤、當歸、薰衣草、雪蓮丹等【主要功效】有助於血液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的調理;軟化角質、祛腳墊、排毒養顏等,是您忠實的家庭養生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