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節氣立夏怎樣養生
進入初夏時節,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此外,夏天氣溫高,能量消耗大,營養物質隨汗液流失多,體質虛弱者尤其是孩子和老人,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疾病,損害健康。
立夏保健與健康的關系極為密切,因此,從初夏開始,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及時補充營養物質,採取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以便更好的度過夏天。
立夏時節注意預防菌痢,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除與蒼蠅繁殖活動有關外,還與夏季氣候適宜痢疾桿菌繁殖、天熱AT門喜歡吃生冷食品引起腸胃功能紊亂有關。要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潔瓜果,不吃腐敗變質或不新鮮的食物,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初夏易發口瘡和紅眼病。初夏時節氣候乾燥,人易上火,所以口瘡患者在這一時節會陡然增多。發生口瘡的誘因除了乾燥的氣候,焦慮、緊張、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也很有關系。症狀嚴重的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毛用局部燒灼、塗抹口瘡葯膜和服用維生素B2等方法進行治療。
此外,初夏還要注意預防流行紅眼病。此病潛伏期短,受感染後24小時內發病,自覺雙眼劇烈疼痛,畏光流淚,有異物感。得了紅眼病,一要防止傳染,二要及時治療。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胃腸道問題,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入夏後人體胃口自然變差,消化功能本來就隨天氣受影響;另一方面,由於人們貪涼嗜好冰寒的食物,刺激腸胃,使胃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後,血管驟然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胃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導致生理功能失調。很多老人、兒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現腹部疼痛、胃炎等情況。
從養生方式來說,在夏季養護脾胃,最好能多進稀食,吃粥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此外,新鮮蔬菜水果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水和無機鹽。
在食物中,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從冰箱里取出來的食物,最好不要急著吃,應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
初夏天氣都比較乾燥,人體每天的進水量應達到2000-2400毫升。由於早上人體血液濃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應該喝一杯水。一天水分的補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保持體內足夠的水分可以清洗腸道,預防上火。
不宜用飲料代替水,汽水、果汁、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
夏季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勞。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對於促進身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保證充足的睡眠,首先應做到起居有律;其次應注意卧室通風、涼爽;第三要保持平靜的心境,力求「心靜自然涼」;第四要有適當的午睡時間,夏季午睡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有利於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有力措施。
隨著氣溫的上升,人們外出歸來往往喜歡沖冷水澡。由於人體在陽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熱量,冷水澡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引起高熱,還會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頭暈目眩,重則還可引起休克。因此,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出汗,帶走身上大量的熱,然後再洗澡。
飲食要清淡,但也不能拒絕葷菜。由於夏季人的胃酸分泌減少,加之飲水較多,沖淡胃酸,導致機體消化功能較弱,故飲食應清淡一些。應多吃營養豐富、氣味清淡之品,忌食油膩、煎炸及熱性的食物。但可適當攝A-一些瘦肉、蛋、奶、魚以及豆製品,關鍵是在烹調時多用清蒸、涼拌等方法,不要做得過於油膩。
中醫認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熱的作用。因此,營養學家建議,夏季經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能起到解熱祛暑、消除疲勞等作用。夏天常食苦瓜湯或苦瓜菜餚,能調和脾胃,清除疲勞,醒腦提神,對中暑、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苦菜也是一味葯食同源的蔬菜,具有清涼解毒、消毒排膿、去瘀止痛、防治胃腸炎等功能。食用苦菜時,將它的根、葉洗凈,可拌可炒可做湯,味道苦中帶香,是解暑開胃的佳餚,而且對腸炎、痢疾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夏季出汗較多,不妨喝點帶苦味的飲料,啤酒、綠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2、立夏節氣正確養生方法有哪些
立夏時節注意預防菌痢,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除與蒼蠅繁殖活動有關外,還與夏季氣候適宜痢疾桿菌繁殖、天熱AT門喜歡吃生冷食品引起腸胃功能紊亂有關。要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潔瓜果,不吃腐敗變質或不新鮮的食物,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初夏易發口瘡和紅眼病。初夏時節氣候乾燥,人易上火,所以口瘡患者在這一時節會陡然增多。發生口瘡的誘因除了乾燥的氣候,焦慮、緊張、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也很有關系。症狀嚴重的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毛用局部燒灼、塗抹口瘡葯膜和服用維生素B2等方法進行治療。
此外,初夏還要注意預防流行紅眼病。此病潛伏期短,受感染後24小時內發病,自覺雙眼劇烈疼痛,畏光流淚,有異物感。得了紅眼病,一要防止傳染,二要及時治療。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胃腸道問題,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入夏後人體胃口自然變差,消化功能本來就隨天氣受影響;另一方面,由於人們貪涼嗜好冰寒的食物,刺激腸胃,使胃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後,血管驟然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胃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導致生理功能失調。很多老人、兒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現腹部疼痛、胃炎等情況。
從養生方式來說,在夏季養護脾胃,最好能多進稀食,吃粥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此外,新鮮蔬菜水果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水和無機鹽。
在食物中,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從冰箱里取出來的食物,最好不要急著吃,應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
初夏天氣都比較乾燥,人體每天的進水量應達到2000-2400毫升。由於早上人體血液濃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應該喝一杯水。一天水分的補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保持體內足夠的水分可以清洗腸道,預防上火。
不宜用飲料代替水,汽水、果汁、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
夏季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勞。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對於促進身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保證充足的睡眠,首先應做到起居有律;其次應注意卧室通風、涼爽;第三要保持平靜的心境,力求「心靜自然涼」;第四要有適當的午睡時間,夏季午睡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有利於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有力措施。
隨著氣溫的上升,人們外出歸來往往喜歡沖冷水澡。由於人體在陽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熱量,冷水澡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引起高熱,還會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頭暈目眩,重則還可引起休克。因此,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出汗,帶走身上大量的熱,然後再洗澡。
飲食要清淡,但也不能拒絕葷菜。由於夏季人的胃酸分泌減少,加之飲水較多,沖淡胃酸,導致機體消化功能較弱,故飲食應清淡一些。應多吃營養豐富、氣味清淡之品,忌食油膩、煎炸及熱性的食物。但可適當攝A-一些瘦肉、蛋、奶、魚以及豆製品,關鍵是在烹調時多用清蒸、涼拌等方法,不要做得過於油膩。
中醫認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熱的作用。因此,營養學家建議,夏季經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能起到解熱祛暑、消除疲勞等作用。夏天常食苦瓜湯或苦瓜菜餚,能調和脾胃,清除疲勞,醒腦提神,對中暑、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苦菜也是一味葯食同源的蔬菜,具有清涼解毒、消毒排膿、去瘀止痛、防治胃腸炎等功能。食用苦菜時,將它的根、葉洗凈,可拌可炒可做湯,味道苦中帶香,是解暑開胃的佳餚,而且對腸炎、痢疾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夏季出汗較多,不妨喝點帶苦味的飲料,啤酒、綠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3、立夏時節應該怎麼養生
起居養生
立夏時節,雖說夏季到來了,天氣逐漸炎熱,溫度明顯升高,但此時早晚仍比較涼,日夜溫差仍較大,早晚要適當添衣。另外進入立夏後,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應相對「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氣,但仍應注意睡好「子午覺」,尤其要適當午睡,以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以及充足的體力。
精神養生
立夏養生還應重視的一點就是重視「靜養」。立夏後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心情舒暢,安閑自樂,笑口常開。還可多做靜一些的文體活動,如繪畫、釣魚、書法、下棋、種花等。
運動養生
立夏後,隨著氣溫升高,人們容易汗出,「汗」為心之液,立夏時節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運動後要適當飲溫水,補充體液。立夏時節,選的運動不要過於劇烈,可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散步、慢跑等。
飲食養生
立夏時節,時值乾卦,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粗糧。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少吃過鹹的食物,如咸魚、鹹菜等。
4、立夏節氣吃什麼最養生
民間常說夏天是「苦夏」,為什麼稱為苦夏,也是因為夏天多吃「苦」味的東西有利於五臟六腑的「五行」運做。一起來看看適合立夏甚至整個夏天的食物。
1、鴨蛋補夏
俗傳,立夏吃蛋,叫做「補夏」,使人在夏天不會消瘦,不減輕體重,勁頭足,幹活有力。中醫說咸鴨蛋在夏天吃了人有勁,這和營養師的說法不謀而合,營養師稱鴨蛋中鈣質、鐵質等無機鹽含量豐富,含鈣量、含鐵量比雞蛋、鮮鴨蛋都高,是夏日補充鈣、鐵的首選。
2、苦瓜降火
不要覺得苦瓜苦,苦瓜越苦,敗火清熱降火的效果就越好,但這並不代表所含的其他成分有什麼不同,因此只要按照您喜歡的口感和偏好挑選就可以。
3、蓮子養心
養心季節是夏,此時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容易煩躁傷心,易傷心血。蓮子芯的味道雖然比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養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壯腸胃。
4、章魚補血
章魚有補血益氣、治癰疽腫毒的作用。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元素,並還富含抗疲勞、抗衰老、能延長人類壽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天然牛黃酸。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適宜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4、草莓解毒
夏季是盛產草莓的季節。食用草莓能促進人體細胞的形成,維持牙齒、骨、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和促進傷口癒合,並且還有解毒作用,古代人有傷口會多吃些草莓。現代營養師也認為草莓能增強人體抵抗力,含有多種有機酸、果酸和果膠類物質,能分解食物中的脂肪,促進消化液分泌和胃腸蠕動,排除多餘的膽固醇和有害重金屬。
5、萵苣通氣
萵苣含有大量植物纖維素,能促進腸壁蠕動、通利消化道,可治療便秘,是貧血患者的最佳食料。中醫食療推薦魚腥草拌萵苣,具有清熱解毒,利濕祛痰的功效。
6、豌豆清腸
豌豆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尤其是含有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而豌豆中富含的粗纖維,能促進大腸蠕動,保持大便順暢,起到清潔大腸的作用。
注意避免貪涼
隨著天氣轉熱,人們愛吃剛從冰箱中取出來的水果、飲料等。有些人特別是腸胃功能較弱的兒童,在吃後半小時左右最易發生劇烈腹痛,嚴重的還會出現惡心、嘔吐、頭暈、腹瀉和全身冷戰等症狀。
5、立夏節氣如何飲食養生?
6、立夏節氣養生該怎麼做
立夏節氣如何養生 要謹記四宜
第一、思想宜清靜
第二、飲食宜清淡
第三、住房宜清涼
第四、游樂宜清幽
7、立夏節氣如何養生保健?
1養心是關鍵立夏後,就是心累的時候了,所以,在夏天的時候,要注意養心,養心要為靜,即使天氣熱得要命,也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不急不躁,才可以心臟安好。2笑口要常開夏天後,人的氣多往上走,所以,在這個季節的時候,要保持笑口常開,只有心情好,才可以保持好的養生准則。3冷飲要節制夏天到了,許多人開始選擇大量吃冷飲,這個時候,要建議大家,尤其是小孩子,孕婦,以及老年人,冷飲是絕對不能吃太多,否則造成消化不良等現象。4睡眠走深度睡覺的話,一定要深度睡眠,一般情況下,中午的時候,也要休息一會兒,即使是不入睡,也要閉上眼睛,靜養幾分鍾或者是十幾分鍾。5納涼要適度夏天的時候,天氣熱,許多人會選擇開空調,但是,問題就來了,納涼也得有一個適度,不能開低溫開長時間,這樣,會讓你的身體長時間外冷內熱而難受。6清淡食為上夏天的時候,因為天氣熱,而且容易出汗,所以,夏天吃的時候,要以清淡為主。這樣,才能保持汗少,內火低,從而身體好。7注意防疾病夏天的時候,也是一些皮膚類的疾病的高發期,所以,這個時候,要注意一下,一般情況下有可能牛皮類的病等,因此,預防是關鍵。8外出需謹慎外出的時候,也要謹慎,夏天的時候,多是雷電天氣,而且也有風雨,所以,做好預防這些天氣的准備,常備雨傘等物。
8、立夏的節氣養生
<
9、立夏時節養生需要注意什麼
1、防飲食「過火」:立夏過後,溫度逐漸攀升,人們就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
2、防晚睡晚起: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陽,在飲食調養方面,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糧。
3、防精神不足:養生專家提醒說,立夏以後,天氣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心神不寧。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格外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應該保持愉快的情緒,安閑自樂,切忌暴喜傷心,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
4、防氣虛血熱:立夏之後血熱會給人帶來很多不適,氣虛血熱會影響人的消化功能。因此,每頓飯不要過飽,給胃留下足夠的蠕動空間。還人以輕松自然。今年的夏季注意涼血補氣和早睡早起,是人儲存陽氣力求身體大獲豐收的一個季節。
5、「防涼」:對大多數人特別是關節患者來說,夏季應該避免貪涼,不用或適度使用空調和風扇。在工作場合中,應把自己的病情告訴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盡量不用空調或適當調高溫度。最好常備一件長袖衣,隨外界環境隨時加減衣服。
6、謹防外感:立夏節氣,人們常常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輕易運用發汗之劑,以免汗多傷心,避免氣血淤滯,以防心臟病的發作。故立夏之季,情宜開懷,安閑自樂,切忌暴喜傷心。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
7、防暑補水:夏天天氣太過於炎熱,因此,我們要做好防暑措施。外出的話,不宜長時間暴露於陽光下。運動完,大汗淋漓不宜喝冰的飲料。上班期間,或者在家,都不宜在空調房呆太久。應時不時的到戶外呼吸下新鮮空氣。
10、立夏節氣如何養生 立夏要注意什麼
立夏養生應做什麼准備
第一、思想宜清靜
盛夏酷暑炎熱,人們容易悶熱不安和睏倦煩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心靜自然涼。
第二、飲食宜清淡
炎夏的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多乏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稀為宜,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等。可適當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但,冷飲要適度,不可偏嗜寒涼之品,否則會傷陰而損身。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抑制、殺滅病菌,預防胃腸道疾病。
第三、住房宜清涼
早晚應該打開窗戶讓房間通風換氣。中午的時候室外溫度太高,所以建議將門窗關緊,拉上窗簾,把熱氣擋在室外。這樣做有利於室內保持陰涼,會幫助我們睡得舒服一點。
第四、游樂宜清幽
炎夏不可遠途跋涉,應該就近尋幽。早晨,曙光初照,三氣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園林散步鍛煉,吐故納新。傍晚,當太陽下山之後,可漫步徜徉於江邊、湖畔,那習習的涼風,會使你心靜似水,消除一天的疲勞。
立夏養生誤區
1.多喝啤酒能解暑
大熱天的,喝一杯啤酒是再好不過了。但是,啤酒雖然很也不能貪杯啊。如果多喝了的話,不僅不會讓我們感受到涼意,反而會致使我們全身發熱,並會加重口渴和出汗的狀況。
2.晨練越早越好
許多人都認為夏季晨練越早越好。其實,在天亮之前或天朦朦亮的時候,空氣並不清新,不利於健身。據專家研究,在夏季早晨6時前,空氣中的污染物最不易擴散,是污染的高峰期。此外,日出前,由於沒有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周圍並沒有多少新鮮氧氣。太早晨練易患感冒,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等病症。故夏季晨練的時間不宜早於6時。
3.空調應保持恆溫狀態
許多人在夏季使用空調時,習慣將溫度定在某一個值上。其實,不斷調節居室溫度,可以使人的生理體溫調節機制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的適應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不致於經常患感冒或其他居室病症。當然,剛開始利用空調進行調節時,溫度變化幅度應控制在3攝氏度至5攝氏度之間;半個月後,幅度可逐漸提高到6攝氏度至10攝氏度。溫度變化也不要太突然,每次調節以1攝氏度至2攝氏度為宜。
4.太陽鏡顏色越深越能保護眼睛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太陽眼鏡的鏡片顏色越深越能夠保護眼睛。其實,相反的,鏡片的顏色越深反而會造成眼鏡的損傷。所以。我們建議,太陽眼鏡的鏡片最好是灰色的或者是綠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