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高原 養生

高原 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7 20:44:14

1、他們說藏醫養生的效果很好?

藏醫學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吐蕃時期已形成體系。不僅出現了藏民族自己的醫學家,而且有了藏醫葯學理論著作《四部醫典》。《四部醫典》是老宇妥· 元丹貢布在八世紀末整理編篡而成,歷經後世藏醫葯學家的修改、增補、注釋而愈趨詳細完整,成為學習藏醫學的必修課本。在國內外影響極大。藏醫學十分重視自然與人體的關系,有大、小宇宙之稱;藏葯的原料及產品皆出自高原本土,對醫治多種疾病具有神奇功效。在人類日益強調回歸自然、追求生態平衡的今天,藏醫藏葯重新煥發光彩,連同神奇的文化背景,一起步向國內外

2、從高原生活了 9年回到平原後怎麼養身?

從高原生活的九年回到平年有後身體。要是你,他那身體更好更棒的,在高原上的身體更棒。

3、蒙古族的養生之道

首先要說的是 蒙古人的寬容與博大的心懷了。 很多蒙古人都有一種養生觀念就是要「博愛」。蒙古諺語里有「男人的胸懷中能有按有馬鞍的馬騰躍」差不多就是「男人的胸懷要能裝得下世間萬物」的意思。 蒙古人這樣的性格使得他們憐惜大自然,憐惜所有生物,他們會為草原上迷失的小黃羊而落淚,會因為孩子們不懂事殺了野兔而斥罵孩子,給他樹立一種要愛護世間萬物的意識。所以很多蒙古老人都會說「我可憐的孩子,長生天保佑」等話。這也是為什麼當年會有那麼多上海孤兒來了草原,還都有了自己新的家庭的緣故吧。
蒙古人並不是在很多人觀念里那樣能喝酒,他們也不提倡酗酒。成吉思汗諺語里有「酒喝多了會誤人生」這樣意思的諺語。
在傳統的蒙古生活方式里蒙古人是沒有體育鍛煉意識的,因為他們日常勞作都包有身體的鍛煉,如畜牧,馴化馬,駱駝,牛等大型動物會使得蒙古男子健壯有力。蒙古女人似乎自古以來都很少有皮膚保養這方面的方法。 大草原上的生活並不需要白嫩的皮膚,也不會有白嫩的皮膚。
蒙古人的飲食已肉食與奶製品為主。肉食主要是羊,牛,駝肉為主。在他們生活的地獄吃蔬菜是行不通的,肉食能使得蒙古人抵禦蒙古高原的寒冷,能給他們力氣來干更多的體力活。奶製品品種有上百種。
我太祖母活到了129 歲,其實也沒有什麼養生的地方吧,還是我自己的文化能力不夠。有點兒不知道了。 還是希望有些專家能做到這方面的研究。

4、我要去西藏旅遊,請問為什麼去高原要吃紅景天呢?

因為海拔高的地區,氣壓和氧氣比較稀薄,空氣中含氧量也不足內地的 50% 。人體到達海拔 3000 米以上地區時,由於氣壓和氧分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人體吸入氧分子含量少,會引起人體一系列缺氧反應,紅景天能夠迅速知提高人體血紅蛋白攜氧能力,促進血氧的生成並形成有效輸送,有效預防和緩解高原反應。因此,初入高原或者常住高原的人從其它地方重返高原時,都需要服用紅景天,一般在去高原前道5-7天開始服用效果更佳。
當然是紅景天膠囊效果比較好建議版最好配上口服液,膠囊提前吃,口服液在高原上突發性反應時喝上幾瓶緩解很快的,不建議吃泡水的紅景天,因為吸收慢,平是養生保健當茶喝還可以,緩解高原反應沒用的,現在紅景天產品假冒偽劣的很多,建議用國食健字的,我買的是麥力若的效果很好,口服液膠囊都有的。其他食品的千萬不要權買。我是從事這個行業工作的,樓上說的高原安,就是一食品,不客氣說是違法產品,因為紅景天是保健食品資源按我國法律規定不能用在食品裡面,不知道我的回答您滿意不!

5、高原環境對人的身體影響問題!

高原有著特殊的自然環境 ,其特點是低壓、低氧、氣候乾燥寒冷、風速大、太陽輻射和紫外線照射量明顯增大。第三軍醫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楊國愉等日前完成的一項題為「高原缺氧對心理功能的影響及防護」的研究表明 ,在高原環境下 ,隨著海拔的升高 ,空氣中的氧分壓不斷降低 ,人如果長期處在這種缺氧環境中 ,嚴重者可出現低氧血症。由於人的神經組織對內外環境變化最為敏感 ,因此在缺氧條件下 ,腦功能損害發生的最早 ,損害程度也比較嚴重 ,且暴露時間越長 ,損害越嚴重 ,特別是對感覺、記憶、思維和注意力等認知功能的影響顯著而持久。
研究人員發現,高原缺氧對人體感覺機能的影響出現較早 ,其中視覺對缺氧最為敏感。在海拔 4300米以上高度時 ,夜間視力明顯受損 ,並且這種損害不會因機體的代償反應或降低海拔高度而有所改善。人體的聽覺機能也會隨著海拔的增加而受到影響,大約在海拔5000米左右 ,人的高頻范圍聽力下降 , 5000~ 6000米 ,人的中頻和低頻范圍聽力顯著減退 ,而且聽覺的定向力也受到了明顯的影響 ,這可能也是高原缺氧條件下容易發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此外人體的觸覺和痛覺等也會在嚴重缺氧時逐漸變得遲鈍 ,在極端高度時還可能出現錯覺和幻覺。
在記憶影響方面 ,由於記憶對缺氧極為敏感 ,在海拔 1800~ 2400米時 ,人的記憶力便開始受到影響 ;5000米左右出現記憶薄弱 ,此時已不能同時記住兩件事情了 ;以後隨著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記憶損害 ,從記憶的下降到完全喪失記憶能力。研究人員認為 ,記憶損害可能與大腦裡面的海馬膽鹼能系統功能變化有關 ,缺氧主要影響短時記憶 ,一般不影響長時記憶。
急性高原缺氧將嚴重影響人的思維能力。海拔 1500米時 ,人的思維能力開始受到損害 ,表現為新近學會的復雜智力活動能力受到影響 ;3000米時 ,各方面的思維能力全面下降 ,其中判斷力下降尤為明顯 ;4000米時 ,書寫字跡拙劣、造句生硬、語法錯誤 ;超過 7000米時 ,有相當一部分人可在無明顯症狀的情況下突然出現意識喪失。研究人員認為 ,缺氧對思維能力影響的危險性在於 ,主觀感覺與客觀損害相矛盾。如缺氧已導致個體思維能力顯著損害 ,但自己卻往往意識不到 ,做錯了事也不會察覺 ,還自以為思維和工作能力「正常」。此外 ,急性高原缺氧時還會使人的注意力明顯減退 ,在海拔5000米以上時 ,注意力難於集中 ,不能像平時那樣集中精力專心做好一件事情。而且 ,隨著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注意的范圍會變得越來越窄。
研究人員指出 ,高原的特殊環境特點對機體的生理心理活動影響是明顯的。對抗缺氧的最好辦法是供氧 ,如對初次進入高原的人配備簡易的攜帶型供氧裝置 ,這樣有助於將缺氧所致的認知功能下降等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人對缺氧有一個適應過程 ,一般需要 1~ 3個月的時間 ,因此在首次進入高原之前 ,最好有計劃地、間歇性地暴露於不同高度的環境中 ,使機體有足夠的時間對環境變化進行代償 ,以此減輕和消除由於缺氧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高原缺氧知多少
西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氣稀薄,氧氣較少,使人類的正常呼吸受到較大的影響。
由於空氣密度是隨高度的升高而減小的,也就是說,愈到高處,氣壓愈低。為了便於計算,利用氣象學上得出的氣壓與高度之間的換算關系,並用760毫米水銀柱這一平均值代表海平面氣壓,來算出每一高度上氣壓對海平面氣壓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就是此高度的含氧量占平原含氧量的百分比。
拉薩市海拔3649米,含氧量占平原的64%,獅泉河海拔4278米,百分比為59%;那曲海拔4507米,百分比為56%。

高原反應應對措施(高營養)

一、高原的環境特點

1. 缺氧
從海平面到10萬米的高空,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均為21%。然而,空氣壓力卻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導致空氣稀薄,因此氧氣壓力也隨之降低。據測算,在海拔4270米高處,氧氣壓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盡管氧氣在大氣中的相對比例沒有變化,但由於空氣稀薄,氧氣的絕對量卻變小了,由此導致了缺氧。

2. 寒冷
根據氣象測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氣溫會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區的氣溫比同一緯度的其它地區更寒冷。

3. 濕度低
高原的濕度較低,使人體排出的水分增加。據測算,高原上每天通過呼吸排出的水分為1.5升,通過皮膚排出的水分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達到同一緯度平原地區人體所有體液排出總和的1倍。

4. 陽光輻射強
在海拔3600米高處,宇宙間的電離輻射,紫外線強度和對皮膚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這些射線通過積雪的反射也非常強烈。據測定,積雪可將90%的紫外線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僅為9%-17%。換句話說,由於積雪的作用,人體將遭受紫外線的雙重輻射。

高原的環境特點確實非同凡響。對此,人體並不是被動地應付,而要根據環境作出相應的調整。對短期的旅遊者而言,調整是暫時的,而千百年來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們,則早已形成了適應性變化。讓我們看看在高原地區,人們的體內將經受哪些變化。

1. 血液系統

進入高原後2小時,由於缺少氧氣,機體開始產生過多的紅細胞以適應缺氧環境,血紅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約6星期後,機體血紅蛋白將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這種高血紅蛋白症的現象在高原地區很常見,但回到低海拔地區後,高血紅蛋白症會逐漸回到原來的水平,並在繼續下降3星期後出現輕度貧血。隨後血紅蛋白水平還會上升至正常。因此,從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區後的1個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則,處於貧血狀態下的人體更容易得高原病。

2. 呼吸系統

由於氧氣壓力較低,人體會因缺氧而過度換氣,通氣。在海平面安靜狀態下,人體每分鍾需要250毫升氧氣,也即須吸入5升的空氣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體必須吸入7.5升的空氣,才能滿足身體對氧氣的需要。此時,人們會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運動,就更有氣不夠用的感覺。

不過,在高原上居住有利於慢性支氣管哮喘的控制,這與治療支氣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壓氧艙原理相似,相當於在2000-2500米高地區的壓力。高原四季分明,濕度低,空氣中臭氧含量高,太陽光輻射強度高等,這些都有利於哮喘病人的康復。事實上,當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統的疾病。

3. 循環系統
由於缺氧,旅遊者一般的情緒興奮和輕微運動都會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體的晨脈(清晨初醒時的脈搏)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後,晨脈應降至原來水平。所以,通過測量晨脈的變化程度和恢復到原有水平的時間,可以判斷人體對高原的適應能力。高原地區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發病率非常低,當地人血液中膽固醇,三醯甘油水平也很低。

4. 免疫系統
在高原環境,擔當人體免疫重任的T淋巴細胞會受到損害,使機體非常容易遭受細菌感染。

5. 生殖系統
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時,精子的數量和活動能力明顯減少,而且異常形態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擔心,這只是暫時的,回到低海拔地區,這種現象可以逐漸恢復正常。
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時,痛經和月經失調發病率增加。自發性流產,早產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見,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較低的原因之一。當然,這些情況對旅遊者不是問題。

三、見識高原病

進入高原地區後,人體會根據環境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但旅遊者逗留時間短,人體調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現高原病。以下是識別高原病的要點,記住,一旦發現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趕緊上醫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險,必須及時治療。

1. 急性高山病
最常發生在進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個小時。
識別要點:頭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狀:全身疲乏無力,頭昏眼花,失眠,惡心和嘔吐。
2. 高原肺水腫
未經治療的高原肺水腫死亡率為40%。
識別要點:出現以下情況中兩項以上者:休息狀態下呼吸困難,咳嗽,虛弱且活動量明顯減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膚蒼白且發紺,心率增快。
3. 高山腦水腫
未經治療的高山腦水腫病死率為14%。
識別要點: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狀,無法走直線,出現精神異常。
4. 慢性高原病
指對高原環境已經適應了一段時間後,又重新出現對高原環境的不適應。
識別要點:乏力,頭痛,頭暈,發紺,運動時缺乏耐力等。
5. 其它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遊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1500米:在暗處的視力減弱。
1500-1800米:高級思維功能減弱或缺乏。
3300米:簡單的算術變得非常困難。
4600米:寫字和考慮問題受到影響。
5500米以上:100%的遊人會患上咽喉炎和氣管炎。

四、進入高原前的准備

1. 從決定去高原旅遊的那天起,就應當在日常生活中增加無氧鍛煉的時間。無氧鍛煉指大運動量的劇烈運動,可使機體對缺氧狀態產生一定的耐受力。
2. 准備一些常用的葯品。在高原地區,呼吸系統非常容易感染,應帶阿莫西林,羅紅黴素等抗生素類葯物。高原衛生條件有限,容易患腸胃炎,可以帶上環丙沙星或磺胺類葯物。還必須准備利尿劑乙醯唑胺,它是預防和治療高原反應的主要葯物,可以消除陣發性夜間呼吸暫停,提高夜間睡眠質量,減少晨起時的頭痛。服用方法,每天兩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進入高原前24小時開始服用。
3. 高原地區早晚溫差可達15-20度,需要帶上足夠的防寒衣物。
4. 准備好抗紫外線的防護用品。
5. 如果乘飛機直接進入高原地區,在低海拔地區起航前一個晚上,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吃油膩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車或火車進入高原地區,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計劃,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個新的高度,要休息幾天,使體力逐漸恢復並適應高原缺氧的環境。如果徒步或騎自行車,更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事先請專家制定一個科學的登高方案。

6、我要去西藏旅遊,請問為什麼去高原要吃紅景天?

1、因為海拔高的地區氣壓和氧氣比較稀薄空氣中含氧量也不足內地的 50% 人體到達海拔 3000 米以上地區時由於氣壓和氧分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人體吸入氧分子含量少會引起人體一系列缺氧反應。

2、紅景天能夠迅速提高人體血紅蛋白攜氧能力促進血氧的生成並形成有效輸送有效預防和緩解高原反應因此初入高原或者常住高原的人從其它地方重返高原時都需要服用紅景天一般在去高原前5-7天開始服用效果更佳。 


3、當然是紅景天膠囊效果比較好建議最好配上口服液膠囊提前吃口服液在高原上突發性反應時喝上幾瓶緩解很快的不建議吃泡水的紅景天因為吸收慢平是養生保健當茶喝還可以緩解高原反應沒用的現在紅景天產品假冒偽劣的很多建議用國食健字的我買的是麥力若的效果很好口服液膠囊都有的。

與高原 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