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 年齡

養生 年齡

發布時間:2020-07-17 20:35:03

1、養生分年紀嗎?

我覺得養生是不分年紀的,現在的人身體素質普遍下降,不健康不規律的飲食、不注意運動、不健康的生活規律等導致的,應該的是進行「全民養生」熱潮,而且養生我覺得是越早越好的。

10幾歲屬於青少年的時候是屬於發育期的時候,這個時間應該更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發展,避免垃圾食品和不規律的生活等,這個時候的養生可以很好的提高孩子的身體發育,還可以有效預防很多的疾病。20-35歲壯年左右的時候是屬於工作拼搏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身體素質雖然算的上是最強硬的時候,這個時候往往有很多的工作應酬,也少了很多自己的時間,往往大部分人會不在乎自己的身體,但同時也是到中年的過渡期,這個時候應該去為了自己的中老年身體素質考慮。這個時候早餐不可不吃,人從睡眠的狀態中醒來,身體需要補充大量的能量,不吃早餐會影響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和新陳代謝。同時也要保證自己的睡眠充足,睡眠不充足容易產生大量的抗壓激素,也是很多進入中年就開始發福的原因。

到了中年和老年的時候是人體各項職能開始退化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骨質疏鬆、肌肉萎縮等各種各樣的指標下降,應該注意防範病毒帶來的疾病,在這個階段選擇養生可以讓精神面貌和身體素質比普通人好的多,更是有效的預防了各種各樣疾病的產生。

所以我覺得養生是不分年紀的,但是越早養生一定會讓身體比一般人更好!

2、人到了多大年齡,要開始養生,謝謝。

養生的年齡越早越好,從你自己知道如何叫百養生,就開始養生。
有一些年輕人認為自己的體格很好,用不著養生,每天通宵達旦的玩這游戲,甚至幾天不吃東西,在網上曾經報道過,有一個小孩兒在網吧玩游戲,幾天沒吃度東西,結果突然倒地死亡。有的人天天喝著大酒,時間長了,30歲左右就得了肝硬化,最後變成肝癌。
所以人要每天都運動,年輕人,不少於一個小時,年齡大的人不少於半個小時。吃好三餐,早晨吃皇帝的食物,中午吃大臣的食物,晚上吃乞丐的食物。就是早晨要多花樣多版品種,中午要吃一些可口的要吃的飽一些,晚上盡量要少吃東西。等。
所以人要會權生活,懂生活,早早的就會保健身體,早早的就會養生,那麼你才會長命百歲。

3、多大年齡開始養生

20歲,一個月一次
25歲,15天一次
30歲,一周一次
不過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增減

4、人需要在什麼年齡開始養生?

時至今日,養生,已經是一個日常話題。姑且不論有多少人真的懂,但至少可以說明,有很多人覺得需要了。這是好事情,說明咱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確實是提高了。
不辜負大家的是,《黃帝內經·素問》開頭第一篇,講的就是這個東西。
據說,黃帝是一天生的牛人,落地就能講話,稍大點更是聰明的一塌糊塗,成年後,則直接登天去了。但他有一個疑惑,上古之人,隨隨便便就能活個百來歲,而且還身體倍棒,吃嘛嘛香。現在的人,才半百就衰老的不成樣子了。這到底是為蝦米呢?
皇帝手底下有個叫岐伯的人,也是很牛的。給黃帝解釋說,上古的人順應天時,懂得節制,所以都能活到天年,也就是100-120歲的樣子。但現在的人呢,酒色財氣,沒個節制,整天七搞八搞胡搞亂搞,吃喝玩樂都沒夠,起居無常,能熬過半百已經算是中大獎了。
上古之人,非常講究安精神,守真氣,想病都難。所以呢,做人要慾望少一點,那麼心裡的踏實就會多一點。這樣的話,哪怕是稍微辛苦一些,也不會覺得勞累。所謂心安,理得嘛,如果精神不順,身體肯定是要垮掉的。
黃帝又問說:人老了就不會生小朋友,是因為精力沒了?還是天數如此啊?
千萬不要覺得黃帝這個問題問得很沒營養,關鍵的解答就在這里了。
岐伯說:女孩子七歲開始,身體進入發育周期。
二七,也就是14歲的時候,人脈通,一個月一次的事情開始了,就具備生小朋友的功能了。
三七,也就是21歲的時候,發育進入平穩期,該有的都有了。
四七,也就是28歲的時候,身體的生理機能達到頂峰。所以現在科學也解釋,女人在28歲左右生小孩子是最合適的。也在這個年齡,女人,要開始養生了。這個階段衰老問題盡管還沒有顯現,但要開始有意識的做這方面的功課。如果這個階段做的比較好,就可以讓頂峰期的時間長久一些。
五七,也就是35歲的時候,警報來嘍,身體機能衰老的跡象開始顯現,臉色變差,皺紋滋生,開始掉發。養生,已經是一個不能再忽視和等待的課題了。
六七,也就是42歲的時候,面部越發乾枯,大部分女人開始徹底依賴上化妝品,鉛中毒的腳步也進一步加快。更不幸的是,這個時候白頭發也開始出現了。
七七,也就是49歲的時候,生理機能進一步遭到打擊,基本上已經喪失生育小朋友的功能了。
說完女人,現在來說說男人。這個岐伯居然還懂得女士優先,贊一個。
男人比女人發育的要晚一些,而且也要慢一些。
岐伯說,男孩子八歲開始,身體進入發育周期。
二八,也就是16歲的時候,精氣爆滿,有生小朋友的功能了。
三八,也就是24歲的時候,發育到達平穩期,相比女生,在這個階段整整晚了3年。難怪古時候講,女大三,抱金磚。
四八,男人的生理機能達到頂峰,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也要開始養生了。至少得注意一些了,從這開始還胡搞亂搞,沒幾下就要精盡人亡,嗝屁去了。男人們可要注意啊。
五八,也就是40歲的時候,腎氣開始衰退,頭發開始掉了,牙齒也開始松動了,六味地黃丸要常備了——補腎嘛。
六八,也就是48歲的時候,衰老的更加明顯,鬢發開始白。
七八,也就是56歲的時候,肝啊、腎啊,精力的精啊,筋骨的筋啊,都不行嘍,各個零部件開始破損。
八八,頭發、牙齒,一律開始下崗。
腎是儲藏五臟六腑的精氣的地方,所有呢,要五臟都健康有利,腎才有源源不斷的精力提供給身體。如果五臟都衰了,緊跟著頭發、牙齒什麼的,肯定都不行了,更不要說生小朋友了。
「不全是這樣吧?」,黃帝咪著眼,拽拽地說:「我就知道有個老頭,老了也很猛,還能整出小朋友。」
岐伯說:那老頭我也曉得啊,他是挺猛的,人家會養生啊,腎氣足嘛。不過呢,雖然整出小朋友了,如果是男的,活不出八八六十四歲,如果是女的,活不出七七四十九歲。畢竟是老人家造的小朋友,精力有限滴。所以呢,年過28歲的高齡產婦,生出來的小朋友壽命大多是要短一些的。女人們,可要把握好生育年齡哦。
黃帝又問:那麼,上古那些動不動百來歲的牛人們,還能整出小朋友不?
岐伯說:那些牛人自然是另當別論了,他們雖然老了,但身體好啊,個個都跟長壽龜似的,生小朋友對他們來說,小意思的。
緊接著,黃帝就來下結論了。說:我聽說上古有「真人」,得自然之道,壽比天地。中古的時候,也有一些人和陰陽,調四時,也歸到「真人」的行列里。其次呢,就是「聖人」了,無欲無求,也能活到百來歲。再接下來,就是「賢人」,法天地,也活了很長的壽命。
碎碎念了這么多,都不知道黃帝到底要表達什麼,開始還光提問的,到最後居然來總結了,搞得很厲害似的,黃帝,你果然不是一般人。
先撇開黃帝的碎碎念,我們倒真是要熱烈的感謝一下岐伯。他明確的告訴我們養生開始的科學年齡,女子28歲,男子32歲。
女子28-35歲,注重「保」,35歲之後,注重「養」。
男子32-40歲,注重「保」,40歲之後,注重「養」。

5、養生和年齡有關嗎?

養生和年齡沒有關系。我倒覺得養生可以從二十幾歲年輕的時候開始。有的人可能覺得像是聽到一個笑話,覺得二十齣頭年輕人不都是幹事業的時候嗎?怎麼要像一些老頭、老太太一樣開始養生了?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記得楊瀾曾經在她一本書中說過,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都是和他的日積月累的習慣息息相關的。你二十歲開始讓自己養成良好的作息、保持健身、營養均衡、保持樂觀的心態,那麼到你中年甚至老年的時候,你的身體素質依然是不錯的。

其實這句話說的就是養生與年齡無關,完全可以從年輕時候就開始。如果每一個人從退休之後才開始保養自己的身體,其實那個時候身體已經出現了各種毛病,慢性病接踵而來。

現在我國基本上許多老年人都是糖尿病、高血壓的各種慢性病。給他們的生活,給他們晚年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痛苦。同時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當然他們很多不排除遺傳的因素,如果從年輕時候就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許老年這些慢性病能夠推遲發生,或者是不發生。對健康養生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收獲。這可以和許多老年人減少許多病痛帶來的折磨。

如果人人能以身體素質作為終身奮斗的目標。把它當做一份事業來做,以後我們的老年,也許就不會被許多慢性病所折磨。生活質量也會大大的提高,這當然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了。

6、什麼年齡適合開始養生?

養生之百道越早注重越早實行越好,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得到一個健康度的老年生活,相知信這是很多老年人最大的心願;可惜的是往往在年輕的時候根本就沒道有那個心思養生版或者對養生根本不屑一顧,從而導權致到了老年才悔之晚矣!

7、養生為什麼要在45歲開始?

養生當從中年開始,因為,對中年男女而言,沒有什麼比生命健康更重要。中年人需要適當運動,需要學會放鬆,需要自我保健,需要除去心病,目的只有一個,為了生活更幸福,為了生命更長壽。

一、人到中年,養生進入了關鍵期

中年人是人生中的「最佳年華」,他們當中許多人肩負著各方面的重要任務。作為社會的骨幹力量,這就要求他們必須具有強健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但「人到中年萬事多」,肩上的工作與家庭兩副重擔,顯示了中年人的重任與繁忙,再加上體力也從高峰迴落,開始走「下坡路」,中年人的許多生理、心理特點,也使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老年人高。老年期的惡性疾病也大多是中年期埋下的隱患。因此,中年人應該從現在開始,利用養生健體抵抗疾病,防患於未然,活出個瀟灑的中年生活。1.中年是養生的關鍵時期

人到中年身心發展已達到頂點,隨著緩慢的生理變化,其體力和精力都開始呈下降的趨勢。因此,人到中年比青年時代更需要養生與保健,注意機體的各種變化,防患於未然,以延緩衰老進程。

中年人是社會的中堅,家庭的支柱。人們常用「年富力強」來概括中年人。中年人究竟指哪個年齡段呢?最通常的說法是「40歲左右為中年」。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將人生時期又重新劃分為: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59歲為中年人;60~74歲為年輕的老年人(或稱較老年人);75~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年人。我們這里所指的中年人是45~59歲年齡段的人。

中年是人生中最寶貴、最精彩而又多事的時期。以前人們大多認為,人類用腦的黃金時代是20~29歲之間,之後就開始逐漸走下坡路。但新近的研究表明,40~49歲才是人生的最佳睿智時期。美國曾經對20~70歲的人對解決日常問題能力進行了測試,提出了人生睿智時期的順序依次為:45~49歲;30~39歲;50~59歲;60~69歲;70歲以後智力有衰退的跡象。

據研究報告,人到中年以後,即將由壯及老,全身各種器官都開始出現纖維化,從而引起各項功能逐漸變弱、減退。此時人體細胞的再生能力、免疫功能開始逐漸減弱。內分泌腺,特別是性腺的功能正在逐漸下降。感覺器官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減退。可以說身體的各個部位的部件和器官都在逐漸趨向老化。皮膚由於受風吹、日曬和寒冷的侵襲以及經常受到損傷,要比機體其他部位衰老得快些。隨著年齡的增加,皮膚變薄,彈性逐漸失去,皮下脂肪減少,逐漸形成皮膚皺褶,尤其是眼睛和嘴唇周圍皺紋增多。因血管彈性的下降,血壓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高。由於心臟和肺的應變能力的降低,常常導致不能再勝任年輕人那樣的體力勞動,眼球晶體彈性逐漸失去,眼球的自然調節能力逐漸減弱,視力下降,致使看書或做近距離的工作時就會覺得模糊不清,產生花眼。膀胱儲備能力的降低,出現尿頻和夜尿等。腦力的減退主要表現為近期和機械性記憶力的下降。由於代謝及內分泌的變化,腹部和腰部脂肪增加,開始「發福」。中年人由於心理應激過度,隨時可產生冠心病、癌症、各種神經功能的失調等。所有這些變化和表現,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延續不斷地逐漸發生和發展的。雖然這是人體的自然規律,但若能講究營養保健,是能夠延緩或減輕上述衰退生理現象的發生的。如不及時防治,延續到老年,就會成為不易治療的老年病,所以說中年是養生保健後關鍵期。2.中年猝死有原因

中年人往往自以為年富力強,在繁忙工作中常常忽視必要的休息、娛樂,使肌體和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之中,雖然一時不會有感覺,但疲勞和緊張日復一日,就可造成「猝死」,所以中年人應學會自我保健,這樣才能工作生活兩不誤。

中年是一個「危機四伏」的時期,不少中年人被病魔奪去了寶貴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聽到或從報上看到某某中年科學家、文藝家等平素身體「健康」而突然死亡的消息,使人感到惋惜不已。曾有人發表了一篇發人深省的調查報告:據國家體委科研人員對我國11個省市22所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1萬多名中高級知識分子的體檢調查和對2萬多名中高級知識分子近期死亡原因的統計,其壽命比全國人均壽命約短10年,其中,31.48%死於45~50歲,25.84%死於50~60歲。導致中高級知識分子過早死亡的兩大疾病是惡性腫瘤和心血管疾病,分別占死亡原因的53.87%和20.17%。這一材料雖來自知識分子,但對其他勞動大眾來講,也有借鑒意義。從新近上海一份病理解剖資料來看,160例猝死者中,30~59歲的中年人竟有123例,佔76.9%;睡眠時猝死的50例中,中年人佔了80%。可見中年猝死發生率之高。

中年知識分子早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超負荷運轉。尤其是一些中年知識分子骨幹,他們大多四五十歲,工作中普遍存在著超負荷的現象。不管是生產第一線、行政管理第一線,還是社會活動方面,他們的負擔都很重。

另外,我國的家務勞動大多還沒有社會化,很多中年知識分子往往忙了工作以後,還要操勞家務。而且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很累,卻又要把錢和營養省給老小。

除了以上社會性的原因之外,從醫學角度來講,中年人對冠心病的適應能力比老年人更差,而冠心病又是引起猝死的一個主要原因。現代醫學認為,由於中年人患冠心病的時間一般較短,心臟冠狀血管的側枝循環尚未形成或不夠完備,一旦心血管系統出現「故障」就不能通過側枝循環來進行代償,繼續向心臟供血,因而出現嚴重的心臟缺血、缺氧,最後誘發致命的心室纖顫,導致病人突然死亡。

中年知識分子骨幹是我們社會最需要依靠的一部分人,但由於生理上、工作上、家庭上以至過多社會活動等多種不利因素的綜合作用,使他們的早逝現象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表面看來,「猝死」有極強的突然性,簡直令人猝不及防。但實際上,「猝死」也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並不是沒有任何病因,好端端地就突然死去了。相反,猝死者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是被心血管和腦血管這類循環系統的疾病奪去性命的。

長期的勞累和精神上的緊張,是導致冠心病和高血壓的重要因素。許多人認為,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都是老年人的「專利」。然而,在體檢時常在一些平時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年人身上發現患有這類疾病。由於這些疾病在中青年的身上一般都是輕度或中度的,而且中青年的機體功能比老年人強盛,因此他們自己對病變可能沒有明顯的感覺,往往掉以輕心。這樣,就等於為猝死的暴發埋下了導火線。

還有一些人明知自己有病,但因病不重或工作太忙,就帶病堅持工作,忽視了必要的治療和休息。他們認為自己年富力強,有點小病小災,抗一抗就過去了,殊不知,一旦到了抗不住而倒下時,可能就再也起不來了。

此外,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對健康的危害也極大。然而,過量地吸煙和飲酒,恰恰是發生在工作或生活不順心以及加班「開夜車」等情緒惡劣、精神緊張的時候。這時,煙酒對人體的危害就比平時更甚,它使人的身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之中。

總之,「猝死」雖然發生在猝然之間,但卻是有很長「潛伏期」的,只要及早發現隱患,就可防患於未然。早期發現疾病,及時治療;戒除不良習慣;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娛樂,對保持身體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保持心理上的健康也不可忽視。人的情緒對身體狀況可以產生很大影響,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這並不是唯心主義,而是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力在人身上的體現。眾所周知,人在緊張、恐懼、羞愧、發怒等意識活動的同時,會伴隨出現心律加快、出汗、臉紅、呼吸急促或暫停等機體活動的改變。由此可知,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心理狀態,往往可以起到任何葯物都無法比擬的奇效。人到中年,切不可將聽音樂、跳舞、郊遊和體育活動全都留給青少年,而只顧埋頭於工作和家務。體育活動和娛樂對於調節情緒、消除緊張和疲勞具有極佳的效果,不少長期從事緊張工作的高齡老人都是釣魚迷、跳舞迷和體育愛好者。3.中年人的身體變化

中年人養生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健康、抗衰緩老。衰老雖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但措施得當又是可以減緩其進程的。衰老主要是從人的生理開始的,中年人應正視衰老,早期做預防,加強自我保健,就能夠抗衰防老,延年益壽。

衰老是生命過程中的一個必然階段。衰老過程反映著人體內部結構和功能的逐漸衰變,中年正是開始由成年向老年逐步過渡的過渡期。一般來講,從40歲開始,即進入衰老期,人的各種生理機能和精力開始衰退,45~50歲衰老現象就逐漸明顯了。中年人的生理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中年人骨骼的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運動器官就必然會發生衰老和退化。骨由有機質和無機質組成。無機質占骨重量的2/3,它保證骨的硬度;有機質占骨重量的1/3,它保證骨的彈性。

人到中年,當骨生長期完成後,人體血漿中的鈣離子與體液中的鈣、骨骼中的鈣不斷地進行交換,但機體仍在繼續不斷地進行骨的新生和吸收,使正常的鈣質交換出現負平衡。這就會出現骨質疏鬆和骨軟化。因而,造成中年人骨骼的彈性和韌性下降,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關節軟骨變薄,關節囊僵硬,關節韌帶彈性減弱,關節活動幅度下降。中年人骨質疏鬆,剛開始並沒有什麼症狀,可稱為隱性骨質疏鬆,當發展到一定程度,經X線檢查,就會發現骨皮質變薄,骨小梁變細,這時遇有輕微的外傷就會發生骨折。據統計,人到中年,損失鈣達30%,然而成骨時往往使鈣集中在骨關節部位,形成各種肥大性關節病變,這就是骨質增生。故骨質增生是人體缺鈣的一種表現形式。

(2)中年人消化系統的變化

進入中年,人們在社會生產崗位上的勞動性質已基本定型,飲食的品種、數量已基本形成習慣,多數中年人飲食量較穩定,在中年中期,人體的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大致處於平衡狀態,因而胃腸的功能狀況也較穩定。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有所下降。中年後期,有的中年人牙齒開始脫落,使食物未經充分咀嚼而直接進入胃,顯然加重了胃的負擔,加之胃腸粘膜、肌肉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萎縮,胃腸粘膜分泌的消化液減少,尤其是膽汁和胰液的減少,使脂肪、蛋白質等食物消化、吸收過程延遲。腸蠕動減慢,增加了水分的吸收,常常容易出現便秘。所以,胃腸功能的下降,必然導致全身的營養狀況減退。因此,有人說:「隨著年齡的變化,胃腸功能下降,是引起中年人衰老的真正威脅。」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3)中年人呼吸系統的變化

中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調節機能逐漸減退,防禦反射能力降低,致使上呼吸道對有害刺激的反應性減退,所以容易引起下呼吸道損害。與此同時,肺活量、肺血液減少,呼吸功能儲備逐漸變小,而肺內殘氣量逐漸增多,加之中年以後胸肌、韌帶萎縮和肋骨硬化,致使胸廓變硬,胸椎後凸較明顯,胸部變形呈桶狀,肺組織彈性減弱,易形成「老年性肺氣腫」。由於肺泡和毛細血管減少而引起氣體交換減少,還有支氣管粘膜下層細胞減少,結締組織和脂肪增多,粘膜及粘液腺萎縮等變化,降低了中年人對外源性和內源性毒物的抵抗能力。

中年人的呼吸道粘膜纖毛上皮開始萎縮、脫落,使粘液與纖毛系統清除功能受到障礙,加之免疫功能的下降,也是下呼吸道容易遭受損傷的因素。

(4)中年人心血管系統的變化

心臟在人的一生中晝夜不停地跳動,和其他器官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功能也逐漸減退。其主要變化為心肌萎縮,纖維組織增多,心肌中脂褐素沉積,致使顏色呈深褐色,心內膜肥厚,瓣膜纖維化和鈣化,以及傳導系統內特殊心肌纖維減少,竇房結的起搏細胞數量減少,因而心率也可能發生或慢或快的變化,甚至發生心律失常。

心臟排血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高而逐漸降低,因而心臟輸出的血量逐漸減少,冠狀動脈血流量也隨之減少,人到中年,血液輸出量平均每年減少0.75%~1.0%。4.中年人的心理壓力

中年人是社會的中堅,擔負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且體質下降,疾病增多,心理壓力很大。因此,中年心理保健很重要,只有保持心理的平衡,搞好自我調適,中年生命之樹才能四季常青。

8、什麼年齡段最需要養生

時至今日,養生,已經是一個日常話題。姑且不論有多少人真的懂,但至少可以說明,有很多人覺得需要了。這是好事情,說明咱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確實是提高了。
不辜負大家的是,《黃帝內經·素問》開頭第一篇,講的就是這個東西。
據說,黃帝是一天生的牛人,落地就能講話,稍大點更是聰明的一塌糊塗,成年後,則直接登天去了。但他有一個疑惑,上古之人,隨隨便便就能活個百來歲,而且還身體倍棒,吃嘛嘛香。現在的人,才半百就衰老的不成樣子了。這到底是為蝦米呢?
皇帝手底下有個叫岐伯的人,也是很牛的。給黃帝解釋說,上古的人順應天時,懂得節制,所以都能活到天年,也就是100-120歲的樣子。但現在的人呢,酒色財氣,沒個節制,整天七搞八搞胡搞亂搞,吃喝玩樂都沒夠,起居無常,能熬過半百已經算是中大獎了。
上古之人,非常講究安精神,守真氣,想病都難。所以呢,做人要慾望少一點,那麼心裡的踏實就會多一點。這樣的話,哪怕是稍微辛苦一些,也不會覺得勞累。所謂心安,理得嘛,如果精神不順,身體肯定是要垮掉的。
黃帝又問說:人老了就不會生小朋友,是因為精力沒了?還是天數如此啊?
千萬不要覺得黃帝這個問題問得很沒營養,關鍵的解答就在這里了。
岐伯說:女孩子七歲開始,身體進入發育周期。
二七,也就是14歲的時候,人脈通,一個月一次的事情開始了,就具備生小朋友的功能了。
三七,也就是21歲的時候,發育進入平穩期,該有的都有了。
四七,也就是28歲的時候,身體的生理機能達到頂峰。所以現在科學也解釋,女人在28歲左右生小孩子是最合適的。也在這個年齡,女人,要開始養生了。這個階段衰老問題盡管還沒有顯現,但要開始有意識的做這方面的功課。如果這個階段做的比較好,就可以讓頂峰期的時間長久一些。
五七,也就是35歲的時候,警報來嘍,身體機能衰老的跡象開始顯現,臉色變差,皺紋滋生,開始掉發。養生,已經是一個不能再忽視和等待的課題了。
六七,也就是42歲的時候,面部越發乾枯,大部分女人開始徹底依賴上化妝品,鉛中毒的腳步也進一步加快。更不幸的是,這個時候白頭發也開始出現了。
七七,也就是49歲的時候,生理機能進一步遭到打擊,基本上已經喪失生育小朋友的功能了。
說完女人,現在來說說男人。這個岐伯居然還懂得女士優先,贊一個。
男人比女人發育的要晚一些,而且也要慢一些。
岐伯說,男孩子八歲開始,身體進入發育周期。
二八,也就是16歲的時候,精氣爆滿,有生小朋友的功能了。
三八,也就是24歲的時候,發育到達平穩期,相比女生,在這個階段整整晚了3年。難怪古時候講,女大三,抱金磚。
四八,男人的生理機能達到頂峰,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也要開始養生了。至少得注意一些了,從這開始還胡搞亂搞,沒幾下就要精盡人亡,嗝屁去了。男人們可要注意啊。
五八,也就是40歲的時候,腎氣開始衰退,頭發開始掉了,牙齒也開始松動了,六味地黃丸要常備了——補腎嘛。
六八,也就是48歲的時候,衰老的更加明顯,鬢發開始白。
七八,也就是56歲的時候,肝啊、腎啊,精力的精啊,筋骨的筋啊,都不行嘍,各個零部件開始破損。
八八,頭發、牙齒,一律開始下崗。
腎是儲藏五臟六腑的精氣的地方,所有呢,要五臟都健康有利,腎才有源源不斷的精力提供給身體。如果五臟都衰了,緊跟著頭發、牙齒什麼的,肯定都不行了,更不要說生小朋友了。
「不全是這樣吧?」,黃帝咪著眼,拽拽地說:「我就知道有個老頭,老了也很猛,還能整出小朋友。」
岐伯說:那老頭我也曉得啊,他是挺猛的,人家會養生啊,腎氣足嘛。不過呢,雖然整出小朋友了,如果是男的,活不出八八六十四歲,如果是女的,活不出七七四十九歲。畢竟是老人家造的小朋友,精力有限滴。所以呢,年過28歲的高齡產婦,生出來的小朋友壽命大多是要短一些的。女人們,可要把握好生育年齡哦。
黃帝又問:那麼,上古那些動不動百來歲的牛人們,還能整出小朋友不?
岐伯說:那些牛人自然是另當別論了,他們雖然老了,但身體好啊,個個都跟長壽龜似的,生小朋友對他們來說,小意思的。
緊接著,黃帝就來下結論了。說:我聽說上古有「真人」,得自然之道,壽比天地。中古的時候,也有一些人和陰陽,調四時,也歸到「真人」的行列里。其次呢,就是「聖人」了,無欲無求,也能活到百來歲。再接下來,就是「賢人」,法天地,也活了很長的壽命。
碎碎念了這么多,都不知道黃帝到底要表達什麼,開始還光提問的,到最後居然來總結了,搞得很厲害似的,黃帝,你果然不是一般人。
先撇開黃帝的碎碎念,我們倒真是要熱烈的感謝一下岐伯。他明確的告訴我們養生開始的科學年齡,女子28歲,男子32歲。
女子28-35歲,注重「保」,35歲之後,注重「養」。
男子32-40歲,注重「保」,40歲之後,注重「養」。

與養生 年齡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