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 夏季養生

中醫 夏季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7 15:43:15

1、夏季養生,什麼最重要?

夏季養生,清燥解zd熱是夏季養生的關鍵,養心最重要。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專機體表面。
注意養心,夏季是心臟病的高發期,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屬可達到養生的目的。

2、中醫認為夏季養生主要是養我們身體的那個臟腑?1 肺 2、腎 3、心

在中醫來說,一年四季里每個季節的養生各有不同,像在冬季里就要養腎,它起到養精蓄銳,為春天的生發做准備。
而夏天則養心,心臟是人體五臟運動之重回,它要靠夏季的陽氣來激發它,呵護它,為我們在日後秋、冬答正常運行。

3、夏季養生常識

夏季養生四原則一是健脾除濕。濕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copy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容易腹瀉,出現舌苔白膩等症狀,所以應常服健脾利濕知之物。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濕及淡滲利濕之品,如藿香、蓮子、佩蘭等。道 二是清熱消暑。

4、夏季養生需要注意哪些常識

1、熱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臉面和軀干難免多汗,及時擦汗可促使皮膚透氣,但必須用熱毛巾,才能適應人體降溫節律。
2、洗熱水澡:夏天洗冷水澡會使皮膚收縮,洗後反覺更熱,而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夏天該出汗時出汗,這才是符合自然規律和人體節律的方式。
3、熱水洗腳:腳有第二心臟之稱,人的腳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區和五臟六腑的反射點。
古人雲:「睡前洗腳,勝似補葯。」夏季也不例外。當時雖然感覺有點熱,但事後反而會帶來涼意和舒適。
4、喝熱茶:冷飲只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而喝熱茶卻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體溫反而明顯降低,這是簡便易行的絕妙良方。
另外,加強耐熱鍛煉,提高體溫調節功能,熱適應能力增強,不但可增強體質,還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它熱症發生。[/font][/size][/color]
夏季養生之道
根據中醫理論,夏季屬火,而夏季的一個特殊階段稱之為「長夏」,又單屬土。夏季養生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雖然氣溫較高,但仍要顧護人體的陽氣。亦即常說的「春夏養陽」。陽氣是人的動力,隨季節和日月的交替變化而產生一定的波動,夏季陽氣旺盛且常浮躍於外,反易被外邪折傷,如大汗則亡陽。換言之,在炎熱的夏季,一般不宜進行大量運動, 運動之後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物質。
2、立夏之後,北半球陽光照射充足,日照時間延長,加之氣溫升高,人的睡眠會減少。有睡眠障礙的人則更易加重,輾轉難眠,或夜卧不安。中醫講夏季宜「早卧早起」,順應節氣。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適當的午休仍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調整。夏季早起進行適度的晨練,是最佳的安排。
3、當進入盛夏時節,氣溫高且濕度大,給人以悶熱難耐的感覺,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長夏。長夏在五行中屬土,與中醫五臟之脾臟相應,而脾最惡濕喜燥,所以長夏多患脾胃病,出現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脾胃虛弱的人,應及時調理好飲食,營養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負擔,可以少食多餐。夏季動輒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飯前大量飲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飲,反之,極易損傷脾胃,導致慢性脾胃疾病。
4、夏季瓜果豐富,可以多吃一些,但應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體質,以免造成損傷。如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獼猴桃、柚子等涼性水果;內火大、痰濕盛者,少吃桂圓、荔枝等;過敏體質,慎吃芒果、菠蘿等。又常言:「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濕,甚至令人發虛熱、頭昏」;尿路結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瀉的人,少吃香蕉;蘋果、桃、葡萄、哈密瓜、桑椹、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5、夏季人體陽氣浮躍於體表,隨出汗而外泄,使衛氣不足,抵抗力減低,若此時感受外風,同樣可引起風寒、風熱、暑濕等證。因而夏季感冒也分多種類型:風寒感冒,發熱不甚而明顯惡寒,同時鼻流清涕,噴嚏連連,此時應立即服感冒清熱沖劑2袋,一定熱服,或喝蔥白薑片紅糖水,每2-3小時再飲一次,大多症狀會明顯緩解。若體溫迅速升高,伴惡寒、咽喉不適等,多為風熱感冒,早期可以服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開靈、維c銀翹片等。若發熱伴惡心或嘔吐、腹部不適、腹瀉等,多為暑濕感冒,類似西醫胃腸型感冒,此時應及時服用藿香正氣膠囊或水,初次可以加大劑量,每日3-4次,同時控制飲食,煮些荷葉綠豆粥食用。
6、潮濕悶熱的氣候,使人皮膚容易感染,夏季也是皮膚病多發的時節。注意皮膚護理,同時適當採用一些天然的草葯洗浴,則會令人度過健康、愉快的夏季。如桑葉浴,將桑葉100克左右放入鍋內煮10-15分鍾,再倒入浴盆內即可,能消除皮膚痤瘡、癤腫、褐色斑等;又如薄荷浴,可預防濕疹痱子。

5、求夏季中醫養生小知識!

飲食以清淡不宜肥甘厚膩
多食雜糧,五穀為養
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
冬至餃子夏至面
夏季吃面記得喝面湯營養抄50%都在湯里俗話說「原湯化原食」
穿衣服百以淺色為主,燈光從暖光換成冷光,勤通風
睡眠講究晚睡早起睡午覺
晚睡一般23點以前必須睡覺以陰養陽
中午11點到下午13點之間以陽養陰
也就是中醫講的子午覺
外面氣溫高了每天人體排汗增多流失大量水分 建議度每天補充2L水
防止中暑頭暈頭痛
多聽一些舒緩的音樂通過呼吸調整心神
夏季注意用溫水洗澡,可以降低神經興奮加速血液循問環增強抵抗力
不可晚上整夜吹空調會引起傷風,面癱,關節痛,腹瀉等
適當鍛煉身體以散步,太極,廣播答體操不宜劇烈運動
外出准備好藿香正氣水,人丹,清涼油等

6、夏季有哪些養生的方法

夏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盛夏防暑,長夏防濕,同時夏季依然要養陽,防止因避暑貪涼而損傷了體內的陽氣。
夏日酷暑常使人大汗淋漓,有時會因出汗過多,疏泄過度而傷津,津傷則唇乾舌燥、大便干結、copy尿黃心煩、短氣懶言。津液耗傷超過生理代謝限度可能出現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甚至死亡的現象,因此夏季首先應防暑。
三伏時節,氣溫高,濕度大,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蒸發,再加夏日或汗出沾衣,或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易感受濕毒侵襲而致病,濕毒外侵則關節沉重,屈伸不靈活,肢體疲憊不適。濕毒內困,則脾臟運化功能減退,脾的運化功能不足,就可產生口甜、食慾不振、腹脹腸鳴,久之還可出現消瘦、精神不振等症狀,因此長夏要特別防濕毒。
夏季,有人因空調開的時間過長,或不停地吃冷飲,或露宿室外,或當風而睡而導致傷風感冒。風寒之氣入侵人體則可能引起四肢麻木、腰腿酸痛等。原有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心肌梗死的病人,夏日如若受寒冷刺激會使血管痙攣,血壓升高,以至舊病復發或加重病情,所以夏季要防冷病侵襲。

7、夏天該怎麼養生?

1、晚睡早起
夏季就是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生活,尤其是炎熱的夏季,注意健康的生活習慣就是很重要的。夏季日照時間延長,晝長夜短更明顯,老年人在這個季節的作息時間不妨順應自然界變化稍作調整,建議就寢時間在晚上10點之前,起床時間在早上6點左右左右。每天午時小憩片刻,但要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為宜。午睡醒後不要立即起床,因為此時腦部供血量不足,會出現短暫的腦功能紊亂,使人感到頭昏腦漲,最好靜躺10分鍾後再起床。
2、飲食清淡
飲食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及時的進行生活的護理,飲食的調節對我們的健康也是有很多的好處的。注意衛生夏季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差,所以飲食宜清淡,盡量多食容易消化且富有營養的新鮮食品,盡量避免或減少吃隔夜食品,飲食也要定時定量,有規律,不能過飽與過飢,餐間可吃些新鮮干凈的瓜果。夏季是胃腸病的高發季節,同樣也是瓜果上市較多的季節,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食物中毒。
3、防暑避濕、謹防疾病
夏季就是要注意防暑,比幾個暑熱對我們身體造成的危害也是不能忽視的。夏季暑熱濕盛,故高溫天老年人要避免或減少外出,確需外出時要戴草帽或掌陽傘,不要讓太陽直射頭部,特別是體弱多病的老年人忌在烈日下走路或暴曬,以防中暑。對汗濕了的衣服要勤換勤洗,常洗澡,保持皮膚清潔,預防皮膚病,晚上還應多注意保暖,以免受涼而誘發疾病。

8、夏季怎樣養生

9、夏季如何養生?

與中醫 夏季養生相關的內容